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中国影视文化主题里的历史情结 - 范文中心

审美中国影视文化主题里的历史情结

09/09

  中图分类号:J90 文献标识码:A  摘要:中国影视剧中有一个无可替代的重大主题,即近代历史情结反思。当代军事影视剧以反思精神对曾引起国人思索检省的历史文化情境做着深刻的历史温故。当代文化历史主题历史情结反思中寄托现代理想时代精神,和耐人寻味的重建性文化主题。当下最为流行的所谓“痞子文化”式的影视作品充斥市场,致使民众对于传统道德观念的怀旧之情必然复苏。  关键词:中国影视;文化主题;历史情结;审美  中国影视剧中有一个无可替代的重大主题,即近代历史情结反思。其叙事过程存在着讲述,塑造,批判,置换,重塑,反思的文化体验,极具审美性。[1]  一、审美当代军事历史主题文化  当代影视历史剧以缅怀情绪,注视近代史之辉煌沉重并存,选择正视史料与文化想象结合的客观叙事方式,表现民众熟悉的近代历史人物和历史景观,以反思精神对曾引起国人思索检省的历史文化情境做着深刻的历史温故。  《人间正道是沧桑》是近年来继《亮剑》《潜伏》之后又一部优秀影视作品,一经播出即轰动。在思想艺术性上,将革命题材主旋律营造成为恢宏史诗。该片历史跨度大,人物众多。中国1925年至1949年间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诸如北伐革命,4.12政变,南昌起义,井冈山斗争,万里长征,西安事变,抗日战争,皖南事变,重庆谈判,土地革命,三大战役等均有所表现,人物坎坷复杂命运。观之,温故中国革命史,满足了人们以影视艺术知史懂史的渴望心理。  抛开意识形态敌对心理,以平静心态重述这段由于信仰不同而引发的内战历史,是该剧一个温和视点。剧里共产党人,国民党人,杨家与瞿家,命运交织。八年抗战,国共两党带领全国人民在不同层面都为拯救民族危亡作出了重大贡献。政府军抵抗侵略乃职责所在,在正面战场延缓了日军对国家的占领,远征军保证了中国与世界反法西斯的联系和国内战场物资的供应;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及抗日民众凭着为国为民的信仰艰苦地抗击日军,三个战场缺一不可,抗战胜利属于中国人民。  该电视剧不是教科书,叙事模式是以上述大事件,大人物,大场面做背景,以两个家庭和民族之命运紧密联系为主线。该剧历史信息容量大,知名人物众多,瞿杨两家人物命运是为主线。杨家长子杨立仁是国民党高官,而幼子杨立青则是共军高级将领,代表了两种不同的意识形态。黄埔同学的爱恨情仇也是作品另一个更重要的切入点。瞿恩是“黄埔情结”中的关键人物,他的崇高信仰坚定信念,是通过他在黄埔军校一系列出色表现和之后的领导武装斗争实践中逐步完成的。或云瞿恩这个艺术形象乃是周恩来,瞿秋白之合成。瞿恩的刑场表现和演说,表现了一个理想主义者的英勇精神和博大胸怀;而瞿亲手培养的黄埔学生在刑场上集体向他行“黄埔礼遇”,是演绎了“黄埔精神”,亦印象深刻。人物行为心理,演绎准确,细腻,深刻。人物复杂关系于矛盾冲突中,对抗越激烈个性形象越丰满。庞大主旋律主题之下深藏的是人性深处真实情感,极具观赏性。其剧之成功,亦大众说教性与大众影视审美性的一种和解。  二、审美当代文化历史主题文化  被客观重述的历史景观里含专业文化反思影片,如电影《梅兰芳》。它在复述一段旧文艺历史,凸显一种古旧的,曾被亿万国人热捧而业已萧条了的文化秩序风景,它寄托了深刻浸淫性的大众文化怀旧情绪,失落之余,有重新呼唤京剧复苏的现实情怀。《梅》剧表现一代巨伶传奇人生经历,则像是一种从历史宿命意象到个体生命的写意。舞台上,锣鼓之间的清悠寂寥;舞台下,宿命之间的缟素离合。  《梅》的重要素材是尘封的梨园往事和“梅孟恋”。电影的英文名有“扰乱,迷惑”之意,意指梅兰芳纠缠于妻眷之爱和孟小冬的相惜之恋中。电影以10年为一节,截取梅不同年龄的故事。另以齐如山为原形的邱如白是戏份重的角色之一。整部《梅》的叙事流即于两人之间展开。陈凯歌对《梅》剧本精雕细琢。梅先生气质含蓄内敛、忧郁而不伤感。扮女角娇小柔性,脸圆富态,黎明扮演梅,与之气质颇合,但与张国荣演旦角至于人戏不分之极致尚远。好在有梅葆玖行技术支持,和导演对于情绪空间营造,恰如欣赏中国画的散点透视或京剧艺术中的“圆场即行八万里”,观者总因其美学意境所折服。  陈凯歌的创作是关注反思民族文化至于人性关怀,《黄土地》《大阅兵》,《霸王别姬》等,其发展脉络清晰可见。《梅》中工戏《玉堂春》,会审一折乃名段,苏三带枷,梅兰芳为了跪得挺直,以钉固定其位,一折唱下来两膝淌血。这种写实场景使得《梅》剧的宿命观呈现一种抗争式语境,写意了一段历史。陈凯歌置身“第五代”典型语言形态中,为人称道的是,纪实性与象征性、写实与写意、叙事与造型结合的“意象美学”,造型追求奇特性,以理性活动为主线,将哲理、情感物化于外,即“意识银幕化”。为中国当代影视艺术提供了一个更充分地诠释传统文化的角度,历史情结反思中寄托现代理想时代精神,和耐人寻味的重建性文化主题。  三、拆解张艺谋“民族寓言”现象  “五四”运动是文化反思式的现代启蒙。但对“国民性”的批判与大众之间存在某种断裂,一代代人的文化梦想在各种文化思潮一再地追问下步履维艰。直到1998年出现“张艺谋现象”,世界开始关注中国电影。同时张即受舆论轰炸,荣辱毁誉,不一而足。客观地说,张艺谋导演的成功自有他对影视艺术的虔诚,执着和开拓,他使中国影视走向了世界。可若把其影视看作中国电影的方向,出路与未来,亦须商榷。《红高粱》《大红灯笼》《秋菊》等,皆东方式原始神诡中国民俗情调:如婚嫁,祈雨仪式,颠轿,野合,巨大色布,叔婶乱伦,四合院大红灯笼高高挂……毋庸讳言,抓住西方大师眼球的正是这些刻意渲染的“奇风异俗”[2]。乃张艺谋式“民族寓言”,他以此策略推销了中国电影,走向世界。不久人们厌倦了这种形式华丽而缺乏思想内涵的模式,如《满城尽带黄金甲》之类纯商业价值影片华饰不掩内质空洞,细节有抄袭之嫌。其特异性空间的“中国语言”,是在深刻真实地理解中国吗?不!其实“走向世界”并非民族“文化梦想”,“他视性”的“民族寓言”当拆解。说白了,1998年西柏林电影节“金熊奖”是以此视角选择了张艺谋,他只好继续以此模式推销中国电影。中国影视自有更其深厚的文化底蕴须挖掘和开拓前景。当然之后他的《我的父亲母亲》《山楂树》等影片,视觉印象始清新朴素。  四、传统道德观念复苏之必然  当下最为流行的所谓“痞子文化”式的影视作品充斥市场,它以戏谑调侃嘲弄“庄严”的历史与现实,和严肃的人生困境为叙事风格[3]。社会意识中“拜金主义”抬头,出国热,成功与风险造成的亲情和社会关系之疏离,道德歧义,精神理想的淡漠等社会问题产生,致使民众对于传统道德观念的怀旧之情必然复苏。  影视作品《金婚》表现即“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古老素朴的爱情主题。一对平凡夫妻50年爱情婚姻生活史,亦新中国50年历史。这个影视故事很世俗,是说,婚姻仅靠爱情是不够的,但爱情又是婚姻必须的;婚姻仅靠孩子维持是可悲的,但又以之千丝万缕维持的。婚姻之后爱情乃更其博大之含义,以“金婚”来界定之,乃凝练了婚姻最高境界。《金婚》引起巨大社会共鸣,现代秩序下人们仍需要精神融合以达平衡。凡人爱情和婚姻,是永恒话题,这类影视作品是大众影视审美风尚里,呈传统道德观念复苏之必然态。  参考文献:  [1] 尹鸿著.世纪转型时期的中国影视文化[M].北京出版社,1998.  [2] 王一川:《张艺谋神话:终结及其意义》.文艺研究,1997年,第5期,第13页  作者简介:  贺望舒,女,1983年4月,现工作于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汉族,研究方向:美术学,助教,学历:河南大学美术学硕士(已毕业)。


