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月色写作背景 - 范文中心

荷塘月色写作背景

09/01

《荷塘月色》写作背景

《荷塘月色》究竟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写出的,反映了作者彼时彼地怎样的心 境,是值得深入讨论的问题。

1.“超然”与“矛盾”的心语

《荷塘月色》是一篇写景的优秀散文。写于1927年7月,那时朱自清在清华大学教书,住在清华大学西院。文章里提到的荷塘就在清华园。当时正值大革命失败,白色恐怖笼罩着中国大地。朱自清也处于苦闷彷徨之中。他自己也知道,“只有参加革命或反革命,才能解决这惶惶然”,但他最终还是选择了“暂时逃避的一法”。原因是什么呢?他曾经对夫人陈竹隐说:“我只是在行为上主张一种日常生活中的中和主义。”又说,“妻子儿女一大家,都指我生活”,“还是暂时超然为好”(陈竹隐《忆佩弦》)。但是他毕竟是一个爱国民主主义者,面对黑暗现实,又不能安心于这种“超然”。在《一封信》中他表白说:“这几天似乎有些异样,像一叶扁舟在无边的大海上,像一个猎人在无尽的森林里„„心里是一团乱麻,也可以说是一团火。似乎在挣扎着。要明白些什么,但似乎什么也没有明白。”《荷塘月色》正是作者自己想“超然”而又想“挣扎”的心迹的真实描摹和生活写照。

2.彷徨苦闷,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这篇作品写于1927年7月,这是“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时期,这时朱自清思想十分苦闷,他不满现实但又看不到出路,在中和主义思想影响下,他感到“还是暂时超然的好。”“乐得暂时忘记,做些自己爱做的事业”(《那里走》)。 文章开头一句说:“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是怎样的“不宁静”呢? 他在《一封信》(九月二十七日)里写过这样的话:在北京住了两年多了,一切平平常常地过去。要说福气,这也是福气了。因为平平常常,正象“糊涂”一样“难得”,特别是在“这年头”。„„现在终日看见一样的脸,板板的天,灰蓬蓬的地;大柳高槐,只是大柳高槐而已。于是木木然,心上什么也没有;有的只是自己,自己的家。我想着我的渺小,有些战栗起来;清福究竟也不容易享的。

这几天似乎有些异样。象一叶扁舟在无边的大海上,象一个猎人在无尽的森

林里。走路,说话,都要费很大的力气;还不能如意。心理是一团乱麻,也可说是一团火。似乎在挣扎着,要明白些什么,但似乎什么也没有明白,“一部十七史,从何处说起,”正可借来作近日的我的注脚。

读了上面的话,就比较清楚地看得出作者对当时的社会现实的不满情绪。在前一年,北京发生“三·一八”惨案,作者怀着愤怒的心情写了《执政府大屠杀记》、《哀韦杰三君》(悼念“三·一八”死难的清华学生)。写文章的这一年,上海发生“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全国出现了白色恐怖的情景。以上种种,不都是作者“心里颇不宁静”的背景吗?可见《荷塘月色》写景抒情,并不是悠闲者的自我消遣。细读文章,“我”于夜深人静时出游荷塘,对待象征圣洁、光明的荷花、明月,赏心悦目,抒发个人淡淡的喜悦,借以消除“不宁静”的心情,也就是内心的矛盾、苦闷,表现了那一历史时期里部分知识分子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保持自己高洁磊落的情怀。

文末“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是画龙点睛,含蓄地揭示出“心里颇不宁静”的原因所在。江南时期的朱自清,在共产党的影响下,曾经以革命民主主义的姿态战斗过,呼唤过;大革命失败以后,严酷的斗争现实使他陷入极度的苦闷和彷徨。从表面上看,作品处处扣住一个“静”字,从各个侧面、用各种手法描写、渲染荷塘的“静”。实质上,处处扣住“心里颇不宁静”一句,正是为了突出地抒写心灵的“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的不‘静’,正是为了抒写回首江南斗争生涯的苦闷和彷徨。

3.理想破灭,追求刹那安宁

他在文章中用“静”——小路的“静”、踽踽独行的“静”、荷塘的“静”、月色朦胧的“静”,反衬自己“心里颇不宁静”,静到了“路上阴森森的”,月光“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则内心可怕的孤寂可见,而自己曾经向往的革命如同现在“惦着”的江南采莲的盛景一般,去而不复了。理想的破灭使《荷塘月色》的山光水色笼罩着一层淡淡的哀愁,再也见不到《绿》中那种柔美、明快的感情和生机勃发的精神了。

为了获得心里暂时的宁静,他独自沿着荷塘小径背着手踱着,忽然觉得“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这“世界”就是在“茫茫的月色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人”的“独处妙处”的境界。这种

