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圆锥曲线的概念,解题方法.题型.易误点 - 范文中心

总结圆锥曲线的概念,解题方法.题型.易误点

08/01

数学概念、方法、题型、易误点技巧总结——圆锥曲

线

1.圆锥曲线的两个定义:

(1)第一定义中要重视“括号”内的限制条件:椭圆中,与两个定点F,F的距离的和等于常数且此常数

一定要大于

,当常数等于

时,轨迹是线段FF,当常数小于

,且此常数

时,无轨迹;

双曲线中,与两定点F,F的距离的差的绝对值等于常数的“绝对值”与

<|FF|不可忽视。若

一定要小于|FF|,定义中

=|FF|,则轨迹是以F,F为端点的两条射线,若

|FF|,则轨迹不存在。若去掉定义中的绝对值则轨迹仅表示双曲线的一支。比如:

①已知定点 A. C. ②方程

表示的曲线是_____(答:双曲线的左支)

D.

(答:C);

B.

,在满足下列条件的平面上动点P的轨迹中是椭圆的是

(2)第二定义中要注意定点和定直线是相应的焦点和准线,且“点点距为分子、点线距为分母”,其商即是离心率。圆锥曲线的第二定义,给出了圆锥曲线上的点到焦点距离与此点到相应准线距离间的关系,要善于运用第二定义对它们进行相互转化。

如已知点

及抛物线

上一动点P(x,y),则y+|PQ|的最小值是_____(答:2)

2.圆锥曲线的标准方程(标准方程是指中心(顶点)在原点,坐标轴为对称轴时的标准位置的方程):

(1)椭圆:焦点在轴上时

(参数方程,其中为参数),

焦点在轴上时=1()。方程表示椭圆的充要条件是什么?(ABC≠0,

且A,B,C同号,A≠B)。比如:

①已知方程 ②若

,且

表示椭圆,则的取值范围为____(答:);

,则的最大值是____,的最小值是___(答:)

(2)双曲线:焦点在

轴上: =1

,焦点在

轴上:=1

)。方程

表示双曲线的充要条件是什么?(ABC≠0,且A,B异号)。比如:

双曲线的离心率等于

,且与椭圆

有公共焦点,则该双曲线的方程_______

(答:

);

②设中心在坐标原点方程为_______(答:

(3)抛物线:开口向右时开口向下时

,开口向左时

,开口向上时

,焦点

在坐标轴上,离心率

的双曲线C过点

,则C的

3.圆锥曲线焦点位置的判断(首先化成标准方程,然后再判断):

(1)椭圆:由

,

分母的大小决定,焦点在分母大的坐标轴上。

如已知方程

(2)双曲线:由

,

表示焦点在y轴上的椭圆,则m的取值范围是__(答:)

项系数的正负决定,焦点在系数为正的坐标轴上;

(3)抛物线:焦点在一次项的坐标轴上,一次项的符号决定开口方向。

特别提醒:(1)在求解椭圆、双曲线问题时,首先要判断焦点位置,焦点F,F的位置,是椭圆、

双曲线的定位条件,它决定椭圆、双曲线标准方程的类型,而方程中的两个参数

,确定椭圆、双曲

线的形状和大小,是椭圆、双曲线的定形条件;在求解抛物线问题时,首先要判断开口方向;(2)在椭圆中,最大,

,在双曲线中,最大,

4.圆锥曲线的几何性质:

(1)椭圆(以

)为例):①范围:

,一个对称中心(0,0),四个顶点

;②焦点:两个焦点

,其中长轴

;③对称性:两条对称轴

长为2,短轴长为

2;④准线:两条准线椭圆越圆;越大,椭圆越扁。比如:

①若椭圆

的离心率

,则

; ⑤离心率:

,椭圆,越小,

的值是__(答:3或);

②以椭圆上一点和椭圆两焦点为顶点的三角形的面积最大值为1时,则椭圆长轴的最小值为__(答:)

(2)双曲线

(以

焦点为2

)为例):①范围:

;②焦点:两个,其中实轴长

;③对称性:两条对称轴,虚轴长为

2

,一个对称中心(0,0),两个顶点

,特别地,当实轴和虚轴的长相等时,称为等轴双曲线,其方程可设为

;④准线:两条准线; ⑤离心率:,

双曲线,

等轴双曲线,

越小,开口越小,越大,开口越大;⑥两条渐近线:

