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20**年学年高中语文课时跟踪检测10谈中国诗新人教版必修5课件 - 范文中心

20**年-20**年学年高中语文课时跟踪检测10谈中国诗新人教版必修5课件

07/18

课时跟踪检测(十) 谈中国诗

(时间:40分钟 满分:44分)

一、基础巩固(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

A .媲美(pì) 空泛(fàn) ..

焚膏继晷(guǐ) .

B .腐化(fǔ) .

茅塞顿开(sâ) .

C .狡黠(xiã) .

命运多舛(chuǎn) .

D .精髓(suǐ) .

自怨自艾(yì) .压轴戏(zhòu) .笑靥(yâ) .麻麻亮(má) .颦蹙(cù) .文绉绉(zhōu) .赝品(yàn) .角斗士(juã) .

解析:选C C 项,“黠”应读xi á。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彗星 白炽灯 空中楼阁 言者无罪,闻者足诫

B .羡妒 入场券 如雷灌耳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C .跻身 杀手锏 响遏行云 月满则亏,水满则溢

D .精湛 辨证法 轻鸢剪掠 瓜熟缔落,水到渠成

解析:选C A 项,诫—戒;B 项,灌—贯;D 项,辨—辩,缔—蒂。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每天早晨,集市上就涌来了购买海鲜的顾客,但货物虽多,数见不鲜,有的鱼已经....

死亡多日了。

B. 凭他的能力,只要他出任主教练,就能一蹴而就地解决球队当前的问题。 ....

C .国家安定,经济繁荣,文恬武嬉,人民富裕,一直是中国老百姓追求的理想的社会....

生活图景。

D .为了繁荣我市的文化艺术生活,五一期间,文化局将组织我市的绘画高手到全市各中学舞文弄墨,即兴创作,一展风采。 ....

解析:选B A 项,“数见不鲜”本指对于常来之客,就不宰杀禽兽招待。后指常常见到,并不新奇。B 项,“一蹴而就”形容事情很容易解决。C 项,“文恬武嬉”指文武官吏一味贪图享乐,不关心国事的腐败现象。D 项,“舞文弄墨”原指歪曲法律条文作弊,后指玩弄文字技巧,多用于贬义。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一切儿童文学作品都应该永远持着守护童年的立场,遵循儿童思维发展规律,富有

丰富的想象力,充满爱与希望,传递古老传统中的善与美。

B .在深化改革的关键阶段,我们是否能够保持积极的精神状态,关系到我省经济的长远发展,关系到全省人民的福祉,就必须防止“精神懈怠”。

C .自从实施飞行员培训计划后,学员报名十分踊跃,有航空爱好者,有想开飞机节省时间的企业家,还有一些家长想给孩子增加一项实用技能。

D .今年,辽宁农信继续推进“阳光信贷工程”,致力于为农户打造公开透明、规范高效的信贷绿色通道,切实解决广大农民“贷款难”的问题。

解析:选D A 项,搭配不当。“文学作品”不能“富有丰富的想象力”。B 项,前后不搭配,两面对一面。应去掉“是否”。句式杂糅,可将“就”改为“因此”。C 项,并列不当。把“还有一些家长想给孩子增加一项实用技能”改为“还有想给孩子增加一项实用技能的家长”。

5.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中国诗只是诗,它该是诗,比它是“中国的”更重要。

②所以,你们讲,中国诗并没有特别“中国”的地方。

③这只在西洋就充中国而在中国又算西洋的小畜生,该磨快牙齿,咬那些谈中西本位文化的人。

④有种卷毛凹鼻子的哈巴狗儿,你们叫它“北京狗”, 我们叫它“西洋狗”,《红楼梦》的“西洋花点子哈巴狗儿”。

⑤好比一个人,不管他是中国人,美国人,英国人,总是人。

A .②①⑤④③

C .①④②③⑤ B .①②④③⑤ D .②④①③⑤

解析:选A 找好突破口是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①是对②的解说,所以应放在②后。③中“这只”指的是④中的“西洋花点子哈巴狗儿”,所以③应在④后。

二、阅读鉴赏(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中国诗与中国画(节选)

钱钟书

一个传统破坏了,新风气成为新传统。新传统里的批评家对于旧传统里的作品能有比较全面的认识,作比较客观的估计,因为他具有局外人的冷静和超脱,所谓“当局称迷,傍(旁) 观见审”(《旧唐书·元行冲传》) ,而旧传统里的批评家就像“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 。除旧布新也促进了人类的集体健忘,一种健康的健忘,千头万绪简化为二三大事,留存在记忆里,节省了不少心力。旧传统里若干复杂问题,新的批评家也许并非不屑注意,而是根本没想到它们一度存在过。他的眼界空旷,没有枝节零乱的障碍物来扰乱视线,比起他这样高瞻远瞩,旧的批评家未免见树不见林了。不过,无独必有偶,

