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黄帝内经素问_中国古代医学典籍中的自然_知识和意象_述介 - 范文中心

_黄帝内经素问_中国古代医学典籍中的自然_知识和意象_述介

01/25

中医药理论研究

医学与哲学2012年5月第33卷第5A期总第452期

《黄帝内经素问:中国古代

知识和意象》述介*医学典籍中的自然、

沈晓华①

——中国古代医学典籍中的自然、摘要:德国著名汉学家文树德所著《黄帝内经素问—知识和意象》是一本向西方世界介绍《黄帝内经》基本观念和哲学思想的著作。研读这本著作的结构及内容,挖掘这一重要的文本语料,有助于《黄帝内经》文献和翻译的研究,进而促进中医文献和中医英译研究的深入发展。关键词:文树德,黄帝内经,中医文献,中医英译

()中图分类号:R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0772201205-0070-04

:,K,ReviewandAnalsisonHuanDiNeiJinSuWenNaturenowledeImaerinanAncientChineseMedicalText             yggggy   

SHEN Xiao-hua.Forein Lanuae Deartment,SouthcentralUniversitNationalities,Wuhan430074,Chinaor -  gggpy f:,,AbstractHuanDineiinsu wen—NatureKnowledeImaerinan AncientChinese MedicalText,themasterieceof       pg jgggy  

,UnschuldwhoisrenownedasGermanSinoloistintroduceswithinterretationtothewesternworldtheessentialconcetsand                gpp,hilosohiesofHuanineiinAnintensivereadinonthestructureandcontentsofthisbookrevealandthisimorresent                 -ppgppgDjg.  

,intanttranslationtextwillrovideassistancetotheresearchofHuanDineiocumentationanditstranslationthusfurther                pg jgdromotetheresearch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al(TCM)documentationandTCMtranslation.         p

:,H,,KeWordsUnschulduanDineiTraditionalChineseMedicaldocumentationTraditionalChineseMedicaltransin        -gjgy  lation

1 概述

)德国汉学家文树德(教授一直从事中医史的研究,Unschuld(),他历时近1黄帝内经素问》以下简称《素问》并于6年英译完成《——中国黄帝内经素问—2003年由加利福尼亚大学出版社出版了《

[]

古代医学典籍中的自然、知识和意象》一书1。该书虽不是《黄帝内经素问》的全译本,但却囊括了大量的英译实例和译者的学术成为随后出版的全译本的总览和重要述介。观点,

该书的副标题“中国古代医学典籍中的自然、知识和意象”值得我们思考。文树德认为,作为中国古代思想史渊源的《素,其重要性在于它经历了上千年的形成时期,它为我们展示问》

了中国古人对于中医和自然知识的动态认知过程。该书在探究《素问》缘起的同时,以详尽的史料和严谨缜密的分析折射出中辩证统一的哲学思想与中国古人结合当国古代朴素的自然观,

时的社会和生存环境对于生命的体悟和关照。正如文树德在结《语中所说,素问》体现了一个创新性思维模式的新纪元与以往而这一思想模式最终孕育出一种经久不衰旧传统的截然不同,

素问》的英译,还有的新的中国文化传统。他所关注的不仅是《

《素问》带给我们的对于生命、自然和宇宙的重新审视和思考。)副标题中的意象(一词更是道出了《素问》所论及的人体imaergy中的各种意象与中国古代社会政治、天文历法、物候气象等之间存在着对应的关系。关于《素问》中的意象,文树德是这样评价“《素问》作者所描述的人体机能意象映射出主流社会理念的的:

价值观及这个新兴的统一帝国统治阶层和国家经济体的构成。30074①中南民族大学外语学院 湖北武汉 4

中南民族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基金项目:

——《医古文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黄帝内经》英译资助项目“

,本评析”项目编号:CSQ10009

0 7

当人体自身表达的信息与外界投射而来的观念在观察者的大脑中交织的时候,思想的脉络就会严丝合缝的形成,而医学史的任

[2]321

”该书除序言和结语务之一就要将这一脉络整合在一起。

共包括五个部分,书中所表达的观点也均以对《素问》的翻译外,

和结构分析为基础,最主要的部分是介述唐代以前流传的《素经典篇章,即现在通行本《素问》中的1篇~6问》5篇和57篇~81篇。

2 内容介绍

素问》有关的文献史2.1 与《

素问》有关的文献史。在这一部分,文第一部分介绍了与《

素问》起源的学术观点,随着树德首先引述中国历代学者对于《

有关《素问》起源的共识也逐层清晰和这些观点的展开和渐进,

明朗。从宋代大儒程颢和朱熹到近代学者杨医亚以及西方学者学者们对于《素问》成书年代的看法有所不同,有“战大卫哥根,

国时期”之说,有“秦汉”之说,也有“西汉”之说,文树德在该书中同意杨医亚和大卫哥根的观点,即《素问》并非黄帝本人所写,而是众多医家对自战国末期以来古代医学是成书于西汉中晚期,

典籍的引述和总结,同时也融入了当时的医学成果。文树德紧),即哪些接着列出了容易被人们忽略的事实(unnoticedevidence 早期文献提及到了《黄帝内经》和《素问》这两个书名。文树德指《黄帝内经》的书名最早出现在刘歆的《七略》中,这与中国大出,

多数学者的看法一致。他提到,流传至今的皇甫谧《甲乙经》中《七略》列有《黄帝内经》这一书目,共1也有文字指出,8卷。皇。九九相甫谧所处的魏晋时期已出现9卷《针经》和9卷《素问》因此,这两个文本合在一起即是《七略》中所言的《黄加为十八,

。他同时列出了班固《“、帝内经》汉书》方技”中所载的“医经”、“(“经方”房中”和“神卷”四大类3其中《黄帝内经》6本医书,18、《、《、《、《卷)与《黄帝外经》扁鹊内经》扁鹊外经》白氏内经》白氏

,MedicineandPhilosohMa2012,Vol.33,No.5A,TotalNo.452   pyy 

《——沈晓华黄帝内经素问:中国古代医学典籍中的自然、知识和意象》述介—

医学与哲学2012年5月第33卷第5A期总第452期

外经》及《旁篇》载于“医经”类。文树德试图找出《黄帝内经》通行本中的对话体形式与“医经”中其他医书的对应关系,但遗憾的是,这些医书都在西汉以后的战乱中遗失了,至于其他医书是便无从考证了。他指出,皇甫谧所言否也使用了对话体形式,

《素问》和《针经》最有可能是自西汉末期以后人们对流传下来的散存的中医篇章进行集结和论述而成的

[2]5

。文树德指出,《甲乙经》甲乙经》是为中医实践者在针灸治的《

;《疗时而编写的,因此,其引述的《灵枢》内容远多于《素问》甲乙经》对于分析《素问》文本的历史沿革具有重要的价值。第二部。文树德指出,素问训解》全本在隋代称是梁代全元起编纂的《

《,为“黄帝内经》八卷,全元起注”宋代高保衡认为全本“始为之,,《训解”明代徐春甫称全本为“素问训解”素问训解》的书名由此而来。在公元1全本遗失。或126年~1127年的靖康之难时,也或许是由于随后出现的王冰等人的注释许是由于这个原因,

本让人们遗忘了全本,全元起的评注只有在随后历代学者们的引述中才能零星的有所窥见。第三部是隋唐杨上善的《黄帝内。文树德首先介绍了《经太素》太素》文本传入日本后在日本的传播、遗失和复原工作,从中我们得知,原本中的30卷到目前仅留存2文树德介述了中外学者对《太素》原本(宋代5卷。继而,《遗失)所进行的研究。基于这些研究,他认为,太素》是最接近汉代原始《素问》文本的,与通行本《素问》相比,其行文措辞更为通行本《素问》中某些无法理解的篇章可以通完整。正因为此,

