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生态瓶]教学评析 - 范文中心

[做一个生态瓶]教学评析

10/24

《做一个生态瓶》教学评析

吴向东

摘要:“动”中有“静”,扩张了科学课的效率,提高了科学课的效率。

关键词:“动”不拖沓“静”中图分类号:G623.9文献标识码:C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22.170

科学课,是很多孩子喜欢的一门学科,因为它能“动”。而孩子的天性就是好动。他们喜欢科学课,因为科学老师带给他们无穷无尽的“新鲜事”;他们喜欢科学课,因为他们可以在科学课上尽情地“玩”,做实验成了他们最欢喜的事。科学课上,自由的空间、新奇的材料成了他们期待科学课的主要原因。

可是,很多科学课太过于“动”了,课堂上很热闹,学生也很开心,但一节课下来,真正能留在学生心底的东西却不多,而且很多时候我们的科学老师一直所期望培养的科学素养也很难达到。有一位老师上了《做一个生态瓶》这节课,听课过程中给笔者的感觉是除了“动”,更有“静”,而他的“静”恰恰能让学生在课堂中“动有所获,静有所得”。因为作为“动”的活动为小学生的科学学习起到感知事物与现象的作用,而作为“静”的思维让学生获得基于科学事物与现象的科学认识。

《做一个生态瓶》这节课是《食物链和食物网》一课的继续,目的是进一步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让学生认识到生物与非生物之间是相互依存,从而建立生物与非生物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认识,特别是一些生物之间存在的食物关系这一生态系统层面的认识。在这一课中,学生通过简单的方案设计来研究生态群落。做一个生态瓶就是要模拟自然界中的生态系统建立一个微型的生态系统,虽然与真正的生态系统还有一定的距离,但是这样做已经让学生感受到了生物与非生物之间互相依赖、互相制约的关系。这位老师的课通过科学的讨论探究材料的数量、种类、相互依存关系,从而为有序建造生态瓶的活动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1课前之动:材料准备有目的性

美国学者兰本达认为,任何有意义的发现、领会都是经历、卷入与参与的结果,而其中材料就是激发、引起探索“经历”的有效手段。“材料引起学习,材料引起活动。”要让学生能“静”下心来认识生态系统,建造生态瓶,是以“动”即活动中形成的感知为基础的。这位老师准备的材料有鱼、泥鳅、螺丝等水生动物,还有水草等水生植物和沙土、水等非生物材料,精炼不繁杂,是为了教学生建造一个生态瓶而准备的。课前的材料准备应该花费了这位老师很多的精力,但我们的课堂就是为学生的学习与探索服务的。课前老师的用心在课堂上会得到相应的回报。老师的材料准备在课堂上化成了学生对材料的讨论。这一“动”从课前延续到课堂中。一节四十分钟的课,这位老师用了一小半多时间来让学生讨论、展示自己的设计,其中材料的选择是重点。让学生明白生态瓶的建造不仅要考虑材料的种类,还要考虑材料的数量和材料的相互关联。在学生的小组讨论探究过程中,明白了水生植物、水生动物和非生物之间的关系。正因为有了充足的讨论和对材料的认识,在建造生态瓶的过程中,才会一帆风顺,水到渠成。这一“动”所形成的素材,让课堂成了学生“静”探究的实验室,成为探究与思考的乐园。

2思考之静:建造生态瓶活动有序不拖沓

只有“动”,学生就很难学会思考。课堂还需要“静”,静静地思考。

生态瓶是模拟自然界中的生态系统建立一个微型的生态系统。为让学生有序的建造生态瓶,老师让学生用一节课的大半时间来讨论设计方案是非常合理的。由于学生们以前没有真正地设计过建造方案,故许多学生都有依靠的心理,而这位老师引领学生通过用充足的时间讨论完成了设计方案,这就对建造生态瓶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学生完成的设计方案不一定都完美无缺,所以老师在课堂上让学生耐下心来“静静”地“交流我们的设计方案”这一步骤很有必要。一方面可以检验学生完成建造方案的情况,另一方面通过全班交流,形成思维的碰撞,起到相互学习的作用,同时让学生们发现自己设计时存在的问题,自行完善并修订自己的方案。

