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语文导学案(生用) - 范文中心

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语文导学案(生用)

11/23

八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 (第五单元 文化的魅力)

姓名:

学习的最高境界是自主学习

第一课时 桃花源记(一) 组 姓名

【学习目标】

1.掌握省略句以及“皆、咸”“具、俱、并”等文言虚词,认识“妻子、交通、无论、鲜美、绝境”等古今异义的词。

一.课前自主学习(25分钟)

1.朗读课文,圈点文中生字词。

豁( )然开朗 屋舍俨( )然 黄发垂髫( ) 便要还家( )阡陌( )交通 ......

无人问津( ) 间( )隔 诣( )太守 刘子骥( ) 此中人语( )云 .....

2.理解课文的重点词语。

(1)古今异义

①缘溪行(古: 今: )②芳草鲜美(古: 今: ) ...

③说如此(古: 今: )④阡陌交通(古: 今: ) ....

⑤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古: 今: 绝境:古: 今: ) ....

⑥ 无论魏晋(古: 今: ) ⑦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古: ;今: ) ....

⑧遂与外人间隔(古: 今: )⑨各人复延至其家(古: 今: ) ...

(2)一词多义

舍:①便舍船 ( ) ②屋舍俨然 ( )

志:①处处志之 ( ) ②寻向所志 ( )

寻:①寻向所志 ( ) ②未果,寻病终 ( )

其:①复前行,欲穷其林 ( )②既出,得其船 ( )

为:①武陵人捕鱼为业 ( ) ②不足为外人道 ( )

3.作者链接

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东晋伟大诗人。作品有诗 ,

散文 等。陶渊明少时颇有壮志,博学能文,任性不羁。但由于当时社会动

荡不安,他空有才智却难以施展。他曾做过小官,但因“ ”而弃官回乡,

从此过起了田园式的隐居生活。后人称其为“ ”或“ ”。

4.背景链接

本文写作年代大约是宋永初二年(421年),其时陶渊明已经五十七岁了。他拒绝同刘裕

的宋政权合作,不满黑暗的政治现实,而以《 》寄托自己的社会理想。

“诗”追述了桃花源的形成,“记”相当于诗的序。但因为这个“记”有着生动的故事、完

整的结构和完美的表达形式而流传更广泛,更为人们所喜爱。

二.课堂合作研讨

(一)展示检测课前自主学习(15分钟)

(二)课堂合作探究:(25分钟)

1.自由朗读课文。

2.掌握翻译文言文的方法,根据课下注释疏通文意,并将不懂之处圈画出来。

3.四人小组讨论交流,解决自己未能解决的问题。逐句翻译并展示,教师点拨。

4. 拓展延伸:请归纳出自本文的成语。你知道它们的意思吗?

世外桃源: 豁然开朗:

怡然自乐: 与世隔绝:

无人问津:

三.在原有错误与纰漏处用另一种颜色的笔补充完善。(2分钟) 评价等级

第二课时 桃花源记(二)

【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以渔人的行踪为线索,以时间为顺序的记叙的方法。

2.了解陶渊明的志趣、品质和思想情感,培养高尚的道德观。

一.课前自主学习: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25分钟)

1.渔人怎么发现桃花源的?

2.桃花林的自然景色是怎样的?

3.桃花源的生活环境是怎样的?

4.作者怎样描写桃花源人的热情好客的?

5.桃源人见渔人为什么“大惊”?

6. 渔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源人为什么“皆叹惋”?

7.“不足为外人道也”的原因是什么?

8.渔人出桃源时,“处处志之”,为什么再往时,“不复得路”?

二.课堂合作研讨

(一)展示检测课前自主学习(10分钟)

(二)课堂合作探究:(25分钟)

A整体感知

1.文章围绕“桃花源”写了几个部分的内容?2. 按渔人行踪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

B文本探究

1.桃花源是个什么样的地方?

(1)是一个美丽的地方:

(2)是一个神秘的地方:

(3)是一个幸福的地方:

2.作者为什么要虚构这样一个理想社会?

