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助理医师实践技能中医病症汇总 - 范文中心

中医助理医师实践技能中医病症汇总

11/04

中医助理医师实践技能中医病症汇总

感冒

1.风寒束表证 风寒外束,卫阳被郁,腠理闭塞,肺气不宣。辛温解表 荆防达表汤或荆防败毒散加减。荆芥、防风、苏叶、豆豉、葱白、生姜、杏仁、前胡、桔梗、甘草、橘红等。

2.风热犯表证 风热犯表,热郁肌腠,卫表失和,肺失清肃。辛凉解表。银翘散或葱豉桔梗汤加减。银花、连翘、黑山栀、豆豉、薄荷、荆芥、竹叶、芦根、牛蒡子、桔梗、甘草等。

3.暑湿伤表证:暑湿遏表,湿热伤中,表卫不和,肺气不清。清暑祛湿解表 新加香薷饮加减。银花、连翘、鲜荷叶、鲜芦根、香薷、厚朴、扁豆等。

4气虚感冒:病机概要:表虚卫弱,风寒乘袭,气虚无力达邪。益气解表参苏饮加减党参、甘草、茯苓、苏叶、葛根、前胡、半夏、陈皮、枳壳、桔梗等。

4.阴虚感冒:阴亏津少,外受风热,表卫失和,津液不能作汗。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化裁。玉竹、甘草、大枣、豆豉、薄荷、葱白、桔梗、白薇等。

咳嗽

(一)外感咳嗽

1.风寒袭肺证:风寒袭肺,肺气失宣。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合止嗽散加减。麻黄、杏仁、桔梗、前胡、甘草、橘皮、金沸草等。

2.风热犯肺证:风热犯肺,肺失清肃。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桑菊饮加减。桑叶、菊花、薄荷、连翘、前胡、牛蒡子、杏仁、桔梗、大贝母、枇杷叶等。

3.风燥伤肺证:风燥伤肺,肺失清润。疏风清肺,润燥止咳。桑杏汤加减桑叶、薄荷、豆豉、杏仁、前胡、牛蒡子、南沙参、大贝母、天花粉、梨皮、芦根等。

(二)内伤咳嗽

1.痰湿蕴肺证:脾湿生痰,上渍于肺,壅遏肺气。燥湿化痰,理气止咳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加减.法半夏、陈皮、茯苓、苍术、川朴、杏仁、佛耳草、紫菀、款冬花等。

2.痰热郁肺证:痰热壅肺,肺失肃降。清热肃肺,豁痰止咳 清金化痰汤加减。黄芩、山栀、知母、桑白皮、杏仁、贝母、瓜萎、海蛤壳、竹沥、半夏、射干等。

3.肝火犯肺证 肝郁化火,上逆侮肺。清肺泻肝,顺气降火。黛蛤散合加减泻白散加减。桑白皮、地骨皮、黄芩、山栀、丹皮、青黛、海蛤壳、粳米、甘草、苏子、竹茹、枇杷叶等。

4.肺阴亏耗证 肺阴亏虚,虚热内灼,肺失润降。滋阴润肺,化痰止咳沙参麦冬汤加减。沙参、麦冬、花粉、玉竹、百合、甘草、贝母、甜杏仁、桑白皮、地骨皮等。 哮病

(一)发作期

1.冷哮证:寒痰伏肺,遇感触发,痰升气阻,肺失宣畅。宣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或小青龙汤加减。麻黄、射干、干姜、细辛、半夏、紫菀、款冬、五味子、大枣、甘草等。

2.热哮证 痰热蕴肺,壅阻气道,肺失清肃。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或越婢加半夏汤加减。麻黄、黄芩、桑白皮、杏仁、半夏、款冬、苏子、白果、甘草等。

3.寒包热哮证 痰热壅肺,复感风寒,客寒包火,肺失宣降。解表散寒,清化痰热。小青龙加石膏汤或厚朴麻黄汤加减。麻黄、石膏、厚朴、杏仁、生姜、半夏、甘草,大枣等。

4.风痰哮证 痰浊伏肺,风邪引触,肺气郁闭,升降失司。祛风涤痰,降气平喘。三子养亲汤加味。白芥子、苏子、莱菔子、麻黄、杏仁、僵蚕、厚朴、半夏、陈皮、茯苓等。

5.虚哮证 哮病久发,痰气瘀阻,肺肾两虚,摄纳失常。补肺纳肾,降气化痰。平喘固本汤加减。党参、黄芪、胡桃肉、沉香、脐带、冬虫夏草、五味子、苏子、半夏、款冬、橘皮等。

(二)缓解期

1.肺脾气虚证:健脾益气,补土生金。六君子汤加减。党参、白术、山药、苡仁、茯苓、法半夏、橘皮、五味子、甘草等。

2.肺肾两虚:哮病久发,精气亏乏,肺肾摄纳失常,气不归原,津凝为痰。补肺益肾。生脉地黄汤合金水六君煎加减。熟地、山萸肉、胡桃肉、人参、麦冬、五味子、茯苓、甘草、半夏、陈皮等。

喘证

(一)实喘

1.风寒壅肺证风寒上受,内舍于肺,邪实气壅,肺气不宣。宣肺散寒麻黄汤合华盖散加减。麻黄、紫苏、半夏、橘红、杏仁、苏子、紫菀、白前等。

2.表寒肺热证:病机概要:寒邪束表,热郁于肺,肺气上逆。解表清里,化痰平喘。麻杏石甘汤加减。麻黄、黄芩、桑白皮、石膏、苏子、杏仁、半夏、款冬花等。

3.痰热郁肺证:邪热蕴肺,蒸液成痰,痰热壅滞,肺失清肃。清热化痰,宣肺平喘。桑白皮汤加减。桑白皮、黄芩、知母、贝母、射干、瓜蒌皮、前胡、地龙等。

4.痰浊阻肺证:中阳不运,积湿生痰,痰浊壅肺,肺失肃降。祛痰降逆,宣肺平喘。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法半夏、陈皮、茯苓、苏子、白芥子、莱菔子、杏仁、紫菀、旋覆花等。

5.肺气郁痹证:肝郁气逆,上冲犯肺,肺气不降。开郁降气平喘。五磨饮子加减。沉香、木香、川朴花、枳壳、苏子、金沸草、代赭石、杏仁等。

(二)虚喘

1.肺气虚耗证:肺气亏虚,气失所主。或肺阴亦虚,虚火上炎,肺失清肃。补肺益气养阴生脉散合补肺汤加减。党参、黄芪、冬虫夏草、五味子、炙甘草等。

2.肾虚不纳证:肺病及肾,肺肾俱虚,气失摄纳。补肾纳气。金匮肾气丸合参蛤散加减。附子、肉桂、山萸肉、冬虫夏草、胡桃肉、紫河车、熟地、当归等。

3.正虚喘脱证:肺气欲绝,心肾阳衰。扶阳固脱,镇摄肾气。参附汤送服黑锡丹,配合蛤蚧粉。人参、黄芪、炙甘草、山萸肉、冬虫夏草、五味子、蛤蚧(粉)、龙骨、牡蛎等。 肺痨

1.肺阴亏损证:阴虚肺燥,肺失滋润,肺伤络损。滋阴润肺月华丸加减。北沙参、麦冬、天冬、玉竹、百合、白及、百部等。

2.虚火灼肺证:肺肾阴伤,水亏火旺,燥热内灼,络损血溢。滋阴降火。百合固金汤合秦艽鳖甲散加减。南沙参、北沙参、麦冬、玉竹、百合、百部、白及、生地、五味子、玄参、阿胶、龟板、冬虫夏草等。

3.气阴耗伤证:阴伤气耗,肺脾两虚,肺气不清,脾虚不健。益气养阴。保真汤或参苓白术散加减。党参、黄芪、白术、甘草、山药、北沙参、麦冬、地黄、阿胶、五味子、冬虫夏草、白及、百合、紫菀、冬花、苏子等。

4.阴阳虚损证:阴伤及阳,精气虚竭,肺、脾、肾三脏俱损。滋阴补阳。补天大造丸加减。 人参、黄芪、白术、山药、麦冬、生地、五味子、阿胶、当归、枸杞、山萸肉、龟板、鹿角胶

心悸

1.心虚胆怯证:气血亏损,心虚胆怯,心神失养,神摇不安。镇惊定志,养心安神.安神定志丸加减。

2.心血不足证:心血亏耗,心失所养,心神不宁。补血养心,益气安神。归脾汤加减。

3.阴虚火旺:肝肾阴虚,水不济火,心火内动,扰动心神。滋阴清火,养心安神。天王补心丹合朱砂安神丸加减。

4.心阳不振证:心阳虚衰,无以温养心神。温补心阳,安神定悸。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合参附汤加减。

5.水饮凌心证:脾肾阳虚,水饮内停,上凌于心,扰乱心神。振奋心阳,化气行水,宁心安神。苓桂术甘汤加减。

6.瘀阻心脉证:血瘀气滞,心脉瘀阻,心阳被遏,心失所养。活血化瘀,理气通络。桃仁红花煎合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7.痰火扰心证:痰浊停聚,郁久化火,痰火扰心,心神不安。清热化痰,宁心安神。 代表方剂:黄连温胆汤加减。

胸痹

1.心血瘀阻证:血行瘀滞,胸阳痹阻,心脉不畅。活血化瘀,通脉止痛。血府逐瘀汤加减。:川芎、桃仁、红花、赤芍、柴胡、桔梗、枳壳、牛膝、当归、生地、降香、郁金等。

2.气滞心胸证:肝失疏泄,气机郁滞,心脉不和。疏肝理气,活血通络。柴胡疏肝散加减。柴胡、枳壳、香附、陈皮、川芎、赤芍等。

3.痰浊闭阻证:痰浊盘踞,胸阳失展,气机痹阻,脉络阻滞。通阳泄浊,豁痰宣痹。栝萎薤白半夏汤合涤痰汤加减。瓜蒌、薤白、半夏、胆南星、竹茹、人参、茯苓、甘草、石菖蒲、陈皮、枳实等。

4.寒凝心脉证:素体阳虚,阴寒凝滞,气血痹阻,心阳不振。辛温散寒,宣通心阳。枳实薤白桂枝汤合当归四逆汤加减。桂枝、细辛、薤白、瓜萎、当归、芍药、甘草、枳实、厚朴、大枣等。

5.气阴两虚证:心气不足,阴血亏耗,血行瘀滞。益气养阴,活血通脉。生脉散合人参养荣汤加减。人参、黄芪、炙甘草、肉桂、麦冬、玉竹、五味子、丹参、当归等。

6.心肾阴虚证:水不济火,虚热内灼,心失所养,血脉不畅。滋阴清火,养心和络。天王补心丹合炙甘草汤加减。生地、玄参、天冬、麦冬、人参、炙甘草、茯苓、柏子仁、酸枣仁、五味子、远志、丹参、当归身、芍药、阿胶等。

