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东汉陪祭宋武庙的九将谁最强悍? - 范文中心

[转载]东汉陪祭宋武庙的九将谁最强悍?

05/19

宋朝时,在官方设立的武庙里,太公吕望是受祭的神主,称为武成王庙,与文庙祭祀的文宣王至圣先师对应。文庙里有孔子的七十二门徒陪享,武庙里则由官方评选出历代名将七十二人陪祭。

而东汉入祭的名将共有九人,他们是:邓禹、寇恂、冯异、贾复、吴汉、耿弇、马援、皇甫嵩、段颎。

【邓禹】邓禹(2年-58年),字仲华,今河南南阳新野人,东汉初年军事家,辅佐刘秀的重要谋略家,云台二十八将第一位。邓禹年轻时曾在长安学习,与刘秀交好。更始元年(23年),刘秀巡行河北,邓禹前往追随,提出“延揽英雄,务悦民心,立高祖之业,救万民之命”的方略,被刘秀“恃之以为萧何”。邓禹协助刘秀建立东汉,“既定河北,复平关中”,功劳卓著。在这期间,邓禹兼任了刘秀的人事参谋,为刘秀举荐了很多合格称职的人才,二十八将中的吴汉与寇恂这两个重量级的人物多受其力。邓禹率军大破王匡后,又再接再厉击败更始中郎将乘歙的十万大军。在攻打赤眉军过程中,邓禹可谓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归顺者号百万之众。邓禹之名威震关西,达到了他军事生涯的最高峰。刘秀称帝后,邓禹被封为大司徒、酂侯。后改封高密侯,进位太傅。

【寇恂】寇恂(?-36年),字子翼,上谷昌平(今北京市)人,东汉开国名将,重要的政治家,云台二十八将第五位。寇恂出身世家大族,原是新朝上谷功曹,后与耿弇一起投奔刘秀,被任命为偏将军、承义侯。此后,寇恂镇守河内,治理颍川、汝南,协助刘秀建立东汉。刘秀称帝后,寇恂任执金吾,封雍奴侯。建武十二年(36年)病逝,谥号威侯。寇恂治民有方,威望素著,屈己为国,顾全大局,当时人无不景仰他的长者之风,都认为他有宰相的器量和才能。他为了治军,不惜得罪贾复,杀了贾复士卒,后来又用方法使两家恩怨解决,实属东汉的蔺相如。

【冯异】冯异(?-公元34年),字公孙,颍川父城(今河南省宝丰县东)人,东汉开国名将、军事家,云台二十八将第七位。冯异能文能武,是二十八将中的佼佼者。冯异原为新朝颍川郡掾,后归顺刘秀,随之征战,平定关中,协助刘秀建立东汉。刘秀称帝后,冯异被封为征西大将军、阳夏侯。冯异跟刘秀很早,在刘秀起事的前期做了很多事,并提出了类似于隆中对的图天下策。后来,击败王朗,兵不血刃拿下洛阳,在消灭赤眉军过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在对隗嚣的战争中,更是多有胜利,只可惜仗未打完即遭刺杀。

【贾复】贾复(9年-55年),字君文,南阳冠军(今河南省邓县西北)人,东汉名将,云台二十八将第三位。贾复儒生出身,新朝末年聚众加入绿林军。归顺刘秀后,随其击信都、攻邯鄣、战真定、破邺城、平定郾城、召陵、新息等地,战功赫赫。建武三年(27年),贾复出任左将军。建武十三年(37年),定封胶东侯,食邑六县。贾复虽然出身文士,但是临阵果敢、身先士卒,在东汉中兴功臣中以勇武见称,堪称二十八将中的佼佼者。刘秀曾称赞道:“贾督有折冲千里之威。”贾复在征伐中,多次在溃围中解救危急,身上受伤达十二处。刘秀因此很少令他远征,常让他跟随自己,所以贾复缺少独当一面的功勋。诸将每次论功,贾复都默然不语。刘秀便道:“贾君的功劳,我自己知道。”