C拓展延伸:古今诗词咏桃源

(1)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古津。(王维《桃源行》)

(2)飞花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谢枋得《庆全庵桃花》)

(3)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毛泽东)

三.课堂达标检测:完成小练习册

四.在原有错误与纰漏处用另一种颜色的笔补充完善。(2分钟) 评价等级

第三课时 短文两篇(一)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疏通文意,梳理结构思路。

2.结合内容资源联系现实谈出自己的感受,通过仿写,加深理解。

3、学习作者不慕名利,安贫乐道的情怀。

【学习过程】

一.课前自主学习(25分钟)

1.朗读课文,圈点课文的生字词。

德馨( ) 苔痕( ) 鸿儒( ) 案牍( ) 西蜀( ) .....

2.试读,并划出朗读的停顿。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

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3.大声读课文,在文中划出押韵韵脚。

4.理解课文的重点词语。

(1)一词多义 之:①无丝竹之乱耳 ( )②何陋之有 ( )

往来:①往来无白丁 ( )②其中往来种作( )

(2)词类活用

①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名: ②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灵:

③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馨: ④无丝竹之乱耳。 乱:

⑤无案牍之劳形。 劳:

5.作者链接:刘禹锡(772—842),字 , 代 家,著名诗人。晚年回长安任太子

宾客,世称 。作品有 , 。晚年与白居易唱和甚多,并称“ ”。

被白居易推崇备至,誉为“ ”。

6.文体链接:铭,本是古代刻在器物或石碑上用来 或 的文字,后来发展为一

种独立的 。这种文体,形式短小,文字简洁,句式工整而且押韵,内容上有颂扬或鉴戒

之意。它一般是 的。

二.课堂合作研讨

(一)展示检测课前自主学习(10分钟)

(二)课堂合作探究:(25分钟)

A、读懂文意,整体感知:这篇短文可分为几个层次?

B、文本探究

C、深层感悟

1.文中哪句话统领全文大意?

2.作者是怎样引出这一主旨句的?

3.“陋室”“陋”吗?作者从哪几方面写“陋”室不“陋”,表现了室主品德高尚?

4.作者明明在颂自己的陋室,为什么又写“诸葛庐”、“子云亭”?用意何在?

5.在文章最后却又引用了孔子的话,作用何在?

6.文章借写“陋”室不“陋”,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操?这是什么写法?

三.根据课堂合作与检测情况,在原有错误与纰漏处用另一种颜色的笔补充完善。(2分钟)

评价等级

第四课时 短文两篇(二) 组 姓名

【学习目标】

1、了解本文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

2、了解“说”这种古代文体和特点。

3、积累一些文言词汇。

【学习过程】

一.课前自主学习(25分钟)

1.朗读课文,圈点课文生字词。蕃( ) 淤( ) 濯( ) 亵( ) 鲜( ) .....

2.理解课文重点词语。

(1)一词多义 鲜:①陶后鲜有闻 ( )②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 )

之:①水陆草木之花 ( )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

外:①中通外直( )②遂与外人间隔 ( )

出:①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②不复出焉( )

远:①香远益清 ( )②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

(2)词类活用

①不蔓不枝。蔓: 枝: ②香远益清。远:

3.作者链接:周敦颐(1017-1073), 代人,字 ,谥号 ,著名的 。因他世居

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学者们称他为 先生。著有 。

4.文体链接:“说”是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

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爱莲说》就是说爱好莲花的问题。

二.课堂合作研讨

(一)展示检测课前自主学习(10分钟)

(二)课堂合作探究:(20分钟)

A、疏通文意

B、整体感知

1.作者喜欢莲花的什么?(请用文中的语句回答)

2.这几句话从哪几个方面说莲花的品格?

3.作者写这篇文章仅仅是为了写对莲花的喜爱吗?这是一种什么写法?

C、文本探究

1.作者写莲花,可是文章开头并没有从莲花写起,在写莲花之前,作者写了什么?人们

对这些花的态度,分别是怎样的?

2.“菊”和牡丹分别有什么特征,作者在这里为什么先写它们?

3.作者把莲比作君子,那么“菊”和“牡丹”分别比作什么人呢?作者对它们的感情态

度又是怎样的呢?

