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电影史 - 范文中心

中外电影史

09/10

1. 张艺谋 第五代电影人的代表

名誉指数:10 票房指数:9 投资指数:9 潜力指数:9 年薪:1亿

在中国,张艺谋似乎是电影界的一个神话,他从来不拍电视剧,只拍电影;而他的电影、不论是城市题材还是农村题材,不论是现代还是当代,总是令人刮目相看。在张艺谋看来,“城市题材和农村题材不能构成一个话题,现在好的题材不多,我只是找有感觉的、合适的拍”。“我只想拍我感兴趣的东西,一种清新、自然和返朴归真的东西。 ”如今电影市场不景气,可张艺谋10多年来从未因缺少拍片资金而发愁。

代表影片:

《英雄》柏林国际电影节特别创新作品奖

《一个都不能少》中国电影“华表奖”,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金鸡奖”最佳导演奖

《活着》法国戛纳电影节评委会大奖,美国金球奖最佳外语片提名

《秋菊打官司》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奖”,“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

《大红灯笼高高挂》香港电影“金像奖”十大华语片,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银狮奖”,大卫奖) 最佳外语片大奖,“百花奖”最佳故事片

《红高粱》西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银熊猫”奖,香港电影“金像奖”十大华语片。

2. 李安 华人电影的骄傲

名誉指数:10 票房指数:8 投资指数:8 潜力指数:9 年薪:9千万

李安无疑是为数不多的好莱坞亚裔导演中最成功最特别的一位。他游刃有余地用电影语言来处理东西方的情感与伦理,并且在东方和西方都得到了认同。

作为一个自小在传统中国家庭里长大的人,他除了拍出了《推手》、《喜宴》、《饮食男女》及最近正大红大紫的《卧虎藏龙》等华语片以外,居然还能拍出令国际影视界一致叫好的跨文化的《冰风暴》、《理智与情感》及《与魔鬼共骑》等英语片。也许对于一个真正的金牌导演来说,电影不存在什么文化与国别的区别,只要他的作品能触动观众。

代表影片:

《断臂山》2006金球奖四大奖项

《卧虎藏龙》金球奖最佳导演大奖,73奥斯卡最佳艺术指导、最佳摄影、最佳电影音乐、最佳外语片奖

《理性与感性》奥斯卡影展最佳改编剧本、奥斯卡影展最佳女主角奖

《喜宴》柏林影展最佳影片金熊奖,金马奖最佳剧情片、最佳导演、最佳原著剧本、最佳男、女配角及观众票选最佳影片奖。美国西雅图影展最佳影片奖、最佳导演奖,及瑞士卢卡诺影展蓝豹奖。

3. 吴宇森 闯荡好莱坞的华人导演

名誉指数:8 票房指数:10 投资指数:9 潜力指数:8 年薪:8千万

携东方导演之名,与西方巨星在好莱坞交流出票房与口碑后,这位东方执导人,已经深受观众的认同和好莱坞的肯定。

自从14年前的《英雄本色》、《喋血双雄》开始,就是台、港最受影迷喜爱的动作片大导演,吴宇森拍电影,全是暴力与书卷气,动与静、正直与邪恶交替有致的故事。他说,凡是有爱心的人,都是我的英雄。

从1993年的《终极标靶》,1996年的《断箭》到《变脸》、《碟中谍Ⅱ》,看得出吴宇森在好莱坞的戏是越做越大,越做越从容。投资高达一亿美元的《变脸》被美国影评人们认为是最具吴宇森风格的作品,并一举夺得那年七月份美国电影票房冠军,同时也为吴宇森带来了全美华裔艺术基金会颁发的最高荣誉金环奖。

代表影片:

《英雄本色》台湾电影金马奖(第二十三届) 最佳导演

《喋血双雄》第九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导演

《辣手神探》第十二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剪接

4. 王家卫 都市生活的阐述者

名誉指数:9 票房指数:8 投资指数:8 潜力指数:8 年薪:7千万

王家卫的电影里永远是那种宿命的、边缘的、破碎的世界,那里永远上演着让你心动、感伤的故事。

王家卫总是倾向于拍都市中最一般的小人物。没有根,没有理想,换句话说,没有起与止,生生漂浮于多彩而冷漠的都市中。他们孤独而无言,只活在自己的情感世界。他们表面也冷漠,内心也脆弱、易感,很重感情。王家卫的电影给人一种着迷的诱惑力和恒久的吸引力。

代表影片:

《阿飞正传》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电影,最佳导演奖

《春光乍泄》戛纳国际电影展最佳导演奖

《花样年华》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奖

5. 陈凯歌 理想主义者

名誉指数:8 票房指数:8 投资指数:7 潜力指数:8 年薪:6千万

陈凯歌的影片突破了传统叙事的规范,强烈地表现了自我意识和审美理想,以诗化的电影语言创作了独特的视觉风格。他不单纯把电影作为再现生活的手段,而是作为揭述和评价生活的工具,重视画面造型,敢于大胆地注入自己的感受,影片重视对画面上人物运动的处理,强调视觉造型不拘传统的叙事方式,故事情节淡化,但刻意追求主观性、象征性,寓意性。有人认为,他因此脱离了中国观众的传统文化心理和长期以来的欣赏习惯,而与观众拉开了距离。

但陈凯歌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黄土地》、《大阅兵》、《霸王别姬》、《孩子王》、《边走边唱》、《风月》、《荆柯刺秦王》都为他带来极大的荣誉。

代表影片:

《黄土地》洛迦诺国际电影节银豹奖,伦敦及爱丁堡国际电影节萨特兰杯导演奖

《大阅兵》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评委特别奖,都灵青年国际电影节大奖

《孩子王》中国电影金鸡奖导演特别奖

《霸王别姬》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奖

6. 冯小刚 贺岁片霸主

冯小刚给中国观众留下的印象不仅是导演的形象,还有一个演员的形象,但这决不是因为他出演过电影,而是因为他的身上夹杂了一种冯氏特有的痞味。这种痞好像是经过专业训练的。

在中国并不太景气的电影市场中“冯小刚”这三个字已经成了票房的保证。他的电影总会闪现出很多奇思异想,但又让你觉得贴切无比。有时他可以让你笑得合不拢嘴,有时他又像一把锋利的刀子。他就像一名藏在草丛中的优秀猎手,准确无误是他的基本素质,耐心观察和精心引诱则是他的胜利法宝。

代表影片:

《大腕》百花奖最佳影片

《一声叹息》开罗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奖

《甲方乙方》第21届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

7. 杜琪峰 香港影坛的中流砥柱

名誉指数:7 票房指数:9 投资指数:7 潜力指数:7 年薪:5千万

外表憨厚的杜琪峰,完全以实而不华的踏实作风,执着的创新突破、对电影制作的诚意和严谨,对演员个性的挖掘和尊重以及重视新生力量扶佐后辈的热诚,顽强地在商业和艺术间寻找平衡,游韧自如,显示出无限的潜质和活力。他对类型片作者路线的始终坚持,在不断地自我反思和超越中蜕变重生。“银河映像”已成为香港电影品牌制作的代表。

代表影片:

《十万火急》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剪接

《真心英雄》香港电影评论学会奖最佳导演奖

《非常突然》 1999十大华语片第五名

《枪火》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导演奖

8. 刘伟强 争取华语电影的荣光盛景与尊严

风格统一而各自笔触又独立成章的《无间道》三部曲,无疑成为华语电影史上的重要系列。

但其实早在《无间道》之前,刘伟强已拍摄过多套脍炙人口的电影,其中以《风云》、《中华英雄》、《古惑仔》系列等作品最受欢迎,也突显出他喜改编漫画以作电影素材的个人风格。而一路以来,由刘伟强执导的作品,票房均有一个不俗的成绩。

其中《无间道》于第二十二届香港电影金像奖颁奖礼当中,一口气夺得了最佳电影、最佳导演、最佳编剧、最佳男主角、最佳男配角、最佳剪接、最佳原创电影歌曲七个奖项,令刘伟强一夜间成为香港影坛的一个神话。

代表影片:

《无间道》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导演奖

9. 徐克 亦道亦的怪才

名誉指数:7 票房指数:7 投资指数:7 潜力指数:6 年薪:4千万

有评论者说,徐克建构的是一幅乱世图景,一种悲观情调。对此他对采访这答曰:“不错,我的影片教多以动(和谐)乱时代作为背景,连《倩女幽魂》,《笑傲江湖》亦如此。可能这是我自己作为海外文化工作者心结的外露,也可能和香港近十年处于不安的状态有关。”

