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个一"奏响沂南县蒲汪镇脱贫攻坚大合唱 - 范文中心

"六个一"奏响沂南县蒲汪镇脱贫攻坚大合唱

10/11

临沂在线讯(伊 楠)脱贫攻坚看蒲汪,长虹岭上舞长虹。

沂南县蒲汪镇,有“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国家一级文化站”、“省级美丽宜居小镇”、“临沂市园林小城镇”、“临沂市城镇管理明星镇”之称;这里,地理位置独特,人文景观众多,十里长虹岭犹如一条巨龙盘踞南北,遗存圣母塚成千年未解之谜;这里,东邻古国莒县,西偎沂水拖蓝,占地面积99.8平方公里,5.7万口人,9.8万亩耕地,这就是沂南县蒲汪镇。

近年来,该镇牢牢把握脱贫攻坚的历史新机遇,一切从群众的意愿出发,把党和国家精准扶贫政策贯穿于“宜业、宜游、宜居”美丽小城镇建设全过程,凝民心、聚民智、惠民生,用心用力用情打造出 “美丽长虹,生态蒲汪,风情小镇,浪漫之乡”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现代版,成为沂蒙山区一道光彩靓丽的风景线。

一棵芹菜,“翘动”一方特色种植产业园

一走进蒲汪镇茶坡村80亩芹菜种植产业园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塑料大棚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棚内种植的芹菜淌绿滴翠,长势喜人。10余名村民正笑盈盈忙着采摘蔬菜,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这是笔者近日在沂南县蒲汪镇茶坡芹菜专业合作社无公害蔬菜基地采访看到的景象。

该村芹菜专业合作社自2009年成立以来,以市场为导向,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坚持 “民办、民管、民监督”的原则,围绕“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依靠规模经营”的理念,大力发展绿色蔬菜,逐渐形成“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发展模式,在自身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为周边村民走向致富道路搭建了一个创业平台。

该村及附近很多村的农民都有种植花生、蔬菜的传统,大都是小规模种植,靠天吃饭,效益不佳。2009年,该村蔬菜种植大户滕月亮牵头组织20多名农户,联合成立了芹菜种植合作社,实行分户管理、自主经营、盈余返还、权利平等的利益机制,按照现代农业经营理念,实施“统一规划、统一筹建、统一管理、统一销售、统一贮运、统一加工”的“六统一”措施,强化生产和销售一条龙服务,实现带领社员致富奔小康的办社目标。

抱团合作,规模大了,抗风险能力强了,效益也就有了保障。2015年,合作社社员已发展到182户,芹菜种植面积100亩,收入达80多万元,每户社员户均增收1-2万元。并吸引了周边20个村的村民前来务工,务工村民人均月收入3400元,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好酒不怕巷子深。如今,一份份订单纷至沓来,一车车芹菜满载而去,来自芹菜专业合作社蔬菜源源不断飞入到千家万户的餐桌上。合作社的快速发展也赢来了政府的大力支持。今年合作社申请的总投资250余万元、面积达800亩的现代农业蔬菜项目已批复立项,可通过专项扶贫资金60万元扶持该项目建设,推动芹菜专业合作社进一步做大做强。

对于未来发展,合作社 信心满怀,今年合作社将扩建200亩的无公害蔬菜基地,将吸引周边更多的农户加入合作社,带动更多的村民致富奔小康。

一个鸡蛋,“滚动”出一片蓄禽养殖产业基地

5月6日,临沂客商林老板率车队赶赴沂南县蒲汪镇批量采购土鸡蛋。他逢人便说:“蒲汪鸡蛋是真正的绿色蛋,吃得放心,俏得很!”

