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特约评论员文章 - 范文中心

南方周末特约评论员文章

08/02

南方周末特约评论员文章

2008年5月22日南方周末《汶川震痛痛出一个新中国》 大地还在痉挛灾难还在延续每时每刻都可能有同胞牺牲。生命在危机中祖国在危机中。 但是我们已经走出恐惧因为我们已经看到希望。救人高于一切救灾高于一切已经成为整个国家的最强音。必须以举国之力拯救一切可以拯救的生命已经成为全民族的共识。于是十万救灾大军雷霆出击于是国家领导人冒着余震不断的风险相继奔赴救灾第一线于是公共娱乐暂停奥运火炬暂停一切为救灾让路一切为救人让路。 这其实是对生命的礼遇。这种对生命的礼遇在国家哀悼日达到了最高峰。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所有的人都同时向逝者的亡灵默哀所有的人都同时向生命的尊严低头。那一声声警报是呜咽是抽泣但更是呼唤呼唤我们重新体认人的尊严呼唤我们重新体认生命的价值。 从雪灾到胶济惨案从胶济惨案到四川大地震灾难不但突如其来而且一次比一次暴虐一次比一次惨烈。我们原本以为物质上的金汤之城足以让我们长治久安。但大自然的灾害却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既然山川可以瞬间崩裂既然道路可以瞬间扭断既然城镇可以瞬间毁灭在大自然无边的力量面前既然一切物质的力量都现出了原形都那么脆弱都那么不堪—— 我们过去对于物质力量的迷信就不免显得幼稚可笑。 这是新的抗战这是全民族抗战。它要保卫的主要不是土地而是无数无辜的生命。面对大自然强加的这场战争我们注定不可能是胜利者。已经逝去的生命不可能重来尤其是天使般的孩子们的夭折应该让我们每念及此都有锥心之痛。所以无论我们怎样努力将来都没有资格去庆功。但我们的确可以从灾难中学习。生灵涂炭满目疮痍。悲壮的牺牲应该让我们清醒单纯的物质上的强大并不足恃。如果连生命都无法保障一切就都没有意义物质上的强大就不过是沙滩上的建筑而已。 在泪眼之间良知复苏在废墟之上人性挺立。大地震震掉了我们心灵的尘垢震碎了我们日常的面具。不能等到埋到瓦砾下才去爱每个人都是幸存者每个人都值得爱。大地震让我们重新发现人本身重新回到人本身。所有的冷漠所有的骄矜所有的轻狂这时都不再时尚。我们彼此珍惜我们携手同心。原来中国人并不丑陋原来中国人可以这么友善原来社会可以这么脉脉温情。 更重要的是这一切是执政党和政府身体力行并积极倡导的结果。以国民的生命危机为国家的最高危机以国民的生命尊严为国家的最高尊严以整个国家的力量去拯救一个一个具体的生命一个一个普通国民的生命。国家正以这样切实的行动向自己的人民向全世界兑现自己对于普世价值的承诺。 显而易见这是一个拐点执政理念全面刷新的拐点中国全面融入现代文明的拐点。多难兴邦拐点出现之迅速超出期待于是如一些网友所说这次灾难中政府的表现没有让人民失望人民的表现更是让政府动容。为了调动尽可能多的力量拯救生命政府敞开了救灾的大门民间力量争相进入国际援助争相进入媒体争相进入。一个开放的、透明的、全民参与的现代救援体制正在拔地而起。但它并没有给政府添乱反而跟政府力量配合形成了最大限度的合力。这个崭新的救灾体制或将是未来中国公民社会的模本。 固然从技术着眼此次救灾亦非尽善尽美但即便不乏瑕疵亦无损此次全民族抗战的历史地位。它是以人为本这一现代执政理念发展的顶点也是中国迈向现代国家的一个崭新起点。 尤为难得的是这次新的抗战正铸就我们新的民族气质仁爱、包容、坚忍的民族气质。以这种新的民族气质做支撑属于每个中国人成为每个中国人的生命方舟的新中国将不难从灾难中崛起有如浴血的太阳。这种软力量的崛起是体面的崛起有尊严的崛起。只要国家以苍生为念以国民的生命权利为本只要有这样的底线共识就会奠定全民族和解、中国与全世界和解的伦理基础。整个世界就都会向我们伸出援手整个人类就都会跟我们休戚与共。我们就会与世界一起走向人权、法治、民主的康庄大道。 这是多好的转型契机。中国现代化这锅百年老汤是到煮开的时候了。一个民族的百年悲情是到升华的时候了。人们原本以为以北京奥运会为标志中国正在抵达历史三峡的出口谁知大自然提前给中国出了一道难题而正如境外媒体评论的中国人以高分通过了考试。汶川大地震与北京奥运会一悲一喜悲欣交集中国能不能闯过去我们这个古老民族能不能凤凰涅盘否极泰来关键就取决于我们当下的选择。而在这点上此次抗震救灾无疑是成功的操练应该可以奠定

