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是战国时期赵国的都城 - 范文中心

邯郸是战国时期赵国的都城

06/21

邯郸是战国时期赵国的都城,据说这个地方的人走路的姿势特别优美。燕国有位少年不辞辛苦来到邯郸要学这里的人走路。他一边观察邯郸人的走路姿势,-边学习模仿。可没有几天,他就坚持不下来了,越学越别扭,越走越不自然。不仅没有学会邯郸人走路,而且连自己原来走路的动作也忘了.只好爬着回到了燕国。

邯郸学步:学步:学走路,比喻生搬硬套地模仿别人,闹出笑话。

成语故事二:买椟还珠

战国时,有个楚国商人到郑国卖珠宝。他用上等的木料做成一个盒子,然后用香料来熏烤,再刻上栩栩如生的玫瑰花图案,镶嵌上翡翠、珠玉等装饰物,把这个盒子装扮得无比精致,然后才把一颗极其珍贵的珍珠装在里面。不-会儿,一个买主来了,他看到这个盒子,喜欢极了。于是,他买下了它。可是,这位买主却打开盒子,取出珍珠还给商人,只拿着盒子走了。 买椟还珠—椟:木匣。比喻舍本逐末,或取舍不当。

成语故事三:杞人忧天

古时候,杞国有一个人,老是怕天会塌下来,地会陷下去。他担心得坐也不是,站也不是,吃不香,睡不好。后来,他的朋友开导他:“天不过是一团积聚起来的大气罢了,不用担心它会塌下来。”那个人听后更加担心了,说:“照你这样讲,太阳、月亮岂不都要掉下来吗?”朋友说:“日、月、星辰,不过是大气积聚而成的一些会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伤不到人。”那人听后,又问:“那么地会陷下去吗?”朋友又说:“地不过是很厚很厚的泥土石块罢了,怎么会陷下去呢!”这下,那个人才放下心来。

杞人忧天—忧:担心。比喻不必要的或无根据的忧虑和担心。

成语故事四:黔驴技穷

很久以前,黔地无驴,后来有人从外地买回-头,在当地没什么用,只好放在山下。山里的老虎也没见过驴子,以为是个怪物,根本不敢接近,只是远远地观察。有一次,驴子突然吼叫一声,老虎吓得掉头就跑,但是日子一长,考虑发现驴子没什么本事,就吃了它

黔驴技穷—黔:今贵州一带。穷,完。比喻炫耀拙劣的伎俩而本事有限。

成语故事五:郑人买履

从前,有个郑国人,要买一双鞋子。他先用一根绳子量了量自己的脚,然后把量好尺码的绳子放在座位上。可走的时候忘记带了。来到集市上,走进一家某鞋店,这才发现那根绳子忘在家里,赶忙回家去取,可等他回来,集市早已散了,鞋也没买成。有个过路的人知道了这件事后就问他:“你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去试-试呢?”那个郑人却说:“我宁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郑人买履—郑:郑国。履:鞋子。讽刺那些只相信教条,不相信客观实际的人。 成语故事六:自相矛盾

从前,楚国有个卖兵器的人,在市场上卖矛和盾。他先是说:“我的盾,坚固无比,世界上任何锋利的东西都刺不穿它。”见没有人买,就放下盾,拿起矛,又说:“我这把矛锋利无比,无论怎样坚固的盾,它都能刺穿。”周围的人都很纳闷儿,又觉得吹得很可笑,就问:“既然这么说,那么,用你的矛来刺你的盾,结果会怎样呢?”这个卖兵器的人被问得张口结舌,一句话也说不上来。

自相矛盾—相:相互,比喻自己说话、办事前后矛盾,相互抵触。

成语故事七:叶公好龙

从前,有一个人名叫叶子高,大家都叫他叶公。叶公有个嗜好—喜欢龙。他的武剑上画着龙,屋子内外的墙上绘着龙,柱子上雕着龙,连衣服、被帐上也都绣着龙。有一天,天上的真龙听说了,就来到他家里,把头伸进窗户探望,把尾巴拖在厅堂上。叶公看见真龙来了,吓得转身就跑,失魂落魄。看来,叶公并不是真的喜欢龙,只不过是喜欢外表像龙而实际不是龙的东西罢了。

