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茂陵传说:墓穴可坐看长安 为防盗全用沙子 - 范文中心

汉武帝茂陵传说:墓穴可坐看长安 为防盗全用沙子

01/17

道常村张鹏敏蹲在压石冢上的石块上向记者讲古老的传说。

“一百单三庙”

在汉武帝陵周围有许多陪葬墓,群众分别给他们安有俗名:汉武帝陵西北边的李夫人墓为磨子冢;汉武帝陵东边的卫青墓为簸箕冢,金日磾墓则为蝎子冢,霍去病墓为山。

《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载:骠骑将军霍去病“元狩六年而卒。天子悼之,发属国玄甲军,陈自长安至茂陵,为冢象祁连山。”

道常村64岁的张兴力、63岁的张志云等老人告诉记者,传说霍去病墓是模仿霍去病曾经打仗的地方祁连山修的。祁连山上有103个庙,这么多庙无法全部建到霍去病墓上,因此在上边栽了一棵柏树,建了三个庙,称为“一百单三庙”。每年夏历正月十七和六月初一,在霍去病墓这有两个传统的娘娘婆庙会,一些没有娃的人烧香要娃。在霍去病墓北边半坡有一块“三窝神石”,那块斜放的大石头上有3个窝,最上边那个窝小而浅,其他两个窝要大一些。有人站在下边丢石子。传说丢到最上边生皇上;丢进中间的生男孩;丢到最下边生女孩。过去在霍去病墓紧北边有所学校,叫茂陵小学,是兴平办的最早的学校,直接属于西安筹备委员会管。

张鹏敏回忆,新中国成立前霍去病墓南侧东西两边有石器房,石雕像都在房子里放着,但没人管。他小时候,就在马踏匈奴上骑过。那时候小孩爱在上面骑着玩,拿挑草的铲子乱砸。石马两个耳朵上的豁口就是过去小孩砸的。1956年,成立了茂陵文管所,1979年改叫茂陵博物馆。“文革”中,为了保护文物,文管所在当地群众的帮助下挖地窖,把小型文物埋在地下,给大型文物四面砌墙,然后用黄土掩埋。霍去病墓顶上的庙,在上世纪70年代拆了,改成亭子。茂陵小学也搬走了。

记者看到,在霍去病墓北边还有一座庙。

大陵上的酸枣树

董桂成告诉记者,传说把汉武帝葬埋了以后,汉武帝儿子为了保护封土,墓上的土都经过烧、炒,因此最早俗称大陵的汉武帝陵上不长树也不长草。

但后来为什么有了草树呢?当地还有个传说。

汉武帝陵北3公里的定周村73岁的老人冯萌献说,传说定周村有个老汉叫冯大,常常鸡叫三遍就起来拾粪。一天早上,他朝汉武帝陵方向走去,不知不觉走到村南四渠林。四渠林长满了酸枣树和杂草,常有狼出没。冯大害怕起来,正要返身往回走,发现路旁有本书,拾起来翻开看,每页上都写着“黑虎灵官”四个字。他翻一页念一声“黑虎灵官”,念到第三页时,一阵大风把书吹到天上,面前出现一位天神,问他:“你叫我有何吩咐?”冯大吓得不知说什么,听到酸枣树丛里传出几声狼嚎,忙说:“把酸枣树移到大陵上,不要叫狼胡叫。”天神说:“遵命。”转眼,四渠林的酸枣树丛就不见了,大陵上从此有了酸枣树等。

记者从董文俭、张兴力等老人处听到另外一个关于大陵上酸枣树的传说:道常村有个人,在大陵附近一井里捡到一本天书,上写“牛头马面”。他照书念了一声,一个可怕的妖怪站在他面前,问:你请小神有何事?此人怕说没有事惹神生气,情急之下说:你把大陵南边的酸枣树拔了。大陵南的酸枣树转眼消失了。因此,过去大陵南边没有酸枣树。

张鹏敏记得他小时候爱上大陵上摘酸枣吃,眺望西安。

还有多少传说

在茂陵周围人的记忆中,汉武帝陵周围受人为影响变化大。

“以前汉武帝陵陵园四门以内地都属于国家的。”张鹏敏说,传说很早以前,陵四周都是柏树林,以后北、东、西三边都被毁了,种了地。新中国成立前后南边那一大片柏树林,斜看顺看都成行,而且石碑两边都有房。解放初期没有人管,房子慢慢塌了,有人把房子拆了,把檩、椽等木料搬回去,也有人乱伐周围的树。时间不长,县公安局派来一个班,背着长枪,晚上在茂陵巡逻,才制止住破坏行为。

