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与团队管理概论 - 范文中心

学生与团队管理概论

07/22

教师资格考试:学生与团队管理课本总结(76题)

第一章:学生管理概述

1、

团队的定位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团队中整体的定位,包括团队在组织中处于什么位

置,由谁选择和决定团队成员,团队最终应该对谁负责,团队采取什么方式激励下属

等;二是团队中个体的定位,包括成员在团队中扮演什么角色,是指导成员制定计划,还是帮助其具体实施或评估等。

15、团队的职权

所谓职权是指团队负有的职权和相应的

权限。团队的职权问题会随着团队的类型、团队的目标和定位的不同而不同。 16、团队的组织形式:(1)问题解决型团队(2)自我管理型团队

(3) 多功能型团队(4)虚拟型团队 17、团队的构建(1)共同愿景(2)共同

的目标(3)合理配制成员(4)培养良好的团队文化 18、高效团队的打造与管理

(1)强化共同愿景建设,提高团队凝聚

力(2)加强沟通,建立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3)营造团队文化,增强成员的归属感

第二章:班级管理工作与班主任工作

1、班级的含义:班级是学校里班和级的

总称,是以“班”或“级”为人员单位,按年龄和知识水平分别编成固定的基层教学

群体,即同一个班级学生的年龄和受教育程度大致相同,并且人数固定。

2、班级授课制的优越性:(1)有利于教学获得巨大的效率(2)有得老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便于有计划地组织教学活动,循序渐进地开展教学。(3)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互相交流和启发,由于学生是按照年龄和程度编成班级,水平接近,交流更加方便、顺畅

但难以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 3、班级管理的构成要素(1)教育者:即班主任、任课教师、学校领导、团队工作者等(2)受教育者:各级年龄相近、知识层

次和能力相同的学生(3)班级活动环境(4)班级教育与管理的内容(5)班级规范 4、 班级管理的目标

目标制定的依据:

基本依据——社会对教育的总要求;学校的总体要求

理论依据——教育学理论、心理学理论、管理科学理论和社会学理论等

实践依据——学生的具体实际

5、目标制定的步骤:分析现状、研究信息、把握理论、体察民心、确立目标 6、目标制定的方法:

师生共商法:即班级管理者和班干部或全班同学共同讨论并提出目标。它适合用在发展

良好的班级中,其优越性在于可以集思广益、满足学生情感需要、沟通师生情感、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和教育能力。

班主任定夺法:即由班级管理者做出决定,向班级提出要求。它适合用于班级初步建设或相对乱、差的班级中,其优越性为可以有效地解决班级成员之间的相互不了解等问

题,并且可以避免差、乱班级不良因素的干扰,但它不利于调动班级成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7、目标制定的原则:保持一致性和体现针对性、包含全面和突出重点、难度适宜和易于评价

8、 班级管理的内容:班级德育管理、班级学

习管理、班级文体活动管理、班级常规管理

9、 班级管理的特点 (1)目的的教育性:其内容是以学生的全

面发展这一最终的教育目标为核心的。因

此,它的起点、过程和归宿都以教育为宗旨,体现教育目的的要求。(2)内容的广泛性:学校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要含括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班级管理也相应地会涉及到学校各个方面的工作。因此,它具有涉及面广,内容多的特点,如班级计划的制定和落实、后勤卫生的实施和检查、课内外、校内外活动的设计和组织等等均是班级管理的内容。 (3)对象的不成熟性:中小学生一般都是处于6~18岁的未成年阶段。他们正处在身体发育逐步成熟,知识积累不断增多和渐渐学会做人的时期。他们还不够成熟,没有足够

丰富的生活经验,需要教育者的教育、引导和帮助。

10.班级管理的意义:

(1)班级管理是学校工作的基础

学校的管理工作是由班级管理工作开始起

步的,学校中的每一位学生都归属于一定的班级成员。

(2)班级管理是教育活动的保证班集体是学生学习、生活和交往的重要场所,也是管理者和教师实施教育、教学的主要阵地。

(3)班级管理是班集体建设的必要条件

(4)班级管理是营造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

11.班级管理的过程与方法

过程:制定计划—实施计划—进行总结

方法:(1)了解学生的方法:观察法;书面材料分析法、谈话法、调查法。

(2) 说理法

(3)自我管理法 (4)其他方法:情感激励法、实践锻炼法、创新管理法。

12. 构建班级文化的意义: (1)有利于学生是指班级生活中一切是指班级全体成员创

:教育性、凝聚性 、制

1) 思想品德素质(2)