过比照《太素》得以阐释。许多学者认为杨上善是纯粹的道家,但文树德却鲜明地指出,从杨上善对《太素》的评注中可以看出,

2]33

。第四部是唐杨是集儒释道三家学说为一体的折中主义者[

黄帝内经素问”的含义2.2 “

、“、“,黄帝”内”经”及“素问”详细第二部分分别通过分析“解释了“黄帝内经素问”这一标题的含义。文树德在这部分应用了西方诠释学的方法考证了《内经》的标题翻译,并同时融入中《国训诂学,论述颇为精彩。文树德认为,素问》除75篇~81篇外都突破了“黄帝”作为古代中医文化圣贤的传统形象,而是赋予了“黄帝”以某种神秘感。继而,他谈到“帝”在英文中的翻译””问题。他认为,将“帝”翻译成“不妥当,因为“在西方LordLord既是人间的统治者,也是上天的统治者,显然“黄帝”只是人间的”这一翻译虽然广为流行,也符合“黄统治者。“YellowEmeror p(帝”的身份,但却体现不出神秘的色彩。“半人半神)Thearch”能够赋予“帝”以神的力量,虽然神秘但仍与《素问》中“黄帝”的《形象不符:素问》中的黄帝渴望知晓基本的中医知识,且有时也《会因为读书太少而自惭形秽。文树德指出,素问》中黄帝问岐,余闻”而且他坐在“明堂”都说明“黄帝”是“今世”之伯时常用“

人,他关切臣民的福祉,希望医治他们的疾苦。因此,文树德认素问》中“黄帝”一词已经随着历史环境的变迁产生了变化,为《

应作为称谓音译成英语。在分析“内”时,文树德列出了历代学““者关于“内”的解释,主要有:内”为人体五脏和阴阳五行;内”““为生命之道;内”为深奥神秘;内”为人体内部。文树德对这些、“并引出了高伯正的观点,即认为“内”外”解释都予以了否定,

分别为书的上册和下册。在分析“经”时,文树德从词源学的角度指出,其本义为织物时所使用的纵向的线。“经”的比喻义用于文本是指那些能够传承后世的各领域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知识,如难经、神农本草经、水经,星经、茶经等。继而,文树德分别”,“””阐述了自己对于“和“三种“经”的英译manualcanonclassic“”这一译文不全面,因为“经”中所方式的看法。他认为,manual”包含的基本知识远远超越了“所表达的做事的方法;manual“”能够表达出“经线”的隐喻含义,且有常道、规范之意,因canon、“此这一译文用在儒家行为规范中尚可,但用以翻译“诗经”内、“”经”水经”等则容易让读者对书籍的内容产生误读;而“classic则可用于指那些超越时空对人们产生了恒久影响的事物,如一“本书或一段音乐,因此,文树德认为,内经”翻译成“InnerClas -”最有说服力。在分析“素问”时,文树德谈到了历代学者的不sic

),同释义,有全元起的“问本”说(有高保衡的“问BasicQuestions ,太素”说(还有张君房的“问素QuestionsConcerninthetaisu)   g ),女”说(吴昆的“平日讲求”QuestionsDirectedatthePureGirl     )。文树德认为,说(全元起的释义最为接近素GeneralQuestions (问的原义,高保衡等人指出“素问”中“素”即是“太素”randg),也正说明了“素”是指人类生存最基本的问题。综上simlicitpy

“分析,文树德提出,黄帝内经素问”标题的翻译应为“Huang’,”。DisInnerClassicBasicQuestions   

素问》文本及相关评论2.3 早期《

第三部分介绍了1素问》文本及相关评1世纪之前的早期《注。文树德一共介述了四部有关《素问》的重要著作,他在介述时所提出的学术观点也颇为独到和鲜明。第一部是晋代皇甫谧

,MedicineandPhilosohMa2012,Vol.33,No.5A,TotalNo.452    pyy 

代王冰的《素问》评注本,该本以全元起的《素问》评注本为母本,经纠正、编排和增补之后而成。文树德认为,王冰与杨上善虽然都信奉道家思想,但前者并不赞同鬼神的存在,这种科学的态度超越了后者。

