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死挣扎的僵尸企业-20**年-2-2 - 范文中心

垂死挣扎的僵尸企业-20**年-2-2

06/01

僵尸企业

一、僵尸企业的概念

僵尸企业是经济学家彼得·科伊提出的一个经济学概念,是指那些无望恢复生气,但由于获得放贷者或政府的支持而免于倒闭的负债企业。

企业是指依法成立的,以盈利为目的的从事商品经营的独立核算的经济组织。而僵尸企业已经没有盈利,长期亏损且扭亏无望,按照市场规律,本应退出市场,但由于获得政府和放贷者的“输血”而“僵而不死”。

三、僵尸企业与落后产能的关系

这两个概念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落后产能和“僵尸企业”都将资源配置在低效部门,应该退出市场。落后产能的突出特点是严重污染环境、浪费资源、质量低下、安全生产无保障。“僵尸企业”的突出特点是竞争力低下,既有工艺技术设备落后的原因,也有管理落后、债务沉重、社会包袱重等原因。

在处置“僵尸企业”过程中,属于落后的产能,要坚决予以淘汰,或者通过国家给予相应的引导政策,逐步退出市场;不属于落后产能的,或者通过剥离、改进管理、债务重组、减轻包袱等措施提升效率,获得“重生”。

四、僵尸企业的成因

僵尸企业的成因可分为两段, 一段令企业陷入困境的原因, 另一段助其继续幸存的原因。

4.1 令僵尸企业陷入困境的原因

1 计划经济和战备经济的遗留问题

在计划经济、战备经济时期兴建的许多企业, 并非按市场经济要求配置资源, 潜藏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沦为僵尸企业的基因。在后来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下, 这些企业一部分成功转型, 一部分被市场淘汰,但仍有一部分企业或因经济过热,市场需求旺盛;或因政府优惠和救助;或因市场经济初期容易寻租,便于野蛮生长等原因得以幸存。而目前经济下行、市场环境变化, 这些企业各种问题陆续暴露, 最后陷入困境。

2 经济过热催生的产能过剩

目前僵尸企业多属产能过剩行业, 而产能过剩的原因, 一是政府片面追求高速增长、过度依赖投资的发展模式。高投资刺激部分产业盲目扩张,最终导致严重产能过剩;二是在GDP 至上和土地财政推动下, 房地产业的畸形增长, 拉动了相关

产业的产能扩张。三是国有企业改革滞后、不是以效益而是以规模作为发展目标, 在“做大”的冲动下盲目扩张。四是各级政府以政治压力、行政指令和政策鼓励推动治下的企业投资建厂、大干快上。加上狂热的招商引资, 不但导致传统行业产能过剩, 一些所谓“新兴产业”产能也恶性膨胀。

3 经营环境剧烈变化

近年中国企业饱受经营环境大起大落的冲击,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复苏乏力, 出口需求难有起色;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暴跌, 对国内相关产业竞争力冲击严重;劳动力、土地、环保、汇率、物流等各种要素成本显著上升, 或由过去的被人为压低逐步市场化, 以上外部条件变化多方位推高了企业成本;许多企业由于扩张过快,经营管理没跟上,在经济下行条件下,最终陷入困境。

4 资本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的泡沫

近年来,中国房地产市场和资本市场发展速度太快,泡沫严重。许多企业盲目跟风,投机炒作,希望牟取暴利。随着泡沫破裂,一些企业投机失败,将企业拖入困境。

4.2 助僵死企业继续幸存的原因

陷入困境、失去生存能力的企业, 本应遵循市场经济规律退出市场, 但政府、银行、集团“老大哥”、资本市场基于各种考虑,继续对其“输血”,导致僵尸企业累积,堰塞成患。

1 政府

各级政府为了就业和社会稳定、为了地方经济和财政、为了当期政绩和责任, 从局部和短期利益出发, 以补贴避免企业破产。导致市场恶性竞争,行业经营环境恶化,政府“包袱”也越来越重。