另一个偏差是见林而不见树。局外人也就是门外汉,他的意见,仿佛“清官判断家务事”,有条有理,而对于委曲私情,终不能体贴入微。一个社会、一个时代各有语言天地,各行各业以至于一家一户也都有它的语言天地,所谓“此中人语”。譬如乡亲叙旧、老友谈往、两口子讲体己、同业公议、专家讨论等等,圈外人或外行人听来,往往不甚了了。缘故是:在这种谈话里,不仅有术语、私房话以至“黑话”,而且由于同伙们相知深切,还隐伏着许多中世纪经院哲学所谓彼此不言而喻的“假定”(supposition) ,旁人难于意会。释袾宏《竹窗随笔》论禅宗问答:“譬之二同邑人,千里久别,忽然邂逅,相对作乡语隐语,旁人听之,无义无味。”这其实是生活里的平常情况,只是听之无义无味的程度随人随事不同。批评家对旧传统或风气不很认识,就可能“说外行话”,曲解附会。举一个文评史上的惯例罢。

我们常听说中国古代文评里有对立的两派,一派要“载道”,一派要“言志”。事实上,在中国旧传统里,“文以载道”和“诗以言志”主要是规定个别文体的职能,并非概括“文学”的界说。“文”常指散文或“古文”而言,以区别于“诗”“词”。这两句话看来针锋相对,实则水米无干,好比说“他去北京”“她回上海”,或者羽翼相辅,好比说“早点是稀饭”“午餐是面”。因此,同一个作家可以“文载道”,以“诗言志”,以“诗余”的词来“言”诗里说不出口的“志”。这些文体仿佛台阶或梯级,是平行而不平等的,“文”的等次最高。西方文艺理论常识输入以后,我们很容易把“文”一律理解为广义的“文学”,把“诗”认为是文学创作精华的同义词。于是那两句老语仿佛“顿顿都喝稀饭”和“一日三餐全吃面”,或“两口儿都上北京”和“双双同去上海”,变成相互排除的命题了。传统文评里有它的矛盾,但是这两句话不能算是矛盾的口号。对传统不够理解,就发生了这个矛盾的错觉。当然,相反地,也会发生统一的错觉。譬如我们常听说中国诗和中国画是融合一致的。

(略有改动)

6.下列说法中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

A .新传统里的批评家对于旧传统里的作品认识、估计全面客观,主要是由于新传统里的批评家具有局外人的冷静和超脱。

B .除旧布新促进了人类集体性健康遗忘,千头万绪简化为二三大事,节省了不少心力。

C .旧传统里若干复杂问题,新的批评家并非没想到它们一度存在过,也许是不屑注意。

D .“中国诗和中国画融合一致”的说法是因为发生了统一错觉,对传统不够理解而形成的错误认识。

解析:选B A 项,原文是“有比较全面的认识,作比较客观的估计”,措辞不严密。C 项,与作者观点相反,原文是“也许并非不屑注意,而是根本没想到它们一度存在过”。D 项,“对传统不够理解”才“会发生统一的错觉”,逻辑顺序错误。

7.第二段里“这两句话看来针锋相对,实则水米无干”,“这两句话”指的是哪两句话?“水米无干”这个比喻是什么意思?(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对语句含意的理解。“这”是一个关键词,可见“这两句话”应在上文中寻找。“水米无干”的“干”是“关系”,“水米”是比喻的喻体,找出它的本体即可。

答案:“这两句话”指的是“文以载道”和“诗以言志”。“水米无干”指原来说的是不同的两个问题,即古代是散文用来“载道”,诗歌用来“言志”。

8.结合钱钟书先生的《谈中国诗》与这篇文章,简要分析钱钟书的语言特点。(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是一个由课内牵引到课外的拓展型题目,回答时不必求全面,只要能结合文本,有理有据地分析即可。

答案:①善于使用比喻,把深奥的道理解说得生动透彻,如文中以“水米”来比喻“文以载道”和“诗以言志”两种主张,用“清官判断家务事”比喻新传统里的批评家对旧传统的作品的批评,生动幽默。

②善于使用对比手法,将两者的观点表现得准确清楚,如将新传统的批评家和旧传统的批评家对比,将“文以载道”和“诗以言志”的观点进行对比,从对比中阐述自己的主张。

③大量引用古典诗文,不仅使文章典雅丰富,也增加了文章的说服力。

三、表达交流(15分)

9.20世纪80年代,国外某汉学家读了《围城》后非常钦佩其作者钱钟书先生。这位汉学家在北京参加国际研讨会时打电话给钱钟书先生,表达了希望拜访他的意思。下面是他们之间的一段对话。(5分)

钱钟书:你吃过鸡蛋吗?

