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微生物细胞结构与功能 - 范文中心

第二章+微生物细胞结构与功能

10/30

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微生物学课程教案 见教学日历 授课时间

教学对象

章节

学时分配 授课地点 新阶-202 生物科学, 生物技术, 化学学院药学系 第三章 微生物细胞的形态、结构与功能 8学时

本章主要使学生学习并掌握原核微生物包括真细菌、古生菌和真核微生

目的和要求 物包括霉菌、酵母菌、蕈菌的细胞形态、基本结构特征及其功能、生活特性

等等,认识微生物的多样性。

将原核微生物、真核微生物的类群、细胞结构和功能作为重点章节讲授。突出原核微生物细胞结构和功能,要求掌握G +和G -细胞壁的结构和组成的异同点;G -细胞壁脂多糖的组成及功能;革兰氏染色的机理与步骤;细菌芽孢重点、难点 的构造和功能;古生菌细胞壁和细胞膜的特点;细菌和真菌鞭毛结构、运动方式及能量来源的区别。对真核微生物则重点介绍酵母菌和丝状真菌特有的结构和功能

第一节 原核微生物——真细菌的形态、细胞结构与功能

一、普通细菌一般形态与大小

(一)个体形态与空间排列

1、球状

2、杆状

3、螺旋状

4、其它形状

5、正常形态与异常形态

(二)个体大小

(三)菌落的形态特征

二、细菌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一)细胞壁

1、证实细胞壁存在的方法:

2、细胞壁的功能

3、革兰氏染色与细胞壁

4、G + 细菌的细胞壁

教学内容 5、G -细菌的细胞壁

6、周质空间

7、革兰氏染色的基本原理

8、特殊细胞壁的细菌

9、细胞壁缺陷细菌

(二) 细胞膜

1. 细胞膜的结构模型

2. 细胞膜的化学组成

3. 细胞膜的生理功能

4. 间体

(三) 细胞质和内含物

1. 颗粒状贮藏物

2. 内含物

(四) 核区

(五) 特殊的休眠构造——芽孢

(六) 细菌细胞壁以外的构造 ——— 糖被

(七) 细菌细胞壁以外的构造---鞭毛

(八) 细菌细胞壁以外的构造---菌毛

(九) 细菌细胞壁以外的构造---性毛

三、放线菌

(一)形态与结构

(二)生长与繁殖

(三)菌落形态

(四)分布特点及与人类的关系

四、支原体、立克次氏体和衣原体

(一)支原体

(二)立克次氏体

(三)衣原体

五、粘细菌

六、蛭弧菌

七、蓝细菌

第二节 原核微生物—古生菌的形态、细胞结构与功能

一、细胞形态

二、细胞结构

(一)细胞壁

(二)细胞膜

三、古生菌研究的重大意义

第三节 真核微生物

一、酵母菌

(一)形态

(二)细胞结构

1、细胞壁

2、细胞膜

3、细胞核

4、细胞质及内含主要细胞器与内含物

5、主要细胞器

(三)繁殖

(四)菌落特征

(五)分布及与人类的关系

二、霉菌

(一)菌丝功能分化

(二)菌丝的特化

( 三)菌落

(四)霉菌繁殖方式

(五)细胞结构

1、细胞壁

2、特殊的内含体

3、真核微生物鞭毛和纤毛

(六)分布特点及与人类的关系

三、蕈菌

(一)菌丝的分化

(二)锁状联合

(三)蕈菌的特征

第三章 微生物细胞的形态、结构与功能

第一节 原核微生物--真细菌的形态、细胞结构与功能

真细菌包括:

普通细菌(Bacteria) , 放线菌(Actinomyces)

蓝细菌(Cynobacterica), 支原体(Mycoplasma)

衣原体 (Chlamydia) , 立克次氏体 (Rickettia)等

一、普通细菌一般形态与大小

(一)个体形态与空间排列

三种基本形态:球状;杆状;螺旋状。

1、 球状:细胞分裂方向不同,分裂后子代在空间排列不同,常作为分类依据 又分为单、双、链、四联、八叠、葡萄球菌,如:

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

淋病奈瑟氏球菌(Neisseria gonorrhoeae Trevisan)

肺炎球菌 (Streptococcus pneumoniae)

