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洵教子读书的故事(附:像苏洵一样教育孩子) - 范文中心

苏洵教子读书的故事(附:像苏洵一样教育孩子)

09/03

苏洵教子读书的故事

(附:像苏洵一样教育孩子)

北宋大散文家苏洵的两个孩子苏轼和苏辙自小十分顽皮,在多次说服教育不见成效的情况下,苏洵决定改变教育方法。从此,每当孩子玩耍时,他就有意躲在角落里读书,孩子一来,便故意将书“藏”起来。苏轼和苏辙好生奇怪,以为父亲一定瞒着他们看什么好书。两人出于强烈的好奇心,趁父亲不在家时,把书“偷”出并认真地读起来,从此逐渐养成读书的习惯,切切实实感受到了读书的无穷乐趣,终成一代名家。

苏洵教子的成功之处在于:他在说服无效的情况下,并没有用“棍棒”、“恐吓”之类简单强制的教育方法,而是巧妙利用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加以引导,终于获得成功。

从苏洵教子读书故事中我深刻认识到读书的积极意义,读书是一种自我教育,是一种间接学习。读书会使人开阔视野、丰富知识、陶冶情操、净化心灵,从小让孩子养成读书的好习惯,会让人受益终生。苏轼和苏辙能成为一代名家,与他们有一个好的读书习惯是密不可分的。虽然读书对一个人的成长成才有着巨大的作用,虽然我们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博览群书,虽然我们教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喜读善写,但是真正让孩子和学生养成这样的好习惯,却不是一件容易事啊!!!

教育要想取得实际效果,必须讲求教育技巧和教育方法,那就得遵循教育规律,要适应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不能简单粗暴。苏洵在说服无效的情况下,并没有用“棍棒”、“恐吓”之类简单强制的教育方法,而是巧妙利用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加以引导,终于获得成功。这很值得我们家长和教师学习借鉴,我们大人教育孩子时经常是以自己的思想标准为出发点,全然不顾小孩子的兴趣爱好,心理特点,所以教育效果也就不会理想了。如果我们大人在教育孩子时,能放下架子,放下权威,抱着一颗童心去走进孩子,知道他们在想什么,是怎么想的。在真正了解了孩子后再进行教育,那一定会有好的教育效果。这让我想起了一句话,如何让别人心甘情愿地跟着你走呢?那就得满足别人的需求。

孩子养成好读书、读好书的习惯,的确是一件大好事。衷心希望我们的家长和老师能从中学习经验,改变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行为,用适合自己孩子的好方法去教育孩子,让他们从小养成好的读书习惯,受用一生吧!!

这些方法也能让孩子爱上阅读

不少家长可能都遇到过这样的问题:孩子拿到书本后,随便翻了翻,就丢到一旁,无论怎么劝说都不肯认真阅读。一些家长会责备孩子“不听话”、“没有上进心”等,可是家长却没有考虑到孩子是否对所阅读的书籍感兴趣。任何人都喜欢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孩子也不例外,而且每个孩子的喜好不同,喜欢的书的类型也不一样。只有“投其所好”,给孩子他喜欢的书,他才会坐下来,认真地阅读。下面这几条原则可以帮助家长找到孩子的兴趣点,引导他们选择自己最爱看的书:

1、投其所好让孩子主动读书

有的家长习惯于把“识字”和“阅读”混为一谈,结果常会给孩子买来一堆识字卡片、古诗读本,等等,也不管孩子喜不喜欢读,能不能读懂。其实,这样做只会让孩子感到阅读没有乐趣,久而久之,就会变得不爱阅读。因此,做家长的要顺应孩子的特点,选一些他喜欢、感兴趣、愿意去看的书,哪怕在家长看采,书的故事情节实在是太简单了,但只要内容健康向上、画面清晰美观,孩子又喜欢读,就可以给孩子购买。

2、阅读时尽量让孩子做主

孩子的天性总是充满好奇、喜欢新鲜的事物,拿到书后,他们很可能—会儿翻翻这本,一会儿翻翻那本,觉得每本都很有意思。对此,家长不必过多地干涉,因为,这种表现是符合孩子的早期阅读心理的,只要孩子愿意拿着书津津有味地翻看,就说明他们已经走出了阅读的第一步,家长应该感到欣慰而不是动不动就横加阻止,非让他们把一本书从前到后看完。

3、帮助孩子找到他们的兴趣点所在

5岁以下的孩子也许不一定都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也还不具备独立选择图书的能力。对此家长要仔细观察,注意发现孩子的兴趣,像案例中丁先生所做的那样,根据孩子平时的喜好来确定给他们选择什么样的图书。而且孩子的兴趣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今天喜欢百科知识,明天也许又对童话故事非常狂热。所以家长在给孩子买书或读书时,要多问孩子:“你喜欢不喜欢这本书啊?”“为什么喜欢这本书啊?”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才能更好地给孩子选择读物。

4、尽量让孩子多看不同类别的书

这一点的目的在于拓宽孩子的视野,令孩子觉得书本内容多姿多彩,才更容易寻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像漫画、推理、科幻等书籍都可以让孩子增长知识,因此都可以适当地让孩子读一读。如果家长担心让孩子自己选书会选到坏书,那就要尽量避免带孩子到地摊小贩处买书,而是要到大书店的儿童读物部买书,或是到图书馆里去借阅,那里的书都是有益于孩子身心健康的。

