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稼先(王君老师教学创意草案) - 范文中心

邓稼先(王君老师教学创意草案)

04/18

《邓稼先》

教学文本分类:语用型文本。有两点值得教:一是在写人记事文中怎么理解语句含义,二是运用

“补白”读法去深入体会另一个人的心灵世界,体会一个大科学家的品格气概,受一次心灵的熏陶。 这篇文章很长,要努力做到长文短教。我教此文时,就是每一部分都讲,面面俱到,花了三课时,感觉教得累,学得累。王君老师就重点品读第五部分,非常正确。而且王老师运用“补白”手法,引导学生走进邓稼先的心灵世界,读得很丰满,这也是很值得我学习的。

核心教学内容:首先是整体感知全文的内容,抓住“奇”来归纳概括。王老师概括为“背景奇,功勋奇,人品奇,民族气节奇,拼搏精神奇,人生价值奇”。我个人觉得“民族气节奇”好像不太通,个人觉得第四部分从另一角度写邓稼先贡献之大,还是表现的是“功勋奇”。然后学习第三部分,说说为什么要和奥本海默对比着写,怎么理解“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理想党员”这两句话,理解的方法是“事+情+理”。接着是学习第五部分,这是重点研究的部分,参见王君老师的创意。最后可以让学生说说本文在写人上给你什么启示?如运用“板块式” 结构,拟小标题,多角度多侧面展示人物,但又有主线贯穿各个部分。对比表现人物。侧面烘托人物。叙述中夹杂着精当的议论,点明或概括人物的特征。

附1:王君老师的教学创意

《邓稼先》好长的文章!内容繁多琐细而无序,处理是有难度。别急,教你几招:

抓住一首诗。

哪一个地方才是《邓稼先》这篇长文的最佳切入点?通过再三地阅读品味,我确定了《中国男儿》这首诗。它是杨振宁对邓的功勋人格最富诗意的评价与总结,也是全文情感的高潮与爆发点。我以此导入,以此过渡,以此作结。整个课堂教学围绕这首诗大做文章,放得酣畅,收得自然。特别是每到学生情绪的临界点,我总以这首诗的朗诵来实现突破。《中国男儿》的诵读与挖掘使教学极富凝聚力感染力。

扣住两个词

《中国男儿》是切入的面,面上凿开的点是诗中的一个词:奇丈夫的“奇”。我和学生一起归纳邓稼先“奇”在何处。一个“奇”字神奇地统率起了散乱的内容。背景奇,功勋奇,人品奇,民族气节奇,拼搏精神奇,人生价值奇。一“奇”而动全文,整合之功效让人颇感淋漓。

在课文的收束阶段,我抓住“奇”而再深入。我问:邓稼先之奇,除了他燕然勒功功勋卓著之外,还有最奇之处。我让学生返回第一部分寻找答案。学生很快找出:奇之最奇在于“鲜为人知”。对,这是一个在原文中也“鲜为人知”的词语,我们就这样层层挖掘,终于让学生的视线立体性地集中了。不用多描述,可以想象,由这个词语掀开的对邓稼先这个人物形象的深层次的理解把握将会出现多么别有洞天的境界。

精析三个语言点

没有对语言文字最精细地品味与挖掘的语文课是没有语文味的。幸运的是,我和学生与那些极富内涵的语言有了一次美妙的约会了,并由此而产生了极有深度的思维碰撞。

1、 揣摩稼先的心灵世界

我把师生的视线聚焦在“也不知道稼先在蓬断草枯的沙漠中埋葬同事、埋下属的时候是什么心情”这句上。我顺势导问:同学们,如果你是邓稼先,这时候你会有什么心情呢?一问激起千层浪,学生开始了一次心灵世界的追问。有的说稼先会因痛失同事与朋友而悲痛万分。更有同学说稼先除了痛,更多的应该是决心。因为只有核武器实验成功,才能告慰亡灵。最精彩的是一个孩子联系了后文,雄纠纠气昂昂得站起来替稼先抒情。他说:我的心中还陡然更生英雄气。正如《中国男儿》一诗中所说“碎首黄尘,燕然勒功”,战友的牺牲会更激励我成为“奇丈夫”……

一问作桥,让语文走进了心灵。

2、走进稼先的生活场景

“不知稼先在关键性的方案上签字的时候,手有没有颤抖?”这句话拨动了我的心弦,由此我深情地设问:同学们,你们说,邓稼先的手会不会颤抖呢?此问问得颇奇,教室里气氛顿时热烈起来。一派学生说他一定不会颤抖。因为邓稼先是英雄,是大智大勇的人物,他应该有自信心。颤抖了还是邓稼先吗?“奇丈夫”绝不能颤抖。一派学生不同意。他们说英雄也是人。稼先的手肯定也有颤抖的时候,因为前文不是说“理论的是否准确永远是一个问题”吗?还有反驳得更尖锐的,他说:我们不能认为颤抖了就不是英雄了。这不是普通的签字,这签下去的是一个民族的尊严是一个国家在国际上的名声和地位啊……在热烈的讨论中,当火候渐到,我抛出了我的底牌:其实老师让大家探讨这个问题并非是要有一个明确的答案,因为这个问题也不可能有一个唯一的答案。但是通过这“颤抖”一词,我们感受到了邓稼先肩上泰山一般沉重的责任和科学家时时刻刻都要面临的挑战。在这个沉甸甸的问句中,包含了作者对邓稼先多少的钦佩和多少的哀思啊!