徐克即使不是香港影坛最好的导演,也应毫无疑问的入三甲之列。他70年代末期出道,90年代初独步影坛,不断创造和带领潮流,已成为香港电影业中举足轻重的人物。他创造力旺盛,艺术构思敏捷,善于在狭窄的空间制造扑朔迷离的影象,在角色和性别中进行倒错和反串,特别是那变化多端的剪辑技巧,对女性角色出神入化的纯熟运用,都引起了众多影评家的交口称赞。

代表影片:

《鬼马智多星》台湾金马奖最佳导演奖

《棋王》被选为1992年香港国际电影节闭幕电影

10. 何平

名誉指数:7 票房指数:7 投资指数:7 潜力指数:6 年薪:4千万

何平是一位有着国际影响的资深电影导演。他的作品曾赢得国际国内影坛的多项荣誉。1990年的《双旗镇刀客》获日本尤巴里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大奖、柏林国际电影节青年电影导演奖、第11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美术设计奖等奖项,并因其风格的雄浑独特在电影届引起轰动,至今想起片中的一幅幅画面仍历历在目。

何平不是一位高产导演,但仅仅《双旗镇刀客》、《炮打双灯》、《日光峡谷》3部影片就为他从柏林、圣塞巴斯蒂安、夏威夷等国际电影节上捧回多项大奖。

代表影片:

《双旗镇刀客》日本YOBARI 国际惊险与幻想电影节最佳影片大奖。柏林国际电影节青年导演作品奖。香港电影金像奖十大最佳华语片奖。上海影评人中国十佳影片奖。中国摄影家学会最佳摄影奖。《炮打双灯》美国夏威夷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大奖。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导演大奖。最佳合拍片大奖,最佳美术设计大奖。中国影评人十佳影片第一名。获台湾评论界年度大奖。

《日光峡谷》柏林国际电影节评委会特别提名奖。柏林国际电影节基督教精神特别奖。获台湾金马奖最佳美术设计和最佳音响效果提名奖

-----------------------------------------

十大男演员(我对女演员不感兴趣,就说男演员吧)

1. 李小龙

世界华人之光

1940年11月27日生于美国,取名振藩。1946年参与演出第一部电影《富贵浮云》重要角色。1948年首用艺名“李小龙”在《细路祥》片中演出。1955年夏天拜咏春宗师叶问门下习武。1959年5月定居美国。1961年5月以优异成绩考入华盛顿州立大学,主修哲学。1962年4月在西雅图唐人街开设第一间“振藩国术馆”。1963年出版《基本中国拳法》及创立截拳道拳法。1964年8月12日与莲达(LindaEmery )在西雅图结婚。1966年6月参演福斯公司的电视剧《青峰侠》助手加藤一角,一举成名。1967年8月把自己的武术定名为“截拳道”(JeetKuenDo 简称:JKD )。1971年主演《唐山大兄》,票房310万港币破香港纪录。主演《精武门》,以及自编、自导、自演《猛龙过江》,均刷新香港票房纪录。9月开拍《死亡游戏》1973年7月20日晚在影星丁佩家中晕倒送院不治身亡,享年32岁零8个月。

2. 陈道明

获奖情况

1988年《末代皇帝》荣获第七届《大众电视》“金鹰奖”最佳男演员奖第九届全国电视“飞天奖”优秀男主角奖。

1990年《围城》荣获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第三届学会奖, 全国制片厂第二届优秀电视剧评选最佳男主角奖, 第十一届“飞天奖”最佳男主角奖。

1991年 四川国际电影节“金熊猫”最佳男主角奖。

1995年获得全国“十大影星”称号并于1996年被授予全国电影协会表演成就奖。 2000年《我的1919》荣获“华表奖”优秀男演员奖。

2000年《我的1919》荣获二十三届“金鸡奖”最佳男主角奖。

2003年 荣获阳光健康之星

3. 陈宝国

当代实力派

1956年生于天津,1977年陈宝国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毕业后分配到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工作。十多年来,在数十部电影、话剧和电视剧中扮演重要角色。丰富的创作实践和成果,使他成为名副其实的影视剧三栖演员,素有“冷面小生”之美誉。

2001年 2001年度中央电视台黄金时间观众最喜爱的优秀电视剧演员

2003年 2003年第21届中国电视金鹰奖观众喜爱的电视剧男演员奖(第四届金鹰电视艺术节)

2002年 电视剧 《汉武大帝》 汉武帝 2005年第25届全国电视剧飞天奖优秀男演员奖,

2005年第五届《大众电视》中国电视艺术双十佳演员。(该剧获2005年第25届全国电视剧飞天奖长篇电视剧二等奖)

