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历史角度看"历史" - 范文中心

从历史角度看"历史"

02/16

  摘 要: 演绎历史是历史教师的责任,更是教师恒久的探究主题。作者以高中历史教学为载体,探讨了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历史演绎方法,以期为达到历史教学目标,为提高历史教学质量而贡献力量。

  关键词: 高中历史教学 历史角度 演绎方法

  中国历史是一部宏伟壮观的史诗,从古至今,其以独特的视角向世人展示了独特的发展内涵。高中历史教材涵盖了从古到今的历史演变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最大限度地诠释中国历史的独特性,从不同角度展示历史的宏伟,演绎历史的壮丽[1]。笔者以高中历史教学为载体,探讨了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历史演绎方法,以期为达到历史教学目标,提高历史教学质量而贡献力量。

  一、演绎历史的宏伟

  纵观中国的历史格局,用现代人的眼光来看,其共计划分了四个阶段:一是古代阶段,主要指中国第一个朝代建立到清末中英鸦片战争这一时段(夏朝之前为远古);二是近代阶段,主要包括从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这一时段;三是现代阶段,即从五四运动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四是当代阶段,即新中国成立至今。几千年的中华文明,演绎了多少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这是宏伟的中国历史,更是高中历史教师最重要的教学资源。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向学生全面演绎历史的宏伟。那么,应当如何演绎呢?笔者认为,教师可从以下方面进行引导。

  第一,要让学生认识中国的悠久文明。对于学生而言,历史不应是一门学科,而应是一段往事,一个认识自我和当代中国的过程。历史是宏伟的,那么,它的宏伟体现在哪里?当然是中国的悠久文明。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突出中国历史上的伟大人物、重大事件和历史的转折点等,通过对这些突出人物(事件)的诠释,让学生认识中国的悠久文明。

  第二,要让学生认识学习历史与历史演进是不同的概念。当代高中学生大多出生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而当时的中国在内部建设方面已经很成熟了。而且,新课改后的高中历史教材加入了一部分当代内容,这越来越凸显了教材中古、近代内容。严格来说,中国历史是一部百科全书,许多进行了多年历史研究的专家学者都难以掌握中国历史的全貌,更何况出生于九十年代末的高中生。因此,教师在历史教学中要让学生认识“学习历史”与历史演进是不同的概念。其主旨在于,让高中生学会用旁观者的眼光看历史,客观地认识中国历史,而不是从“学习”的角度看待历史课本。准确地说,这才是学习历史的核心,更是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中所需重点突出的部分。

  二、从历史角度看“历史”

  我们先探讨什么叫“从历史角度看历史”。历史是客观存在的,是我们没能亲身经历却具有实质内涵的。正如我们没有看到小草的发芽和生长,在春天时它们却遍布山野。这是一个视角问题,更是一个关乎当代中国发展的哲学问题。历史的演变规律和演进步伐与当代一致,我们虽然没能亲身经历历史的演变,却亲身体验了当代中国的发展变化,从后代的视角探析,我们也是历史人物。因此,可以说是“视角”决定了历史的存在,所谓历史角度,正是我们了解历史的一种方法,一种途径,是我们与历史之间所构建的一种主客体关系,其中,我们是主体,历史是客体。培养高中学生的“历史角度”,能让他们更清晰地看到历史的真正内涵,并掌握历史演变的规律,从而客观认知历史,提高他们的学习效能。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体现“从历史角度看历史”这一原则呢?笔者认为,首先,教师需培养学生的历史眼光。教师要突出历史的演进过程,让学生认识什么才是正确的历史内涵。例如,《鸦片战争》一课,“鸦片战争”是古、近代的分界,在这一课中,传统教学仅注重提取这一事件,而忽略战争始末。如为何会发生鸦片战争?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的哪些面貌?这是需要教师重点提炼的教学内容,更是培养学生“历史眼光”的重要举措。

  其次,教师需将历史文化与当代中国文化相结合,通过古今对照,让学生树立当代意识,从而具备历史眼光。例如,在“抗日战争”专题部分教学中,与当前中日两国的钓鱼岛局势联系起来,并让学生剖析,为何国人对钓鱼岛事件如此关注?甚至为何对日本如此关注?提取这些问题的目的是转化学生的思想,让学生懂得用历史眼光看待历史事件。历史是一门学科,历史教师在教学“抗日战争”专题部分时不能向学生宣扬仇恨,而是应当培养学生的历史眼光。要通过突出中华儿女抗击外来侵略这一事件,让学生了解抗日战争的内涵,通过学习这些知识而明辨是非,树立爱国意识,而非仇恨意识。

