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古代茶具之演变过程 - 范文中心

略谈古代茶具之演变过程

11/11

纵观古代茶具演变之路

-读《图观天下-茶具》有感

对于懂茶爱茶之人来说,但凡论及泡一壶好茶的要义何在,那么茶具必然是要强调的。正所谓“水为茶之母,器为茶之父”,想要使茶叶的香气,汤色,口感,和外形呈现最好的状态,必定要之配以合适的茶具。中国古代自神农尝百草发现茶叶以来,各种茶叶种类不断增加,加工方式愈加精细,这也促成了古代茶具的不断发展进步。我国古代饮茶器具在实用的前提下,兼具造型优美与极高的艺术价值,至今仍为饮茶爱好者所追捧。有关茶具的史料记载,最早出现于西汉王褒《僮约》中的“烹茶尽具”,后来晋朝杜育《荈赋》中也有出现茶具的讲述。对于茶具的演变因素,与茶叶种类,饮茶方式及普及程度,甚至包括制陶(瓷)业的发展均有密切联系。其中,在唐宋明清四朝茶具的发展变化尤其大,因而在这里主要讲述唐宋明清的茶具产生的原因,演变过程。

唐朝,由于制瓷业的繁荣发展,以及在“茶圣”陆羽的推动下,茶具在光泽,实用,造型等方面得到了较大的进步。当时茶汤呈淡红色,遇白,黄,褐色的瓷器,都会使汤色呈现红色,紫色,黑色,因而人们推崇越窑青瓷,青则益茶色。陆羽在《茶经》中特意提到过“或者以刑州处越州上,殊为不然,若刑瓷类银,越瓷类玉,刑不如越一也,若刑瓷类雪,越瓷类冰,刑不如越二也„„”在刑,越比较中,陆羽对茶具的审美更加偏向于“玉”“冰”等晶莹剔透的质感,对茶具的材料有了更高的要求,好越瓷的风气已经蔚然成风。唐朝的茶具发展受《茶经》的影响极大,在《茶经》中,陆羽对茶具的基本要求便是方便耐用,朴实宜茶,将“静行俭德”的理念贯穿在茶具中,在煮茶风炉的三足上均铸有古文字,通过茶具来体现儒家的“道”。在古代,“凡是饮茶,必备二十八器”,这种对茶具完备性的严格要求使得饮茶十分受限制,繁琐,同时也让饮茶的风气难以普及到平民百姓当中。于是,陆羽在《茶经·九之略》中对此做了较为灵活变通的说明,要因时,因地而省去某些不必要,不适宜的器具。唐朝要根据茶叶种类来选择相应器具,当时的饮茶器具多为精美的瓷具,并受社会生产力与经济的发展,饮茶方式,文人风气,尤其是陆羽《茶经》等的影响,使茶具得到了巨大的发展。 中国饮茶史上素来“茶兴于唐而盛于宋”的说法,从历史的角度来看的确如此。史载,宋太祖赵匡胤即位第二年就要求地方进贡上等茶叶,有了皇室的提倡饮茶,再加上宋代文人趋于饮茶之道,在两者的共同参与下,宋代的饮茶之风臻于鼎盛。说起宋朝的茶具,必然要谈到“斗茶之风”和三部详细的茶具著作。由唐至宋,人们的饮茶方式发生了变化,前者为煮茶,后者为点茶,因而茶具也有了相应的变化,由唐朝风靡的越窑青,白瓷到宋朝的兔毫黑盏。“斗茶之风”源于唐朝,在宋朝趋于世俗化,更为普及。既是斗茶,便要分出胜负,标准是“两看一品”,一看茶面汤花色泽与均匀程度,二看茶盏内沿有无水痕,三品茶汤。宋人以纯白茶色为上,于是理所当然的改碗为盏,尤其尚黑盏,这种黑盏容易验水痕,观茶色。宋朝三部茶具著作分别为蔡襄《茶录》,宋徽宗《大观茶论》以及审安老人的《茶具图赞》,他们论述茶具,品评其精妙绝伦之处,让你仿佛置身于宋朝茶具的世界。蔡襄和徽宗比较推崇金银的茶具,讲究精致奢华,与陆羽《茶经》中对茶具耐用朴实的标准发生出入。审安老人的《茶具图赞》十分独特,