素问》通行本的由来和传承2.4 《

)第四部分介绍了《素问》通行本(TextusRecetusofSuwen   p的由来和传承。文树德指出,宋朝编集院为《素问》通行本做了,素问》前两次都大量的贡献。这一皇家机构曾三次组织编集《

《直到1随着校正医书局的成立,素问》通行本未有结果,057年,的编撰才得以最终实现。经过1校正医书局的高保0年的努力,衡等人以王冰的《素问》评注本为母本,在未改变其篇章次序的前提下,对该本做了校正和补充评注,最终形成了流传后世的《素问》通行本。文树德在这部分引述了高保衡等人的部分评注高保衡等人对《素问》第6和校正内容。如,6篇做了补充注释,他们指出该篇中“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思忧恐”与第5篇中“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有一字之差,思与脾脏有关,其余四脏皆因脾脏运化水谷而得到滋养,而“悲”是能够克服“怒”的。类似这样的比较性注释在王冰评注本中是少有所见的。除进行文本内各篇的比较外,高保衡等人的注释中还包括“对各评注本的比较,如,对《阴阳别论篇》生阳之属,不过四日而死”的注释就指出,在民间流传的另一王冰评注本中“死”为“,,生”而全元起评注本“死”为“已”都表示病得到医治,人得以“康复,通过比较两个版本,死”应是一个谬误。文树德肯定了校正医书局编撰者们为推出一本权威《素问》而做的努力,以及这同时也尖锐地指出这些编纂者在国一通行本对于后世的影响,

家的组织下缺乏独立学者的勇气和激情,为免招不必要的后果,他们不敢或是不同意提出更好或最佳的文本,比如,上例中他们已经指出了母本中关于“死”的谬误,但却没有改动母本中的这个词。

素问》文本内容2.5 解析《

《在第五部分,文树德分别从《素问》中涉及的文献,素问》所论及的阴阳五行、脏象、气血、经脉、病因、疾病等方面深入解析了《素问》文本内容,并将这些分析与《素问》英译中的术语翻译

1 7

《——沈晓华黄帝内经素问:中国古代医学典籍中的自然、知识和意象》述介—医学与哲学2012年5月第33卷第5A期总第452期

问题相结合。在分析《素问》中所出现的文献时,文树德认为,某些表面义为诊疗方法或疾病分类的术语,同时也是文献书名,如“、“、“、“揆度”奇恒”从容”比类”等,因此他在翻译时,既译出其“同时将译文加上斜体,如上述四个文献书名即译为:本义,To,“,Estimateand Measure”TheAbnormalandthe Normal”    

,“。在论述阴阳“NaturalAroach”ComarisonotheLikes”   pppf )五行时,文树德采用了美国学者夏德安(的“DonaldHarerfive p”“”的译法。他认为,能够表达出“推动某件事情或aentsaentsgg

者过程发生的力量”这一层含义,这比西方学界普遍使用的“five”的译法更符合“五行”的内在本质。在论及人体脏象时,hasesp

文树德认为,虽然《素问》中的脏器在形态学、生理学和功能方面无法与现代医学达成一致,但这些脏器与人体其他组织一样都具有普遍性,只是由于时间和特定文化的影响而被赋予了不同”,“的功能,因而不应反对将“心”翻译成“胃”翻译成“heartstom-”。在谈及“、“藏”府”两个术语的翻译时,文树德认为,两个词ach

()即“储藏设备”或“仓库”都具有相同的隐喻义,storaefacilities g(),《说文解字》就是用“藏”来定义“府”的,其中说道,storehouses

“。除此之外,“府”乃“文书藏也”府”在汉代还有一层隐喻义,为“()()。《行政中心”或“宫殿”素问》借administrativecenteralace p用这两个词指称两套重要的人体组织,因为这些组织的功能与“、“藏”府”在国家经济中的功能相对应。因而,当代一些译者将“”,“”,藏”译成“府”译为“并不符合这solidoransholloworans  gg难经》和《素问》两个词在中国古代的隐喻义。文树德在翻译《