5.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拓展延伸:请写出关于莲花的歇后语和咏“莲”佳句(每种至少三句)(8分钟)

三.根据课堂合作与检测情况,在原有错误与纰漏处用另一种颜色的笔补充完善。(2分钟)

评价等级

第五课时 核舟记(一)

【学习目标】

1、熟读并背诵课文。

2、积累并扎实掌握常见的文言词语及文言现象。

一.课前自主学习(25分钟)

1、朗读课文,圈点课文的生字词。

德馨( )苔痕( )鸿儒( )案牍( )西蜀( )器皿( ) 罔( )不因势象形 .......

贻( ) 八分有奇( ) 二黍( )许 箬( )篷 髯( ) 石青糁( )之 .......

不属( ) 诎( ) 椎髻( ) 舟楫( ) 篆( ) ......

2.理解课文的重点词语。

(1)通假字①为字共三十有四 ( )

②诎右臂支船 ( )③左手倚一衡木( )

(2)一词多义

奇:①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 )②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 )

有:①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 )②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 )

为:①为宫室、器皿、人物 ( )②中轩敞者为舱 ( )

端:①东坡右手执卷端 ( ) ②其人视端容寂 ( )

而:①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 )②启窗而观 ( )

③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 )

之:①径寸之木 ( ) ②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 )

其:①其两膝相比者 ( ) ②其人视端容寂 ( )

(3)同义词 ①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 ..

②珠可历历数也——钩划了了( )③若啸呼状——若听茶声然( ) ......

3.作者链接

魏学洢(1596-1625),字 , 朝浙江嘉善人,著有 。《核舟记》选自 朝

人 编辑的 。

4.资料链接

文体“记”:“记”是古代散文的一种文体。 这种体裁出现得很早,至唐宋而大盛。它

可以记人和事,可以记山川名胜,可以记器物建筑,故又称“杂记”。写法上大多以记述为

主而兼有议论、抒情成分。

二.课堂合作研讨

(一)展示检测课前自主学习(10分钟)

(二)课堂合作探究:(25分钟)

1.自学课文,疏通字词,理解文意。

2.小组合作,翻译课文。

三、拓展延伸(3分钟)

联系课文,探究古汉语中数词使用与现代汉语的差异。

1.找出文中的数词并分析其特点。

2.说说文言文数量词的翻译并解释上面句中数量词。

四.根据课堂合作与检测情况,在原有错误与纰漏处用另一种颜色的笔补充完善。(2分钟)

评价等级

第六课时 核舟记(二) 组 姓名

【学习目标】

1、通过合作探究,准确翻译课文,学习本文描写生动的特点和按空间来说明的顺序。

2、了解我国古代艺人高超的雕刻技艺。

一.课前自主学习(25分钟)

1.能概括全文,总括王叔远技艺高超的词是: 。

2.找出表现核舟主题的句子: 。

3.找出原料小而表现题材广的句子: 。突出王叔远

是“奇巧人”,有不同凡响的雕刻技艺。

4.说明构思巧妙、技艺精湛的句子: 。

二.课堂合作研讨

(一)展示检测课前自主学习(10分钟)

(二)课堂合作探究:(15分钟)

A、整体感知

1.这是一篇古代的说明文,它的说明对象是什么?说明对象有何特征?

2.说明顺序是什么?请具体说一说。

3.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B、文本探究

1.课文如此细致地介绍核舟这雕刻品的艺术形象,说明了什么?

2.本文题目有“记”字,是否意味着是记叙文?它与《桃花源记》是不是同一种文体?

资料链接:苏轼《赤壁赋》《后赤壁赋》的相关段落

《赤壁赋》: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后赤壁赋》: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

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三、拓展延伸(5分钟)

按空间顺序介绍一件你所喜欢的工艺品。

四、当堂检测(8分钟)

1.《核舟记》选自张潮编的《 》。作者 ,

字 , 人。

2.黄庭坚是 朝的文学家,字 。

3、翻译下列句子

(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形态。

(2)、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3)、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

(4)、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四.根据课堂合作与检测情况,在原有错误与纰漏处用另一种颜色的笔补充完善。(2分钟)

评价等级

第七课时 大道之行也 组 姓名

【学习目标】

1、了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构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2、掌握相关文言词,翻译并背诵课文。