他将书中的十二件茶具称为“十二先生”,又为每个“先生”冠以宋代官职,为其加官进爵,着实新颖,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了茶具与封建朝廷官职联系紧密。总的来说,宋朝由于点茶,斗茶使得饮茶更加大众化。宋代茶具制作讲究精致,尚金银,走的是奢华路线。使得茶具本身也趋于一种“商业世俗味”,相比唐朝茶具少了一些自然清雅,甚至成为皇室达官贵族们炫耀财富,权利和地位的一种物品。就好比当今中国土豪们浑身戴黄金以显示自己家财万贯,地位尊贵一般的行为,对于宋朝的这种风气我不是很赞同。但是单从制作工艺来说,宋代茶具必然是更加精巧,更符合宋代审美' 追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明朝之后,“斗茶之风”已成为过去,开始流行散茶。这个时候已经有了发酵茶类,与今天的绿茶相似。因为茶汤呈淡黄色,配以纯白瓷碗效果最好。这个时期的彩瓷业又有了快速的发展,其中青花瓷,彩瓷茶具极为引人注目,到了明代中后期,又以紫砂茶壶为风潮之最。江西景德镇乃誉满天下的“瓷都”,其青花瓷与白瓷茶具的色泽,花纹,样式都进入了穷极精妙的工艺程度,为世人所追捧。明朝另一种最为流行的茶具便是紫砂茶壶,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江苏宜兴紫砂壶。紫砂壶大受欢迎与其泡茶“不失原味,不易变质,无异味,耐温差”有较大关系。明代后期各种思想冲击,王阳明的“心学”尤为文人士大夫所推崇,紫砂壶的自然古朴恰与文人心境契合。明代文人青睐小巧精致的紫砂壶,正所谓“茶壶以小为贵”,受这种茶壶审美风尚的影响,制壶名匠明大彬由“喜制大壶”变为“求小求拙”,后来在茶壶上镌款识,更是将紫砂壶与书法结合,创造出了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综上所述,明代出现精致小茶壶,更添有陶壶款识,比起唐宋又精进许多。古往今来,文人墨客总以风雅自居,将自己的思想情怀寄托在各种名山大川,诗词歌赋上,这品茶也赫然在列,他们将儒家,道家思想融入其中饮茶具中。宋代的紫砂茶具和瓷茶具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向艺术品转化,更具有文化底蕴。或者说在追求自然,平朴,清雅的路上,茶具与文人本就密不可分。 时至清代,茶叶得到进一步发展,除了绿茶外,红茶,乌龙茶,白茶,黑茶,和黄茶均已形成,饮用方式仍沿用明代的冲泡法,因而表现在茶具上并无太大变化。清代茶具依旧以紫砂壶为风尚,瓷茶具也大受欢迎。清代瓷茶具工艺成熟,产品质量近乎完美,景德镇的青花瓷茶具依旧独领风骚,十分受欢迎。在清代嘉庆,道光年间,紫砂壶发展到了极致。文人陈曼生与制壶名家杨彭年创制了独树一帜的“文人壶”将茶壶与诗歌!书法,绘画,印章结合起来,使茶具的艺术价值更为丰富。康熙年间名陶家陈鸣远做仿生类的紫砂壶具,并在上面刻富有哲理的铭文。后来,文人,书画家们纷纷与制壶名匠合作,使紫砂壶艺术达到了一个历史高峰。有句古话叫“盛极而衰,否极泰来”,清代茶具艺术达到了如此高的境界,之后便有分化衰败的趋势了。

