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之间的互化 - 范文中心

单位之间的互化

08/07

计量单位间的互化

教学目标:

1.在经历自主梳理常用计量单位的过程中,进一步理清各种量的计量单位及进率,体会常见量的实际大小。

2.明确他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构建系统的知识网络,提高自主复习的能力。

3.在生活化的复习应用活动中,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1.进一步明确常用的计量单位及进率;

2.对量的计量知识的有序整理及各种计量单位间的特殊进率。

教学难点:

学生体会每个计量单位的实际大小,并能选择合适的单位填写

一、创设情境,再现知识

1.谈话: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位运动员(出示刘翔的照片)

2.提问:这份资料中介绍刘翔的出生年月、身高、体重时都用到了什么?(计量单位)

3.在刘翔的个人资料中,他的出生年月、身高、体重所用到的量的计量,正是我们数学上的知识(引出课题),这也反映了生活中处处离不开量的计量。在小学阶段除了刚才出现的长度、时间、质量这些量外,我们还学习了哪些量?每种量都有各自的计量单位。我国从1990年起废除原来的计量单位,目的是为了便于国际交流,扩大开放,不断发展面向世界的外向型经济。因此,我们要认真学好有关计量的知识,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计量单位”的相关知识。

板书课题:计量单位间的互化

【设计意图】从学生感兴趣的教学素材入手,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提出与量的计量有关的问题,感受数学就在身边,从而产生重新认识旧知的欲望。

(一)回顾知识,自主梳理

同学们回想一下,我们学过了哪些计量单位?

学生小组合作,查漏补缺,按其表示的意义将学过的计量单位归类,形成小

组的有关量的计量知识网络。

老师深入各小组合作学习中,了解各组的知识网络。

(二)交流展示,引导建构

小组学生进行相互交流、辩析,交流展示,教师点拨提升,整理板书:

1.长度。

(1)什么是长度?长度:两点之间的距离。

(2)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用字母如何表示?(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

(3)1厘米有多长?1分米有多长?1米呢?(用手比划比划)

(4)它们之间的进率是什么?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米=100厘米)

2.面积。

(1)什么是面积。面积: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

(2)我们学过哪些面积单位?(平方千米、公顷、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3)我们的教室面积大约是多少?用什么单位最合适?教师出示1平方厘米和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纸,让学生能认识到它们的实际大小,并让同学们在实际生活中找到1平方厘米和1平方分米的实物:如,我们的大拇指的指甲盖大约有1平方厘米,我们的手掌大约有1平方分米。

(4)它们之间的进率。

(1平方千米=100公顷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特别要记住特殊的进率。

3.体积/容积。

(1)体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容积:容器所能容纳的物体的体积。

(2)体积计量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升、毫升

(3)1立方厘米有多大?1立方分米有多大?1立方米呢?教师可以出示一些实物,如骰子,魔方,10毫升的口服液,1升的矿泉水等,让学生对体积单位的实际大小有个明确的认识。

(4)进率。(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升=1

立方分米 1升=1000毫升)

4.质量。

(1)常见单位:克(g) 千克(kg) 吨(t)

(2)进率: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3)估一估。老师的体重大约是多少?教师可以出示1个回形针,一个苹果等,让学生对质量单位的实际大小有个明确的认识。

5.时间单位。

(1)常见单位:世纪、年、月、日、时、分、秒。

(2)进率:1世纪=100年 1年=12个月 1年=365天(闰年366天)

有31日的月份是:1,3,5,7,8,10,12。

有30天的月份是:4,6,9,11。

平年的二月有28日。闰年的二月有29日。

问:怎样判断某一年是闰年还是平年?

