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劳动力配置 - 范文中心

宏观劳动力配置

11/30

第一章

一、宏观劳力配置内容包括:

宏观劳动力是研究劳动力资源在产业、行业、地区间的配置。

1不同制度下劳动力资源配置的问题;

2对劳动力资源配置的经济效率及决定因素进行分析评价,并改善劳动力配置的政策建议;

3历史的分析劳动力资源配置变化与产业结构变动、制度变迁的相互关系;

二、与劳动经济学其它科目相比较,宏观劳动力配置问题的特殊性在于:

1、劳动力配置的因素包括宏观和微观两方面的影响因素;2、按照第一、二、三产业的顺序配置劳动力资源;

3、劳动力资源配置的特殊性还在于劳动力资源的特殊性;4、社会性5、经济性6、变化性和相对稳定性;

三、从宏观劳动力配置的角度看,它具有以下特征:1、综合性2、整体性3、定量性 四、优化性

第二章

■一、什么是劳动力?

劳动力的解释有三种:一是指人的劳动能力;二是指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即劳动者;三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从事社会劳动的全部人口,即社会劳动力。最基本的含义是指人的劳动能力。

二、理解劳动力的概念,注意把握以下几方面:

1是劳动力是指人的劳动能力;2是劳动力存在于人体之中;3是劳动能力包括体力和智力的总和;4、劳动力与劳动不同; ■三、什么是劳动力资源?

劳动力资源也被称为人力资源和劳动资源,它是指在一定范围内在一定时点上拥有的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总称;

四、劳动力资源与自然资源、资本资源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1、具有能动性;2、具有资本和自然资源的双重属性;3、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的两重性;4、具有时效性;

■五、什么是劳动力配置?

指的是一个社会经济中全部劳动力资源在社会生活中的各方面、经济活动的各部门中的分配比例及使用状况;资源的配置有两种基本方式:一是物质资源的配置二是劳动力的配置;

■六、什么是劳动力配置规律?

所谓劳动力配置规律是指劳动力在各产业、部门、行业及劳动岗位之间的分布次序和数量变动的规律性。

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和生产优化结合关键在于劳动力的个人所有,其重要的原因在于:

1、劳动力和生产资料是生产的基本要素,两者结合而形成生产过程2、劳动力的个人所有是劳动力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的前提;3、劳动力个人所有体现了价值规律的客观作用;

■八、什么是劳动生产率?所谓劳动生产率反映劳动者从事产品生产的能力和效率的指标;

劳动生产率有两种计量方法:一是单位劳动时间(小时、工作日、周、年)内所能生产的产品数量表示。二是以生产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劳动时间表示;

九、影响和决定劳动生产率的因素众多,但是,可以将这些因素归纳为三大类:

1、物质技术因素2、社会经济因素3、自然条件;

物质技术因素劳动生产的影响主要有:1、劳动手段2、能源3、劳动对象4、生产工艺5、生产力布局

社会经济因素包括1、劳动者的文化技术水平;2、劳动者的劳动态度3、劳动组织4、劳动条件和工作环境5、劳动者的生活条件; 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包括:气候、天然资源等影响;

十、制度对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1、是降低交易成本2、是为实现合作提供必要的条件3是提供了激励;

十一、产权结构通常具有三个基本的特点:1、排他性2、可转让性3、强制性;

■十二、什么是交易成本?它是指协商谈判协议所需的各种资源的使用;

包括制定谈判策略所信息的成本,所花的无意间,以及防止各方面欺骗所花的成本。

十三、目前影响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制度包括:户籍制度、工资制度、社会保险制度、劳动就业制度;

第三章

一、1956年国务院在《关于工资决定》中对以往的规定进行了改革,主要内容有:

1、是取消了”工资分”制度,实行统一的货币工资制;2、是调整和改进了工资关系3、改进了企业职员和工人的等级制度

4、改进了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的职务工资等级制度

二、劳动力进行统一调配的原则是?

1、是统筹兼顾,适当安排;2、是区别轻重缓急,保证重点;3、是坚持版图更生,先内后外4、是力求专业对口,发挥专长;5、是以地区为主,就近调配;

■三、什么是统包统配制度?

所谓统包统配制度是指对城镇需要就业的人员由国家统一进行安置的劳动制度;

■四、什么是“三结合” 就业方针?