2 银行

银行被“僵尸企业”绑架,对明知难以偿债的企业, 只能通过技术手段让其借新还旧、维持经营, 也不能让其破产、导致不良贷款无法收回,形成坏账。

3 资本市场

许多上市的僵尸企业,借助甚至制造所谓“重组”题材,在股市上圈钱维持自身资金链不致断裂。部分僵尸企业作为上市公司股东,占用旗下上市公司资金,维持自身生存。还有部分僵尸企业,通过“卖壳”,获取大量收益。

在当前IPO 制度及并购重组炒作热潮的推动下,我国上市公司存在特殊的壳价值,一些具有较好盈利能力与发展前景的企业由于短期内难以自己通过直接IPO 上市,往往转向寻求借助对上市公司的并购重组来完成上市;这时候,那些长期亏损却又能够借助现行退市制度不健全而占据上市资源的企业,也就成了那些急于上市企业的并购首选目标基于这种情况,僵尸企业会想尽一切办法避免退市,不断寻求并购重组机会,把原本不值钱的壳卖一个好价钱。。

4集团公司 在许多大型企业集团的下属企业中, 潜伏着为数可观的僵尸企业, 长期依赖集团输血存在。集团公司或为了追求规模,或追求某种并不靠谱的战略、如所谓“全产业链”,或不舍千丝万缕的手足之情,或碍于上级或政府领导的意见,或缘于历史上不成功的“兼并”,或者就是为了“稳定”,长期供养早已没有生存能力的下属企业。有的是直接给钱、注入资金;有的是通过关联交易的内部价格、暗中补贴;有的是不断投资上新项目, 投了亏、亏了投;还有的是把盈利的一块业务或公司划归僵尸企业、对冲亏损。这个目前占僵尸企业的主流。

五、僵尸企业的“N 宗罪”

3.1 造成资源浪费

“僵尸企业”经济效益低下,却占用了大量的土地、能源、劳动力等资源,导致资源无法向收益更高的部门流动,而且,僵尸企业需要政府和银行持续“输血”,浪费了大量宝贵的资源;

3.2 扭曲市场激励机制

“僵尸企业”扭曲了市场激励机制,导致低效驱逐高效(劣币驱逐良币) ,使企业失去了提高效率、寻找有效出路、主动进行“破坏性创新”的动力。

3.3妨碍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大多数“僵尸企业”都是产能过剩企业,处于经济效益较差的落后产业,给僵尸企业“输血”阻碍了资源向效益更高的产业部门流动,妨碍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3.4 引发金融风险 僵尸企业大多负债累累,且各企业间债务关系复杂,不断对其输血,只会造成金融机构不良资产增加,坏账率增高,导致金融风险蔓延,危及金融系统稳定,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

六、僵尸企业的处理

6.1 目标

到2017年末实现经营性亏损企业亏损额显著下降,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基本完成“僵尸企业”处置主体任务,到2020年前全面完成各项工作。

6.2处置原则

多兼并少破产

6.3 处理路径

资产重组、产权转让、关闭破产

6.4 处置方法

1改革官员考核机制,明确去产能目标,破除地方政府的无效保护。 地方政府对处置僵尸企业不积极有两个原因:第一,会拖累GDP ,影响官员的政绩考核。第二,会冲击就业,影响社会稳定。第三,会减少税收,影响地方财力。这导致地方政府有充分动力去补贴僵尸企业。地方政府是消化僵尸企业最终的执行者,所以要想成功必须充分激发地方政府的动力。第一,推动官员考核机制从GDP 导向到效率导向,弱化对GDP 的考核,把重点行业去产能的目标明确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要求各地方政府落实量化指标。第二,将过去用来补贴僵尸企业的资金节省出来,用来收购过剩设备报废、补贴下岗职工安置等。第三,加大中央对产能重灾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对冲去产能带来的税收下滑。

2鼓励企业兼并重组,提高行业集中度。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多兼并重组,少破产清算”。在破产清算社会成本较高的情况下,兼并重组能发挥三大作用:一是减少产能存量和调整结构,通过兼并手段重新调整企业产能,淘汰落后产能和重复投资的设备,从而达到部分企业或产能退出目的;二是控制增量,从行业长期发展看,提高行业集中度有利于市场的有序竞争,减少重复建设和抑制新增能源;三是行业集中度的提高有利于政府推行限产、减产和转产等去产能政策,加强政府的调控能力。

