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闻价值的学术思考 - 范文中心

关于新闻价值的学术思考

08/24

关于新闻价值的学术思考

。方延明

[中图分类号]G2101"

码3AI"文章编号]1009.--5322(2009)02-.-0025-3

【内容提要】新闻价值是新闻学理论和实践的最重要议题之一,以往人们大都从标准、效应、关系范畴、能量、主客体关系等方面界定新闻价值。本文在维度视野的框架下提出新闻价值的矢量意义,指出这种矢量意义是有方向、有大小、有先后顺序的。基于这个前提,又分析了新闻传播过程中的主体与客体、内容与形式的相互关系。

【关键词】新闻价值;矢量意叉;主客体关系;内容与形式

对“新闻价值”的学术研究,始终是新闻学理论和新闻大;社会效应小,其新闻价值就小。”@‘‘新闻价值就是新闻实践最主要的议题之一。自从人类有了传播活动,新闻实践机构发布的新闻在群众中受到重视的程度”。蚀这种观点所与新闻学的学术研究就一直是相依发展的,而“新闻价值”强调的是新闻传播的社会效果和作用。

也就成了—个常谈常新的问题。本文试图就新闻价值的一般其三,关系范畴说。“新闻是一关系范畴,是指新闻事概念,特别是在维度空间的架构下,对新闻价值的矢量意义、实(客体)的素质对受众(主体)的需要的满足”。堰这种观主客体关系、形式与内容等,提出一些看法,以就教于同行。

念强调的是传者与受众之间的利益需求,基于实用与满足。

何为价值?哲学意义上的价值是对主、客体之间利益关其四,能量说。“所谓新闻价值,就是新闻信息在传播过系的一种描述,是一种关系意义,实际上是一种主、客体的互程中激发出来的适应社会创新需要的能量。”谁这种观点突出为有用性。一般讲,哲学意义上的价值概念,大都反映了主客的是新闻传播过程中的影响力,与“效应说”有一致性。

体之间的社会性、客观性、制约性、相对性和交互性等特点。

其五,主、客体效应说。此说以杨保军为代表,其《新闻新闻价值何为?可以说是智者见智,仁者见仁,概括起价值论》在学界享有较高评价。他认为,“新闻价值就是新来讲,主要有如下类型:

闻客体的属性、功能对新闻主体的效应。”q)他还从新闻价其一。标准说。这是一种最普遍的新闻价值观。比如:值主体、新闻价值客体以及新闻价值的中介3个要素来给“新闻价值是新闻记者衡量和选择事实是否可以成为新闻予新闻价值以结构上的分析。杨保军的主客体效应说,与关的标准”。叭‘新闻价值是选择和衡量新闻事实的客观标准,系范畴说有类似的东西,但他在强调关系的时候,同时注重即事实本身所具有的足以构成新闻的特殊素质的总和。素关系和效应并重。我以为,要想真正理解新闻价值.单从主、质的级数越丰富越高,价值就越大。”≮这种观点把新闻价客体的关系、效应还不够。这是因为,新闻活动中的主、客值看成是选择新闻事实的依据和衡量标准。

体,在大多数情况下并不都是一种既定的关系,而是呈一种其二,效应说。以甘惜分教授主编的《新闻学大辞典》动态或者说角色不断转换的模式。而这样一些关系,大多时为最,“一则新闻所产生的社会效应强烈,其新闻价值就越

候是非线性的、间断的。

产的细节如何,他都是通过传播、通过符号与社会结构的该是有它的意义的。口

整合关系,社会(或我们最熟悉的事物)才得以创造、维系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

与改变。”娩凯瑞认为传播是社会文化整合的基本途径和邮编:200240

手段。因此,他所主张的传播的“仪式观”,也正是坚持了传播的意义构建的观点。通过传播的意义构建,人的社会参考文献:

文化关系才得以建立,这也是从整个人类社会活动的视野①L美】斯蒂芬・李特约翰著,史安斌译:<人类传播理论)(第7版),清中考察传播现象的。

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7页。

(豺美腭查德・韦斯特、林恩・H-特纳著.刘海龙译:<传播理论导引:分

因此,我们所主张的传播意义构建论的观点,实际上从析与应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7页。