蒲汪镇是蛋鸡养殖大镇,蛋鸡年饲养量达400万只。尽管这里的鸡蛋比普通鸡蛋贵了近一倍的价格,但也阻挡不了市民对土鸡蛋的趋之若鹜。因为放养、不喂饲料、蛋黄大又黄、营养又健康的蒲汪鸡蛋,让市民倍感贴心、吃起来放心食用。

“穿衣打扮不能土,但说到吃,还是土一点的好”,去年刚结婚的临沂某公司“白领”陆秀玲是“土鸡蛋”的忠实粉丝,由于工作忙碌,餐桌上出现最多的菜肴就是最方便做菜的鸡蛋。“因为经常吃,所以一定要选营养健康的,价格是其次”,她说。

为将标准化养殖落到实处,该镇在全省率先完成乡镇畜牧兽医体制改革,每年投入20多万元为养鸡户提供免费疫苗。邀请县畜牧局养鸡协会来镇里全面培训养鸡户,一个口子对外签订鸡蛋产销合同,并实行“五统一”管理:统一鸡苗来源,统一饲料配方,统一防疫程序,统一饮水卫生,统一销售,以此强力推行蛋鸡养殖标准化。

好的产品不怕没有市场。该镇屈左联村养鸡专业户屈杰的养殖场慢慢形成规模。他的养殖场约有800只鸡,其中300只肉鸡,500只蛋鸡。500只蛋鸡高峰期每月可产6000枚鸡蛋,每枚鸡蛋卖2元,一个月仅绿壳蛋就有1.2万元收入。

蒲汪镇相距县城25公里、离临沂市区40多公里,地理位置较为偏远。如何把鸡蛋市场做大?该镇养鸡专业户借助互联网,自然想到了利用网络来卖鸡蛋。为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几个养鸡专业户坐上快一商量,便合伙做起了电商,通过淘宝、微信等把鸡蛋卖到更运的地方。如今,通过整合资源实现了抱团发展,形成了产、供、销一体化经营,事业越来越红火。

目前,该镇已建立11个3万只以上、20个万只以上的蛋鸡养殖小区。通过全面推行标准化养殖,这里的鸡蛋每天进入临沂超市的就有1.5万公斤,拥有全市10%的鸡蛋市场份额,并占据了该县鸡蛋市场的“半壁江山”。

一墩蘑菇,“拉动”一处遍地生金的绿色产业

5月10日,在蒲汪镇金泉沟村的香菇大棚里,正在悉心呵护香菇发菌的祁海燕,见到笔者,高兴的说:“小蘑菇种出新生活,现在面积扩大了,销路不愁了,村里的贫困户种蘑菇的也越来越富了。”现在,她家的大棚面积比4年前扩大了一倍。不仅如此,原来铺长在地上的香菇层层叠叠上了架子。

祁海燕的丈夫冯井东说,2015年从农信社贷款10万元扩建大棚,去年收了30万袋香菇,纯收入10多万元,实现了稳定脱贫。

祁海燕家种香菇致了富,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有货不愁卖。“俺村里成立了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销路根本不用愁,定期有来收购的,香菇一下来就能通过合作社卖出去,连北京、上海这样的大都市都能吃上我们金泉沟的香菇。” 冯井东说,他家一年四季大棚里生机不断。

2014年以来,全镇把食用菌产业作为立镇富民的支柱产业和扶贫的“扎根产业”,通过建立高标准的扶贫产业园区,对入驻园区的贫困户逐户进行重点扶持。镇政府安排专项资金作为基础设施建设补贴,统一规划设计。

针对贫困户缺启动资金这一“痛点”,该镇成立了农业设施小额贷款担保中心,风险保证金的规模已经达到上千万元,按照5倍的放大倍数,撬动信贷资金5000万元以上。“政府资金带动银行信贷支持,再加上越来越多的社会资金投入,现在产业发展资金更充沛,来源渠道更多样化。”该镇镇长袁俊波说。

