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讲义]--子罕第九(8) - 范文中心

[论语讲义]--子罕第九(8)

03/16

李里《论语讲义》——子罕第九(8)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705b800100gil4.html

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见之,虽少必作;过之必趋。

“齐”音zī,“衰”音cuī,“齐衰者”就是穿着丧服的人。“冕衣裳者“就是穿着衣服、戴着帽子,指尊贵的人。“瞽”音ɡǔ,即瞎子。“少”,当“坐”字讲,“作”,起立之意。孔子看见了这三种人,他即使是坐在凳子上也会站起来。经过这几种人面前时,他就会弯腰致礼。“趋”,朱子的解释是疾走。孔子经过这三种人面前的时候要拜一拜。什么道理呢?先说冠冕者。冠冕者是什么人?做官的人。在古代真正做官的人是民之父母,故而见到冠冕者要站起来,经过就要疾走。齐衰者是办丧事的人,是很悲伤的;瞽者是瞎子,残疾人,对待可怜的人、伤心的人、残疾人、身体不健全的人,孔子都是很尊重的。

前段时间,我在电视上看到山西省晋县有个农民叫孔贞南,是个五十多岁的妇女。她从小残疾,住在农村里,家里很贫穷,丈夫靠打小零工为生,但是这个人很了不起,很伟大。为什么呢?她自己是个残疾人,她深知残疾人的痛苦,她就专门收养那些被遗弃了的残疾儿童。见到村里面的弃婴,得了各种病的,抱回家里自己喂养,到现在为止,她收养了十四个残疾儿童,最大的孩子二十几岁,都读大学了。她就靠捡破烂,丈夫打点小零工,自己给人家做点衣服来维持生计,照顾这十四个娃娃。当时我看了非常感动,真是了不起。而且她还靠自己微薄的收入让这些残疾儿童做手术,经过治疗让残疾儿童恢复健康。我把她的名字都记住了,孔贞南,有机会到那里,我一定要去看看她,看能不能帮助她,很了不起的一个人。她带孩子去医院治疗的时候,她哪有那么多钱呢?她的这种善行,把很多医院的院长、医生都感动了,给那些儿童做手术的时候,能不收钱的就不收钱,能少收的就少收一些。这就是一种圣人情怀,一种朴实而伟大的向善的慈悲心。孔子的悲天悯人之怀由这些小事中随处可见。

我们普通人只要能像孔子这样一点一滴去做,就是圣人之行的开始,孔子就是我们今天的榜样。一个残疾人孔贞南尚能如此,何况我们这些健康人,是不是更应该尽一己之力去帮助他人呢?这才是真正的学圣人之道。

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按照我们传统的观念,中华在中央,四周少数民族,东夷、西羌、南蛮、北狄,夷是东边的少数民族,九夷就是东边的很多小的少数民族的总称,东边的那些小国。孔子说,我想到九夷那些蛮荒之地去住。这个话并不一定是说孔子真的想去,就像孔子说“道不行,乘桴浮于海”,道不行了,我就乘着小船到海上去漂流。这里是孔子的感叹,天下不能行道,凤鸟不至,河图不出,我干脆到少数民族的地方去住算了。有人就说,那些地方多偏僻、多简陋啊。孔子说,再简陋的地方,只要有君子去居住,怎么还会简陋呢?因为君子可以化民成俗,可以移风易俗。君子去了以后就可以影响那里的风俗,去教化。这就是圣人与众生的区别。我们一般人说,只有人去适应环境,不要想环境去适应你,只有改变你自己。圣人不然,自己有道的时候,他可以去影响他周围的人和他住的地方,可以行其大道,化成天下。

附朱熹《论语集注》:

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见之,虽少必作;过之,必趋。齐,音咨。衰,七雷反。少,去声。齐衰,丧服。冕,冠也。衣,上服。裳,下服。冕而衣裳,贵者之盛服也。瞽,无目者。作,起也。趋,疾行也。或曰:“少,当作坐。”范氏曰:“圣人之心,哀有丧,尊有爵,矜不成人。其作与趋,盖有不期然而然者。”尹氏曰“此圣人之诚心,内外一者也。”

子欲居九夷。东方之夷有九种。欲居之者,亦乘桴浮海之意。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君子所居则化,何陋之有?


相关内容

  • 论语五十句
    <论语>经典名句五十条 求学篇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讲解]学习了,而能按时去实践,不也高兴吗!有朋友自远方来,(切磋学理),不也快乐吗!别人不 ...
  • 试谈[论语]中对孔子评价所映射的孔子形象
    [摘要]本文主要从评价测量的角度出发,以<论语>中孔子的自身评价.弟子对孔子的评价和时人对孔子的评价为基础,对孔子的行为.性格.才干进行分析论述,从而让孔子的形象更加清晰具体. [关键词]<论语>:评价:孔子:人物形 ...
  • 学习的句子
    1.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王风黍离) 2.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诗经风相鼠) 3.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诗经大序) 4.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小雅鹤鸣) 5.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诗经大雅抑) 6.天作孽, ...
  • 孔子为什么多才多艺?
    来源: 时间:2011-05-13 孔子多才多艺,包括礼乐射御书数在内的"六艺"都能拿得起手,这大概是没有疑义的.孔子为什么多才多艺?在他还活的时候,就有不同的看法:"太宰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 ...
  • 古文-励志
    言多必失! 百川东到海, 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百学须先立志.(朱熹) 宝剑锋从磨砺出, 梅花香自苦寒来. 博观而约取, 厚积而薄发.(苏轼) 博学之, 审问之, 慎思之, 明辨之, 笃行之 ...
  • 论语十二章原文.注释.翻译
    <论语>①十二章 1.子②曰:"学而时习③之,不亦说④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lè)) 乎?人不知而不愠⑤,不亦君子⑥乎?"(<学而⑦>) 注释:①<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与 ...
  • 一句话孔子_就有道而正焉_开有为
    化象 一句话孔子---"就有道而正焉" ◎开有为 (长江大学文学院 湖北·荆州 )434023 摘要题引"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学而> ...
  • 最难舍的是交情
    人间二十四情 最难舍的是交情:最难谈的是感情:最难忘的是友情:最难寻的是真情:-最难写的是心情:最难还的是人情:最难懂的是表情:最难说的是激情:最难知的是动情:最难免的是日久生情:最难想的是一见钟情:最浪漫的是爱情:最温暖的是亲情:最感人的 ...
  • 至理格言选读品德篇
    至理格言选读 一.品德篇(60则) 1.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寒冷的季节,众树凋而松柏青翠依旧,引申指越在艰苦中越能见人的品格. 2.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