”,时,将“藏”翻译成“意为储存重要物质以维持生命,取deotsp“”,仓库”的隐喻义;将“府”翻译成“取第二种隐喻义,在谈alacep“到为何取第二层隐喻义时,文树德引述了《素问》五脏别论”中、“藏”府”的解释:五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六府者,传化关于“

藏”的主要功能是藏,类似仓库,而“府”的功能是万物而不藏。“

对暂时收纳的重要物质进行消化,调配和传输,而不是储藏,类似国家的行政中心或宫殿。在论述疾病术语时,文树德亦采用“了这样的翻译方式,他说道:应维护历史阐释学的重要任务之一,那就是揭示并在翻译中保留对于我们理解两千年前《素问》

[2]202

。在论及风病病因与疟疾的关系时,知识有所帮助的隐喻”

(中中国古人曾经抵达过使用cholera这一词语的远东地区;3)医病症术语不仅体现了外来病症术语的发音还采用了直译的翻,译方法,如“肺消”古音读作:可能是由古希腊术语hatssaw, pjj(中医病症术语以汉语词汇解释外来概htisis直译而来的;4)p

念,如“消渴”可能是用以指古欧洲Caadochia的Aretaios所描pp述的“人所补充的水分无法抵消持续流失的水分而造成的干渴,/”,疾病”直译为“在症状上可对应现wastinmeltinandthirst gg ”。文树德对于部分术语在《素问》中的不同翻代医学的“diabetes“译也做了准确的解释。如“厥”一词的翻译:厥阴”译为“ceasing”,是一种“阴”的性质;而“厥”作为病症是指阳气或阴气本应iny

在身体某一部分,却离开或不存在的一种病理状态,可译为“re-”,指因阳气或阴气退却而导致的晕厥等疾病。cession

3 简评

文树德在该书中对《素问》进行了全方位剖析,尤其是结合《素问》英译对于文本内容的穷尽性研究,在《素问》的跨文化传难能可贵。他以年代先后的顺序展现出《素问》播中独树一帜,

的历史沿革,研究脉络清晰、理据充分、观点独特;在《太素》文本的地位和杨上善哲学世界观的评价方面,其观察角度新颖,为相关医史研究提供了全新的思路;他对于《素问》通行本的评价中肯贴切,体现了医史学家的客观和公允。更为重要的是,他不仅更借助东西方人类历史学和哲学介述了一本伟大的中医书籍,

思维的比较,传达了古代中医的思维模式,换言之,他在这本著即本体作中以东西方医学的横向对比呈现出中医的思想方式,论和系统论。同时,他站在历史人类学的高度,对东西方医学思想进行的比较性阐述也是与其所进行的《内经》英译工作相结合的。他在英译时充分考虑中国古代社会体制对于当时的人们所因为,这种影响已经并持续成为一种保护个体生命产生的影响,

而这种解释模式在人们脱离对政治组织认知的前的解释模式,

提下是无法在人类大脑中建立起来的,理解社会危机与理解人体疾病成为同一思维模式的两个方面。文树德在该书中亦传达了一种东西方医学思想的共性之处,即人类在解释疾病时具有某些相同的关于自然、社会、战争等的认知经验,这在其对疾病文树德将东西方文术语的英译处理中体现得较为明显。同时,

明对于某些医学概念的不同理解融入英译研究,在比较和否定中取舍译文,不仅使文辞达意,更保留和彰显了中医文化不同于西方医学的独特性。他在翻译《素问》文本,特别是中医术语时所采用的语言训诂,文化解读及文献考证为典籍翻译,诗词翻译乃至整个文学翻译领域的研究提供了一种多维的阐释学模式。文树德的英译文尽力复现原文文本,这种努力贯穿于这本著作的所有英译实例中。他所提出的《素问》英译应保留原本中的隐喻这一翻译理念,是其作为深谙中国文化的汉学家所采用的“异化”策略,这一策略不屈从主掌国际医学话语权的英语语言,也

3]