2、杆状:杆状细菌的排列方式常因生长阶段和培养条件而发生变化,一般不作为分类依据。

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

铜绿假单胞菌(绿脓杆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

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3、螺旋状:弧菌;螺旋菌;螺旋体菌

弧菌:菌体只有一个弯曲,其程度不足一圈,形似“C ”字或逗号,鞭毛偏端生。 霍乱弧菌(Vibrio cholerae)

1、证实细胞壁存在的方法:

(1)细菌超薄切片的电镜直接观察;

(2)质、壁分离与适当的染色,可以在光学显微镜下看到细胞壁;

(3)机械法破裂细胞后,分离得到纯的细胞壁;

(4)制备原生质体,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

2、细胞壁的功能:

(1)固定细胞外形和提高机械强度;

(2)为细胞的生长、分裂和鞭毛运动所必需;

(3)渗透屏障,阻拦酶蛋白和某些抗生素等大分子物质(分子量大于800)进入细胞,

保护细胞免受溶菌酶、消化酶和青霉素等有害物质的损伤;

(4)细菌特定的抗原性、致病性以及对抗生素和噬菌体的敏感性的物质基础;

3、革兰氏染色与细胞壁:

革兰氏染色:C.Gram (革兰)于1884年发明的一种鉴别不同类型细菌的染色方法。

(1)用碱性染料结晶紫对菌液涂片进行初染

(2)用碘溶液进行媒染,其作用是提高染料和细胞间的相互作用从而使二者结合得更牢

固。

(3)用乙醇或丙酮冲洗进行脱色。在经历脱色后仍将结晶紫保留在细胞内的为革兰氏阳

性细菌,而革兰氏阴性细菌的结晶紫被洗掉,细胞呈无色。

(4)用一种与结晶紫具有不同颜色的碱性染料对涂片进行复染。例如沙黄,它使原来无色的革兰氏阴性细菌最后呈现桃红到红色,而革兰氏阳性细菌继续保持深紫色 表 革兰氏阳性和阴性细菌细胞壁成分的比较

化学组成简单:肽聚糖 (peptidoglycan) 化学组成复杂: 外壁层

磷壁酸 (teichoci acid) 内壁层

肽聚糖构成网格致密三维网状结构 外壁层:脂多糖(Lipoply Cacchrides) 磷壁酸作为介质与肽聚糖结合 蛋白、脂蛋白、脂类

内壁层:极薄的肽聚多糖网状结构

4、革兰氏阳性细菌的细胞壁

特点:厚度大(20~80nm)

化学组分简单,一般只含90%肽聚糖和10%磷壁酸。

肽聚糖(peptidoglycan) 磷壁酸(teichoic acid)

(1)肽聚糖(peptidoglycom):二糖单位:N-乙酰葡萄糖胺、N-乙胞壁酸经β-1.4糖苷键

连接,溶菌酶(Lysozyme)水解该键。

肽尾:四肽尾与N-乙酰胞壁酸相连四个氨基酸L 型、D 型相隔排列第一、二、四氨基酸不变,第三个氨基酸是碱性氨基酸,绝大多数是L-Lys 、极个别是L-Orn

肽聚糖分子的一级结构:主链由n 个二糖单位聚合成线性多糖分子,与N -乙酰胞壁酸

相连的四肽链作为侧链。

肽聚糖分子间肽尾的交联:一条肽尾的末端D-Ala 和另一条肽尾的第三个L-Lys (或其

它碱性氨基酸)

经肽桥成肽键交联。S.aureus 的肽桥是Gly 五肽,其它G+菌肽桥可是肽链中的任一氨基

酸或一个或多个肽尾,形成肽聚糖分子的多样性(100多种)

G+菌肽尾四十层左右的肽聚糖分子间肽尾交联,交联度75%以上,构成致密的三维网状结构。肽聚糖的三维网状结构类似建筑物的钢筋结构,赋予细胞壁刚性与弹性。

特点:

对环境条件变化敏感,低渗透压、振荡、离心甚至通气等都易引起其破裂;

有的原生质体具有鞭毛,但不能运动,也不被相应噬菌体所感染;

在适宜条件(如高渗培养基)可生长繁殖、形成菌落,形成芽孢。及恢复成有细

胞壁的正常结构。

比正常有细胞壁的细菌更易导入外源遗传物质,是研究遗传规律和进行原生质体育种的良好实验材料。

(4)球状体(sphaeroplast) ,又称原生质球

采用上述同样方法,针对革兰氏阴性细菌处理后而获得的残留部分细胞壁(外壁层)的球形体。与原生质体相比,它对外界环境具有一定的抗性,可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