基础理论上拓展了传播学研究的视野和领域。我们认为,对③【美1查尔斯・霍顿・库利著,包凡一、王源译:<人类本性与社会秩序)。

传播问题的研究,不仅要着眼于具体的信息传递的过程,还华夏出版社1989年版,第149页、128页。

要放眼于传播对人类整个社会文化意义的构建;不仅要着④于海:《西方社会思想史》.复旦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352页。眼于以大众传播为核心的理论视野,还要将人类所有的传⑤【美J米德著,赵月瑟译:《心灵、自我与社会》,上海译文出版社1992

播活动视为自己的研究对象,从而探究其内在的规律和特年版,第123页。

征。不管采取哪种研究路径,只要我们本着面向事实本身、⑥【美J詹姆斯・w.凯瑞,丁未译:<作为文化的传播:媒介与社会论文

集》,华夏出版社2005年版,第63-64、84页。

探究问题的精神,摆脱唯我独尊的态度,任何探索和思考应

万方数据

作为一个概念性极强、指向明确的新闻学概念,我们至少可以从3个方面去分析理解其价值意义:其一是矢量意义,其二是主、客体关系,其三是内容与形式。

新闻价值的矢量意义

最初的“矢量”是被应用于物理学的.如力、速度,位移以及电场强度、磁场感应强度等,矢量有方向和大小。早在公元前350年,亚里士多德就知道力可以表示成矢量,且两个力的组合能用著名的平行四边形法则来得到。向量运算,均可使用加法的结合律和交换律,以及减法和乘法。

首先,新闻价值有方向。借助物理学上的“矢量”来解释新闻价值的矢量意义,形象、生动、易于理解。从新闻价值的方向上来说,其指向性是非常明确的,且直接反映在3个方面:一是宣传意义,二是引导意义,三是教育意义。这3个方面集中到一点,都是一个上对下,主对从的方向定势。实际上,2000多年前的孔子就已经注意到这种矢量的方向意义。论语《颜渊》中记,“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日:‘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日:‘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

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一。这里

的“德风”就是引导力、影响力、身传言教的问题。对新闻价值来说,是一个传播主体对受众客体的引导、教育、影响力问题,是主体对客体的方向问题,传与受的关系问题。因此,传播主体对事实价值的认定和选取,首先考虑的是方向明确架构下的“传”的效果。

其次,新闻价值有大小。在方向的前提下,新闻价值是有大小的,而这种大小充分体现在以新闻事实的价值为半径,且与传播速度成正比的马太效应的关系中。

新闻事实本身所反映出来的价值大小,是事实价值,如果这个事实价值大,那这个半径就长,其圆就大,影响力也大。如果这个事实价值小,那这个半径就短,圆就小,影响力自然也就小。在事实价值既定的前提下,如果传播速度快捷,新闻的事实价值就会得到更大程度的复制或放大,反之亦然。这就是所谓新闻事实传播的价值最大化所遵循的马

太效应,以一个式子来表示,即:M=上X・t

÷

j・k

其中,x为新闻事实本身,t为传播速度,k为传播级数,M为整个事实传播的价值总和,即我们所讲的信息传播的增殖效应。

上面这个序列告诉我们,信息传播遵循马太效应。其三,新闻价值有先后。新闻价值的矢量意义所体现来的先后关系,表现在文本前后。

通常我们讲的新闻价值,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应该有一个层次和先后的问题,但以往人们很少注意到这一点。我把这种先、后关系分别区分为文本前价值和文本后价值。我曾提出过一个新闻文化的三元结构的价值体系,即图l所示。

图1新闻文化的“三元结构”

万方数据

所谓自在性价值,就是指文本前价值,是存在决定意识的那个“存在”的东西,是源价值。文本前价值是事实本身,是能够使实事成为新闻事实的那部分东西。哲学意义上的新闻事实,可以从3个方面来理解:一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二是符号再现的事实,三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规律性事实。新闻真实性至少应在3个方面得到充分体现:

其一,新闻报道的事实必须真实;其二,对新闻报道事实的概括必须真实;

