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司马迁_史记_中的档案思想 - 范文中心

论司马迁_史记_中的档案思想

10/11

・20・

档案学研究

论司马迁《史记》中的档案思想

●肖文建钟国文王述球

内容摘要在中国历史史书中,《史记》是一部极其重要的历史著作。它是一部研究汉武

帝以前社会的百科全书,其中记述了许多档案方面的工作和思想,对研究中国古代档案史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文章就《史记》中涉及到的档案思想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史记档案思想《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分为十二本纪、八表、十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共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史记》记载了上起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共约3000年的历史。《史记》记载了汉武帝之前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各个方面的情况,可以说它是一部汉以前中国社会的大百科全书。作为一部纪录历史的史书,作者司马迁不仅在撰写《史记》过程中参阅过众多的档案资料,而且《史记》一书本身也记载和反映了许多汉以前社会的档案工作和档案思想,为研究汉代及其以前的远古时代的档案与档案思想提供了珍贵的史料,同时也对我们今天的档案工作有着重要的启示。本文就《史记》中关于史官记注与档案记载思想、档案保管思想、档案利用思想、档案收集思想、档案编研思想、反思破坏档案的思想和与档案工作有关的其它记录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史记》中记载的史官记注与档案记载思想

在古代,档案主要是由史官记录而形成的。汉代以前,史官在参与政权建设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史官的地位也非同一般,这当然与史官掌握知识,是当时的知识分子分不开的。《史记・齐太公世家》中记载:周武王灭纣时,“明

日,武王立于社,群公奉明水,卫康叔布采席,师尚父牵牲,史佚策祝,以告神讨纣之罪。”策,即

用于记录的简策,“史佚策祝”意思是史佚(史官名)拿着策书祝祷(禀告神讨伐商纣之罪)。这说明当时的史官是代表君王与“神”对话的发言人,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史”也承担某些富有神秘意义的职能。①《史记・晋世家》载:“成王与叔虞戏,削桐叶为圭以于叔虞,曰:‘以此封若’。史佚固请择日立叔虞。成王曰:‘吾与之戏耳。’史佚曰:‘天子无戏言。言则史书之,礼成之,乐歌之。’于是封叔虞于唐。”这段文字记载主要是说君王的言行都是由史官记载在史册上,君王也无可奈何。由此可见,西周时史官一方面参与政事,甚至君王都要听从他的意见。另一方面史官要记录君王的言论和事迹,这反映了周代史官的记注执掌。史官参与政权的特殊权利主要是由史官的记注职掌决定的。“这种史官记注制度是我国古代历史记载方面独步于世界的一种制度,世界上没有一个民族和国家有

#

象我国这样的史官记载”。

《史记・孟尝君列传》载:“孟尝君待客坐语,而屏风后常有侍史,主记君所客语。”这说明,作为奴隶主贵族的孟尝君也有自己的史官来记录自己的言行,这是仿拟君王的“已注”制度。从这里可以看出,史官记注不仅仅是君王的特殊权力,这一制度已经渗透到古代社会统治阶级的各个阶层。

史官记注是档案形成的主要来源,是使历史得以延续的一项重要制度。史官记注一方面是统治阶级维护统治的需要,另一方面反映了我国古代统治者已经认识到档案的重要作用,

2007年第1期

重视档案对历史的作用。我国的史官记注制度延续了几千年,至今这种记载思想仍然广泛存在,对今天的档案工作仍然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史记》中记载的档案保管思想虽然“档案”一词到清代才开始出现,但人们对档案的保护意识可以追溯到奴隶社会,有关档案的保管思想在《史记》中有许多记载。其中对档案保管者、保管场所、保管要求等方面的记载更多一些。

《史记》中记载的档案保管人员分为两类:一类是专门掌管档案的人员,即今天所说的专职档案人员。如《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中载:“老子者……周守藏室之史也。”意思是说老子曾经

是周朝保管藏书地方的史官。守藏室也就是保管档案的地方。由此可以推断,老子是专门负责管理档案的人员,而且是全职的档案工作者。这说明周代对档案的保管十分重视,出现了专门的档案保管人员。《史记・张丞相列传》中载:“是时萧何为相国,而张苍乃自秦时为柱下史,明习天下图书计籍。”秦朝主柱下方书的“柱下史”,