所谓“三结合“就业方针是指在全国统筹规划和指导下,实行劳动部门介绍就业、自愿组织起来就业、自谋职业相结合的方针,即是“三结合”的就业方针;

五、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劳动力配置二元结构表现出几个方面特征:

1、劳动力配置体制的二元性2、工资收入调节双轨运行3、城乡劳动力配置的户籍壁垒;

4、劳动力产业分布特征;5、城市化与劳动力配置;

六、劳动力配置二元结构存在的主要原因有哪几方面?

1、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与劳动力退出障碍互为因果;2、体制内劳动力配置者的既得利益刚性;3、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严重滞后;4、劳动力供求在总量和结构上都严重失衡;

七、劳动力市场配置劳动力的功能,是通过其体系及运行机制来进行的。劳动力市场体系,至少应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是多种管理层次的劳动力市场的组合;2、是多种功能的劳动力市场的组合;

■八、什么是劳动力流动? 所谓劳动力流动是即是地域性迁移和行业性迁移;

九、根据游动决策主体不同,可以把劳动力流动方式分为:自由流动、计划流动、混合决策流动三种类型;

■十、什么是身份转移?所谓身份转移即是城市化。

■十一、什么是二元结构化?1是生产效率低的农业部门,其劳动报酬低2是生产效率较高的工业部门,其工资水平高; 十二、乔根森的劳动力流动主要观点有哪几方面?

1、 农业人口和农业劳动力向非农部门转移的根本原因在于消费结构的变化

2、 乔要森农业部门存在边际生产率为零和实际工资的剩余劳动

3、 人均粮食增长率大于人口增长率;4、在农业人口向城市工业部门转移的过程工资不断上升;

十三、劳动力流动成本有哪几种成本?1、直接成本2、机会成本3、心理成本4、风险成本;

十四、劳动力流动的经济社会效益是什么?

劳动力流动的经济社会效益包括:1、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2、加速了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建设

3流动劳动力输出地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4、有利于劳动力要素比较利益的提高

5、加速产业分工和技术的转移6、劳动力输出的产业扩张效应7、劳动力输出的出口替代效应;

十五、流动人口对社会发展的负面影响? 1、对流入地的负面影响2、对流出来地的负面影响

十六、流动人口对流入地的社会经济也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具体表现哪方面?

1、 加大了流入地人口、资源、环境等方面的压力;2、加大了流入地的就业压力;

十七、劳动力流动最主要是受经济利益的驱动,在劳动力流动过程中,具体表现出以下特点:

1、 劳动力流向经济发达的地区2、以寻求就为机会为主3、以非农产业为主4、年龄特征5、受教育水平

第五章

一、根据劳动力资源的配置手段和方式划分,大体可分为三个发展阶段:

1、1949---1957年,以市场为主的劳动力资源配置;

2、1959—1978年,以计划经济体制改革为主的劳动力资源配置

3、1979年改革开放以后,劳动力市场逐步得到发展

二、具体来看,城乡间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变化趋势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农村劳动力继续向城镇转移2、劳动力资源继续向经济发达地区转移

3、劳动力资源继续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4、劳动力资源继续向经济收入高的行业和单位;

第六章

■一、什么是就业结构?所谓就业结构是指社会劳动力在国民经济各部门、行业、地区及各领域内的分布、构成各联系。 ■二、什么是产业结构?所谓产业结构包括就业结构,就业结构是衡量产业结构演变的重要指标之一;

三、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之间相互牵动和推动的关系,在现实经济中呈现出来多方面的特征,具体如下:

1、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打破了原有的就业结构,导致劳动力供需失衡,并产生结构失业现象;

2、产业结构调整的范围扩大,升级速度加快;3、劳动力技能素质成为制约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的因素;

4、劳动力在地区、部门间的流动性加强5、就业结构调整的成本及难度加大6、新兴产业的出现和就业形式多样化并存

四、就业结构不断变化的过程表现出以下特点:

1、女性就业结构变化明显2、从业人员的素质不断提高3、就业的所有制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五、影响产业间劳动力配置的因素有哪些?

决定和影响产业间劳动力配置的因素较为复杂,有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及其他政治因素。具体包括:

1、工资2、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和水平;

六、促进就业结构优化的途径有哪些?