(二)细胞膜

细胞质膜(cytoplasmic membrane),又称质膜(plasma membrane)、细胞膜(cell membrane ),是紧贴在细胞壁内侧、包围着细胞质的一层柔软、脆弱、富有弹性的半透性薄膜,厚约7~8nm ,由磷脂(占20%~30%)和蛋白质(占50%~70%)组成。

1、细胞膜的化学组成:

磷脂(20%~30%)和蛋白质(50%~70%)组成。

(1)磷脂

非极性尾则由长链脂肪酸通过酯键连接在甘油的C1和C2位上组成,其链长和饱和度因细菌种类和生长温度而异。

在极性头的甘油3C 上,不同种微生物具有不同的R 基,如磷脂酸、磷脂酰甘油、磷脂酰乙醇胺、磷脂酰胆碱、磷脂酰丝氨酸或磷脂酰肌醇等。

*生理温度下,脂肪酸末端排列成固定的晶格。

*不饱和脂肪酸的双键可导致膜结构的变形。当磷脂分子中二者同时存在时,在一定条件下就阻碍了形成晶格结构所需要的有秩序排列。

*膜的流动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不饱和脂肪酸的结构和相对含量。细胞膜上长链脂肪酸的链长和饱和度因细菌种类和生长温度而异,通常生长温度要求越高的种,其饱和度也越高,反之则低。

(2)膜蛋白

具运输功能的整合蛋白(integral protein)或内嵌蛋白(intrinsic protein)

具有酶促作用的周边蛋白(peripheral protein)或膜外蛋白(extrinsic protein)

膜蛋白约占细菌细胞膜的50%~70%,比任何一种生物膜都高,而且种类也多。 膜蛋白主要包括:载体蛋白、与能量代谢相关的酶蛋白、还有糖基载体脂(C55--lipid--P) 。

细胞膜是细菌重要的代谢活动中心。

(3)甾醇类物质

发现细菌磷脂双分子层中含有甾醇类物质,以增强膜的韧性和强度,而不含胆固醇。

2、细胞膜的结构模型:

液态镶嵌模型(fluid mosaic model)

1972年,辛格(J.S.Singer )和尼科尔森(G .L.Nicolson )

①膜的主体是脂质双分子层;

②脂质双分子层具有流动性;

③整合蛋白因其表面呈疏水性,故可“溶”于脂质双分子层的疏水性内层中; ④周边蛋白表面含有亲水基团,故可通过静电引力与脂质双分子层表面的极性头相

*芽胞是抗热、抗干燥、抗紫外线、抗酶、抗药性,极强的抗逆性休眠孢子

芽孢的耐热机制

渗透调节皮层膨胀学说:芽孢衣对多价阳离子和水分的透性很差皮层的离子强度很高,产生极高的渗透压夺取芽孢核心的水分,结果造成皮层的充分膨胀。核心部分的细胞质却变得高度失水,因此,具极强的耐热性。

芽孢的萌发(germination) :

活化(Activation ),出芽(germination ),生长(outgrowth )。

伴孢晶体(parasporal crystal):

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伴随芽孢形成产生晶体蛋白。

晶体蛋白对某些昆虫幼虫有毒杀作用,可作为细菌农药,晶体蛋白由质粒编码。

细菌的其他休眠构造:

棕色固氮菌( Azotobacter vinelandii) 营养体细胞

孢囊(cyst)

(六)细菌细胞壁以外的构造 ——— 糖被(glycocalyx )

包被于某些细菌细胞壁外的一层厚度不定的胶状物质。

糖被按其有无固定层次、层次厚薄又可细分为荚膜(capsule 或macrocapsule ,大荚膜)、微荚膜(microcapsule)、粘液层(slime layer)和菌胶团(zoogloea)。

糖被的有无与形态结构是细菌分类鉴定的重要依据。

*荚膜对产生菌的生物学意义:

1、糖被的化学组成是多糖和蛋白质;

2、在碳源丰富的时候有利于形成糖被;

3、糖被有很强的吸水性,糖被可抗干燥、抗紫外线,抗噬菌体对菌体有保护作用;