。比如:

①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是 ②双曲线

的离心率为

,则该双曲线的离心率等于______(答:或);

,则= (答:4或);

设双曲线(a>0,b>0)中,离心率e∈

[,2],则两条渐近线夹角θ的取值范围是

________(答:

(3)抛物线

(以

);

为例):①范围:;②焦点:一个焦点

,其中的

几何意义是:焦点到准线的距离;③对称性:一条对称轴,没有对称中心,只有一个顶点(0,0);

④准线:一条准线

如设 5

、点

和椭圆

; ⑤离心率:

,抛物线。

,则抛物线的焦点坐标为________(答:);

()的关系:(1

)点

在椭圆外;

(2)点

在椭圆上=1;(3)点

在椭圆内

6.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

(1)相交:

直线与椭圆相交;

直线与双曲线相交,但直线与双曲线相交不一定有

是直线与双曲线

,当直线与双曲线的渐近线平行时,直线与双曲线相交且只有一个交点,故相交的充分条件,但不是必要条件;

直线与抛物线相交,但直线与抛物线相交不一定有

当直线与抛物线的对称轴平行时,直线与抛物线相交且只有一个交点,故也仅是直线与抛物线相

交的充分条件,但不是必要条件。比如:

①若直线y=kx+2与双曲线x2-y2=6的右支有两个不同的交点,则k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答:

(-

,-1));

②直线y―kx―1=0与椭圆+∞));

恒有公共点,则m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答:[1,5)∪(5,

过双曲线条(答:3);

(2)相切:

(3)相离:

的右焦点直线交双曲线于A、B两点,若│AB︱=4,则这样的直线有_____

直线与椭圆相切;直线与双曲线相切;直线与抛物线相切;

直线与椭圆相离;直线与双曲线相离;直线与抛物线相离。

特别提醒:

(1)直线与双曲线、抛物线只有一个公共点时的位置关系有两种情形:相切和相交。如果直线与双曲线的渐近线平行时,直线与双曲线相交,但只有一个交点;如果直线与抛物线的轴平行时,直线与抛物线相交,也只有一个交点;

(2)过双曲线

=1外一点

的直线与双曲线只有一个公共点的情况如下:①P点在两

条渐近线之间且不含双曲线的区域内时,有两条与渐近线平行的直线和分别与双曲线两支相切的两条切线,共四条;②P点在两条渐近线之间且包含双曲线的区域内时,有两条与渐近线平行的直线和只与双曲线一支相切的两条切线,共四条;③P在两条渐近线上但非原点,只有两条:一条是与另一渐近线平行的直线,一条是切线;④P为原点时不存在这样的直线;

(3)过抛物线外一点总有三条直线和抛物线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两条切线和一条平行于对称轴的直线。比如:

①过点

②过点(0,2)

与双曲线

有且仅有一个公共点的直线的斜率的取值范围为______

(答:

作直线与抛物线

只有一个公共点,这样的直线有______(答:2);

);

③过双曲线条(答:3);

④对于抛物线C:物线的内部,则直线:

,我们称满足

的点

在抛物线的内部,若点

在抛

的右焦点作直线交双曲线于A、B两点,若

4,则满足条件的直线有____

与抛物线C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答:相离);

⑤过抛物线

的焦点作一直线交抛物线于P、Q两点,若线段PF与FQ的长分别是、

,则

_______(答:1);

设双曲线

,则

的右焦点为

,右准线为,设某直线

交其左支、右支和右准线分别于

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答:等于);

⑦求椭圆 ⑧直线

上的点到直线的最短距离(答:);

与双曲线交于、两点。①当为何值时,、分别在双曲线的两支

上?②当为何值时,以AB为直径的圆过坐标原点?(答:①;②);

7、焦半径(圆锥曲线上的点P到焦点F的距离)的计算方法:利用圆锥曲线的第二定义,转化到相应准线的距离,即焦半径

①已知椭圆

②已知抛物线方程为____;

③若该抛物线上的点

④点P在椭圆

上,它到左焦点的距离是它到右焦点距离的两倍,则点P的横坐标为_______到焦点的距离是4,则点

的坐标为_____(答:

);

,若抛物线上一点到轴的距离等于5,则它到抛物线的焦点的距离等于上一点P到椭圆左焦点的距离为3,则点P到右准线的距离为____(答:

);

,其中表示P到与F所对应的准线的距离。比如:

(答:

);

⑤抛物线2);

上的两点A、B到焦点的距离和是5,则线段AB的中点到轴的距离为______(答:

⑥椭圆内有一点,F为右焦点,在椭圆上有一点M,使 之值最小,则

点M的坐标为_______(答:)

8、焦点三角形(椭圆或双曲线上的一点与两焦点所构成的三角形)问题:常利用第一定义和正弦、余弦定理求解。设椭圆或双曲线上的一点

到两焦点

的距离分别为

,焦点

的面积

为,则在椭圆中, ①=,且当即为短轴端点时,最大为

;②,当即为短轴端点时,的最大值为bc

;对于双曲线

的焦点三角形有:①

①短轴长为

,离心率

;②。比如:

的椭圆的两焦点为、,过作直线交椭圆于A、B两点,

的周长为________(答:6);

②设P是等轴双曲线

则该双曲线的方程为 (答:

右支上一点,F1、F2是左右焦点,若

);

,|PF1|=6,

③双曲线的虚轴长为4,离心率e=于A、B两点,且

,F1、F2是它的左右焦点,若过F1的直线与双曲线的左支交

=__________(答:

);

等差中项,则

④已知双曲线的离心率为2,F1、F2是左右焦点,P为双曲线上一点,且,.求

该双曲线的标准方程(答:);

9、抛物线中与焦点弦有关的一些几何图形的性质:(1)以过焦点的弦为直径的圆和准线相切;(2)设AB为焦点弦, M为准线与x轴的交点,则∠AMF=∠BMF;(3)设AB为焦点弦,A、B在准线上的射影分别为A,B,若P为AB的中点,则PA⊥PB;(4)若AO的延长线交准线于C,则BC平行于x轴,反之,若过B点平行于x轴的直线交准线于C点,则A,O,C三点共线。

10、弦长公式:

若直线与圆锥曲线相交于两点A、B,

且分别为A、B的横坐标,则

,则

,若=

分别为A、B的纵坐标,则=,若弦AB

所在直线方程设为

。特别地,焦点弦(过焦点的弦):焦点弦的弦长的计算,一般不用

弦长公式计算,而是将焦点弦转化为两条焦半径之和后,利用第二定义求解。比如:

①过抛物线y2=4x的焦点作直线交抛物线于A(x1,y1),B(x2,y2)两点,若x1+x2=6,那么|AB|等于_______(答:8);

②过抛物线

焦点的直线交抛物线于A、B两点,已知|AB|=10,O为坐标原点,则ΔABC重心

的横坐标为_______(答:3);

11、圆锥曲线的中点弦问题:遇到中点弦问题常用“韦达定理”或“点差法”求解。在椭圆

中,以为中点的弦所在直线的斜率k=-;在双曲线中,以为中点的弦

所在直线的斜率k=比如:

如果椭圆

);

;在抛物线中,以为中点的弦所在直线的斜率k=。

弦被点A(4,2)平分,那么这条弦所在的直线方程是

(答:

②已知直线y=-x+1与椭圆相交于A、B两点,且线段AB的中点在直线L:x-

2y=0上,则此椭圆的离心率为_______(答:

③试确定m

的取值范围,使得椭圆

);

上有不同的两点关于直线

对称(答:

);

特别提醒:因为务必别忘了检验

是直线与圆锥曲线相交于两点的必要条件,故在求解有关弦长、对称问题时,

12.你了解下列结论吗?

