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艳举医案:㈤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当归芍药散治感冒后乏力失眠案 - 范文中心

鲍艳举医案:㈤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当归芍药散治感冒后乏力失眠案

12/17

㈤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当归芍药散治感冒后乏力失眠案

李某,女,27岁,2007年4月3日初诊。

不明原因乏力1周余。患者1周前由于外感出现恶寒、发热、头痛、咽痛等症状,自服阿奇霉素等抗生素后,发热、头痛、咽痛等症状消失,但遗留有全身乏力、眠差、多梦、精神差等症状,不能正常工作。西医各项检查均正常,诊断爲“亚健康状态”,因无对症药物可服用,而找中医诊治。

现症见:全身酸软,疲乏无力,精神差,眠差,口干微渴,不欲饮水,时有心悸、头

晕,食纳少,二便调,舌质淡,舌苔薄白,脉沉细。

脉沉细,全身酸软,疲乏无力,精神差,爲血虚水盛之证。心悸,头晕,眠差,多梦,爲水饮上凌于心及清窍。

口干微渴而饮水不多,爲水饮内停郁而化热之象。四败厥冷,心下微结,小腹胀满,便溏,爲下寒症状;口干或苦,咽干,心烦,胸胁胀满疼痛,背部发热,上热症状。

综合分析:辨证爲上热下寒之厥阴病,即半表半里的阴证。

冯老师在临床上遇到血虚水盛、水饮郁而化热之证,常用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当归芍药散,清上温下,养血利水。

因该患者眠差、梦多症状较明显,故在上方的基础上又加入炒酸枣仁15g,养血安神。

处方:

柴胡12g,黄芩10g,天花粉12g,生龙骨(同煎)15g,生牡蛎(同煎)15g,干姜6g,当归10g,茯苓12g,泽泻15g,苍术15g,川穹 6g,炙甘草6g,炒酸枣仁15g 2剂,水煎服。

患者服用上方2剂后,精神明显好转,眠差、梦多减轻,心悸、头晕症状消失,已能正常工作,又继服上方3剂,诸症痊愈。

按:对于伤寒论之“千古疑团”——厥阴病的理解,经方大家胡希恕、冯世纶两代临床家经过不断的深入分析、研究,取得了层次的飞跃,爲我们临床应用开辟了新的道路。

胡希恕先生认爲:厥阴病是病位在半表半里的阴性证,与少阳病相对。阴性病就应该是“寒性”爲主。

胡老分析《伤寒论》第326条:“厥阴之爲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认爲:消渴爲热证,厥阴病爲半表半里阴证.据“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三阴病不应有热,厥阴理当不该有热,所以胡老认爲该条文可能有错简。

在胡希恕先生研究的基础上,冯世纶先生结合自已的临床,再度反复研讨乌梅丸方证,认爲胡老分析的“厥阴病爲半表半里阴证,三阴病不应有热”,这个大原则没错。但是,病在半表半里不同于在表或在里:病在表或里,则邪有直接出路,可从汗、吐、下解,所以,少阴表、太阴里不见热证。而半表半里厥阴邪无从出,邪无直接出路,就极易寒郁化热。

所以,冯世纶在胡希恕先生认爲“厥阴病是病位在半表半里的阴性证,应该‘寒性’爲主”的基础上,又对厥阴病增添了新的认识;厥阴病以寒爲主,但同时也会出现寒郁化热得热证。下(中)寒上热,寒多热少。

如此一来,就能够更完美地解释条文:因是下寒、中寒,故“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因有上热,所以,“消渴”;因爲下寒上热,所以,“气上撞心,心中疼热”。

随便翻閲冯老师的医案,我们发现冯老师运用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当归芍药散的案子非常多,因爲现代疾病单纯寒或热的少了,而下寒、上热的厥阴病则非常多。我以前总认爲柴胡桂枝干姜汤是治疗少阳病的,不得其要,很少应用,自从理解了冯老师有关厥阴病的论述,我渐渐理解了柴胡桂枝干姜汤是由小柴胡汤变化而来,主要加入桂枝、干姜而成,由治疗半表半里阳证,变爲治疗半表半里阴证即下寒上热证。


相关内容

  • 中医方剂学方歌1
    中医方剂学方歌 解表剂: 辛温解表 麻黄汤: 麻黄汤中用桂枝, 杏仁甘草四般施, 发热恶寒头项痛, 喘而无汗宜服之. 桂枝汤: 桂枝汤治太阳风, 芍药甘草姜枣同, 解肌发表调营卫, 表虚自汗正宜用. 九味羌活汤: 九味羌活用防风, 细辛苍芷 ...
  • 方剂学方歌六版
    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规划教材 (第六版) 方剂学 方剂歌诀 (第六章----第二十三章) 第六章 解表剂 1.辛温解表 麻 黄 汤 : 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 发热恶寒头项痛,喘而无汗服之宜. 桂 枝 汤 : 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 ...
  • 中医助理医师实践技能中医病症汇总
    中医助理医师实践技能中医病症汇总 感冒 1.风寒束表证 风寒外束,卫阳被郁,腠理闭塞,肺气不宣.辛温解表 荆防达表汤或荆防败毒散加减.荆芥.防风.苏叶.豆豉.葱白.生姜.杏仁.前胡.桔梗.甘草.橘红等. 2.风热犯表证 风热犯表,热郁肌腠, ...
  • 中医师带徒跟师笔记
    跟师笔记 时间2016-1-8指导老师 钱林珍,女,63岁,纳呆,右胁不适,全身乏力,下肢发软,夜寐不安,大便1-2WBC:2.9*109/L,HB :105g/L,PLT:41*109/L. 绵茵陈15g 连翘10g 炒白芍15g 仙鹤草 ...
  • 解表药歌诀
    辛温解表:主治外感风寒表证. 麻黄汤(麻黄9 桂枝6 杏仁6 甘草3) 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 发热恶寒头项痛,喘而无汗服之宜 桂枝汤(桂枝9 芍药9 甘草6 生姜9 大枣3枚) 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 解肌发表调营卫, ...
  • [方剂学]教学大纲
    <方剂学>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方剂学 课程英文名称:Formula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课程编号:ZJ21304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 学 时:(总学时40, 理论课学时40) ...
  • 中医辨证论治练习题
    题1: 谢某,男,60岁,退休.2010年6月7日就诊. 患者近2年来咳嗽咳痰反复发作,每年持续3-4个月.近1周加重,痰多,咳声重浊,痰出咳平,痰粘稠而厚,色白,于每天早晨起床后及进食油腻甘甜食物后则咳甚痰多,胸闷,脘痞,呕恶,纳少,神疲 ...
  • 方剂学试题八
    试题八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方书是() A<医方考>B<济生方>C<普济方>D<博济方>E<普救方> 2.下列哪项不是"八法"之中的内容 A ...
  • 吴茱萸的功效与作用,吴茱萸的副作用与禁忌,中药吴茱萸图片
    吴茱萸为芸香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吴茱萸的未成熟果实.主产于贵州.广西.湖南.云南.陕西和四川等地.吴茱萸在仲景书中,<伤寒论>入2方次,<金匮要略>入3方次. 别名:吴萸.茶辣.辣子.臭辣子.吴椒.臭泡子.臭辣子树.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