,而是完整展现《不刻意迎合英语语言受众的品味[素问》的原

”,文树德提到“疟疾”可翻译为“因为后者的词源学词根malaria”,”(,为“意为“恶气)这与中医中由风邪引起的mala+ariabadair “《疟疾”相近。在文树德看来,素问》对疾病的解释采用了本体论和功能观,某些疾病术语则是以症状特点来命名的,如“癃()、)、)、)、)、咳(癜(痈(疡(颓anuriacouhmadnessabscessesulcersg

()”等,英语中症状与之相同的疾病术语可与之对应。某hernia些无法与现代医学对应的疾病术语,文树德则保留其隐喻义,如“,,,瘕、疝、痹、闭”分别译为“conlomerationillelevationillblock  g”。在追溯某些病症术语词源的过程中,文树德发现了blockaeg

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即某些病症词可能来自其他语言,基于这他进行了大胆的猜想,提出了四种外来病症术语进入中一思路,

()医文本的途径:中医病症术语以单个汉字体现外来病症术语1()()的古音读作:的第一个音素,如“疠”和“癞”lilailadh和j,与欧洲的lladhera和e-lehantiasis两个病症术语的首音节pp

,发音近似,而这两个词的现代英语为:分leroslehantiasispy和ep(别与“疠”和“癞”的症状一致;中医病症术语完全体现外来病2)症术语的发音,如“霍乱”并不符合大多数病症词汇的形态构词,方式,同时其古音读作:与英语中的希腊词语“hwakluancholer -”近似,而c霍乱”所表现的溏泄症状也是一样的,并且aholera与“

2 7

“隐喻”的保留更是尊重了中医文化和中国古代先民的汁原味,

杰出智慧。同时,文树德在翻译《素问》书名及中医疾病术语时所采用的词源学考证方法以及源语和译语的语音对比方法为中医基本术语的英译问题从历史的源头找到了翻译的理据,这种历史语言学的研究思路为中医术语英译的规范化带来了一定的启示。文树德译文的忠实性和严谨性,特别是尽力在文句结构使其译文在最大程度上传达了《素问》上靠近中医古文的尝试,

原本,如“凡十一脏,皆取决于胆”译为“Altoetherelevendeots.  gp

[2]135

”笔者在初读该Theallbladder.receivedecisionsfromthe    gy 

,MedicineandPhilosohMa2012,Vol.33,No.5A,TotalNo.452   pyy 

《——沈晓华黄帝内经素问:中国古代医学典籍中的自然、知识和意象》述介—

医学与哲学2012年5月第33卷第5A期总第452期

译文时顿觉有“硬译”之嫌,质疑这种“字字对应”的译文是否发生了偏差乃至误解,因为“取决于”似乎该译为“才合deendon” p,适,但经过仔细考证发现,中医认为胆主“决断”这里的“决”应决断”之解,乃是一种情志,十一脏的功能运化与人的“决断”作“

4]

,息息相关,而功能运化所需的“决断”又来自于胆[同时,医古

():杂志,2005,35275.

[]:,,2nschuldPU.HuanDineisuwenNatureKnowledeImaerin U     gggyjg  

:UinanAncientChineseMedicalText[M].BerkeleniversitofCali      -yy ,forniaPress2003. 

[]译者的隐形[张景华,白立平,蒋骁华,译.北京:外语3M]. 韦努蒂.

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20-21.

[]黄帝内经素问注证发微[北京:学苑出版社,4M].2003:115 马 莳.

-117.

,作者简介:沈晓华(男,江苏南通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中医1980-)英译。

“取”和“决”应分开理解而构成动宾结构,因而文一般单字成意,

《——中文树德的译文不可谓不妙也。综上可见,黄帝内经素问—国古代医学典籍中的自然、知识和意象》在中医文献和英译研究领域实为一本不可多得的学术著作,应引起学界的更多关注和讨论。

参考文献

[]]论译者主体性对《黄帝内经素问》英译的影响[中华医史1J. 兰凤利.

