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雎为安陵君劫秦王 - 范文中心

唐雎为安陵君劫秦王

08/07

唐雎为安陵君劫秦王(学案)

学习目标:

1、 了解文学常识,掌握文言实词,会复述课文,把握人物形象。 2、 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的剖析,了解人物性格特征。

学案一

学习目标:

1、 了解背景及相关文学常识。

2、 自行疏通文章大意(结合动态新课堂)。 3、 复述课文。

流程一:情景导入。

1、 爱因斯坦的反驳。

2、 周总理的妙答(见动态新课堂)。

流程二:自主学习。

1、 了解作者及著作(动态28页。)

2、 了解写作背景,了解“士”阶层的作用。 3、 结合注释和《动态新课堂》,自行疏通文意。 4、 题解:唐雎为安陵君劫秦王

题目中出现了几个人物,分别是谁?人物间的关系怎样?“劫”为何意?

流程三:合作探究。

就以上问题,小组内解疑。

流程四:精彩展示。

1、 小组内公推一人复述课文,不准确之处大家补充。 2、 每一小组派一代表在班内展示复述课文,评述优劣。 要求:a、交代清楚事件的前因后果。

b、注意改换成自己的语言,尽量表现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流程五:反馈检测。

1、 给下列字注音。《动态》30页。 2、 通假字解释。《动态》28页。

流程六:自我反思。

学案二

学习目标:

1、 疏通文意。 2、 强调重点实词。 3、 强调重点句子。 4、 分析人物性格。

学习流程;

流程一:自主学习。

1、 自读课文,强调重点实词。 使.人谓. 甚善.. 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其许.. 虽然.. 何也 不错.意 请广.于君 轻.寡人与? 怫然 亦尝闻 免冠徒跣. 以头抢.地 休祲 天下缟素不说. 长跪 色挠.

谢 谕 徒以..有先生 2、强调重点句子。

A、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B、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C、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

流程二:合作探究。

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流程三:精彩展示。

各组派代表将探究内容展示在黑板上。

流程四:检测反馈。

《动态》30页:5、6、9、10、11题。

流程五:拓展链接。

1、《动态》31页,第13题。 2、名人机智小故事。

学案三

学习目标:

通过小测检查巩固情况。 一、基础题。

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秦王怫然怒( ) 亦免冠徒跣( )( ) 唐雎( ) 聂政之刺韩傀( )天下缟素( )寡人谕矣( )庸夫( )色挠( )抢地( )休祲降于天(2、解释下面加粗词的意思。

唐雎不辱使命 辱: 。且秦灭韩亡魏 且: 寡人谕矣 谕: 。岂直五百里哉 直 非士之怒也 士 。秦王色挠 色 长跪而谢之 谢 。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尝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因使 。徒以有先生也 徒以 大王加惠 加惠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欲以 以头抢地尔 抢 。请广于君 广 而君逆寡人者 逆 。秦王怫然怒 怫然 亦免冠徒跣 免冠徒跣 。 3、解释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思。

虽千里不敢易也 虽 。风力虽尚劲 虽 以大易小,甚善 易 。移风易俗 易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 谓 。太守谓谁 谓 非若是也 是 。今日是也 是 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故 。 扶苏以数谏故 故 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发 。野芳发而幽香 发 4、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

⑴ 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通 。 ⑵ 仓鹰击于殿上 通 。

5、说说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现象。

⑴ 亦免冠徒跣: 。

。 。 。 。 。 。 。 。。 。 。 。 。 。 )

⑵ 请广于君: 。 ⑶ 轻寡人与: 。 ⑷ 天下缟素: 。 6、通读全文,联系秦王的态度,简洁地概括他“易地”的目的。

答: 。 7、划出文中秦王对唐雎态度变化的句子,并简析他的性格。

答: 。 8、读唐雎回答秦王的句子,并简析他的性格。

答: 。 9、第3段唐雎一连举了专诸、聂政、要离等三个人物,简析他这样做的目的。 答: 。 二、 根据课文内容,用文中原句回答。

1、唐雎有意激怒秦王,以 , ,进一步揭穿秦王的骗局,维护本国国土的尊严。

2、秦王恼羞成怒,以 , , ,相胁。

3、唐雎慷慨陈词,历数专诸、聂政、要离三个刺客,以 , 歌颂其壮举。

三、 翻译下面的句子。

1、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

译: 。 2、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译: 。 3、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译: 。 4、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译: 。 5、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译: 。 四、解释下列加粗字的古今义。 1、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古义: 。今义: 。 2、虽然,受地于先王

古义: 。今义: 。 3、挺剑而起

古义: 。今义: 。 4、秦王色挠

古义: 。今义: 。 5、徒以有先生也

古义: 。今义: 。 6、长跪而谢之

古义: 。今义: 。 五、 阅读第3自然段,回答问题。 1、解释下列加粗字的意义或用法。

安陵君其许寡人: 。

其真不知马也: 。 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 。 请广于君: 。 2、翻译下面句子。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译: 。 3、仔细揣摩下列各句,说说其“潜台词”是什么? ⑴ 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答: 。 ⑵ 与臣而将四矣

答:

4、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唐雎是怎样让秦王理屈词穷的?从中可以看出唐雎是个怎样的人?