【学习过程】

一.课前自主学习(20分钟) 1、本文选自《 》,是______家经典之一,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

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大约是________末年或________之际儒家学者

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

2、熟读课文,给加粗的字注音并对其做解释。

①选贤与能( )________________

②男有分,女有归( )_________ ( )_______

③货恶其弃于地也( )________________

④矜、寡、孤、独、废疾者( )_________

⑤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________________

⑥谋闭而不兴 ( )________________

⑦故外户而不闭 ( )______________

⑧盗窃乱作而不作( )________________

3、翻译下列语句: ⑴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

子。

⑵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

己。

⑶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

己。

⑷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⑹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

长。

4、找出文中出现的成

语:

二.课堂合作研讨 (一)展示检测课前自主学习(15分钟)

(二)课堂合作探究:(20分钟)

1、把文章划为三个层次,在文中标出并概括层意。

2、“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是什么?

(三)课堂达标检测:

1、按原文填空: ①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大道之行也》中,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意思相同的句子

是:________;与“夜不闭户”意思相同的句子是:_________。

2.孔子的“大同”社会的理想实现了吗?21世纪的中国社会,是“大同”社会吗?

三.根据课堂合作与检测情况,在原有错误与纰漏处用另一种颜色的笔补充完善。(2分钟)

评价等级

第八、九课时 杜甫诗三首 组 姓名

【学习目标】 1、透过字面意思,把握含蓄蕴藉的诗意。

2、理解每首诗的思想感情,理解融情于景的表现手法。

【学习过程】

一.课前自主学习(25分钟)

1.给加粗字注音。(3分钟) (1)岱宗夫如何 岱( ) (2)决眦入归鸟 眦( )

(3)浑欲不胜簪 簪( ) (4)三男邺城戍 戍( )

(5)如闻泣幽咽 咽( ) (6)老妪力虽衰 妪( )

2.解释下面加粗的词。(3分钟)

5熟读课文(10分钟)

二.课堂合作研讨

(一)展示检测课前自主学习(10分钟)

(二)课堂合作探究:(25分钟)

1、赏析:“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一句好在哪里?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一句表达出了诗人什么样的志向?

3、《春望》一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4、赏析:“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三.课堂达标检测

(二)《春望》

(2)搔: (3)浑: (4)烽火: 1、解释诗中加点的字 (1)城:

2、首联写什么?表达诗人怎样的情怀?

3、颔联寄 于 ,表达5、本文以为线索,表达了诗人之情。 的修辞。 。 4、、用衬托手法写由于国破家亡,使人极度悲伤变得更加苍老的诗句是6、表达思念亲人的句子是

四.根据课堂合作与检测情况,在原有错误与纰漏处用另一种颜色的笔补充完善。(2分钟)

评价等级

第五单元综合性学习活动——《莲文化的魅力》

【活动目标】

1.通过对莲的各种知识的搜集、整理、探究,培养学生处理各类信息的能力。

2.通过各种形式的探究活动,揭开莲文化的神秘面纱,了解莲与文学艺术、莲与生活的密切

关系。

3.通过对莲文化的探究,激发学生探究事物的兴趣,养成探究事物的习惯,掌握探究事物的

方法,并学会围绕共同话题进行讨论,有针对性地发表意见。

【活动过程】

一、课前自主活动:完成在课外积累本上

学生以七人学习小组为单位,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与特长,有分工、有合作地从莲与

文学艺术、莲与现实生活、莲与科学知识等方面去搜集、整理和探究。包括:

(1)莲的名称(含学名、别名、美称等)

(2)莲的历史、品种

(3)莲的图片、工艺品(含邮票、明信片、挂历、水墨画等)

(4)莲的美食和药用

(5)莲的名胜古迹

(6)莲的诗文、故事、传说

(7)莲与佛教的关系

(8)通过对莲的观察与欣赏,以“我心目中的莲花”为题,写一篇文章;或画一幅画;或

出一期手抄报;或制作动画故事。

二、课堂合作展示

板块一:《我心目中的莲花》——学生作品展

1、学生美术作品展:书法、图画等

2、学生优秀文章朗读:(由作者读,先选好作品)

板块二:《莲花知识知多少》——莲花知识赛

1、小组必答题:

(1)莲是一种古老的植物。它在地球上已存了多长时间?属于什么科?学名是什么?