叶公好龙—好:喜欢。比喻表面上喜欢或赞赏,实际上并不爱好。

成语故事八: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相传,吕洞宾等八位神仙去赴西王母的蟠桃会,途经东海的时候,见水深浪高,无法通行。这时,吕洞宾提议 ,他们各自向海投一样东西,然后各显神通过海。于是,铁拐李把拐杖投到海里,站在上面渡过东海;韩湘子把自己的箫投到海里,箫韩湘子渡海而过;吕洞宾、蓝采和、张果老、汉钟离、曹国舅、何仙姑也分别把自己的剑、驴、鼓、玉朝笏、莲花投到海里,站在上面排浪而过。八位神仙各自依靠自己的本领渡过了东海。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互相比赛,各自展示自己的本领。

成语故事九:百发百中

春秋时期,楚国有个神箭手名叫养由基。他射箭技艺精湛,在楚晋两国的战斗中,曾一箭射死晋国大将魏錡。于是,有人提出要和养由基比试比试,看看谁能射中百步之外柳树上的叶子。养由基听罢二话不说,选中三片柳叶作为靶子,走出百步,拉弓放箭,三箭都命中了柳叶。一旁观看的人都惊呆了。想和养自基比试的人也连连称赞道:“真是百发百中啊!” 百发百中—中:射中。比喻射箭或射击技术精湛、高明。

成语故事十:半途而废

战国时期,有个叫乐(yuè)羊的人,他到邻国求学,准备成就一番事业。可学习不到一年,他就因为想家而弃学回来了。回到家中,妻子正在织布,得知他回来的原因后,妻子拿起一把剪刀,把织布机上的织线全部剪断了,然后说:“布是一丝一丝织成的,如果从中间把它剪断了,那么,前面的功夫不就白费了吗?”乐羊听到这里.明白了妻子的意思,马上告别了妻子,回到邻国继续求学,直到七年后学有所成才回家。

半途而废—废:停止。比喻工作没做完就停止了。

成语故事十一:对牛弹琴

春秋时期,鲁国有个著名的音乐家,名叫公明仪。他善于弹

琴,而且弹得非常非常出色。有一天,他在弹琴的时候,抬头看见一头牛正在吃草,于是就决定弹一首曲子给牛听。一曲终了,牛却毫无反应.照样原地吃草。他又弹奏了几首,牛还是不加理会。最后,公明仪明白了,不是牛听不见琴声,而是牛听不懂这种曲调。

对牛弹琴:比喻对不懂道理的人大讲道理,白费口舌。

成语故事十二:比肩接踵

春秋时,齐国的相国晏子出使楚国。楚王见晏子身材矮小,就傲慢地对他说:“你们齐国难道就没有人了吗?怎么派你这么矮的人来呢?”晏子不紧不慢地回答道:“我们齐国的人比肩接踵,伸开袖子可以遮住太阳,挥挥汗水就像下雨一样。不过,我们齐国有个规定,派贤能的出使君主贤能的国家,无才无能的人出使君主无才无能的国家。像我这样其貌不扬的人,只能派来见您。”

楚王不知

成语故事十三:病入膏肓

春秋时,晋国国君景公得了重病,派人去泰国请一位叫缓的医生来看病。当缓还没有到晋国的时候,晋景公在病床上做了个梦,梦见两个小孩儿在谈话。一个说:“来的这个医生很厉害,我们逃到哪里去呢?”另一个说:“我们躲在肓的上面,膏的下面,看他怎样?”缓来后,看了看晋景公的病情,说:“大王的病医治不好了。病魔在肓的上面,膏的下面,药力是达不到的。”不久,晋景公就去世了。