其三,新闻报道的事实与这类事实的总体发展要一致,实际上这是一种趋势真实、规律真实,这是一种大真实。

需要指出的是,尽管我们十分强调新闻的自在性价值,但在任何新闻实践中,都不可能有绝对的、纯客观的自在性价值。因为我们今天所了解到的新闻事实,实际上只是一种新闻语境下的新闻事实。比如汶川大地震以后,除了亲自到灾区去的人外,其他受众所能听到、看到、了解到的地震情况,全部或主要是媒介传播后的一种事实。因此,它只能是一个文本事实,语境事实。诚如沃尔特・李普曼在他的传世名著《舆论学》中提出的“拟态环境”一样。该学说认为,现实环境复杂巨大而又稍纵即逝,人类根本不可能直接获知,媒介成为公众了解现实世界的最好工具。但是,大众媒介并不能完全还原真实的客观世界,它呈现给公众的只是一个模拟的世界,即媒介所建构的“拟态环境”。这是由于大众媒介的传播活动要经过选择、加工。但是,由于公众的认知能力有限,他们往往把媒介构建的“拟态环境”直接当作客观世界来对待。

文本后价值则是效果性价值。效果性价值是通过传播者的选择所体现出来的那些东西。比如,从它对人们的致利、致善、致美方面来说,这种效果性价值可能是一种精神价值;从文化传承的角度来看,可能是一种文化价值;从对世界的解释方面来看,可能是一种认知价值和信息价值,因为它把真理告知人们,把事实告知人们,给人们提供认知世界、认识人类的资讯服务;从政治学的视野来看,可能是一种管理的价值;从舆论学的角度来看,可能是一种引导价值、宣传价值。它可以借助“议程设置”来收到“沉默的螺旋”的效果,达到预期目的;在审美的视野里,它具有欣赏和感化的价值,可以使人们的灵魂、人格升华到一个更高的境界。文本后价值.是受众消费新闻的具体体现,是新闻作品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中,媒体是最直接的现实生产力。

如何理解新闻价值的这种方向关系、大小关系和先后关系,说到底是一种传者对事实的认可度和受者对信息消费的影响力。美国一位著名报人在其《报纸的良知》一书中是这样解释的,他认为报纸的影响力取决于它的两个未知品质和两个变量,“一个是力量的源泉——报纸本身,一个是它的对象,接受者,即读者。”‘m诚如亚伯拉罕・林肯在评价报纸影响力时说的,“有公众意愿的支持,没有什么会被击败;没有公众的支持,没有什么能成功。因此,塑造公众意愿的人能比颁布法令或下达命令的人走得更远。”鬯这应当说是对新闻价值矢量性特点的最深刻阐释。如何塑造公众意愿,实际上就是一个价值取向的问题,是一个“矢量”特点的研究问题。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新闻价值观的演变有很大变化,概而言之:

其一,由过去的单向垂直传播到现在的双向互动传播;其二,由过去的传者价值主体到现在的传、受互为价值主体,甚至以受者主体为主。满足受众需求成了最重要的价值取向。受众喜欢不喜欢,受众高兴不高兴,受众消费不消费,成了信息传播者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角点;

其三,市场经济的多元化决定了新闻价值的意义多元化。

这样一些变化,构成了我国当下新闻媒体最重要的挑战与迎战。

主体与客体

对新闻价值的学术思考的另一个切入点,即:主、客体关系问题。新闻价值,说到底是如何评价新闻事实对新闻传者和受者的有用性问题。需要指出的是这里的价值成了一种交互状。如果说有这样的事实,其对传者和受者都很重要,我们称其为共有性或共拥性。若以两个圆的交互为例,重合部分越多,其共有价值就越大(如图2),若交互部分很小(如图3),甚至不重叠(如图4),那这种新闻事实的价值就只是一种单向的,且不具有普遍意义。

⑥⑩∞

图2

图3

图4

一般讲,价值和价值关系不是一回事,价值强调的是主、客体互为有用性问题。对新闻价值而言,一般我们是指新闻事实对传者、受者的共拥性。而价值关系所揭示的是价值产生的关系基础。或者说是一种条件,一种待定的效应。比如,我们讲美国的奥巴马当选为总统,这个事实本身对美国传媒和美国受众都是一件共拥性极强、新闻价值极高的新闻事实。但同样是这件事,他对中国媒体和中国人民,对欧洲媒体和欧洲人民的价值和有用性与在美国国内的价值就大不一样。同样,奥运会在北京召开,与奥运会在雅典召开,对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新闻价值和价值关系也是不一样的。

