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俄罗斯地理环境 - 范文中心

认识俄罗斯地理环境

08/12

认识俄罗斯地理环境:地形与气候

俄联邦西部为东欧平原,东部是高原和山地。地形从北向南依次为:北极沙漠带,冻土带,森林冻土带,森林带,森林草原带,草原带和半沙漠带。俄联邦的气候基本上属于北半球温带和亚寒带的大陆性气候,气候差异较大,从西到东大陆性气候逐渐加强,夏季南北部气温相差悬殊。其主要特点是: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暂、温暖,春秋季甚短;气温年差较大。俄联邦的西部和西北部无高山阻挡,来自大西洋的水气可长驱直入,成为俄联邦陆地上主要水份来源。大西洋气流的消长及其影响程度的差异,决定了俄联邦广大平原地区的降水量分布、季节变率及气温和湿润状况的变化。北大西洋暖流是俄联邦西北部沿海地区热量的重要来源,使这一带的冬季气温远远高于同纬度其它地区。如地处北极圈内的摩尔曼斯克,1月份平均气温为-9.9。c,高于同纬度其它地区20。C以上,为俄联邦北部最大不冻港。

俄联邦冬季最低气温区为维尔霍扬斯克和奥伊米亚康,被称为北半球的"寒极"。 俄联邦濒临的主要大洋是北冰洋、大西洋和太平洋。北临北冰洋的主要边海有巴伦支海、白海、喀拉海等;西及西南面分别靠大西洋的边缘海――波罗的海、黑海及亚速海;东濒及太平洋的白令海、鄂霍次克海和日本海。主要河流有伏尔加河、鄂毕河、叶尼塞河和勒拿河。主要湖泊有贝加尔湖,拉多加湖,奥涅加湖和泰梅尔湖。

俄罗斯横跨欧亚两洲,领土总面积为1708万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1700万平方公里。领土总面积比美国大 1.8倍,比中国大 1.6倍,是世界上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陆地边界总长 20139公里,其中与中国东北边界3605公里,与中国西北边界40公里。海岸线总长 37653公里。它东濒太平洋,西临波罗的海,西南连里海,北靠北冰洋。东西长9000多公里,南北宽4000多公里。东西两端的时差11个小时。

俄罗斯西部主要是东欧平原和西西伯利亚平原,东部是中西伯利亚高原和远东丘陵,南部为大高加索山脉,最高峰是海拔5642米的鄂尔布鲁士峰,是全俄罗斯的最高点。乌拉尔山和乌拉尔河是俄罗斯也是欧亚大陆的分界线。乌拉尔山脉以东是西伯利亚平原,它由叶尼塞河分为西西伯利亚和东西伯利亚。东西伯利亚以东是俄罗斯的远东地区。俄罗斯濒临12个海,波罗的海、黑海和亚速海、巴论支海、东西伯利亚海、喀拉海、拉普帖大海、楚克奇海、白海、白令海、鄂霍次克海和日本海。还有一个内海--里海。流经俄罗斯境内的河流主要有最长鄂毕河(总长度为5410公里);阿穆尔河(黑龙江)、西伯利亚的勒拿河和叶尼塞河以及著名的被誉为俄罗斯的"母亲河"伏尔加河。俄罗斯境内的湖泊有20多万个,其中贝加尔湖是俄罗斯最大的湖,也是世界上最深的淡水湖。 

下一篇:俄罗斯的饮食--俄罗斯介绍

俄罗斯人口与民族详细介绍

俄罗斯共有人口14850万,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但结合其广阔的领土来看, 俄联邦又是地广人稀的国家,平均人口密度不到9人/平方公里,仅相当于世界人口平 均密度(36人/平方公里)的1/4,可见俄罗斯联邦的人口容量的潜力是巨大的。

俄罗斯联邦在人口方面具有三个明显特征:第一,人口的地区分布严重不平衡,不同的地区人口密度差别很大,其欧洲部分人口稠密,居住在这里的人口占全部人口的一半以上;而亚洲部分人口稀少,平均每平方公里3.5人,其中西伯利亚地区平均每平方公里只有1人,其人口最稀少的地区是北冰洋沿岸的寒冷地带,平均每平方公里仅有0.1~0.3人。第二,城市人口(10686万人)占全国总人口比重大,约为74%,农村人口(3850万)占全国总人口比重小,约为26%。人口的地区分布不均,城市农村人口分布不平衡,也是投资者在分析市场、筹划投资布局时必须注意的因素。第三,人口出现负增长现象:由于经济的严重衰退、社会和政局的动荡不安,居民对前途的信心不足,也无力抚养或生育孩子,因而出生率低;另一方面,由于居民的生活条件和环境的恶化,死亡率上升。目前人口的死亡率是出生率的1.5倍。专家们预测,人口的负增长必然导致俄罗斯人口老龄化现象更加严重。不久的将来,劳动力数量的进一步减少,必将与资源开发的需要之间的矛盾更加激化。第四,俄罗斯联邦人口素质高,尤其是文化素质较高。这为其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劳动力条件。

俄罗斯境内主要分布着俄罗斯族、乌克兰族、鞑靼族等130多个民族,其中俄罗斯族人口有11900万,约占其总人口的82%。

俄罗斯人与乌克兰人和白俄罗斯人源于同一祖先。它们的祖先是9至13世纪形成的古罗斯部族。 13世纪的时候,鞑靼蒙古族征服了古罗斯地区,并统治该地区长达240年之久。在与蒙古征服者斗争和建立以莫斯科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国家的过程中,古罗斯人逐步分化为三个民族,俄罗斯民族逐渐形成。随着沙皇俄国的对外扩张和领土的扩展,俄罗斯人于公元16~17世纪占据了伏尔加河下游、乌拉尔、北高加索和西伯利亚的广大地区,18~19世纪又扩展到波罗的海沿岸、外高加索、中亚、哈萨克斯但和远东地区。在与其他民族广泛的接触和杂居过程中,接受了其他民族的许多优秀文化成份和生产技术。在各地区的不同条件下,俄罗斯人到19世纪中叶形成若干个支系,其中主要有南方支系和北方支系。二者在语音、服饰、礼仪和建筑风格上有一定程度的差异。南北两大支系之间还形成了一个兼有两者特征的中部支系。另一个支系是哥萨克人。他们原是逃避封建农奴制压迫从俄国中央地区逃到边疆的农民和城镇工商民,后被沙皇政府雇佣当兵,在沙皇向西伯利亚、中亚、高加索扩张过程中充当急先锋,起了重要作用,因此长期享有各种特权。按地域分,哥萨克人又可分为顿河、库班、乌拉尔、西伯利亚等几个族群。十月革命后,哥萨克人的特权被取消,多参加农业生产。此外,还在白海沿岸形成了沿海族群,在阿尔泰地区形成了旧教派族群,在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形成了带有当地少数民族特点的若干族群.

·俄罗斯经济地理

第一节 工业地理

一、燃料动力工业

(一)燃料工业

1.石油工业

1996年俄罗斯石油(包括凝析油)产量3.01亿t(吨),次于沙特阿拉伯,居世界第二位。1993年俄罗斯石油出口量占其产量的23%。1993年主要石油基地产量如下:西西伯利亚石油基地及喀拉海大陆架(Западно-Сибирская нефтяная база с шельфом Карского моря)产油2.44亿t,巴伦支-伯朝拉石油基地(Баренцево-Печорская нефтяная база)产油9300万t,伏尔加-乌拉尔石油基地(Волго-Уральская нефтяная база)产油8400万t。

2.天然气工业

俄罗斯的天然气产量居世界第二位。1996年产气6 010亿立方米。1993年俄罗斯天然气出口量占其产量的23%。主要采气基地为西西伯利亚采气基地

(Западно-Сибирская газодобывающая база),1995年采气占全国90%。主要气田为秋明州(Тюменская область)北部的乌连戈伊气田(Уренгойское газовое месторождение)和扬堡气田(Ямбургское газовое месторождение)。第二采气基地为奥伦堡采气基地

(Оренбургская газодобывающая база)—奥伦堡气田

(Оренбургское газовое месторождение),1995年采气量占全国6%。

3.煤炭工业

俄罗斯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国之一。1996年煤炭产量为2.55亿t。1993年库兹巴斯产煤1.01亿t,伯朝拉煤田产煤2250万t,坎斯克-阿钦斯克褐煤田产煤4030万t。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发生严重的经济危机。石油、天然气、煤炭产量均呈下降趋势。

(二)电力工业

俄罗斯主要燃料基地有西西伯利亚油气区、伏尔加一乌拉尔油气区和库兹涅茨煤田。在这些燃料基地的基础上,建立了强大的电力工业。俄罗斯是世界第二大电力生产国。乌拉尔以西地区集中了俄罗斯发电量的70%。在部门结构上,俄罗斯电力工业以火电为主,水电与核电并举。3大火电站为秋明州的苏尔古特热电站(Сургутская ТЭЦ)(装机容量480万kw(千瓦))、科斯特罗马州(Костромская область)的科斯特罗马热电站(Костромская ТЭЦ)和乌拉尔的列夫京

斯基热电站(Рефтинская ТЭЦ)。大型水电站有建在叶尼塞河上的萨彦水电站(640万kw)、克拉斯诺亚尔斯克水电站(600万kw)和建在叶尼塞河支流安加拉河上的布拉茨克水电站(450万kw)和乌斯季伊利姆斯克水电站(432万kw)。大型核电站有库尔斯克核电站(Курская АЭС)(400万kw)和圣彼得堡附近核电站(АЭС близ Санкт-Петербурга)(400万kw)。

