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对屈原浪漫主义的继承和发展 - 范文中心

李白对屈原浪漫主义的继承和发展

05/11

李白对屈原浪漫主义的继承和发展

李白被杜甫称赞为“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他的诗歌能达到如此的高度,一方面是由于他自身天才般的艺术创造力以及自己独特的人身经历,另一方面则是源自对前人的继承和发展。李白对前人的学习是全方面多领域的。李白继承了谢朓的山水诗清新俊逸的诗风,并实现了山水诗从清丽到壮丽的转变;李白的古风、乐府诗继承了《诗经》的劝谏、讽喻和美刺的传统;他的乐府诗更是推陈出新,将汉乐府的古质朴拙,北朝民歌的粗犷豪放,南朝民歌的清新婉约,熔于一炉,达到了完美的和谐。

但是首先,李白是一个浪漫主义诗人。浪漫主义的萌芽早在远古时期人们创造的神话中就已经出现,到了战国时期,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将此发挥到极致,成为浪漫主义诗坛上的一座高峰。而李白在继承了屈原以及其他诗人的基础上,开创了我国古代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

李白能够继承屈原,首先表现在他对屈原的理解。两人都经历了由盛而衰的巨大转折,因而伤感世界,忧国忧民;都遭受了贬谪放逐的惨痛而不改初衷,不易志节。屈原最初深受怀王信任,“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然而,怀王听信谗言对他疏远,从此小人得志,楚国政治日益腐败,屈原又被流放,政治理想破灭,最终投汨罗而死。李白则是满腹经纶,才华横溢,却一生未被重用,政治抱负难以舒展,后期又经历安史之乱,亲历唐朝由盛而衰,他依旧满怀“功成身退”的理想,功不成则身不退,以“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结束了他的一生。李白的许多诗句中体现了对屈原的钦佩。在《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中,李白说道:“ 《巴人》谁肯和《阳春》,楚地犹来贱奇璞。黄金散尽交不成,白首为儒身被轻。一谈一笑失颜色,苍蝇贝锦喧谤声。”这继承于屈原“荃不察余之衷情”,表达了知音难遇,尽忠遭嫉的处境和超然的主张。

李白和屈原都用浪漫主义手法塑造诗人的自我形象。屈原在《离骚》中,以自身为原型,塑造了一个高洁、忠贞、修身、循礼、遗世独立的抒情主人公形象。他渴望得到重用,却一次次地被失望所代替。李白怀着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和俱怀逸兴壮思飞的豪情,在极度悲痛之后并不绝望,反而变得更加狂放,自信地高歌“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屈原的浪漫,表现在他奇特的想象和夸张,表现出一种极其浓厚的忧伤,格调幽暗、苍凉。而李白的浪漫,不仅表现在他的想象上,更有磅礴壮阔之美,不受束缚,让人不自觉沉沦在他所创造的自由的境界之中。

李白和屈原都是浪漫主义诗人,而不是幻想主义者,因而他们的浪漫主义都是是以现实和历史为基础的,都是以浪漫来折射出现实,讽刺当时社会。从《离骚》和《梦游天姥吟留别》来看,屈原的代表作《离骚》因现实遭谗被逐而“上下求索”,构造了人间天上一系列幻境,但路路不通,他不得不回到残酷的现实中,决定以死来殉自己的理想。《梦》诗由“入梦”“梦游”“梦醒”三部分组成:入梦部分用对比和衬托的方式,以“天”“五岳”“赤城”“天台”作参照,不直言其高而其自高。入梦的描述使梦游有着现实的触发,使奇特的浪漫主义想象深深植根于历史和现实的土壤之中。梦游部分写诗人飞越镜湖,“脚著谢公屐”登上险峻的山峰,但“迷花倚石忽已暝”,暮色骤降,出现了云雾缭绕、金碧辉煌的仙境,以及幸福欢乐的仙人盛会。但是,好梦不常,“忽魂悸以魄动”,“失向来之烟霞”。心惊梦醒,一声长叹,只有枕席依旧,由目眩神迷的幻想回到惨淡痛苦的现实之中。

