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因子分析的旅游产业经济效应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范文中心

基于因子分析的旅游产业经济效应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09/16

【摘要】本文在总结国内外已有旅游产业经济效应研究的基础上,对区域旅游产业经济效应研究进行一个系统的文献综述。并从旅游经济规模、旅游经营效果、旅游就业贡献、旅游基础动力四个维度着手,从而探寻构建一个可比较、可分析的永州市旅游产业经济效应指标体系。

  【关键词】旅游产业;经济效应;指标体系;永州市

  一、已有文献回顾及综述

  对区域旅游产业经济效应的研究源于旅游经济学领域,自20世纪60年代始,区域旅游经济学逐渐进入学者研究的视野。区域旅游经济学的研究发展包含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两个方面,前者重在讨论区域旅游经济学研究理论与方法的创新,后者重点在于运用区域旅游经济学知识对具体对象展开分析研究。

  1.国外方面研究

  国外对于区域旅游经济学在理论和应用方面的研究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1)简单数学模型阶段。也即旅游产业的乘数效应研究。经济学家凯恩斯率先结合“乘数理论”与旅游业发展的具体情况,提出旅游乘数理论,从而规范了旅游经济学的研究,并丰富旅游经济学的研究方法。1955年特罗伊西发表了著名的《旅游及旅游收入的经历理论》研究论著,这一著作成为20世纪60年代西方旅游经济学研究的理论基础。后来,众多学者(如B.H.Archer 、Lowyck、Saerbeck、Murphey等)以凯恩斯的乘数理论和特洛伊西的著作作为基石,对旅游产业与经济效应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开发出多种评价旅游乘数理论的数学模型,计算旅游、收入以及就业之间的关系。

  (2)复杂数学模型阶段。此阶段的特点是研究者应用经济学和统计学原理开发了不同用途的旅游经济评价模型。如20世纪80年代后Fletcher、Crompton、Lee Shuster、Tyrrell and Johnston等学者开始将投入产出模型应用至旅游产业经济效应评价中;加拿大学者提出了旅游经济评价模型(TEAM),其主要用途是分析旅游业对经济的影响程度,该模型的实施重点在于选取能够反应旅游业对经济影响的指标集合,如居民收入、就业指数、GDP等,而后利用指标集合所建构的模型对旅游业与经济效应两种变量进行相关分析。另外,20世纪70年代在法国学者则使用旅游卫星账户(TSA),该理论原理是建立一个独立于国民账户的虚拟账户,将所有与旅游业相关的投入与产出与该虚拟账户进行关联统计,从而更直观、便利的研究旅游业与GDP之间的关联性,并提供了旅游业与其它行业对经济贡献度的可比性,目前已经成为众多国家测算旅游业经济效应影响的重要模型工具。

  (3)复合概念模型时期。该时期的特点是评价模型由概念模型向数学模型转变。如英国学者Blake在2004年首先提出旅游政策与预测模型(Tourism Policy and Forecasting,TPF),该模型利用旅游消费相关数据并结合旅游产业的部门数据进行分析,因此其研究结论更微观、具体、细致。该模型更适合政府部门做旅游产业的政策分析、预测、制定以及旅游业的规划等具体工作。Telfer和Wa11在2005年提出收入流转模型(Income shifting analysis,ISA),该模型的主要侧重旅游产业的后向联合上。该模型的提出者利用餐饮业作为应用研究对象,在进行本国与外国供应商对比研究的基础上,得出了目的地的餐饮行业若从本国供应商处进货将为目的地的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收入。

  2.国内方面研究

  国际区域旅游经济学评价模型的发展和完善,为国内在此领域的研究奠定了基础,但目前国内在旅游业经济绩效评价研究方面还处于理论的启蒙和发展阶段,对于旅游业经济效应评价的理论发展以及模型构建贡献不多。总结起来,我国旅游业经济效应研究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1)起步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此阶段以经验性的主观判断和定性分析为主,没有结合数据进行科学的定量分析,因此对实践中旅游业经济效益评价的指导效率有限,决策依据缺乏科学性和可靠性。

  (2)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经过初期的探索和发展,此发展阶段研究开始使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国外的数学评测模型开始得到本土化的改进和使用,大量的旅游业数据被编纂和整理供经济效益评测使用,同时旅游业经济效应评测指标也得到了初步的开发,此阶段我国旅游业经营绩效评测研究开始走上科学发展的道路。如保继刚和樊义芳在《旅游地理学》书中利用相关数据对我国国际旅游的经济效应进行了研究。潘景胜和王淼利用偏离分析研究方法,以结构变化和专业化为研究指数,对上海国际旅游节的经济效应做了深入的分析。李江帆等运用新的旅游业总产值计算方式重新核算了19个省市地区的旅游业增加净值,进一步分析了旅游业对国民生产总值的贡献率,并以广东省为例进行了具体的剖析。