2002年 电视剧 《汉武大帝》汉武帝 2005年最佳男主演(《北京青年报》结合观众调查及2005年荧屏电视剧收视率数据)

2004年 电视剧 《京华烟云》姚思安 2005年最佳男主演(《北京青年报》结合观众调查及2005年荧屏电视剧收视率数据)

2006年 电视剧 《汉武大帝》汉武帝 2005年第二届电视剧风云榜最佳男主角(《京华烟云》《汉武大帝》分别获2005年第二届电视剧风云榜收视十佳电视剧集第一、第三名) 1984年 电影《默默的小理河》军官 (影片获1985年文化部优秀影片二等奖)(即后来的电影华表奖)

1991年 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奖金凤凰奖

4. 刘德华

亚洲最勤奋的艺人

中文姓名:刘德华花名:华仔 华弟 华英雄 荣仔英 文姓名:LAU DAK WAH, ANDY(ANDY LAU) 生 日:1961年09月27日出生地:香港生肖:牛 星 座:天秤座 血 型: AB 型 现住地: 香港-九龙城区 籍 贯: 广东新会 民 族:汉族 身 高:174 cm体 重:68 kgs国 籍: 中国百米速度:年青时11.3s 鞋码:44学历:中学预科小学:黄大仙天主教小学中学:啬色园可立中学 嗜好:收集古董手表爱好:唱歌、驾驶、演戏、打保龄 语言:广东

话、英语、国语(普通话) 家庭状况: 父母、3 姊、1 妹、1 弟喜爱的运动:打保龄球 喜爱的衣着:牛仔裤

5. 张国立

当代实力派

生于1959年,出生于天津市,在陕西长大。16岁去修铁路,不久后参加了工地上的战宣队,任报幕员。很快调进铁路二局文工团。1983年,参加了电视剧《弯弯的石径》的演出。同年转业到四川人民艺术剧院任话剧演员。

1984年涉足影坛,在故事片《嫌疑犯》中饰主要人物马斌。1986年在《草莽英雄》中扮演矢志反清的同盟会员唐彬贤,表演较为成功。1987年在武打片《八卦莲花掌》中饰主人公麦耿,表演自然生动,获得了广泛的好评。

1987年应峨眉电影制片厂邀请,在根据王朔小说改编的影片《顽主》中饰经理于观,较好地把握住了人物性格的分寸,成功地刻画了这位调侃别人也调侃自己的城市“多余人”形象。张国立还参加演出有电视剧《都市芳草地》、《死水微澜》等。他还是一位优秀的话剧演员。曾因在话剧《朱丽小姐》中的出色表演,获得过“梅花奖”最佳男演员奖。

6. 成龙

他让外国人更了解中国

生日:1954年4月7日

祖籍:山东婚姻:已婚,有一子

1988、1992年荣任世界杰出华裔青年

1990年荣获法国文艺骑士勋章

1999年获得香港特区政府颁发的银紫荆星章

去年10月,国际著名影星成龙笑意盈盈地从北京奥申委常务副主席刘敬民手中接过了北京奥申委聘请证书。这是第一个受聘的北京申奥形象大使。

通过世界驰名的中国功夫,成龙在国际社会中赢得了很高的声望。在北京申办工作进入到关键的时期,成龙的加盟为申奥形象的进一步提高起到了积极作用。

成龙说,申办奥运对提升全北京以至全民的国际形象至关重要。身为华人的一份子,能够参与到申办工作中他感到非常光荣,他将全力以赴投入到这件中华民族的盛事中来。同时他也呼吁,全民行动起来共同为申办出力。

受聘当晚,他便置身摄影棚,与张艺谋一起练起了太极拳。这将是申办陈述片中的一个镜头。为了让成龙在半天的时间里完成拍摄任务,剧组特别请来一位天津老拳师和一位丰台体校的女教练,请他们上台表演各自的套路,从中选取其一教授给成龙。虽然成龙很谦虚地表示自己从没打过太极拳,老拳师却说武术的很多东西都是触类旁通的,成龙武术功底好,学太极拳对他来说并不难。

张艺谋给成龙讲解如何拍摄这56秒的镜头:“太极是中华民族的国粹,我们要表现出太极那种气韵亨通的感觉。”成龙与张艺谋进行完简短的沟通后便上台跟着拳师舞了起来,虽然成龙在台上还一个劲儿地念叨:“我平时演的都是硬功夫,动作出手特别快,太极却是很慢

的东西。”可他一端起架子来却形神兼备,颇有几分大师的味道。一边观看的人群不禁啧啧赞叹:不愧是成龙,这片子准能拍出中国人的精气神来!