收稿日期:2011-11-02修回日期:2012-03-20

(责任编辑:孔祥金)

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

(上接第3个解释的框架。刚开始治疗师需要掌握某一流4页)派的治疗方法和理论,但随着视野的开阔和经验的积累,应变得越来越富有整合精神,能灵活选取各种恰当的技术,而不受自己所持理论取向的限制。4.2 理论与实践的整合

不仅不同的治疗理论和方法之间需要整合,而且理论研究与临床实践也需要整合。治疗师很少利用理论学家的研究结果,临床治疗实践并不依赖于理论研究,因为他们认为心理治疗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临床效果。尽管一些理论学家也鼓励治疗师参与理论研究,但这种情况很少。实际上,临床治疗师在理论研究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治疗师是直接接触来访者的人,这使得他们拥有丰富的第一手研究资料。Gold-心理治疗理论研究和临床实践必须结合起来,二者fried9认为,

不可分离,这是心理治疗整合发展的下一个重要阶段。理论学家要努力将自己的研究成果介绍给临床治疗师,同时,治疗师也要将临床经验反馈给理论研究者,而不能只是理论学家单方面地告诉治疗师要怎么开展治疗。

4.3 统一模式的探索

于2003年5月在纽约召开的心理治疗整合探索协会第19次年会的会议主题是:心理治疗的演化:统一能否实现?Anchin

[0]

和M指出,心理治疗的发展与演化可分为三个阶段:anavita1g

第一阶段为流派林立时期,第二阶段为整合运动时期,第三阶段

[]

索阶段。整合运动本身就是心理治疗的分化,而心理治疗每一次新的分化,同时也是心理治疗走向新的统一的超越,正是这样多元与统一、同化与顺应之间的平衡,大大促进了心理治疗持续、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1trickerG.Asecondlookatinteration[J.Journalschothera S     gpypy ,():ofPschotheraInteration2010,204397-405. ypyg 

[]2oldfriedM R,CastonuaLG.Thefutureofschotherainte G     -gypypy  

[]:,,,,rationJ.PschotheraTheorResearchPracticeTrainingypyyg

():1992,2914-10.[]]张 勇,孙 健,等.积极心理治疗模式与发展趋势[医3J. 滑卉坤,

():人文社会医学版,学与哲学:2010,31440-41.

[][:4oldJR.KeConcetsinPschotheraInterationM].New York G    ypypyg  

,:PlenumPress19964. 

[]5azarusA A,BeutlerLE,NorcrossJC.Thefutureoftechnical L        

:,,,eclecticism[J].PschotheraTheorResearchPracticeTrain-ypyy,():in1992,29111-20.g

[]]心理治疗整合新趋向:同化模式及其超越[福6J. 白福宝,严由伟.

():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6144-149.

[]schother7achtelPL.Pschotherainterationandinterative W     -pyypygg 

:?[]aProcessorroductJ.JournalofPschotheraIntera    -pypypyg 

,():tion2010,204406-416.[]8abinovichM,KacenL.Wishandovereneralizationmodelforscho R       -gpy

[],,therainterationJ.JournalofPschotheraInteration201121  pygypyg  ():143-69.

[]:schotheraa9oldfriedM R.ThefutureofinterationClosinthe G     pypygpgg  

[],betweenresearchandJ.JournalofPschotheraInterationractice     ypygp ,():2010204386-396.

[]A10nchinJC,ManavitaJJ.Towardtheunificationofschothera        -gpy

:A]nintroductiontotheournalsmosium[J.JournalofPs       -pyjypy

,():chotheraInteration2008,183259-263.pyg []M]11illonT,GrossmanSD.PschotheraUnification[J.Journalof    ypy 

,():Interation2008,183359-362.Pschotheraypyg 

[]M:T12anavitaJJ.Towardunificationofclinicalsciencehenextwavein         g

?[]theevolutionofschotheraJ.JournalofPschotheraIntera     -pypyypyg ,,():tion2008183264-291.