1、实施积极的产业政策,优化产业结构;2、优化农业内部结构,加快城市化进程3、消除制度性壁垒,完善劳动力市场;

4、加大教育培训投资,提高劳动力素质5、健全社会保障体系,防范社会风险;

第七章

一、决定农业劳动力配置的因素影响,具体表现如下:

1、农业劳动生产率2、社会总人口规模和结构3、工资及收入水平4、农业品消费水平提高的变动5、工业化进程6、农产品贸易7、农业政策8、社会因素;

八、我国农业劳动力数量和结构变动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农业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总量呈现出下降的趋势;2、农业劳动力素质不断提高

3、家产品贸易不断增长,农业产业内部劳动力结构不断调整4、农业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发展变化趋势;

二、农业剩余劳动力成功转移的重要标志和条件应当是:1、非农产业的发展;2、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三、促进农业劳动力转移的途径和措施?

解决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和就业,既需要从农业内部想办法,也需要从非农部门想办法。具体措施如下:

1、 拓展农业发展空间2、提升农村劳动力素质3、深化制度革新,实现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彻底转移

4、 大力发展小城镇,推进城市化进程5、加快发展第三产业6、积极发展国际劳务输出7、巩固和发展乡镇企业

8、建立和完善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

第八章

■一、什么是资本有机构成?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且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叫做资本的有机构成; 二、1985年我国公布的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划分的标准是:

第一产业农业,包括农业、林业、牧业和渔业等;

第二产业工业,包括采掘业,制造业,自来水,电力,煤气等供应业和建筑业;

第三产业主要是指除上述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流通的和服务两大部门。第三产业具体地说主要可分为四个层次。

三、影响第三产业就业数量与结构的因素?

1、 行业垄断特点的影响; 第三产业分行业的劳动者的工资来看,国家机关、政府机关、金融保险业、科学研究等行业 劳动力工资相对较高。

2、 从业人员的素质; 从第三产业分行业劳动力的受教育程度来看,存在的明显差异,与行业的特点有着密切有相。 么,第三产业中就业的数量会比其它产业就业的贡献要大。

3、 国家产业政策的影响; 第三产业的投资政策是影响第三产业就业的主要因素,如果国家增加对第三产业的投资,那


相关内容

  • 试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调控的必然性
    试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调控的必然性 一 建立和完善宏观调控体系 一. 宏观经济调控的客观必然性 宏观调控是指国家从经济运行的全局出发,按预定的目标通过各种宏观经济政策.经济法规等对市场经济的运行从总量上和结构上进行调节.控制的活动. ...
  • 市场经济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PB01022033  栾俊 改革开放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在二十多年中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一直扮演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它指导我国经济不断发展,使我国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逐渐建立起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在改革开 ...
  • 高级经济师复习资料
    第一部分 经济学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方面表明了我国现阶段已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具有了社会主义社会的一般特征:另一方 ...
  • [推进国企改革]热点专题主观试题训练
    2014年<推进国企改革>热点专题主观试题训练 1. (32分)央企是国企的主力军.加大央企红利上缴比例,不仅有利于形成倒 逼机制,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步伐,而且有利于支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因此,成为当前我国进行收入分配改革 ...
  • 聚焦"全国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会议
    背景材料 2016年5月9日,国务院召开全国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电视电话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发表重要讲话.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主持会议. 李克强说,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是推 ...
  • 中国货币政策的重大变化
    中国货币政策的重大变化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金融宏观调控经历了一系列重大挑战:中国开始进入工业化.城镇化快车道,各方面发展热情高涨,货币政策需要更好地把握增长与通胀之间的平衡:金融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国有银行从计划色彩浓重.主要监管指标不达标 ...
  • 专题六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宏观调控(教师版)
    [考点定位] 一.考点扫描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市场经济基本原理 市场与计划    市场调节及其弊端   市场配置资源  市场秩序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宏观调控 2.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1)全 ...
  • 思想政治 --经济常识
    经济常识 前言 我们的经济生活 生产:经济活动的基础. 交换:经济活动的流通过程. 经济生活: 指导思想:分配:经济活动的中间环节. 消费:经济活动的最终目的. 第一课 发展经济与改善生活 决定 生产力 反作用生产关系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核 ...
  • 市场机制与宏观调控各自特点及其相辅相成的关系
    市场机制与宏观调控各自特点及其相辅相成的关系 课题组:徐若晨(组长) 樊硕 李春晖 米莎 申少欣 周若昕 指导老师:冯静老师 摘要:市场调节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也有其弊端,这就需要国家进行宏观调控.宏观调控具有极大的现实必要性和重要性,渐渐 ...
  • 高中政治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HBE政治必修一复习精简版 第一单元 1.商品 ①成为商品的两个条件:用于交换(以物换物或以钱换物,并处于流通领域中).劳动产品 ②商品的基本属性:价值和使用价值 ③两种属性的关系:价值和使用价值统一于商品中,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