病入膏肓:比喻危机不可挽救。

成语故事十四:不可救药

周厉王时有一个大臣名叫凡伯。凡伯能文能武,不仅把国事管理得井井有条,而且诗文也写得极为漂亮。他经常劝说周王任用贤人,远离小人。可昏庸的周厉王是非不分,常常把凡伯

的话误解为挑拨离间,渐渐地疏远了他。此时,小人得志,把持朝政。凡伯气怒之下,写了一首诗,痛斥奸臣作恶多端,无法挽救。

不可救药:药:治疗,比喻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


相关内容

  • 春秋战国的十大名将排行榜!
    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是我们中华民族第一个大黄金时代,这个时代是人类思想的一次大爆炸,出现了许多的思想流派,他们影响深远:同时,在诸侯众国的无数战争中,也涌现出许许多多的天才的军事人物,成为后世所津津乐道的英雄,如下的十大名将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
  • 战国后期的秦赵关系及其影响
    第37卷第4期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7月 Vol.37 No.4 Journal of Tangshan Normal University Jul. 2015 战国后期的秦赵关系及其影响 林献忠 (武汉大学 历史学院,湖北 武汉 ...
  • 三十六计的故事
    1.瞒天过海 自认为军事防备十分周密,别人不会轻易进犯时,其斗志就会容易放松,从而麻痹轻敌:平时常见的事物,看惯了不容易起疑心:暗藏深机的计谋与公开的形式并不相互矛盾,相反,它常常暗含在公开张扬的行为之中.这就是易理中阴阳互相为用的道理 贞 ...
  • [战国风云11] 第十二章 乐毅伐齐:大将不败于敌手而败于朝廷
    第十二章 乐毅伐齐 战国七雄中,齐国是仅次于秦国的超级大国.可是不承想,这个富庶强盛的老牌诸侯国,竟然被一个小国,打得只剩下两座城池.而这奇迹的创造者,则是战国时期,杰出的军事家,乐毅.究竟,是哪个小国打败了强齐?而乐毅又是用什么样的方法, ...
  • 春秋战国中齐国除了那几个名人
    liutaouzb  |Lv4|被浏览27次|来自问答电脑版 检举|2013-05-29 8:31 齐国有几个特别出名的人? 满意回答 检举|2013-05-30 6:05 也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临淄中国古车博物馆, 东周殉马坑, 姜太 ...
  • 秦始皇帝者,秦庄襄王子也
    <史记>明确记载: '五月丙午,庄襄王卒,子政立,是为秦始皇帝.'-<秦本纪> '秦始皇帝者,秦庄襄王子也.'-<秦始皇本纪> '庄襄王享国三年.葬茞阳.生始皇帝.'-<秦始皇本纪> '右秦襄 ...
  • 荆轲刺秦王小品台词
    荆轲刺秦王(多幕剧) 时间:战国末期--即公元前227年(秦统一六国前六年)秋. 地点:燕国京都蓟城和秦国都城咸阳. 人物: 太子丹--燕王喜之子,曾做为人质出使赵国和秦国,因不忍秦王的侮辱而逃回燕国. 鞠武--太子丹的老师.荆轲刺秦王小品 ...
  • 中国古代城市发展的历史文化特征
    董鉴泓 中国古代城市发展的历史文化特征 圈 I.......................J 提要通过对中西古代文化和城市发展特征的对比.总结中国古代城市发展独特的历史文化特征,几千年阁中华文化长盛不衰未中断.城市建设制度得到延续和发展: ...
  • "马姓"专家传奇
    "马姓"专家传奇 --<中华马姓>作者马善田其人其事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眼前一部洋洋洒洒160万字马来西亚出版的<中华马姓>巨著,竟是武钢炉窑公司退管办党支部书记.51岁的马善田沥尽四年心血写成 ...
  • 语文读本3文言文翻译及赏析
    季氏将伐颛臾 ***译文 季孙氏将要讨伐颛臾.冉有.季路拜见孔子说:"季孙氏准备对颛臾采取军事行动."孔子说:"求!恐怕该责备你了.那颛臾,从前先王把它当做东蒙山的主祭,而且它地处鲁国境内.这是鲁国的臣属,为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