在南位镇策村70岁的董明元记忆里,他儿时,汉武帝陵南边全是大树,有的直径有七八十厘米,各种树都有,密密麻麻。人走到那儿十分恐惧。三年困难时期,缺吃缺烧,有人把陵南边和陵周围的树偷着伐了破柴烧火。树伐完后,有人在陵南开地种。后来生产队把那片地收了。兴平县剧团那时候也很困难,吃不饱,还要练功,说这是公家的地,要走做了农场,还在那盖了三间大房。人民公社化以后茂陵小学改成中学,策村没有小学,村穷又盖不起房,就在剧团盖的房子里边办了几年小学。由于那片地高低不平,不长庄稼,剧团把地又交给公社做了农场。最后博物馆收了,到1980年后种上了柏树。

由于篇幅有限,记者无法把采访到的传说全部写进本文里。

临结束采访,董彦山透漏,近几年他发现一种现象,有人在大陵上采土。有一人装了一兜土告诉他,是为了安顿庄子。

这后边又有怎样的传说?还有多少记者没有采访到的传说?

【专家考证】

在考古勘探无情考量之下

帝王陵周围的民间传说非常丰富、生动,但面对无情的考古勘探,往往发现其中有大量不真实的东西。记者就汉武帝陵周围的几个传说,与考古专家对证,就发现与史实不符成分很多。

封土里没有发现沙子

汉武帝陵封土是否像传说的那样是用沙子堆起的?

10年前,西汉帝陵被列为第五批国宝单位,为划定保护范围,咸阳市考古所受陕西省文物局委托,对汉武帝陵进行了勘探。该所所长岳起研究员告诉记者,他们在汉武帝陵封土上打过钻孔,封土都是夯土。至于墓室里是否有积沙,就不清楚了。在其他地方发现的汉代大墓中,墓室里才有沙子。

陕西省考古院汉陵考古队常务副队长马永嬴告诉记者,古代有很多大型墓葬是积沙墓,回填的时候在墓室上边堆积沙子。这是为防盗。因为沙子往下溜,掏不成。他们掌握的考古资料,汉武帝陵封土里边是黄土。西汉帝陵被列入全国重点保护百项大遗址后,5年前他们对汉武帝陵封土钻探,打到20多米深都是夯土,没有见沙子。因为没有勘探到墓室里,汉武帝陵墓室里边是否有沙子,现在不敢说。

压石冢是一建筑台基

“民间所说的压石冢,我们也钻探了,那不是墓葬,应该是建筑物的台基。”马永嬴告诉记者,具体上边修过什么建筑物,因光剩下台基,现在很难说。

岳起说,压石冢底边长各40多米,高约9米,高台上及周围除散见大量绳纹瓦片、砖块等外,上面有数块巨大的天然石块,应为柱础石。汉朝用天然石块做柱础石,而且是埋在地下。北魏、三国后,柱础石才是经过加工的,而且升到地面。

次冢可能为空墓

西安市老城和平门里下马陵知名度很高,其原因就是传说那里有汉代大儒董仲舒的墓,过去骑马者到了这个地方,无论职位高低都得下马,因此得名下马陵,自古听不懂西安方言的外地人误写为“蛤蟆陵”。如今汉武帝陵周围的人说兴平市南位镇策村的次冢是董仲舒,这不是卖面的遇见卖石灰的,分不清谁真谁假了?

策村66岁的董桂成说,和平门里的下马陵可以说是董仲舒的衣冠冢。下马陵很小,次冢大得多。

1996出版的《咸阳市志》亦云:据文献记载,陪葬于茂陵的有……董仲舒……现方位比较明确的有……董仲舒墓(传为茂陵东北650米处的“次冢”)。

明朝何景明纂修的具有陕西通志性质的地方志书《雍大记·卷十三》载:董仲舒墓在西安府兴庆池南胭脂坡大道东。俗传云“下马陵”。

根据这一记载,董仲舒墓到了今日兴庆宫公园附近,和平门里的下马陵和策村的次冢均与之不符。

岳起认为,称次冢是董仲舒墓只是传说。按史料记载,茂陵陪葬墓只有霍去病墓、卫青墓和金日磾墓等几个墓,其他都是传说,没有根据。策村董姓是否为董仲舒后人,也不好说,他们也可能是汉以后迁居此处的董姓人。