3完善破产清算制度,健全市场退出机制 通过企业自行注销、进入破产程序以及资本退出机制等市场化退出机制让市场主体自身调整,从而淘汰或转移过剩产能,是消化僵尸企业的重要途径。在完善市场化化退出机制方面,我国需要进一步丰富企业登记、注销、终止或者破产以及资本退出的渠道、降低成本、简化程序。便捷顺畅的市场退出机制有助于市场主体在较短时间内进行自我调整,使过剩的资金和设备等资源撤出产能过剩领域,实现资源配置优化。

4提高技术、环保、能耗等行业标准,坚决关停不达标企业。

关停僵尸企业必须要设定明确而严格的标准。对于产能过剩的传统行业,提高准入标准一方面可以阻止生产规模较小、生产效率较低的小企业继续进入,避免进一步加剧竞争和产能过剩,另一方面可以根据这个标准,对不达标的企业进行关停,明确去产能的规则,引导企业预期。

5妥善处理就业问题,减少失业风险的掣肘。 消化僵尸企业一定会带来失业,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避免这种阵痛。但如果处理得当,可以迅速的从阵痛中走出来,实现再就业。从国际经验来看,处理就业问题主要有两种思路:一方面要以补助和失业保险金等方式对失业者提供资金救助,维持其在失业期间的日常生活,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失业人员和调整转产人员的职业培训。职业培训的内容一是培训失业人员从事其他行业的技能,使其能顺利实现在其他行业的再就业,二是强化失业人员或在职人员所在行业的工作技能和获得新技能。各级政府要建立社会托底政策,加大资金投入,完善下岗分流人员的安置政策,确保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加强转岗职工技能培训,给予下岗职工必要的创业支持,使得失业人员能够顺利再就业。

6妥善处置银行不良资产,减少金融风险的掣肘

除了失业风险之外,消灭僵尸企业带来的最大风险是金融风险,在中国尤其如此,一是僵尸企业过于依赖银行的间接融资,二是银行的资产也大部分集中于传统产业,其中很多是产能过剩行业。只有妥善处理银行不良资产,才能放心大胆的消化僵尸企业。根据国内外经验,可以利用资产管理公司,通过市场化手段,积极参与处理兼并重组及破产企业的债权债务。鼓励债权人、债务人沟通协商,

进行债务重组,通过债转股、债务转移、债务抵消等方式,重新签订债务协议,减轻兼并重组及破产的债务负担,妥善处置银行不良资产。

7把淘汰落后产能与增加新产能捆绑。 一方面,随着技术发展和竞争加剧,企业具有对产能进行更新换代、提高生产率的动机。另一方面,对于企业而言,过快过多地淘汰落后产能,会对企业生产能力造成较大冲击,若超出企业承受能力,甚至会导致企业破产。将淘汰落后产能和增加先进新产能进行捆绑,可以避免去产能对企业造成过于剧烈的冲击,在循序渐进去产能的同时实现产能的优化升级。

8完善设备注册制度,建立产能监测体系。 去僵尸企业首先要明确哪些产能过剩最严重,这必须以完善的设备注册制度和产能监测体系为基础。采用设备注册制度有利于了解设备情况和对产能进行管理,建立产能检测体系有利于把握产能利用动向和降低产能过剩的风险。政府在统计和搜集行业产能利用率、供求关系等统计数据时具有优势。而对设备和产能情况的掌握以及有效及时的信息发布,能引导企业进行科学理性的生产决策以及指导政府针对产能情况制定合理的调控政策。

七、僵尸企业处理的难点

7.1 兼并主体并购动力不足

当前阶段,处置僵尸企业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推进优势企业或相对优势企业对其进行兼并重组。但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兼并主体对僵尸企业实施并购重组的动力明显不足。

首先,僵尸企业自身的资产状况非常差,对兼并主体来说,兼并难以给企业带来有价值的新资产;尤其是那些本身不占有特定资源的僵尸企业来说,并购的价值更低,更加难以满足兼并主体的并购要求。

