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抢劫罪中的"持枪"抢劫 - 范文中心

论抢劫罪中的"持枪"抢劫

11/14

  作者简介:孙吉伟,昆明理工大学法学院2010级研究生,研究方向:民商法学   (昆明理工大学法学院云南昆明650000)摘要:持假枪抢劫在实践当中时有发生,它与持真枪同样使被害人受到精神的恐吓与财产的损失,甚至有过之而不及,所以应该把持假枪抢劫认定为持枪抢劫,但对持假枪抢劫要有所限制。   关键词:抢劫罪; 持枪抢劫;罪刑法定;被害人   中图分类号:D9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6X(2012)04-0000-01      一、界定持‘真’‘假’枪的意义   抢劫罪是刑法中社会危害性最大的暴力犯罪之一,它严重的侵犯了公私财物所有权和人身权,也是历来刑法重点所打击的对象,同时还是抢劫罪中加重情节之一。从犯罪嫌疑人的角度来讲,由于刑法及其解释对抢劫罪还刻以了严重的刑罚,它有可能剥夺了犯罪嫌疑人的人身自由甚至是生命权,因此对抢劫罪的立法及司法认定不敢不缜密行事。毋庸置疑,持枪抢劫是抢劫罪中加重情节之一,持枪还是转化型犯罪种类之一,因此对持“枪”抢劫案件中“枪”应该定性准确,并且界定清楚,既不让犯罪嫌疑人逍遥法外,也不让其无辜受害。那么持枪抢劫中“枪”应该从客观上和主观上等多方面综合来判定是“真枪”还是“假枪”,或者说是在刑法上对认定犯罪有用的“枪”,而不是单从客观的危害性上加以判断。   二 、刑法上枪的概念及其法理分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枪支管理法》第四十六条规定:“本法所称枪支,是指以火药或者压缩气体等为动力,利用管状器具发射金属弹丸或者其他物质,足以致人伤亡或者丧失知觉的各种枪支”。那么根据此规定可知,对枪的范围的界定是以客观主义为基准的,刑法中的持枪抢劫所持的应该是真枪。法律为什么这么规定呢?我认为法律之所以这样规定是因为:一,客观危险性上。枪作为很多犯罪嫌疑人的首选的作案工具,是跟它的巨大的杀伤力和破坏力分不开的。在危险程度和达到犯罪嫌疑人目的的机率上有着明显优势。同时它不仅可能危害到个案中个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而且还可能危害到公共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二,涉及侵犯的背后法益广。枪支在中国是禁止私人持有的,包括一切涉及到与枪支有关的行为,比如买卖枪支、运输枪支等等。当然,合法持有、买卖、运输枪支不在此列。如果一个犯罪嫌疑人持有枪支去抢劫,那么它对社会造成的负面影响就不局限于持枪抢劫本身了,因为它还可能违反社会管理秩序、社会市场经济秩序,如非法经营枪支,非法运输枪支等一系列违法犯罪活动,如果这些违法行为单列出来,都构成刑法上的犯罪,因此持真枪抢劫所侵犯的背后法益比较广,造成的社会负面评价较大,我认为这也是刑法只把持枪抢劫的枪只认定为真枪的最重要原因吧。三,人身危险性上1。持枪抢劫人非法持有枪支本身就具有一定的主观恶性,因而其真正使用枪支及再犯的可能性也较大,必须对其量以重刑,以有效的预防和惩治类似的重大犯罪。四,社会成本大。公安机关维持涉枪案件上投入的金钱、精力以及时间成本要大。因为公安机关要在非法枪支的制造到枪支产生实害的各个环节进行监控,来维持社会的良好秩序。当然这是相对于假枪而言。   