  总之,高中历史教学是一项系统工作。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要改变传统理念,创建全新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学会用历史的眼光看“历史”,全力将历史演绎得更精彩[2]-[3]。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高历史教学质量,落实新课改要求;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学习历史时掌握正确的方法,全面提高学习效能。

  参考文献:

  [1]陈惠平.高中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归纳法和演绎法[J].考试周刊,2009,(27):205.

  [2]张志华.“演绎法”在新课程历史教学中的运用例谈[J].考试艺术,2008,(1):65-66.

  [3]陈爽诚.“探究”演绎中学历史新教学[J].吉林教育:教研,2010,(12):10.


相关内容

  • 高考作文之素材--司马迁.勾践.苏武
    历史人物作文素材(司马迁.勾践.苏武) 司 马 迁 (一)人物事略 少年司马迁生于史官世家,祖先自周代起就任王室太史,掌管文史星卜.父亲司马谈在武帝即位后,任太史令达三十年之久.司马迁10岁起诵读<古文>并接受其父的启蒙教育.渊 ...
  • 时代·哲学的功能·哲学史
    "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这一命题,在今天获得了新的意义.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往人们仅仅是从"它"看历史,今天,人们则不仅从历史来看"它",而且还要求从社会当代的进步和未来的发展来 ...
  • 电视访谈节目的主持风格比较研究--杨澜.许戈辉
    作为直接以主持人品牌冠名包装的名人访谈类节目,杨澜的<杨澜工作室>.许戈辉的<名人面对面>.陈鲁豫的<鲁豫有约--说出你的故事>一直备受关注,受到不同阶层观众的喜爱. 电视名人访谈的节目定位 3档名人访谈 ...
  • 建筑经济学论文:城市紫线的经济学分析及对策
    建筑经济学论文:城市紫线的经济学分析及对策 [摘要]历史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的稀缺资源,城市紫线划 定了列入法定保护的历史文化街区范围.紫线范围内的历史保护工作产生成本,与其土地经济价值的矛盾难以平衡.在经济学的成本/收益理论的视角,怎样作出 ...
  • 文学概论重点
    文学概论重点 第一编 导论 1. 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 文学艺术是建立在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是上层建筑中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把文学艺术看成是"审美意识形态",意味着文学艺术是社会意识形态的变体,它既具有意识形态的 ...
  • [影评方法]如何写影评影评写作的角度
    [影评方法]如何写影评 影评写作的角度 一.思想评论: 1.评主题.力求有独到见解,深入挖掘.<秋收起义>一片多数文章都认为这部影片反映了秋收起义历史,成功地刻画了毛泽东的形象,将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 ...
  • 怎样从教语文课文到教语文课程
    作为语文教师,教好一篇篇课文是基本要求,但仅仅能教好那一篇篇课文,却又远远不够.我们应该从教语文课文转变到教语文课程上来.作为高中语文的教学实践者.教材编写者和市级教研员,笔者近来对怎样从教语文课文到教语文课程作了一些田野实践.草根探索,得 ...
  • 法国写字楼项目市场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法国写字楼项目市场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第一部分 法国写字楼市场的投资环境研究 第一章 法国宏观经济发展相关指标预测 第一节 法国政局稳定性及治安环境点评 一.法国政局沿革及其未来的政局稳定性点评 二.法国政府效率点评 三.法国社会治安条件点评 ...
  • 中外历史基本线索框架
    中外历史基本线索框架 一.总体了解中国古代史进程: 1.原始社会:距今约170年万年前元谋人--公元前2070年夏朝建立前 2.奴隶社会: 夏朝(建立) 商朝(发展) 西周(强盛) 春秋(衰亡) 前2070年 前1600年 前1046年 前 ...
  • 配景理论解释历史学客观性方法简析
    摘 要: 历史认识的客观性问题是历史学永恒的话题,也是备受争议的话题.配景理论由英国著名历史哲学家沃尔什提出,其解释历史学的方法就是把客观的历史史实与史家不同的思想结合起来,否定历史学的绝对客观与历史学的绝对主观,认为绝对客观的历史只存在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