(2)出于对莲的喜爱,人们给莲花起了许多富有诗意的名字,你知道的有哪些?

(3)人们利用莲制作了许多美味佳肴。你能说出其中的一种吗?(请从名称、用料、特色

方面进行说明。)

2、小组抢答题:

(1)我国著名的赏荷胜地有哪些地方?请列出三处来。

(2)莲花与佛教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佛经里常把寺庙称作什么?把和尚穿的袈裟又称

作什么?

(3)许多名山大川里都有“莲花峰”,你能举出两个例子来吗?

安徽黄山、江西庐山、陕西华山、湖南衡山、福建武夷山------

(4)除了制作美味佳肴外,莲还有许多药用功能。你能举出一例来说明吗?

(5)成语“藕断丝连”大家并不陌生。但你能从科学的角度来解释这一现象吗?这是由于

藕中的带状螺旋式导管及管胞的次生壁抽长而形成的。

(6)关于莲的故事传说,在我国古代也是非常之多。你能用简要的语言来介绍其中的一个

吗?

板块三:《千姿百态的莲花》——莲花图案欣赏

板块四:《赞莲诗文欣赏》——莲花诗文会

第五单元综合性学习活动写作——《莲文化的魅力》

【活动目标】

通过写作训练,学会以“莲”为话题,多角度地认识表现“莲文化”,提高写作能力。

【活动过程】

一、课前自主学习(20分钟)

认真品读以下关于“莲”的作文,并赏析点评

我改变了暴风雨的色彩

2011年重庆中考满分作文

倘有荷在池,倘有荷在心,则长长的雨季何患?——张晓风

疾风扑面,骤雨初歇。

踽踽独步在绿云绵延的半亩方塘,任凭愁雨打湿我脆弱的心绪。

在青涩的荷塘里,红莲成了沉默如斯的风景,笑靥浅然,亭亭玉立,在缤纷的雨点中

倾吐出缕缕芳香。

静静地凝望着你,念想着拥有和你一样的宁静。

在可怕的校园里,埋头是无边的题海,抬头却依旧在死沉的教室里。每日的奋斗总不

尽如人意,意料之外的失败总是太多太多,生活的阴霾似乎让我不堪一击……好一段时间,

因为升学的压力,我远离了你。无数次考场上俱寂的气氛,无数次考试后的大喜大悲——我

败在了自己的世界里。尽管奋斗和拼搏的理由萦绕在我耳边,可向上的勇气不再亲临我。无

数次的摔打我已漠然,生活的旋律也远离了起伏与波澜……不由得开始羡慕你,那个拥有无

忧无虑的生活的你。

又是一个深夜,很静。静得只听到月光滴落的声音,只听见思绪在水面破碎的声音……

直到那场暴雨,我才明白生活于你并不总是晴天。如兽般的雨点向你肆虐,狂风向你一阵阵

袭来,我想你的生命就止于此了吧?

一个晴天,悄然路过,只见那凝脂的花瓣被粗鲁地摧残,翡翠般的碧叶消散四处,枝

干凌乱却未折断,微风中勉强撑起一簇灿烂。

依旧是那抹浅浅的粉红,暴雨过后,依然在绽放。那么我呢?会只面对一场风雨吗?

生活从未许过我宁静,只要在绽放,就没有哭泣的理由,消散的碧叶仿佛双双残破的羽翼,

收敛着一个季节的梦。

花朵也许绽放不过整个夏季,但我们可以微笑一生。凝望着你绽放的身影,我学着像

你一样改变暴风雨的颜色,像你一样在雨中微笑。

一池的荷,一池无声的歌——在风雨中吟唱出最优雅的旋律。

心田上的莲花

周维玲

傍晚,暑气渐渐退去,凉爽的晚风送来淡雅的清香,驱散了身上蓄积一天的倦意,让我

顿觉神清气爽!