4、当营养物质贫乏时,糖被可被分解利用;

5、致病菌的糖被抗吞噬细胞吞噬,增强致病性;

(七)细菌细胞壁以外的构造 ——— 鞭毛(flagellum,复flagella)

某些细菌细胞表面着生的一至数十条长丝状、螺旋形的附属物,具有推动细菌运动功能,为细菌的“运动器官”。

单端鞭毛; 两端生鞭毛; 端生丛毛; 周生鞭毛。

* 鞭毛的有无和着生方式是细菌分类鉴定的重要依据。

大肠杆菌(E.coli) 鞭毛的微细结构

*鞭毛的生长方式是在其顶端延伸

鞭毛推动细菌运动:

鞭毛的运动速度极快,螺菌鞭毛转速每秒40周;

极生鞭毛菌的运动速度明显高于周生鞭毛菌的运动速度,一般速度在每秒20~80μm ,最高可达每秒100μm (每分钟达到3000倍体长),超过了陆上跑得最快的动物——猎豹的速度(每分钟1500倍体长或每小时110公里)。

鞭毛旋转一周所需能量,约消耗1000个质子。

细菌运动:

趋化性、趋光性。

鞭毛是细菌的运动器官

(八)细菌细胞壁以外的构造 ——— 菌毛(fimbria,复数fimbriae)

长在细菌体表的纤细、中空、短直、数量较多的蛋白质类附属物,具有使菌体附着于物体表面的功能。

(四)分布特点及与人类的关系

放线菌常以孢子或菌丝状态极其广泛地存在于自然界,土壤中最多,其代谢产物使土壤

具有特殊的泥腥味。

能产生大量的、种类繁多的抗生素(其中90%由链霉菌产生)

有的放线菌可用于生产维生素、酶制制;此外,在甾体转化、石油脱蜡、烃类发酵、污

水处理等方面也有应用

少数寄生型放线菌可引起人、动物(如皮肤、脑、肺和脚部感染)、植物(如马铃薯和

甜菜的疮痂病)的疾病。

四、支原体、立克次氏体和衣原体

支原体(Mycoplasma )

立克次氏体(Rickettsia )

衣原体(Chlamydia )

革兰氏阴性细菌,其大小和特性均介于通常的细菌与病毒之间。

(一)支原体(Mycoplasma )

支原体又称类菌质体,是一类无细胞壁介于一般细菌与立克次氏体之间最小型的原核生物。

1、特性

细胞大小用nm 表示,形态易变;

细胞膜含甾醇,使膜更坚韧;

主要营细胞内寄生,有些腐生;

在营养丰富的固体培养基表面能形成小菌落;

侵染植物的支原体称类支原体(Mycoplasma-like organism, MLO)

可引起人、动物、植物致病。

人:非典型性肺炎 牛:胸膜肺炎 水稻:黄化病

(二)立克次氏体(Rickettsia )

是大小介于通常的细菌与病毒之间,在许多方面类似细菌,专性活细胞内寄生的革蓝氏阴性真细菌。

H.T.Ricketts 1909年,首次发现斑疹伤寒的病原体,并因研究此病而牺牲,1916年人们以他的名字命名这类病原体作为纪念。

1、特性

大小类似普通细菌,形态多变;

有细胞壁,G-菌;

绝大多数在真核细胞内营专性寄生,不能在人工培养基上培养(该特性类似于病毒) ;产能代谢途径不完整,能量和必须营养从宿主细胞获得;

是人类斑疹伤寒、恙虫热和Q 热等严重传染病的病原体;

以虱、蚤等节肢动物为媒介传染人或动物;

感染植物患病的立克次氏体特称类立克次氏体细菌(Rickettsia-like bacteria, RLB)从一种宿主传至另一宿主的特殊生活方式

主要以节肢动物(虱、蜱、螨等)为媒介,寄生在它们的消化道表皮细胞中,然后通过节肢动物叮咬和排泄物传播给人和其他动物。

(三)衣原体(Chlamydia )

衣原体是一类在真核细胞内营专性能量寄生的G-原核生物。我国微生物学家汤飞凡

首次分离沙眼衣原体,证明是原核生物。

1、特性

有细胞壁,但缺少肽聚糖;

有核糖体;

缺乏产生能量的酶系统,严格宿主胞内的能量寄生;