一问点燃了思维之火,让语文回归了生活。

3、 重现稼先的英雄形象

有了前边心理和动作的铺垫,这次的引导我决定从语言入手。我没有放过“……一次井下突然有一个信号测不到了,大家十分焦虑,人们劝他回去,他只说了一句话:“我不能走。”这个细节。我问:如何朗读“我不能走”?这真是一次异彩纷呈的朗读的冒险。围绕着是应该读得慷慨激昂呢,还是应该读得有沉静平和?学生又开始了一次激烈的争论。有学生说应该慷慨激昂地读,才能够显示出坚定,语气一定要重,一字一顿的最好。有学生颇不以为然。他们认为作为一个成熟的研究院院长,他的坚定不应该通过声音表现出来。而且在那种庄重紧张的场合,高八度的声音反而会引起全场混乱。当时大家更需要的是镇定。邓稼先肯定明白应该以他的沉稳坚决来达到这个目的。并且表现自己和所有人是一样的。最妙的是还有孩子联系起了前文对邓稼先的个性的评论,他“忠厚平实,真诚坦白”,这样的一个高级知识分子,面对危险绝不可能是歇斯底里的。因为他的个性的底色就是“稳重平和”。还有一个孩子特别敏锐,他以标点符号作为论据。他说:这句话不是感叹句,而是一个陈述句。所

以完全应该处理得平和——语气要坚定,但声音绝不能大。这一次的讨论至今让我沉浸其中,叹为观止,深感语文之美

一问掀起了朗读高潮,让语文充满了灵气

【自我点评:长文要短教得妙,必要得庖丁解牛之下刀口。《邓稼先》很散,所幸的是我们的视线不断地聚焦,从《我不能走》到《中国男儿》再到“奇”一直到“鲜为人知”,我们对全文的提挈是极富情感和内力的。两个关键词的相互支撑补充,更是巧成提纲之“纲”。三处精妙语言点的发掘紧扣文本,提问巧而不玄,因而得以引导学生开掘语言点前后左右乃至背后的内蕴。或想象或辩论或朗读,短短四十分钟,我们把《邓稼先》真个儿上得豪情四溢,真个儿上出了语文味儿。

附2:《邓稼先》教案草稿

一、运用直观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一百多年前的中国,人民饱受欺凌,经过几代热血男儿的奋勇抗争,中国人民终于站起来了(多媒体展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盛典)。这些可歌哥泣的英雄人物,他们傲骨铮铮,用自己的言行诠释了什么样的人才是“中国男儿”

(多媒体展示《中国男儿歌》,“中国男儿/中国男儿/要将只手撑天空/长江大河/亚洲之东/峨峨昆仑/古今多少奇丈夫/碎首黄尘/燕然勒功/至今热血犹殷红”生齐读。)

其中有一位“奇丈夫”,他就是“两弹元勋”——邓稼先。这节课让我们跟随杨振宁走近邓稼先。

二、速读课文,整体感知。谈谈邓稼先的“奇”

首先,明确“奇”的含义。

(此处“奇”并非“奇怪、奇特”,应理解为“特别”,超出我们一般人,与普通人不一样。引导学生找出邓稼先与普通人不同、超出一般人、非同寻常的地方,或者是我们做不到但是邓稼先能做到的。)

要求:生用速读法来读课文,500字/分钟,快速捕捉文中信息。用下列句型品读邓稼先“奇”在何处:(按照课文写作顺序,逐个部分分析)

PPT 用“从文中 __________________可以看出邓稼先的“奇”,奇

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一句话。

对这一转变做出了巨大贡献的,有一位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科学家:默默奉献,不居功,不张扬。 从获得博士学位后立即乘船回国可以看出:邓稼先心系祖国

此部分插入中国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贫穷落后的背景,国外优越的环境,以及杨振宁在美国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故事,以突出邓稼先的非同寻常。

中华民族完全摆脱任人宰割危机的新生日子:功勋卓越。

此部分插入张爱萍(时任中国国防部长)在邓稼先追悼会上的挽联:

踏遍戈壁共草原,

二十五年前。

连克千重关,

群力奋战君当先。

捷音频年传。

蔑视核讹诈,

华夏创新篇。

君视名利如粪土,

许身国威壮河山。

哀君早辞世,

功勋泽人间。

而邓稼先竟有能力说服两派记叙工作……而邓稼先去了,竟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的队员。这是真正的奇迹。