屈原上下求索,九死不悔;李白桀骜不驯,叛逆反抗;屈原的想象绚丽多彩,李白的想象夸张扬厉;屈原的风格萦回缠绵中有深挚沉郁,李白的风格豪放雄健中有清新俊逸。由此看出,李白对屈原既有继承又有发展。李白继承了屈原那种对理想不息地求索精神,一生不懈地追求报效国家的机会,以实现“济苍生”的抱负。这种理想成为他一生追求目标的基石。受屈原影响,李白浪漫主义诗风是诗人一生思想经历的真切体现,也是盛唐时代社会现实和精神风貌的必然反映。以他叛逆的思想,豪放的风格,反映了盛唐时代乐观向上的创造精神

以及不满封建秩序的潜在力量,扩大了浪漫主义的表现领域,丰富了浪漫主义的手法,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结合。这些成就,使他的诗成为屈原以后浪漫主义诗歌的新的高峰。


相关内容

  • 笔落惊风雨 诗成泣鬼神
    2008/06/15 02:22   [论文 ] [中心论点]: 李白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是中国诗歌史上一座不朽的丰碑,是盛唐诗歌的杰出代表.他的作品意境深远,雄奇豪迈,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语言清新自然,旋律活泼奔放,句式参差错落. [ ...
  • 中文系毕业论文选题
    .文艺理论方向1.文学语言审美论(某作品语言的抒情.含蓄.象征.反讽等方面的专题)2.戏剧冲突(包括喜剧.悲剧.正剧)3.小说创造理论(包括小说的情节.结构.语言等方面专题)4.中国小说传统结构模式的文化探讨5.中国诗歌的意境分析(可对具体 ...
  • 李杜光焰万丈高
    "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凡一代文学自有其一代之作家".在唐朝这个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真是名家荟萃,菁华宏富.在其众多的优秀作家中,尤为卓越伟大者,当推李白和杜甫,他们为后世诗歌创作留下了深远 ...
  • 中国古典文学与宗教
    中国古典文学与宗教 从创造意境的角度来看,宗教和文学堪称是一对孪生儿,它们都有一种惊人的想象力,都有一个奇丽的意象世界:仙界地府.出神入化.隐身遁迹,天上一日.世上千年„„这些看来不可思议.稀奇古怪的宗教世界,给中国古典文学以不尽的养料.无 ...
  • 中国古代文学史题库2
    中国古代文学史题库 第一编 先秦文学 第一章 上古神话 一.熟读<精卫填海>.<夸父逐日>.<鲧禹治水>.<黄帝擒蚩尤>.<女娲补天>. <后羿射日>.<共工怒触 ...
  • 七下语文古诗
    古诗 孙晋之 2012/1/27 古诗的翻译.诗人和创作背景以及诗歌的赏析. 1.山中杂诗 南朝梁·吴均 山中杂诗 ( 南 朝 梁 ) 吴 均 山 际 见 来 烟 , 竹 中 窥 落 日 . 鸟 向 檐 上 飞 , 云 从 窗 里 出 . ...
  • 古诗词常识题目
    文学常识题 问:中国古代的第一部诗歌总集是什么?它收录的诗作共有多少首? 答案:<诗经>:(305首) 问:<诗经>产生的时代上起西周初年,下至战国中叶,对吗? 答案:不对,应为"下至春秋中叶" ...
  •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史概述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史概述 上古--口头歌谣 先秦--诗歌发展的两大源头:<诗经>和楚辞 A.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体制:"风.雅`.颂"三部分,"国风"现实主义的精华表现手法 ...
  • 关于韩愈生平故事的资料介绍
    韩愈三岁丧父,其兄韩会及嫂抚养之.韩会能文章,对韩愈有影响.早年流离困顿,有读书经世之志,虽孤贫却刻苦好学.贞元二年(786年),19岁的韩愈赴长安参加进士考试,三试不第,直到贞元八年(792年)第四次应考,才考中进士.此后又连续三次应吏部 ...
  • 中国古代文学2班
    隋唐五代文学 第一章 隋代文学与初唐诗歌 初唐四杰 一.初唐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人齐名,因而并称初唐四杰. 二.初唐四杰能真正反映社会中.下层一般人士的精神风貌和创作追求. 简述初唐四杰在创作上的共同特点. 初唐文学家王勃.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