不能用人工培养基培养。

2、生活史

支原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与细菌、病毒的比较(P350)

五、粘细菌(myxobacteria )

粘细菌又名子实粘细菌,是一类具有最复杂的行为模式和生活史的真细菌。 生活史

1、营养细胞:杆状、柔软、缺乏坚硬的细胞壁,无鞭毛,产生粘液,可在固体表面作“滑

行”运动,以分裂方式进行繁殖。

2、子实体:营养细胞发育到一定阶段,在适宜的条件下彼此向对方移动,在一定位置聚

集成团,形成形态各异,肉眼可见的子实体。

3、粘孢子: 单个子实体中可能含有109个或更多由某些营养细胞转变而成的休眠结构,称为粘孢子mycospore )。

能形成子实体是粘细菌区别于其它真细菌的最主要标志

六、蛭弧菌(Bdellovibrio )

寄生于其它细菌并导致其裂解的一类弧菌,其行为类似噬菌体。

1、特点

1、鞭毛多为偏端单生;

2、生活方式多样:寄生、兼性寄生,极少数突变株为腐生;

3、可能成为防治有害细菌的一种有力武器;

2、生活史

七、蓝细菌(Cyanobacteria )

以前称蓝藻或蓝绿藻(blue-green algae),是一类含有叶绿素a 、能进行放氧型光合作用的大型原核生物。

能以水作为供氢体和电子供体、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同化CO2为有机物质的光合细菌。

1、特性

1)分布极广;

2)形态差异极大,有球状、杆状和丝状等形态;

3)细胞中含有叶绿素a ,进行产氧型光合作用;

4)具有原核生物的典型细胞结构:

5)营养极为简单,不需要维生素,以硝酸盐或氨作为氮源,

6)分泌粘液层、荚膜或形成鞘衣,因此具有强的抗干旱能力。

7)无鞭毛,但能在固体表面滑行,进行光趋避运动。

8)许多种类细胞质中有气泡,使菌体漂浮,保持在光线最充足的地方,以利光

合作用。

第二节 原核微生物—古生菌的形态、细胞结构与功能

古生菌(Archaea )概念的提出

1977年,Carl Woese以16S rRNA序列比较为依据,提出的独立于真细菌和真核生物之外的生命的第三种形式。

在分类地位上与真细菌和真核生物并列为三域(Domain ),并且在进化谱系上更接近真核生物。

在细胞构造上与真细菌较为接近,同属原核生物。

生活于一些生存条件十分恶劣的极端环境中,例如高温、高盐、高酸等。

古生菌在进化谱系上与真细菌及真核生物相互并列,且与后者关系更近,而其细胞构造却与真细菌较为接近,同属于原核生物。

一、细胞形态

古生菌与细菌具有类似的个体形态。

二、细胞结构

(一)细胞壁

具有与真细菌类似功能的细胞壁;

热原体属(Thermoplasma)没有细胞壁;

细胞壁的结构和化学成分均差别甚大;

甲烷杆菌属(Methanobacterium) 的细胞壁由假肽聚糖组成,

甲烷八叠球菌(Methanosarcina)的细胞壁其独特的多糖由半乳糖胺、葡糖醛酸、葡萄糖和乙酸组成,

极端嗜盐球菌的细胞壁由硫酸化多糖组成,

极端嗜盐盐杆菌的细胞壁由糖蛋白组成。

β-1,3糖苷键不被溶菌酶水解

N-乙酰葡糖胺和N-乙酰塔罗糖胺糖醛酸交替连接而成,连在后一氨基糖上的肽尾由L-glu 、L-ala 和L-lys 三个L 型氨基酸组成,肽桥则由L-glu 一个氨基酸组成。(图略)

(二)细胞膜

古生菌的质膜在本质上也是由磷脂组成,但它比真细菌或真核生物具有更明显的多样性。

亲水头(甘油)与疏水尾(烃链)间是通过醚键而不是酯键连接的;

细胞膜的化学组分存在多样性;

古生菌的细胞质膜中存在着独特的单分子层膜或单、双分子层混合膜,而真细菌或真核生物的细胞质膜都是双分子层。

三、古生菌研究的重大意义

1、古生菌是发现的第三种细胞生命形式;

2、极端环境下生命生存机理研究;

3、开发应用。

第三节 真核微生物

真核微生物的特征:

具有真正的细胞核,组蛋白等包裹DNA 构建成染色体;

能进行有丝分裂,出现有性生殖;

胞质中存在线粒体或同时存在叶绿体等细胞器;

线粒体DNA

3)内膜系统

由内质网(Endoplasmic reticulum), 高尔基体(Golgibody ) 和囊泡(Vesicle )组成。 功能:联合行使分泌型蛋白、膜蛋白、膜脂、糖类的合成、修饰、分送运输功能。

4)溶酶体(Lysosome)

单层膜包围、含多种水解酶的囊状体。

水解消化功能,对宿主细胞壁水解、降解子囊壳释放子囊孢子、酵母细胞自溶。

5)微体(microbody)

单层膜包围囊状体。

过氧化氢酶体所含过氧化氢酶使酵母细胞解毒。

6)液泡(Vacuole)

老龄酵母有大液泡,主要储水,含储藏物,保持渗透压。

(三)繁殖

1、无性繁殖

1)芽殖:主要的无性繁殖方式,成熟细胞长出一个小芽,到一定程度后脱离母体继续长成新个体。

2)裂殖:少数酵母菌可以象细菌一样借细胞横割分裂而繁殖,例如裂殖酵母。

2、有性繁殖:子囊孢子(有性孢子)

1)两个性别不同的单倍体细胞靠近,相互接触;

2)接触处细胞壁消失,质配;

3)核配,形成二倍体核的接合子:

A 、以二倍体方式进行营养细胞生长繁殖,独立生活;下次有性繁殖前进行减数分裂。

B 、进行减数分裂,形成4个或8个子囊孢子,而原有的营养细胞就成为子囊。子囊孢子萌发形成单倍体营养细胞。

3、生活史

酵母菌单倍体和双倍体细胞均可独立存在,有三种类型:

1)营养体只能以单倍体形式存在(核配后立即进行减数分裂)

2)营养体只能以双倍体形式存在(核配后不立即进行减数分裂)

3)营养体既可以单倍体也可以双倍体形式存在,都可进行出芽繁殖。

(四)菌落特征

与细菌菌落类似,但一般较细菌菌落大且厚,表面湿润,粘稠,易被挑起,多为乳白色,少数呈红色。

(五)分布及与人类的关系

1、多分布在含糖的偏酸性环境,也称为“糖菌”。

如水果、蔬菜、叶子、树皮等处,及葡萄园和果园土壤中等。

2、重要的微生物资源;

酵母菌是人类的第一种“家养微生物”

3、重要的科研模式微生物;

啤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ae)第一个完成全基因组

序列测定的真核生物(1997),基因工程的受体。

4、有些酵母菌具有危害性;

有些酵母菌能引起皮肤、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疾病

二、霉菌

霉菌(mold )是一些“丝状真菌”的统称,不是分类学上的名词。霉菌菌体均由

风味食品、酒精、抗生素(青霉素、灰黄霉素)、

有机酸(柠檬酸、葡萄糖酸、延胡索酸等)、

酶制剂(淀粉酶、果胶酶、纤维素酶等)、 维生素、甾体激素等。

在农业上用于饲料发酵、植物生长刺激素(赤霉素)、杀虫农药(白僵菌剂)等。

食物、工农业制品的霉变;

全世界平均每年由于霉变而不能食(饲)用的谷物约占2%。

引起动植物疾病;

我国在1950年发生的麦锈病和1974年发生的稻瘟病,使小麦和水稻分别减

产了60亿公斤。

腐生型霉菌在自然界物质转化中也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蕈菌

蕈菌又称伞菌,指能形成大型肉质子实体的真菌包括大多数担子菌类和及少数的子囊菌类。

蕈菌分布广,可食用的种类有2000多种,目前利用的食用菌有400种,约50种能人工栽培,如双孢蘑菇、木耳、银耳、香菇竹荪,药用真菌,如灵芝、马勃、猴头。

(一)菌丝的分化

分5个阶段:

1.形成一级菌丝:指担孢子萌发,形成由许多单核细胞构成的菌丝;

2. 形成二级菌丝:不同性别的一级菌丝发生接合后,通过质配形成了由双核细胞构成的二级菌丝,它通过独特“锁状联合”,即形成喙状突起而连合两个细胞的方式不断使双核细胞分裂,从而使菌丝尖端不断向前延伸;