答: 。 六、填空。

《唐雎不辱使命》选自 ,它是 末年 根据战国时事的记录整理编辑的。辱的意思是: 。 【拓展与选择】 1、相关材料。

战国时代,争霸和兼并战争异常激烈,双边或多边的政治斗争也很激烈,游说之士应运而生,他们穿梭于各国间,充当说客。“士”成为战国时期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他们在政治、社会生活与精神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士”大体可分为文士、武士、低级官吏三类。战国时有名的“士”如荆轲、苏秦、冯谖、唐雎、烛之武、侯赢等,在他们身上都体现出非凡的才智、超人的胆识和对主人的无比忠诚。 2、活动建议。

在中国历史上,像唐雎这样“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有着凛然正气的布衣之士还有很多,试举一例,加以简评。

【参考答案】 一、基础题。

三、 翻译下面的句子。

1、即使如此,但我是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愿意始终守护它,不敢(随便)交换。 2、我想要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可要答应我呀。 3、把安陵君看作忠厚的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 四、解释下列加粗字的古今义。 1、古义:交换 今义:容易

2、古义:即使这样,但是 今义:表转折 3、古义:拔出 今义:硬而直 4、古义:屈服 今义:轻轻地抓 5、古义:只 今义:徒弟 五、 阅读第3自然段,回答问题。

1、其:表希望的语气词 恐怕、大概,表揣测语气 于:从 给 2、平民发怒,也不过是摘掉帽子赤着脚,用头撞地罢了。

3、⑴ 你最好是将你们的土地奉送给我,不然的话我将发怒,那后果将不堪设想。 ⑵ 我将效法他们三人,与你同归于尽

4、首先,唐雎针锋相对,寸步不让,用“布衣之怒”来对抗秦王的“天子之怒”。其次,唐雎列举了三个布衣之士的例子来反驳秦王,并表示要效法这些有胆识的勇士,不畏强暴,刺杀秦王。最后,唐雎“挺剑而起”,以死相拼,舍生取义,挫败秦王。唐雎是一个有勇有谋、不畏强暴、敢于献身的人。 六、填空。

《战国策·魏策》 西汉 刘向 辱没,辜负。


相关内容

  • 九年级语文上册复习资料
    九年级语文上册复习资料 一.拼音 莽莽(mǎng) 妖娆(ráo) 折腰(zhã) 风骚(sāo) 田圃(pǔ) .....禁锢(gù) 留滞(zhì) 喑哑(yīn) 蓑衣(suō) 襁褓(qiǎng)(bǎo)静谧(mì) ...... ...
  • 湖北黄冈20**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二)及答案
    精品系列资料 传播先进教育理念 提供最佳教学方法 湖北黄冈2016中考语文模拟试题(二)及答案 (湖北黄冈市2016模拟二) 一.古诗词名句填空(8分) 1.千嶂里, .(范仲淹<渔家傲 秋思>) 2. ,西北望,射天狼.(苏轼 ...
  • [唐雎不辱使命]教案设计
    江苏南京市四中  华晓隽 <唐雎不辱使命>是一篇传统课文,也是一篇经典的古代文学作品,出自<战国策>.相对于初中阶段的其他古文,例如<曹刿论战>等来说,这一篇在文字上有些难度,<战国策>又是以 ...
  •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测试卷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测试卷 姓名 学号 成绩 一.语文基础知识及运用(26分) 1. 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罾补bì 脉脉.zēnɡ 忿恚..fènhuì 裨...màimài B.怫然fú 徒跣..xiǎn ...
  • 高考语文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及其举例
    高考语文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及其举例 [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1.[而] (一)用作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 ...
  • 人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大全
    七年级上册 5 童趣(沈复)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mǎo)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jiāng).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 ...
  • 通假字大全
    通假字,有广义.狭义之分. 广义通假字,包括古今字.异体字和通假字. 古今字:古已有之,今又造字.新字成为长期工.如苏东坡的<石钟山记>中的"莫",为"暮"之古字,被"借&quo ...
  • 高中语文文言文答题技巧
    高中语文文言文答题技巧 文言文阅读(5题,21分)口诀:务求甚解,又不求甚解 预备知识一:如何读懂选文 (1)先读最后一道题目,了解大致内容和主要事件.(此题如果要求"选择正确的一项"则除外) (2)然后带着" ...
  • 高考文言文句式翻译
    高考文言文句式翻译 古文翻译表达题存在的问题: 1语言表达:简洁.准确. 2语境分析:尽量结合语境,整体把握. 翻译原则:字字落实(本题错误多表现为译错.译多.译少):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古文翻译的原则:信.达.雅 信:要求译文准确表达原文 ...
  • 郁离子卷上
    千里马 郁离子之马,孳得駃騠焉.人曰:是千里马也,必致诸内厩.郁离子说,从之.至京师,天子使太仆阅方贡,曰:"马则良矣,然非冀产也."置之于外牧.南宫子朝谓郁离子曰:熹华之山,实维帝之明都,爰有绀羽之鹊,菢而弗朋,惟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