二、钢铁工业

由于拥有丰富的铁矿和煤炭资源,俄罗斯成为世界钢铁工业大国。俄罗斯有3个冶金基地。 乌拉尔冶金基地(Уральская металлургическая база)是俄罗斯最大的钢铁工业基地,历史悠久。采用库兹巴斯和哈萨克斯坦卡拉干达煤田(Карагандинский угольный бассейн)的炼焦煤,当地的铁矿石以及从哈萨克斯坦库斯塔奈铁矿区(Кустанайский железорудный район)、科拉半岛和库尔斯克磁力异常区运来的铁矿石。以产特殊钢和优质钢而闻名。1995年钢产量占全国47%。钢铁工业中心为马格尼托哥尔斯克(Магнитогорск)。

中部冶金基地(Центральная металлургическая база)采用库尔斯克磁力异常区和科拉半岛的铁矿石以及从顿巴斯(Донбасс)、库兹巴斯、伯朝拉煤田运来的炼焦煤。1995年钢产量占全国16%。钢铁工业中心为切列波韦茨(Череповец)、利佩茨克(Липецк)和旧奥斯科尔(Старый Оскол)。

西伯利亚冶金基地(Сибирская металлургическая база)拥有库兹巴斯煤田,铁矿石主要来自东西伯利亚的伊尔库茨克州(Иркутская область)和哈萨克斯坦库斯塔奈铁矿区。该基地以生产镀锡薄钢板和造船用钢板而著称。1995年钢产量占全国14%.钢铁工业中心为新库兹涅茨克(Новокузнецк)。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经济下滑,钢铁产量大幅度下降。

三、机械工业

机械工业是俄罗斯工业的核心,相当发达。俄罗斯机械工业包括动力机械制造业、电机制造业、汽车制造业、船舶制造业、农机制造业等100多个部门,产品超过13万种。

机械工业主要分布在俄罗斯西部地区。西部地区的机械产值占全国86%。俄罗斯中部

(Цетральная Россия)是全国最大的机械工业密集区,产值占全国机械工业总产值40%以上,80%的机械产品输往区外。两大机械工业中心是莫斯科和圣彼得堡。

四、化学工业

俄罗斯化学工业发达,以生产化肥和合成材料著称。化学工业生产的产品多达9万余种,其中10%的产品无论是质量还是工艺都是一流的。俄罗斯的硫酸、化肥、焙烧苏打的产量位于世界前

列。

化学工业分为基本化学工业和有机合成工业等部门。

俄罗斯有发展基本化学工业的多种资源。硫酸的生产遍布于各工业区。大型的硫酸厂有圣彼得堡的涅瓦厂和莫斯科州的沃兹涅辛斯克厂等。制碱工业主要分布在乌拉尔等地。化肥工业是俄罗斯发展较快的一个部门。氮肥工业主要集中在石油、天然气产区及输油、输气管道沿线地区。乌拉尔上卡马钾盐矿附近的索利卡姆斯克(Соликамск)和别列兹尼基(Березники)是俄罗斯主要的钾肥工业中心。圣彼得堡的涅瓦厂是俄罗斯最大的磷肥厂。

有机合成工业主要有合成橡胶、合成纤维、塑料、染料等部门。塑料工业分布在伏尔加河中下游地区、西西伯利亚等地。合成橡胶工业主要分布在伏尔加河中下游地区,西西伯利亚的鄂木斯克(Омск)也生产合成橡胶。

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随着能源和原材料减产,俄罗斯的化学工业产品产量急剧下降。

五、森林工业

俄罗斯是世界森林工业大国,森林资源极为丰富。森林工业主要包括森林采伐、木材加工和制浆造纸。

森林采伐工业主要集中在俄罗斯欧洲部分。近年来,加快了西伯利亚及远东地区森林采伐工业的发展。由于俄罗斯82%的森林分布在交通不够发达的亚洲地区,因此森林年增长量大于年采伐量,两者比例为2:1。

木材加工工业分布在林区附近和运送木材方便的大河河口、河流和铁路干线的交会处、海港等地,如北德维纳河河口的阿尔汉格尔斯克,伏尔加河上的伏尔加格勒与萨马拉,叶尼塞河上的伊加尔卡,西伯利亚铁路干线上的新西伯利亚(Новосибирск)、克拉斯诺亚尔斯克(Красноярск)、伊尔库茨克(Иркутск)和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威,Владивосток)等。

1995年俄罗斯的纸浆产量占全世界的4 %,纸张和纸板的产量占全世界的3%。主要的制浆造纸工业中心有阿尔汉格尔斯克、索利卡姆斯克等。西伯利亚和远东的多林地区建有大型制浆造纸联合工厂。

布拉茨克(Братск)、叶尼塞斯克(Енисейск)和阿穆尔斯克(Амурск)等地建有森林工业综合企业,对木材进行综合利用。

20世纪80年代俄罗斯的木材采伐量和锯材产量曾居世界第一位。苏联解体后,由于采伐机械大量磨损、道路建筑缓慢、贷款资金不到位,俄罗斯的森林工业急剧滑坡。1995年俄罗斯的锯材、胶合板、纸浆出口总金额占世界第六位。

六、纺织工业

俄罗斯的纺织工业以棉纺织业、毛纺织业和亚麻纺织业为主。

1995年俄罗斯棉布产量占世界第五位。俄罗斯最大的棉纺织工业区是伊万诺沃州

(Ивановская область)。莫斯科州占第二位。此外,雅罗斯拉夫尔(Ярославль)、圣彼得堡等地也是俄罗斯主要的棉纺织工业中心。

莫斯科是全国最大的毛纺织工业中心。

亚麻纺织工业分布呈产地指向型,多集中在亚麻主要种植地区的一些城市。中央区

(Центральный район)的亚麻布产量占全俄的3/4,亚麻工业中心有科斯特罗马(Кострома)、斯摩棱斯克(Смоленск)等。其他亚麻工业中心有普斯科夫(Псков)、下诺夫哥罗德等。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纺织厂由于棉花、羊毛来源减少,出现了开工不足乃至停产的现象。

第二节 农业地理

俄罗斯农业包括种植业和畜牧业两个主要部门。

种植业以生产谷物、亚麻、甜菜、马铃薯、蔬菜等为主。畜牧业包括养牛业、养猪业、养羊业、养禽业、养鹿业等。俄罗斯欧洲部分的中部、南部和拥有大面积垦荒地的西西伯利亚南部为主要农业区。

农作物区的分布情况如下:

谷物:北高加索(Северный Кавказ) 、伏尔加河沿岸地区、中央黑土地带

(Центральное Черноземье)、南乌拉尔、西西伯利亚南部;

亚麻:俄罗斯欧洲部分西北部;

甜菜:中央黑土地带、北高加索;

马铃薯:俄罗斯欧洲部分中部。

畜牧业产品产区:

牛:俄罗斯欧洲部分中部、北高加索、南乌拉尔、西伯利亚;

猪:北高加索、俄罗斯中部;

羊:伏尔加河沿岸地区、北高加索、西伯利亚南部、远东;

鹿:西伯利亚和远东的极北地区(Крайний Север)饲养驯鹿,滨海边疆区和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Красноярский край)南部等地饲养梅花鹿、马鹿。

总的看来,俄罗斯农业的发展道路比较曲折,至今农业生产也未能满足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农业生产大幅度下降,粮食需要大量进口。1997年俄罗斯经济出现转

机,粮食产量为8850万t.比1996年的6430万t增产27.7%。尽管如此,农业中仍存在诸多短期内难以解决并对其经济发展产生严重影响的问题。

第三节 交通运输地理

交通运输业是俄罗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由铁路、水运、管道、航空等几种方式组成,其中铁路运输为主要运输方式,居各种运输形式的第一位。

一、铁路运输

俄罗斯的铁路运营里程达8.7万km,次于美国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

俄罗斯75%的铁路线分布在俄罗斯欧洲部分,以莫斯科、圣彼得堡、下诺夫哥罗德、萨马拉、伏尔加格勒等为枢纽,形成稠密的铁路网。以莫斯科为中心的主要干线有:

向西:莫斯科—拉脱维亚里加(Рига);

莫斯科—白俄罗斯明斯克(Минск);

向南:莫斯科—乌克兰基辅(Киев)—乌克兰敖德萨(Одесса);

莫斯科—乌克兰顿涅茨克(Донецк);

向北:莫斯科—圣彼得堡一摩尔曼斯克;

莫斯科—阿尔汉格尔斯克;

向东:莫斯科—雅罗斯拉夫尔—彼尔姆(Пермь)—叶卡捷琳堡(Екатеринбург)—鄂木斯克—新西伯利亚—克拉斯诺亚尔斯克—伊尔库茨克—乌兰乌德(Улан-Удэ)—赤塔(Чита)—哈巴罗夫斯克—符拉迪沃斯托克;

莫斯科—喀山—叶卡捷琳堡;

莫斯科—萨马拉—车里雅宾斯克(Челябинск)。

在俄罗斯亚洲部分,分布在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的铁路构成两个相通的狭长形网架,其主动脉是从车里雅宾斯克至符拉迪沃斯托克的西伯利亚干线(Транссибирская магистраль)和从泰谢特(Тайшет)至苏维埃港(Советская гавань)的贝加尔—阿穆尔干线

