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槐树移民家谱六 - 范文中心

大槐树移民家谱六

07/17

大槐树移民家谱六

1.(河南)东白仓村袁氏祠堂

2004年春于河南省濮阳市东白仓村东袁氏祖祠,祠位于濮阳市马颊河东岸。祖祠迎壁墙右联为“人间五福孝当先”,左联为“一年四季春为首”。据袁氏家谱记载:“明洪武年间,袁氏祖从山西洪洞广济寺依诏择地迁居此地。族人始居,兵荒天灾,世谱失传,而至今没有立谱,族支堂谱,只能溯至清代„„”

2.(河南)侍御阎临川撰乡贤祝泮源墓志铭

祝公,讳泮源,字圣溪,一字雍泉,号翰藻。始祖讳荣,明初自山西洪洞县迁居濮州。科第相仍,世有令德,传十世讳钥,贡生。积学砥行,为郡表率,郡守给“孝义”匾额奖之,是为公父。

公骨秀神清,风采凝峻,幼时即通知孝弟大义,事亲先意承颜,无故未尝辄去左右,温膳修无几微。或间偶外出,归必详问厨婢侍者,以参验亲意悦否,故双亲寿大耄康健如常,养志之实信有征也。遭亲丧,哀毁骨立,致慎如礼,时有孝子之目。读书务求心得,为文本性灵阐明圣贤义蕴。入学食饩,屡试优等,十应乡试俱荐,辄罢,人多为帐悒,公恬如也。嘉庆元年,诏举孝廉方正,长吏采诸舆论,以公膺其选,考取召用,送部引见。公以太安人年高,面乞终养,辞不就职。赐六品衔,以孝廉方正归班。夫功名富贵最易动人,公当铨选时爵位已在分内,而孺慕情重,利禄念轻,截然舍置,克全孝道。高爵之荣,不移天伦之乐,是非志行极高,识力极精者不能也。以视夫熏心,富贵奔走,形势相去,真不可以道里计。於戏!卓哉!公诚超出寻常矣。嗣后闻望益隆,德行益励,一举动、一取予,念念必求无愧。燕居终日,端坐无惰容,无论识与不识,望之皆起,敬畏猥亵之念顿消也。生平好善乐施,周济饥寒,乡里赖以举火者甚多。有贫乏不能读书者,即瞻以膏火。教人必本于明伦敬身,尤醇谆以行已有耻为第一义。门下士发祥者,率能以廉隅自持,不负所教焉。接物一出于诚,乡里感化,有小失辄相诫,曰:“此何可令正人见?”因深自改悔。公庭无私谒,或长吏延访政务,必敦请始至指陈。乡邦利弊,卓然可见诸施行,当时皆钦其品节,重其经济。及殁,州人思慕不已,并词公举崇祠乡贤。非甚盛德,孰克当此。

德配杜安人,庠生奎壁公女,负性端严,能识大体,事翁姑,教子媳,孝子俱尽,又性甘淡薄,勤俭持家一切事务俱予谋周详,不贻公以内顾忧。公益得肆

力于学,品修学问,出人头地,安人内助之功居多。勤纺织,主中馈,虽身处殷富,不惜与家人同作苦,积储益饶,子孙衣食有资,悉安人力也。语云:“夫唱妇随,以德配德。”其公与安人之谓与?公生于乾隆二十二年八月初八日子时,卒于嘉庆二十一年八月十一日戌时,享年六十岁,道光十八年葬庄前新茔。安人生于乾隆十八年二月初八日亥时,卒于道光二十一年五月十一日申时,享年八十九岁。子一,友彬,廪生。女二:一适监生陈一元,一适庠生苏镐。孙三:烩,庠生。,监生。。孙女六,各适名门。曾孙五:孝垲、孝坦、孝墉、基、基。曾孙女二。道光二十二年十月友彬奉杜安人柩,合葬公墓。先期持状来征铭,爰为之铭曰:“姿性纯笃兮事业光明,学深养遂兮实大声宏。生既磊落兮没也峥嵘,状厥素履兮可为法程。俎豆黉序兮允协舆情,山水巩固兮安此佳城。”(选于《濮州志》卷八·艺文志)。

