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届初三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二 - 范文中心

20**年届初三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二

09/23

《出师表》复习检测

1、加点字词解释。

(1)之秋:时 (2)光先帝遗德:发扬光大 ...(3) 开张:发扬扩大 (4)恢弘:弘扬 ......(5)引喻失义:称引 (6)淑均;善良公正 .....(7)陟(奖)罚(惩罚) 臧(善)否(恶) (8)痛恨:痛心遗憾 ...(9)倾覆:兵败 (10)卑鄙:身份低微,见识短浅 ..(11)猥自枉屈:辱(这里指:降低身份)(12)驱驰:奔走效劳 ...(13)夙夜:早晨 (14)不毛:荒凉的地方 ...(15)庶竭:希望 (16)驽钝: 比喻才能平庸 ....(17)攘除:铲除 (18)斟酌损益:增加 ....(19) 以彰其咎 表明 (20)以咨诹善道:询问 ..二、翻译重点句子:

(1),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翻译:现在天下分成三国,蜀汉衰弱困乏,这实在是危急存亡的关键时候啊。

(2)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翻译:宫中府里的人,都是一个整体,奖惩功过好坏,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府中而有异。

(3)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翻译: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前汉能够兴盛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衰败的原因。

(4)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翻译:不应该随意看轻自己,说话不恰当,以致堵塞忠言进谏的道路啊!

(5)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翻译:我只希望在乱世里苟且保全性命,并不想在诸侯中做官扬名。

(6)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翻译:先帝不嫌我身份低微,见识浅陋,不惜降低身份,委屈自己 ….因此感动不已,就

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

(7)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翻译:我在兵败的时候接受重任,在危难紧迫的关头受到委任 。从那时到现在二十一年了

(8)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翻译:先帝知道我谨慎小心,所以先帝在临崩的时候,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

五、理解:

1、诸葛亮在文中向刘禅提出了哪些建议?提出这三条建议的目的是什么?

三条建议:(1)广开言路;(2)严明赏罚;(3)亲贤远佞。

目的:上面这些治国大计和政事安排,都是为了出师。只有国内政局稳定,有了“平明之

理”,诸葛亮才可以后顾无忧,专力伐魏。

2、诸葛亮提出的“开张圣听”的主张,对我们有何借鉴意义。

言之有理即可

邹忌讽齐王纳谏

一、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修(长,这里指身高) 昳丽(光艳美丽) 朝服衣冠(早晨)(穿戴) 窥

镜(照镜子) 私(偏爱) 蔽(受蒙蔽,) 期年(满一年) 谤(公开指责别

人的过错) 讥(谏)谤讥(在这里指“议论”,没有贬意) 市朝(公共场合)

面刺(当面指责)时时(不时,有时候)间进(间或、偶然)

二、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特别注意加点字的意思。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我与城北的徐公相

比,哪一个更漂亮? 2、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您比徐公漂亮的多了,徐公怎能比得上您呢? 3、吾妻之

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我妻子说我漂亮,..是因为偏爱我;我的小妾说我漂亮,是因为害怕我;客人说我漂亮,是因为有求于我。

4、王之蔽甚矣。” 大王您受到蒙蔽很深啦! .5、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可得到上等奖赏;上书劝谏我的,可得到中等奖赏;在众

人聚集的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缺点,传到我耳朵里的,可得下等奖赏。。 6、6、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这就

是身居朝廷,不必出兵,就战胜了敌国。 二、 开放理解题

1、进谏难,需要勇气和智慧;纳谏也难,需要气度和胸怀。甲段中的邹忌和齐威王,你更

欣赏谁?请简述理由。

邹忌:①有勇气 ②说话讲究技巧 ③忠诚 ④有自知之明等

齐王:①胸怀宽广 ②虚心纳谏 ③有富国强兵的愿望等

2、齐王接受邹忌的进谏,最后“战胜于朝廷”。而在社会生活中,某些部门的“意见箱”

形同虚设,往往是“一把手”说了算。假如你是纪检书记,你打算怎样整治这种不良的工

作作风?