(Байкало-Амурская магистраль,БАМ)。

二、海洋运输

俄罗斯海洋船队总装载量居世界第七位。目前俄罗斯海运业在货物周转量上已居各种运输形式的第三位。

黑海—亚速海海域的主要港口有新罗西斯克(Новороссийск)、图阿普谢(Туапсе)、塔甘罗格(Таганрог)。

波罗的海海域的主要海港有圣彼得堡、加里宁格勒(Калининград)。

白海的主要港口有阿尔汉格尔斯克、坎达拉克沙 (Кандалакша)。

北海航线(Северный морской путь)西起摩尔曼斯克(或阿尔汉格尔斯克),东至符拉迪沃斯托克。船队经巴伦支海(或白海、巴伦支海)、喀拉海、拉普捷夫海、东西伯利亚海、楚科奇海等北方各海时,要由破冰船开路。这条航路是俄罗斯欧洲部分连接远东的直达航线,对极北地区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极北地区的主要港口有杜金卡、伊加尔卡、季克西(Тикси)等。船队过了杰日尼奥夫角(мыс Дежнѐва)之后,向南进入白令海、鄂霍次克海和日本海。这3个海的主要港口有符拉迪沃斯托克、纳霍德卡(Находка)、东方港(Восточный)、瓦尼诺(Ванино)、马加丹(Магадан)、堪察加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Петропавловск-Камчатский)。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海洋运输情况急剧恶化。

三、内河运输

俄罗斯河网稠密。但是,不少大河的封冻期长,大大影响了内河运输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在铁路少或无铁路的西伯利亚及远东地区,内河运输起主导作用。

俄罗斯欧洲部分内河运输量最大的是伏尔加河。4条运河将伏尔加河与顿河以及黑海、亚速海、里海、波罗的海和白海5个海连成一体,使莫斯科成为直通5海的港口。

西西伯利亚地区的内河运输以鄂毕河一额尔齐斯河为主干线,主要运送石油、天然气产区的生产、生活用物资,对油气区开发起重要作用。

东西伯利亚河运区以叶尼塞河为主干线,诺里尔斯克的物资和伊加尔卡出口的木材都经这条干线运输。萨哈共和国不通铁路,公路也较少,勒拿河运送本地区25%-30%的货物。

远东河运区以阿穆尔河为干线,支流结雅河和乌苏里江皆通航。

四、航空运输

俄罗斯的航空运输量在其货物周转量中次于河运而居第六位,但在客运虽上仅次于铁路居第二位。俄罗斯的主要民航国际机场分布在莫斯科、圣彼得堡、伊尔库茨克、哈巴罗夫斯克等地,辟有到达世界100多个国家首都和大城市的国际航线。首都莫斯科是全国最大的空运中心,有4个机场,每年运送几百万乘客。

以莫斯科为中心组成航空运输网。莫斯科与各共和国首都和州中心都通航。主要航线有: 东部航线:莫斯科一伊尔库茨克一哈巴罗夫斯克一符拉迪沃斯托克;

东南部航线:莫斯科一阿斯特拉罕一马哈奇卡拉;

西北部航线:莫斯科一圣彼得堡;

北部航线:莫斯科一阿尔汉格尔斯克一摩尔曼斯克。

在地域辽阔、交通不便的西伯利亚与远东地区,航空客运显得尤其重要。堪察加半岛、萨哈林岛、萨哈共和国、马加丹地区的民航还承担部分货运任务。

五、管道运输

俄罗斯的管道运输由输气管道、输油管道和石油制品管道运输组成,其货物周转量居各种运输形式的第二位,97%的石油、全部天然气和许多石油制品经管道运输。主要管道分布情况如下:

(一)石油和石油咐品管道

伏尔加—乌拉尔油区的管道网稠密。向东有图伊马济(Туймазы)—伊尔库茨克干线;向西有阿尔梅季耶夫斯克(Альметьевск)—莫济里(Мозырь)—波兰、德国干线(这条干线称为“友谊”输油管);通往南方的有彼尔姆—伏尔加格勒干线。

西西伯利亚油区的输汕管往南有沙伊姆(Шаим)—秋明(Тюмень)和苏尔古特(Сургут)—鄂木斯克两条管道;往东有苏尔古特—伊尔库茨克干线;往西有萨莫特洛尔(Самотлор)—阿尔梅季耶夫斯克干线(在此与“友谊”输油管相接)。

(二)天然气管过

西西伯利亚输气管网中北部线从乌连戈伊(Уренгой)到白俄罗斯的明斯克;南部线从乌连戈伊至莫斯科。

此外,有两条通往东欧国家的干线,还有3条通往西欧和北欧国家的输气管道。

第四节 俄罗斯经济区划

俄罗斯划分为两个大区:西部大区(Западный макрорегион)—欧洲俄罗斯

(Европейская Россия )和东部大区(Восточный макрорегион)—亚洲俄罗斯

(Азиатская Россия)。西部大区的面积占全国的26%,人口占78%,工农业产品产值占85%以上,完成科研项目占90%。西部大区包括6个经济区,东部大区包括3个经济区。

一、中部经济区

中部经济区面积91.7万k㎡,人口4620万(1996年),其中城市人口占76%,由3个区组成,它们是中央区、中央黑土区(Центрально-Чернозѐмый район)和伏尔加—维亚特卡区

(Волго- Вятский район)。中央区包括莫斯科市、布良斯克州(Брянская Область)、弗拉基米尔州(Владимирская область)、伊万诺沃州、卡卢加州(Калужская область)、科斯特罗马州、莫斯科州、奥廖尔州(Орловская область)、梁赞州(Рязанская область)、斯摩棱斯克州(Смоленская область)、特维尔州(Тверская область)、图拉州(Тульская область)和雅罗

斯拉夫尔州(Ярославская область)13个联邦主体。伏尔加一维亚特卡区包括马里埃尔共和国(Республика Марий Эл)、莫尔多瓦共和国(Республика Мордовия)、楚瓦什共和国(Республика Чувашия)、基洛夫州(Кировская область)、下诺夫哥罗德州

(Нижегородская область)5个联邦主体。中央黑土区包括别尔哥罗德州

(Белгородская область)、沃洛涅日州(Воронежская область)、库尔斯克州(Курская область)、利佩茨克州(Липецка я область)、坦波夫州(Тамбовская область)的5个联邦主体。中部经济区的经济中心是莫斯科。

优越的经济地理位置、作为首都的历史、四通八达的交通网、老工业区的丛础等因素直接影响中部经济区的经济发展。

中部经济区重要的自然财富是库尔斯克磁力异常区的铁矿。其他自然资源并不丰富,主要有褐煤(莫斯科附近地区)、泥炭、建筑材料(石灰石、黏土、沙子)、磷钙石、铝土等。本区西北部水资源充足,北部有森林分布。

本区的专门化部门是机械工业、化学工业、钢铁工业(以铁矿开采为主)、森林工业和纺织工业等。

本区机械工业产品繁多,主要产品销往全国各地。本区精密机械工业中科技含量高的产品(如电子产品、无线电电子产品、计算机、精密仪表等)产量占全俄的50%。动力设备制造业是中部工业区机械工业的重要专门化部门。下诺夫哥罗德生产柴油机,莫斯科生产电机和其他各种动力设备,别尔哥罗德(Белгород)生产蒸汽锅炉。俄罗斯运输机械制造业一半以上的产品来自中部经济区。莫斯科有两个生产汽车的联合公司,下诺夫哥罗德建有著名的高尔基汽车制造厂

( Горьковский автомобильный завод , ГАЗ)。莫斯科、沃罗涅日(Воронеж)、斯摩棱斯克制造飞机。下诺夫哥罗德还生产内河船舶。科洛姆纳(Коломна)、特维尔(Тверь)、梅季希(Мытищи)生产铁路运输设备、车厢、机车。俄罗斯最大的航天航空企业联合公司集中在莫斯科和莫斯科近郊(Подмосковье)。

化学工业发达。雅罗斯拉夫尔生产合成橡胶和轮胎,中央区生产化学纤维,莫斯科近郊生产塑料和化肥。

库尔斯克磁力异常区是世界储量最大的铁矿。本区在库尔斯克磁力异常区的别尔哥罗德州和库尔斯克州建有数座铁矿,以露天开采为主。主要冶金工业中心有利佩茨克、旧奥斯科尔和图拉(Тура)。

本区北部和东北部森林采伐、木材加工和制浆造纸工业发达。

中部经济区纺织工业历史悠久,全国各类织物几乎均产自本区。除棉纺织工业外,还有毛纺织、丝纺织和针织工业。纺织原料除亚麻外,全部由外地运人。当地企业生产的化学纤维在纺织原料中所占的比重日益增大。纺织工业中心是莫斯科和伊万诺沃(Иваново)。

中部经济区的农业包括下列三个区:

第一是南部的黑土区。这里生产全俄10%的谷物和马铃薯、20%的向日葵、50%的甜菜、8%-9%的肉、蛋、奶。在农业基地建立起了食品工业,主要有:磨粉业、制糖业、榨油业、烟草业、肉类加工业。

第二是位于奥卡河和伏尔加河之问的地带。这一地区有许多城市,城郊农业和食品工业占优势。 中部经济区的北部和西部是第三个区。该区主要从事亚麻种植业和乳品畜牧业。

为了保障经济发展及向各大城市输送原料和燃料,中部经济区建立起便利的交通运输体系,以铁路运输为主。莫斯科的11条铁路及其支线在中部经济区的边界形成近25个铁路出口。本区公路网稠密,莫斯科有13条公路,四通八达。伏尔加河承担本区的主要水运运输任务。莫斯科运河将莫斯科同俄罗斯欧洲部分深水体系联系在一起。莫斯科是全国最大的航空枢纽,共有4个机场。现正计划改建和新建公路干线和机场。