7.心肾阳虚证:阳气虚衰,胸阳不振,气机痹阻,血行瘀滞。温补阳气,振奋心阳。参附汤合右归饮加减。人参、附子、肉桂、炙甘草、熟地、山萸肉、仙灵脾、补骨脂等。 不寐

1.肝火扰心证:肝郁化火,上扰心神。疏肝泻火,镇心安神。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车前子、当归、生地、柴胡、甘草、生龙骨、生牡蛎、灵磁石等。

2.痰热扰心证:湿食生痰,郁痰生热。扰动心神。清化痰热,和中安神。黄连温胆汤加减。:半夏、陈皮、茯苓、枳实、黄连、竹茹、龙齿、珍珠母、磁石等。

3.心脾两虚证:脾虚血亏,心神失养,神不安舍。补益心脾,养血安神。归脾汤加减。人参、白术、甘草、当归、黄芪、远志、酸枣仁、茯神、龙眼肉、木香等。

4.心肾不交证:肾水亏虚,不能上济于心,心火炽盛,不能下交于肾。滋阴降火,交通心肾。六味地黄丸合交泰丸加减。熟地黄、山萸肉、山药、泽泻、茯苓、丹皮、黄连、肉桂

等。

5.心胆气虚证:心胆虚怯,心神失养,神魂不安。益气镇惊,安神定志。安神定志丸合酸枣仁汤加减。人参、茯苓、甘草、茯神、远志、龙齿、石菖蒲、川芎、酸枣仁、知母等。 癎病

1.风痰闭阻证:痰浊素盛,肝阳化风,痰随风动,风痰闭阻,上干清窍。涤痰息风,开窍定癎。定癎丸加减。天麻、全蝎、僵蚕、川贝母、胆南星、姜半夏、竹沥、菖蒲、琥珀、远志、辰砂、茯苓、陈皮、丹参等。

2.痰火扰神证:痰浊蕴结,气郁化火,痰火内盛,上扰脑神。清热泻火,化痰开窍。龙胆泻肝汤合涤痰汤加减。龙胆草、青黛、芦荟、大黄、黄芩、栀子、姜半夏、胆南星、木香、枳实、茯苓、橘红、人参、菖蒲、麝香、当归等。

3.瘀阻脑络证:瘀血阻窍,脑络闭塞,脑神失养而风动。活血化瘀,息风通络。通窍活血汤加减。赤芍、川芎、桃仁、红花、麝香、老葱、地龙、僵蚕、全蝎等。

4.心脾两虚证:癎发日久,耗伤气血,心脾两伤,心神失养。补益气血,健脾宁心。六君子汤合归脾汤加减。人参、茯苓、白术、炙甘草、陈皮、姜半夏、当归、丹参、熟地、酸枣仁、远志、五味子等。

5.心肾亏虚证:癎病日久,心肾精血亏虚,髓海不足,脑失所养。补益心肾,潜阳安神左归丸合天王补心丹加减。熟地黄、山药、山萸肉、菟丝子、枸杞子、鹿角胶、龟板胶、川牛膝、生牡蛎、鳖甲等。

胃痛

1.寒邪客胃证:寒凝胃脘,阳气被遏,气机阻滞。温胃散寒,行气止痛。香苏散合良附丸加减。高良姜、吴茱萸、香附、乌药、陈皮、木香等。

2.饮食伤胃证:饮食积滞,阻塞胃气。消食导滞,和胃止痛。保和丸加减。神曲、山楂、莱菔子、茯苓、半夏、陈皮、连翘等。

3.肝气犯胃证:肝气郁结,横逆犯胃,胃气阻滞。疏肝解郁,理气止痛。柴胡疏肝散加减。柴胡、芍药、川芎、郁金、香附、陈皮、枳壳、佛手、甘草等。

4.湿热中阻证:湿热蕴结,胃气痞阻。清化湿热,理气和胃。清中汤加减。常用药物:黄连、栀子、制半夏、茯苓、草豆蔻、陈皮、甘草等。

5.瘀血停胃证:瘀停胃络,脉络壅滞。化瘀通络,理气和胃。失笑散合丹参饮加减。:蒲黄、五灵脂、丹参、檀香、砂仁等。

6.胃阴亏耗证:胃阴亏耗,胃失濡养。养阴益胃,和中止痛。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加减。沙参、麦冬、生地、枸杞子、当归、川楝子、芍药、甘草等。

7.脾胃虚寒证:脾虚胃寒,失于温养。温中健脾,和胃止痛。黄芪建中汤加减。黄芪、桂枝、生姜、芍药、炙甘草、饴糖、大枣等。

呕吐

(一)实证

1.外邪犯胃证:外邪犯胃,中焦气滞,浊气上逆。疏邪解表,化浊和中。藿香正气散加减。藿香、紫苏、白芷、大腹皮、厚朴、半夏、陈皮、白术、茯苓、生姜等。

2.食滞内停证:食积内停,气机受阻,浊气上逆。消食化滞,和胃降逆。保和丸加减.山楂、神曲、莱菔子、陈皮、半夏、茯苓、连翘等。

3.痰饮内阻证:痰饮内停,中阳不振,胃气上逆。温中化饮,和胃降逆。小半夏汤合苓桂术甘汤加减。半夏、生姜、茯苓、白术、甘草、桔梗等。

4.肝气犯胃证:肝气不疏,横逆犯胃,胃失和降。疏肝理气,和胃降逆。四七汤加减.苏叶、厚朴、半夏、生姜、茯苓、大枣等。

(二)虚证

1.脾胃气虚证:脾胃气虚,纳运无力,胃虚气逆。健脾益气,和胃降逆。香砂六君子汤加减。党参、茯苓、白术、甘草、半夏、陈皮、木香、砂仁等。

2.脾胃阳虚证:脾胃虚寒,失于温煦,运化失职。温中健脾,和胃降逆。理中汤加减.人参、白术、干姜、甘草等。

3.胃阴不足证:胃阴不足,胃失濡润,和降失司。滋养胃阴,降逆止呕。麦门冬汤加减。人参、麦冬、粳米、甘草、半夏、大枣等。

腹痛

1.寒邪内阻证:寒邪凝滞,中阳被遏,脉络痹阻。散寒温里,理气止痛。良附丸合正气天香散加减。高良姜、干姜、紫苏、乌药、香附、陈皮等。

2.湿热壅滞证:湿热内结,气机壅滞,腑气不通。泄热通腑,行气导滞。大承气汤加减。大黄、芒硝、厚朴、枳实等。

3.饮食积滞证:食滞内停,运化失司,胃肠不和。消食导滞,理气止痛。枳实导滞丸加减。大黄、枳实、神曲、黄芩、黄连、泽泻、白术、茯苓等。

4.肝郁气滞证:肝气郁结,气机不畅,疏泄失司。疏肝解郁,理气止痛。柴胡疏肝散加减。柴胡、枳壳、香附、陈皮、芍药、甘草、川芎等。

5.瘀血内停证:瘀血内停,气机阻滞,脉络不通。活血化瘀,和络止痛。少腹逐瘀汤加减。桃仁、红花、牛膝、当归、川芎、赤芍、甘草、延胡索、蒲黄、五灵脂、香附、乌药、青皮等。

6.中虚脏寒证:中阳不振,气血不足,失于温养。温中补虚,缓急止痛。小建中汤加减。桂枝、干姜、附子、芍药、炙甘草、党参、白术、饴糖、大枣等。

泄泻

(一)暴泻

1.寒湿内盛证:寒湿内盛,脾失健运,清浊不分。散寒化湿。藿香正气散加减。藿香、苍术、茯苓、半夏、陈皮、木香、厚朴、大腹皮、紫苏、白芷、桔梗等。

2.湿热伤中证:湿热壅滞,损伤脾胃,传化失常。清热利湿。葛根芩连汤加减。葛根、黄芩、黄连、木香、甘草、车前草、苦参等。

3.食滞肠胃证:宿食内停,阻滞肠胃,传化失司。消食导滞。保和丸加减。神曲、山楂、莱菔子、半夏、陈皮、茯苓、连翘、谷芽、麦芽等。

(二)久泻

1.脾胃虚弱证:虚失运,清浊不分。健脾益气,化湿止泻。参苓白术散加减。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砂仁、陈皮、桔梗、扁豆、山药、莲子肉、薏苡仁等。

2.肾阳虚衰证:命门火衰,脾失温煦。温肾健脾,固涩止泻。四神丸加减。补骨脂、肉豆蔻、吴茱萸、五味子、附子、炮姜等。

3.肝气乘脾证:肝气不舒,横逆犯脾,脾失健运。抑肝扶脾。痛泻要方加减。白芍、白术、陈皮、防风等。

痢疾

1.湿热痢:湿热蕴结,熏灼肠道,气血壅滞,脂络伤损。清肠化湿,调气和血。芍药汤加减。黄芩、黄连、大黄、芍药、当归、甘草、木香、槟榔、金银花、肉桂等。

2.疫毒痢:疫邪热毒,壅盛肠道,燔灼气血。清热解毒,凉血除积。白头翁汤合芍药汤加减。白头翁、黄连、黄柏、秦皮、金银花、地榆、牡丹皮、芍药、甘草、木香、槟榔等。

3.寒湿痢:寒湿客肠,气血凝滞,传导失司。温中燥湿,调气和血。不换金正气散加减。藿香、苍术、半夏、厚朴、炮姜、桂枝、陈皮、大枣、甘草、木香、枳实等。

4.阴虚痢:阴虚湿热,肠络受损。养阴和营,清肠化湿。黄连阿胶汤合驻车丸加减。黄连、黄芩、阿胶、芍药、甘草、当归、干姜、生地榆等。

5.虚寒痢:脾肾阳虚,寒湿内生,阻滞肠腑。温补脾肾,收涩固脱。桃花汤合真人养脏汤。人参、白术、干姜、肉桂、粳米、炙甘草、诃子、罂粟壳、肉豆蔻、赤石脂、当归、白芍、木香等。

6.休息痢:病久正伤,邪恋肠腑,传导不利。温中清肠,调气化滞。连理汤加减。人参、白术

便秘

(一)实秘

1.热秘:肠腑燥热,津伤便结。泻热导滞,润肠通便。麻子仁丸加减。大黄、枳实、厚朴、麻子仁、杏仁、白蜜、芍药等。

2.气秘:肝脾气滞,腑气不通。顺气导滞。六磨汤加减。木香、乌药、沉香、大黄、槟榔、枳实等。

3.冷秘:阴寒内盛,凝滞胃肠。温里散寒,通便止痛。温脾汤合半硫丸加减。附子、大黄、党参、干姜、甘草、当归、苁蓉、乌药等。

(二)虚秘

1.气虚秘:脾肺气虚,传送无力。益气润肠。黄芪汤加减。黄芪、麻仁、白蜜、陈皮等。

2.血虚秘:血液亏虚,肠道失荣。养血润燥。润肠丸加减。当归、生地、麻仁、桃仁、枳壳等。

3.阴虚秘:阴津不足,肠失濡润。滋阴通便。增液汤加减。玄参、麦冬、生地、油当归、石斛、沙参等。

4.阳虚秘:阳气虚衰,阴寒凝结。温阳通便。济川煎加减。肉苁蓉、牛膝、附子、火麻仁、当归、升麻、泽泻、枳壳等。

胁痛

1.肝郁气滞证:肝失条达,气机郁滞,络脉失和。疏肝理气。柴胡疏肝散加减。柴胡、枳壳、香附、川楝子、白芍、甘草、川芎、郁金等。

2.肝胆湿热证:湿热蕴结,肝胆失疏,络脉失和。清热利湿。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山栀、黄芩、川楝子、枳壳、延胡索、泽泻、车前子等。