,作者简介:白福宝(男,福建安溪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心1984-)理咨询与治疗、社会心理研究。

是即将进入的一个全新的时期,即统一阶段。心理治疗统一是指在一个有组织的、连贯的理论框架内,将所有关于人格理论、精神病理学、心理治疗等主要知识构成内在地整合起来,在这样一种统一模式的指导下,治疗师可以更好地探求心理治疗原理、方法与技术的综合。也就是说,一个实质性的统一模式必须把存在于人身上的生物的、行为的、认知的、精神的等因素统合起来,必须立足于干预措施,并且这些措施从概念和实务上都必须

11]

。能够聚焦于一个“完整”的人,而不是人的某一两个方面[[2]

甚至认为,心理治疗的发展和演进已经开始从整合Manavita1g

运动走向了统一阶段。

由于心理治疗的目的是为了帮助来访者,所以治疗理论和技术方法的有效性最终要在实践中加以检验。统一模式的建立对理论研究可能有好处,但对咨询师的实践和来访者的需要来说是否如此则不一定,任一心理治疗模式都不能失去它的临床成效,统一模式的建立首先要求它必须要具有治疗效果。可以预见,心理治疗的整合研究和临床工作即将进入统一模式的探

收稿日期:2012-03-07修回日期:2012-03-28

(责任编辑:赵明杰)

,MedicineandPhilosohMa2012,Vol.33,No.5A,TotalNo.452    pyy 3 7


相关内容

  • [[黄帝内经·素问]第七期--"阴阳离合论"]
    上一期"七损八益调摄阴阳(下)--<黄帝内经·素问>第6期" (点击蓝字,看第6期直播回顾)御医传人王心远教授讲了<黄帝内经>经过的千年流传,形成中医学独特的理论体系,与我们现代生活息息相关.并根 ...
  • 诸子百家核心思想
    15 :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 刘向(约前 77 -前 6 ) 原名更生,字子政,沛县(今属江苏)人.刘向的散文主要是秦疏和校雠古书的 "叙录" ,较有名的有<谏营昌陵疏>和<战国策叙录> ...
  • [黄帝内经]与道家的关系--以[素问·上古天真论]为例
    第卷第期 JOURNALOFSHANDONGUNIVERSITYOFTCM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2第36Mar卷第2期 年233月2012012年月 试论<黄帝内经>与道家的关系 ---以<素问·上古天真论> ...
  • 20XX年吉林通化市事业单位招考笔试试题
    2014年吉林通化市事业单位招聘298人考试公告.报名注意事项.职位表 1.下列哪项是我国在"十二五"开局之年取得的科技成就( ). A. 我国首辆高速磁浮国产化样车交付使用,标志着我国已经具备了磁浮车辆国产化设计,整车 ...
  • (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
    (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 1.哲学基础:哲学是关于世界最一般的运动规律的科学.任何一门科学的形成和发展都离不开哲学.在哲学与自然科学尚未彻底分开的古代尤为如此.中医学吸取了汉代以前的哲学成果,直接地大量地引用气.阴阳.五行.形神.天人 ...
  •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11年1月)
    全国2011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032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
  • 中医学在预防医学中的应用
    中医学在预防医学中的应用 姓名 王丹 学院 公共卫生 班级 预防医学 学号 [1**********]6 摘要:预防就是采取一定的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与发展,以维护人体健康.中医学在总结劳动人民与疾病作斗争的经验中,认识到了预防的重要性.&l ...
  • 中医四季药膳养生的特点及应用_任琳君
    扬州大学烹饪学报2013(4):37-39CulinaryScienceJournalofYangzhouUniversity 中医四季药膳养生的特点及应用 任琳君 (扬州大学旅游烹饪学院,江苏扬州225127) 会影响人的生命活动,人体的 ...
  • 司马迁[五帝本纪]研究
    首都师范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司马迁<五帝本纪>研究 姓名:赵文娜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中国古代文学 指导教师:赵敏俐 20070525 论文摘要 自'五帝本纪>诞生以来,学术界对它的关注可谓历史研究有余,文学研究不足 ...
  • [素问 举痛论]证治补阙
    <黄帝内经>作为中医学理论的奠基之作,文字古奥,理论体系朴素而深邃,读内经条文,常为数千载以外先贤认识的高明拍案折服.但是,由于时代的局限性,在内经成书的年代,中医学尚未形成完备的辨证论治体系.所以,作为从事中医临床工作的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