其次,作为并购主体,必然希望并购至少能够在某一方面能够给企业创造新价值;如果对僵尸企业的兼并重组不能带来新的有价值的资产或资源,至少希望并购能够在税收筹划方面为企业提供新的空间,能够借助报表合并的机会在一定程度上合理降低企业的纳税负担,或者是能够享受到特定的税收优惠;但在当前征税制度下,兼并主体力图通过兼并僵尸企业进行税收筹划的空间十分有限。

再次,对僵尸企业的兼并相对容易,但后期的整合重组却困难重重;尤其是

僵尸企业人员的整合,更是令所有并购主体头疼的难题;长期经营困难的僵尸企业,其人员往往都已经形成了诸多不符合现代生产运营要求的习惯,而且由于长期不能正常上班,积极的企业文化与企业精神更是无从谈起,所以这些老员工可能难以顺利融入并购主体,相反会对并购主体的管理产生负面影响,迫使并购主体管理层不得不耗费更多精力来处理被并购僵尸企业遗留问题,从而降低并购主体的总体管理效果。

7.2部分长期无经营活动的僵尸企业无法注销

调查中发现,目前在各地仍存在部分长期无实质性经营活动、并且已经严重资不抵债的僵尸企业,无法依法注销,被迫在名义上继续存续。这类企业往往都是因陷入经营困境而被大型国有企业集团托管的中小型国有企业。这些企业本来应该依法破产,然后进行注销。但由于历史遗留下来的欠税问题,以及难以厘清的债权债务问题,尽管托管方一直努力采取措施对上述问题进行相关处理,但往往难以满足公司注销的法律要求,无法完整提供公司注销所需要的各种材料,导致被迫勉强继续维持这些被长期托管、无实质性存在价值与意义的僵尸企业继续在名义上存活运行。

这些被托管的僵尸企业往往在被托管之前已经欠缴巨额应纳税款,再加上长期累积下来的欠税滞纳金,及时变现了被托管企业的全部资产、土地,往往也无法缴清所欠税款及滞纳金;这导致托管方也不愿意去主动清缴这些长期托管企业的历史欠税问题,从而采取放任这些企业继续存续。工商注销所要求的无重大债权债务申明,对托管方来说也是一个不愿去碰触的难题,因为基于历史原因,托管方可能确实难以厘清这些被托管企业的历史债权债务;而一旦做出无重大债权债务的申明,在被托管企业依法注销后,如果有债权人提出债权主张,托管方需要承担合法债权的偿还责任,这对托管方来说,显然是十分不利的。所以对托管方来说,在无法厘清被托管企业债权债务的情况下,不去主动推动这些毫无存续价值的被托管企业的依法注销,可能是一个更为合适的选择。

7.3 僵尸企业难以破产退出

国外处置僵尸企业,尤其是那些长期严重资不抵债而又扭亏无望的经营困难企业,更多是借助司法机制,帮助僵尸企业依法破产退出。虽然,2006年8月27日,十届人大第二十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并自2007

年6月1日起施行;但至今企业真正通过破产退出的数量十分有限。导致我国僵尸企业难以借助破产实现顺利退出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企业破产退出的机制尚未完全理顺,阻碍了僵尸企业通过破产渠道实现退出;尽管我国已经有了《企业破产法》,但在企业破产流程中仍存在不少问题没有真正全面解决,并没有建立起一个完善的僵尸企业破产退出的机制,尤其是对国有企业来说,更是如此;企业破产后,原有企业人员如何安置,国有破产企业的资产如何处置,都缺乏一个完善的处置机制,这无疑构成了企业破产退出的严重羁绊。

第二,依法破产退出的司法程序繁琐冗长。据调查,法院在审理企业破产案件时,从诉讼立案到执行完破产程度,通常需要两三年时间。这一漫长的审理与执行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债权人通过司法渠道申请僵尸企业破产的动机。司法程序的漫长,主要是因为进入破产程序的僵尸企业本身情况往往非常复杂,法院申请难度大,审理结束后执行起来也不容易,尤其是国有企业破产案件,其难度更大。