  (3)深入发展阶段,2000年至今。进入21世纪后,随着国外旅游业经济效应评价模型的不断拓展,国内学者已经告别完全的模仿和学习阶段,一方面表现出对于新方法和新知识的开放接受态度,另一方面不断用批判和发展的眼光完善舶来理论。在数据的甄选和收集上,政府和企业、组织为了自身发展需求开始采取更为积极的态度。区域旅游经济学向更为整体和科学的方向发展。如宋子千和黄远水在《旅游资源概念及其认识》对旅游资源的概念和范畴进行了缜密的思考和重新定义。薄湘平和薛晶晶从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两方面出发,辩证分析了资源禀赋与经济发展水平对旅游业发展的贡献率。陆相林创新性的利用DEA方法对山东省17个地市的旅游经济效应进行了测评研究。郭金海、韩雪和罗浩等运用ESDA技术(经济空间差异分析方法)对省域空间的跨境旅游业经济效应进行了研究。袁虹和吴丽利用灰色系统理论探索了区域旅游经济效应的影响因素。

  二、旅游产业经济效应评价模型构建

  本文应用因子分析法对旅游产业经济效应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首先对因子方法进行介绍,然后构建旅游产业经济效应影响因素评价指标体系。   (一)因子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因子分析(Factor Analysis)是指研究从变量群中提取共性因子的统计技术。最早由英国心理学家C・E・斯皮尔曼提出。该分析法主要应用两个方面,一是寻求基本结构,简化研究问题;二是对变量或样本进行分类。

  (三)指标选择

  1.经济规模的评价指标

  对于永州旅游产业而言,入境旅游和国内游客对于当地的经济发展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游客接待数目的增加,当地的经济也受到良好的带动作用。本研究选取“旅游总人数”、“旅游总收入”和“旅游企业数”作为衡量永州市旅游产业经济规模的指标。其中(1)旅游总收入。包含国内旅游收入和旅游外汇收入两部分,旅游总收入的数值与永州市旅游产业经济规模和经济表现成正比。(2)旅游总人数。与旅游总收入的构成类似,包括国际旅游人数和国内旅游人数两部分。该指标数值越大,说明永州市旅游产业经济经济规模越大,继而得出效应越好。(3)旅游企业数。本研究中旅游企业涵盖酒店、旅行社、旅店、车辆船只等。该指标的数值越大,表明旅游产业经济规模越大。

  2.经营水平的评价指标

  经营水平是反应区域旅游产业发展等级的指标,该指标能够侧面反应一个区域旅游产业的赢利能力和持续发展的能力。该指标的测量需要能够反映地区旅游实力和增长潜力的指标,本研究选取“旅游者人均总花费”与“旅游总收入占第三产业GDP比重”两个指标进行测度。(1)旅游总收入占第三产业GDP的比重。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反应区域产业划分的侧重以及旅游产业在当地发展的重要程度,该比例指标可以体现旅游业在第三产业中的影响和地位,该指标值与旅游业在该地区的产业地位高度成正比,比例值越高,表明旅游业的经营水平越高。(2)旅游者人均花费。旅游者的消费包括购买旅游区的产品和服务,通常涵盖吃、住、行、娱、游、购等方面,该指标值与该地区旅游业经营水平成正比。

  3. 就业贡献度的评价指标

  旅游业对区域经济的贡献方式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如旅游者消费拉动旅游地区消费需求、旅游产业发展带动地区其它产业进步、旅游产业可以调节地区经济结构以及旅游产业发展带动地区就业水平等等。本研究选取就业水平作为测度旅游业对地区贡献度的评价指标。就业贡献度指标涵盖旅游从业者人数以及旅游从业者人数占该地区非私有制就业人数的比重两个方面。(1)旅游从业人数。从数据的准确性和可行性原则出发,本文使用是指直接从事旅游产业的从业人员作为评测指标,该指标与旅游产业就业贡献度成正比。(2)旅游从业人数占该地区非私有制就业人数的比重。该指标是一个比例数值,其反应了旅游产业对当地就业的拉动作用,该比值越大,表明拉动作用越明显。