中部经济区有许多古老的城市及历史文化名胜,因此现在正形成一个新的重要产业部门—旅游业。

莫斯科是俄罗斯联邦的首都、巨大的工业和交通枢纽、科学文化中心,获英雄城市(город-герой)称号。人口866万(1996年)。

莫斯科位于莫斯科河(Москва或Москва-река)两岸。1147年始见于年鉴记载。原是弗拉基米尔一苏兹达尔罗斯边境上一座不大的城堡。14世纪为莫斯科大公国的中心。15世纪下半期至18世纪初是俄国首都。1918年起成为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的首都。1922年至1991年既是苏联的首都又是俄罗斯联邦的首都。1991年苏联解体后,为俄罗斯联邦的首都。

莫斯科工业以机械制造为主,生产机床、工具、仪表、电机和电子设备、汽车、飞机等。机械制造厂分布在城市旧区之外,形成环形,以环行铁路为界。纺织工业分布在莫斯科河及其支流沿岸。化学工业发达,化工厂主要分布在城市南部。莫斯科有几百个印刷厂,印刷全俄半数以上的书报。

莫斯科是俄罗斯最大的交通枢纽,建有11条电气化铁路和13条公路、9个客运火车站,3个河港和4个机场。从1935年起,莫斯科地铁投人运行,总长400km,地铁线路网呈辐射状和环状,遍布全市,承担市内客运量的40%以上。

同其他古老的要塞城市一样,莫斯科具有辐射环形结构。随着城市的发展,环形结构不断扩大:克里姆林宫(Кремль)、木杆城、白城、土墙、壕沟。并且以克里姆林宫为中心修建了若干条辐射状道路,通往附近城市。这种城市建筑结构一直保留至今,只是城墙和土墙被宽阔的林荫环行路和花园环行路所替代。莫斯科河自西北向东南曲折蜿蜒流经城市。长达109km的环行公路干线曾是现代莫斯科的边界,但现在城市已超出了这个范围。著名街道是特维尔大街(улица Тверская,原名高尔基大街,улица Горького)。莫斯科郊区居民超过100万。

莫斯科是俄罗斯最重要的贸易金融中心。市内有许多大银行、俄罗斯及外国公司的办事处。“金环”(Золотое кольцо)是莫斯科著名的旅行路线,从莫斯科出发,途径罗斯托夫(Ростов)、雅罗斯拉夫尔、科斯特罗马、伊万诺沃、苏兹达尔(Суздаль)、弗拉基米尔(Владимир)等古老城市,再返回莫斯科。

莫斯科是世界的科学文化中心之一。有80多所高等学校,其中国立莫斯科大学

(Московски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МГУ)规摸最大。有4290多座图书馆,其中国立列宁图书馆(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ая библиотека имени Ленина)最大。设有俄罗斯科学院和1 000多个研究所和设计院。莫斯科拥有一流剧院,大剧院(Большой театр)享有盛名,在博物馆中.特烈基亚科夫绘画陈列馆(Третьяковская галерея)的最为著名,在展览馆中,国民经济成就展览(Выставка достижений народного хозяйства, ВДНХ)很有名望。莫斯科有几百座纪念碑和许多名胜古迹,在莫斯科近郊还有许多古老的庄园。克里姆林宫建于14至17世纪,四周由砖墙围绕,建有许多宫殿、教堂、塔楼等,如斯帕斯克钟楼、大克里姆林宫、多棱宫、伊凡大帝钟楼等,并有现代化建筑物—代表大会宫。国家杜马和政府设在克里姆林宫。红场(Красная площадь)和列宁墓(Мавзолей)在宫墙附近。

下诺夫哥罗德位于奥卡河和伏尔加河交汇处,是下诺夫哥罗德州的行政中心和俄罗斯第三大城市,人口137万(1996年)。下诺夫哥罗德是伏尔加河沿岸著名港口之一,大型铁路枢纽。建于1221年。1932年为纪念苏联伟大作家高尔基而改名为高尔基市(г.Горький)。市内有高尔基纪念馆和高尔基塑像。1991年苏联解体后,恢复旧称下诺夫哥罗德。该市是俄罗斯重要的工业中心之一,以机械制造业为主(占工业总产值的70%)。汽车、内河船舶制造业闻名全俄。高尔基汽车厂是俄罗斯著名的汽车厂,生产载重汽车和小汽车。“红色索尔莫沃”(《Красное Сормово》)造船厂是俄罗斯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内河船舶制造厂。军事工业发达,生产飞机、坦克和中小型军舰等。该市也是石油加工、化学工业与谷物加工业的中心。轻工业、木材加工业、食品工业比较发达。设有9所高等学校。奥卡河和伏尔加河汇流处矗立着16世纪建造的克里姆林宫。

沃罗涅日是中部经济区南部最大城市。人口90万(1996年)。该市位于顿河支流沃罗涅日河(Воронеж)两岸,左岸为新兴工业区。沃罗涅日是俄罗斯古城、防止游牧民族人侵的要塞,建于16世纪。目前机械工业发达,并有化学、木材加工、食品工业和轻工业。生产图-144型超音速飞机、拖拉机、挖掘机、机床、无线电和电子器械、矿山和化工设备、合成橡胶、药品、电视机等。该市附近的顿河河畔建有新沃罗涅日核电站(Нововоронежская АЭС)。设有9所高等学校。

二、西北经济区

西北经济区(Северо-Западный экоеомический район)是俄罗斯联邦面积最小的经济区,总面积21.3万k㎡,包括圣彼得堡市、列宁格勒州、诺夫哥罗德州(Новгородская область)、普斯科夫州(Псковская обрасть)、加里宁格勒州5个联邦主体。人口898万(1996年),占俄罗斯人口总数的6%。西北经济区的经济中心是圣彼得堡。

西北经济区是俄罗斯联邦城市人口比例最高的经济区,城市人口占86%。本区65%的城市人口居住在圣彼得堡。

西北经济区矿产资源贫乏,主要有油页岩、泥炭、磷钙石,还有铝土矿。本区河流水量充足,湖泊众多,其中包括欧洲第一、第二大湖—拉多加湖和奥涅加湖。波罗的海和拉多加湖富有鱼类。 西北经济区的专门部门是机械工业和化学工业。本区的机械工业不仅在俄罗斯占有重要地位,而且有许多产品远销国外。机械工业部门齐全,以电机、电器和无线电器械、机床、仪表和船舶制造为主,并生产化工和印刷设备。机械厂主要集中在圣彼得堡,在俄罗斯,该市是仅次于莫斯科的第二大机械工业城市。

基本化学工业和有机合成化学工业发达,利用外地运来的石油、天然气、木浆和半成品作原料。圣彼得堡是本区最大的化学工业中心,制造化肥、药品、塑料、油漆等。

西北经济区亚麻种植业在全俄具有重要地位。普斯科夫州南部和诺夫哥罗德州东部种植亚麻。农产品只能满足本区部分需要,需从其他经济区运进粮食、肉类、马铃薯、蔬菜、水果以至鲜奶。 本区海运发达。圣彼得堡是俄罗斯最大的、距离首都莫斯科最近的海港,有通往波兰、德国和其他欧美国家的国际航线。该区铁路以圣彼得堡为中心,呈扇形通往各地。

俄罗斯计划在西北区建立下列自由经济区:最西面的自由经济区是加里宁格勒州。由于在此开采唬拍,该区也被称为“琥珀”自由经济区(свободная экономическая зона《Янтарь》)。另外,本区由于地处波罗的海沿岸,也是著名的疗养区;在列宁格勒州靠近芬兰的边境,计划建立维堡自由经济区(Выборгская свободная экономическая зона);还准备兴建诺夫哥罗德自由经济区(Новгородская свободная экономическая зона),除打算建立一些电子器械厂外,还计划

建设成大型国际旅游基地。

圣彼得堡是俄罗斯第二大城市,人口480万(1996年)。位于涅瓦河注人芬兰湾(Финский залив)的河口两岸及三角洲上。1712年沙皇俄国迁都至此,直到1918年3月才结束它作为首都的历史。80多条大小河流和运河穿过市区将市区中心部分分割成42个岛屿。诸岛由300多座桥梁相连,是一座水上城市,有“北方威尼斯”(северная Венеция)之称。

1703年彼得大帝下令兴建该市,最初称圣彼得堡。彼得大帝将其视为“朝向欧洲的窗口”

(окно в Европу)。1914-1924年该城更名为彼得格勒(Петрогрод),1924-1991年改名为列宁格勒(Ленинград),1991年苏联解体后恢复原名圣彼得堡。

圣彼得堡被称为“革命的摇篮”(колыбель революции)。早在1825年就在此爆发了十二月党人起义。该城是俄国三次革命(1905年革命、二月革命、十月革命)的策源地。卫国战争(1941-1945年)中,列宁格勒被德国法西斯军队封锁围困900天之久,岿然不动,战后被授予英雄城市的光荣称号。