三、法理上的持枪抢劫   法理上对持枪抢劫莫衷一是,大致有两种观点:肯定说,否定说。肯定说认为,持枪抢劫中枪支必须是真枪(当然肯定说的前提是犯罪嫌疑人已经构成了刑法上的持枪抢劫)。根据罪刑法定原则,在解释枪支的概念时,应该以法律的明文(《中华人民共和国枪支管理法》第四十六条规定)规定为准,不得任意扩张解释;同时根据主客观相一致原则,持假枪抢劫也不构成刑法上持枪抢劫,因为持假枪抢劫在客观上不能产生巨大的杀伤力和社会危害性。否定说认为持假枪抢劫也属于刑法上的持枪抢劫。首先,从犯罪结果上来看,持假枪抢劫在个案中同样的毫无迟疑的达到了犯罪嫌疑人的目的,同样的造成了物质财产的损失;从精神损害上来看,持假枪抢劫也同样的会对被害人造成恐吓或造成精神上的损害,而且不亚于持真枪抢劫。对被害人造成的精神损害大小是考察社会危害性的重要方面,因此持假枪抢劫也应该是刑法规定上的持枪抢劫的范畴;从社会危害性上来看,持假枪抢劫与持真枪抢劫实际上具有一致的社会危害性。同样达到了犯罪目的,同样的对被害人产生了精神恐吓,因此不能仅仅以枪支是否为真枪作为判断的标准。   肯定说主要依托于刑法的规定,刑法上这样来规定也无可厚非,毕竟刑法是最后一道防线。规定持真枪抢劫才算是持枪抢劫也为量刑的准确性提供了依据。但这样规定还是不周延,还有欠缺之处。我本人比较偏向于否定说,因为持“假枪”抢劫在个案当中有时同样也能达到犯罪嫌疑人的目的。从罪行法定的角度来说,我国现行刑法规定持枪抢劫系抢劫罪的加重情节之一,但并未对“枪”的内涵与外延作出明确界定,也没有明确规定只有持真枪才是抢劫罪的加重情节之一。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当对法条中的“枪”做宽泛的理解,而不宜将其局限在“真枪”的意义上来加以理解。如果真像是肯定说的那样,那么在实践当中持真枪但并未装子弹进行抢劫的行为应该怎样认定?它同样的不能产生巨大的杀伤力和巨大的损害性,在这一点上与假枪是没有分别的。如果只对没装子弹的真枪进行惩罚而对假枪不进行相应的惩罚,就有点显失公平,而且也违背了罪刑法定。排除假枪为枪支的范围,就不能准确地打击持枪抢劫犯罪。持假枪进行抢劫的犯罪嫌疑人,与持其他枪支抢劫的效果往往相同。   但是对持假枪抢劫的认定也应该有所限制,不能对所有的持假枪抢劫都一概而论的认为是持枪抢劫。   四、对持“假枪”抢劫认定为持枪抢劫的限制   枪支是国家明令禁止持有的特殊物品,因此普通人是无法或者是很少接触枪支的,或者进一步讲被害人根本没有枪支的概念,这些人根本不知道枪支跟刀子棍棒有什么区别,而且犯罪嫌疑人持的还是假枪,在这种情况下,我认为司法机关不应该作为抢劫罪的加重情节来处理。反之,如果犯罪嫌疑人持假枪抢劫一些对枪支比较敏感的或者是有一定程度了解的被害人(例如,依法配备枪支的公务人员、军人、还有一些特殊的场合下工作人员,如对银行抢劫,银行职员对枪的杀伤力相当了解,他们就有理由认为是真枪,等等),那么司法机关就应推定认为是抢劫罪的加重情节之一――持枪抢劫。因为他们对假枪的恐惧不亚于真枪。   这里的限制主要取决于被害人对枪的了解程度,司法工作人员在处理类似的案件中要多方面的全方位了解案子,做到秉公处理。               注解:   ①周盖雄.持假枪抢劫不属于抢劫罪的加重情节[J].人民检察,2006,07s期               参考文献:   [1]刘长秋.论持假枪抢劫也属于法定的“持枪抢劫”[J]. 法律适用,2OO5.(11).   [2]陈洪兵、王朋.涉枪犯罪疑难问题研究[J].北京人民警察学院学报.2O04.(2).