3.瘀血阻络证:瘀血停滞,肝络痹阻。祛瘀通络。血府逐瘀汤或复元活血汤加减。当归、川芎、桃仁、红花、柴胡、枳壳、制香附、川楝子、广郁金、五灵脂、延胡索、三七粉等。

4.肝络失养证:肝肾阴亏,精血耗伤,肝络失养。养阴柔肝。一贯煎加减。生地、枸杞、黄精、沙参、麦冬、当归、白芍、炙甘草、川楝子、延胡索等。

黄疸

(一)阳黄

1.热重于湿证:湿热熏蒸,困遏脾胃,壅滞肝胆,胆汁泛溢。清热通腑,利湿退黄。茵陈蒿汤加减。茵陈蒿、栀子、大黄、黄柏、连翘、垂盆草、蒲公英、茯苓、滑石、车前草等。

2.湿重于热证:湿遏热伏,困阻中焦,胆汁不循常道。利湿化浊运脾,佐以清热。茵陈

五苓散合甘露消毒丹加减。藿香、白蔻仁、陈皮、茵陈蒿、车前子、茯苓、苡仁、黄芩、连翘等。

3.胆腑郁热证:湿热砂石郁滞,脾胃不和,肝胆失疏。疏肝泄热,利胆退黄。大柴胡汤加减.柴胡、黄芩、半夏、大黄、枳实、郁金、佛手、茵陈、山栀、白芍、甘草等。

4.疫毒炽盛证(急黄)湿热疫毒炽盛,深入营血,内陷心肝。清热解毒,凉血开窍。《千金》犀角散加味。犀角(用水牛角代)、黄连、栀子、大黄、板蓝根、生地、玄参、丹皮、茵陈、土茯苓等。

(二)阴黄

1.寒湿阻遏证:中阳不振,寒湿滞留,肝胆失于疏泄。温中化湿,健脾和胃。茵陈术附汤加减。附子、白术、干姜、茵陈、茯苓、泽泻、猪苓等。

2.脾虚湿滞证:黄疸日久,脾虚血亏,湿滞残留。健脾养血,利湿退黄。黄芪建中汤加减。黄芪、桂枝、生姜、白术、当归、白芍、甘草、大枣、茵陈、茯苓等。

(三)黄疸消退后的调治

1.湿热留恋证:湿热留恋,余邪未清。清热利湿。茵陈四苓散加减。

常用药物:茵陈、黄芩、黄柏、茯苓、泽泻、车前草、苍术、苏梗、陈皮等。

2.肝脾不调证:肝脾不调,疏运失职。调和肝脾,理气助运。柴胡疏肝散或归芍六君子汤加减。当归、白芍、柴胡、枳壳、香附、郁金、党参、白术、茯苓、山药、陈皮、山楂、麦芽等。

3.气滞血瘀证:气滞血瘀,积块留着。疏肝理气,活血化瘀。逍遥散合鳖甲煎丸。柴胡、枳壳、香附、当归、赤芍、丹参、桃仁、莪术等。并服鳖甲煎丸。

头痛

(一)外感头痛

1.风寒头痛:风寒外袭,上犯颠顶,凝滞经脉。疏散风寒止痛。川芎茶调散加减。川芎、白芷、藁本、羌活、细辛、荆芥、防风等。

2.风热头痛:风热外袭,上扰清空,窍络失和。疏风清热和络。芎芷石膏汤加减。菊花、桑叶、薄荷、蔓荆子、川芎、白芷、羌活、生石膏等。

3.风湿头痛:风湿之邪,上蒙头窍,困遏清阳。祛风胜湿通窍。羌活胜湿汤加减。羌活、独活、藁本、白芷、防风、细辛、蔓荆子、川芎等。

(二)内伤头痛

1.肝阳头痛:肝失条达,气郁化火,阳亢风动。平肝潜阳息风。天麻钩藤饮加减。天麻、钩藤、石决明、山栀、黄芩、丹皮、桑寄生、杜仲、牛膝、益母草、白芍、夜交藤等。

2.血虚头痛:气血不足,不能上荣,窍络失养。养血滋阴,和络止痛。加味四物汤加减。当归、生地、白芍、首乌、川芎、菊花、蔓荆子、五味子、远志、枣仁等。

3.痰浊头痛:脾失健运,痰浊中阻,上蒙清窍。健脾燥湿,化痰降逆。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半夏、陈皮、白术、茯苓、天麻、白蒺藜、蔓荆子等。

4.肾虚头痛:肾精亏虚,髓海不足,脑窍失荣。养阴补肾,填精生髓。大补元煎加减。:熟地、枸杞、女贞子、杜仲、川断、龟板、山萸肉、山药、人参、当归、白芍等。

5.瘀血头痛:瘀血阻窍,络脉滞涩,不通则痛。活血化瘀,通窍止痛。通窍活血汤加减。川芎、赤芍、桃仁、益母草、当归、白芷、细辛等。

眩晕

1.肝阳上亢证:肝阳风火,上扰清窍。平肝潜阳,清火息风。天麻钩藤饮加减。天麻、石决明、钩藤、牛膝、杜仲、桑寄生、黄芩、山栀、菊花、白芍等。

2.气血亏虚证:气血亏虚,清阳不展,脑失所养。补益气血,调养心脾。归脾汤加减。

党参、白术、黄芪、当归、熟地、龙眼肉、大枣、茯苓、炒扁豆、远志、枣仁等。

3.肾精不足证:肾精不足,髓海空虚,脑失所养。滋养肝肾,益精填髓。左归丸加减。熟地、山萸肉、山药、龟板、鹿角胶、紫河车、杜仲、枸杞子、菟丝子、牛膝等。

4.痰湿中阻证:痰浊中阻,上蒙清窍,清阳不升。化痰祛湿,健脾和胃。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半夏、陈皮、白术、苡仁、茯苓、天麻等。

5.瘀血阻窍证:瘀血阻络,气血不畅,脑失所养。祛瘀生新,活血通窍。通窍活血汤加减。川芎、赤芍、桃仁、红花、白芷、菖蒲、老葱、当归、地龙、全蝎等。

中风

一、中经络

1.风痰入络证:脉络空虚,风痰乘虚入中,气血闭阻。祛风化痰通络。真方白丸子加减。半夏、南星、白附子、天麻、全蝎、当归、白芍、鸡血藤、豨莶草等。

2.风阳上扰证:肝火偏旺,阳亢化风,横窜络脉。平肝潜阳,活血通络。天麻钩藤饮加减。天麻、钩藤、珍珠母、石决明、桑叶、菊花、黄芩、山栀、牛膝等。

3.阴虚风动证:肝肾阴虚,风阳内动,风痰瘀阻经络。滋阴潜阳,息风通络。镇肝息风汤加减。白芍、天冬、玄参、枸杞子、龙骨、牡蛎、龟板、代赭石、牛膝、当归、天麻、钩藤等。

二、中腑脏

(一)闭证

1.痰热腑实证:痰热阻滞,风痰上扰,腑气不通。通腑泄热,息风化痰。桃仁承气汤加减。桃仁、大黄、芒硝、枳实、陈胆星、黄芩、全瓜蒌、桃仁、赤芍、丹皮、牛膝等。

2.痰火瘀闭证:肝阳暴张,阳亢风动,痰火壅盛,气血上逆,神窍闭阻。息风清火,豁痰开窍。羚角钩藤汤加减。另可服至宝丹或安宫牛黄丸以清心开窍。亦可用醒脑静或清开灵注射液静脉滴注。羚羊角(或山羊角)、钩藤、珍珠母、石决明、胆星、竹沥、半夏、天竺黄、黄连、菖蒲、郁金等。

3.痰浊瘀闭证:痰浊偏盛,上壅清窍,内蒙心神,神机闭塞。化痰息风,宣郁开窍。涤痰汤加减。另可用苏合香丸。半夏、茯苓、橘红、竹茹、郁金、菖蒲、胆星、天麻、钩藤、僵蚕等。

(二)脱证(阴竭阳亡)正不胜邪,元气衰微,阴阳欲绝。回阳救阴,益气固脱。参附汤合生脉散加味。亦可用参麦注射液或生脉注射液静脉滴注。人参、附子、麦冬、五味子、山萸肉等。

三、恢复期

1.风痰瘀阻证:风痰阻络,气血运行不利。搜风化痰,行瘀通络。解语丹加减。天麻、胆星、天竺黄、半夏、陈皮、地龙、僵蚕、全蝎、远志、菖蒲、豨莶草、桑枝、鸡血藤、丹参、红花等。

2.气虚络瘀证:气虚血瘀,脉阻络痹。益气养血,化瘀通络。补阳还五汤加减。黄芪、桃仁、红花、赤芍、归尾、川芎、地龙、牛膝等。

3.肝肾亏虚证:肝肾亏虚,阴血不足,筋脉失养。滋养肝肾。左归丸合地黄饮子加减。干地黄、首乌、枸杞、山萸肉、麦冬、石斛、当归、鸡血藤等。

水肿

(一)阳水

1.风水相搏证:风邪袭表,肺气闭塞,通调失职,风遏水阻。疏风清热,宣肺行水。越婢加术汤加减。麻黄、杏仁、防风、浮萍、白术、茯苓、泽泻、车前子、石膏、桑白皮、黄

芩等。

2.湿毒浸淫证:疮毒内归脾肺,三焦气化不利,水湿内停。宣肺解毒,利湿消肿。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五味消毒饮加减。麻黄、杏仁、桑白皮、赤小豆、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等。

3.水湿浸渍证:水湿内侵,脾气受困,脾阳不振。运脾化湿,通阳利水。五皮饮合胃苓汤加减。桑白皮、陈皮、大腹皮、茯苓皮、生姜皮、苍术、厚朴、陈皮、草果、桂枝、白术、猪苓、泽泻等。

4.湿热壅盛证:湿热内盛,三焦壅滞,气滞水停。分利湿热。疏凿饮子加减。羌活、秦艽、防风、大腹皮、茯苓皮、生姜皮、猪苓、茯苓、泽泻、木通、椒目、赤小豆、黄柏、商陆、槟榔、生大黄等。

