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作文的"新感觉" - 范文中心

培养学生作文的"新感觉"

03/05

  学生作文时,常常咬着笔头苦思冥想:写什么呢?有没有新鲜的内容呢?很多语文老师都想方设法寻找一条有效的途径,解决这一难题。如让学生每天写日记,积累素材;如创设情景,带学生去参观访问,观看展览,电影等;如引导学生阅读课外读物,让这些故事情节,思想意境融进小朋友的大脑,到用时随时提供这些“现成”的创作素材。无疑,这些方法和手段都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作文能力,不同程度地解决了写什么的难题。   我在分析借鉴别人经验的基础上,尝试着培养学生不断发现“新感觉”,捕捉“新感觉”,积累“新感觉”,从而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提高表达能力,打下扎实的作文基础,几年来,尝到了甜头。      一、“爱心”是找到感觉的“阳光”      自然界的万事万物,有阳光,才能充满生机和活力,有阳光,才会呈现万紫千红,多姿多彩。世界才会显得那样令人神往,那样风光迷人。如果把“爱心”比作阳光的话,那么你感觉下的事物也会出现形态各异,光芒四射。   引导学生找感觉,我从培养“爱心”人手,使学生充分体验,感受动人的事迹,美好的情景。如:学校发动全体师生向残疾人献爱心的活动中,我就抓住时机,向学生宣传社会各届人士向残疾人献爱心的典型事例,以及残疾人自强自立的动人事迹,让这些“事例”、“事迹”感染、熏陶学生,让学生对残疾人倾注爱心产生强烈的情感波动;对大自然中各种美好景物,我也经常有意识地引导他们去感受,去体验。有时让他们观察校园里的花、盆景、树木等。花儿开放时艳丽的色彩,醉人的芳香,盆景那独特的造型,树木旺盛的生命力。有时我携学生来到广阔的大自然中,欣赏它的美,感受它的博大,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产生对花、草、树木、青山、绿水的“爱心”。有了这一份“爱心”,孩子们的心和自然中生物的心“搭”在一起,时时可以相互“交谈”。   当然让学生“爱心”起动的途径是很多的,如:让学生闭上眼睛静静地品赏优美、动听的音乐;挂出赏心悦目、韵味无穷的名家名画、书法佳作,指导学生欣赏,体会作者的心灵花火,在琴键上、笔墨中绽放。其中蕴藏着的“美”,通过老师声情并茂的讲解,使学生充分地感受和体验艺术品的强烈的美感,“爱”之心同时博动。      二、“思考”是捕捉新感觉的“钥匙”      学生有了内容丰富的感觉,教师应及时地启发、正确地诱导他们去“思考”,使感觉向更广阔、更深刻的方向发展,使先前产生的感觉开出一朵朵美丽的“花”,这一朵朵“花”,就是一个个新鲜的感觉。   例如:当学生观察小溪流以后,对“小溪流”泛着白花花、清亮亮的、流动的水,已感觉到溪流非常活泼、非常可爱。我就及时地启发学生思考:小溪如果没有千涸,他可能停止流动吗?学生不加思索地回答:“不会,它还是日夜不停地奔走。”我继续点拨,小溪流的这种不知疲倦的精神,在你周围的人群中,可有像它这样的品格?学生思维的闸门顿时打开了,有的说像下岗找工作的妈妈,总是不怕挫折,不怕劳累;有的说像辛勤培育我们的老师,总是孜孜不倦地教育我们,从不叫一声苦,喊一声累……经过这么一推究,对溪流就有了“新感觉”。   当然,每个人对事物的思考角度,思考方法是多种多样、各具特色的。有的同学喜欢在物与物之间,思考他们的相同或区别;有的喜欢将人类的思想感情、喜怒哀乐寄托于大自然的一草一木;的则喜欢思考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却也能从中阐述自己的别样的理解等等。不管怎样,我常对学生说:只要你用心去感觉、用心去思考,“新感觉”的花朵随时都会出现在你的眼前。      三、“随笔”是积累新感觉的“绿色通道”      同学们的新感觉一旦被“发掘”,我们决不孰视无睹,应该毫不吝啬地把赞赏的目光投向他们,把表扬的话语如冠冕般戴到他们头上。当他们的情趣被激起,我们适当地引导他们表达这种感觉,先用口头表述,紧接着采用书面表达。否则,新感觉将会如昙花一现,一去不复返。   如何将这种新鲜的“感觉”,长久地储备,使之成为作文时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作文素材?仅仅做到零散的表达,这一步还是不够的。我要求学生人人都有一本小小的笔记本,随时把新鲜的感觉记录下来,这是别具一格的“随笔”。“随笔”不停地记录自己头脑中随时冒出的思想或情感火花。   同学们一天可以写一篇,也可以写多篇,倘若没什么感觉,当然也不强求。   看下边的这些“随笔”――不得不让我为他们鼓掌:   陈金超――《大山的孩子》:妈妈告诉我,大山的孩子是那蹦蹦跳跳的,朝我们走来的溪流。   胡丽君――《风的颜色》:春天的风是绿色的,吹绿了田野,吹绿了山坡……冬天的风是白色的,吹白了屋顶,吹白了江河。   何 惠――《红又叉):发下考后的试卷,上边有一个个红叉叉。它可不是我的朋友,我汗毛根根竖起。发下的作业本,上边有一个个红叉又。它可不是我的朋友,我的脸比它更红。又该发本子了,红叉叉不会再来。我不会有这样的朋友,我深信!   而日记通常记录自己一天中做过的有意义的事,学生必须每天记,今天实在没什么可写,就记录一下从早到晚的行程。显然,让学生写“随笔”比日记更轻松、更有兴趣,“随笔”可以说是一吐为快,日记有时则带有一点任务、负担。   由于学生长年坚持写“随笔”,积累了大量作文的素材,也练出了过硬的笔力。因此,每当学生每每写起作文来,素材会像清泉一样流淌出来,清新而别致。写一篇作文,自然不需花费太多的精力,更不会有搜肠刮肚、满脸愁容的神情。对他们来说完成一篇作文,是一件轻松的事,是一件快乐的事。之所以能产生这种效果,“随笔”确实立了大功,我们完全有理由说“随笔”是积累新感觉的“绿色通道”,当然也是积累作文素材的“绿色通道”。