也就是主管秦朝文书档案的大臣。这个职位相当于国家档案馆馆长。而张苍到了汉朝因为“明习天下图书计籍”,即熟悉文书档案工作,所以萧何让他处理全国各地奏到朝廷来的公文,这

项工作,很类似现在政府的秘书长。$可见汉初是相当重视文书档案工作的。

第二类是兼职的档案人员。《史记・太史公

紬史记石室金自序》载:“卒三岁而迁为太史令,

匮之书”。《汉仪注》中说:“太史公,武帝置。位在丞相上。天下计书,先上太史,副上丞相。序事如古春秋。”虽然太史公“位在丞相上”尚有争议,但太史令拥有“石室金匮之书”是肯定的,也

序》云:“百年之间,天下遗文故事,靡不毕集太史公。”这说明,太史公不但接受天下郡县上报的文件及统计报表,并且整理、保管这些资料,以便进呈皇帝批阅,是太史公的职责之一。

《史记》中记载的档案保管场所因朝代不同,档案保管的场所也有所区别,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类:一是王室宗庙。《史记・龟策列传》记

・21・

载:“今高庙中有龟室,藏内以为神宝。”龟室里

藏的是卜卦用的龟甲,即甲骨档案,这些甲骨档案藏于具有神圣地位的宗庙,更加突显出档案的重要性。通常“祖庙之守藏”包括两个部分,其中之一便是王室权利凭证的文书典册、如典法、

伐武王之说。”意思是说,在周人惊恐之时,成王与大夫们打开金滕之匮,这才看到周公原藏于此的册书。从这段记载看,周王朝的档案不但“登于天府”,而且严密藏于金匮。二是类似国家档案馆的机构。《史记・张丞相列传》载:“张苍秦时为御史,主柱下方书……”柱下,即国家档案

汉以前,还没有严格意义上的档案馆的概念,上面提到的档案保管场所,与今天的档案馆是有严格区别的。保存在这些场所中的档案,应该说是一种文书和历史记载的混合性机构,这些机构兼具保管文书、档案、图书乃至办公室工作的职能。

关于档案保管要求,《史记》中的记载则更多。《史记・孝武本纪》载:“封广丈二尺,高九尺,其下则有玉谍书,书秘。”玉牒书,即记录皇帝登泰山封禅的简册,上面记录有皇帝封禅时的一些情况,是一种神秘性质的档案,这种档案埋之

・22・

档案学研究

用来修书(尚书),以至闻名于秦汉两朝,流传后世,不可谓是他收集档案资料的功劳。

另外一位著名的档案收集者是孔子。《史记・孔子世家》载:“孔子之时,周室微而礼乐废、诗书缺,追述三代之礼,序书传……”这里的“追述三代之礼”就是指孔子收集有关夏商周三代有关礼的文献资料。《史记・孔子世家》和《史记・老子世家》中都有记载孔子专程到周都城洛邑向“守藏室之史”老子“问礼”的史实。孔子向老子“问礼”,绝不是仅仅聆听几句教诲,而主要是

#

古人收集档案的实践不但为我们保存了大

于地,是严格保密的。《史记・秦始皇本纪》载:“……书同文字”,即统一文字,这是秦王朝实行的一项文书工作方面的改革,这对后世有着非常重大的影响。同时这也是对文书档案工作的一项要求,要求以全国统一的文字传递信息,对于统一文书(档案)书写符号具有重要意义。《史记》虽然没有十分全面地记载档案工作的方方面面,但从分散的记载可以看出,汉武帝以前,我国在档案保管方面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形成了专人保管、固定场所保管的保管思想,这也是我国古代档案管理能够独立发展的原因之一,对于今天的档案工作仍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三、《史记》中记载的档案收集思想

档案是历史真实的反映,具有现实的凭证价值和参考价值。在古代,人们就已经意识到档案的重要作用,因而古人也非常重视档案,十分注重对档案的收集保存,《史记》中记载了许多关于档案收集的生动故事。

《史记・萧丞相世家》载:“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作为统治阶级集团中的重要一员,萧何具有独特的历史眼光,在“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时,他却先把秦朝保存下来的档案典籍收集起来。以致后来“汉王所以具知天下阨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汉初统治者从这些收藏的档案中了解到全国地理区划、财政、人口等情况,作为制定国家政策的依据。我们说萧何具有独到的政治眼光,重视收集和利用旧政权的档案便是其突出表现。