3.(山东)白虎村袁氏家谱序

尝闻天开于子,地辟于丑,人生于寅,而首出御世者,盘古是也,嗣有天皇氏以制干支,地皇氏以定三辰,人皇氏以分九区。斯政教君臣所自始,而饮食男女所由起也。继此而兴者共十纪,大抵洪荒难稽而删玉断书,自唐虞由尧舜以至外文武定鼎之后,大封功臣,舜之后封于陈,曰:胡公。胡公之后始以袁为姓,上古未尝有也。任姓以来迄今数千余载。亲疏远近当以臣雪为凭。《汉书》记载,东汉章帝时,有袁公讳安者即吾祖也,原籍汝阳。因家贫客居洛阳,是冬,大雪天极冷,人多冻死,洛阳尹按行至安祖之门,见院无行迹,随令除雪破户入视,安祖身几冻僵,仍以身暖亲,洛阳尹贤之,遂举孝廉,后为河南尹。东汉和帝时,官拜仆射、司空、司徒等职,忠心耿耿,辅佐汉室,树正抑邪,刚谔不屈。帝旌表忠孝两全,特赐“卧雪老人”称号。卒于官。其后世子孙云蒸霞蔚,但因年深日久,朝代几易,沧桑数变,或随官爵而定居,或由夷族入侵而南移,亦有迫于天灾人祸而外迁者,年代不同,形式各异,黄河两岸,江汉南北,甚至于长城内外,无地不驻有我袁氏后裔。只因山隔河阻,年久失续,虽系同宗一祖,市途相遇不相识者沿以为习,但凡继承卧雪遗风者,即吾安祖之后裔也。据大明太祖钦赐袁氏题名玉碑记载:我迁民始祖袁公讳公正,字成甫。跟随太祖创业,南征北战,屡建战功,官拜镇威将军。太祖定鼎后,首要大计,移民垦荒充实仓禀。我始祖于明洪武二年,奉诏以镇威加三级头衔,协同族叔自山西洪洞县督民中书(山

东),族叔择于东明县定居。我始祖于中书省曹县黄岗集落户。后又监于曹州以北三十五里关王庙北,有古岗一处,气势蓬勃,四周开阔,大有兴旺景象,因而迁居焉。并题其诗曰:“洪洞分支老门第,曹州安居旧家风。”取其名曰“袁家堆”。始祖母郭老太君,洪武诰封夫人,教子有方,贤德远扬,二世祖兄弟四人,长支祖讳铎,字施德,洪武二十四年进士。成祖永乐年间,参与《永乐大典》编修,历经五年,竣工以后,朝廷钦封工部员外郎。次支祖讳铃,字施恩,以孝驰名乡里,州府推荐,朝廷选拔孝廉。三支祖讳英,字施达,四世祖讳耀,字施能。奉始祖函谕,始祖母允可,兄弟四人相商,英耀二祖复回曹县。长门铎祖子传八人,长曰自举,次曰自立,三曰自斌,四曰自荣,五曰自廉,六曰自宁,七曰自成,八曰自道。各门后裔均有可考。长支祖自举,秉承其祖宗卧雪家风,居家恭谨,以身为表,处事有道,待人以礼,德高望重,四乡远近亲邻,无不欣赞,因而县举秀才,州察孝廉。次支祖自立,传至八世祖应勤,移于巨野县王庄落户。三支祖自斌,于马村集以南另建别墅,地脉家相其地址曰:骑骏马望燕京气冲北斗,左五湖右三川脉贯九州。”改定名为袁家庄,自斌祖传子二人,长曰裴,次曰灿。当经二祖分居,灿祖移于马沟袁庄前后居住,传至十二世祖勇移居巨野县袁家庄。裴祖传子二人,长曰恒太,次曰恒平。恒太祖传子三人:长曰昭,次曰艳,三曰序。艳祖移于东二十里马糖寨,后又分支引马。序祖移居北一里后袁堂西头居住。恒平祖迁居北五十里鄄城县西一里袁庄,相传六世至十一祖兄弟二人,长曰希圣,次曰希贤,贤祖传子二人,长曰维五,次曰利五,二祖分居后,利五祖迁北五里袁庄,现在分为前后袁庄。三世四支祖自荣原在昆武任职,置田数顷,后传至八世祖兄弟三人:长讳举,次讳试,三讳周。三祖分居,长支举祖返回故里,后迁移砀山,次支试祖另立家园,取名袁楼(即现卜阳袁楼)。三支周祖在开州徐镇集东二里落户现名袁黄庄。六支祖自宁,永乐年间赐进士,署河南省阳县知县,任职期满,脱鞋落户,因路途遥远,交通不便,年久失续,故不详陈,七世祖自成随明成祖遇有靖难之变,而流落郓城、杨城、永昌、阳谷等地。自成祖传子四人,长讳煌月,次讳煌星,三讳煌满,四讳煌启。煌星、煌月二祖原郓城县西北五十里大龙潭立户,现分为袁楼、王白、袁庄、胡庄等四个村庄,而满启二祖至今尚未接续。