据了解,过去,由于当地村民就业观念陈旧,技能单一,外出务工人员少,多数以传统的农作物种植为主,人均收入不足5000元,是该镇人均收入最低的贫困村庄。为了突破这一发展瓶颈,镇党委政府根据该村农民的产业特点和需求,推广食用菌栽培项目,发动党员以捐赠募集资金等方式筹集资金投入4万元用于帮扶10户示范点农户发展蘑菇种植产业,同时联系专家给予技术支持,既扶授以鱼,又授之以渔。

为扩大蘑菇种植规模,该村流转土地52亩,其中托管12户贫困户土地12亩。贫困户的土地以收入分红的方式给予补偿,每亩不低于1500元。其他村民的土地按照800元每亩的流转价格补偿。并成立了食用菌研究所,建起食用菌种植大棚5个,由村集体统一经营,优先雇佣贫困村参与日常管理,经营收入按照集体、贫困户“六四”分成的方式分配。

目前,该镇已发展蘑菇扶贫产业园区800亩,直接吸纳贫困户200户,辐射带动400户,户均年增收2万元以上。

一头毛驴,“牵动”一条农家特色养殖产业链

“养一头毛驴相当于种二亩地,一头驴就相当一个小银行。”家住沂南县蒲汪镇小沟村的村民马骏平高兴地说。他在镇政府和企业的扶持下,成为全镇第一批毛驴规模养殖户,并因此获得了可观的收益。

该村是省定重点贫困村,全村共有28户,人口不过百人,其中有劳动能力的17户,无劳动能力的11户。去年刚开春,该村17户村民在了解到该县新推出的肉驴养殖扶持政策后,先尝先试,发展起毛驴规模养殖,并成立了全镇第一家养驴专业合作社。

“毛驴的疫病少、抗病力强、成活率高,全身都是宝。”该村养驴专业合作社社员马永军,一谈起毛驴养殖的话题来,他便像一位资深专家向笔者介绍得头头是道:“你看,驴肉蛋白质含量高,脂肪和胆固醇含量低,肉质细嫩,健康美味;驴皮是名贵中药阿胶的主要原料;驴奶营养成份比例接近人乳的99%,具有提高人体免疫力、抗癌的功效,是奶中珍品;驴血、驴骨、驴蹄、驴鞭等皆可入药。”

据了解,自从去年养驴专业合作社项目在该村落地后,村民自发整治村集体荒沟30亩,搭建驴棚占地10亩,由村集体统一规划建设了驴棚18个,每个驴棚占地140平方米,每棚最多的养了20头。按照每头驴150元的价格出租给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使用,而贫困户购置驴苗的费用可通过富民生产贷款获取,不养驴的贫困户,其子女、亲戚都可“顶名”喂养。

该村支书白武莲告诉笔者,合作社从内蒙古、兰陵县、东阿县等地联系驴苗,为养殖户提供驴苗、养殖指导、销售、饲料搅拌机和地磅等服务,去年通过引进并出售一批驴,帮助贫困户实现了当年见效,让村民尝到了养毛驴的甜头。

近年来,为毛驴养殖深度开发提供产销保障,该镇立足于脱贫群众的养殖需求,把握该地有养殖毛驴的传统习惯,为加快推动毛驴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积极采取内引外联的营销战略,力促毛驴养殖合作日趋成熟和完善。一方面,与东阿阿胶集团等多家企业加强合作,签订经销合同,拓宽毛驴销售市场;另一方面做大做强毛驴养殖产业链模式,形成一头连接市场一头连接养殖户的养、供、销“一体化”格局,有意让贫困户发展驴产业,实现农户与企业双赢。

在该村,笔者走访了农户、小型规模养殖户、大型规模化养殖户,深刻体会到农民发展养驴业的热情。不仅如此,还辐射带动了周围陡沟村、大碌碡沟等一大批毛驴养殖户和第三产业新兴发展。目前,全镇毛驴存栏量已达700头,从事驴肉馆、加工等经营商户4家,从事饲草饲料经营户12家。