马永嬴说,他们曾对次冢勘探,目前残存封土东西底边长70米,南北约30米,高14.5米。因墓上有封土,墓室部分无法考古勘探,情况不明。但他认为,次冢不应是董仲舒墓。首先西汉帝陵的陪葬墓,其位置离帝陵越近,墓主地位越高。次冢是汉武帝陵园东侧第一座墓葬,其位置比卫青、霍去病墓更靠近帝陵,而董仲舒当年在朝中的地位并不高,远逊于卫青、霍去病等人,最高是做江都相,没有什么突出的政绩。而卫青、霍去病贵为皇亲国戚,在反击匈奴的战争中屡建奇功,拜将封侯,其身后在茂陵的墓葬位置绝不会在董仲舒之后。其次,西汉帝陵无论皇帝和皇后陵园内,均无陪葬墓。一般陪葬帝陵的贵族大臣的墓葬位置都在大陵园以东的区域。次冢位于茂陵大陵园之内,这个位置绝非一般大臣的葬身之地。


相关内容

  • 葬于陕西的部分名人墓 (组图)
    2009-08-29 13:48 <女娲墓> 到临潼骊山,可以看到"女娲祠",俗称"老母殿".郭沫若<重游华清宫>诗有"老母长生剩吉羊"之句,注释曰:&qu ...
  • 马踏匈奴 汉武帝茂陵之谜
    马踏匈奴 汉武帝茂陵之谜 西汉帝陵中规模最大的是茂陵,象征着汉武帝时期的强盛国力和汉武帝好大喜功的本性.高大的封土下,埋藏了无数汉代人民创造的金银财宝.茂陵边上的陪葬墓,外形如祁连山的霍去病墓最为著名,墓前以"马踏匈奴" ...
  • "鬼迷心窍"的李贺
    1999年9月,我到古城西安采访第4届全国城市运动会的时候,偶尔听当地老人讲了这样一个故事:西汉时,一代英主汉武帝曾在御花园中铸造了一座巨大的仙人铜像(据说是"高二十丈,大十围"),号称"金铜仙人", ...
  • 西安周边旅游景点大全(2)
    (三)长安古寺庙旅游区 位于西安市长安县境内,以名刹古寺众多而闻名.佛教八大宗派中的法相.净土.律宗.华严四大宗派的开山祖师和发展地都在长安.区内有佛教寺院40多座,著名的有唐玄奘墓地兴教寺,中国佛较净土宗发源地香积寺,中国佛教密宗发源地大 ...
  • 汉朝大司马大将军霍去病的弟弟霍光,虽然家族被诛,但是身后哀荣
    小人物父亲 历史上有很多的小人物,在历史上很有可能没有任何的记载,也有可能是在史书上一笔带过,不过能在史书上留下名字的人也实在太多了,这样的人统小人物,不要看不起这些小人物,小人物对历史的影响也是很大的,他们在不经意间就影响了历史,或许没有 ...
  • 汉朝历代皇帝
    汉朝历代皇帝 (不包括王莽建立的新朝) 西汉王朝(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始于汉高祖刘邦,终于孺子婴,共12帝. ①汉高祖刘邦,字季,号沛公,谥号高皇帝,庙号高祖.沛郡丰邑中阳里(现属江苏省徐州市丰县)人氏.生于周赧王五十九年即公元前二 ...
  • 17春秋华师[中国古建筑赏析]在线作业
    华师<中国古建筑赏析>在线作业 一.单选题(共 15 道试题,共 30 分.) 1. ()的出现和使用,解决了屋顶防水问题,是中国古建筑的一个重要进步. A. 铁 B. 铜 C. 瓦 D. 水泥 正确答案: 2. 汉代四象中指东 ...
  • 国宝:马踏匈奴 霍去病墓前石刻 一
    6月28日,从咸阳打车到茂陵,就是去看霍去病墓前的那几块大石头. 霍去病墓位于陕西兴平.两千多年来,这位抗击匈奴.屡建奇勋的英雄就静静地长眠在这里.当年,汉武帝为了表彰他的功绩,想给他在长安建造豪宅,他却拒绝了,"匈奴未灭,何以家 ...
  • 元宵为什么又叫灯节
    元宵为什么又叫灯节 农历正月十五,是汉族民间传统元宵节,又叫灯节.元宵期间,城市山乡往往要举行灯会,观灯.赏灯赛灯之余,还形成灯市,昼夜喧阗,热闹非常.宋代女作家朱淑贞的<生查子·元夕>词中就有"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
  • [转载]东汉陪祭宋武庙的九将谁最强悍?
    宋朝时,在官方设立的武庙里,太公吕望是受祭的神主,称为武成王庙,与文庙祭祀的文宣王至圣先师对应.文庙里有孔子的七十二门徒陪享,武庙里则由官方评选出历代名将七十二人陪祭. 而东汉入祭的名将共有九人,他们是:邓禹.寇恂.冯异.贾复.吴汉.耿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