二门铃祖传子二人,长曰自文,次曰自武。二祖成立,移居前后拐,故取名

前后袁拐,自武祖传至五世兄弟五人分居后,斌全祖移于北五里八庄,斌杰祖移于南六里楚庙袁庄,此乃宗脉余支所分大致如斯。

回忆我始祖督民中书以来,迄今三百余载,中经明清两代治乱兴亡,祖宗香烟相续相承而不中断者,皆赖其宗脉不紊,而春秋大义尚存耳。现谨衷诚敬书祖讳、续宗谱、定干支。以分昭穆,续传统,正家风,又启后人。祖宗恩德要永世不忘,卧雪家风要万世恒存。望希勉之。清雍正年修纂。

4.(山东)袁家堆袁氏家谱序

“始祖袁正于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自山西洪洞县督民迁入山东曹县。据大明太祖钦锡袁氏题名玉碑记载:我迁民始祖袁公讳正,公字成甫。跟随太祖创业,南征北战,屡建战功,拜官镇威将军,太祖定鼎之后,首要大计,移民垦荒充实仓禀。我始祖于明洪武二年,奉诏以镇威加三级头衔,协同族叔自山西督民中书(山东)族叔择于东明县定居,我始祖选于中书省曹县黄岗集落户。后又鉴于曹州以北三十五里关王庙北,有古岗一处,气势蓬勃,四周开阔,大有兴旺景象,因而迁居焉。并题其词曰:‘洪洞分支老门第,曹州安居旧家风’。取其名曰:‘袁家堆’。二世祖兄弟四人长支祖讳铎,次支祖讳铃,三支祖讳英,四支祖讳耀。长门铎祖传子八人,长曰自举,次曰自立,三曰自斌,四曰自荣,五曰自康,六曰自宁,七曰自成,八曰自道„„”大清雍正年间修。

5.(河南)袁庄袁氏族谱序

“我袁氏祖居怀庆府河内县,在城一图,户一丁名清。清故后,妻李氏率四子迁武陟县,家业颇丰,丁男不过三十余人。四子分别为:恕、谭、良、广。” “我袁氏相传前明自洪洞迁河内县。可记者自清始„„”袁广之孙袁仓迁居开封府通许县长智岗。自清(朝)以来,三百余年矣。大清嘉庆十九年十世文会谨志。始祖袁清,始迁祖:袁仓,民国十三六年正月通许袁氏续谱,辈字为:文字明锡,帷以永世;树德洪开,子生金玉;家传春长,经纪续昌;富贵荣华 贤孝安康。“以”为十五世,通许、杞县袁氏以黄河北边的武陟县驾部村为始祖。驾部村有祖坟。通许人多次去续谱。