成龙大使的身手加上张艺谋大师的制作,到时候呈现在观众面前的“国粹”,肯定不会让我们失望。

“今后无论走到哪里我都要带着它们,让所有得过奥运金牌的选手在衣服上签名,请他们支持北京申奥。”----当刘敬民副市长向成龙赠送第27届奥运会中国代表团使用的运动服和风衣时成龙如是说。

7. 周润发

生日:1955年5月18日

生肖:羊

身高:180cm

籍贯:广东宝安

出生地:香港南丫岛

最喜欢的人:妈妈

最喜欢的运动:浅水、帆板

职业:演员

个人经历:1974年考入无线电视第三期艺员训练班

代表作:

等待黎明(1984) 英雄本色(1986) 玫瑰的故事(1986)

原振侠与卫斯理(1986) 义盖云天(1986) 监狱风云(1987)

秋天的童话(1987) 英雄本色2(1987) 老虎出更(1988)

长短脚之恋(1988) 大丈夫日记(1988) 喋血双雄(1989)

阿朗的故事(1989) 我在黑社会的日子(1989) 赌神(1990)

纵横四海(1990) 和平饭店(1995) 替身杀手(1998)

再战边缘(1999) 安娜与国王(1999) 卧虎藏龙(2000)

实力派年轻一代的代表

1984年考入中国铁路文工团

1987看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

成绩:

因成功扮演《突出重围》中的参谋唐龙而荣获第一届金鹰电视艺术节“观众最喜爱男演员“奖 因在《龙虎人生》中对杜松山的成功演绎而荣获2006金南方年度最佳男主角奖

同班同学:

娟子、林京、傅彪

拍摄影片:

《人证》、《雨夜惊情》、《和你在一起》、《新护士日记》、《英雄泪》、《暴风法庭》、《1.2亿》、《死亡日记》、《双枪老太婆》、《突出重围》、《北洋水师》、《最后的棚户人家》、《蓝色风暴》、《新书剑恩仇录》、《决战法庭》、《真相的背后》、《东方第一刺客》、《曾国藩魂断太平》、《鬼城13号摄影棚》、《暗流》、《导弹旅长》、《豪门寡妇》、《蜕变 》、《救赎》

9. 柳云龙

年轻一代中有自己想法的一个

籍贯:山东济南

身高:一米八一

体重:七十公斤

血型:AB 型

生日:四月七日

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

电影:《七夜》《玉观音》《非常爱情》《青春无悔》《英雄劫》

电视剧:《公安局长》《暗算》《隐姓埋名》《零距离》《绿水英雌》《知情者》《天在上》《变脸》《背叛》《和平卫士》《非常案件》《生死同行》《功勋》《血色迷雾》

音乐专辑:《总想留住爱过的人》,并获当年十大金曲奖。

10. 孙红雷

带这痞子味道的实力派

呢 称:三郎、红雷、小雷

生 肖:狗

籍 贯:黑龙江-哈尔滨

现 住:北京

生 日:8月16日

身 高:179.5cm

家 人:爸爸 妈妈(病故)大哥 二哥

性格:有时开朗、热情。有时孤僻、自闭(怪吧!)

学 历: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

爱 好:台球

特 长:声乐(通俗、美声) 、舞蹈(爵士、踢踏舞)

喜欢的歌手、演员:张学友、艾尔帕西诺

“宠物”:孙小雷(他心爱的笔记本电脑)

〓个人经历〓

1995年至1997年中央戏剧学院学生

1997年中国国家话剧院演员

2001年北京鑫宝源影视投资有限公司签约演员

看到红雷 很欣慰

-----------------------------------------

中国十大电影就不知道了,给你说说十大经典电影吧

1、《小城之春》(1948)费穆

费穆讲述了一个中国人的“发于情,止于礼”的三角恋爱故事,其中的心理描写充满诗意,绝对是中国电影史最出色的电影。

2、《阿飞正传》(1990)王家卫

香港电影史上最重要的电影,阿旭代表了无根的一代,也正代表着香港这个城市的文化无根性,此外影片的对白也精彩非常。

3、《黄土地》(1984)陈凯歌

第五代导演真正的开山之作,一场对文化的深刻反思,从此以后第五代在中国电影史上刻下了深深的烙印。

4、《悲情城市》(1989)侯孝贤

电影以一个家庭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悲情遭遇,刻画了那一个时代的台湾,电影的配乐堪称华语电影之最。