相关内容

  • 运钞车安全防范应急处置及反抢劫预案
    运钞车安全防范应急处置及反抢劫预案 执行押运勤务时运钞车发生抢劫案件各种处置预案如下: 1.运钞车途中遭遇抢劫 (1)押运车长负责指挥和进行通讯联络,起用卫星定位,用通话器给110报警,其他队员可想办法或用手机报警.押运员负责安全保障和紧急 ...
  • 抢劫罪立案标准.量刑标准20**年
    抢劫罪立案标准.量刑标准2015 摘要:抢劫罪立案标准2015.抢劫罪量刑标准2015.抢劫罪刑事律师.欢迎阅读: 本文主要介绍了抢劫罪立案标准.抢劫罪量刑标准.欢迎阅读: 如果遇到刑事辩护相关法律问题,可以到法律直通车找我们的刑事辩护律师 ...
  • 20**年交通银行校园招聘综合知识(四)
    2015交通银行校园招聘综合知识(四) 单项选择 1.王某因诈骗罪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3年,人民法院在量刑时考虑到王某有积极退赃并检举他人犯罪的情节,决定宣告缓刑3年,考验期满后,公安机关又查获王某在缓刑考验期满不久后又犯交通肇事罪,对王 ...
  • 他是全国通缉犯,杀害9人,枪杀4名警官,逃亡十多年改名叫成龙
    近代中国,犯罪分子可谓是层出不穷,抢劫.杀人,甚至杀人奸尸,无恶不作,手段极其残忍,对社会影响极其恶劣.在近些年国家公安部公布的A级通缉犯中,成瑞龙可以算是自新中国成立以来警方最难抓捕的罪犯之一,他背负13条人命(包括4名警察),劫财近30 ...
  • 法制副校长讲课资料
    法制副校长讲课资料: 未成年人也应该懂法 同学们,对广大青少年尤其是在校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是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战略目标的迫切需要.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学生,我们不仅 ...
  • 讨论]青少年犯罪案例分析6
    讨论]青少年犯罪案例分析 一条围巾撕裂6个家庭 杭一女高中生命丧同学之手 昨天,记者接到热线:杭州萧山区发生一起令人震惊的女高中生被害分尸案.随后这一消息被警方证实.截至昨天上午,5名加害者悉数被杭州警方抓获.令所有人惊异的是:他们竟是死者 ...
  •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汇总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汇总 按照学校要求,毕业生在毕业时要进行毕业设计.五支队退伍兵学员主要面向专业为交警.巡警.特警专业,选择其中一个专业的某一个方面的内容进行研究和撰写,大家确定论文题目后就可以进行撰写,把确定的论文题目于5月5日前报给县局咱 ...
  • 第五章共同犯罪
    第五章 共同犯罪 第一节共同犯罪的概念及其构成 大纲要求 一.共同犯罪的概念 二.共同犯罪的构成特征 共同犯罪的主体要件:共同犯罪的客观要件:共同犯罪的主观要件. 三.共同犯罪的认定 法条规定 共同犯罪的认定之注意片面共犯的情形. 有认识到 ...
  • 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量刑规范化实施细则
    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法院量刑指导意见(试行)>实施细则 为进一步规范刑罚裁量权,贯彻落实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增强量刑的公开性,实现量刑均衡,维 护司法公正,根据刑法和相关司法解释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制定的<人民法院量刑指导 ...
  • 最高院关于两抢适用法律的若干意见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抢劫.抢夺刑事案件 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 法发[2005]8号 抢劫.抢夺是多发性的侵犯财产犯罪.1997年刑法修订后,为了更好地指导 审判工作,最高人民法院先后发布了<关于审理抢劫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 的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