“我们通过考察,下一步,准备在镇驻地建立一个可供交易、储存、周转的大型毛驴交易市场,以满足本地毛驴养殖需求和外地购销需求,推动毛驴产业大发展。”该镇负责农村养殖业的镇政府副镇长杜庆章这样说。

一枝玫瑰,“打动”一方生态休闲的新生活

有人说,“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直到有一天,我来到沂南县蒲汪玫瑰小镇,才深深认识和体会到了这句话的深刻内涵。

在沂南,对于自驾游的人来说,只要有兴趣,其实不用走太远的路,骑车就可感受到大自然的生态美,因为玫瑰小镇生态旅游区就在相距县城不足20公里的蒲汪镇长虹社区。

沿着县城澳柯玛达到东区,跨过胶新铁路桥涵和日兰高速旅公路,展现在眼前的分明就是一片玫瑰的花海,就连空气也充满了媚惑芳香。一眼望去,成片的玫瑰异常夺目,有红色的、黄色的……各种颜色的玫瑰开得美丽妖艳。在秋日的艳阳照耀下,上千亩的玫瑰园里,十多个品种的玫瑰花正在争艳斗丽!一条条随风舞动的彩带,一幕幕翻腾滚动的花海,记录了孩童的欢乐和少女的情怀。那一次,我在蒲汪惊喜的发现,这里不但有全县最大、规格最高的体育文化运动中心,还连续两年举办过中国第二届人民文艺功勋奖书画展、山东省吕剧院戏曲演出、玫瑰花艺术节等一系列文化体育活动。

据介绍,蒲汪玫瑰小镇运用“慢生活”生态旅行理念,依托长虹岭秀丽风光,拥有玫瑰花海、养生休闲区、水果蔬菜采摘等多个参与式体验项目,进行了规划,可谓诗意田园,犹如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这里,拥有沂蒙山区最大的玫瑰种植产业园区。通过严格按照无污染无公害的天然种植方式,蒲汪镇已建设玫瑰种植农场1.2万亩。在培护土壤、作物管理、灌溉等方面,确保每一位消费者手中的玫瑰饮品不含除草剂、杀虫剂和其它有害的农药残余物质。

园区内种植了玫瑰等千种花卉苗木,组成了以“现代农业观光、玫瑰花海休闲、浪漫文化度假、风情小镇体验”为代表的四大旅游休闲产业。该镇以农业观光旅游为切入点,以玫瑰为景观主题,配合大面积的景观农作物种植,打造玫瑰种植规模化的生态景观;同时将集中整理的土地,以现代化高科技为辅助手段,运用“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进行玫瑰规模化种植,寓生产、经济功能和生态、社会功能于一体,形成了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旅游绿色生态产业链。

为弘扬玫瑰的价值和文化,该镇加大玫瑰产业的宣传,建立玫瑰种植示范园,把全镇打造成集玫瑰种植、观光、休闲、娱乐、文化展示与交流的综合性产业基地,融合民族风情展示平台,成为省内外情侣的度假圣地和爱情见证地,实实在在以玫瑰种植花园小镇,助推生态美丽乡村建设步伐,使农业休闲旅游观光风生水起。

一群能人,带动一方科技兴农好典型

“在我们沂南县蒲汪镇,拥有一批基层农村干部、致富带头人和乡贤名人为主要力量的特殊群体,这个群体既是我们多年来党委精心培养的宝贵的人力财富,也是群众信服信赖的标杆,他们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特色亮点,如刘芝华、赵家青、梁子庆、杜秀海等,他们在实践中总结的‘苦干实干加巧干,只有干不死,就往死里干’,就生动形象诠释了当代沂蒙精神,并在扶贫攻坚工作中发挥了巨大的引领作用。”该镇党委书记贾曰明说。