6.(河南)裴辛庄村裴氏墓碑记

该碑碑额上书“孝思维则”,碑身字为“裴辛庄村裴姓先祖之墓”。碑阴字为“先祖墓碑碑文”,“此墓系裴辛庄裴姓先祖之墓,历经风雨吹流,墓基有所滚动,

后辈不必移迁立此碑纪念。据历史记载,明朝自山西洪洞县迁入此地垦荒造田,逐使垠肥粮丰,故因黄河多次泛滥,没村毁田,遗留沙丘起伏,逢春风沙田起灾,接连不断,旧时无力治灾,裴姓子孙妻离子散,乞讨他乡,人口数百,近因策好景变,外人逐还故土,为纪先祖发起捐款立碑。”“公元一九九七年古历正月二十日”。

7.(河南)沙滩村左氏碑谱记

该村位于文留镇政府驻地北10公里。据传,明永乐年间左氏自山西洪洞县迁居柳屯,因耕地方便,清雍正年间,左氏又从本县柳屯迁居此地,因附近有沙滩,故取名沙滩,该村聚居稠密,村呈长方形,布局立街东西向。172户,764人,666亩耕地。始祖左公讳汉臣,字杰三之碑及碑楼碑身中间字为“左汉臣杰三公之碑”,“公元一九九一年夏历十月一日”,“河南濮阳左枣林沙滩”,右联“追远报本永志铭”,左联“祖德宗功千载泽”。2003年6月于河南省濮阳县文留左枣林沙滩村,该碑碑铭全文为:“始祖原籍山西省洪洞县,大明定鼎之后,中原地阔人稀。于明永乐年间,奉诏携眷迁徙于直隶大名府开州濮阳城东四十五里柳下屯。五品官汉臣公则为吾始祖。始祖母洪洞县柏地李老太君,二世祖兄弟两人,长讳不详,次讳贯一公,随始祖固守旧宅。始祖治家严谨,义方训子,待人以礼,秉公执法,处事有道,德声远扬。吾祖所施遂成风,十世祖方能公卜新宅金堤以南,合族迁居,取名枣林村。清道光年间,因黄水漫流入境,为耕耘方便,全族人自原宅老庄南北各移一华里。南取名左枣林村,北取名沙滩村。自此隔水相望,和睦相处,同舟共济,已有一百五十多年。六百余年吾宗族延续传二十八世,现已人丁数千矣。”

“于大明永乐年间,官拜五品左氏讳汉臣公奉诏东迁为吾处之始祖,为求东迁时之详情,(村里)三人为达重望,不辞艰辛,翻山越岭,远途跋涉,饥餐渴饮,昼夜访询,历经八个昼夜,询访两县八庄,有洪洞县的左家沟、白村、范村、李村、柏村,介休县的北东西三个张兰村,通过翻阅洪洞、介休两个县的县志和个别访问座谈,其效是:一、洪洞古槐树移民处存根祠堂里,前排陈放着左氏的木质牌位,该县左家沟、左家、范村三个村庄均有左氏宗亲,人丁不等。二、洪洞县南二十多里的范村现左氏宗亲八百余人,同族七十余岁的左仕杰说:上辈传说姓左的有个大官家是三多堂,在迁民时领着妻子儿女迁涉山东太行山以东去了。