1日=24时 1时=60分 1分=60秒

生汇报,师板书。

100 12 30 24 60 60

时间单位:世纪 →年—→月—→日—→时—→分 —→秒

1000 1000

质量单位:吨——→千克——→克

1000 10 10

长度单位:千米 ——→米——→分米——→厘米

100 10000 100 100

面积单位:平方千米 —→公顷——→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1000 1000

体(容)积单位 :立方米 →立方分米(升)→ 立方厘米(毫升)

10 10

人民币:元——→角——→分

(三)提炼方法,认知内化

1.明确进率。

比较特殊的进率如1千米=1000米、1公顷=10000平方米等重点引导学生指认。

时间单位,尤其是月跟日的进率,有4种:31日、30日、29日、28日,可引导学生回忆一年中的大、小月。并问:二月份有28天也有29天,怎样区分?如何判断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

2.引导记忆。

这么多的进率你记得住吗,可怎样记?引导学生利用各类计量单位之间进率的特点来进行记忆。

3.如何进行计量单位之间的换算?

4.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不同的计量制度逐步趋于统一,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大的便利。让学生认识:这为了更方便地进行对外开放,为了国际间文化交流的需要,推动我国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独立探索,合作交流,主动回顾学习的旧知识,进一步加深学习过的计量知识的意义和应用。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分层练习,巩固提高。

1.基本练习,巩固新知。

谈话:整理完了学过的知识,下面比一比看谁在练习中表现的最出色。(屏幕出示)

比一比:为什么要选择不同的单位呢?(每一组分AB组)

A奇山水库容量是4000万立方米。

B一个水桶的容量是18.9升。

A一列火车从济南到上海需要10小时。

B我国运动员刘翔在雅典奥运会110米栏比赛中,创造了12.91秒的奥运纪录。

A天坛公园的占地面积是272公顷。

B数学课本封面的面积是4.5平方分米。

让学生合作讨论,集体交流汇报。认识计量单位的意义。

2.综合练习,应用新知。

(1)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出示课本P96页第2题)

(2)填空:

4米=( )分米=( )厘米 8.2立方米=( )升

2080米=( )千米( )米 6500毫升=( )升

6平方米=( )公顷 3吨70千克=( )千克

让学生口述,并说出这些计量单位之间的进率。如何进行计量单位之间的换算。

3.拓展练习,发展新知。

(1)用多少块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木块才能拼成一个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模型?将这些木块排成一行,长多少米?

(2)把一个棱长1米的正方体木块切割成棱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体木块,能切成多少个?将这些小正方体木块排成一行,长多少米?

让学生分组讨论,并让学生集体交流。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3)下表是某车往返甲、乙两地的时刻表。

(见课本P96页第5题,)

A两地相距480千米,此车行驶的平均速度是每小时多少千米?

B照这样的速度行驶,下午应该什么时间发车才能按时到达甲地?

让学生分组讨论,并让学生集体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有层次的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更加进一步加深对量的计量意义和应用。

谈话:同学们,学习了这么长的时间,做了这么多的题目,下面我们来放松一下,我们来看个脑筋急转弯:(课件)

(1)小明是六年级的学生了,明年他才过第三个生日。你知道他今年是几岁?他是几月几日出生的呢?

(2)一千克棉花和一千克盐相比哪个重?

【设计意图:教师借助生活中一些现实情境,让学生选一选、猜一猜,以及结合生活中的实例,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量与单位的实际意义。这样的教学过程,学生对学习不会觉得枯燥、泛味,而且是轻松自如;教师重视学法指导,注重记忆的规律性,有利于记忆的强化效果和记忆的持久保持。在学生头脑中以具体、生动的生活情景支撑着抽象的数学知识,量与单位之间的

关系深深地烙印在同学们的脑海中,真正体验了学习数学的价值所在。】

三、梳理总结,提升认知。

通过本节课的回顾和整理,对于量的计量的知识你还有哪些疑惑的地方?除了我们复习的常用的计量单位,你还听说其他的计量单位吗?