相关内容

  • 八年级物理总结上物理教学工作总结
    2009学年度上期八年级物理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期任教八年级的物理课程,使用的是人教版的新教材.新的教材提出了新的目标和要求,要有新的教学理念,我在教学中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注意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现对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简要小结如下 ...
  • 江西美术出版社五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五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第1课 崇敬的人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感人的形象作品的欣赏,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培养学生去观察生活.关心生活,进而热爱生活. 2.初步了解感人的形象的表现方法,提高学生的造型表现能力. 教学手段:常规教学手段. 教学方 ...
  • 一年级健康教育
    第一课 干干净净上学去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作为一个小学生保持自身干净整洁的重要性:并逐步掌握每天早晨起床后自我服务的一系列行为方法. 教学重点:让学生保持自身干净整洁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掌握每天早晨起床后自我服务的一系列行为方法. ...
  • 20XX年湖南特岗教师招考题
    2010年湖南特岗教师招考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8道小题,每小题1分,共2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 最早提出经典性条件反射的人是(B ). A. 杜威 B ...
  • 旅游心理学
    科目: <旅游心理学> 班级: 任课教师: 211 陆向华 2004学年度春季学期<旅游心理学>授课进度计划 课时分配 学期授课进度计划表 第一章 绪论 教学目的:使学生初步了解心理学的实质,由来以及旅游心理学的研究 ...
  • 苏教版拉萨的天空教案
    篇一:苏教版三年级语文7 拉萨的天空教案 7 拉萨的天空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和新词.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拉萨天空的湛蓝透亮,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
  • 考教师资格证复习题
    送给想考教师资格证的小伙伴们,超强整理,一定能过 一.教育学 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我国春秋末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况家的教育>早约三百 ...
  • 教师资格证必看知识点
    送给想考教师资格证的同学们,超强整理,一定能过···作者: 王全胜 一.教育学 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我国春秋末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况家的教 ...
  • 外科学习心得
    外科护士心得体会 手术室一个让人听了感觉很恐怖又很神秘的名词,手术室的一道门将里外分割成两个世 界.让它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所有科室中手术室是另我最向往的科室,因为手术室对我来 说很神秘,我带着好奇心来到手术室实习. 在手术室一个月的实习 ...
  • 一年级教学质量分析
    一年级3班4班数学期中质量分析 ―――张海平 本学期学校安排我担任一年级3班和4班的教学工作,期中过半,现在借着期中考试的契机对自己的教学质量分析如下: 一.分析学生 一年级3班的学生整体上喜欢学数学,学习气氛比较轻松和谐.整体课堂比较容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