以往,我们在区别和审视新闻价值及价值关系方向,往往持一种非此即彼的态度,比如:

1、强调新闻的工具价值,就容易忽视其信息价值;2、注重传播的教育价值,就容易忽视其服务价值;3、注重阶级性、忽视社会性;4、注重主观性,忽视客观性;5、注重宣传意识,忽视受众效果;6、注重价值导向,忽视市场效果……

这样一种意识架构,带来的负面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主体与客体,价值与价值关系,都是一种基于新闻事实的描述意义,是对新闻事实传播过程中的不同价值诉求。文本前价值强调事实价值的显示度,而文本后价值则强调其对受众,亦对客体的影响力。

内容与形式

对新闻价值思考的另一个切人点是内容与形式问题。改革开放30年,如果从内容与形式方面去解读新闻价值的

万方数据

话,应该是内容先于形式,以内容改革为突破口,突破形式的局限,而后再从形式开始,一直推进到体制改革。

从1979年中宣部召开新闻工作座谈会,到1980年胡乔木在北京新闻学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提出要抓重大主题、新生事物、重大典型等措施,1981年习仲勋在新华社成立50周年纪念会上提出新闻报道的所谓“五字方针”,即:一是真,新闻必须真实;二是短,新闻通讯、文章都要短;三是快,新闻报道要快,不快就成了旧闻;四是活,要生动活泼,不要老一套,老框框,老面孔;五是强,要做到思想性强,政策性强,针对性强等。包括后来逐渐兴起的现场短新闻、新闻散文化等,更多的是立足于新闻报道的事实内容。因此,中国新闻改革的价值取向,应是内容促进形式,形式促进体制改革。胡智锋在《中国电视50年节目创新的三个发展阶段》(《现代传播)2008年第4期)中论述1978年以来的30年,主要就是从“作品”内容为主导到产品为主导的一种路径分析,是从内容到形式的评析,包括他在对新媒体语境下中国电视节目创新空间的理解方面,也是寄希望于内容主流化,直播日常化、高端大制作。而喻国明在其《中国传媒业三十年:发展逻辑与现实趋势》(见《北方论丛》2008年第4期)的分析中,概括出的改革开放30年6件事,亦是在内容和形式的框架下,对现阶段中国传媒竞争战略新趋势的发展,明确提出从追求市场占有到追求个人占有率,从“内容为主”到“产品为主”,从“巨内容”到“微内容”,从传播“碎片化”的现实中重新构建传媒的力量。这也是建立在内容与形式的架构下,对我国新闻媒体体制改革等给出的令人信服的结论。

新闻文化作为传媒文化、大众文化。必须用关系思维去研究其价值内容与形式,去研究传、受之间的主、客体关系。包括主体与客体,主体与主体,客体与客体,主体与中介,客体与中介等,都要去研究。只有这样,才能从更深层次上去理解其价值意义,把握价值关系。不然的话,你只能浮在泡沫上面,而根本看不清泡沫下面到底在流淌着什么东西。

比如对文本前价值,严格讲来,事实是无所谓价值和不价值的问题,事实的价值是依人而存在的,如果人类不存在了,那不管是地震、海啸,还是经济危机什么,都不会有什么新闻价值。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新闻价值就是一种对新闻事实的超越。事实就是事实,价值就是价值。只有当新闻事实作用于传者主体或受众主体且产生效果时,那事实才会具有真正的价值意义和新闻的生命。这是因为,新闻价值的实质就在于事实的有用性。

马克思曾讲过一段重要的话。可以帮助我们来理解实事的意义,他说:“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D马克思告诉我们,不能离开实践去探讨真理性与非真理性的问题。那样很难说清楚。同样,讨论新闻价值的问题时,也不能离开新闻实践,况且价值问题有时比真理问题可能更复杂。

只要有新闻传播和新闻实践,就有新闻价值问题,就有新闻价值的关系问题。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对新闻价值的理解经历了一个从主体到客体、从一元到多元、从经院到社会实践的发展过程。在当下,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