圣彼得堡的“白夜”给这座水上城市增添了奇异的色彩,该市也因此获得了白夜城

(город белых ночей)的美称。

该市为俄罗斯第二大工业中心、交通枢纽、科学文化中心。工业以机械工业为主,其次为黑色和有色冶金工业、化学工业、轻工业、食品工业和印刷业。该市是俄罗斯最大的海洋船舶制造中心,专门制造油轮、木材运输船、渔船、破冰船。动力机械制造业为大型水电站、火电站和核电站生产发电设备。圣彼得堡为俄罗斯第一大海港,航线通往70多个国家。经内河水路可到达俄罗斯欧洲部分主要河港。圣彼得堡为俄罗斯第二大铁路枢纽,12条铁路通往各地,建有5个客运火车站,为重要的国内和国际航空港。该市有43所高等学校,设有30个俄罗斯科学院所属的研究所和其他300多个研究所、设计院。著名博物馆有埃尔米塔日博物馆(музей Эрмитаж)、俄罗斯博物馆(Русский музей)等。最著名街道为涅瓦大街(Невский проспект)。市内有许多名胜古迹,如斯莫尔尼宫、冬宫、海军部大厦、彼得保罗要塞、彼得一世纪念像等。

加里宁格勒是加里宁格勒州的行政中心,人口41万(1994年),建于12世纪。位于波罗的海沿岸,是港口城市。为机械制造业、渔业和水产加工业以及制浆造纸工业中心。设有3所高等学校。

三、欧洲北部经济区

欧洲北部经济区面积146.6万k㎡,是俄罗斯西部大区中面积最大的经济区,占俄罗斯国土总面积的8.6%。人口588万(1996年),是俄罗斯人口最少的经济区,人口仅占全俄人口总数的4%,

城市人口占77%。欧洲北部经济区包括卡累利阿共和国(Республика Карелия)、科米共和国(Республика Коми)、涅涅茨自治区(Ненецкий АО)、阿尔汉格尔斯克州

(Архангельская область)、沃洛格达州(Вологодская область)、摩尔曼斯克州

(Мурманская область)6个联邦主体。经济中心是摩尔曼斯克。

欧洲北部经济区是俄罗斯西部大区重要的燃料动力基地。这里集中了西部大区一半以上的水资源和燃料资源,如石油、天然气、煤炭、泥炭、油页岩等。森林资源占西部大区的一半。矿物化学原料(磷灰石、盐类)储量丰富。此外,发展有色冶金业、建材工业、黑色冶金业的资源也颇丰富。

欧洲北部经济区的自然资源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地带:西北部科拉-卡累利阿地区

(Кольско-Карельская территория)蕴藏磷灰石、霞石、铜镍矿、稀土矿、铁矿、云母和建筑石料等;东北部季曼-伯朝拉地区(Тимано-Печорская территория)蕴藏硬煤、天然气、石油、钦矿和各种盐类。巴伦支海沿岸及其大陆架石油、天然气储量丰富。除极北地区外,其他各地遍布森林和泥炭。本区另一主要资源是鱼类。海洋、湖泊、河流富有鱼类,巴伦支海渔产尤其丰富。 欧洲北部经济区专门化部门是森林工业、化学工业、黑色和有色冶金工业、燃料开采工业、渔业和水产加工业。

欧洲北部经济区木材采伐与加工、制浆造纸均占全俄首位。本区木材采伐量占全俄的1/4,俄罗斯一半以上的新闻纸、1/5的锯材产自该区。卡累利阿(Карелия)南部、北德维纳河和伯朝拉河流域森林工业发达。

化学采矿业发达。基洛夫斯克(Кировск)和阿帕季特(Апатиты)建有前俄罗斯最大的磷灰石采矿选矿联合企业,生产的磷灰石精矿占全俄的100%,并出口外销。本区还生产复合化肥。 本区黑色和有色冶金工业发达。切列波韦茨钢铁厂利用科拉半岛的铁矿石、伯朝拉煤田的炼焦煤以及从圣彼得堡、莫斯科等市运来的废金属,生产优质钢和轧材。本区有色冶金工业发达。坎达拉克沙、纳德沃伊齐(Надвоицы)建有炼铝厂。蒙切戈尔斯克(Мончегорск)建有铜镍联合企业。

燃料开采工业包括开采煤炭、天然气和石油。伯朝拉煤田开采硬煤,所采煤炭的4/5用于本区和西北经济区。天然气产区分布在伯朝拉河上游沿岸,沿“北方之光”(《Сияние Севера》)输气管道输送到圣彼得堡、切列波韦茨和中央区。乌赫塔(Ухта)附近开采的石油在乌赫塔加工一小部分,其余通过管道输往雅罗斯拉夫尔和圣彼得堡。

本区捕鱼量占全俄第二位,仅次于远东区。摩尔曼斯克建有俄罗斯最大的鱼类加工联合企业。

本区海运发达。主要海港有不冻港摩尔曼斯克和阿尔汉格尔斯克。农业占次要地位,只能满足本区部分需要。沃洛格达州的亚麻种植业在全俄具有重要意义。在北部从事养鹿和渔猎业。

摩尔曼斯克位于巴伦支海科拉湾(Кольский залив)的东岸,为摩尔曼斯克州行政中心,英雄城市。人口46万(1994年),是世界北极圈内最大的城市。摩尔曼斯克是俄罗斯北方惟一的不冻良港,北海航线的起点之一。该港是俄罗斯最大的渔港、北方最大的商港,又是俄罗斯乃至世界最大的军港之一。该市是北冰洋考察站的前沿阵地,又是北极诸岛的后方基地,地理位置非常重要。重要工业部门有渔业和水产加工、修船、建筑材料工业。该港为俄罗斯北方舰队重要基地以及渔船、商船和破冰船队基地。摩尔曼斯克是北极地区的文化中心,这里有许多学校和科学研究机构,其中包括北极海洋渔业和海洋学研究所。设有3所高等学校。

阿尔汉格尔斯克是俄罗斯著名木材输出港、木材加工业中心。人口41万(1994年)。锯木制材、制浆造纸和林产化学工业发达,该地的机械工业主要制造森林工业设备和船舶。该市是林业技术科学中心,同时也是培养林业技术人才的中心。市内设有木结构建筑博物馆。阿尔汉格尔斯克是北海航线的起点之一,俄罗斯多次北极考察的出发地。设有3所高等学校。

四、欧洲南部经济区

欧洲南部经济区包括位于北高加索的阿迪格共和国(Республика Адыгея)、达吉斯坦共和国(Республика Дагестан)、印古什共和国(Республика Ингушетия)、卡巴尔达-巴尔卡尔共和国(Республика Кабардино-Балкария)、卡拉恰耶夫-切尔克斯共和国

(Республика Карачаево-Черкесия)、北奥塞梯共和国(Республика Северная Осетия)、车臣共和国(Чеченская Республика)、克拉斯诺达尔边疆区(Краснодарский край)、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Ставропольский край、罗斯托夫州(Ростовская область)10个联邦主体。面积35.5万k㎡,人口1 773万(1996年),其中城市人口占58%。欧洲南部经济区的经济中心是顿河畔罗斯托夫。

本区是俄罗斯最南的经济区,也是俄罗斯联邦惟一拥有黑海、亚速海出海口的经济区。该区是俄罗斯进人外高加索(Закавказье)各国的惟一通道,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欧洲南部经济区民族数目之多居俄罗斯各经济区首位。这里有自己独立语言的民族共42个,方言超过百种。

欧洲南部经济区自然条件复杂,资源繁多。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和克拉斯诺达尔边疆区蕴藏石油和天然气。俄罗斯顿巴斯(Российский Донбасс)位于本区。大高加索山脉山前地带富有锌、铅、铜、铝等矿藏。泥灰岩可供生产优质水泥。顿河流经本区北部。从大高加索山脉流下许多河流,

其中大河有库班河(Кубань)、捷列克河(Терек)等,水力资源丰富。温暖的气候、肥沃的黑土和广阔的天然牧场是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但是,干旱对该区农业威胁较大。

发达的多部门农业、食品工业、机械制造(特别是农机制造)业、燃料动力工业是本区在全俄具有重要意义的主要专门化部门。欧洲南部经济区是国内外闻名的疗养及旅游胜地之一。

本区是俄罗斯重要的产粮区和油料作物种植区。全俄25%的谷物,30%的甜菜,55%的向日葵和20%的蔬菜产自这里。而且该区是俄罗斯惟一种植茶、石榴、柑橘类亚热带作物的经济区。主要校食作物有冬小麦、玉米和水稻。经济作物以向日葵和烟草为主。本区是俄罗斯最大的葡萄种植区。出产大量水果和蔬菜,果树数量占俄罗斯1/3。细毛羊养殖业在全俄占有重要地位。

食品工业闻名全国,磨面、碾米业发达,还生产罐头、油脂、肉制品,以及酿造葡萄酒、香槟酒等,被称为俄罗斯的“食品车间”(пищевой цех)。

欧洲南部经济区机械工业发展迅速。机械工业的主要部门是农业机械、运输机械和原子机械制造业。伏尔加顿斯克(Волгодонск)是原子机械制造业中心。顿河畔罗斯托夫和塔甘罗格生产的谷物联合收割机占全俄80%。罗斯托夫还生产大量中耕机和其他农业机械。新切尔卡斯克(Новочеркасск)生产的电力机车占全俄一半以上。

欧洲南部经济区自身的资源足以保证本区燃料动力工业的发展。俄罗斯顿巴斯位于罗斯托夫州,煤炭产量占顿巴斯的1/5。克拉斯诺达尔边疆区和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开采天然气。天然气除供应本区各大城市外,还输送到俄罗斯欧洲部分。克拉斯诺达尔边疆区、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和达吉斯坦境内的里海沿岸都开采石油。