茶具发展到这个阶段,早已不是原始社会那种简单的“由陶,木,金属等材料制作的食具”了,经过历史的发展与沉淀,茶具被赋予了深刻的文化内涵与艺术价值,茶具也能反应出时代特色与社会文化。茶具在历史的演变当中不断的融合,创新,不断的满足人们的饮茶需求,以及精神上的安抚。在21世纪的当下,我们应该在继承那些优秀的古代茶具文化,精湛的茶具工艺的基础上,不断的创新与发展,并将中国古代茶具文化传播出去,让世界的人一起来见证中国古代茶具的精美绝伦。


相关内容

  • 中级导游员考试试题
    考试方式与题型题量: 考试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评分采用百分制,60分为及格.包括单选(4项选1)50题(每题1分).多选(5项选2.3或4)20题(每题1分).判断15题(每题1分).简述3题(每题5分). 专题一:中国传统 ...
  • 汉族消逝的节日
    消失掉的节日之--上巳节(女儿节) 1,是䘠禊:因为此时正当季节交换,阴气尚未退尽,人容易患病,所以应到水边洗涤一番.所谓" 禊 "即是"洁",故" 䘠禊"就是通过自洁而消弭致病因 ...
  • 宋代饮茶文化的东渡与荣西的[吃茶养生记]
    宋 刘松年<斗茶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宋代的点茶文化与南宋五山 宋代的点茶,如何流传进入日本,有着各种可能性.这里暂且首先考察其中一例.不断前往中国的禅僧们,作为佛教生活的一部分,在当地寺庙中接触了饮 ...
  • 源远流长的茶文化
    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道教.佛教的兴盛,茶与宗教产生了联系.茶清淡幽香的特性引发人们的联想.在道家看来,茶是助炼"内丹".升清降浊.轻身换骨.修成长生不老之身的好饮品:在佛家眼里,茶又是清心寡欲.借以禅定入静的有效之物.这 ...
  • 英国下午茶文化
    英国下午茶文化 英式下午茶的由来 17世纪,葡 出嫁时,将中 英国,饮茶风 行„„19世 安娜贝德芙, 奶油和茶,闲 惬意的午后时 风尚,形成了英式下午茶文化„„ 萄牙公主卡特琳娜国传入的茶叶带进气在宫廷中盛纪,英国公爵夫人请奴仆准备面包. ...
  • 喝好茶不如会喝茶 泡茶的步骤与学问
    茶道源远流长五千余年.无论帝王将相,还是贩夫走卒,同饮茶道.我们称茶的冲泡.品赏为艺术,大凡真心爱茶者,提起茶的冲泡,无不头头是道.如数家珍:从古代的釉陶茶具到金.银.铜.锡等金属茶具来煮茶,从宜兴紫砂茶具到景德镇瓷茶具到今日的飘逸杯来泡茶 ...
  • 浅析古代秘书制度的演变过程
    浅析古代秘书制度的演变过程 摘要:对古代秘书制度的演变过程进行简单的阐述,分析奴隶制度时期.封建社会时期等秘书工作的发展进步,并总结历代秘书工作的经验教训. 关键词:古代 秘书 秘书制度 演变 中华民族经历了忐忑不平.跌宕起伏的几千年,秘书 ...
  • [中国古代小说与戏曲关系]
    中国古代小说与戏曲关系 金才永 3100102080 理科试验班1016 摘要:中国古代小说与戏曲往往被看做同一类, 但它们存在同源异流的现象.而作为民族文化的载体,它们蕴含着民族文化的广阔内容,标志着民族文化的时代进程,记载着民族的生活方 ...
  • 地道潮汕功夫茶具
    内地首部功夫茶具标准<潮汕功夫茶>今起实施 规范功夫茶冲泡技法步骤等 关公巡城:洒茶时茶汤应均匀巡回斟于各茶杯中 韩信点兵:茶汤斟毕应将余汤依次巡回滴各杯中 由广东省质监局发布的广东省地方标准<潮汕功夫茶>从今日起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