中国传播学新媒体研究理论的焦虑

o邱戈

[中圈分类号]G2∞[文献际识码]A[文章编号]1∞钆.5322(2∞9)02—∞28-4

【内容提要】中国传播学研究除了受制于知识生产的内在规律,还受到了一些外部力量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就

是研究对象媒体本身的变化。当代中国媒体的转型已经提出了一系列问题,却未得到有效的响应。理论关怀转而聚焦于新媒体研究,但是在新媒体的认识、传播观念和理论的建构方面明显保守和落后,缺乏实质性创新。面对这种现状,理论的社会价值贫乏导致研究者终极的焦虑。

【关键词】传播学研究;媒介事业;新媒体;理论焦虑中国传播学研究除了来自学科间及种种知识传统的压力,还受制于其他外力的影响。一些是普遍性的,比如社会转型、政治经济结构的变化、中国整个知识背景的变化等;还有一些是研究对象本身变化所带来的影响,这是我们关注的重点。

媒也发生了很多的变化,但是由于历史记忆(习惯性依赖和服从)、制度自然的延伸和利益方面的考虑,中国媒体的政治控制属性并未改变,党和政府仍“几乎在所有方面都起着积极的领导作用和控制功能。”四

其次,市场主体属性凸现。这只不过是30年的事情,媒体不仅仅能够营利,它还能够成为影响国家经济的重要产业,代表了未来产业的发展方向之一,这是中国媒体发生的最重大的变化。

第三,新技术的社会想象。特别是新媒体和互联网带来的冲击,导致媒体产生了某种技术权力的幻觉,以为凭借其强大的社会影响力和技术的独立性可以获取某种独立的社会权力空间。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全球化问题。当代中国媒体都无法回避全球化的影响,特别是作为弱势方。主要表现在政治和经济上的被动、文化身份和中国界定的漂移与恍惚,还有其他可能涉及的各个方面等等。

凡此种种力量最后导致中国媒体出现了一种折中的“双重身份”@特征:“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这样的制度模式反映了社会压力结构的形态,还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存在。

中国这样的传媒事业状况对传播学研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首先是受众研究获得了快速发展。主要是它非常适合当下需要,通过这种调查了解人们对媒介的看法和态度、收视喜好等等,这些对制定相关政策或者提高收视都有好处。

其次。一些研究方向,如媒介经济学、媒介经营与管理、广告(营销传播)、文化产业研究或者传播学种种“应用”研究兴旺发达。这类研究吸引了大量的研究经费,国家和政府

②余家宏等编:<新闻学词典》.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62页。③甘惜分主编:《新闻学大词典》.河南人民出版社19e/3年版.第9-10页。⑤钱燕妮:《新闻价值及其量化分析》,(新闻界)2000年第6期。⑥梅松武:《从新闻创新看新闻价值》.《新闻界)2001年第5期。⑦杨保军著:《新闻价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2页。@×9利昂・纳尔逊・弗林特著。萧严译:《报纸的良知),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88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6页。

一、媒介事业的影响与挑战

传播学的诞生与强大的媒介事业具有密切的关系。伴随着美国早期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美国出现了世界最早的大众报刊、电台等等。二战后,美国获得了更快的发展,经济与科技基础更是傲视全球,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了世界最强大的大众传媒事业——报纸集体、新闻通讯社、电视台和电影等一批拥有巨大财力和影响力的传媒集团公司成长起来。

因此,美国的大众传媒塑造了早期传播学的主要方面。现在我们能够知晓的大部分传播学研究案例是关于大众传播的,大部分理论来源对大众传播相关概念的抽象和影响,其主题和方法也受制于大众传播研究的方方面面,最终导致将传播学研究的主导范式和核心因素置于媒介效果研究的范式之下。对大众传媒的效果研究能够满足美国的政治制度对民主的精确控制的想像,而相关效果研究的量化结果也有利于媒介企业推销自己的影响力,并进行经济利益方面的核算和管理等等。

美国的大众传媒具有“自然”或者原发的特征,中国媒介则是后起的,受到更多因素的直接影响。

首先。是政治控制。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大众传媒基本受制于国家政府的力量。早期媒体被界定为“阶级斗争的工具”,‘。实际上相当于政府意识形态部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多年的改革开放后,环境虽然有所变化,大众传服务为本的价值诉求,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让新闻传播成为真正的先进生产力。口