【吴汉】吴汉(?—44年),字子颜,南阳宛县(今河南省南阳市)人,东汉开国名将、军事家,云台二十八将第二位。吴汉曾任新朝宛县亭长,后在渔阳郡贩马为业。更始元年(23年),被任命为安乐令。后归顺刘秀,封偏将军、建策侯。此后,吴汉斩杀苗曾、谢躬,平定铜马、青犊等农民军,协助刘秀建立东汉。刘秀称帝后,吴汉任大司马、广平侯,先后扫灭刘永、董宪、公孙述、卢芳等割据势力。特别是在攻蜀过程中,虽然一开始输多胜少,但是在生死决战中取得胜利,成功拿下成都,称得上刘秀建立东汉的一大功臣。吴汉死后,谥号忠侯。

【耿弇】耿弇(yǎn)(3年-58年),字伯昭,挟风茂陵(今陕西省兴平市东北)人,东汉开国名将、军事家,云台二十八将第四位。耿弇自幼喜好兵事,后劝父投奔刘秀,被任命为偏将军,跟随刘秀平定河北。刘秀称帝后,耿弇封建威大将军、好畤侯。此后,耿弇败延岑、平齐鲁、攻陇右,为东汉的统一立下赫赫战功。建武十三年(37),耿弇辞去大将军职。永平元年(58),耿弇去世,谥号愍侯。耿弇是一位难得的勇将,号称东汉第一名将,围城打援战术的创始人。他曾经给刘秀带去了一万五千渔阳骑兵,成了刘秀在河北的资本。他在后来打败王朗、破铜马等战役中都有所建树。最辉煌的是在齐鲁战场,他和盖延的五万大军共杀敌五十万,号称韩信第二!在东征的一系列战役中,耿弇充分显示了他的军事才能。在各个战役中,他采用了心理战、攻坚战、围城打援、声东击西、避强击弱等一系列战术,每战必胜。

【马援】马援(前14年-49年),字文渊,扶风茂陵(今陕西杨凌西北)人。西汉末至东汉初年著名军事家,东汉开国功臣之一。新朝末年,天下大乱,马援为陇右军阀隗嚣的属下,甚得隗嚣的信任。后归顺光武帝刘秀,为刘秀统一天下立下了赫赫战功。天下统一之后,马援虽已年迈,但仍请缨东征西讨,西破羌人,南征交趾,官至伏波将军,因功封新息侯,被人尊称为“马伏波”。其老当益壮、马革裹尸的气概甚得后人的崇敬。后于讨伐五溪蛮时身染重病,不幸去世,实现了他“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的壮志。在军事上,光武帝对他言听计从,十分倚重。马援又先后率军平定西羌、远征交趾、出兵边塞、平乱武陵,为华夏版图的统一,为东汉政权的巩固,立下了赫赫战功。

【皇甫嵩】皇甫嵩(?—195年),字义真,安定郡朝那县(今甘肃镇原东南)人,东汉末期军事家,为东汉名将皇甫规之侄,出身于将门世家,最初举孝廉、茂才,汉灵帝时被征为侍郎,迁任北地太守。光和七年(184年),黄巾起义爆发,皇甫嵩与吕强上疏请求解除党禁,任左中郎将,与朱儁率军镇压起义军,威震天下,战后以功拜左车骑将军、领冀州牧,封槐里侯。董卓掌权时,征皇甫嵩入朝为城门校尉,后迁任议郎、御史中丞。董卓被诛后,任征西将军,再迁车骑将军。初平三年(192年),拜太尉,后免,复拜为光禄大夫,迁太常,兴平二年(195)卒,追赠骠骑将军。皇甫嵩为人仁爱谨慎,尽忠职守,有谋略,有胆识。

