金属疲劳试验方法 - 范文中心

金属疲劳试验方法

01/23

金属疲劳试验

金属疲劳试验大纲

1.通过金属材料疲劳实验,测定金属材料的σ-1(107),绘制材料的S-N曲线,并观察疲劳破坏现象和断口特征,进而学会对称循环下测定金属材料疲劳极限的方法.

2.主要设备:纯弯曲疲劳试验机,游标卡尺;主要耗材:金属材料试样.(单点法需8-10根试样,成组法至少需20根试样.)

金属疲劳试验指导书

在足够大的交变应力作用下,于金属构件外形突变或表面刻痕或内部缺陷等部位,都可能因较大的应力集中引发微观裂纹。分散的微观裂纹经过集结沟通将形成宏观裂纹。已形成的宏观裂纹逐渐缓慢地扩展,构件横截面逐步削弱,当达到一定限度时,构件会突然断裂。金属因交变应力引起的上述失效现象,称为金属的疲劳。静载下塑性性能很好的材料,当承受交变应力时,往往在应力低于屈服极限没有明显塑性变形的情况下,突然断裂。疲劳断口(见图2-

30)明显地分为两个区域:较为光滑的裂纹扩展区和较为粗糙的断裂区。裂纹形成后,交变应力使裂纹的两侧时而张开时而闭合,相互挤压反复研磨,光滑区就是这样形成的。载荷的间断和大小的变化,在光滑区留下多条裂纹前沿线。至于粗糙的断裂区,则是最后突然断裂形成的。统计数据表明,机械零件的失效,约有70%左右是疲劳引起的,而且造成的事故大多数是灾难性的。因此,通过实验研究金属材料抗疲劳的性能是有实际意义的。

图2-30 疲劳试样断口示意图

一﹑实验目的

1. 观察疲劳失效现象和断口特征。

2. 了解测定材料疲劳极限的方法。

二、实验设备

1. 疲劳试验机。

2. 游标卡尺。

三﹑实验原理及方法

在交变应力的应力循环中,最小应力和最大应力的比值 min

r=max (2-16)

称为循环特征或应力比。在既定的r下,若试样的最大应力为σ

次循环后,发生疲劳失效,则N1称为最大应力为σ1

max1max,经历N1时的疲劳寿命(简称寿

命)。实验表明,在同一循环特征下,最大应力越大,则寿命越短;随着最大应力的降低,寿命迅速增加。表示最大应力σmax与寿N的关系曲线称为应力-寿命曲线或S-N曲线。碳钢的S-N曲线如图2-31所示。从图线看出,当应力降到某一极限值σr时,S-N曲线趋近于水平线。即应力不超过σr时,寿命N可无限增大。称为疲劳极限或持久极限。下标r表示循环特征。

实验表明,黑色金属试样如经历107次循环仍未失效,则再增加循环次数一般也不会失效。故可把107次循环下仍未失效的最大应力作为持久极限σr。而把N0=107称为循环基数。有色金属的S-N曲线在N>5×108时往往仍未趋于水平,通常规定一个循环基数N0,例如取N0=108,把它对应的最大应力作为“条件”持久极限。

图2-31 疲劳试验曲线图

工程问题中,有时根据零件寿命的要求,在规定的某一循环次数下,测出σmax,并称之为疲劳强度。它有别于上面定义的疲劳极限。

用旋转弯曲疲劳实验来测定对称循环的疲劳极限σ-1.设备简单最常使用。各类旋转弯曲疲劳试验机大同小异,图2-32为这类试验机的原理示意图。试样1的两端装入左右两个心轴2后,旋紧左右两根螺杆3。使试样与两个心轴组成一个承受弯曲的“整体梁”上,它支承于两端的滚珠轴承4上。载荷P通过加力架作用于“梁”上,其受力简图及弯矩图如图2-33所示。梁的中段(试样)

1

为纯弯曲,且弯矩为M=2Pɑ。“梁”由高速电机6带动,在套筒7中高速旋转,于是试样横截面上任一点的弯曲正应力,皆为对称循环交变应力,若试样的最小直径为dmin,最小截面边缘上一点的最大和最小应力为

MdminMdminmax=2I, min=-2I (2-17)

4式中I=64dmin。试样每旋转一周,应力就完成一个循环。试样断裂后,套筒压

迫停止开关使试验机自动停机。这时的循环次数可由计数器8中读出。

四﹑实验方法

这里介绍的单点实验法的依据是标准HB5152-80(第三机械工业部标准,金属室温旋转弯曲疲劳实验方法)。这种方法在试样数量受限制的情况下,可用

以近似地测定S-N 曲线和粗略地估计疲劳极限。更精确地确定材料抗疲劳的性能应采用升降法。

单点实验法至少需8~10根试样,第一根试样的最大应力约为σ1=(0.6~0.7)σb,经N1次循环后失效。继取另一试样使其最大应力σ2=(0.40~0.45) σb,若其疲劳寿命N107。这

4~5个等差应样,材料的持久极限σ-1在σ1与σ2之间。在σ1与σ2之间插入

力水平,它们分别为σ3﹑σ4﹑σ5﹑σ6,逐级递减进行实验,相应的寿命分别为N3﹑N4﹑N5﹑N6。这就可能出现两种情况:(1)与σ6相应的N6

1

极限在σ2与σ6之间。这时取σ7=2(σ2+σ6 )再试,若N7

1

σ7与σ2的平均值,即σ-1=2(σ7+σ2)。

5 滚动轴承

图2-32 疲劳试验机原理图图2-33 试样受力弯矩图

1

若N7>107,且σ6-σ7≤△σ*,则σ-1为σ7与σ6的平均值,即σ-1=2(σ7+σ6)。

(2)与σ6相应的N6>107,这时以σ6和σ5取代上述情况的σ2和σ6,用相同

的方法确定持久极限。

五﹑试样的制备

同一批试样所用材料应为同一牌号和同一炉号,并要求质地均匀没有缺陷。疲劳强度与试样取料部位﹑锻压方向等有关,并受表面加工﹑热处理等工艺条

较大残余应力。不能有周线方向的刀痕,试样的试验部位要磨削加工,粗糙度为0.8~0.2圆弧形光滑小试样如图2-34所示,其最小直径为7~10mm,试样的其他外形尺寸,因疲劳试验机不同而异,没有统一规定。

