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基本原则及有效做法 - 范文中心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基本原则及有效做法

03/17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

丰乐镇怀西小学

一、课堂提问的基本原则

1.精心设计,注意目的性;

目的性是指课堂提问要有明确的目的。提问是为教学要求服务的。为提问而提问是盲目的提问,盲目的提问无助于教学,只能分散精力,偏离轨道,浪费时间。备课时就要描述出提问的明确目标:课堂组织的定向性提问,了解学情的摸底性提问,学习方法的指导性提问,知识理解的启发性提问,触类旁通的发散性提问,归纳总结的聚敛性提问,温故而知新的复习性提问等。

2.新奇有趣,注意趣味性;

青少年心理特点是好奇、好强、好玩、自尊性强。教师设计提问时,要充分顾及这些特点,以引起他们的兴趣。提问的内容新颖别致,能激起他们的积极思考,踊跃发言。一些学生熟知的内容,要注意变换角度,使之有新鲜感。切忌用突然发问来惩罚他们的错误,也不要故意用偏、难、怪题使他们感到难堪,以至于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和自尊心。诱发学生的兴趣,教师还应以表情、语气、手势、教具等各种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除了提问内容上的新颖别致外,还应在提问的形式上不断地变化,如整堂课采用形式单一的提问,就会使学生感到乏味,造成学习上的“疲倦”,从而失去有意注意,使教学的效度下降,甚至趋向无效。

3.难易适度,注意科学性;

提问前教师既要熟悉教材,又要熟悉学生。熟悉教材,把握知识点的传授的正确性与难易程度,在编制问题时,既不能让学生答不出,也不能简单地答“对”与“不对”,要使学生“跳一跳才能摸得着”

,难度过大的问题要设计铺

垫性提问。要防止:浅——缺乏引力,索然无味;偏——抓不住重点,纠缠枝节;深——高不可攀,“听”而生畏;空——内容空泛,无从下手。提问适度,同时又是量力性教学原则的体现。

4、因势利导,注意灵活性;

设计课堂提问不可机械死板,类型应灵活多样。如揭示课题可采用启发性提问;初读课文时可采用疏导性提问;深钻课文时可采用探究性提问;单元总结时可采用比较性提问;品尝精华时可采用鉴赏性提问;巩固复习时可采用归类性提问等。同时,还必须注意课堂上师生双方信息交流出现的异常情况,一旦发生更应灵活处置,当场设计一些调控课堂的提问来调整教学活动。对教师的提问,学生应答出现错误是正常的,教师应迅速准确地判断出学生出错的根源,从而灵活地提出一些针对性强的新问题,如采用疏导性提问、铺垫性提问来化解疑难。

5.面向全体,注意广泛性;

提问要面向全班。对教师来说,教室里不应该出现“被遗忘的角落”,每一个学生都应该得到老师的教诲。尽可能少一点指名答问,让学生举手回答,认真听完学生的回答。对个别差生,在提问中,教师要优先照顾,鼓励他们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在自己的起点上得到不同程度的进步。作为教师如何在课堂提问中发挥每个学生内动力的作用呢?一是要引导每一个学生去积极探求真理。一个出色的教师,不是指点他的学生入住现成的“大厦”,而是促使他的学生去“砌砖”,同他一起如何建造“大厦”。聪明的教师不直接向学生去奉献真理,而是引导他们去探求真理。二是要鼓励每一个学生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对学生来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引导学生提出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由此发现新的天地,创造新的境界,从

根本上改变课堂提问中生从师问的被动局面。三是要欢迎学生发表创新见解。创新是学习的最终目的。那些无意有意压抑学生发表创新见解的做法都是极端错误的。

二、语文课堂提问的几点有效做法:

1、 抓住契机,设置矛盾,激活思维。

学生对每篇课文的学习,不是一开始就敢兴趣的,为此,教者应当深入钻研教材,抓住突破口,有意地给学生设置问题的" 障碍" ,形成他们心理上的一种" 冲突" 。当学生急于解开这些" 冲突" (问题)时,也就意味着进行了思维训练,对课文重点、难点的理解自然也水到渠成。如《死海不死》一文,一开篇可让学生思考:题目中的两个" 死" ,是什么意思?" 死" 与" 不死" 矛盾吗?文末又说" 死海真的要‘死’了" ,这个" 死" 又是指什么?这一番提问,势必能激发学生对本文的兴趣,并急切地研读课文找答案。最后,当学生理解了" 死" 的三个不同含义时,也掌握了死海的特征以及形成过程。本来一篇看似枯燥无味的说明文却能使学生学得饶有趣味,关键在于教者如何结合教材实际,抓住突破口,把它转化成学生感兴趣的" 问" 。上海的于漪老师在教《孔乙己》一文时,就很注意发问的技巧。她一开篇就问学生," 孔乙己姓甚名谁?" 这样一个看似简单却又难以一下子回答的问题,很自然迫使学生认真地研读课文。教者在此基础上,接着顺势利导学生认识孔乙己没有名字的深刻性,解决本文的教学难点。可见,抓住契机,富于艺术技巧的提问,会让学生学得主动、积极。值得一提的是,课堂上设置问题的" 矛盾" ,应从实际出发,不能故弄玄虚,把学生弄糊涂。

2、 提问变直为曲,引人入胜。

课堂的提问如果只是一味地直来直去,启发性就不强,久而久之,学生对

这样的提问会感到索然无味,并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思维的发展。假如我们把问题换成" 曲问" 、" 活问" 的方式提出,就能迫使学生开动脑筋,并且要求他们在思维上" 跳一跳" 才能回答上。如在《老山界》一文中,引导学生分析红军战士在第二天吃早饭" 抢了一碗就吃" 中" 抢" 字用法时,学生可能一下子难以理解, 那么可以换个角度来问:" ‘抢’字是否说明了红军战士不遵守纪律呢?" 当学生给予否定回答时,又进一步启发学生:" ‘抢’在这里该如何理解?例如小明今早起来晚了,当妈妈煮好早餐后,他抢了一碗就吃,然后急急忙忙上学去,小明的‘抢’又说明了什么?" 到这里,经过教者设置的" 曲问" 和引导学生的类比分析, 学生对红军战士" 抢" 这一动作的理解自然明确了。又如《小橘灯》一文中写道:我低声问:" 你家还有什么人?" 她说:" 现在没有什么人,我爸爸到外面去了„„" 如果让学生分析小姑娘话没说完的原因,可以这样问:" 小姑娘话没说完就停住,是不是她不知道爸爸到哪里去了呢?" 当学生给予否定回答时,又继续问:" 既然知道爸爸的去处,为什么不直说?" 有的学生会说" 怕别人知道" 、" 当时不方便说" ,在这个时候,就可以提出关键的一问:" 文章这样写小姑娘,表现了她怎样的性格特点呢?" 很明显,因为有了前面第一处的" 曲问" , 学生是比较容易理解小姑娘在此处" 机警、乐观" 的性格特点。所以说,这种要拐个弯才能找到答案的问法,不仅能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有时甚至产生" 投石击破水底天" 的教学效果。钱梦龙先生在教学中的" 曲问" ,可以说是创造了提问的最高艺术境界。他在讲授《愚公移山》一文中就有两处成功的" 曲问" (就是关于" 龀" 字和" 孀" 字的理解),结果效果是明显的。因此,因势利导、富于技巧性的提问, 能有效地培养学生思维的各种综合能力,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

3、 提问要注意分层次设计,化难为易,化大为小。

要上好一节语文课,单靠一两个提问是不够的,它需要教者站在高处,从整节课、从整篇课文来谋划,设计出一组有计划、有步骤的系统化的提问,这样的提问才有一定的思维深度,才能从多方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实际操作中,教者可以根据教材特点,学生的实际水平,把难问题分解成易理解、更有趣的小问题,或者把大问题分解成一组小问题,层层深入,一环扣一环地问,逐步引导学生向思维的纵深发展,这样的提问处理,学生肯定乐于接受。如《变色龙》一文,可以采用这种分层设问的方式进行教学。教者先提出问题:奥楚蔑洛夫斯的基本性格是什么?这个问题学生较容易回答出来--" 善变" ;然后再问: 他" 善变" 的特征有哪些?这下学生的热情高涨,纷纷答" 变得快" 、" 反复无常" 、" 蠢" 、" 好笑" 等;在此基础上,教者继续问:他虽变来变去,但有一点是没变的,那是什么?学生由于有了前面的问题作铺设,可以不费劲地回答:" 看风使舵" 。最后,教者就顺势利导,提出下面有一定深度的问题:是什么原因使他一变又变?作者为什么要塑造这个形象? 请看,这样一组从易到难,环环相扣的设问,在教者的引导下,学生对本文重点难点的学习肯定容易解决。