第三章少先队工作

1、少先队的历史概述 第一阶段,1924年到1927年北伐战争时期的劳动童子军;

第二阶段,1927年到1936年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共产主义儿童团;

第三阶段,1937年到1945年抗日战争时期的抗日儿童团; 第四阶段,1946年到1949年建立的少年先锋队;

第五阶段,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建立了全国统一的组织中国少年儿童队,后改名为中国少年先锋队。

2、少先队的性质:少先队是“中国少年儿童的群众组织,是少年儿童学习共产主义的学校,是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预备队”。

凡是7周岁到14周岁的少年儿童,愿意参加少先队,愿意遵守队章,向中队委员会提出申请,经中队委员会批准,就可以成为队员。超过14周岁的队员应该离队,由大队举行离队仪式。

性质:革命性、教育性、儿童性、群众性 、自主性。

3、少先队的任务

根本任务:学习做共产主义接班人,准备为共 产主义事业奋斗。(呼号)

新时期任务:(1) 团结和教育全体少年儿童(2)组织少年儿童参与社会活(3)维护少年儿童合法权益

4、少先队组织教育的具体内容

(1)队与党、团组织关系的教育; (2)队的性质、任务的教育;

(3)队的历史的教育;

(4)队的基本知识的教育;

(5)队的组织制度的教育;

(6)队的组织纪律的教育; (7)队员的权利及义务的教育 5、少先队干部的选拔与培养

(1)精心挑选合格的队干部 (2)实行队干部轮换制

(3)做好队干部的培训:实行队干部例会制,加强工作方法的指导、实行队会观摩制,加强组织能力的培养、实行监督考评制,加强自治能力的培养

6、少先队文化内容: (1)组织管理文化

(2)活动文化(3)礼仪文化(4)辅导文化(5)理论文化

7、少先队辅导员的职责(五个方面) :引领者、组织者、服务者、保护者和氛围的营造者。

8、少先队辅导员的任务:抓基础建设、抓礼仪建设、抓阵地建设。

9、少先队辅导员工作方法(三抓) :抓典型(发现、培养、宣传、保护)、抓骨干(教育、培训、引导)、抓关系(典型与一般的关系、骨干和群众的关系、抓各种矛盾的关系。)

第四章:共青团工作 1、共青团的性质: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简称共青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学校,是中国共产党的助手和后备军。

2、共青团的成立:1922年5月5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标志着中国青年团组织的正式成立。 共青团的组织原则:(1)团员个人服从组

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组织(2)团的全国领导机关是团的全国代表大会和

它所设立的中央委员会。(3)团体各级领导机关,由选举产生(4)团体各级领导机关应当经常听取并认真处理下级组织和团员的意见(5)团的各级委员会实行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

3、共青团的基本职能:三个方面:

(1)党的后备军

(2)国家政权的支柱

(3)联系群众的纽带

4、5、享有的权利

(1)参加团的有关会议和团组织开展的各类活动,接受团组织的教育和培训。 (2)在团内有选举权、被选举权和表决权。

(3)在团的会议和团的报刊上,参加关于团的工作和青年关心的问题的讨论,对团的工作提出建议,监督、批评团的领导机关和团的工作人员。 (4)对团的决议如有不同意见,在坚决执行的前提下,可以保留,并且可以向团的上级组织提出。

(5)参加团组织讨论对自己处分的会议,并且可以申辩,其他团员可以为其作证和辩护。

(6)向团的任何一级组织直至中央委员会提出请求、申诉和控告,并要求有关组织给以负责的答复。

6、团章的基本内容:现行团章共包括两大部分:总则和条文。其中条文部分共九章三十九条,分为八章。

7、团章的产生和修改程序:现行团章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于

1982年12月24日通过。团章必须经过团的全国代表大会通过而生效

8、团旗的象征意义: 团旗为长方形,它的长与高之比是3:2,通用的尺度三种:(1)长288厘米,高192厘米(2)长192厘米,高128厘米(3)长96厘米,高64厘米