(二)阴水

1.脾阳虚衰证:脾阳不振,运化无权,土不制水。健脾温阳利水。实脾饮加减。干姜、附子、草果仁、桂枝、白术、茯苓、炙甘草、生姜、大枣、泽泻、车前子、木瓜、木香、厚朴、大腹皮等。

2.肾阳衰微证:脾肾阳虚,水寒内聚。温肾助阳,化气行水。济生肾气丸合真武汤加减。附子、肉桂、巴戟肉、仙灵脾、白术、茯苓、泽泻、车前子、牛膝等。

3.瘀水互结证:水停湿阻,气滞血瘀,三焦气化不利。活血祛瘀,化气行水。桃红四物汤合五苓散加减。当归、赤芍、川芎、丹参、益母草、红花、凌霄花、路路通、桃仁、桂枝、附子、茯苓、泽泻、车前子等。

淋证

1.热淋:湿热蕴结下焦,膀胱气化失司。清热利湿通淋。八正散加减。瞿麦、萹蓄、车前子、滑石、萆解、大黄、黄柏、蒲公英、紫花地丁等。

2.石淋:湿热蕴结下焦,尿液煎熬成石,膀胱气化失司。清热利湿,排石通淋。石韦散加减。瞿麦、萹蓄、通草、滑石、金钱草、海金沙、鸡内金、石韦、穿山甲、虎杖、王不留行、牛膝、青皮、乌药、沉香等。

3.血淋:湿热下注膀胱,热甚灼络,迫血妄行。清热通淋,凉血止血。小蓟饮子加减。小蓟、生地黄、白茅根、旱莲草、木通、生草梢、山栀、滑石、当归、蒲黄、土大黄、三七、马鞭草等。

4.气淋:气机郁结,膀胱气化不利。理气疏导,通淋利尿。沉香散加减。沉香、青皮、乌药、香附、石韦、滑石、冬葵子、车前子等。

5.膏淋:湿热下注,阻滞络脉,脂汁外溢。清热利湿,分清泄浊。程氏萆薢分清饮加减。萆薢、石菖蒲、黄柏、车前子、飞廉、水蜈蚣、向日葵心、莲子心、连翘心、丹皮、灯心等。

6.劳淋:湿热留恋,脾肾两虚,膀胱气化无权。补脾益肾。无比山药丸加减。党参、黄芪、怀山药、莲子肉、茯苓、薏苡仁、泽泻、扁豆衣、山茱萸、菟丝子、芡实、金樱子、煅牡蛎等。

阳痿

1.命门火衰证:命门火衰,精气虚冷,宗筋失养。温肾壮阳。赞育丸加减。巴戟天、肉桂、仙灵脾、韭菜子、熟地黄、山茱萸、枸杞子、当归等。

2.心脾亏虚证:心脾两虚,气血乏源,宗筋失养。补益心脾。归脾汤加减。党参、黄芪、白术、茯苓、当归、熟地黄、枣仁、远志、仙灵脾、补骨脂、九香虫、阳起石、木香、香附等。

3.肝郁不舒证:肝郁气滞,血行不畅,宗筋所聚无能。疏肝解郁。逍遥散加减。柴胡、香

附、郁金、川楝子、当归、白芍、生地黄、枸杞、白术、茯苓、甘草等。

4.惊恐伤肾证:惊恐伤肾,肾精破散,心气逆乱,气血不达宗筋。益肾宁神。启阳娱心丹加减。人参、菟丝子、当归、白芍、远志、茯神、龙齿、石菖蒲、柴胡、香附、郁金等。

5.湿热下注证:湿热下注肝经,宗筋经络失畅。清利湿热。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丹皮、山栀、黄芩、木通、车前子、泽泻、土茯苓、柴胡、香附、当归、生地黄、牛膝等。 郁证

1.肝气郁结证:肝郁气滞,脾胃失和。疏肝解郁,理气畅中。柴胡疏肝散加减。柴胡、香附、枳壳、陈皮、郁金、青皮、苏梗、合欢皮、川芎、芍药、甘草等。

2.气郁化火证:肝郁化火,横逆犯胃。疏肝解郁,清肝泻火。丹栀逍遥散加减。柴胡、薄荷、郁金、制香附、当归、白芍、白术、茯苓、丹皮、栀子等。

3.痰气郁结证:气郁痰凝,阻滞胸咽。行气开郁,化痰散结。半夏厚朴汤加减。厚朴、紫苏、半夏、茯苓、生姜等。

4.心神失养证:营阴暗耗,心神失养。甘润缓急,养心安神。甘麦大枣汤加减。甘草、小麦、大枣、郁金、合欢花等。

5.心脾两虚证:脾虚血亏,心失所养。健脾养心,补益气血。归脾汤加减。党参、茯苓、白术、甘草、黄芪、当归、龙眼肉、酸枣仁、远志、茯苓、木香、神曲等。

6.心肾阴虚证:阴精亏虚,阴不涵阳。滋养心肾。天王补心丹合六味地黄丸加减。地黄、怀山药、山茱萸、天冬、麦冬、玄参、西洋参、茯苓、五味子、当归、柏子仁、酸枣仁、远志、丹参、丹皮等。

血证

(一)鼻衄

1.热邪犯肺证:燥热伤肺,血热妄行,上溢清窍.清泄肺热,凉血止血.桑菊饮加减。桑叶、菊花、薄荷、连翘、桔梗、杏仁、甘草、芦根、丹皮、茅根、旱莲草、侧柏叶等。

2.胃热炽盛证:胃火上炎,迫血妄行。清胃泻火,凉血止血。玉女煎加减。石膏、知母、地黄、麦冬、牛膝、大蓟、小蓟、白茅根、藕节等。

3.肝火上炎证:火热上炎,迫血妄行,上溢清窍.清肝泻火,凉血止血。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柴胡、栀子、黄芩、术通、泽泻、车前子、生地、当归、甘草、白茅根、蒲黄、大蓟、小蓟、藕节等。

4.气血亏虚证:气虚不摄,血溢清窍,血去气伤,气血两亏。补气摄血。归脾汤加减。党参、茯苓、白术、甘草、当归、黄芪、酸枣仁、远志、龙眼肉、木香、阿胶、仙鹤草、茜草等。

(二)齿衄

1.胃火炽盛证:胃火内炽,循经上犯,灼伤血络。清胃泻火,凉血止血。加味清胃散合泻心汤加减。生地、丹皮、水牛角、大黄、黄连、黄芩、连翘、当归、甘草、白茅根、大蓟、小蓟、藕节等。

2.阴虚火旺证:肾阴不足,虚火上炎,络损血溢。滋阴降火,凉血止血。六味地黄丸合茜根散加减。熟地黄、山药、山茱萸、茯苓、丹皮、泽泻、茜草根、黄芩、侧柏叶、阿胶等。

(三)咳血

1.燥热伤肺证:燥热伤肺,肺失清肃,肺络受损。清热润肺,宁络止血。桑杏汤加减。桑叶、栀子、淡豆豉、沙参、梨皮、贝母、杏仁、白茅根、茜草、藕节、侧柏叶等。

2.肝火犯肺证:木火刑金,肺失清肃,肺络受损。清肝泻火,凉血止血。泻白散合黛蛤散加减。青黛、黄芩、桑白皮、地骨皮、海蛤壳、甘草、旱莲草、白茅根、大小蓟等。

3.阴虚肺热证:虚火灼肺,肺失清肃,肺络受损。滋阴润肺,宁络止血。百合固金汤加减。百合、麦冬、玄参、生地、熟地、当归、白芍、贝母、甘草、白及、藕节、白茅根、茜草等。

(四)吐血

1.胃热壅盛证:胃热内郁,热伤胃络。清胃泻火,化瘀止血。泻心汤合十灰散加减。黄芩、黄连、大黄、丹皮、栀子、大蓟、小蓟、侧柏叶、茜草根、白茅根、棕榈皮等。

2.肝火犯胃证:肝火横逆,胃络损伤。泻肝清胃,凉血止血。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柴胡、黄芩、栀子、泽泻、木通、车前子、生地、当归、白茅根、藕节、旱莲草、茜草等。

3.气虚血溢证:中气亏虚,统血无权,血液外溢。健脾益气摄血。归脾汤加减。党参、茯苓、白术、甘草、当归、黄芪、木香、阿胶、仙鹤草、炮姜炭、白及、乌贼骨等。

(五)便血

1.肠道湿热证:湿热蕴结,脉络受损,血溢肠道。清化湿热,凉血止血。地榆散合槐角丸加减。地榆、茜草、槐角、栀子、黄芩、黄连、茯苓、防风、枳壳、当归等。

2.气虚不摄证:中气亏虚,气不摄血,血溢胃肠。益气摄血。归脾汤加减。党参、茯苓、白术、甘草、当归、黄芪、酸枣仁、远志、龙眼肉、木香、阿胶、槐花、地榆、仙鹤草等。

3.脾胃虚寒证:中焦虚寒,统血无力,血溢胃肠。健脾温中,养血止血。黄土汤加减。灶心土、炮姜、白术、附子、甘草、地黄、阿胶、黄芩、白及、乌贼骨、三七、花蕊石等。

(六)尿血

1.下焦湿热证:热伤阴络,血渗膀胱。清热利湿,凉血止血。小蓟饮子加减。小蓟、生地、藕节、蒲黄、栀子、木通、竹叶、滑石、甘草、当归等。

2.肾虚火旺证:虚火内炽,灼伤脉络。滋阴降火,凉血止血。知柏地黄丸加减。地黄、淮山药、山茱萸、茯苓、泽泻、丹皮、知母、黄柏、旱莲草、大蓟、小蓟、藕节、蒲黄等。

3.脾不统血证:中气亏虚,统血无力,血渗膀胱。补中健脾,益气摄血。归脾汤加减。 党参、茯苓、白术,甘草、当归、黄芪、酸枣仁、远志、龙眼肉、木香、熟地、阿胶、仙鹤草、槐花等。

4.肾气不固证:肾虚不固,血失藏摄。补益肾气,固摄止血。无比山药丸加减。熟地、山药、山茱萸、怀牛膝、肉苁蓉、菟丝子、杜仲、巴戟天、茯苓、泽泻、五味子、赤石脂、仙鹤草、蒲黄、槐花、紫珠草等。

(七)紫斑

1.血热妄行证:热壅经络,迫血妄行,血溢肌腠。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十灰散加减:大蓟、小蓟、侧柏叶、茜草根、白茅根、棕榈皮、丹皮、栀子、大黄等。

2.阴虚火旺证:虚火内炽,灼伤脉络,血溢肌腠滋阴降火,宁络止血。茜根散加减。茜草根、黄芩、侧柏叶、生地、阿胶、甘草等。

3.气不摄血证:中气亏虚,统摄无力,血溢肌腠。补气摄血。归脾汤加减。党参、茯苓、白术、甘草、当归、黄芪、酸枣仁、远志、龙眼肉、木香、仙鹤草、棕榈炭、地榆、蒲黄、茜草根、紫草等。