4、 提问还应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课堂中的提问,目的是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训练和提高思维能力,因而教者应注意提问的角度和问题的深度。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启发学生,可以使学生掌握解决同一问题的多种解答方法,既拓宽思维的空间,又能培养发散思维能力。例如对一篇课文的段落划分,有时是不只一种划分的,那么就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假如按其它标准,又该如何划分呢?学生通过这些训练,就会明确原来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时不是单一的。他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自然会举一反三,灵活变通。

学生在掌握了课本知识后,我们如果引导学生把这些知识与课外相关知识

联系起来思考,就能扩大知识的利用价值。如在学习了《爱莲说》一文后,可以引导学生思考:" 莲" 的精神品质可以与社会上哪些人联系起来呢?又如学习了"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这一诗句后,可以问学生:在实际运用中,它还包含着什么耐人寻味的哲理?再如学习了《卓越的科学家竺可桢》中竺可桢持之以恒的精神后,可让学生思考:哪些名人身上也具有这种精神?能具体说说他们的感人事迹吗?这几个思维发散的提问都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 问" ,让学生想得" 深" ,想得" 广" ,并把" 问" 与阅读、写作、做人联系起来,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纵向、横向的发展,有些还对学生加强了人文精神的教育。

总之,课堂提问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它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成败。采用问题教学法,其课堂教学过程实际就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这正是新课程改革目标所要求的。因此,我们要大力提倡采用问题教学法进行语文课堂教学,从而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顺利地向前推进。而且,问题教学法对于改革和优化课堂教学,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只要积极实践,努力去做,,课堂教学都会收到实效的。


相关内容

  •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问题教学
    问题教学在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中有着很好的应用,如何能够让这种教学模式在课堂中更好地发挥其作用,本文将借助实例展开对于小学语文教学中问题教学的深入探究. 一.问题要富有趣味性 在展开问题教学时,首先教师对于自己的提问要有所考虑,提问不仅质量上 ...
  • 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
    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孔凡哲 李莹 <中国民族教育> 2006 年第 5 期第 29-31 页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如果忽视课堂教学的有效落实,一切教育教学改革最终都要大大折扣.课堂教学是学 ...
  •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方式方法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有效提问的方法研究 提问是一种古老而又重要的教学方法,希腊著名的教育家苏格拉底的"助产"式教学即是以提问为核心,通过问答的方式艺术地引导谈话者逐步反思所探讨的问题,让自以为知者知其所不知.现代的课堂教学 ...
  • 海南省中小学教师专业能力测试试题范例
    海南省中小学教师专业能力测试试题范例 小学语文科试题示例 一.专业基础知识 (一)填空题 1.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 工具性 与 人文性 的统一. 2. 识字 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 3.写作知识的教学力求精要有用.应抓 ...
  • 课题研究阶段性分析报告
    课题研究阶段性分析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选题的依据)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 ...
  • Eiaxnre小学语文学科视导报告议案
    七夕,古今诗人惯咏星月与悲情.吾生虽晚,世态炎凉却已看透矣.情也成空,且作"挥手袖底风"罢.是夜,窗外风雨如晦,吾独坐陋室,听一曲<尘缘>,合成诗韵一首,觉放诸古今,亦独有风韵也.乃书于纸上.毕而卧.凄然入梦 ...
  • 学校开展精细化管理工作的汇报材料定稿
    学校开展精细化管理工作的汇报材料 夏张镇李家上章小学 二0一五年九月二十九日 实施精细化管理,促进内涵式发展 --学校实施精细化管理汇报材料 本学期按照区教育局.镇教办的要求,我校实施精细化管理.精细化管理就是落实管理责任,将管理责任具体化 ...
  • 小学语文教师怎样评课王志蕊
    小学语文教师怎样评课 明月湖小学 王志蕊 8月5日,我有幸参加了县教育局举办的县教研员培训,聆听了慕名已久的教研专家王庆华老师的讲座,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天时间,但使我受益匪浅,鉴于在平常的教学教研中不知如何评课,评课方式.评课语言组织都一头雾 ...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探究
    语文教学,尤其是作为启蒙教育的小学语文教学在人的整个学习生涯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新课程改革的良好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语文教育的成果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那么怎样的语文课堂才是高效有益的课堂呢?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