9、团歌:2003年7月22日 :共青团第十10、学校团组织的机构设置 一级团组织为校团委、二级团组织为年级的团总支、三级团组织为班级的团支部

第五章学生会组织

1、学生会的含义:是在校党委、团委指导下,以“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为目的、谋求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学生群众团体。

2、学生会职责:(1)组织开展学生各项活动(2)积极参与学生的管理工作

(3)组织学生深入社会(4)沟通与联系各项组织关系

3、 学生会的作用:桥梁纽带作用、榜样带头作用

4、学生会的工作思路:(1)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管理理念(2)建立引导型的工作方式

(3)拓宽活动的领域和内容(4)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准

5、学生会的工作要求:(1)建立健全学生会组织(2)明确学生会的基本任(3)明确学生会内部职责

6、学生会的制度建设(1)建立汇报工作制度(2)建立会议制度(3)建立检查考核制度(4)建立评比表彰和奖惩制度 7、学生会的干部队伍建设(1)选拔贤能,加强学生会形象建设(2)奖惩结合,充分调动学生会干部的工作积极性(3)因势利导,提高学生会干部的思想道德素质

第六章 同辈群体的认识与管理 1、群体的含义: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

为了达到共同的目标,以一定的方式联系在一起进行活动的人群。 一般来讲,群体通常可分为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

2、正式群体的特点:(1)有着共同的目标指向:如少先队有少先队的目标,共青团有共青团的目标(2)制度化的人际关系:如班集体,有班主任,有学生干部,还有一般的学生。班干部中班长、副班长、学习委员、

文体委员等。(3)稳定的组织机构:比如,共青团,校团委、年级团总支,班团支部。

(4)较为固定的角色定位:老师、学生

3、非正式群体:是以个体的志趣、爱好为基础而建立起来的松散的群体关系。

没有行政的外力,出于自愿。如:第六章的同辈群体。

很多学者认为,同辈群体对青少年的影响尤为关键,在许多时候甚至超过教师了和父母。

4、同辈群体的含义:同辈群体又称同侪

(chai)群体、同龄群体或伙伴群体。它是指年龄层次相同,地位相近的人组成的一种非正式群体。

一是“同辈”, 决定了群体的年龄层次,强调的是年龄的相近性; 二是 “意愿” 决定了同辈群体选择的自愿性,体现的是个体在自愿选择,自由结合的基础上自发组成的群体。 5、同辈群体的分类(1)娱乐型群体(2)学习型群体(3)违规型群体

6、同辈群体的特征(1)交往的自愿性(2)关系的平等性(3)群体的凝聚性(4)价值的趋同性

7、同辈群体对学生发展的积极性影响有哪些(1)为学生的心理沟通构筑了平台(2)为学生的社会化提供了角色体验(3)为学生的举发展创造了机会(4)为学生的交往互动提供了场所(5)为学生的文化融合营造了环境 8、青少年犯罪的理论阐释

(1)青少年犯罪的心理学解释。如: 心理缺陷说”:该理论认为,学生的行为

越轨或犯罪是由学生的“心理缺陷”引起的。 “挫折—侵犯说”:该学说认为,越轨是一种由挫折产生的针对他人和社会的侵犯形式。侵犯的强度与挫折的强度有关。

(2)学生犯罪的社会学解释

“差异交往说”:一个人通过与越轨的群体交往学到了对越轨行为的理解、态度和技能。

“控制缺乏说”:群体成员资格和社会生活环境决定个人行为。并认为越轨和犯罪是由于社会内外部的控制削弱和受到破坏引起的。

“亚文化理论”:犯罪的根源是亚文化群和与主流文化的价值观及行为倾向相抵触、相背离。

“标签理论”:越轨行为的标签或身份使个人成为“圈外人”。被迫承担与遵从“越轨者”的角色并表现在行为上。

启示 :

第一,从心理上讲,学生的犯罪与其心理的满足度密切相关,当其心理受到严重挫折又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疏导时,往往会产生心理的偏差,走向犯罪的道路。