7.4 债务处置难度大

人民法院在审理国有企业破产案中发现:企业资产状况混乱,许多企业的资产有账无物或有物无账,资产凭证缺失,无法证明账上资产的真实性和有效性。企业破产债权较多,追收难;多数破产国有企业的对外债权均占全部资产的70%以上,数额巨大,少则百万,多则达千万元之多,而且均为不良债权,很难追收。

7.5 职工安置难度大

职工安置是破产中的一大难题。进入破产程序的国有企业多数是停产多年或是经过转制后留下的老企业,有关职工安置的标准尚不明确,存在不少争议。此外,破产企业的抵触情绪与不配合,人为拖延了司法审判的进行。实践中常有破产企业人员恶意转移隐瞒资产、不如实申报债权债务的行为,以及存在不按时向法院提供财务账簿等行为。


相关内容

  • 实现新旧产业更替是明年及未来的改革着力点
    2016-12-02 08:00 | 分享到:作者:黄益平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2017年中国经济走势如何?明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着力点又该放在哪里?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教授黄益平 近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2017年宏观经济 ...
  • 冒险岛技能书出处精准版_(1)
    冒险岛勇士:20:进阶黑暗龙王.蓝海龟龙.红海龟龙. 30:品克缤 战士: 稳如泰山:20:凯丁.克鲁.小蜥蜴.哈闷气球.多多 30:尼贝隆.尼贝隆战舰.AF型智能机器人.变种侏儒怪.火焰猎犬 终极打击:20:帕普拉图斯 30:帕普拉图斯 ...
  • 关于破产程序中职工集资款性质的法理分析
    关于破产程序中职工集资款性质的法理分析 张华欣 摘要:近年来,由于经济下行,经济结构老化以及产能过剩等原因,形成了严重的"僵尸企业"现象.职工相关问题的解决在处置"僵尸企业"过程中是个重头戏,而职工集 ...
  • 国家互联网金融安全技术专家委员会
    首页行业动态企业舆情专委会排行榜数据披露网安评级开放平台 主办单位 国家互联网金融安全技术专家委员会发布互金安全生态新蓝图 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五行币到底是什么>播出,专项组接受采访 <互联网金融新技术的机遇与挑战> ...
  • 那傻小子--阿杜
    嘿嘿,说到阿杜,那可是及让我好笑,又让我头疼之人,啥?你不信,那就听我慢慢道来吧! 有一天大课间,天上正下着牛毛细雨--我们最喜欢的天气,因为可以玩20多分钟,室内操一做完,我立马蹦出座位,大叫着:"僵尸!"马上有我的好 ...
  • 中国DDOS防火墙产品市场研究报告1029
    2009年中国DDOS防火墙 市场研究报告 北京立本市场研究有限公司 2010年10月 目录 第一章2009年中国DDOS防火墙市场概况.................................................... ...
  • 英汉委婉语的跨文化对比研究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中英颜色词内涵对比分析--<骆驼祥子>个案分析 2 礼貌,商务信函的灵魂-礼貌原则及其在商务信函中的应用 3 从语用角度和文化角度浅谈隐喻的翻译 4 Verification of ...
  • 被App淹没的生活
    这是一个中国城市年轻人的典型一天: 在闹铃响起后,取过手机,看一下今天的天气预报和空气污染情况,然后起床,听着手机音乐或晨间新闻,或是查看一下微信.出门前,用打车软件订了一部出租车,在车上看一下今天的日程安排,然后处理一批工作邮件,或是背一 ...
  • 供给侧改革调查问卷(政府版)
    2016年度蚌埠市社科规划重大项目 <蚌埠市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究>调查问卷一(政府问卷) 本问卷为匿名填写,承诺仅供学术研究之用,问卷中的具体信息将严格保密. 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1. 您所在的部门是___________ ...
  • 中国冶金报
    去产能是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五大任务之首,更是钢铁行业深化供给测结构性改革.实现转型脱困的主攻方向. 随着国务院发布<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要求从2016年开始,用5年时间再压减粗钢产能1亿~1.5亿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