3、劝说君主纳谏,使之广开言路,是本文和《出师表》共同的话题,两文都劝说君主 (成语)但劝说方式各不相同,请写出至少两方面的不同之处。

1、《邹》以生活小事为喻,以类比的方法,劝说齐威王广纳善言;《出》以历史为鉴,劝

说后主察纳雅言

2、《邹》的劝说委婉而有说服力,以理服人;《出》的劝说恳切而饱含感情,以情动人。

3、《邹》口头劝说,《出》书面劝说

摘要:

《邹》——委婉劝说、口头劝说 类比、隐喻、婉谏

《出》——直接劝说、书面劝说 直谏、深情

《孟子两章》检测

三、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三里之城(内 城) 七里之郭 (外 城) 环而攻之( 围) ...池非不深也(护城 河) 兵革非不坚利也(兵 器)(甲 胄) ...委而去之(放 弃)( 去) 舜发于畎亩之中(起,指被任用)(田间,田地)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任用,选拔,这里是被选拔的意思) 人恒过 (常常犯错误) ...四、 先解释加点字,再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域:限制

翻译: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划定边疆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

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

2、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至:极点 亲戚:内外亲戚 畔:通“叛”,背叛 顺:归顺,服从

翻译:帮助少到了极点,内外亲戚都背叛他。帮助多到了极点,天下都归顺他。

3、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翻译: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

4、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任:责任,使命 空乏:资财缺乏,这里是使他受贫困之苦 拂:违背 乱:扰乱 翻译:所以,上天将要降下重大的责任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心志受苦,使他筋骨劳累,使他身体挨饿,使他资财缺乏,使他做事不顺

5、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曾:通“增” ,增加 益:增加

翻译: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增加他所没有的才能

6、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衡:通“横“,梗塞,不顺 作:奋起,有所作为

翻译:内心忧困,思虑堵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一个人的想法)表现于脸色,吟咏叹息之气发于声音,然后人们才了解他。

7、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入:在国内 拂:通“弼”,辅佐 出:在国外 敌国:势力地位相等的国家 翻译:在国内没有守法度的士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在国外没有势力相等的国家来侵犯

8、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翻译:这样,人们才会明白,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

三、开放理解题

1、08年是中国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里发生了许多灾难,请你结合本文,谈谈对温总理“多难兴邦”题辞的理解。

08年,雪灾,地震,铁路事故,金融危机,一件接一件的“忧患”降临到中国人头上。可是我们没有被灾难击倒,反而更团结了,更努力了,我们战胜了一个又一个灾难,我们顶住了金融风暴,我们成功举办了奥运会。我们在“忧患”中生存,也在“忧患”中崛起和强大,而这事实也映证了“多难兴邦”这句话。

2、有人认为,现在生活优越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就失去了现实意义。请举例谈谈你的看法。

答题素材:勾践卧薪尝胆 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天下之忧而忧 艰难困苦,玉汝玉成 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忧劳兴国,逸豫亡身

3、孟子强调了“逆境能成才”,今天有人认为“顺境也能成才”,对此,你如何看待?请举例说明。

3、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 我妻子说我漂亮,是因为偏爱我;我的小妾说我漂亮,是因为害怕我;客人说我漂亮,是因为有求于我。

4、王之蔽甚矣。” 大王您受到蒙蔽很深啦! .5、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可得到上等奖赏;上书劝谏我的,可得到中等奖赏;在众人聚集的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缺点,传到我耳朵里的,可得下等奖赏。。 6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这就是身居朝廷,不必出兵,就战胜了敌国。

《愚公移山》复习测试

一、解词

方七百里:方圆。 河阳:黄河北岸。 面山而居:向着,这里用作动词。年且...九十:将近。 且焉置土石:况且 惩山北之塞:苦于。 杂然相....许:纷纷的样子;赞同。 指通豫南:直。 始龀:换牙。始一反焉:通..............“返”,往返。 无穷匮:尽,不足。 汝之不惠:.通“慧”聪明。 固不可彻:通。 箕畚运于„„:用箕畚装。毕力平险:作名词...指险峻的大山。 山之一毛:草木。 陇断:山冈高地。二、翻译句子 ..1、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译:我和你们尽全力挖平险峻的大山,一直通到豫州的南部,到达汉水的南岸,好吗?

2、曾

译:你连魁父那样的小山丘都

3、且焉置土石? 译:况且把挖下来的泥土、石头放到哪里呢?

4、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译: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的三个人。

5、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译:寒来暑往,季节变换,才往返一趟。

6、甚矣,汝之不惠!译:你太不聪明了!