这一“静”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思考与设计的时间与空间,使得建造生态瓶的方案更合理。而学生在相互的交流中也得到了倾听与表达的机会,更重要的是学会“取长补短”、“为我所用”。这样的以“动脑筋”为特征的静态过程,学生得到的是学习的机会,培养的是判断的能力。3动中有静:达成目标一气呵成

很多时候,科学课堂的“动”与“静”是无法分清,也无需分清的。但恰当地融合才能使“动静结合”起到的事半功倍的作用。那就结合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来看看这位老师的融合之道吧。

《做一个生态瓶》的教学目标是:第一,学生通过观察池塘群落生态系统,以此作为设计生态瓶的建造方案的范例与依据。第二,学生能相互交流听取设计方案的意见,共同协作制作生态瓶。第三,学生能根据设计方案及实际条件制作生态瓶,并坚持对生态瓶进行观察和管理。

对第一个目标,笔者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天生都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兴趣,尤其是自然界的事物,孩子观察都比较好奇,所以在课堂上创设合适的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对于目标三,因为有了充分的讨论和小组间汇报,有了思维的碰撞,此时,老师提供建造生态瓶的材料台,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设计方案,每组只能选派一名同学选择材料,其他同学静静地完成生态瓶建造工作。整个建造生态瓶活动有序且不拖沓。

因为有“静”,老师的课充满思考,也充盈智慧;因为有“动”,老师的课生趣盎然,亦激情四溢。,因为有“静”,使老师能够引领学生建造生态瓶这节课充满思考,充盈智慧;而“动”与“静”的融合,更让这节课有味、有序、有效地达成目标。作者简介:吴向东,浙江省金华市琅琊小学,浙江金华321000

-195-


相关内容

  • 00000圆规为媒 半径引路
    圆规为媒 半径引路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及评析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四单元P 56-58页. 教学目标: 1. 运用圆规熟练画圆,在画圆的过程中感受圆的特征,理解并掌握圆的圆心.半径和直径的意义: 2. 在自主 ...
  • 评课比赛方案
    2016年 职教中心实验中学"现场评课"比赛活动方案 为了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打造一支素质高.业务精.能力强的高素质教师队伍,为加强教学实践研究,优化教学过程,促进教师夯实教学基本功,进一步推进"有效课堂教学 ...
  • [神奇的水]教学实录与评析
    苏教版<科学>教材 <神奇的水>教学实录与评析 执教:陶艳萍 评析:冯 薇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 生:喜欢. 师:今天老师就让大家猜一个谜语:它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是透明的液体. 生:水. 师:对 ...
  • 昼夜的变化
    <昼夜的变化>课堂实录与评析(1) 您要打印的文件是:<昼夜的变化>课堂实录与评析 (1) 打印本文 <昼夜的变化>课堂实录与评析(1) 作者:汤晓明 薛建祥 转贴自:网络 点击数:229 <昼夜的 ...
  • "雨霖铃"课例评析
    高中语文"雨霖铃"案例展示及评析 观看完陈老师和徐老师就<雨霖铃>这一篇课文的课堂实录后,颇有感.古诗词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如何把这些已与这个时代有了生疏感的诗词,完美地向学生演绎出来,看教师个人的文学素 ...
  • 时事政策教育
    总编临时有事不能来,这里我代表他简单介绍一下我们的杂志社的情况. 一. 时事报告杂志社是中宣部直属事业单位,是专门从事形势政策宣传工作的职能部门, 有21年的办刊历史.权威可靠,值得信赖. 二. 我们积累了相当多的教学经验.例如现在的大学生 ...
  • [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教学设计
    [关键词]<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 教学设计 教学评析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1A- 0064-02 [教学内容]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P59例7和试一试,P60&qu ...
  • 高三英语复习计划1
    阆中中学2014-2015学年度高三应届 英语高考备考方案 一.基本情况 古城校区高2012级共有22个教学班,其中19班.20班.21班.22班为一段火箭班,10-18班为二段实验班,其余为普通班:科任教师共11人:七一校区高2012级共 ...
  • 教师的第三只眼是慧眼
    这篇文章是教育部职业与成人教育司司长葛道凯在开封会议上推荐的,我读后觉得启发不少.特此推荐给教育战线上的各位同仁,以共勉.----missforever_cy 教师的第三只眼是慧眼 教师的两只眼睛,应该是关注人以及人的发展,关注民族的命运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