居范村东南十多里山沟里有个柏村,历来李氏为旺族大户,经历代变异现所存若干李氏,难道人不多确能证实吾族谱记载东迁始祖母李氏孺人娘家与无柏村是事实而毫无疑议的。三、从洪洞县和介休县县志来看,洪洞县志始于清朝乾隆年间,介休县志始于道光年间。迁民是明朝永乐年间,这说明迁民在前,县志在后,对迁民均未详细记述。四、原迁民处现批为古槐树游览区即为寻根求源之盛地,各姓族人寻至于此无不立碑树传,尤以左氏盛名,在此吾三人受众人之托,不敢藏匿,毅然在留言簿上写下:“寻根求源赴洪洞,数百年来第一行;感恩圣祖积德重,左氏子孙世代兴。”自此在洪洞给吾始祖立碑树传的念头在枣林沙滩两村左氏人中酝酿起来,无不赞成。于一九九一年春节期间两村左氏外出工作人员集聚一起,言及此事,无不慷慨自愿资助为家谱筹委会撑腰打气,承办人员作了组织发动,在为祖颂德尽心的前提下,在外工作的人员根据所需,自愿同意每人献款一百五十元,三十五人共献款五千多元,为此举奠定有力的基础。”

8.左枣林村左氏墓碑记

“祖宗者,子孙之根本;子孙者,祖宗之枝叶。根深则枝盛,源远则流长。物理皆然。追溯左氏发祥之始,渊源难稽矣!近而溯之,原籍山西省洪洞县,大明定鼎之后,中原地阔人稀。于永乐年间,奉诏携眷迁徙于直隶大名府开州濮阳城东四十五里柳下屯。五品官汉臣公则为吾始祖。始祖母洪洞县柏村李老太君,二世祖兄弟两人,长讳不详,次讳贯一公,随始祖固守旧宅。始祖治家严谨,义方训子,待人以礼,秉公执法,处事有道,德声远扬。吾祖所施遂成风,十世祖方能公卜新宅金堤以南,阖族迁居,取名枣林村。清道光年间,因黄水漫流入境,为耕耘之便,全族人自原宅老庄南北各移一华里。南取名左枣林村。北取名沙滩村。自此隔水相望,和睦相处,同舟共济,已有一百五十多年。

“六百余年,吾宗族延续传二十八世,现已人丁数千矣。族人多能秉承祖宗遗训,勤于耕读,竭诚事职;诗礼贤达,博才辈出。勤于政事,廉洁奉公者有之;杀身成仁,赤胆报国者有之;为人师表,济世活人者有之。纵为工农亦无不克己奉公,忠厚为本。当今国泰民安,丰衣足食,为尊祖、敬宗、睦族,表子孙之敬,特树碑两通,一通于始祖迁始行下山西洪洞县广济寺大槐树旁;一通于左氏宗祠,使之千古流芳„„”王子建书丹 王思顺铁笔。

9.(河南)大岳村左氏碑记

该碑记载:“位于乡政府东3公里,据《岳氏家谱》记载,明洪武年间岳氏自山西洪洞迁此,以姓氏定村名大岳村。总人口1593,耕地2700亩。”“一九九二年八月立,清丰县马村乡人民政府置,清丰县地名办监制。”

左氏八世始祖讳时,来字英吾纪念碑(碑阳),碑额上书“源远流长”,右侧碑文记载了立碑经过,左侧记载了立碑族人。2004年2月7日于河南省清丰县马村乡大岳村。

10.大岳村左氏孝思碑(碑阴)