第二,从社会交往上讲,学生的犯罪与他受到的社会影响,特别是同辈亚文化的影响密切相关。当学生交友不慎或处在一种不良的亚文化中时,往往会受“哥们义气”的感染,无心学习,为所欲为,最终走向犯罪的导论。

9、同辈群体对学生发展的消极性影响有哪些(1)同辈群体亚文化的消极影响(2)重要他人的消极影响(3)哥们义气或同伴排斥的消极影响

10、网络环境下同辈群体的特征(1)群体

交往的开放性(2)群体交往的超时空性(3)群体交往的匿名性

11、虚拟同辈群体的积极影响(1)有利于青少年的信息的共享(2)有利于青少年交往范围的扩展(3)有利于青少年情感的表达和释放(4)有利于青少年个性的张扬和不同自我的认同

12、虚拟同辈群体的消极影响(1)信息混乱(2)网络成瘾(3)群体极化

13、青少年同辈群体的引导与管理

(1)、以“教育引导”取代“强制管理”:同辈群体管理“宜疏不宜堵”、同辈群体管理应灵活多样,分类管理、同辈群体管理应发挥不同类型群体的积极作用 (2)、利用“参照群体”,发挥个体的“领头羊”效应

“参照群体”是一个群体心理学常用概念,指个体在实现其社会行为时,将某一或某些群体的规范、定向和目标作为他个人的行为动机。

(3)、加强教育互动,形成教育合力

首先,要积极发挥学校的主导作用。 其次,要不断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再次,要重视家庭教育的特殊作用。


相关内容

  • 旅游管理本科人才培养方案-20**年(新)
    旅游管理专业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系统掌握旅游管理专业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职业道德.敬业爱岗.团结合作的品质:具有现代 ...
  • 武汉理工[概论]课实践教学报告模板doc
    2014-2015学年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实践教学报告书 所在学院: 专业班级: 学生学号: 学生姓名: 教师评分: 教师签名: 目 录 一.实践教学的重要意义 ··················· ...
  • 计算机科学概论
    计算机科学概论 魏子翔 学号:[1**********]23 摘要:通过对计算机科学概论的学习,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这一专业有了一定的认识. 本文主要写了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这一专业的认识:对算法的认识以及对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工作原理的认识与了解 ...
  • 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方案
    旅游管理专业 Tourism Management 人才培养方案(格式) Personnel Training Plan 专业负责人: Specialty Director 系主任: Dean of the department 教务处长: ...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实践报告
    论文题目:关于大学生社会实践体系相关问题的分析 摘要:社会实践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必修课.因此,分析目前大学生社会实践模式存在的局限性,提出基于社团模式的大学生社会实践体系的理念,阐述它的专业化.全员化.社会化.持续 ...
  • 项目领导力
    项目领导力 美国<财富>杂志预测,项目经理将成为21世纪的首选职业.随着项目管理方法在各行业的普及.在企业内部的扩展,项目管理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成败,由此对项目经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郭城老师从公司内部.合作伙伴和客户那 ...
  • 材料科学概论论文
    超导材料概论 摘 要:具有在一定的低温条件下呈现出电阻等于零以及排斥磁力线的性质的材料称为超导材料.从1911年荷兰物理学家翁奈首先发现超导现象以来,现已发现有28种元素和几千种合金和化合物可以成为超导体.超导材料具有优越的物理性质和优越的 ...
  • 毛概社会实践策划书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课外实践调查 策 划 书 当前大学生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及加强舆论引导的对策建议班级: 采矿工程1001班 一,活动背景 当代大学生在学习<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 ...
  • 旅游管理就业论文
    浅谈旅游管理就业 摘 要 要实习了,快毕业了,我们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不防静下心来想想干什么,能干什么,自己离理想的职位有哪些差距又该从哪些方面去弥补这些不足.给自己制定人生职业规划,拟定自己的职业目标,然后朝着目标一步一步地靠近. 关键词 ...
  • 北大夏令营自荐信
    个人自荐信 尊敬的老师: 我是中国矿业大学电力工程学院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10级学生黄刚雷,从大一至今我已 经系统地学习了热能专业的相关课程,从公共基础的高数.大学物理.大学化学到专业基础 课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传热学再到专业课锅炉原理.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