像苏洵一样教育孩子

“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这幅对联说的是苏洵和他的两个儿子——苏轼、苏辙。

苏洵是唐宋时期着名的文学家,他的散文曾达到了“下笔顷刻数千言”的境界,被世人广为传颂。殊不知,我们这位文学大家也是一位教子有方的教育名家。

相传,苏洵的两个儿子幼时非常顽皮,不思进取,贪图玩乐,苏洵经常教育他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然而,如此和风细雨式的说服教育收效甚微。尽管如此,苏洵并未采取“棍棒教育”的方法,没有对孩子进行强制教育,而是从孩子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出发,积极引导,诱其入门。每当孩子们玩耍打闹时,苏洵就躲在旮旯里读书,聚精会神,神采飞扬。当孩子们围过来想瞧个究竟时,他又把书赶紧“藏”起来。孩子们发现了父亲的这个怪现象,以为父亲瞒着他们看什么好东西呢,就趁父亲不在家时,将书“偷”出来看,渐渐地,他们也喜欢上了读书,而且,他们从中发现了阅读的快乐和趣味。从此,他们的人生驶入了成才的正轨。以至于后来,苏轼、苏辙和他们的父亲苏洵并驾齐驱,被世人誉为“三苏”,同列“唐宋八大家”之中,成为中国文坛上并不多见的奇特景观。

苏轼之所以才识卓异、震古烁今,看来与其良好的家教不无关系,他的成功给了我们可贵的启示。

兴趣真的是最好的老师。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苏洵教子,就像大禹治水,善于引导,善于启发孩子的兴奋点,善于开发孩子的兴趣。我们知道,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最现实的成分,教育家赞可夫认为:“教学一旦触及孩子的情感意志领域,触及孩子的精神需要,便能发挥其高度有效的作用。”兴趣是学习者成功的内驱力,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的灵感。苏洵深切懂得这一点。

身教胜过言传。“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植物的生长尚有自然规律,更何况是育人这长期、复杂、系统的过程,它更需要我们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时时处处做孩子们行动的榜样。试想,苏洵如果不是那样痴迷于读书,怎么会引起孩子们的好奇和重视呢?正是他读书时神采飞扬的情景,才深深吸引了孩子,感染了孩子,引起了他们的探求欲,进而带动了孩子们的读书学习。“环境对人的熏陶太重要了,对孩子的教育要重视环境的选择。”苏霍姆林斯基的这句话真正说到了要害上。良好的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关内容

  • 优秀家长教子心得2
    优秀家长的典型发言 ---做事的习惯的培养 1.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说到这,我想请在座的各位家长反思这样几个问题:现在你的孩子是自己吃饭吗?每天他能自己独立穿衣,自己洗漱吗?孩子能在游戏后自己把玩具物品整理好吗?孩子的书包每天都是自己按课表收 ...
  • 一位出身教育世家老校长的教子经:对成长宽度的追求更重要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评在人生的每个阶段,"谁能拓展更宽的宽度,谁就能体现人生之精彩.如果丢了宽度,生命再长,不过是一场重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对宽度的追求更为重要.如何教会孩子追求生命的宽度?在学习阶段怎么平衡宽度和深度 ...
  • [三字经]经典故事
    1.<孟母三迁> <三字经>中说:"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段机杼."说的就是孟母三迁的故事. 孟子是战国时期的大学问家,他最先是住在墓地旁边,常和小伙伴玩办理丧事的游戏,学大人跪拜.哭叫的样子. ...
  • 至要莫如教子--胡小林的親子故事
    在紛繁迷亂的現代社會中,人人崇尚功利,忘失道義,不知「父子有親」的親愛精誠,正是人類自性「愛」的原點.「人生百日,體露真常」,我們是否記得,三.四個月大的嬰兒看父母親的眼神中,所流露出的赤子之心:父母親看孩子的眼神中所流露出的無盡慈愛.今期 ...
  • 教子一得(唐小)
    如何让孩子快乐的生活,快乐的学习 谈起教育孩子话题,心里总是充满了愧疚,或许,我们对孩子的付出真是太少了. 孩子刚上学时,我是一个幼儿教师,为了考民师,我一方面复习一方面还要工作,很少顾及孩子的学习状况,但是孩子还算争气,小学五年一直班级名 ...
  • 人生就是一场向善的修行
    人生就是一场向善的修行 很高兴能走上这个讲台,和大家一起探讨.学习读书上的收获.作为一个已经步入不惑之年的我,觉得人生最幸福的事情是:工作.读书.写字.相夫.教子.作为人民路小学的一份子,我很感谢学校为我提供了宽松的环境让我能够在读书.写字 ...
  • 陈省身的教子经
    陈省身,已故国际数学大师.著名教育家.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美籍华人,在整体微分几何领域贡献卓越,影响了整个数学的发展.陈省身是几代数学家的偶像,可是,对于他的两个子女来说,陈省身却是一位"标准的父亲",对孩子不幽默,也不 ...
  • 城关镇家长学校学习简报(二)
    城关镇家长学校学习 简 报 第二期 ★ 家庭教育的原则和方法 ★ 走出家教误区 科学教育子女 ★ 小故事大道理 城关镇宣传办编印 2007年5月10日 家庭教育的原则和方法 家庭教育是一门科学,要想使这种教育富有成效,必须遵循正确的教育原则 ...
  • 美国家庭教育见闻
    记者:您在考察美国的教育过程中,您认为美国教育体系(社会.家庭和学校)中的哪一种教育形式对您触动最大? 不同的中美选择 苑立新副主任:一天,我们在加州州立大学听一位教授的讲座时,这位美国教授给访问团的老师们出了一道这样的测验题:在儿童品格的 ...
  • 苏教版小学语文目录
    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 汉语拼音 第一组 培养良好的习惯(一) 1.a o e 2.i u ü 认一认1 第二组 3.b p m f 4.d t n l 5.g k h 6.j q x 认一认2 第三组 7.z c s 8.zh ch 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