我们的信心和决心。 南方周末特约评论员文章 立足民族特色 拥抱普世价值 作者党国英 用人类文明标准肯定一个党、一个政治集团的纲领和性质是对这个党、这个政治集团的最高褒奖。我们相信从中共十七大当今世界的先进政治家和思想家无疑看到了一个和人类文明结缘的崭新的政党。我们还相信因为这种结缘中共十七大才能凝聚人心、开掘资源、鼓舞斗志使这次大会成为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奋进的大会。 人类文明的核心是人类在长期进化发展中形成的具有普遍世界意义的价值准则以及由这些准则所规定的基本制度。人类本是一个大家庭。一个民族疆域不论大小历史无拘长短只要其告别蒙昧时代、走向文明未来就必然要尊重人类普世价值和世界各民族携起手来共同推动人类历史的进步。人类普世价值的存在不否定各民族在迈向文明未来时保有自己的特色文化也不否认各民族根据自己的现实选择前进的节奏和行动的策略相反离开了民族的特色文化放弃了前进节奏和行动策略任何一个民族都将丧失前进动力。在迈向人类文明的征途上于坚守人类普世价值的同时彰显自己民族特色的积极内容并将两者成功地结合起来是对一个政党领袖集团的胆识和智慧的考验。从中共十七大我们高兴地看到新一代党的领导人能够经受这种考验这使我们对未来更加充满信心。 人类的普世价值并不是抽象的浪漫主义幻想而是关乎人类福祉的具体的行动准则。自由、公正、民主与和谐这样一些制度范畴不仅是人类获取自尊、独立和富裕的手段同时也是人类精神福利的组成部分。可以更决绝地说这些制度范畴构成了人类有史以来所能达到的最高文明境界任何民族都将获得这样最终的制度进化归宿。我们承认这些制度范畴要成为现实需要一定的历史条件当这些历史条件还不具备时一个民族的制度可以是不自由的、不民主的甚至是奴役性的但一个民族如果有幸在生存竞争中延续下来就必须创造历史条件最终告别不自由、不公正、不民主与不和谐的制度而选择自由、公正、民主与和谐的制度。一定的历史条件正是民族特色发生和政治策略选择的决定性因素一个和人类文明结缘、愿意承担历史责任的政党不能迁就自己特色的消极方面而应积极创造条件开掘自己的社会资源果敢拥抱人类文明的普世价值以更快的步伐走向文明未来。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所走过的历程就是不断学习和实践人类普世价值的过程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是这一过程的必然产物。31年前“四人帮”倒台为中共的思想解放奠定了政治基础此后中共抛弃了极左政治路线选择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治国方略逐步形成了“以人为本”作为核心的意识形态人类普世价值中最重要的内涵被中国共产党所接受。中共十七大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明确指出 “社会主义愈发展民主也愈发展”第一次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党的重要文件中肯定了社会主义与民主政治之间的本质联系。在大会所作出的一系列改革决定中关于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的政治主张受到社会的强烈关注和欢迎。这充分表明只要是按照普世价值准则所作出的改革决断一定能拉近党和人民的距离一定能使政党的意志和人民的利益结合起来。 将人类文明的普世价值和民族特色结合起来的要义是根据自己的历史条件选择迈向人类文明的具体道路。中国正处在转型的过渡时期历史条件决定了我们只能选择风险较小的改革道路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更会给我们的转型带来变数。所有这些因素都决定了我们既要坚定不移地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又要权衡各种因素统筹社会利益关系安排好改革程序把握好改革节奏。 人类文明的普世价值是永恒的而民族特色是会变化的。在我们前进的道路上普世价值不应成为迁就民族特色的祭品。我们要挖掘我们历史遗产中的积极因素抛弃那些与普世价值相背离的东西瞄准由人类文明的普世价值所确认的基本社会经济制度迈开前进步伐坚决地将中华民族融入到世界文明的主流中去。