消渴

(一)上消

肺热津伤证:肺脏燥热,津液失布。清热润肺,生津止渴。消渴方加减。天花粉、葛根、麦冬、生地、藕汁、黄连、黄芩、知母等。

(二)中消

1.胃热炽盛证:胃火内炽,胃热消谷,耗伤津液。清胃泻火,养阴增液。玉女煎加减。生石膏、知母、黄连、栀子、玄参、生地黄、麦冬、川牛膝等。

2.气阴亏虚证:气阴不足,脾失健运。益气健脾,生津止渴。七味白术散加减。黄芪、党参、白术、茯苓、怀山药、甘草、木香、藿香、葛根、天冬、麦冬等。

(三)下消

1.肾阴亏虚证:肾阴亏虚,肾失固摄。滋阴固肾。六味地黄丸加减。熟地黄、山萸肉、枸杞子、五味子、怀山药、茯苓、泽泻、丹皮等。

2.阴阳两虚证:阴损及阳,肾阳衰微,肾失固摄。滋阴温阳,补肾固涩。金匮肾气丸加减。熟地黄、山萸肉、枸杞子、五味子、怀山药、茯苓、附子、肉桂等。

内伤发热

1.阴虚发热证:阴虚阳盛,虚火内炽。滋阴清热。清骨散加减。银柴胡、知母、胡黄连、地骨皮、青蒿、秦艽、鳖甲等。

2.血虚发热证:血虚失养,阴不配阳。益气养血。归脾汤加减。黄芪、党参、茯苓、白术、甘草、当归、龙眼肉、酸枣仁、远志、木香等。

3.气虚发热证:中气不足,阴火内生。益气健脾,甘温除热。补中益气汤加减。黄芪、党参、白术、甘草、当归、陈皮、升麻、柴胡等。

4.阳虚发热证:肾阳亏虚,火不归原。温补阳气,引火归原。金匮肾气丸加减。附子、桂枝、山茱萸、地黄、山药、茯苓、丹皮、泽泻等。

5.气郁发热证:气郁日久,化火生热。疏肝理气,解郁泻热。丹栀逍遥散加减。丹皮、栀子、柴胡、薄荷、当归、白芍、白术、茯苓、甘草等。

6.痰湿郁热证:痰湿内蕴,壅遏化热。燥湿化痰,清热和中。黄连温胆汤合中和汤加减。半夏、厚朴、枳实、陈皮、茯苓、通草、竹叶、黄连等。

7.血瘀发热证:血行瘀滞,瘀热内生。活血化瘀。血府逐瘀汤加减。当归、川芎、赤芍、地黄、桃仁、红花、牛膝、柴胡、枳壳、桔梗等。

虚劳

(一)气虚

1.肺气虚证:肺气不足,表虚不固。补益肺气。补肺汤加减。人参、黄芪、沙参、熟地、五味子、百合等。

2.心气虚证:心气不足,心失所养。益气养心。七福饮加减。人参、白术、炙甘草、熟地、当归、酸枣仁、远志等。

3.脾气虚证:脾虚失健,生化乏源。健脾益气.加味四君子汤加减。人参、黄芪、白术、甘草、茯苓、扁豆等。

4.肾气虚证:肾气不充,腰督失养,固摄无权。益气补肾。大补元煎加减。人参、山药、炙甘草、杜仲、山茱萸、熟地、枸杞子、当归等。

(二)血虚

1.心血虚证:心血亏虚,心失所养。养血宁心。养心汤加减。人参、黄芪、茯苓、五味子、甘草、当归、川芎、柏子仁、酸枣仁、远志、肉桂、半夏等。

2.肝血虚证:肝血亏虚,筋脉失养。补血养肝。四物汤加减。熟地、当归、芍药、川芎、黄芪、党参、白术等。

(三)阴虚

1.肺阴虚证:肺阴亏虚,肺失清润。养阴润肺。沙参麦冬汤加减。沙参、麦冬、玉竹、天花粉、桑叶、甘草等。

2.心阴虚证:心阴亏耗,心失濡养。滋阴养心。天王补心丹加减。生地、玄参、麦冬、天冬、人参、茯苓、五味子、当归、丹参、柏子仁、酸枣仁、远志等。

3.脾胃阴虚证:脾胃阴伤,失于濡养。养阴和胃。益胃汤加减。沙参、麦冬、生地、玉竹、白芍、乌梅、甘草、谷芽、鸡内金、玫瑰花等。

4.肝阴虚证:阴虚阳亢,上扰清空。滋养肝阴。补肝汤加减。地黄、当归、芍药、川芎、木瓜、甘草、山茱萸、首乌等。

5.肾阴虚证:肾精不足,失于濡养。滋补肾阴。左归丸加减。熟地、龟板胶、枸杞、山药、菟丝子、牛膝、山茱萸、鹿角胶等。

(四)阳虚

1.心阳虚证:心阳不振,心气亏虚,运血无力。益气温阳。保元汤加减。人参、黄芪、肉桂、甘草、生姜等。

2.脾阳虚证:中阳亏虚,温煦乏力,运化失常。温中健脾 附子理中汤加减。党参、白术、甘草、附子、干姜等。

3.肾阳虚证:肾阳亏虚,失于温煦,固摄无权。温补肾阳。右归丸加减。附子、肉桂、杜仲、山茱萸、菟丝子、鹿角胶、熟地、山药、枸杞、当归等。

痹证

1.风寒湿痹

(1)行痹:风邪兼夹寒湿,留滞经脉,闭阻气血。祛风通络,散寒除湿。防风汤加减。防风、麻黄、桂枝、葛根、当归、茯苓、生姜、大枣、甘草等。

(2)痛痹:寒邪兼夹风湿,留滞经脉,闭阻气血。散寒通络,祛风除湿。乌头汤加减。制川乌、麻黄、芍药、甘草、蜂蜜、黄芪等。

(3)着痹:湿邪兼夹风寒,留滞经脉,闭阻气血。除湿通络,祛风散寒。薏苡仁汤加减。薏苡仁、苍术、甘草、羌活、独活、防风、麻黄、桂枝、制川乌、当归、川芎等。

2.风湿热痹:风湿热邪壅滞经脉,气血闭阻不通。清热通络,祛风除湿。白虎加桂枝汤合宣痹汤加减 生石膏、知母、黄柏、连翘、棒枝、防己、杏仁、薏苡仁、滑石、赤小豆、蚕砂等。

3.痰瘀痹阻证:痰瘀互结,留滞肌肤,闭阻经脉。化痰行瘀,蠲痹通络。双合汤加减。桃仁、红花、当归、川芎、白芍、茯苓、半夏、陈皮、白芥子、竹沥、姜汁等。

4.肝肾两虚证:肝肾不足,筋脉失于濡养、温煦。培补肝肾,舒筋止痛。补血荣筋丸加减。熟地黄、肉苁蓉、五味子、鹿茸、菟丝子、牛膝、杜仲、桑寄生、天麻、木瓜等。 痉证

1.邪壅经络证:风寒湿邪侵于肌表,壅滞经络。祛风散寒,燥湿和营。羌活胜湿汤加减。羌活、独活、防风、藁本、川芎、蔓荆子、葛根、白芍、甘草等。

2.肝经热盛证:邪热炽盛,动风伤津,筋脉失和。清肝潜阳,息风镇痉。羚角钩藤汤加减。水牛角、钩藤、桑叶、菊花、川贝母、竹茹、茯神、白芍、生地、甘草等。

3.阳明热盛证:阳明胃热亢盛,腑气不通,热盛伤津,筋脉失养。清泄胃热,增液止痉。白虎汤合增液承气汤加减.生石膏、知母、玄参、生地、麦冬、大黄、芒硝等。

4.心营热盛证:热入心营,扰动神明,灼伤阴津,筋脉失养。清心透营,开窍止痉。清营汤加减。水牛角、莲子心、淡竹叶、连翘、玄参、生地、麦冬等。

5.痰浊阻滞证:痰浊中阻,上蒙清窍,经络阻塞,筋脉失养。豁痰开窍,息风止痉。导痰汤加减。半夏、石菖蒲、陈皮、胆南星、姜汁、竹沥、枳实、茯苓、白术、全蝎、地龙、蜈蚣等。

6.阴血亏虚证:失血或伤津,阴血亏耗,筋脉失养。滋阴养血,息风止痉。四物汤合大定风珠加减。生熟地、白芍、麦门冬、阿胶、五味子、当归、麻子仁、生龟板、生鳖甲、生

牡蛎、鸡子黄等。

痿证

1.肺热津伤证:肺燥伤津,五脏失润,筋脉失养。清热润燥,养阴生津。清燥救肺汤加减。北沙参、西洋参、麦冬、生甘草、阿胶、胡麻仁、生石膏、霜桑叶、苦杏仁、炙枇杷叶等。

2.湿热浸淫证:湿热浸渍,壅遏经脉,营卫受阻。清热利湿,通利经脉。加味二妙散加减。苍术、黄柏、萆薢、防已、薏苡仁、蚕砂、木瓜、牛膝、龟板等。

3.脾胃虚弱证:脾虚不健,生化乏源,气血亏虚,筋脉失养。补中益气,健脾升清。参苓白术散合补中益气汤加减.人参、白术、山药、扁豆、莲肉、甘草、大枣、黄芪、当归、薏苡仁、茯苓、砂仁、陈皮、升麻、柴胡、神曲等。

4.肝肾亏损证:肝肾亏虚,阴精不足,筋脉失养。补益肝肾,滋阴清热。虎潜丸加减。虎骨(用狗骨代)、牛膝、熟地、龟板、知母、黄柏、锁阳、当归、白芍药、陈皮、干姜等。

5.脉络瘀阻证:气虚血瘀,阻滞经络,筋脉失养。益气养营,活血行瘀。圣愈汤合补阳还五汤加减。人参、黄芪、当归、川芎、熟地、白芍、川牛膝、地龙、桃仁、红花、鸡血藤等。

腰痛

1.寒湿腰痛:寒湿闭阻,滞碍气血,经脉不利。散寒行湿,温经通络。甘姜苓术汤加减。 干姜、桂枝、甘草、牛膝、茯苓、白术、杜仲、桑寄生、续断等。

2.湿热腰痛:湿热壅遏,经气不畅,筋脉失舒。清热利湿,舒筋止痛。四妙丸加减。苍术、黄柏、薏苡仁、木瓜、络石藤、川牛膝等。

3.瘀血腰痛:瘀血阻滞,经脉痹阻,不通则痛。活血化瘀,通络止痛。身痛逐瘀汤加减。当归、川芎、桃仁、红花、 虫、香附、没药、五灵脂、地龙、牛膝等。

4.肾虚腰痛

(1)肾阴虚:肾阴不足,不能濡养腰脊。滋补肾阴,濡养筋脉。左归丸加减。熟地黄、枸杞子、山萸肉、山药、龟板胶、菟丝子、鹿角胶、牛膝等。

(2)肾阳虚:肾阳不足,不能温煦筋脉。补肾壮阳,温煦经脉。右归丸加减。肉桂、附子、鹿角胶、杜仲、菟丝子、熟地、山药、山萸肉、枸杞子等。

乳癖

(一)内治

1.肝郁痰凝证:多由于情志不遂,郁怒伤肝,肝郁气滞,气血凝结乳络;思虑伤脾,脾失健运,痰湿内生,气滞痰凝瘀血结聚形成肿块。疏肝解郁,化痰散结。逍遥蒌贝散加减。柴胡、香附、白术、茯苓、白芍、当归、瓜蒌、贝母、半夏等。