欧洲南部经济区的疗养、旅游业对全俄具有重要意义。这里集中了全国30%的医疗用泥和矿泉水资源。

本区拥有密集的铁路、公路网,河运和海运发达。主要港口有新罗西斯克、图阿普谢和马哈奇卡拉。

顿河畔罗斯托夫位于顿河右岸,是高加索的门户。顿河畔罗斯托夫是北高加索最大的工业、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罗斯托夫州行政中心,人口102万(1996年)。该市是俄罗斯重要农业机械制造中心,以生产谷物联合收割机闻名全国。化学工业、轻工业、食品工业和木材加工业发达。设有9所高等学校。

索契东倚大高加索山脉,西濒黑海,沿海岸延伸约150km,是俄罗斯最大的海滨温泉疗养地和气候性疗养地。人口35万(1993年),工业以食品工业为主。索契风景秀丽,气候温和湿润,5至10月可在海中游泳,有疗效奇特的温泉。建有许多疗养所,向全世界旅游者开放。市内建有前

苏联著名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故居纪念馆。

五、伏尔加河沿岸地区

伏尔加河沿岸地区位于伏尔加河中游的部分沿岸和下游沿岸,南北延伸约1 500km,包括鞑靼斯坦共和国(Республика Татарстан)、卡尔梅克共和国(Республика Калмыкия)、乌里扬诺夫斯克州(Ульяновская область)、奔萨州(Пензенская область)、萨马拉州

(Самарская область、萨拉托夫州(Саратовская область)、伏尔加格勒州

(Волгоградская область)、阿斯特拉罕州(Астраханская область)8个联邦主体。面积53.6万k㎡,人口1 691万(1996年),其中城市人口占74%,民族众多。本区的工业和农业都很发达,经济中心是伏尔加格勒和萨马拉。

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挞粗斯坦共和国和萨马拉州,由于多年开采,石油储量锐减。萨马拉州和伏尔加格勒州蕴藏天然气,储量较少。在阿斯特拉罕附近发现大型凝析气田(储量占全世界的6%)。化工原料丰富,萨马拉州蕴藏天然硫磺。巴斯昆恰克湖(озеро Баскунчак)是自出盐湖。有许多矿物建筑材料,沃利斯克(Вольск)附近泥灰岩藏量丰富。水资源充沛,特别是在伏尔加河、卡马河、顿河沿岸地区,渔产丰富。

伏尔加河沿岸地区的专门化部门是机械工业、化学工业、燃料动力工业、多部门农业、食品工业及渔业。

机械工业在本区各工业部门中居中心地位。机械工业中心有喀山、萨马拉、萨拉托夫等城市。本区汽车制造业发达,生产全俄71%的小汽车和17%的载重汽车,被称为俄罗斯的“汽车车间”(автомобильный цех)。3个汽车厂的专门化分工如下:陶里亚蒂(Тольятти)伏尔加汽车厂(Волжский автомобильный завод,ВАЗ)生产小汽车,纳别列日内耶切尔内

(Набережные Челны)卡马汽车厂(Камский автомобильный завод, КамАЗ)生产重型载重汽车,乌里扬诺夫斯克(Ульяновск)汽车厂生产轻型载重汽车和越野车。本区是俄罗斯生产航空航天设备的主要地区之一。喀山、萨马拉、萨拉托夫制造飞机,其中喀山是直升机制造业中心。 化学采矿业发达,开采硫磺,采取池盐。石油化学工业和天然气化学工业发达,制造化肥,生产合成橡胶等合成材料和聚合材料。

本区是俄罗斯第三石油基地。石油开采量占全俄11%。石油产量不断下降。本区是俄罗斯最重要的石油加工工业区,除加工本区原油外,还加工西西伯利亚的原油。伏尔加格勒州、萨拉托夫州开采天然气。在阿斯特拉罕凝析气田建有大型天然气化学联合企业。本区发电量占俄罗斯的13%,部分电力输往乌拉尔和中央区。伏尔加河的梯级水电站—萨马拉附近的伏尔加水电站

(Волжская ГЭС,230万kw)、萨拉托夫水电站(Саратовская ГЭС,130万kw)和伏尔加格勒水电站(Волгоградская ГЭС,253万kw)构成本区电力工业的基础。

本区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优越—土壤肥沃、牧场辽阔、热量充沛、水资源丰富。但本区经常发生旱灾,影响农业收成。伏尔加河沿岸地区拥有全俄1/5的农业用地和1/4的牧场。本区多部门农业对全俄具有重要意义。农业生产稳居各经济区第二位,仅次于欧洲南部经济区。本区出产全俄近1/5的谷物,1/3的西红柿、3/4的西瓜。肉类、面粉、米(指燕麦米、荞麦米、麦掺等)、食盐的生产居全国第一位。畜牧业以养牛为主,养羊次之。本区食品工业,特别是磨粉、碾米工业,在全俄占有一定地位。食品工业产值占全国食品工业总产值的10%。里海和伏尔加河河口是俄罗斯最重要的河湖渔业区。

本区地处俄罗斯交通要冲,连贯东西,沟通南北,水路、陆路、管道运输便利。自北向南流经本区的伏尔加河、横贯东西的铁路干线和呈扇形通往西部的输油管道,构成本区的交通运输网。铁路运输占主要地位。

伏尔加格勒位于伏尔加河下游沿岸,人口100万(1996年)。旧名察里津(Царицын),1925-1961年曾更名为斯大林格勒(Сталинград),1961年改为现名。该市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德军毁为废墟,战后重建,被命名为英雄城市。该城是伏尔加格勒州的行政中心、交通枢纽、工业和文化中心。电力工业、机械制造业、黑色和有色冶金工业、化学工业和石油化学工业、木材加工工业、建筑材料工业、轻工业和食品工业发达。烈士广场位于市中心。昔日的斯大林格勒前沿防线建有许多放置坦克的纪念碑。在曾经进行浴血奋战的马马耶夫岗(Мамаев курган)上建有纪念建筑群,手持宝剑、呼唤儿女战胜顽敌的祖国母亲巨大塑像矗立在马马耶夫岗上。本市设有7所高等学校。

萨马拉位于萨马拉河(Самара)注人伏尔加河的河口处,为萨马拉州的行政中心、伏尔加河沿岸地区的主要工业中心和最大城市,人口117万(1996年)。原名萨马拉,1935年改名为古比雪夫(Куйбышев),1991年苏联解体后恢复旧称。该市同附近城镇形成巨大工业枢纽,以机械制造为主,石油加工和石油化学、化学、冶金和食品工业发达。本市设有10所高等学校。

六、乌拉尔经济区

乌拉尔经济区面积82.4万k㎡,人口2046万(1996年),其中城市人口占75%。乌拉尔经济区包括巴什科尔托斯坦共和国(Республика Башкортостан)、乌德穆尔特共和国

(Республика Удмиртия)、库尔干州(Курганская область)、奥伦堡州

(Оренбургская область)、彼尔姆州(Пермская область)、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

(Свердловская область)、车里雅宾斯克州(Челябинская область)和科米-彼尔米亚克自治区(Коми-Пермяцкий АО)8个联邦主体。本区是多民族居住区。经济中心是叶卡捷琳堡。

乌拉尔经济区位于俄罗斯欧洲部分和亚洲部分的交界处,地处从俄罗斯西部边界到太平洋沿岸的交通干线上,是开发东部地区的基地。

本区以资源多样著称,矿产资源种类繁多。70种具有经济意义的重要化学元素之中,乌拉尔经济区蕴藏50种。主要矿产有铜、镍、镁、铝土矿、钾盐、含钦磁铁矿、磷钙石等。本区还蕴藏多种建筑材料,如石棉、大理石等。前乌拉尔蕴藏石油,前乌拉尔的油田和伏尔加河沿岸地区的油田构成伏尔加-乌拉尔石油区(Волго-Уральский нефтяной район)。奥伦堡州蕴藏天然气。此外,乌拉尔宝石全国闻名。乌拉尔山脉西坡水资源较为充足,东坡水资源不足。乌拉尔经济区森林资源丰富,有一半面积被针叶林顶盖,出产珍贵木材。由于多年开采.目前本区缺乏铁矿石、铜矿石、石油、天然气和煤炭。

乌拉尔经济区的工业专门化部门是冶金工业、机械工业、化学工业、森林工业、石油工业、天然气工业。

乌拉尔经济区是俄罗斯第一大冶金基地,钢铁生产量占俄罗斯的2/3。有色冶金工业中炼铜和炼铝工业最为发达。原铜产量占俄罗斯的90%。

本区的机械工业产值占全俄的17%,是俄罗斯第二大机械工业中心,仅次于中部经济区。乌拉尔机械工业的特点为钢铁产地指向型,主要为冶金、矿山、铁路、化工、建筑、锻压企业生产成套设备和重型设备,并且是俄罗斯重型军工企业的密集区。

乌拉尔经济区是俄罗斯主要的化学工业区之一。化学工业产值占俄罗斯的15%。化工产品有碱、硫酸、化肥、聚合材料等。本区是俄罗斯最重要的矿肥(特别是钾肥)生产地之一。索利卡姆斯克和别列兹尼基生产钾肥。