刘芝华:一个在医院躺不住的人

现任长虹社区党委副书记、瓦插檐村党支部书的刘芝华曾是一位伤残退伍军人,经过军营5年的淬火锻炼,回到家乡后,让父老乡亲都过上好日子,一直是他最大的心愿。

2007年,退伍回乡后的刘芝华被瓦插檐村党员选为党支部书记。他如鱼得水,决心带领乡亲们大干一场,改变落后面貌。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探索土地流转新路子,实现种植业、养殖业、运输业、食品加工业等多方位发展,其中流转土地300亩,实现了优质油桃品种“鲁红618”的连片种植,引导村民多途径发展致富。

利用交通区位凸显的优势,大力做好招商引资工作,年产值50亿元的长虹橡胶科技产业园在瓦插檐落地投产。该项目占用瓦插檐村土地164亩,上级要求用 3天时间完成土地流转任务。刘芝华将任务分解到两委班子成员,连夜做村民的思想工作,结果不到两天,就完成了涉及97户土地的流转任务,使项目得到及时开工。

他抓住社区建设和长虹大道建成通车的有利契机,大力发展商居一体化的沿街楼开发,建成商铺280户560间,不但就地转化劳动力、转变村民的收入方式,更为村民拓宽致富渠道奠定了坚实基础。2015年,该村人均纯收入达到1.4万元,一跃跨入了全县先进前列。

2010年10月,省政府批准立项建设新型农村社区--长虹社区。他抢抓机遇,以瓦插檐村为依托,结合土地增减挂钩项目,积极投身社区建设,通过带领村两委成员及村民代表外出考察学习,并聘请了山东省城乡规划设计院的专家对本村的情况进行了实地考察,确定出了不同的地点区域建设不同风格的建筑设施。

在搞好整体规划设计的基础上,面对旧村拆迁工作任务重、难度大的实际困难,刘芝华没有退缩。他带领20人的工作组,没白没黑地工作。有一天,在拆迁现场工作到深夜,由于劳累过度,他旧病复发,晕倒在工地,人们把他送到了医院。等他醒来问明情况后,二话不说拿了些药物,就偷偷跑回家。他说:“村建设工程正在紧要关头,我在医院里躺不住啊!”

辛勤汗水换来丰硕成果。目前,长虹社区已建成住宅楼13座,回迁居民500户;建成老年房176座。还投资260万元新建垃圾中转站一座。昔日住在低矮阴暗平房里的村民,如今青年人搬进了窗明几净的高楼大厦,老年人住进了舒适的老年房。村民的居住条件、生活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里已成为齐鲁大地闻名遐迩的“文明社区”。

赵家青:三句话不离“本色”

提起蒲汪镇大赵家庄村党支部书记赵家青来,人们印象最深的就是他的三句话,因为他说到做到。

“要想富起来就必须发展经济项目”是他经常说的话。如何带领村民脱贫致富?赵家青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村里没有集体产业项目,经济基础非常薄弱,村民收入来源太少。经过慎重思考和多次开会研究,赵家青认为,脱贫的关键在于发展经济项目,拓展村民收入渠道。

“张老板超市里的水果生意越做越大了,能不能到我们村发展水果种植基地,带动一下村里的发展,给老百姓创造一些收入。”赵家青找到镇上的大型购物超市老板交流合作意向。张老板向来了解赵家青的干事精神,在赵家青的动员下,针对土地承包价格、土地亩数、林果品种、管理方式等具体情况进行了讨论,双方一拍即合。

在此之前,赵家青和村委干部已经多次去过沂水、蒙阴等地“取经”。赵家青的“谱”是这样打的:充分做活村里的土地和产业“文章”。将全村19户贫困户的35亩土地全部流转出来,再动员其他村民流转200亩,使土地成方连片。将土地以高于村内自发流转价格的80%,即每亩450元,承包给水果市场经营主体进行“联耕联营”,种植桃树、梨树、山楂、葡萄等经济林果。林果种植园管理过程中,优先雇佣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参与种植、上药、剪枝、采摘等工作,增加贫困户收入来源。将村集体的40亩土地采取与市场主体合作经营的方式发展林果种植,土地流转费用和经营收入用来帮助13户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进行兜底脱贫。同时,结合“第一书记”帮扶、低保、扶贫生产贷款、成立“孝心爱老基金会”等方式,来实现整村脱贫。