“大岳村左氏孝思碑,以史所考,左氏先祖乃上古皇帝之臣左彻也。周有左儒、左丘明,汉有左咸、左雄。晋有左思、左芬,唐有左全、左礼皆为贤才。明人士子孙繁衍,遍布天下,以世远年湮之故,原流世系已不失矣。至明代洪武定鼎之后,为发展国民经济,实行迁民垦荒,永乐一四○四年始祖左钦祖于山西洪洞县奉诏迁徙清丰县东二十五里留固村。始以为家,迄今六百年的历史,已二十五世矣。六世祖讳无咎,明嘉靖年间由留固村迁居法营村,即从左家。七世祖讳述事,德配□氏生三子,行一时行,行二时动,仍居法营村,今之清邑。行三时来,祖讳由法营村迁居大营村,已四百余年。左氏盖为大营村一脉,始祖之后裔。八世祖时来德配冯氏、刘氏,生三子,行一文武,行二失传,行三魁,仍居大营村。九世祖讳斌,德配谭氏、孙氏、席氏,生九子,凤羽、凤祥、凤翼、凤德、凤鳞、凤楚、风举、凤龙、凤舞,宜称九门。三五六七八九门失传,一二四门流传至今。一门祖讳凤羽,德配□氏、生二子,行一、行二付,二门祖讳凤祥,德配王氏、张氏,生五子,行一传,行二像,行三左,行四右,亦流传至今。行五储失传。四门祖讳凤德配白氏、高氏,生二子,行一俊,行二仙,以分昭穆然。清嘉庆年间十六世祖讳秀德,始于大岳村迁居郑家村,明清以来失传,存尚多矣。今考之族皆以孝思为先。左氏亦然。皇清道光一八三五年族人增广、生冠、翠峰始创修族牒至光绪壬辰(即一八九二年)有邑庠生祝三恩,贡生广运、文童、允厘又继续修族谱。民国六年(即公元一九一七年)首事万选与恩贡生文童,族人资文瑛士、丰云鹤则为后世有着添修补续。公以十六世起创立宗派,二十字:“同有广宗志,传家立善方,宽和遵古训,万世自安康。”以明昭穆之准绳,后裔故此承先人千秋大业于公元一九九九年元月,有族人鹏胜,国学将族谱重为整理。抄录修序并电脑排版打印,谨于公元二○○○年二月留固大岳村左家即在大岳村

续谱,宜称第八续,迄今一百六十余年。时至今日国泰民安户户有余,族人报本之心油然而生矣。咸集议修祖茔不忍暑,始祖之墓废圮不堪,族众一千余口,自动捐资纳款重整新容,凿碑立石以表孝思刻记志以示纪念。左鹏撰文。二○○○年庚辰花月中浣谷旦。

该碑记载:“大岳村位于马村乡东五华里,清范公路南侧,交通方便,土地肥沃,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本村耕地二千七百亩,约四百二十户,现有人口一千七百余人,有左、李、宋、魏、贾、杨、赵、蒋、段等九姓氏,其中左氏占总人口的一半以上,一千余口,诸姓氏之间团结和睦,村局稳定,村貌新容。 “本村西侧企业开发区,南靠学校,北建有草辫厂、淀粉厂、汽车运输和生产门市等企业,振兴农村经济发展,自一九七八年改革开放以来,又建立制药厂、科医服务,医师左东升精心研制祖传秘方,畅销各地,经济浓厚,为村庄建设贡献巨大。

“左氏自洪洞县明洪武年间奉诏迁徙清邑东留固村,八世始祖时来明末迁居大岳村始以为家四百余年,世代传读已二十五世矣,祖辈德高望重,耕读传家安分守己,平易近人,重情义,遵家训,素有和睦乡里之美誉,故本村村委及全村异姓乡邻诚心解囊资助示意,左氏各门深表重谢,并立石碑记流芳百世,谊垂千古„„”“公元二○○○年庚辰二月十日立”。

友谊资助碑记,“左氏简介史碑记·左氏自古至今创业约有四千余年的光荣历史,公元前五帝时左氏先祖乃上古皇帝之臣左彻为左姓之古,西周春秋时以左为姓以官为氏,如穆王时左史戍以左为氏,春秋鲁国太史左丘明世为左史,楚国左史倚祖以左为氏,左史为当时史官(左史记言右史记事)春秋时齐卫之公族有左右公子后裔以左为氏。

战国时期左氏居于河南的开封孟津、邓州、兰考,山东的掖县胶南、东明,另外江苏的丹阳、安徽卢江,隋唐时期四川出现多支左姓大族,宋、元、明清时期左姓名人主要集中于黄河长江中下游诸省,河南的洛阳、大梁,江西的南城、永新,安徽的桐城、合肥,湖南的湘阴,山西的洪洞一带,时至明代洪武实行移民垦荒,永乐二年左氏自洪洞奉诏迁徙诸县,左钦祖迁居清丰县留固村,左汉臣迁居濮阳县沙滩枣林村,左武烈迁居内黄县西野庄村始以为家,流传至今„„”