  4.发展基础动力的评价指标

  发展基础动力指标应该能够体现永州市旅游产业的基本发展实力,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结合文献分析中学者们的研究经验,本文选取A级及以上景区数、旅客周转量和地区常住人口作为反应旅游产业发展基础动力的评价指标。(1)旅客周转量。该指标通过以下计算方式获得:多种交通运输工具在一段时期内转运的旅客数量乘以相应的转运距离,具体计算公式以下:旅客周转量=∑旅客运输量×运输距离。该指标数值与该地区的旅游经济规模成正比。(2)地区常住人口数。永州市11个区县的常住人口数量可以侧面反应该地区旅游业的发展状态和发展潜力,常住人口数量越多,则该地区旅游经济发展越好,旅游产业未来发展趋势越明朗。(3)A级及以上景区数。本文假设景区的等级越高,数量越多则对游客的吸引力越大。因此,该指标可以侧面反应该地区旅游资源的能力。该指标数值越大,说明其对旅游发展基础支撑力度越大。

  通过上文对各指标含义的分析,本文构建的指标体系总结为下表。

  三、结束语

  根据永州市旅游产业经济效应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尝试着深入研究评价永州市的旅游产业经济效应,并通过对研究结果的描述和分析,一方面可以了解永州市各区县旅游产业在经济规模、基础状况和经营水平三个方面的现状水平,另一方面可以发现各区县旅游产业目前的问题所在,并指导做出正确的应对策略。例如,对于旅游资源禀赋较高的区县,应该做到“物尽其用”,将本区域的行业发展重心放在旅游产业上,增加旅游产业的投资,完善旅游产业的项目建设,做好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开发,不让优质的旅游基础资源浪费和闲置,提升本区域的整体经济效应,做好产业转型。而对于旅游基础状况能力较好但旅游经济规模和旅游经营水平落后的区县,应该迅速从保护并增强旅游基础状况入手,并提升旅游基础状况和旅游经营水平。旅游基础状况可以从该区域旅游市场活力开始,优化旅游项目,细分旅游市场并展开一定的宣传,而旅游经营水平的提升需要与旅游相关的人才作为基础。在多管齐下的促动方式下,合力提升该区域旅游产业经济的复苏。


相关内容

  • 主题公园规划设计研究
    理论与实践 主题公园规划设计研究 田 摘 斌 吴映梅 李 正 文章认为开发建设主题公园应树立以适应大众消费为条件.以深厚文化底蕴为根本.以综合效益为目标.以要: 高科技和综合创新为依托的规划设计理念:提出了可行性分析.主题策划.空间布局与游 ...
  • 经济周期_投资者心理偏差与资产定价_张荣武
    经济周期.投资者心理 偏差与资产定价* 张荣武沈庆元聂慧丽 (广东商学院会计学院510320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院430070) [摘要]新兴的行为资产定价理论存在的重大缺陷是未全面.系统地研究投资者心理偏差的变动机理和行为偏差的形成根源,以 ...
  • 基于万有引力视角的产业集群效应研究
    ValueEngineering·7· 基于万有引力视角的产业集群效应研究 IndustrialClusterEfficiencyontheBasisofGravitation 周琴ZhouQin (福州大学管理学院,福州350002) ) ...
  • 城市道路交通抗拥堵能力模糊评价模型_刘新民
    第13卷第4期2013年8月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JournalofTransportationSystemsEngineeringandInformationTechnologyVol.13AugustNo.42013 6744(20 ...
  • AMOS结构方程模型修正经典案例
    AMOS结构方程模型修正经典案例 第一节 模型设定 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过程可以分为模型构建.模型运算.模型修正以及模型解释四个步骤.下面以一个研究实例作为说明,使用Amos7软件1进行计算,阐述在实际应用中结构方程模型的构建.运算.修正与模型 ...
  • [农业经济问题]摘要20**年01
    题名: 发展公益性小额信贷组织,破解贫困农户贷款难题 作者: 段应碧 中文刊名: 农业经济问题 单位: 中国扶贫基金会 摘要: 破解贫困农户贷款难题,必须培育和发展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公益性小额信贷组织,小额信贷组织只有连续运营才能降低运营成本 ...
  • 上海乡村旅游资源定量评价研究_尹占娥
    旅 游 学 刊 TOURISMTRIBUNE [5] 李现武.环境发展与扶贫有机结合 实现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 中英合作 云南环境发展与扶贫项目 的启示[J].环境经济,2004,9:34-37. [6] (德)柯武刚,史漫飞著;韩朝华译. ...
  • 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过程应用案例
    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过程应用案例 第一节 模型设定 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过程可以分为模型构建.模型运算.模型修正以及模型解释四个步骤.下面以一个研究实例作为说明,使用Amos7软件1进行计算,阐述在实际应用中结构方程模型的构建.运算.修正与模型解释 ...
  •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课题申报表
    附件二: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科研规划项目课题 申 报 表 申报项目名称 行业主导型职教集团运行的体制性障碍 与对策研究----以天津市为例 申报人姓名 申报人所在单位 填表日期 王晓梅 天津职业大学 2014 年 8 月 18 日 中国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