《史记・儒林列传》中载:“秦时焚书,伏生壁藏之。其后兵大起,流亡。汉定,伏生求其书,亡数十篇,独得二十九篇,即以教于齐鲁之间。学者由是能颇言尚书,诸山东大师无不涉尚书以教矣。”伏生不顾犯杀头的危险收藏档案资料,实在令人可佩可敬。以至后来,《史记・袁盎晁错列传》中载:“孝文帝时,天下无治尚书者,独闻济南伏生故秦博士,治尚书,年九十余,老不可征,乃诏太常使人往受之。”可见伏生收藏档案,

量的珍贵历史资料,而且为我们树立了收集档

案资料的榜样。今天的档案工作也必须重视档案的收集,因为这是一项保存人类文明记忆的工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四、《史记》中记载的档案利用思想

保存档案的目的在于利用。《史记》中关于档案利用的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利用档案寻找历史根据。《史记・周本纪》载:“周太史伯阳读史记曰:‘周亡矣。’”这里的史记,实际指史官所记的档案。意思是太史伯翻看了记载这些事情的档案得出结论:周朝的天下将要灭亡了。可见太史伯通过利用档案,推断周朝将要衰亡。

二是利用档案作为凭证依据。《史记・淮南衡山列传》载:“……臣端所见其书节印图及其他逆无道事验明白,甚大逆无道,当伏其法。”意思是说臣端看见他准备的符节玺印以及其他大逆不道的资料证据,确凿明确,其人大逆不道,应当伏法受诛。档案具有历史凭证作用,在古代也不例外,它能够证明当事人是否有犯罪嫌疑。

三是利用档案开展编纂工作。这一点在《史记》中体现得非常明显,司马迁写《史记》就利用太史室中大量的图书档案。《史记・三王世家》载:“窃从长老故事者取其封策书,编列其事而传之,今后世得观贤主之指意。”说明司马迁在编写《史记》过程中,除了经常利用太史室的档案原件以外,还利用了太史室以外的档案。孔子

2007年第1期

编纂“六经”也曾大量利用了古代的档案原文。

五、《史记》中记载的档案编研思想

档案编研是指档案馆(室)根据一定的题目,对馆藏档案的有关内容进行研究、综合、加工,编写出档案参考资料。孔子修订“六经”,司马迁编写《史记》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一次大型的档案编研过程。其中包含了档案编研思想,这些思想和方法是值得后人去学习和研究的。一是实地调查,广征博采的思想。《史记》记述广博,内容详实,堪称当时的一部百科全书。很明显,要完成这样的巨著,一方面要占有丰富的档案资料。另一方面,作者要有丰富的阅历和广博的知识。《史记・太史公自序》中提到,司马迁二十岁即离家出游,其足迹遍及全国,每到一个地方,每访问一个人,他都会随时做好详细的笔记。无疑,占有丰富的实地考察材料和独特的个人阅历为司马迁编写《史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搜集、整理、筛选、加工资料,善于充分

・23・

“于是谨其始终,表其文,颇有所不尽本末,著者

明,疑者阙之。”无论是本朝的还是前朝的,记人记事,疑者阙,决不随便采录,甚至在评价人物的时候,司马迁也是采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包括对当今皇帝的功过是非,也是毫不掩饰,这就是我们必须学习的司马迁精神。

四是编纂体例创新的思想。司马迁之前,虽然有孔子著《春秋》、左丘明写《左传》,也还有一些人所写的历史著作流传,但是大规模的利用档案和前人的研究成果,写成横贯3000年的通史,司马迁是第一人。他写《史记》所用的五种体裁,本纪、表、书、世家、列传大都是开中国修史