作者: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邮编:210093

参考文献:

①④王泽华:《新闻价值规律与市场经济》,《河北学刊》1995年第3

期。

万方数据

关于新闻价值的学术思考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被引用次数:

方延明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210093当代传播

CONTEMPORARY COMMUNICATIONS2009,""(2)0次

参考文献(8条)

1. 王泽华 新闻价值规律与市场经济 1995(03)2. 余家宏 新闻学词典 19983. 甘惜分 新闻学大词典 1993

4. 钱燕妮 新闻价值及其量化分析 2000(06)

5. 梅松武 从新闻创新看新闻价值[期刊论文]-新闻界 2001(05)6. 杨保军 新闻价值论 2003

7. 利昂·纳尔逊·弗林特. 萧严 报纸的良知 20058.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1972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ddcb200902008.aspx

授权使用:西北师范大学(xbsfdx),授权号:267abfe2-c12f-4a6e-a30e-9dac010c63a8,下载时间:2010年7月7日


相关内容

  • 媒体舆论对司法公正的影响
    目 录 内容摘要 ························· 1 引 言 ·························· 1 一.媒体舆论的概述 ···················· 2 (一)媒体报道存在的原因 ···· ...
  • 20**年届高考全国卷冲刺语文考点知识.答题技巧
    2018届高考全国卷冲刺语文考点知识.答题技巧 第一部分.现代文阅读(35分,用时40分钟) (论述类+文学类+实用类,题型单选+双选+主观)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1-3小题,选择题型],文本更倾向于议论,如学术论文等. (12分钟,阅读 ...
  • 习近平的300余次引用:儒学经典名言最多
    梳理习近平的300余次引用:儒学经典名言最多   扫描到手机 2014-10-30 02:51:35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正文 2177人参与)     手机看新闻 保存到博客 "最大的爱好" 孙行之 古代思 ...
  • 1张杰简介
    1.张杰简介 张杰,男,1956年生,浙江人,1992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 院研究生院俄语专业,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任南京师范大学外国 语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联合国国际信息科学院院 士.中国比较文学学会语言符号研究会副会长.全国巴 ...
  • 贵州省黔东南州剑河县民族中学20**年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2016年3月24日 201 6年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题 语 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1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六大题,18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只交答题卡. ' ...
  • 对高校_形势与政策教育_的理性思考
    理论课教学 对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的理性思考 □鲁 摘 焱 要:形势与政策教育实效性的发挥为高校德育的优化拓展了新的空间.提高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实效性 不仅要把握基本的方向,更要建立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有效模式,同时,在提高 ...
  • 关于大学的思考(哈佛,剑桥学子必读文章)
    关于大学的思考!! 大学的目的不是培养有用的人,而是培养完整的人 一般人对于大学的指责是大学教育与现实脱钩,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似乎大学的成 功就在于培养适合社会各类岗位需要的人才.这种看法由来已久且根深蒂固.实际上,新 中国成立几十年来, ...
  • _中国兰大百年发展历程文库
    +_中国兰大百年发展历程文库.txt 逆风的方向,更适合飞翔.我不怕万人阻挡,只怕自己投降.你发怒一分钟,便失去60分钟的幸福.忙碌是一种幸福,让我们没时间体会痛苦; 奔波是一种快乐,让我们真实地感受生活; 疲惫是一种享受,让我们无暇空虚. ...
  • 浅谈记者的职业素养
    摘要:记者,这一职业既普通又崇高,既亲善又让人敬畏.尊重起码的事实.克服虚假新闻,是记者遵守的职业准则.同时,记者应将敬业.专业.锲而不舍.懂法,这四项要素作为严于律己的钢铁纪律. 关键词:记者 职业准则 敬业 专业 锲而不舍 懂法 记者, ...
  • 哲学入门书籍
    <苏菲的世界>,哲学的入门书籍. 风靡全球.超级畅销的哲学奇书 全世界最易读懂的哲学书 一本关于哲学史的小说 20世纪百部经典著作之一 1994年获"德国青少年文学奖"与"最优秀作品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