2.冲任失调证:因冲任失调,使气血瘀滞,或阳虚痰湿内结,经脉阻塞而致乳房结块、疼痛,月经不调。调摄冲任。二仙汤合四物汤加减。仙茅、仙灵脾、当归、巴戟肉、黄柏、知母、川芎等。

(二)外治

阳和解凝膏掺黑退消或桂麝散盖贴;或以生白附子或鲜蟾蜍皮外敷;或用大黄粉以醋调敷。若对外用药过敏者,应忌用之。

蛇串疮

(一)内治

1.肝经郁热证:由于情志内伤,肝气郁结,久而化火,肝经火毒蕴积,可夹风邪上窜头面而发;或夹湿邪下注,发于阴部及下肢;火毒炽盛者多发于躯干。清泄肝火,解毒止痛。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栀子、黄芩、柴胡、车前子、泽泻、木通、当归、生地、甘草、紫草、板蓝根、延胡索等。

2.脾虚湿蕴证:脾虚不运,湿重热轻,则皮损色淡,疱壁绵软,疼痛不显;口不渴,食少腹,大便时溏;舌淡或正常,苔白或白腻,脉沉缓或滑均为脾虚湿盛之象。健脾利湿,解毒止痛。除湿胃苓汤加减。苍术、厚朴、陈皮、猪苓、泽泻、滑石、防风、栀子、木通、肉桂、甘草等。

3.气滞血瘀证:多因血虚肝旺,湿热毒蕴,导致气血凝滞,经络阻塞不通,以致疼痛剧烈,病程迁延。理气活血,通络止痛。柴胡疏肝散合桃红四物汤加减。柴胡、川芎、陈皮、芍药、枳壳、甘草、香附、桃仁、红花、延胡索、制乳香、制没药、蜈蚣等。

(二)外治

1.初起用二味拔毒散调浓茶水外涂;或外敷玉露膏;或外搽双柏散、三黄洗剂、清凉乳剂(麻油加饱和石灰水上清液充分搅拌成乳状),每天3次;或鲜马齿苋、野菊花叶、玉簪花叶捣烂外敷。

2.水疱破后,用黄连膏、四黄膏或青黛膏外涂;有坏死者,用九一丹或海浮散外用。

3.若水疱不破或水疱较大者,可用三棱针或消毒空针刺破,吸尽疱液或使疱液流出,以减轻胀痛不适感。

(三)针刺疗法

取内关、阳陵泉、足三里穴。局部周围卧针平刺,留针30分钟,每日1次。疼痛日久者加支沟,或加耳针刺肝区,埋针3天。或阿是穴强刺激。

肠痈

(一)内治

1.瘀滞证(初期):饮食不节,餐后奔走,跌仆损伤,寒温不适,情志不舒,损伤脾胃,导致肠道功能失调,糟粕积滞,积结肠道,气血瘀滞而成痈。行气活血,通腑泄热。大黄牡丹汤合红藤煎剂加减。大黄、丹皮、桃仁、红藤、紫花地丁、青皮、枳实、厚朴、丹参、赤芍等。

2.湿热证(酿脓期):糟粕积滞,积结肠道,湿热内结,蕴酿成脓。通腑泄热,利湿解毒。复方大柴胡汤加减。柴胡、大黄、黄芩、栀子、半夏、赤芍、枳壳、白芍、川楝子、丹参、甘草、延胡索、败酱草、蒲公英等。

3.热毒证(溃脓期:肠内痞塞,气机不畅,食积痰凝,瘀结化热,热毒炽盛,渐入血分。通腑排脓,养阴清热。大黄牡丹汤合透脓散加减。当归、黄芪、山甲、皂刺、川芎、大黄、丹皮、桃仁等。病情较重时,易生变证,要严密观察,中药最少每日2剂,分4~6次服,若病情发展,应及时手术。

(二)外治

(三)其他疗法

1.手术疗法 西医治疗急性阑尾炎的原则是早期行手术治疗。对急性单纯性阑尾炎还可经腹腔镜行阑尾切除。

崩漏

1.脾虚证:脾虚中气虚弱甚或下陷,则冲任不固,脾失统摄,故经血暴下或淋沥不尽;气虚火不足,故经色淡,质清稀;神疲气短、小腹空坠、舌淡胖、脉细弱均为脾虚气弱之征。 补气摄血,固冲止崩。固本止崩汤或固冲汤加减。人参、黄芪、白术、熟地、当归、黑姜、

海螵蛸、茜草根、煅龙骨、煅牡蛎、山萸肉、白芍、棕榈炭、五倍子等。

2.肾虚证

(1)肾气虚证:青年肾气未盛,更年肾气渐虚,或中年房劳、胎产数伤肾气,肾气虚衰,冲任不固,不能制约经血,故经乱无期,出血量多或淋沥不止,色淡红或淡暗,质清稀、腰脊酸软,舌淡暗、脉沉弱均为肾气虚之象。补肾益气,固冲止血。加减苁蓉菟丝子丸。熟地、肉苁蓉、覆盆子、当归、枸杞子、桑寄生、菟丝子、艾叶、党参、黄芪、阿胶等。

(2)肾阳虚证:肾阳虚衰,阳不摄阴,封藏失司,冲任不固,故经乱无期,出血量多或淋沥不尽;肾阳虚血失温煦,故色淡红质稀;肢冷畏寒,舌淡暗,脉沉细,均为肾阳不足之征。温肾益气,固冲止血。右归丸加减。制附子、肉桂、熟地、山药、山萸肉、枸杞、菟丝子、鹿角胶、当归、杜仲、党参、黄芪、田七等。

(3)肾阴虚证:肾水阴虚,冲任失守,故经乱无期,淋沥不止,或暴崩下血;阴虚内热,故血色鲜红稍稠;头晕耳鸣,腰膝酸软,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数。均为肾阴虚之象。滋肾益阴,固冲止血。左归丸合二至丸或滋阴固气汤加减。熟地、山药、枸杞、山萸肉、菟丝子、鹿角胶、龟甲胶、川牛膝、女贞子、旱莲草、党参、黄芪、白术、炙甘草、阿胶、何首乌、白芍、续断等。

3.血热证

(1)虚热证:阴虚内热,热扰冲任血海,经来无期,量少淋沥不止或量多势急;热灼阴血,其色鲜红;面颊潮红,烦热少寐,口干便结,舌红少苔,脉细数,均为阴虚内热之征。 养阴清热,固冲止血。上下相资汤加减。人参、沙参、玄参、麦冬、玉竹、五味子、熟地、山萸肉、车前子、牛膝等。

(2)实热证:实热内蕴,损伤冲任,血海沸溢,迫血妄行,故经来无期,突然暴崩如注或淋沥日久难止;血为热灼,故血色深红质稠;口渴烦热,舌红苔黄,脉滑数,均为实热内蕴之象。清热凉血,固冲止血。清热固经汤加减。黄芩、焦栀子、生地、地骨皮、地榆、生藕节、阿胶、陈棕炭、龟甲、牡蛎、生甘草等。

4.血瘀证:冲任、子宫瘀血阻滞,新血不安,故经血非时而下或淋沥不断;离经之瘀时聚时散,故出血量时多时少,时出时止或崩闭交替,反复难止;瘀阻冲任、子宫,不通则痛,故小腹疼痛;舌质紫暗或尖边有瘀点,脉弦细或涩,均为血瘀之征。活血化瘀,固冲止血。逐瘀止血汤或将军斩关汤加减。生地、赤芍、丹皮、当归尾、枳壳、桃仁、蒲黄炭、炒五灵脂、炮姜炭、茜草、益母草、仙鹤草、桑螵蛸、三七粉、萆薢、薏苡仁、黄柏等。 痛经

1.气滞血瘀证:肝失条达,冲任气血郁滞,经血不利,不通则痛,故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拒按,经量少,经行不畅,色暗有块,块下气血暂通而疼痛暂减;肝郁气滞,经脉不利,故乳胀胸闷;舌紫暗、脉弦均属气滞血瘀之征。理气行滞,化瘀止痛。膈下逐瘀汤或痛经方加减。当归、川芎、赤芍、桃仁、红花、枳壳、延胡索、五灵脂、乌药、香附、丹皮、甘草、生蒲黄、益母草等。

2.寒凝血瘀证:寒凝子宫、冲任,血行不畅,故经前或经期小腹冷痛;寒得热化,瘀滞暂通,故得热痛减;寒凝血瘀,冲任失畅,可见月经推后,经色暗而有块;寒邪内盛,阻遏阳气,故面色青白,肢冷畏寒;舌、脉均为寒凝血瘀之候。温经散寒,化瘀止痛。少腹逐瘀汤或温经散寒汤加减..小茴香、干姜、延胡索、没药、当归、川芎、官桂、赤芍、蒲黄、五灵脂、白术、紫石英、胡芦巴、金铃子、制香附、艾叶等。

3.湿热瘀阻证:湿热之邪,盘踞冲任子宫,气血失畅,经前血海气血充盈,湿热与血互结,壅滞不通,故腹痛拒按,痛连腰骶,有灼热感;湿热扰血,故经量多或经期长,经色暗红质稠或夹较多黏液;累及任带,则带下异常;湿热缠绵,故伴低热起伏;小便黄赤、舌红、

苔黄腻、脉滑数或弦数均为湿热蕴结之候。清热除湿,化瘀止痛。清热调血汤或银甲丸加减。 牡丹皮、黄连、生地、当归、白芍、川芎、红花、桃仁、延胡索、莪术、香附、车前子、薏苡仁、败酱草等。

4.气血虚弱证:气血不足,冲任亦虚,经行之后,血海更虚,子宫、冲任失于濡养,故经期或经后小腹隐隐作痛,喜按;气虚下陷则空坠不适;气血两虚,血海未满而溢,故经量少,色淡,质清稀;面色无华、神疲乏力、头晕心悸、舌淡、脉细无力皆为气血不足之象。 益气养血,调经止痛。圣愈汤或黄芪建中汤或养血和血汤加减。人参、黄芪、熟地、当归、川芎、白芍、枸杞子、香附、甘草。