我随着花香缓步前行,去追寻那芳香之源,越往前走,香气越发馥郁,终于,一池香

荷呈现在我的眼前,“啊!好大一池荷花!”我不由惊呼。

夕阳下,满池的盛开的荷花挨挨挤挤,热热闹闹,犹如一群活泼欢快的孩子,仰着一张

张灿烂的笑脸,打量着我这个不速之客。我的脑海中晃然闪出“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

别样红”的诗句。虽是黄昏,但放眼望去,那圆圆的荷叶像一条绿毯铺在碧水之上,让那些

调皮鱼儿失去了露脸的机会,倒是那些五彩斑斓的蜻蜓在莲花间卖弄着蹁跹的舞姿。

莲叶上,一朵朵红艳艳的莲花亭亭玉立,像一位容颜娇美的小姑娘。微风轻拂,花儿们

牵起圆圆的绿裙曼舞起来,这优美的舞姿,让莲叶上的一粒粒“珍珠”也跟着手舞足蹈起来,

有几粒“珍珠”动作幅度太大,竟滚下那宽阔的绿床,“波”地一声扎在鱼儿身上,吓鱼儿

逃之夭夭,见此情景,那些花儿不由笑得花枝乱颤!

真美!“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我不得不佩服前人酿出的佳句来。此刻,看着这清

丽可人的莲花,嗅着芬芳宜人的清香,闭了眼,恍然间顿觉自己也幻化成池中清亮的一朵莲

花,在这翡翠妆砌的舞台尽情地歌着舞着„„

不知什么时候,夕阳渐渐隐去眩目的辉煌,树上传来几声鸟儿的呢喃,一层淡淡的水雾

悠悠泛起,仿佛给池塘披上一袭轻纱,绿叶儿、红花儿沐浴在这朦胧的雾气中,显得格外的

润泽、娇嫩。“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应此时最佳的注脚

吧!你看,眼前的荷花不就像那冰清玉洁的青春美少女,它不为“淤泥”污染,更不随波逐

流,俏立于清清白白的水中,散发着脉脉的幽香,绽放着生命的本色,真不愧是一位高雅、

清纯、坚贞的君子啊!

我悄悄地走了,正如我悄悄地来,我挥一挥衣袖,带走满池的风采。

我知道,又一朵莲花将在我的心底悄然盛开。

心中的睡莲 寒冬的蜡梅,因为有着对春日的向往才吐露了芬芳;茧的幼蛹,因为有着对光明的憧憬

才有了生命的飞翔;逆境中的人们,心中有着坚强的信念才得以成功。

坚强的信念犹如一盏明灯,照亮心底,驱尽黑暗。在潮湿阴冷的牢狱中,司马迁的心无

限悲痛。他选择了屈辱地活着,这在常人眼中是多么的卑*。但,我知道,你心中有一个信

念,一个让你无法放弃生存的信念——完成《史记》,你想到了你的父亲临终时的话语,你

想起了父亲辛勤劳苦但未完成的史书,你选择了坚强地活着。伟大的信念是生命的支柱。

坚强的信念好似一个方向盘,时时把握生命的方向。史铁生经历了突如其来的一场灾难

之后,终于明白了生命的真谛——拥有坚强的信念,才会成功。一次又一次的磨砺,使他丧

失了方向,迷失了路途,终于他明白了“生命是一个过程,死是一个必然的会降临的节日”。

于是他坚强地开始面对生活,才有了今天辉煌的荣誉。坚强的信念挽救了迷途的游子。

拥有了心中的睡莲——坚强的信念,就拥有了生命的极致,而无法承受的,则已被历史

磨灭。

因为没有坚强的信念,项羽终究要被刘邦打倒。项羽,你这位叱咤风云的人物,却在最

后失去了方向,你敛夺钱财,收集美女,终于在美色与财气中被刘邦打得措手不及。你忘了

你最初的雄心壮志了吗?还是你把那最坚强的信念抛去了呢?你被暂时的胜利冲昏了头脑,

你与成功失之交臂。

因为没有坚强的信念,许多人半途而废,事倍功半。后唐庄宗李煜终于失去了江山,身

死人手,为天下笑。一代诗词才子,泪洒黄泉。

心中永存睡莲——坚强的信念,便拥有了生命的朝气,生活的动力!