10mm图2-34 圆弧型光滑试样

六﹑实验步骤

dmin1

以M=2Pa和I=64代式(2-17),求得最小直径截面上的最大弯曲正应为:

=1

σ =

3dminPadminP43dmindmin26416a

令K=16a,则上式可改写成

P=Kσ (2-18)

K称为加载乘数,它可根据试验机的尺寸a和试样的直径dmin事先算出,并制成表格。在试样的应力σ确定后,便可计算出应施加的载荷P。载荷中包括套筒﹑砝码盘和加力架的重量G,所以,应加砝码的重量实为

P’=P-G=Kσ-G (2-19)

现将试验步骤简述如下:(1)测量试样最小直径dmin;(2)计算或查出K值;

(3)根据确定的应力水平σ,由式(2.19)计算应加砝码的重量P’;(4)将试样安装于套筒上,拧紧两根连接螺杆,使与试样成为一个整体;(5)连接挠性连轴节;(6)加上砝码;(7)开机前托起砝码,在运转平稳后,迅速无冲击地加上砝码,并将计数器调零;(8)试样断裂或记下寿命N,取下试样描绘疲劳破坏断口的特征。

实验时应注意的事项:(1)未装试样前禁止启动试验机,以免挠性连轴节甩出;(2)实验进行中如发现连接螺杆松动,应立即停机重新安装。 七﹑实验结果处理

1. 下列情况实验数据无效:载荷过高致试样弯曲变形过大,造成中途停机;断口有明显夹渣致使寿命偏低。

2. 将所得实验数据列表;然后以lgN为横坐标,σ

S-N曲线,并确定σ-1的大致数值。 max为纵坐标,绘制光滑的

3. 报告中绘出破坏断口,指出其特征。


相关内容

  • 材料力学性能-第2版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 单向静拉伸力学性能 1. 解释下列名词. 1弹性比功:金属材料吸收弹性变形功的能力,一般用金属开始塑性变形前单位体积吸收的最大弹性变形功表示. 2.滞弹性:金属材料在弹性范围内快速加载或卸载后,随时间延长产生附加弹性应变的现象称为滞 ...
  • 焊接与切割标准
    焊接与切割卷 招聘(广告) GB324-88* 焊缝附号表示法 3 GB 985-88* 气焊.手工电弧焊及气体保护焊焊缝坡口的基本形式与尺寸 37 GB986-88* 埋弧焊焊逢坡口的基本形式和尺寸 53 GB/T3375-94 焊接术语 ...
  • 无损检测的应用
    无损检测技术在航空发动机上的应用 课程名称:航空发动机装配与维修 班 级:94040401 学 号:[1**********]05 姓 名:段 天 祥 授课教师:石 宏 2012年11月15日 无损检测技术及其它在航空发动机维修中的应用 无 ...
  • 补偿器要求
    波纹管膨胀节 1.规范和标准波纹管膨胀节的设计.制造.试验和检验必须符合下列标准的有关的规定,制造商必须了解有关的 技术标准并保证波纹管膨胀节的设计.制造.试验和检验符合这些标准.GB/T 12777-2008 金属波纹管膨胀节通用 技术条 ...
  • 工程材料徐自立主编课后习题答案
    工程材料徐自立主编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 材料的性能 1-1什么是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包含哪些方面? 所谓力学性能,是指材料抵抗外力作用所显示的性能.力学性能包括强度刚度硬度塑性韧性和疲劳强度等 1-2什么是强度?在拉伸试验 ...
  • 各种机械连接方式的发展和对比
    各种机械连接方式的发展和对比 (2011-05-04 17:52:45) 转载▼ 分类: 行业分享 标 签: 直螺 纹连 接 滚压 钢筋 滚丝 轮 母材 · 目前,市场上主要有哪几种机械连接型式? · 它们是如何发展的? · 与其它几种接头 ...
  • 电焊工试题库及答案
    电焊工技术比武试题库 一 选择题(选择正确答案,将相应字母填入括号) 1.能够完整地反映晶格特征的最小几何单元称为( ) A晶粒 B晶胞 C 晶面 D晶体 2.( )的目的是使晶核长大速度变小 A 热处理 B 变质处理 C冷处理 D 强化处 ...
  • 压力容器无损检测--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
    压力容器无损检测---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 沈功田 张万岭 (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中心, 北京 100013) (河北大学质量技术监督学院, 保定 071051) 摘 要: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是20 世纪60 年代开始, 目前正逐步成熟的一种无 ...
  • 理论应力集中系数的有限元求法
    2005年第3期航空兵器2005No. 3 2005年06月AERO WEAPONRY Jun. 2005 理论应力集中系数的有限元求法 董志航,廖志忠 (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河南洛阳 471009) 摘 要:疲劳计算已经成为现代机械零件强 ...
  • 金属工艺学课程标准
    金属工艺学课程标准 课程编码: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适用专业: 授课单位: 学时:64 编写执笔人及编写日期: 学分: 审定负责人及审定日期: 1.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的一门必修课,是介于专业课与理论课之间的一门课程,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