人格魅力,毫无私心,让人信任。(人们知道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

提问:两个“竟”字可以去掉吗?(不能,强调结果让人意想不到。)

【此部分引导学生比较奥本海默与邓稼先:

相同之处:都是著名物理学家,都是原子弹的研究者,原子弹工程的领导者

不同之处:用以下句式说 奥本海默是____________________,而邓稼先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设:奥本海默是锋芒毕露的,而邓稼先是最不要引人注目的;奥本海默是妇孺皆知的,而邓稼先是鲜为人知的;奥本海默是有不少人不喜欢的,而邓稼先是人们绝对都信任的;奥本海默是高高在上的(打断别人的报告),而邓稼先是忠厚平实的。】

【他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纯”字都可以组成哪些代表品格的词?纯粹、纯正、纯真、纯朴、纯和、纯厚、纯洁、纯色、纯正无邪、纯一不杂、炉火纯青。PPT展示。】

5、“民族感情?友情?”部分学生可能自己分析不出“奇”处,将对话修改对比,让学生对话体会。 PPT 杨:最近如何? 邓:在外地工作。……

杨:寒春是不是参加了中国原子弹的研究工作? 邓:我觉得没有,但是确切的情况我会再去证实一下,然后告诉你。

修改杨:最近如何? 邓:在西北工作。……

杨:寒春是不是参加了中国原子弹的研究工作? 邓:没有,绝对没有!????

6、“我不能走”

也不知道稼先在蓬断草枯的沙漠中埋葬同事、埋葬下属的时候是什么心情?(会是什么心情呢?有什么想法呢?)

不知道稼先在关键性的方案上签字的时候,手有没有颤抖?(手会不会颤抖?)

他只说了一句话“我不能走。”(让学生体会如何读?慷慨激昂还是沉静平和?

邓稼先为什么不走?他不走意味着什么?——进行更深入更有价值的研究,不走意味着意外、甚至牺牲。)

此处插入事例:有一次实验中,原子弹爆炸失败,邓稼先自己冲上去抱住原子弹碎片, 而不让其他人上前。身为医学教授的妻子强拉他去检查,结果发现他的小便中带有放射 性物质,肝脏破损,骨髓里也侵入了放射物。——当后来邓稼先知道自己得了癌症时

说:“我知道这一天会来的,但没想到它来得这样快。”

7、再次齐读《中国男儿》,读出仰慕,读出赞叹,读出气壮山河!


相关内容

  • 邓稼先教学反思
    邓稼先教学反思一: <邓稼先>是篇人物传记,课文以小标题形式叙写了邓稼先的光辉事迹,篇幅较长,该怎样讲授这篇课文呢? 如果按照传统讲法,一个小标题一个小标题讲,泛泛而谈,学生会有多少收获?于是我想就解决两个问题:1.用一句话概括 ...
  • 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测试卷 - 黄冈密卷
    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测试卷 (人教版) 黄冈武穴市第三实验中学 刘堂桢 一.古诗词名句填写(7分) 1.天倾西北(共工怒触不周之山) 2.独怜幽草涧边生,(<滁州西涧>) 3.王维<竹里馆>中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 ...
  • 第27课[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第27课<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教学设计与思考 ----主备人:薛其强 第一部分:教材分析与处理 1.课标要求: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2.教材地位:从内容上来看,属于 ...
  • 老王教学实录
    王君老师<老王>课堂实录 "活"出高贵的生"命" ──<老王>课堂教学实录 (课前三分钟让学生抄写诵读字词,自由选择词语造句) 第一部分:感受老王的"活命" ...
  • 一切从实际出发案例
    <一切从实际出发>教学案例 王琼瑛 教学目标: 通过学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发表看法和互相交流讨论等主动学习的方式,使学生掌握什么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为什么要一切从实际出发,怎样才能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并懂得我国最大的实际就是现在 ...
  • 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邓稼先]教学设计2
    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邓稼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2.自主探究课文内容,发现课文中精妙之处. 3.学习邓稼先热爱祖国.默默奉献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 理清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 ...
  • 七年级语文下册[邓稼先]教案
    湘潭市三中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备课人 罗灿 科 课 目 题 语文 年级 初一 班级 333 时间 2013 年 第 11 课 <邓稼先> 知识与能力: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学习自主搜 ...
  • 七年级下册作文教案
    第一单元:叙事要完整 [教学目标] l.理解叙事文章需交代清楚的几个记叙要素,学会怎样把经过写具体.(重难点) 2.理解叙事文章中顺序.插叙.倒叙的作用,并学会合理运用. 3.学会安排好文章的开头和结尾.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有这样 ...
  • 一年级小学生演讲稿我爱我的学校-其它演讲稿
    一年级小学生演讲稿:我爱我的学校-其它演讲稿 尊敬的评委.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是四(2)班的孙语佳,我演讲的题目是<我爱我的学校>. 我的学校坐落在科学家倍出的科学城,原国防部长张爱萍将军题写校名.邓稼先爷爷和众多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