汉学家:吃过。

钱钟书:你吃过鸡蛋以后有没有想过要认识那只下蛋的鸡呢?

汉学家:没有想过。

钱钟书:那你也就不必见我了。

如果你是这位汉学家,在遭到钱钟书巧妙谢绝后仍然想拜访他,你怎样表达你的希望呢?要求仍然以“鸡”和“蛋”为喻体写一句话来表达你的希望。(不超过40个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次吃的“鸡蛋”味道非常特别,所以很想见一见那只非凡的“母鸡”。

10.下面一段话是形容钱钟书淡泊名利、潜心学术的,请续写几句意思连贯的话,不少于30个字。(5分)

国外重金礼聘讲学,他一一谢绝,他唯一热衷的是工作,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献给了它。他就像一条静穆的大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不管夹岸的高山,平远的田畴,雄伟的城郭,冷落的村庄;也不管丽日和风,雷电雨雪,只是不舍昼夜,汤汤地向前流去,默默向世间供奉舟楫灌溉之便。

11.概括下面一段话的中心内容。(不超过18个字)(5分)

一位中国诗人说:“言有尽而意无穷。”另一位诗人说:“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用最精细确定的形式来逗出不可名言、难于凑泊的境界,恰符合魏尔兰论诗的条件:那灰色的歌曲,空泛连接着确切。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诗歌创作的形式与旨趣应和谐一致。


相关内容

  • [精品]高中课程设置方案
    篇一:高中课程设置方案 陕西省从20XX年秋季开始全面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根据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试验)><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的指导意见>和陕 ...
  • [课堂新坐标]20**年-20**年学年高中语文 4.12 项脊轩志课后知能检测 语文版必修1
    [课堂新坐标]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 4.12 项脊轩志同步测试 语 文版必修 1 一.基础巩固 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尘泥渗漉(shèn) 呱呱而泣(ɡū) .. B .余稍为修葺(qì) 以手 ...
  • 大同县一中通用技术课程开设情况汇报
    大同县一中通用技术课程开设情况汇报 一.基本情况 1.学科师资情况 为了顺利开展通用技术学科的教学教研,2008年9月成立了通用技术科组.现有通用技术教师5人,其中3位同时是物理教师,两位同时是美术教师.这样的安排一方面是因为暂时没有专业的 ...
  •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大堰河我的保姆]导学案8
    河南省沁阳一中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大堰河我的保姆 导学案 新人 教版必修 1课文导读 1.走近作者 艾青(1910--1996) ,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他是我国现当代著名诗人 1929 年赴法国勤工俭学,专修绘画 1932 年回国,参加中 ...
  • 20**年_20**年学年高中语文单元质量检测三粤教版选修传记
    单元质量检测三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铜镜在青铜时代属礼器,春秋战国时代为贵族所佩戴和享用.古代的铜镜,功能有限,如所谓"以铜为镜 ...
  • 校本课程发展的历史
    校本课程发展的历史 一.古代的校本课程 国外校本课程的历史渊源是很悠久, 可以说, 它与学校教育的历史几乎一样悠久的, 因为我们不难发现, 早在古代时期, 学校的课程在较大范围内和一定程度上乃是由学校自己决定的.而且, 由于古代社会中社会结 ...
  • 荷山中学高一暑假学生自主学习计划指导(完整版)
    荷山中学高一暑假学生自主学习计划指导 尊敬的家长.亲爱的同学们: 高中生活的第一学年已经结束,即将进入的高二文理分科学习,将是整个高中阶段的一个重要的崭新的起点,也可能是很多同学学习成效的另一分水岭.因此即将来临的暑假自主学习时间对于每位同 ...
  • 怎样从教语文课文到教语文课程
    作为语文教师,教好一篇篇课文是基本要求,但仅仅能教好那一篇篇课文,却又远远不够.我们应该从教语文课文转变到教语文课程上来.作为高中语文的教学实践者.教材编写者和市级教研员,笔者近来对怎样从教语文课文到教语文课程作了一些田野实践.草根探索,得 ...
  • 高中语文必修1断章教案
    断章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 了解诗歌解读"诗无达诂"的特点,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解读: 2.以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质疑的学习习惯,锻炼交流.表达能力: 2. 理解并分析短诗的主旨: (二)过程与方法 ...
  • 20**年泰安市基础教研室工作计划
    2012年泰安市基础教研室工作计划 (征求意见稿) 一.总体思路 以"双高工程"为总抓手,以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为支撑,以办学生喜欢的学校和家校共育为载体,以现场推动为主要工作方式,继续深化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改革,加强特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