5.肾气亏损证:肾气虚损,冲任俱虚,精血本已不足,经行之后,血海更虚,子宫、冲任失养,故小腹绵绵作痛,外府不荣则腰骶酸痛不适;精亏血少,阳气不足,故面色晦暗,经色暗淡,量少质稀薄;肾虚脑失所养,则见头晕耳鸣,健忘失眠;舌、脉亦为肾气不足之征。补肾益精,养血止痛。益肾调经汤或调肝汤加减。巴戟天、杜仲、续断、乌药、艾叶、当归、熟地、白芍、益母草、山茱萸、阿胶、山药、甘草等。

绝经前后诸证

1.肾阴虚证:绝经前后,肾阴虚冲任失调,则月经提前或先后、多少不定;肾阴日衰,阴虚不能上荣于头目脑髓,故头目眩晕而耳鸣;阴不维阳,虚阳上越,故头面烘热,汗出,五心烦热;肾虚则腰膝和足跟疼痛;阴虚血燥生风,故皮肤干燥或瘙痒;阴虚内热,故口干、便秘、溺短赤;舌红少苔、脉细数均为阴虚之象。滋养肾阴,佐以潜阳。左归丸合二至丸加减。熟地、山药、山萸肉、枸杞、菟丝子、鹿角胶、龟甲胶、牛膝、女贞子、旱莲草、制首乌等。

2.肾阳虚证:肾虚封藏失职,冲任不固,不能约制经血则月经量多,经色淡暗,或崩中漏下;肾阳虚惫,命门火衰,阳气不能外达,经脉失于温煦,故面色晦暗,精神萎靡;肾阳虚,失于温煦,不能蒸腾,膀胱气化无力,则小便清长,夜尿频数;水湿内停,泛溢肌肤,则面浮肢肿,舌淡,或胖嫩边有齿印;苔薄白、脉沉细弱皆肾阳虚衰之象。温肾扶阳。右归丸加减。熟地、山药、山萸肉、枸杞、鹿角胶、菟丝子、杜仲、当归、肉桂、制附子、赤石脂、补骨脂、川椒、茯苓、泽泻等。

3.肾阴阳俱虚证:肾阴阳俱虚,冲任失调,月经紊乱,量少或多;阴阳失衡,营卫不和,则乍寒乍热,烘热汗出;肾虚精亏,脑髓失养,则头晕耳鸣,健忘;肾阳不足,失于温煦,则腰背冷痛;舌淡、苔薄、脉沉弱均为肾阴阳俱虚之征。阴阳双补。二仙汤合二至丸加减。仙茅、仙灵脾、巴戟天、当归、盐知母、盐黄柏、菟丝子、何首乌、龙骨、牡蛎等。 带下病

Ⅰ带下过多

1.脾虚证:脾气虚弱,运化失司,湿邪下注,损伤任带,使任脉不固,带脉失约而为带下过多,脾虚中阳不振,则面色 白或萎黄,四肢倦怠;脾虚失运,则纳少便溏,四肢浮肿;舌淡胖,苔白或腻,脉细缓,均为脾虚湿困之征。健脾益气,升阳除湿。完带汤加减。 人参、白术、白芍、淮山药、苍术、陈皮、柴胡、黑荆芥、车前子、甘草等。

2.肾阳虚证:肾阳不足,命门火衰,封藏失职,精液滑脱而下,故带下量多,绵绵不断,质清稀如水;腰为肾之府,故肾虚则腰酸如折;肾阳不足,不能温煦胞宫,故小腹冷痛;阳气不能外达,则畏寒肢冷,面色晦暗;肾阳虚不能上温脾阳,则大便溏薄;不能下暖膀胱,故小便清长;舌质淡,苔薄白,脉沉迟,亦为肾阳虚之征.温肾培元,固涩止带。内补丸加减。:鹿茸、肉苁蓉、菟丝子、潼蒺藜、肉桂、制附子、黄芪、桑螵蛸、白蒺藜、紫菀等。

3.阴虚夹湿证:肾阴不足,相火偏旺,损伤血络,或复感湿邪,损伤任带,致任脉不固,

带脉失约,故带下量多,色黄或赤白相兼,质稠,有气味;腰为肾之府,肾阴虚则腰酸腿软;阴虚生内热,则五心烦热,咽干口燥,阴部灼热感或瘙痒;虚阳上扰,则头晕,烘热汗出,失眠多梦;舌红,苔少或黄腻,脉细数,均为阴虚夹湿之征。滋肾益阴,清热利湿。知柏地黄汤加减。熟地黄、山萸肉、山药、泽泻、茯苓、丹皮、知母、黄柏等。

4.湿热下注证:湿热蕴结于下,损伤任带二脉,故带下量多,色黄或如脓,质黏稠,或浊如豆渣样,有秽臭,阴痒;湿热蕴结,阻遏气机,则小腹作痛;湿热内盛,阻于中焦,则口苦口腻,胸闷纳呆;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均为湿热之征。清利湿热,佐以解毒杀虫。止带方加减。猪苓、茯苓、车前子、泽泻、茵陈、赤芍、丹皮、黄柏、栀子、牛膝等。

5.热毒蕴结证:热毒损伤任带,故带下赤白,或五色带下;热毒蕴蒸,则带下质黏如脓样,臭秽难闻;热毒伤津,则烦热头晕,口苦咽干,尿黄便秘;舌红,苔黄或黄腻,脉滑数,均为热毒之征。清热解毒。五味消毒饮加减。蒲公英、金银花、野菊花、紫花地丁、青天葵、土茯苓、败酱草、鱼腥草、薏苡仁等。

Ⅱ带下过少

1.肝肾亏损证:肝肾亏损,血少津乏,阴液不充,任带失养,不能润泽阴窍,发为带下过少;阴虚内热,灼津耗液,则带下更少,阴部萎缩,干涩灼痛,阴痒;精血两亏,清窍失养,则头晕耳鸣;肾虚外府失养,则腰膝酸软;肝肾阴虚,虚热内生,则烘热汗出,烦热胸闷,夜寐不安,小便黄,大便干结;舌红少苔、脉细数或沉弦细等均为肝肾亏损之征。滋补肝肾,养精益血。左归丸加减。熟地、山药、山萸肉、枸杞子、菟丝子、鹿角胶、龟甲、川牛膝、知母、肉苁蓉、紫河车、麦冬等。

2.血枯瘀阻证:精血不足且不循常道,瘀阻血脉,阴津不得敷布,则带下过少,甚至全无,阴中干涩,阴痒;血虚不能上荣于头面,则头晕眼花,面色无华;血虚心失所养,则心悸失眠;血虚气弱,则神疲乏力;瘀血内阻,气机不畅,则经行腹痛,经色紫暗,伴有血块;瘀血内阻,肌肤失养,则肌肤甲错;舌质淡暗,边有瘀点或瘀斑,脉细涩,均为血枯瘀阻之象。补血益精,活血化瘀。小营煎加减。当归、白芍、熟地、山药、枸杞子、炙甘草、丹参、桃仁、牛膝等。

胎漏、胎动不安

1.肾虚证:肾主系胞,为冲任之本,肾虚冲任失固,蓄以养胎之血下泄,故阴道少量出血;肾失温煦,血失阳化,故色淡暗;肾虚胎元不固,有欲堕之势,故腰酸腹痛下坠;肾虚胎失所系,故屡孕屡堕;头晕耳鸣、眼眶黯黑、舌淡暗、脉沉细滑、尺脉弱均为肾虚之征。 补肾健脾,益气安胎。寿胎丸或安奠二天汤或滋肾育胎丸。菟丝子、桑寄生、续断、阿胶、人参、熟地、白术、山药、山萸肉、炙甘草、杜仲、枸杞子、扁豆等。

2.血热证:热邪直犯冲任,内扰胎元,胎元不固,热迫血行,故妊娠期阴道下血;血为热灼,故色鲜红或深红;热邪内扰,胎气不安,胎系于肾,故见腰酸;心烦不安,口苦咽干,舌红苔黄,脉滑数,均为血热之征。清热凉血,养血安胎。保阴煎或清热安胎饮或当归散加减。生地、熟地、黄芩、黄柏、白芍、山药、续断、甘草、椿根白皮、侧柏炭、阿胶等。

3.气血虚弱证:气血虚弱,冲任匮乏,不能载胎养胎,胎元不固,气不摄血,故见阴道出血;气血虚弱,本源不足,故色淡质稀;小腹空坠而痛,正是气虚系胞无力,血虚胞失濡养所致;气血虚弱不能化精滋肾,故腰酸;神疲肢倦、舌淡、苔白、脉细弱均为气血虚弱之征。补气养血,固肾安胎胎元饮加减。人参、白术、炙甘草、当归、白芍、熟地、杜仲、陈皮等。

4.血瘀证:胎居子宫,癥积瘀血碍其长养,胎元不固,故见腰酸,腹痛下坠,阴道不时下血;跌仆闪挫,气血失和,冲任子宫瘀滞,故腹痛,或少量阴道出血,血色暗红;舌暗有

瘀斑,脉沉弦,均为血瘀之征。活血消癥,补肾安胎。桂枝茯苓丸合寿胎丸加减。桂枝、茯苓、芍药、丹皮、桃仁、菟丝子、桑寄生、续断、阿胶等。

肺炎喘嗽

(一)常证

1.风寒闭肺证:多见于发病的初期,由风寒之邪外袭于肺而致。多有恶寒发热,无汗之表寒证。年幼儿蜷缩母怀,年长儿可自述恶寒身痛,也常有痰涎色白清稀。口不渴,咽不红,舌质不红,苔薄白,脉浮紧,指纹浮红,是本证特征。辛温宣肺,化痰止咳。华盖散加减。 麻黄、杏仁、荆芥、防风、桔梗、白前、苏子、陈皮等。

2.风热闭肺证:可因风热犯肺而发病,也可由外感风寒之证转化而来。多见发热较重,或有其他明显的热证表现,如发热恶风、咽红口渴、舌红苔黄等。其轻症、重症又有程度上的差异,临证不可不辨。轻者发热咳嗽,气急痰多;重者高热烦躁,咳嗽剧烈,气急鼻扇等。本证重症,常很快发展为痰热闭肺证。辛凉宣肺,清热化痰。银翘散合麻杏石甘汤加减。麻黄、杏仁、生石膏、甘草、金银花、连翘、薄荷、桑叶、桔梗、前胡等。

3.痰热闭肺证:多见于肺炎喘嗽的中期,痰热俱甚。郁闭于肺,而见上述诸症。临床以发热、咳嗽、痰壅、气急、鼻扇为特征。严重者肺气闭塞,可致气滞血瘀,见口唇紫绀、胸高气急、痰壅如潮、闷乱烦躁,证属危急,必须及时救治,否则易因邪盛正虚转为变证。清热涤痰,开肺定喘。五虎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减。麻黄、杏仁、前胡、生石膏、黄芩、鱼腥草、甘草、桑白皮、葶苈子、苏子等。