(1)双曲线

的渐近线方程为;

(2)以

为渐近线(即与双曲线共渐近线)的双曲线方程为为参数,≠0)。

如与双曲线

有共同的渐近线,且过点的双曲线方程为_______(答:)

(3)中心在原点,坐标轴为对称轴的椭圆、双曲线方程可设为

(4)椭圆、双曲线的通径(过焦点且垂直于对称轴的弦)为物线的通径为

(5)通径是所有焦点弦(过焦点的弦)中最短的弦;

(6)若抛物

线

的焦点弦为AB

,焦准距为

,焦准距(焦点到相应准线的距离)为,抛

,则

①;

(7)若OA、OB是过抛物线

13.动点轨迹方程:

顶点O的两条互相垂直的弦,则直线AB恒经过定点

(1)求轨迹方程的步骤:建系、设点、列式、化简、确定点的范围;

(2)求轨迹方程的常用方法:

①直接法:直接利用条件建立

之间的关系

如已知动点P到定点F(1,0)和直线或

);

的距离之和等于4,求P的轨迹方程.(答:

②待定系数法:已知所求曲线的类型,求曲线方程――先根据条件设出所求曲线的方程,再由条件

确定其待定系数。

如线段AB过x轴正半轴上一点M(m,0)

,端点A、B到x轴距离之积为2m,以x轴为对称

);

轴,过A、O、B三点作抛物线,则此抛物线方程为 (答:

③定义法:先根据条件得出动点的轨迹是某种已知曲线,再由曲线的定义直接写出动点的轨迹方程;

如(1)由动点P

向圆为 (答:点M的轨迹方程是_______ (答:

作两条切线PA、PB,切点分别为A、B,∠APB=60,则动点P的轨迹方程

);(2)点M与点F(4,0)的距离比它到直线);(3) 一动圆与两圆⊙M:

和⊙N:

的距离小于1,则

外切,则动圆圆心的轨迹为 (答:双曲线的一支);

④代入转移法:动点用

的代数式表示

如动点P是抛物线

上任一点,定点为

,点M分

所成的比为2,则M的轨迹方程为__________

依赖于另一动点,再将

的变化而变化,并且

又在某已知曲线上,则可先

代入已知曲线得要求的轨迹方程;

(答:

);

⑤参数法:当动点坐标之间的关系不易直接找到,也没有相关动点可用时,可考虑将均用一中间变量

(参数)表示,得参数方程,再消去参数得普通方程)。

如(1)AB是圆O的直径,且|AB|=2a,M为圆上一动点,作MN⊥AB,垂足为N,在OM上取点求点

的轨迹。(答:

);(2)若点

在圆

上运动,则点

,使

的轨迹方

程是____(答:

点M的轨迹方程是________(答:

);(3)过抛物线

);

的焦点F作直线交抛物线于A、B两点,则弦AB的中

注意:①如果问题中涉及到平面向量知识,那么应从已知向量的特点出发,考虑选择向量的几何形式进行“摘帽子或脱靴子”转化,还是选择向量的代数形式进行“摘帽子或脱靴子”转化。

如已知椭圆点,满足

的左、右焦点分别是F1(-c,0)、F2(c,0),Q是椭圆外的动

点P是线段F1Q与该椭圆的交点,点T在线段F2Q上,并且满足

(1)设为点P的横坐标,证明

轨迹C上,是否存在点M,使△F1MF2的面积S=

;(2)求点T的轨迹C的方程;(3)试问:在点T的若存在,求∠F1MF2的正切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答:(1)略;(2)

;(3)当时不存在;当时存在,此时∠F1MF2=2)

②曲线与曲线方程、轨迹与轨迹方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寻求轨迹或轨迹方程时应注意轨迹上特殊点对轨迹的“完备性与纯粹性”的影响.

③在与圆锥曲线相关的综合题中,常借助于“平面几何性质”数形结合(如角平分线的双重身份――对称性、利用到角公式)、“方程与函数性质”化解析几何问题为代数问题、“分类讨论思想”化整为零分化处理、“求值构造等式、求变量范围构造不等关系”等等.

④如果在一条直线上出现“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点”,那么可选择应用“斜率或向量”为桥梁转化.

14、解析几何与向量综合时可能出现的向量内容:

(1) 给出直线的方向向量 (2)给出 (3)给出 (4)给出

(5) 给出以下情形之一:

,等于已知

;②存在实

数三点共线.