相关内容

  • 新闻类阅读
    材料(一) 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加深,人才跨国流动的趋势已不可逆转,"移民红利"在科技和经济领域的表现也越来越突出,各个国家都更加重视移民人才,改革移民制度已经成为国际人才竞争的重要方式.就中国移民情况来看,中国国际移民分 ...
  • 论文发表的十大黄金法则
    论文发表的十大黄金法则 在期刊发表论文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以下是小编搜集整理的论文发表的十大黄金法则, 法则 1:阅读尽可能多的发表论文,无论优质文章和不如人意的文章都有可学习之处. 任何时候成为一个批判者都不算晚.在杂志社里,一个小组成员 ...
  • 报纸杂志常用英语翻译
    报纸杂志常用英语 daily 日报 morning edition 晨报 evening edition 晚报 quality paper 高级报纸 popular paper 大众报纸 evening paper 晚报 governmen ...
  • 有效的家校合作应是平等双赢的过程
    2017-10-17 18:26教师 梁好 蒲公英评论特约评论员,文章第165次入选 "谁有空打印一下这个材料?""谁有空来整理一下教室?"--在班级QQ群里,当有老师发出这类"求助信号&q ...
  • 目录 提纲
    目录 摘要 一.企业筹资的概述 1.企业筹资的动机 1.1.扩张性筹资动机 1.2.调整性筹资动机 1.3.混合性筹资动机 2.企业筹资的分类 3.企业筹资的渠道与方式 3.1.企业筹资的渠道 国家财政资金 银行信贷资金 非银行金融机构资金 ...
  • 李普:新闻人的时代楷模(图)
    2010年12月09日03:29  来源:时代周报 欢迎发表评论0 字号: 李普 特约撰稿 张耀杰 1945年,作为新华日报社的一名编辑记者,27岁的李普出版了他的代表作<光荣归于民主>.这本书1980年再版时,62岁的新华社副 ...
  • 得渠道者得天下
    伴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中国营销也迎来了三十而立.经过市场经济的洗礼,一大批企业在各个行业崭露头角,他们中的一些佼佼者在营销和品牌力上有了巨大的提升,甚至在与跨国公司的竞争中亦不落下风.更为重要的是,他们根植中国土壤,创造了中国特色的商业模式 ...
  • 沙特阿拉伯在中国人心中的形象公关
    论文提要:本文试图通过对中国各种媒体对沙特阿拉伯王国的相关报道,介绍和分析沙特阿拉伯国家与民众在中国媒介中的正面或负面形象,并剖析导致这些形象的原因.同时,作者试图参照其他国家的做法,结合自己的体会,对加强和改善沙特及阿拉伯世界对华宣传和公 ...
  • 三严三实报社评论6篇
    "三严三实"评论集 (2014年3月11日) 1. 2. 3. 4. 5. 6. 福建日报:践行"三严三实",推进作风建设 ...................................... ...
  • 首相退休后
    图 | IC 这篇稿子的起意,源于我在日本经历的三个细节: 去之前我们给帮忙联系采访的朋友发过一个意向长单,到日本后,朋友一个劲儿向我们"道歉",说娱乐明星实在约不到,他们档期都太满:政治家倒有可能约几位,因为接受媒体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