心里有谱的赵家青立马开始动员村民。有的村民心怀顾虑,担心土地流转出去就丢了安身立命的“本钱”,但听了赵家青的详细介绍后都觉得这个事儿很牢靠。“这是在为俺们大家伙儿造福呢,当然得举双手支持,俺家的地全都流转出去了!”贫困户老李非常赞同赵家青的做法。

仅仅用了一个月时间,赵家青就流转了规模土地350亩,承包给了张老板,并栽上了260亩果树,其余土地等到麦收完腾出土地后再全部上果苗。

暖风吹过百亩果园,赵家青不禁哼起了小曲儿:“我们的未来在希望的田野上,人们在明媚的阳光下生活,生活在人们的劳动中变样……”

杜秀海:擅借“外脑”拓富路

身材敦实,朴实憨厚的他,像极了秋日里长虹岭上一株熟透了的红高粱。就是这样一个其貌不扬的沂蒙汉子,却连连被山东电视台、中央电视台专题报道,上了中国新闻网,还被《农村大众报》《联合日报》《山东科技报》《山东青年报》等联合推评为“最具影响力的新农村当家人”。他所领导的村集体,先后被临沂市委、市政府授予“临沂市模范集体”,被农业部授予“科技下乡示范村”,被国家老龄委授予“全国敬老模范村”等一系列荣誉称号。他,就是沂南县蒲汪镇龙角庄子村党支部书记——杜秀海。

1986年秋,杜秀海瞄上了能就地取材以蒲草、苇草及农作物秸秆茎叶为编材,手工编制制品的草编行业。在他的带领下,村妇们“变废为宝”,将以前当柴草使用的玉米皮利用起来,农闲时节就编制草编工艺品,让不起眼的玉米皮在心灵手巧的农妇们手中“变”成一个个精美的手编包,成为当地农村妇女增收的新亮点。

2004年,杜秀海正式注册成立了中国(临沂)龙海草编协会。协会采用天然蒲草、玉米外皮编制的提篮、提袋、茶垫、坐垫、地席、门帘、果盒、纸篓、拖鞋等,颇受时人青睐。他把厂房下延到农户家中,发挥工匠精神,促进产品升级,通过农业合作组织与龙头企业结成“企业+农户”利益关系共同体,实现企业与农民共赢。目前,协会共吸收本村从事草编加工的360多人,周边村落1000多人,实现人均纯收入5000多元。

1989年11月,龙角庄子村委换届。28岁的杜秀海,先被推选进村委,又进了党支部。2004年11月,身为沂南工艺美术公司王庄管理站站长的杜秀海,高票当选村支部书记、村委主任。2005年春,在一次党员会上,他聘请在外经商的老板、经理和本村的经济发展带头人当“经济顾问”,建立了村级经济“智库”,营谋“顶层设计”,还将退下来的前4任老支书聘为支部顾问。一个月的时间里,他上济南、下日照、去临沂,单是向选定的20位老板送聘书的路费,就自垫腰包2000多元。在日照市搞建筑工程多年的杜友全“顾问”的倡议下,村里建起了建筑工程理事会,组建起了大小工程建筑队20余支,从业人员达700余人。全村每年仅建筑工程一项,就增收960多万元。从2005年到现在,借助顾问的“外脑”,这个村先后建起了集贸市场,盘活了全村农副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年交易额达800余万元;建起了生态加工园区,引进了投资150万元以上的农产品加工项目2个,50万元以上的3个;建养殖小区一处,发展养殖大户26户,全村年畜牧收入达550多万元。

2004年11月,龙角庄子村被国家农业部、发改委确定为“一池三改”沼气国债项目村。有了国家资金扶持,村里沼气池一口气就建了210多个。

“我们这儿的环境不比城里差吧!很多人来参观后,都说跟印象中的农家反差忒大了!”村民的语气里不无自豪。

那一年,他为了让一处臭气熏天的垃圾坑变为文化广场,带领党员群众,不怕脏不惧累,奋战在工地一线。施工期间,不幸左腿粉碎性骨折。可住院治疗半个月,他又拄着双拐,出现在了工地现场。神经线拉伤了,医生建议早做手术治疗,杜秀海毫不在意地说:“小问题,等忙过这阵子再说吧!”