心中永存睡莲——坚强的睡莲,就会抓住成功的机遇,驶向理想的彼岸!

简评:

【方法指津】看看的这篇文章是怎样论证的?

二、课堂展示写作

(一)交流课前自主学习(10分钟)

(二)静心写作:以这次综合实践活动的感受为话题,创新写作形式,写一篇作文。(30分钟) 【方法指津】

如果你选择写记叙性的文章,那么你可以写自己观赏莲花的游记;可以记叙自己在收 集资料、认识莲花过程中的经历;可以写阅读众多描写莲花的诗文后的感受和体会,只要在写作中力求形神兼备、情景交融,就不难写出成功的文章。

如果你选择写说明性的文章,那么你不妨向他人介绍莲的历史、品种、栽培、功用;抑或向他人解说莲的特征、生态、习性;或者解释莲叶的防水与自洁、藕断丝连的原因等。写作时你要注意资料的准确,顺序的合理,方法的恰当,语言的简明。

如果你选择写议论性的文章,那么你可以发表自己对莲花的看法,或者评价古人对莲花的观点,甚至还可以对某一篇描写莲花的诗文进行赏析。写作中你要注意观点要明确,并注意选用一些事例或道理来证明自己的观点,这样你的文章才有说服力。


相关内容

  • 初中语文苏教版八年级上册 语文
    初中语文苏教版八年级上册 · 本册综合 · 单元综合 · 月考复习 · 期末复习 · 期中复习 · 七律·长征 · 长征组歌两首 · 老山界 · <草> · <长征>节选 · 枣核 · 最后一课 · 始终眷恋着祖国 ...
  • (苏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目录
    第一单元(亲近文学) <古代诗词四首> 次北固山下 题破山寺后禅院 赤壁 浣溪沙 第二单元(金色年华) <幼时记趣> 第三单元(民俗风情) <中秋咏月诗三首> 十五夜望月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古 ...
  •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
    九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 安红强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从整体来看,学生身上好的习惯(课堂听讲,记笔记,发言提问)正在逐步养成,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也有了明显的转变,语文的综合能力也在原来的基础上有了较大的提高 .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拟上 ...
  • 鲁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备课
    六年级语文全册备课 一. 本册教材与课标 初中语文教学总体要求把握:以新课程改革的四大理念为指导思想,以培养学生人文精神和听说读写能力为终极目标,以具体课文为例子,引入教学,举一反三,充分利用语文学科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引导.促使 ...
  •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六年级教材兼顾小学与初中课本的衔接,为此,这两册教材不 再着眼与个别的能力点和知识点,不在设"语文天地"中的单项练习, 不在通过"金钥匙"学习某一种学习方法或策略, ...
  • 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四年级
    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四年级 教材介绍与教学建议 提纲 • 指导思想 • 教材结构 • 教材特点 • 教材疑难 • 教学目标 • 教学建议 一.指导思想与编写依据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上下册>是以 ...
  •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1-8单元读读写写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1-8单元读读写写 第一单元: 清爽.吟诵.唱和.瀑布.陡峭.挺拔.身躯.精致.蕴含.奥秘.侠客.静谧.追随. 小巷.俏丽.烘烤.音韵.演奏.探索.勤勉.漫游.亲吻.德高望重.津津乐道. 别有深意.左冲右撞.意味深长.庞然 ...
  • 语文六年级上册二单元主题备课
    新语文主题阅读教案 王瑞琴 (六年级上册) 河曲县开元路学校 河曲县开元路学校主题阅读二单元备课教案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备课人------------------ 第二 ...
  •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字词检测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基础测试 日期: 班级: 姓名: 成绩: 一.给下列字注音: 二.解释词语: 1.切切察察: 2.顺顺流流: 3.震悚: 4.狼藉: 5.典: 6.质: 7.迂: 8.拭: 9.情郁于中: 10.怀: 11.惟: ...
  •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单元拼音汇编
    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一瞬(sh ùn ) 间 嶙(l ín ) 峋(x ún ) 眩(xu àn ) 啜(chu ò) 泣 小憩(q ì) 擎(q íng ) 天撼(h àn ) 地 忍俊不禁(j īn ) 唳(l ì) 第二单元 濯(z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