相关内容

  • 从湘西民族人口构成看中国民族政策的走向
    从湘西民族人口构成看中国民族政策的走向 作者:易贤富 中国目前的民族政策是有问题,笔者在湘西,深有体会.经过宋朝的怀柔归化和清朝的改土归流政策,湘西民族问题已经不是问题了,1949年,怀化地区全区总人口206.34万人,少数民族仅有13.2 ...
  • 20**年届高三语文(苏教版)定时练习04]
    高三语文定时练习四 一.语言基础知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 B .盖冠/沐猴而冠 呼吁/长吁短叹 学识/博闻强识 C D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蒙蔽 威慑力 班师回朝 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
  • 家谱标准格式
    家谱标准格式 中国家谱保存至今的,以清代和民国的为主,约占全部数量的将近90%.就这部分现存家谱来看,尽管其编纂形式有所不同,编纂体例有详有略,记载范围有大有小,记载内容有多有少,编修重点各有侧重,但其格式基本上是相同的,是统一的,是有章可 ...
  • 临沂芝麻墩洪湖孙氏族谱研讨会在联谊会办公室举行
    芝麻墩洪湖孙氏族谱研讨会在联谊会办公室举行 5月13日,芝麻墩洪湖村孙氏族谱研讨会在联谊会办公室举行,副会长孙以欣主持召开.参加研讨会的宗亲有联谊会常务理事孙宝存.洪湖家谱主修人孙兴国.孙兴奎.孙兴家.孙兴岭.孙善修.孙兴华.孙成伦. 研讨 ...
  • 校录[弓氏家谱]前言
    前 言 甲戍仲春,桃红柳绿.神州大地,气象万千.时值余花甲序三之际,甚觉心旷神怡.想我中华一脉,源远流长.承天恩地德,数十代繁衍于今,着实可喜可贺.细思之,竟无愧于列祖列宗. "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忆及古训,豪气顿 ...
  • 3徽州宗族
    徽州宗族的来源 从<新安名族志>的记载来看,徽州宗族基本上都是来自中原.从大的文化地理来分野来看,长江是中原汉文化同南方越文化的交汇点.徽州靠近长江,四面环山,是一个独立的自然地理单元,比起长江沿岸交通四通八达来说,更具隐蔽性和 ...
  • [转载]各种姓氏家谱,族谱(点击自己姓的链接)
    (点击下面自己的姓就会出来资料) 赵[/B]钱[/B]孙[/B]李[/B]周[/B]吴[/B]郑[/B]王[/B]冯[/B]陈[/B]褚[/B]卫[/B]蒋[/B]沈[/B]韩[/B]杨[/B]朱[/B]秦[/B]尤[/B]许[/B]何[/ ...
  • 20XX年临汾市[政府工作报告]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11年3月28日在临汾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上 市长 罗清宇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0年工作回顾 20 ...
  • 老槐树导游词
    老槐树导游词 各位游客,一路辛苦了,欢迎您来到滨州市著名旅游景点博兴县湾头村老槐树. 众所周知,董永是中国历史记载中著名的孝子之一.那么,我们现在所在的博兴县湾头村便是董永和七仙女的神话故事传说发源地.而我们面前的这棵千年古槐就是相传为董永 ...
  • 早日康药材推出[最美村支书]
    深圳早日康药材推出<最美村支书> 联系电话:400-806-0208 程国兵漕河镇槐树山村支部书记.今年48岁.提起槐树山村,在座的绝大多数同行也许不知道.该村东与武穴赵俊交界,北与他县刘河镇曾冲村一山之隔,距县城20公里,位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