【段颎】段颎(jiǒng)(?—179年),字纪明。武威姑臧(今甘肃武威)人,段会宗从曾孙,东汉时期名将。段颎少时学习骑射,有文武智略,最初被举为孝廉,为宪陵园丞、阳陵令,有治理之才。后入军旅,戍边征战十余年,历任中郎将、护羌校尉、议郎、并州刺史、破羌将军。与羌人作战先后达一百八十次,斩杀近四万人,最终平定西羌,并击灭东羌。以功封新丰县侯,食邑万户。建宁三年(170年),段颎被征入朝,历任侍中、执金吾、河南尹、司隶校尉等职,他党附宦官,为其捕杀太学生,因而得保富贵,增邑四千户,并两度任太尉。光和二年(179年),权宦王甫罪行被揭发,段颎受牵连下狱,不久在狱中饮鸩而死。后经中常侍吕强上书追诉段颎的功劳,灵帝下诏让段颎的家人归还本郡。


相关内容

  • [转载]历史新解:鲜卑族的崛起与O3
    历史的迷雾再一次拨开,历史记载.文化对比与分子人类学证据的碰撞再一次很好地揭示了东亚最"嚣张"的一类Y单倍群-O3-M134*(即F444)的来源与扩散的路线图! 1 鲜卑族来源后裔Y-DNA测试结果 最近一例Y测试结果 ...
  • 广西梧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彭志创整理
    广西梧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彭志创整理) 文物保护单位 全市共3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7处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109处市.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梧州市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一共3处:1.李济深故居,位于苍梧县大坡镇料 ...
  • 换个角度看敌人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转载 点击数: 203 更新时间:2011-10-17 人际交往中,有一种"坚果型"的人,他们一边慨叹人心不古.真情难觅,一边却比谁都更加吝啬,将自己牢牢包裹在带刺的壳中,以此来对抗伤害与攻击.这样 ...
  • [转载]张芝冠军帖(五张)
    原文地址:张芝冠军帖(五张)作者:张聿川 气息酣畅神变无极 --张芝<冠军帖>艺术赏评 戴季昀 张芝(?--约192),字,伯英,敦煌渊泉(今甘肃敦煌市安西县)人,东汉名臣奂长子.其生平史籍记述很少,唐张怀瓘<书断> ...
  • 中国历史简述
    1.天下之事,分合交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夏一统, 商周继之,春秋战国乱之:秦一统,两汉继之,三国魏晋南北朝乱之:隋一统,大唐继之,五代十国宋辽金乱之:元一统,明清继之,民国乱之 (现在属于一统吗? 似乎不是:台湾还没统一,南海各个岛屿实 ...
  • 麦肯锡研究报告:"工业4.0"进展如何?
    由于互联网的特殊性,工业领域对其一直是"又爱又怕",对互联网在工控系统的大规模导入一直存谨慎态度.引领之人保持乐观,消极之人愤愤不平,因为到目前为止,实施改造的结果好坏掺半.在近日发布的<麦肯锡工业4.0报告> ...
  • 日月潭的导游词怎么写
    日月潭导游词范文 关于日月潭导游词范文 篇一: 关于日月潭的名字,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哩.话说很久以前,这个大潭里住着两条恶龙,有一天太阳走过天空,公龙飞跃起来,一口将太阳吞食下肚.晚上月亮走过天空,母龙也飞跃起来,一口将月亮吞下.这对恶龙在 ...
  • 战国时期的燕国虽弱,可也有一支精锐部队
    在下之前的文章提过,战国七雄之中作为唯一一个西周时期就分封的王族老牌诸侯国.在进入战国之后非常弱势,却经常被秦国所蛊惑背后攻打与秦国为敌的赵国,虽然常常被打败,但也搞得赵国军队疲于奔命,自身也没落着什么好处,最后因为刺秦而被秦国灭掉. 然而 ...
  • "韩国"中文名字的由来
    "韩国"中文名字的由来 2013-05-20 23:02:09 归档在 我的博文 | 浏览 5574 次 | 评论 1 条 "韩国"这个名称是近代以来启用的,就在中韩建交以来中国还叫他是"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