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发展历史 - 范文中心

西方经济学发展历史

08/15

第一、 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由来和演变

资产阶级经济学从它的产生一直到现在,经历了重商主义、古典经济学、庸俗经济学和庸俗经济学后这四个阶段。

(1)重商主义。15 世纪~17 世纪中期,代表人物有约翰· 海尔斯、托马斯· 曼等。

(2)古典经济学。17 世纪中期~19 世纪初,代表人物有威廉· 配第、亚当· 斯密、马尔萨斯、萨伊、大卫· 李嘉图等。

(3)庸俗经济学。18 世纪末~19 世纪70 年代,代表人物有约翰· 穆勒等。

(4)庸俗经济学后。19 世纪70 年代~,代表人物有杰文斯、门格尔、瓦尔拉斯、马歇尔、庇古、克拉克等。

在20世纪30年代,由于历史条件的变迁,传统的西方经济学先后经历了三次比较重大的修改和补充。

(1)第一次,张伯伦和罗宾逊夫人于1933 年提出垄断竞争和不完全竞争理论,是对传统经济学始终把垄断当作“ 例外现象” 的修改和补充。

(2)第二次,凯恩斯于1936 年出版《通论》,提出有效需求不足和非充分就业理论,否定了传统经济学“ 充分就业” 假定。

(3)第三次,希克斯于1939 年出版《价值与资本》,提出了序数效用论,逐渐取代了马歇尔等人的基数效用论;同时,还将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论加以推广和普及。

第二、西方经济学企图解决的两个问题

第一,在意识形态上,宣传资本主义制度的合理性和优越性,从而加强对该制度永恒存在的信念。

第二,总结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运行的经验.以便为改善其运行,甚至在必要时为拯救其存在提供政策建议。

第三、 对西方经济学应持有的态度

在整个理论体系上或总体倾向性上对西方经济学持否定态度,但是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西方经济学中反映市场经济规律又符合我国国情的先进经营


相关内容

  • 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
    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获得了很大程度上的发展,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第一,新科技革命的作用.第二,社会生产关系的调整.第三,相互依存的加深和经济协调的加强.第四,对第三世界廉价原料材料的掠夺.第五,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和同社会主义国家的竞争 ...
  •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反对西式教条主义
    作者:沙健孙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05年01期 陈奎元同志在<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注:<人民日报>2004年4月20 日.)一文中提出:"当前,在意识形态领域要反对两种迷信.两种教条主义.&q ...
  • 中西方政治制度差异原因初探
    中西方政治制度差异原因初 探 学生姓名:陆劲斌 学号:11031043 专业:工商管理 [ 摘要]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中西方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一 套政治制度,中西方政治制度存在明显的差异.本文从经济发 展.法律传统.文化传统以及地缘因素. ...
  • 中国近代化
    中国近代化 一.中国近代化的启动(1840--1894) 二.近代化的整体发展(1895--1927) 三.近代化的曲折前进(1927--1949) 四.腾飞阶段(新中国成立----------至今) 二.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历程及阶段特征 ( ...
  • 西方经济学发展革命史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西方经济学发展革命史 作者:袁艺 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34期 摘要:西方经济学百年学说史向人们昭示, 既要承认西方经济学的解释功能, 即西方经济学对一 ...
  • 中国发展道路的世界意义
    怎样认识中国发展道路的世界意义 中国是世界的一部分,已成为每个中国人的切身感受.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与外部世界的联系日益广泛,中国人的全球意识日益增强,中国文化与各国文化的交流日益深入.我们在发展自身的同时,不断地感受到世界对中国的期待,也 ...
  • 20**年行政管理专科西方行政制度练习题判断题机考题库
    西方行政制度练习题判断题 20 西方国家越来越强调政府作为公共权力的行使者应当对公共权力的授予者(公民)负责.√ 20世纪五十年代在新的管理理念的指导下,为克服传统体制弊端,适应信息社会.组织内外环境变迁和政府改革的潮流,政府人事管理发生了 ...
  • 中国可以说不读后感
    <中国可以说不>读后感 <中国可以说不>是几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的声音,这才能代表我们十三亿中国人的未来走向.为什么为媚外,以前曾被我们曾为蛮夷,为什么现在我们要那么软骨头对他们低声下气,如果这种低声下气对我们的中华利 ...
  • 论公民社会价值理念对我国社会管理创新的有限意义
    [关键词]公民社会:社会管理:社会整体三分法:价值理念 [摘要]我国社会管理创新在本质上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构的一个重要方面.作为西方现代化之重要成果的狭义的"公民社会",在实践范围上与我国社会管理所说的"社会& ...
  • 究竟怎样理解以人为本?
    作者:韩庆祥张洪春 社会科学辑刊 2006年01期 目前学术界对以人为本存在着不同.甚至分歧较大的理解.这里,首先有必要通过辩证处理几种基本关系,来全面.准确和深入地理解以人为本的概念. 一."以人为本"与马克思主义的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