使用说明

1.教学反思

在数学复习教学中,我们应该让学生进一步总结旧知,感悟生活中数学知识,进一步感悟数学知识的真正的数学意义,感受数学的博大精深,领悟数学文化的无穷魅力。

纵观这节课,有如下可取之处:

(1)本课的练习设计充分运用教材资源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在知识上从复习到应用,在思维上从理解到运用,再到拓展应用,这样分层次的练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既巩固了学习的知识,也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同时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与共享成功的喜悦,增强了学好数学的信心

(2)显示了多媒体的不可替代性。本课复习量比较大,内容比较抽象,通过多媒体显示,各个层次的学习活动能有序高效开展,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了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体验了数学学习的快乐。特别是在回忆“计量单位间的联系与区别”,“1千米”、“1平方千米”、“1公顷”的大小时,多媒体的作用更加突出,只花了少量的时间,就把它们全部呈现给学生,而且学生对之印象非常深刻。在“解决问题”这个环节,多媒体再一次发挥了它的作用,把形式多样、层次性强的题目展现在学生面前,答案的显示为学生作了很好的示范。

当然,这节课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

1.在分散难点,个个击破的同时,没有突出知识之间的纵向联系。如:没有对所有的计量单位进行整体呈现,没有对比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2.在教学组织方面没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不能主动提出意见或问题,我意识到自己的备课过程中、课堂上有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关注学生,是我应该思考和改进的方面,如何把握不同学生对知识的需求,跟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设计教学也是应该努力追求的。

2.使用建议

在教学中,设计习题时考察的内容应该是课程标准中的内容,应当注重考察学生的数学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对数学的基本认识。关注学生的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应用意识、推理能力等。本节课的习题设计形式有些单一,这样容易给学生带来厌倦、疲劳感,需要改变习题呈现的形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西王庄中心小学 王文娜


相关内容

  • 12-05-41计量单位和进率(分栏式)
    12-05- 计量单位和进率(分栏式) 12-05-41 计量单位和进率(分栏式)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124--126 页,已学过的各种计量单位和进率,及其名数的改写,第 126 页中间的"做一做",练习二十八的第 3 ...
  • 常用单位之间的进率及换算方法
    常用单位之间的进率及换算方法 常用单位之间的进率 (一) 长度单位换算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米=100厘米 1厘米=10毫米 (二) 面积单位换算 1平方千米=100公顷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 ...
  • 事实劳动关系的认定
    事实劳动关系的认定 我国<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必 须签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关系一直是我国劳动关系的主要表现.但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建 设的发展,以及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劳动雇佣关系出现多元化的发展,一 ...
  • 劳动合同法的适用范围研究
    劳动合同法的适用范围研究 一.劳动合同法的适用范围概述 劳动合同法的适用范围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理解("2–1"): (一) 主体适用范围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用人单位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 ...
  • 水利水电工程的等别如何划分
    水利水电工程的等别如何划分? 答:根据<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 252-2000) 的规定,水利水电工程根据其工程规模.效益以及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划分为Ⅰ.Ⅱ.Ⅲ.Ⅳ.Ⅴ五等.分等的指标有库容.防洪.灌溉.治 ...
  • 黄村中里社区共建型特色社区创建方案
    黄村中里社区共驻共建型 特色社区创建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北京市社区建设有关文件精神,按照兴丰街道创建"规范化.特色化.精品化"社区工作意见的总体要求,黄村中里社区结合社区实际,充分利用依托辖区单位资源,调动发挥驻地单位参 ...
  • 高一物理教学设计:力学单位制1
    第五课时力学单位制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单位制,什么是基本单位,什么是导出单位: 2.知道力学中的三个基本单位.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在计算中采用国际单位,从而使运算过程的书写简化: 三.德育目标: 使学生理解建立 ...
  • 我国养老保险的双轨制改革
    摘要:我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双规制的问题近年来已经成 为/,.-ff]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而与此同时我国正逐步走向 老龄化社会,这使得完善我国养老保险体系变得尤为迫切 和重要.养老保险双轨制暴露出诸如社会不公平.财政压力 过大以及阻碍人员的合 ...
  • 制度.体制.机制三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体制与机制的区别 现代汉语词典>中收了这两个词."机制"指的是有机体的构造.功能和相互关系,泛指一个工作系统的组织或部分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和方式,如:市场机制.竞争机制.用人机制等. "体制"指 ...
  • 古生物地史学概论
    第二章:主要的大地构造理论及大地构造分区 一:相关概念 岩石圈:由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组成,厚度约70公里(海洋之下)或120-150公里(大陆之下),是地球表层的刚性块体. 软流圈:位于岩石圈之下,厚达几百公里的可缓慢塑性流动的软弱带,岩石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