#$!之先河。后世修史,大多以此体例为楷模。司马迁这种开一代之先的创新精神,对我们今天的

档案编研仍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六、《史记》中记载的破坏档案与反思历史的思想

历史上由于种种原因,档案屡次遭到破坏,《史记》中多次提到档案遭破坏的历史史实,司

利用已有档案的思想。《史记・孔子世家》载:“古马迁常扼腕叹息。

老《诗》三干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三百五《史记・历书》中载:“幽、厉之后,周室微,倍篇孔子皆弦歌之。”从三干余篇减至“三百五臣执政,史不记时,君不告朔……”意思是说幽篇”,去掉了百分之九十,司马迁不说“去其劣”,王厉王后,周朝日益衰落,原来辅佐的卿大夫掌而说“去其重”,可见这一过程不是内容上的精握政权,史官也不详细记载历史事实。《史记・太选和删减,而是版本的确定和选择,即将不同版史公自序》载:“自获麟以来四百有余岁,而诸侯

#

本而内容重复者去掉。《史记・太史公自序》载:相兼,史记放缺。”战争一方面破坏了已经形成

紬史记石室金匮之书。”紬字(同“迁为太史令,的档案,另一方面也使得诸侯国因为忙于战争,

绸音),《辞源》中解释有“抽引”“辍集”的意思。“史不记时”,形成无档可查的局面。这对今天的司马迁利用“石室金匮”中的档案资料,辍集出档案工作仍然具有重要的反思作用,国运昌,档有用的材料,这个辍集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档案案工作就会受到重视,而政治混乱,社会不稳编研选材的过程,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去粗取定,档案工作也就自然无人问津了。精、去伪存真”的过程。这样,司马迁“百年之间《史记・秦始皇本纪》载:“史官非秦记皆烧的遗文故事”才能变成宏篇巨著《史记》之。……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

三是不溢美、不隐恶,尊重史实的编纂思《史记・六国年表》载:“秦既得意,烧天下诗书,想。司马迁写《史记》的态度十分严谨,他一方面诸侯史记尤甚,为其有所刺讥也。诗书所以复见广泛收集、大量使用档案资料,另一方面深入实者,多藏人家,而史记独藏周室,已故灭。惜哉,

又不记日月,其文略不具。”焚际调查研究,但对于不准确的问题,宁可存疑,惜哉!独有秦记,

也决不错写乱写。《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载:“余书令是秦始皇为专制集权而施行的极端野蛮的

是对中国文化的一场浩劫。秦朝一方面烧以弟子名姓文字,悉取《论语》弟子问并次为篇,措施,

疑者阙之。”《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序》载:掉了许多其他诸侯国的史书,另外不允许吏民

・24・

档案学研究

开始形成。臣意建立病历档案的做法虽然表现为个别行为,但病历记录和病历档案的出现已是不争的事实。

《史记》中对汉以外周边国家的文书档案工作也有记载。虽然《史记》中对少数国家的文书档案工作未做专门的描述,但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出这两个国家的一些文书档案的梗概。《史记・匈奴列传》载:“(匈奴)毋文书”。“然至冒顿而匈奴最强大,尽服从北夷,而南与中国为敌国,其世传国官号乃可得而记云”。从中可以看出匈奴由“毋文书”发展到“可得而记”,从而可以推断出匈奴有一定的记载历史。虽然至今未能断定匈奴是否有自己的文字,但匈奴以木牍作为与汉朝交往的文书是历史的事实。《史记・大宛列传》载:“(大宛)画羊旁行以为书记”。意思是大宛国以皮革为书写的载体,文字都是横行书写的。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大宛国开始有文书档案工作,但还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

总之,作为一部史学名著,《史记》的史料价值是不言而喻的,“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是对其的中肯评价。然而,要说《史记》是一部档案学著作,恐怕没有几个人会认同。但是,深入研读《史记》,就不难发现,其字里行间闪耀着档案思想的光辉,这种思想对后世档案工作及至今天档案事业的发展都具有深远的影响。

《史记的文化发掘———中国早期史学的%王子今:$

人类学探索》,湖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4页。

②’《中国档案事业史》,中国人民大%周雪恒主编:

第43、53页。学出版社1994年版,

%)(%*#张大可:《史记全本新注》,三秦出版社1990年版,第1323、1701、1701页。

《司马迁、〈史记〉与档案》,档案出版#,+#-#!%周经:.社1986年版,第59、31、81页。

⑩!《孔子编纂“六经”对中国古代档案事%杨树森:0业的贡献》,《档案学研究》2001年第2期。

!韩宝华:%

保存典籍史书,这在《史记》中多次出现,可见司

马迁对此事是深恶痛绝的。

《史记・项羽本纪》载:“居数日,项羽引兵西图咸阳,杀秦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这件事在《史记》中也多次提到,项羽烧毁咸阳的史实,与刘邦占领咸阳时萧何收藏档案典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可以说,项羽这种不重视档案的行为是失掉了作战所必须的信息,因而输给刘邦也是历史的一种必然。可以说这是司马迁的有意之笔,着意刻画出两个政权的不同,对档案被毁的沉重思考。