乌拉尔经济区的森林工业产值占全俄的12%。工业部门有森林采伐、木材加工和制浆造纸,其中制浆造纸工业是主导部门。本区的纸张产量占全俄的1/5。

巴什科尔托斯坦共和国、乌德穆尔特共和国和彼尔姆州开采石油。乌法(Уфа)是俄罗斯最大的石油加工工业中心。奥伦堡州以开采天然气为主。

乌拉尔经济区北部寒冷,不宜耕作。南部分布着肥沃的黑土,是本区的主要农业基地。粮食生产在全俄具有重要意义,主要种植春小麦。畜牧业发达,饲养牛、羊和马。

乌拉尔经济区密布铁路、公路和管道网,运输以铁路为主。

叶卡捷琳堡是乌拉尔经济区的最大城市,位于伊谢季河(Исеть)畔,是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行政

中心,人口127万(1996年)。原名叶卡捷琳堡,1924年改称斯维尔德洛夫斯克(Свердловск),1991年苏联解体后恢复旧称。该市为重要交通枢纽,许多铁路、公路和航空线在此交会。工业以重型机械制造和焦炭化学工业最为重要。钢铁工业、轻工业和食品工业发达。该市是俄罗斯重要的科学文化中心,设有俄罗斯科学院乌拉尔分院和14所高等学校。

车里雅宾斯克是乌拉尔经济区第二大城市,车里雅宾斯克州行政中心,人口108万(1996年),位于乌拉尔山脉东麓米阿斯河(Миасс)畔,是重要的交通枢纽,铁路、公路、航空运输都很发达。主要工业部门为冶金工业和机械工业。该市是乌拉尔地区文化中心之一。设有7所高等学校。

七、西西伯利亚经济区

西西伯利亚经济区面积为242.72万k㎡,占俄罗斯国土总面积的14.2%。人口1512万(1996年),其中城市人口占71%。包括阿尔泰共和国(Республика Алтай)、阿尔泰边疆区、克麦罗沃州(Кемеровская область)、新西伯利亚州(Новосибирская область)、鄂木斯克州(Омская область)、托木斯克州(Томская область)、秋明州、汉特-曼西斯克自治区

(Ханты-Мансийский область)和亚马尔-涅涅茨自治区(Ямало-Ненецкий АО)9个联邦主体。

本区自然资源极其丰富。石油和天然气储量居俄罗斯第一位。石油储量占全俄的60%以上,天然气储量占近90%。油田主要集中在鄂毕河中游沿岸地区。大型气田主要分布在极北地区。库兹巴斯是俄罗斯最大的煤田,硬煤储量占全俄的30%。褐煤储量丰富,坎斯克-阿钦斯克褐煤田的西翼在本区。泥炭储量占全俄的60%以上。此外,还有铁矿、多金属矿和盐类。汞和金蕴藏在阿尔泰山。本区南部森林草原和草原的农业用地占全俄的1/6。本区为多林区,森林约占本区面积的3/4。木材蓄积量占全俄的12%。西西伯利亚经济区北部气候恶劣,劳动力缺乏,交通条件差,影响本区的开发。

西西伯利亚经济区的专门化部门是燃料工业、冶金工业、机械工业、化学工业、森林工业和谷物种植业。

本区北部的秋明州和托木斯克州是俄罗斯最重要的石油、天然气生产基地,产量居全俄第一位。俄罗斯70%以上的石油、91%的天然气都产自西西伯利亚。本区南部有俄罗斯第一大煤炭基地库兹巴斯,硬煤年产量从1.5亿t降至1亿t左右,约占全俄的30%。

西伯利亚冶金基地位于本区。新库兹涅茨克建有两个钢铁联合企业:库兹涅茨钢铁公司和西西伯利亚钢铁厂。有色冶金工业发达,别洛沃(Белово)炼锌,新库兹涅茨克炼铝,新西伯利亚炼锡和合金。

西西伯利亚经济区是俄罗斯东部地区机械工业最发达的经济区。库兹巴斯制造采矿和冶金设备。机床、电机、仪表制造业分布在新西伯利亚和托木斯克(Томск)。鲁布佐夫斯克(Рубцовск)、巴尔瑙尔(Барнаул)和新西伯利亚生产农业机械。秋明是本区最重要的造船中心。

本区的石油天然气化学工业发展迅速。库兹巴斯的化学工业生产氮肥、合成染料、药品和塑料。林产化学工业是新兴的工业部门。

森林工业发达。本区木材采伐量约占全俄的20%。

西西伯利亚经济区的森林草原带和草原带的土壤是黑土,草原以南是比较肥沃的栗钙土。这里是俄罗斯主要谷物基地之一,全俄近20%的谷物产于该区,以种植春小麦为主。经济作物有向日葵和甜莱。西西伯利亚经济区农业专门化另一部门是畜牧业。肥沃的草甸是发展畜牧业的重要自然资源,畜牧业饲养牛、羊及家禽。

本区交通运输以西伯利亚双轨电气化铁路为主,新建了若干支线。随着石油、天然气的大规模开采,油气管道运输发展迅速,并占有重要地位。别洛沃至新西伯利亚建有输煤管道。

新西伯利亚是西伯利亚最大的城市,西西伯利亚经济区的经济、文化和科学中心,人口136万(1996年)。位于西伯利亚铁路干线和鄂毕河的交叉点,是铁路交通枢纽、内河港口和航空运输中心。新西伯利亚是乌拉尔以东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城市,是西伯利亚最大的机械制造和冶金工业中心,化学工业、轻工业和建筑材料工业发达,地处农业地带,食品工业发达,是俄罗斯东部地区的科学中心,附近建有水电站。新西伯利亚水库岸边的森林中建有科学城(Академгородок),设有俄罗斯利孝院西伯利亚分院。本市还设有13所高等学校。距离科学城不远,在克拉斯诺鄂毕斯克(Краснообск)建立了第二座科学城—农业科学城,设有俄罗斯农业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和医学科学院分院。

鄂木斯克是西伯利亚第二大城市,人口116万(1996年)。位于西伯利亚铁路干线和额尔齐斯河、鄂木河(Омь)的交叉点,是铁路交通枢纽、河港和航空港。主要工业部门有机器制造业、石油加工和石油化学工业、轻工业、食品工业、木材加工工业等。本市设有10所高等学校。

八、东西伯利亚经济区

东西伯利亚经济区面积412.3万k㎡,占俄罗斯国土总面积的24%。人口916万(1996年),其中城市人口占72%。包括布里亚特共和国(Республика Бурятия)、图瓦共和国

(Республика Тува)、哈卡斯共和国(Республика Хакасия)、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伊尔库茨克州、赤塔州、泰梅尔自治区(Таймырский АО)、阿加布里亚特自治区

(Агинский Бурятский АО)、乌斯季奥尔登斯基布里亚特自治区

(Усть-Ордынский Бурятский АО)和埃文基自治区10个联邦主体。经济中心是克拉斯诺亚尔斯克。

本区自然资源非常丰富,但地广人稀,交通不便,气候恶劣,影响开发。水力资源占全俄的44%,居第一位,其中叶尼塞河和安加拉河的水力资源最为丰富。水资源丰富,仅贝加尔湖就占全俄地表淡水总储量的4/5。煤炭储量占全俄的30%。铁蕴藏量占全俄的8%。有色金属有铜、镍、铝、锡和金等。木材蓄积量占全俄的40%,居第一位,多为优质木材。

本区的专门化部门是燃料动力工业、有色冶金工业、森林工业和石油化学工业。

东西伯利亚经济区的经济核心是电力工业。本区发电量占全俄的12%,居第三位。叶尼塞河建有萨彦水电站和克拉斯诺亚尔斯克水电站。安加拉河建有布拉茨克水电站、乌斯季伊利姆斯克水电站和伊尔库茨克水电站(Иркутская ГЭС,66万kw)。各火电站利用本区廉价煤炭发电。坎斯克-阿钦斯克褐煤田建有数座装机容量240万kw的火电站,并向西部大区输电。本区在电力工业的基础上,建立了耗电量大的有色冶金工业和化学工业。本区煤炭工业发达。已开采的煤田有坎斯克一阿钦斯克褐煤田(年产量达10亿t)、伊尔库获克煤田(Иркутский угольный бассейн)、米努辛斯克煤田(Минусинский угольный бассейн)等。通古斯卡煤田

(Тунгусский угольный бассейн)已有两座煤矿采煤:诺里尔斯克煤矿

(Норильское месторождение)和凯耶尔坎煤矿(Кайерканское месторождение)。泰梅尔煤田(Таймырский угольный бассейн)因条件不佳尚未开发。

本区有色冶金工业发达。黄金开采主要集中在伊尔库茨克州和赤塔州。布拉茨克、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和舍列霍夫(Шелехов)等市建有炼铝厂。诺里尔斯克是俄罗斯主要有色冶金基地之一、东部地区北极圈内最大的矿业城市,建有铜镍联合工厂。此外,东西伯利亚经济区还开采银、铂、锡、钨、铝、铅、锌等矿石。

东西伯利亚经济区是俄罗斯重要的森林工业基地,以森林采伐和锯木制材为主。木材采伐量占全俄的27%,仅次于欧洲北部经济区和乌拉尔经济区。木材加工业分布在布拉茨克、列索西比尔斯克(Лесосибирск)和克拉斯诺亚尔斯克。纸浆产量占全俄的25%,纸张占3%。

石油化学工业生产合成橡胶和化学纤维,主要分布在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安加尔斯克(Ангарск)等地。