;③若存在实

或;

与相交,等于已知过的中点;

,等于已知是的中点;

,等于已知与的中点三点共线;

(6) 给出

(7)

给出是钝角, 给出

,等于已知是的定比分点,为定比,即

,

等于已知

,等于已知

,

即是直角,

给出

是锐角。

,

等于已知

(8)给出

(9)在平行四边形

(10) 在平行四边形

(11)在 (12) 在

点);

中,给出中,给出

,等于已知是的平分线/

中,给出,等于已知是菱形;

中,给出,等于已知是矩形;

,等于已知是的外心(三角形外接圆的圆心,三角形的外心是

三角形三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

,等于已知

是的重心(三角形的重心是三角形三条中线的交

(13

)在

中,给出

,等于已知

是的垂心(三角形的垂心

是三角形三条高的交点);

(14)在

(15

)在

中,给出等于已知通过的内心;

中,给出

等于已知

是的内心(三角形内切圆的圆

心,三角形的内心是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

(16) 在

中,给出,等于已知是中边的中线


相关内容

  • 雅思阅读判断题(让考官告诉你)
    雅思阅读判断类题型解题技巧 判断类题型是雅思的特色题型之一,也是中国考生普遍感到头疼的题型.因为中国考生早已适应了传统判断题 "非对即错"的惯性逻辑,而对于 NOT GIVEN 这类特殊的情况感到茫然.本文将通过分析这类 ...
  • 地理选择题答题技巧
    地理选择题答题技巧 命题人 刘峰 2015-01-29 由于选择题不叙述推理过程,解题入口宽.方法多,再加上猜答得分概率为1/4,所以普遍认为选择题尤其是单项选择题比较容易.这种说法虽有一定道理,但是高考是一种选拔性考试,选择题要想得高分. ...
  • 初中物理题型解题技巧
    初中物理题型解题技巧 物理试卷结构(共五大题型)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作图题: 四.探究与实验题: 五.简答计算题: [选择题] 物理选择题的特点是概念性强.针对性强,具有一定的多样性.迷惑性.选择题能考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记忆 ...
  • 高一上学期数学知识点总结(含答案)
    高一上学期数学知识概念方法题型易误点技巧总结 一.集合与命题 1. 集合元素具有确定性.无序性和互异性. 在求有关集合问题时,尤其要注意元素的互异性,如(1)设P .Q 为两个非空实数集合,定义集合P +Q ={a +b |a ∈P , b ...
  • 判断推理技巧大全
    判断推理部分,一直是奋战公考的亲们的老大难.它是公务员考试中行测的一类题型.判断推理基本分为四种题型:图形推理..定义判断..今天,小图为您汇总判断推理四大难题型,都是干货哦~赶紧收藏吧!1找准内外特征,齐活! 图形推理是一种直观的思考,所 ...
  • 地理计算方法与技巧
    综合专题复习⑵ 地理计算方法与技巧 姜张木/浙江省上虞中学 312300 一.考核方向 从"定性分析"到"定量分析",用地理数据说明地理事物(现象)的发展变化规律是现代地理学的发展方向之一." ...
  • 高中历史考试历史事件的评价方法
    高中历史考试历史事件的评价方法 分析历史问题的时候,就要采取正确的评价方法: (1)坚持正确的立场.人民的立场.进步的立场.爱国的立场.全球利益的立场等等,就是正确的立场.比如说希特勒的所作所为,完全是在拉历史的倒车,他违背了人性,企图从根 ...
  • 数列考试题型及解题方法指导精品
    数列考试题型分析及解题方法指导 数列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内容,又是学习高等数学的基础.高考对本章的考查比较全面,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考查每年都不会遗漏.有关数列的试题经常是综合题,经常把数列知识和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和不等式的知识综合起来,试题也 ...
  • 国考行测解题方法技巧
    2013年国考行测之解题方法技巧 定义判断之解题方法技巧 一.概述 所谓定义判断,就是在题干中给出某概念的定义,在选项中给出四种事件或行为方面的例证,要求应试者根据给出的定义,从备选项中选出一个最符合或最不符合该定义的典型事件或行为. 根据 ...
  • 高中历史选择题解题技巧
    高中历史选择题解题技巧 一.选择题的应试策略与技巧 高中历史选择题具有知识覆盖面广.题量多的特点,要求考生要踏实.牢固.全面地掌握所学基础知识.同时要培养概括.分析.评价等能力,提高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认识问题的水平.这是做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