3. 形成三级菌丝:条件适合是, 大量的二级菌丝分化为多种菌丝束, 级三级菌丝;

4. 形成子实体:菌丝束在适宜条件下形成菌蕾, 在分化、膨大形成子实体;

5. 产生担孢子:子实体成熟后,双核菌丝的顶端膨大,核配,两次分裂,产生4个单倍体子核,在担子细胞的顶端形成4个有性孢子,即担孢子。

(二) 锁状联合

1. 双核菌丝的顶端细胞分裂, 两核间的菌丝壁向外侧生喙状突起;

2. 两核之一进入突起;

3. 两核同时有丝分裂, 形成4个子核;

4. 突起中的两核, 一个留在突起, 一个进入菌丝尖端;

5. 在突起后部与菌丝交界处形成横隔, 在第二、三核间形成横隔;

6. 突起细胞前端与另一细胞融合, 在菌丝上增加了一个双核细胞。

(三)蕈菌的特征

形成形状、大小、颜色各异的大型肉质子实体。

典型的特征:菌盖(包括表皮、菌肉和菌褶)

菌柄 (菌环,菌毛)

菌丝体

1、微生物包括哪些生物类群?

本章思考题 2、微生物有哪些特殊的属性?

3、举例说明微生物在生命科学发展中的重大贡献?

主要参考资料 1.《微生物学》,沈萍,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周德庆,《微生物学教程》(2th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杨文博等主译,微生物生物学(8th ),科学出版社,2001

4.Michael T. Madigan John M. Martinko Jack Parker,“Brock's Biology of Microorganism 11th ”, Prentice Hall,2006

5. Lansing M. Prescott,Donald Klein, John Harley,“Microbiology”, McGraw- Hill Higher Education ,2005

教学互动 提问第二章:1.菌落 2.如何利用选择培养目的微生物?

3.什么叫富集培养?

备 注


相关内容

  • 浙教版_七年级上册科学_教案(第二章)
    第二章:观察生物 2.1 生物与非生物 教学目标: 1.说出生物与非生物的主要区别. 2.说出动物和植物的主要区别. 3.观察蜗牛,学会描述其形态和生活习性. 4.学会使用放大镜. 重点难点: 1.学会通过观察,去区分生物与非生物,动物和植 ...
  • 生物教学设计
    2013-2014 学年度第一学期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单元(章) 名称.课题 课时划分 第二单元 2 课时 生物和细胞 主 备 人 第 2 课时 xxx 第 3 课时 教学课时 总备课数 教 学 目 标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教法 学法 教 ...
  • 七年级上册生物复习
    七年级上册生物复习 第一章开启生物科学之门 第一节 走进生物实验室 *一.生物的特征 (1)会呼吸. (2)有新陈代谢. (3)不停的从外界获取养分.(4)可以繁殖,遗传,变异. 二.了解生物实验室规则.(见课本3页) 三.常用的生物实验器 ...
  • (复试) 微生物学专业 分子生物学
    湖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代码: 考试科目名称:分子生物学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 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 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3) 试卷内容结 ...
  • 高二上生物生命的物质基础
    第一章 生命的物质基础 [教学内容与目的要求] 1.原生质的含义 2.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及其重要作用 3.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与差异性 4.组成生物体的几种化合物的元素组成:在细胞内的存在形式和重要作用 [知 ...
  •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教案[1]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教案 一.教学设计概述 (一)设计思路概述 人类的活动对生物圈有重要影响.人从生物圈中获取食物和氧气.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和大气中的氧被人体吸收后,经循环系统才能运送到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中被细胞利用,组织细胞在生 ...
  • 20**年中考七年级上册生物复习资料
    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要点复习 1.生物的特征有: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 反应.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2.生长是指生物体体积由小到大,也就是细胞数目增多和体积增大的结果.发育是指生物体中各 ...
  • 高二生物知识点上册
    本文由甘有瑞贡献 rtf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高二生物知识点 1.生物体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2. 从结构上说,除病毒以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 ...
  • 初一生物知识点
    初一生物练习册(第二册) 第五章 生物体内物质的运输 第一节 植物体内物质的运输 基础知识: 木质茎(杨木)的结构和功能与草本茎(玉米)的结构和主要功能 导管:位于韧皮部,死细胞,从上到下运输有机物 筛管:位于木质部,活细胞,从下到上运输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