农业不发达,种植春小麦、燕麦和大麦。经济作物主要有亚麻、甜菜。畜牧业以饲养牛、羊和驯鹿为主。

交通主要靠两条铁路:西伯利亚铁路干线和贝阿铁路干线。北部没有铁路,交通不便。

克拉斯诺亚尔斯克是东西伯利亚经济区最大的城市、经济和文化中心、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行政中心,人口87万(1996年)。位于西伯利亚铁路干线和叶尼塞河交会处。工业以机械、炼铝、化学和木材加工工业为主。建有大型炼铝厂和制浆造纸联合下厂。距该市35公里的季夫诺戈尔斯克(Дивногорск)附近建有克拉斯诺亚尔斯克水电站。设有9所高等学校。市南叶尼塞河右岸开辟的石林自然保护区(заповедник 《Столбы》)是该市的主要名胜。

伊尔库茨克是东西伯利亚经济区第二大城市,伊尔库茨克州行政中心。人口58万(1996年)。位于伊尔库特河(Иркут)和安加拉河汇流处,距贝加尔湖66km,为铁路、公路和水路交通枢纽。该市建有重型机械厂和机床厂,生产采金船、金刚石开采设备和机床等。云母加工和木材加工工业发达。东南郊建有伊尔库茨克水电站。该市为东西伯利亚经济区最大的文化中心,水电站附近建有高等学校城和科学中心,设有8所高等学校、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队附尔库茨克科学中心和科学图书馆。

九、远东经济区

远东经济区面积621万k㎡,占俄罗斯国十总面积的36%,人口750万(1996年)。包括萨哈共和国(原雅库特自治共和国)、滨海边疆区、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Хабаровский край)、阿穆尔州(Амурская область)、堪察加州(Камчатская область)、马加丹州、萨哈林州

(Сахалинская обрасть)、犹太自治州(Еврейская АО)、科里亚克自治区(Корякский АО)、楚科奇自治区(Чукотский АО)10个联邦主体。经济中心是哈巴罗夫斯克。

远东经济区自然资源不仅储量丰富,而且品种繁多,共有70多种。主要有铁、锰、钨、钦、金、锡、铅、铝、镍、钼、钻、金刚石等。其中黄金储量占俄罗斯第一位,分布在马加丹州和萨哈共和国本区锡和钨储量占全国重要地位。远东的萤石、水镁石云母和磷酸盐等对俄罗斯具有重要意义。山地布满森林,木材蓄积量为223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为40%,仅次于东西伯利亚经济区,居全国第二位。俄罗斯31%的森林集中在远东经济区,大部分森林分布在西伯利亚铁路干线和贝阿干线沿线。本区水力资源很丰富。

远东经济区的煤炭资源极其丰富,但由于大部分煤田位于自然条件比较恶劣的北部地区,因而没能很好地开发利用,如勒拿煤田(Ленский угольный бассейн)。位于萨哈共和国南部的南雅库特煤田蕴藏优质炼焦煤,经引进日本资金和技术,于1966年开发,现已发展成为闻名全国的大煤田之一。此外,萨哈林岛及其大陆架蕴藏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在勒拿-维柳伊盆地

(Ленско-Вилюйская котловина)发现藏量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

山中有多种多样的植物和动物,提供贵重毛皮、医药产品和食品。本区有价值的水产资源数量

可观。海洋鱼类、淡水鱼类资源都很丰富,闻名全国的鱿鱼、鳍鱼、虾、蟹就产于白令海、鄂霍次克海和日本海。海中还有经济价值很高的无脊椎动物和海底植物,如乌贼、藻类等。北冰洋海域还盛产海兽。

本区的主要工业部门是采矿业、森林工业、渔业和水产加工工业。采矿业有有色金属和贵金属开采业,采金业比较发达。金刚石主要在萨哈共和国开采,该共和国金刚石开采量占全俄的99.8%,是俄罗斯最大的金刚石产地。森林工业主要制造火柴、胶合板、纸浆、纸张等。渔业和水产加工工业产值占远东工业总产值的1/5左右,本区捕鱼量居俄罗斯第一位,其中蟹产量居世界第一。水产加工工业分布在堪察加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纳霍德卡等地。蟹肉罐头在俄罗斯和世界市场享有盛名。食品工业和其他消费品工业落后,只能保证肉制品、动物油、植物油等产品需求量的1/3。 远东经济区农业基础薄弱。本区北部寒冷,气候条件差,农业主要集中在南部。这里属温带季风气候,种植小麦、水稻、甜菜、大豆、马铃薯等。大豆种植面积占俄罗斯的90%以上。畜牧业以饲养乳牛、肉牛为主。狩猎业、养兽业发达。

远东经济区海运发达。西伯利亚干线和贝阿于线横贯本区南部。北部没有铁路,勒拿河和北海航线在交通运输中起重要作用。另外,空运也是重要运输方式。

在纳霍德卡已建立了自由经济区。计划还要在萨哈林岛建立自由经济区。

符拉迪沃斯托克是远东经济区最大的城市、俄罗斯太平洋沿岸最大的海港、太平洋舰队驻地、滨海边疆区行政中心,人口62万(1996年)。该市位于穆拉维约夫-阿穆尔斯基半岛

(полуостров Муравьѐм-Амурский)南端,临金角湾(бухта Золотой Рог),为西伯利亚铁路干线终点。本港通往萨哈林岛、千岛群岛、堪察加半岛、北极地区和太平洋沿岸各国。工业以修船、造船、鱼类加工和木材加工为主,制造船舶、矿山设备和水产加工设备。建有俄罗斯科学院远东分部、太平洋渔业和海洋学研究所以及其他研究所。设有远东大学等8所高等院校。该市原为满清政府管辖的渔港,称海参崴。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签订后被俄国割占,改为现名,意为“控制东方”。

哈巴罗夫斯克是远东的工业、交通和文化中心,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行政中心,人口61万(1996年)。位于乌苏里江和阿穆尔河汇流处东岸。主要有机械制造、石油加工、木材加工、食品、建材工业等。为重要交通枢纽。有铁路通往莫斯科、符拉迪沃斯托克等地。河运繁忙。为重要航空港,3条国际航线设在这里,有飞往中国、日本、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航班。水运大动脉阿穆尔河从该市穿过,轮船可达出海口并驶往鄂霍次克海。市内有8所高等院校,还有许多科研所和设计院。该市旧称伯力。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签订后被俄国割占,为纪念俄国殖民

 主义分子哈巴罗夫而改为现名。


相关内容

  • 中国周边外交战略
    中国周边外交战略 关键词:战略关系:和谐周边:大周边国际环境:经济利益互动. 摘要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应当是邻国越少好.弱好,而且是越少越好,越弱越好.中国周边环境的地理位置和地缘环境的特殊性将长期制约我国经济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中日外 ...
  • 多年冻土地区线性工程建设
    第23卷第3期 冰Jll 冻土 V01.23No.3 1111兰!! 竺竺些竺竺皇!垒竺!竺坠垒竺!坚竺坚些 墼:!!! 文章编号:l000-0240(2001)03-0213一05 多年冻土地区线性工程建设 程国栋, 何 平 (中国科学院 ...
  • 东北亚区域合作中的中俄经贸关系
    东北亚区域是当今世界的重心,也是世界经济最具活力与潜力的地区,加强这一区域经贸合作具有重要意义.该地区的经济规模仅次于欧盟与北美,位居第三.区域内各国在金融危机后的经济复苏态势明显好于世界其他地区,特别是中国经济仍保持高速增长,成为推动世界 ...
  • 俄罗斯_休克疗法_与中国渐进式改革比较
    2009年6月总第459期第11期 经济论坛EconomicForum Jun.2009Gen.459No.11 俄罗斯"休克疗法"与中国渐进式改革比较 文/李子洁 [摘 要]中国和俄罗斯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都是向市场经济 ...
  • (获奖论文)借助教学反思 力推教师成长
    借助教学反思 力推教师成长 ----漫谈教学反思对教师成长的意义 [内容摘要]教学反思,就是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进而解决问题的一种行为,是教师对教学活动和行为进行分析.批判和认证的过程,也是教师积累和升华的成长过程.它作 ...
  • 罗斯福新政
    福州屏东中学教学笔记 年 月 日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第二册 专题六 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 二 罗斯福新政 第一部分:教案内容 [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我校2013年晋级为省一级达标高中.2014 ...
  • 庆坪中学20**年七年级地理(下)期末测试卷
    庆坪中学2015年七年级地理(下)期末测 试卷 一.单项选择(共20分) 1."我是南极的主人,我有流线型的躯体,人家说我像身穿白衬衫,黑燕尾服的绅士. 我经常站立,所以,前肢已经退化成游泳的鳍状肢.为了抵御严寒,我皮肤下有厚厚的 ...
  • [李尔王]中埃德蒙的人物形象分析
    <李尔王>中埃德蒙的人物形象分析 人性是人的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的概括和总和, 人性总反映着社会.历史.伦理以及情感.弗洛伊德把人描述为"欲望的集合体",弗洛姆认为人性是"人在社会中生存的规律&quo ...
  • 论矛盾凸显期的社会转型:方向.路径与战略选择
    论矛盾凸显期的社会转型: 方向.路径与战略选择 王立新 内容提要当前中国社会转型已进入矛盾凸显期,处于承上启下的关键阶段.在严峻的挑战面前,要在 认清转型的历史方位和目标任务的基础上,明确转型的时间表和路线图: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为指导,凝 ...
  • 木屋别墅.休闲木屋设计建造价格分析(欧德汇依)
    欧德汇依木屋别墅.休闲木屋 设计建造价格分析 2014年4月 目录 第一章欧德汇依木屋简介 第二章市场预测 第三章小木屋发展状况 第四章.2009年-2011年小木屋市场销量 第五章.2012年-2016年小木屋市场需求预测 第六章欧德汇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