经过几十天没白没黑的奋战,20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终于投入使用了。杜秀海的腿,却因失去了最佳手术时机,导致伤腿肌肉萎缩6公分,落下了终身残疾!


相关内容

  • 精准扶贫看"�s度"
    从青海西宁曹家堡机场出发,三个小时后会途经同仁县城,再驱车一百多公里就能到达青海河南蒙古族自治县的三江源腹地,"�s度"的水源地就在于此. 从2011年4月投资建厂,到如今五年过去,由天津滨海聚成投资有限公司打造的&qu ...
  • [精品]20**年脱贫攻坚工作简报范文
    2015年脱贫攻坚工作简报范文 脱贫攻坚工作简报范文一: ××市委紧抓脱贫攻坚不放松 1月4日是新年后的第一个工作日,××市委书记杨××深入到该市××县偏远山区观××镇××村.××村,看望慰问贫困村民,调研脱贫攻坚工作,并听取了该市扶贫移民 ...
  • 农村脱贫攻坚工作计划一
    农村脱贫攻坚工作计划一 xx 村位于南溪镇东部,距镇政府10.5公里,20xx 月村级区划调整,将原曹畈村.扶岭村.南塘村合并为曹畈村,属于典型的库区一线村,总面积22.1平方公里,其中:山场面积22920亩(其中; 公益林10186亩) ...
  • 关于集中力量开展精准脱贫攻坚工作的实施方案
    关于集中力量开展精准脱贫攻坚工作的实施方案 各村党支部.村委会: 按照中共彬县县委.彬县人民政府<关于集中力量开展精准脱贫攻坚工作的实施意见>(彬发[2015]4号)文件精神,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 ...
  • 20XX年乡镇脱贫攻坚实施方案
    2017年乡镇脱贫攻坚实施方案 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贯彻落实的实施意见>(饶发[2016]11号) 文件精神,为扎实推进我县精准扶贫攻坚战,尽快帮助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确保我县与全省.全市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结合我县实际,制 ...
  • 甘肃精准扶贫
    3月31日,国务院扶贫办在兰州召开全国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座谈会.国务院副总理汪洋.辽宁省副省长赵化明.安徽省副省长方春明.扶贫办副主任陈先德以及山东.湖南.湖北.黑龙江.江苏.重庆.贵州.云南等省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扶贫办主任参与了座谈会,并 ...
  • 赤峰市采取五项措施全力推进脱贫攻坚
    "十三五"期间,赤峰市将通过实施"五个一批"工程实现24.6万人脱贫,8个国贫县.2个区贫县全部摘帽的目标.2016年,自治区下达给赤峰市的减贫目标任务是52791人,市政府与各旗县区签订了责任状,将 ...
  • 留坝:突出党建引领 助推脱贫攻坚
    时间:2016/7/25 16:58:44 作者:留坝县委组织部 席明华 今年以来,留坝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委扶贫攻坚相关会议精神,坚持"围绕扶贫抓党建,抓好党建促脱贫"思路,在基层党建与扶贫攻坚结合上下功夫,不断 ...
  • 礼泉:在脱贫攻坚一线培养锻炼后备干部
    礼泉县实施百名后备干部驻村帮扶工程,把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作为后备干部选拔培养锻炼的"赛马场",在脱贫攻坚一线历练干部.识别干部. 一是精心选派干部,定期压茬轮训.立足脱贫攻坚工作实际,结合个人特点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