无牵无挂独自受用无边荷香月色的自由境地,就是他要摆脱由现实扰乱“心里颇不宁静”,而追求刹那安宁的心境的反映。

《荷塘月色》写作背景

A“这几天似乎有些异样,像一叶扁舟在无边的大海上,像一个猎人在无尽的森林里。走路、说话都要费很大的力气;还不能如意。心里是一团乱麻,也可以说是一团火,似乎挣扎着,要明白些什么,但似乎什么也没有。” (朱自清,1927年9月17日的一封信)

B“只有参加革命和反革命,才能解决这惶惶然。不能或不愿参加这种实际行动时,便只有暂时逃避的一法。„„我既不能参加革命与反革命,总得找一个依据,才可姑作安心的过日子了。我是想找一件事,钻了进去,消磨这一生。我终于在国学里找出了一个题目,开始像小儿的学步。这正是往'死路'上走;但我乐意这么走,也就没有法子。”

《荷塘月色》写于1927年“四·一二”政变之后的清华园,南方还在进行着血雨腥风的屠杀。新文化运动统一战线发生分化。仍然坚守文化批判阵地的知识分子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寂寞和凄凉,因而陷入苦闷彷徨之中。这是处在“五四”和第一次大革命两个革命高潮之间的低谷中的时代的苦闷,是觉醒的一代醒来之后面对无际的黑暗而深感理想失落无路可走的苦闷。怀着火一样的热情的启蒙者碰到的却是冰一般冷酷的现实,觉醒的个性却无法找到让个性自由伸展的条件,沮丧的心情可想而知。


相关内容

  • 反衬是解读[荷塘月色]的钥匙
    周道宝 工作单位:江苏省泗洪中学 地址:江苏省泗洪县泗洲东大街 江苏省泗洪中学党委办公室 邮编:223900 电话:0527-86292143 手机:[1**********] 本人系中共党员,党委办公室主任,中学高级教师 郑重声明:本文约 ...
  • [荷塘月色]教学设计(粤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
    <荷塘月色>教学设计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巩固掌握作者相关知识2.培养学生诵读能力,让学生走进作品的情感世界,体会作者颇不宁静的感情3.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4.理解情与景德关系,学习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达技巧二.过程与 ...
  • [荷塘月色]完整教案
    <荷塘月色>教案 一. 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关于荷塘景色的散文.宋代诗人杨万里曾写道"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赞叹了荷花不同于的艳丽色彩:同样是荷花,而周敦颐却看到了它"出 ...
  • 青春的甜蜜忧愁_徐志摩_沙扬娜拉_赠日本女郎_解读_陶庆萍
    青春的甜蜜忧愁 ---徐志摩<沙扬娜拉---赠日本女郎>解读 泰安泰安 <沙扬娜拉>是徐志摩诗中广为传颂的作品之一.八十年来,它被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诵读.赞叹,向世人展示着它无尽的魅力. 全诗只有五行,内容如下:最是 ...
  • 07届语文会考补考试卷
    2007届语文会考补考试卷 (完卷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 第Ι卷选择题(共20分)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共20分每小题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 ...
  • 荷塘月色重点段落赏析
    <荷塘月色>重点段落赏析 第四段描写先写了茂密的荷叶,次写多姿多态的荷花一以及阵阵传来的荷香,最后写叶子和花的一丝颤动和脉脉的流水.概括地说,这段描写中依次写了荷叶|.荷花.荷香.荷波.荷韵.并且我们可以知道作者是按照驻足观察的 ...
  • 荷塘月色学案
    荷塘月色(教学案) 设计者:方培培 1A. 常识填空 朱自清,原名( ),字( ),号( ).上大学时,朱自清开始创作新诗,1923年发表的长诗< >,震动了当时的诗坛.1929年出版诗集<踪迹>,1925年任清华大 ...
  • 语文:1.1[荷塘月色]测试(旧人教版必修2)
    高考资源网(www.ks5u.com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荷塘月色>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脉脉(mò) 颤动(zhàn) 乘凉(chãng) 独处(chǔ)的妙处(chù ...
  • 名家对朱自清文学成就的评价
    朱自清以散文闻名,其中艺术成就较高的是收录<背影>.<你我>诸集里的<背影>.<荷塘月色>.<温州和踪迹>之二的<绿>等抒情散文.朱自清的散文不仅以描写见长,并且还在描 ...
  • 六一解说词2
    温宿县水稻农场汉族中学2012-2013第二学 期"六一"文艺汇演主持人串词 男: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女: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合:大家上午好! 男:弹去五月的风尘,迎来六月的时光 女:我们的心像怒放的花朵,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