5、《霸王别姬》(1993)陈凯歌

一部将个人命运和历史潮流结合在一起的优秀作品,在欧洲和美国都获得了广泛的认可,张国荣扮演的程蝶衣可能是华语电影史上一个传奇。

6、《英雄本色》(1986)吴宇森

吴宇森拍出了真正的中国人之间的义气,小马哥的形象影响了一代青少年。

7、《侠女》(1972)胡金铨

胡金铨的武侠电影充满了空灵禅意,其中的一场竹林戏成为了武侠片中最经典的场面,以至于很多年后,李安和张艺谋都拍竹林戏向它致敬。

8、《马路天使》(1937)袁牧之

《马路天使》里所展现的小市民之间的生活情趣,是之后的中国电影再也没有能够达到的。

9、《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1991)杨德昌

一部四个半小时的电影不但为我们展现了残酷的青春,其中更有台湾那个时代各个阶层的面貌。

10、《东邪西毒》(1994)王家卫

尽管王家卫是借了古装武侠来讲述一个“时间的灰烬”的故事,但我还是愿意把它理解成一个武侠梦,江湖梦。


相关内容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42号-[电影管理条例]
    (2001年12月25日国务院令第 342 号)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电影行业的管理,发展和繁荣电影事业,满足人民群众文化生活需要,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故事片 ...
  • 经典动画电影[藏獒多吉]给中国动画产业的启示
    2011年夏,中日合拍动画电影<藏獒多吉>经历多年打磨终于面世.影片里的多吉勇猛异常,但是<藏獒多吉>在中国的票房成绩却不理想.单从影片的商业运作来说,因为已确定年底在日本和法国上映,所以影片整体盈利应不是大问题.但 ...
  • 中国电影行业竞争格局和市场化程度分析
    1.行业市场化水平 (1)电影放映市场市场化水平不断提高,民营企业已经完全放开 我国的电影发行和放映一直属于国家管制行业,近些年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监管环境的日趋宽松,整个电影行业市场化水平的不断提高. 在行政监管方面,目前,电影放 ...
  • 合作原则下幽默的语用分析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试论爱伦•坡的作品在当时遭受非议的必然性 2 外贸英语函电的文体特征及翻译对策 3 从简爱和安娜卡列尼娜的不同命运看女性意识的觉醒 4 场独立和场依存对不同主题阅读材料的影响研究 5 A St ...
  • 中外著名文学奖项
    中外著名文学奖项 诺贝尔文学奖 根据阿尔费雷德.诺贝尔遗嘱所设,"奖给在文学界创作出具有理想倾向的最佳作品的人",颁奖单位是瑞典文学院,首届文学奖于1901年颁发.公布日期通常是在每年10月的某个星期四. 都柏林文学奖 ...
  • [影评方法]如何写影评影评写作的角度
    [影评方法]如何写影评 影评写作的角度 一.思想评论: 1.评主题.力求有独到见解,深入挖掘.<秋收起义>一片多数文章都认为这部影片反映了秋收起义历史,成功地刻画了毛泽东的形象,将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 ...
  • 中国电影的第一
    (一)中国电影的第一 中国的第一部电影:1905年,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在北京的丰泰照相馆诞生,老生表演艺术家谭鑫培在镜头前表演了京剧片段.这是有记载的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第一部电影,标志着中国电影的诞生. 中国第一部新闻纪录片 ...
  • 学表演台词功底
    <舞台艺术语言>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32001-2 132013-4 课程学时:192 192 课程学分:12 12 适应专业:戏剧影视表演专业 一. 制定本大纲的依据 戏剧表演艺术最重要的是演员的肢体与语言的表现力.因此,舞 ...
  • 浅谈英语电影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运用
    浅谈英语电影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运用 小学生的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还处在初级阶段,需要通过一系列有效的举措切实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而电影以其特有的艺术表现形式,给人以百看不厌.过目不忘的效果,甚至对人的一生都能产生重大的影响.英语电影 ...
  • [喜宴]中的中西文化差异
    <喜宴>中的中西文化差异 李安用一场喜宴,将中西方在爱情,婚姻上的文化差异表现得淋漓尽致. <喜宴>是李安"父亲三部曲"中的第二部,同时也是他第二部关于中外文化差异的电影.此前李安的第一部电影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