7、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译:子子孙孙是无穷尽的啊,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愁什么挖不平呢?

三、理解问题

1、文中写了山的高峻,遗男的相助,智叟的阻止,神的搬山,这对表现愚公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文中写的这些,都有利于愚公这个人物形象的塑造。具体来说,山的高峻显示愚公的决心大;遗男的相助,说明移山是符合人民利益的,受到了乡邻的拥护;智叟的阻止,则是通过愚公智叟两人截然不同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以突出愚公为子孙后代造福而移山的远大抱负,看到人的伟大力量和长远目光;写神的搬山,则是突出愚公精神的感人。

2、请谈一谈你对愚公这一形象的认识。

愚公以90高龄亲自率领子孙上山“叩石垦壤”,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他取得成功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他有远大的抱负,从“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以看出,他的移山是为了造福千千万万的人和后代子孙;正因为有这样的抱负,他才会不顾年迈力衰,毅然从事这一伟大事业。二是他移山的信心来自他在人和自然关系问题上的正确认识,他懂得人力是“无穷匮”的,而自然条件在相当大的时期内不会有变化,尽管移山的事业不可能在几代人的手里完成,但只要世世代代坚持干下去,就一定有完成的希望,自然是可以被征服的。愚公的这种抱负和信心就是古代劳动人民征服自然愿望的生动反映。


相关内容

  • 20**年级初三下半学期语文试卷分析
    2014级初三下半学期考试语文学科考情分析 一.整体情况: 全班38人参加考试,最高分130分,最低分98分,平均分116分.120分以上22人,优秀率58%,105分以上35人,良好率92%. 二.具体分析: 全卷共五个大题,分为客观题与 ...
  • 初三文言文复习课:[三峡][与朱元思书][答谢中书书]评课报告
    初三文言文复习课:<三峡><与朱元思书><答谢中书书>评课报告 振华中学语文组 高新区文教局组织的这次语文"同课异构"活动,展示了各校教研组的教研成果.从这三节课上,我们学到了很多东西 ...
  • 九年级上期语文备课组工作计划
    九年级语文备课组工作计划 一.基本情况分析: 今年的初三,本备课组在校语文教研组指导下,继续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作为中心工作,以新课程理念指导教学工作,总结课程实施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全面打造有效课堂教学,同时作好中考复习备考,提高学生语文学习 ...
  • 20**年上海市黄浦区初三语文一模考
    Novesetidy专用课件--2015年上海市黄浦区初三语文一模考卷 黄浦区2015年初三语文一模试题 一.文言文(39分) (一)默写(15分) 1.月上柳梢头,.(<生查子•元夕>) 2.(<卖炭翁>) 3.为 ...
  • 初三学习计划书
    初三学习计划书 经过初中两年的学习以及大大小小的考试,我们渐渐从一个个无忧无虑的儿童成长成为懂得了压力和自律的少年,同时也在时光的洪流中收获了不少与年龄相称的反省. 初中两年来,最大的改变无疑是在初二的下半学期.从这时,我们渐渐接受了会考带 ...
  •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
    九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 安红强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从整体来看,学生身上好的习惯(课堂听讲,记笔记,发言提问)正在逐步养成,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也有了明显的转变,语文的综合能力也在原来的基础上有了较大的提高 .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拟上 ...
  • 怎样上好语文复习课
    怎样上好中考语文复习课 何家畔初中 严德红 语文是一门基础性非常强的学科,主要在于学生的日常积累和潜移默化中的能力提升,要想在较短时间内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是非常困难的,但面对即将来临的中考,我们又不得不尽最大的努力来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因此 ...
  • 初三语文总复习(含答案)
    初三语文总复习(含答案) 一.文言默写 1. 无边落木萧萧下,------------------- -----. 2. ------------------------,渚清 沙白鸟飞回. 3. --------------------- ...
  • 古代文言文
    专题讲座 初中古代散文解读与教学策略 付 华 ( 北京市第十二中学. 语文特级教师 ) 古代散文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新教材中古代散文的比例由原来的20%增加到40%,教学难度也相应提高.因此,如何进行古代散文的教学,进而弘扬中华传统文 ...
  • 20**年金山初三一模青玉案
    金山区初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抽查试卷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考生注意: l.本试卷共27题. 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文言文(42分) (一)默写(18分) 1.出师一表真名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