4.毒热闭肺证:本证邪势炽盛,毒热内闭肺气,常为痰热闭肺证发展而成。热炽肺气郁闭而见高热不退,咳嗽剧烈,气急喘憋;毒热耗灼阴津,见涕泪俱无,鼻孔干燥如烟煤。毒热闭肺证病情重笃,容易发生变证,因邪热化火内陷或正虚心阳不支,迅速转为邪陷厥阴、心阳虚衰之危证。清热解毒,泻肺开闭。黄连解毒汤合三拗汤加减。炙麻黄、杏仁、枳壳、黄连、黄芩、栀子、生石膏、知母、生甘草等。

5.阴虚肺热证:本证多见于病程迁延,阴津耗伤,肺热减而未清者。常由痰热闭肺证未经有效治疗转化而成。以病程较长、干咳无痰、舌红少津为主要表现。临证需要辨明阴伤轻重,轻者咳嗽声低、干咳无痰;重者口干舌燥、干咳咯血,伴全身症状。还要辨明有无余热、余邪,有者多表现低热潮热、苔黄等。养阴清肺,润肺止咳。沙参麦冬汤加减。沙参、麦门冬、玉竹、天花粉、桑白皮、炙冬花、扁豆、甘草等。

6.肺脾气虚证:本证多见于肺炎恢复期,或体质素弱的病儿,病程迁延。临证以咳嗽无力,动则汗出为主要证候。偏肺气虚者面白少华,反复感冒;偏脾气虚者纳差便溏,神疲乏力。补肺健脾,益气化痰。人参五味子汤加减。人参、茯苓、炒白术、炙甘草、五味子、百部、橘红等。

(二)变证

1.心阳虚衰证

:本证常出现于婴幼儿,或素体虚弱而患肺炎喘嗽者,即邪盛正虚患儿,来势急,病情重。由于邪毒炽盛,损伤原本不足之心阳,肺闭气郁导致血滞而络脉瘀阻。临床以突然出现面色苍白,紫绀,四肢不温或厥冷,右胁下痞块增大,脉细弱疾数为辨证要点。温补心阳,救逆固脱。参附龙牡救逆汤加减。人参、附子、煅龙骨、煅牡蛎、白芍、甘草等。

2.邪陷厥阴证:本证由于邪热炽盛,内陷手厥阴心包经和足厥阴肝经而致。临证以病情突然加重,见壮热、烦躁、神昏、四肢抽搐、口噤项强等心肝二经诸症为要点,病情危重。平肝息风,清心开窍。羚角钩藤汤合牛黄清心丸加减。羚羊角粉、钩藤、茯神、白芍、生地黄、甘草、黄连、黄芩、栀子、郁金等。

小儿泄泻

(一)常证

1.湿热泻:本证以起病急,泻下急迫,量多次频。舌质红,苔特黄腻为征。偏热重,气味秽臭,或见少许黏液,发热;偏湿重便如稀水,口渴尿短;兼伤食,大便夹不消化物。纳呆。若泻下过度,本证易于转为伤阴,甚至阴竭阳脱变证。失治误治,迁延日久,则易转为脾虚泄泻。清肠解热,化湿止泻。葛根黄芩黄连汤加减。葛根、黄芩、黄连、地锦草、豆卷、甘草等。

2.风寒泻:本证以大便清稀夹有泡沫,臭气不甚,肠鸣腹痛为特征。风象重,便多泡沫,鼻流清涕;寒象重,腹部切痛,恶寒;兼伤食,大便夹不消化物。纳呆。风寒化热则便次增多,气转臭秽,发热加重。寒邪易伤阳气,大便不化,肢冷神萎,需防伤阳变证。疏风散寒,化湿和中。藿香正气散加减。藿香、苏叶、白芷、生姜、半夏、陈皮、苍术、茯苓、甘草等。

3.伤食泻:以起病前有乳食不节史,便稀夹不消化物,气味酸臭,脘腹胀痛,泻后痛减为特征。伤乳者稀便夹乳凝块;伤食者夹食物残渣。本证可单独发生,更常为他证兼证。调治不当,病程迁延,积不化而脾气伤,易转为脾虚泻,或脾虚夹积,甚至疳证。运脾和胃,消食化滞。保和丸加减。焦山楂、焦神曲、鸡内金、陈皮、半夏、茯苓、连翘等。

4.脾虚泻:本证常由暴泻失治迁延而成,以病程较长,大便稀溏,多于食后作泻,以及全身脾虚征象为特征。偏脾气虚者面色萎黄,形体消瘦,神疲倦怠;偏脾阳虚者大便清稀无臭,神萎面白,肢体欠温。本证进一步发展,则由脾及肾,易转成脾肾阳虚泻,或久泻而成疳证。健脾益气,助运止泻。参苓白术散加减。党参、白术、茯苓、甘草、山药、莲子肉、扁豆、薏苡仁、砂仁、桔梗等。

5.脾肾阳虚泻:本证见于久泻,以大便澄澈清冷,完谷不化,形寒肢冷为特征。偏脾阳虚者大便清稀,或见脱肛,面色 白;偏肾阳虚者大便清冷,滑脱不禁,腹凉肢冷,精神萎靡。本证继续发展,则成重症疳泻,终则阳脱而亡。温补脾肾,固涩止泻。附子理中汤合四神丸加减。党参、白术、甘草、干姜、吴茱萸、附子、补骨脂、肉豆蔻等。

(二)变证

1.气阴两伤:本证多起于湿热泄泻,以精神萎靡,皮肤干燥,小便短少为特征。偏耗气者大便稀薄,神萎乏力,不思进食;偏伤阴者泻下如水,量多,目眶及前囟凹陷,啼哭无泪,小便短少甚至无尿。本证若不能及时救治,则可能很快发展为阴竭阳脱证。健脾益气,酸甘敛阴。人参乌梅汤加减。人参、炙甘草、乌梅、木瓜、莲子、山药等。

2.阴竭阳脱:本证常因气阴两伤证发展,或久泻不止阴阳俱耗而成。以面色青灰或苍白,精神萎靡,哭声微弱,尿少或无,四肢厥冷,脉沉细欲绝为特征。阴竭证见皮肤枯瘪,啼哭无泪,无尿;阳脱证见神萎而悄无声息,四肢厥冷,脉细欲绝。本证为变证、危症,不及时救治则迅即夭亡。挽阴回阳,救逆固脱。生脉散合参附龙牡救逆汤加减。人参、麦冬、五味子、白芍、炙甘草、附子、龙骨、牡蛎等。

水痘

1.邪伤肺卫 疏风清热,利湿解毒。银翘散加减。

2.邪炽气营 清热凉营,解毒化湿。清胃解毒汤加减。

痄腮

(一)常证

1.邪犯少阳证:本证以轻微发热、耳下腮部漫肿疼痛、咀嚼不便为特征,全身症状不重。 疏风清热,散结消肿。柴胡葛根汤加减。柴胡、黄芩、牛蒡子、葛根、桔梗、金银花、连翘、板蓝根、夏枯草、赤芍、僵蚕等。

2.热毒壅盛证:本证以耳下腮部肿痛,坚硬拒按,张口咀嚼困难,高热头痛,烦躁口渴为特征。本证容易产生变证,须及早辨识。清热解毒,软坚散结。普济消毒饮加减。柴胡、黄芩、黄连、连翘、板蓝根、升麻、牛蒡子、马勃、桔梗、玄参、薄荷、陈皮、僵蚕等。

(二)变证

1.邪陷心肝证:本证以高热,耳下腮部肿胀,神昏嗜睡,头痛项强,恶心呕吐,反复抽搐为特征。清热解毒,息风开窍。清瘟败毒饮加减。栀子、黄连、连翘、生甘草、水牛角、生地黄、生石膏、牡丹皮、赤芍、竹叶、玄参、芦根、钩藤、僵蚕等。

2.毒窜睾腹证:本证以腮部肿胀消退后,睾丸肿胀疼痛,或脘腹、少腹疼痛为特征。清肝泻火,活血止痛。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栀子、黄芩、黄连、柴胡、川楝子、荔枝核、延胡索、桃仁等。


相关内容

  • 中医辨证论治练习题
    题1: 谢某,男,60岁,退休.2010年6月7日就诊. 患者近2年来咳嗽咳痰反复发作,每年持续3-4个月.近1周加重,痰多,咳声重浊,痰出咳平,痰粘稠而厚,色白,于每天早晨起床后及进食油腻甘甜食物后则咳甚痰多,胸闷,脘痞,呕恶,纳少,神疲 ...
  • 中医全科医师培养模式与发展探讨
    摘 要 我国全科医学发展较晚,目前培养的全科医师数量远远不足,中医全科医师更是严重缺乏,不能满足临床医疗服务的需要.如何开展中医全科医师培训,加强中医全科医师队伍建设,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卫生服务需求,是中医全科医学当前亟待解决 ...
  • 甘肃省村卫生室管理实施细则
    甘肃省村卫生室管理实施细则(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村卫生室管理,明确村卫生室功能定位和服务范围,保障农村居民获得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根据<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乡村医生从业管 ...
  • 20**年医师定期考核人文医学模拟试题精简版500题
    1.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开展诊疗活动,必须依法取得 5000元以下 9血站对献血者每次采集血液一般量是多少 <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2医疗机构配制制剂必须取得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发给的:C.<医疗机构制剂许可证> 3 ...
  • 15年医师定期考核试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医疗机构不符合执业要求的是? A.B.C.D.E.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方可开展诊疗活动 按照院长的意见开展诊疗活动 必 ...
  • 公开招聘乡镇卫生院长笔试题
    公开招聘乡镇卫生院长笔试题 选择题(每题的备选答案中有一个或多个正确答案,将所选答案的字母填写在括号内,错选.多选均不得分,漏选的0.5分.每题1分,共100分) 1.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包括( ) A 咳嗽.打喷嚏时遮掩口鼻,不随地吐痰.B ...
  • 送医送药下乡义诊活动实施方案(1)
    海口市秀英区人大常委会关于开展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暨送医送药下乡义诊活动 实施方案 为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根据区人大活动计划安排,现制定秀英区人大教科文卫工委关于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暨送医送药下乡义诊活动实施方案 ...
  • 执业医师注册流程
    下面,来说说在通过考试后,还有哪些事情要做? 1.等待拿成绩单和医师资格证 再等三个月的时间就可以到报名的地方(一般是医师协会)去拿医师资格证和成绩单了.如果过时没有拿,医师协会还会电话通知你去领的,所以,也不用天天瞅着通告看什么时候去拿. ...
  • [[黄帝内经·素问]第七期--"阴阳离合论"]
    上一期"七损八益调摄阴阳(下)--<黄帝内经·素问>第6期" (点击蓝字,看第6期直播回顾)御医传人王心远教授讲了<黄帝内经>经过的千年流传,形成中医学独特的理论体系,与我们现代生活息息相关.并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