上述破坏档案的史实,因为目的和行为的不同而有所区别,但表现出来的都是一种对历史的无知,对人类文化的亵渎,这种观点在司马迁的笔下或多或少都有所反映。

此外,《史记》中与档案或档案工作有关的记载还有不少。比如有关档案种类的记载中提到有谱牒档案、赋税档案、人事档案、病历档案等。《史记・夏本纪》中记述了夏朝的世系,说明

#

(作者:肖文建,湘潭大学管理学院档案系,邮编:411105)


相关内容

  • 史学概论笔记
    大学三年级第二学期 编辑:李逸凡 原文提供:李晓婷 考试内容题型:名词解释(5个20分):简答(4个40分):论述(2个40分) 重点在第二.三.五章 史学概论的特定任务: 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下,概括地论述史学在发展中为自己提出的重要 ...
  • 论[史记]的创作方法
    摘 要:<史记>是一部伟大的历史和文学著作,开创了我国史传文学之先河.司马迁博学多识,命途多舛,在创作<史记>过程中将自己独特的生命意识融入其中,使得<史记>不仅具有历史的厚度.文学的广度,还具有生命的深 ...
  • 司马迁[五帝本纪]研究
    首都师范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司马迁<五帝本纪>研究 姓名:赵文娜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中国古代文学 指导教师:赵敏俐 20070525 论文摘要 自'五帝本纪>诞生以来,学术界对它的关注可谓历史研究有余,文学研究不足 ...
  • 16.兼容进取的秦汉文化教学设计
    第16课 兼容进取的秦汉文化 学习目标: 通过本课的教学,了解佛教传入和道教兴起的简要史实:了解司马迁的生平事迹及其撰写的<史记>的简要内容: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艺术成就和磅礴气势. 通过对佛教和道教在我国得以传播的原因及所产生 ...
  • 20XX年高考最新作文历史人物
    2010年高考最新作文 历史人物 九.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或前135梷前87?),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西南)人.太初元年(前I04),司马迁开始撰写<史记>后因替李陵辩护,获罪下狱,受腐刑.出狱 ...
  • 高考作文之素材--司马迁.勾践.苏武
    历史人物作文素材(司马迁.勾践.苏武) 司 马 迁 (一)人物事略 少年司马迁生于史官世家,祖先自周代起就任王室太史,掌管文史星卜.父亲司马谈在武帝即位后,任太史令达三十年之久.司马迁10岁起诵读<古文>并接受其父的启蒙教育.渊 ...
  • 浅谈司马迁
    浅谈司马迁 历史犹如长河,源远流长,生生不息.它闪烁着无数日月星辰的光辉,折射出两岸风景变幻的悲喜,无数的或壮烈或平庸的生命汇入,在这滚滚洪流中激起属于自己的浪花. --题记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
  • 司马迁与班固的比较研究
    司马迁与班固的比较研究 [摘 要]<史记·儒林列传>.<汉书·儒林传>是司马迁与班 固的两篇论述自孔子以来的经学发展历史的文章,尤其是论述了汉 初以来经学的传授与继承.两篇文章有很多相似之处,但仔细比较 之后,我们还 ...
  • 古代文学 考试题答案整理
    <中国古代文学>(大一上) 一.二:成句默写.成段默写(40分) 三.名词解释(2道,共10分) (作者+内容+语言风格+思想+地位/别人对它的评价,150字左右) 1.<战国策> 由西汉刘向整理编订的一部战国时期的 ...
  • 人教版必修一 鸿门宴(第一课时) 教案
    <鸿门宴>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楚汉相争的相关史实:了解司马迁及<史记>:掌握和积累文言字.词.句式,疏通文意: 2.学会抓住关键词阅读文言叙事散文:学会概述文章的叙事脉络: 过程与方法 3.略读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