相关内容

  • 立体图形展开图
    论当代影视文化影响下的青少年价值观教育梅平乐 [摘要]: 我们处在一个被影视文化包围的时代.当今青少年一代是在电影.电视的陪伴下成长起来的.影视文化深深地介入了他们的社会化和成长过程,与青少年的交融关系日益紧密.作为当代文化生态环境的一部分 ...
  • 论陈忠实前后期散文创作的不同景观
    论陈忠实前后期散文创作的不同景观 作者:程 尚 当代著名作家陈忠实以一部死后可以它当枕头的长篇<白鹿原>奠定了在当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如果说他的小说创作的历程,是从逐渐摆脱外在精神控制力量的影响达到与现实保持一种"审 ...
  • 宋代诗词中的牡丹情结与文化解读
    在中华民族长期的审美过程中,牡丹始终象征着尊贵.华丽.富贵.古人云:花本无言.古代诗人常借物言志,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而牡丹由于其自身特殊的象征意义而深受广大文人喜爱.经过对<文渊四库全书>的检索发现,宋代诗词中歌咏牡丹的数量较 ...
  • 舟山观音信仰的海洋文化特色_柳和勇
    2006年7月第13卷第4期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 f Shanghai U niversit y (So cial Sciences) Jul. , 2006 V ol. 13 N o. 4 舟山观音信仰的海洋文化 ...
  • 异国锦绣河山与人文之美的故园情结
    作者:常彬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02期 中图分类号:I206.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378(2010)06-0012-07 朝鲜半岛是个多山的国家,山高林密,河流纵横,物产丰富,人民勤劳,歌舞优美,民 ...
  • 五个萌叔的古风奇谈 中国风唯美人像的魅力
    中国风,我们都很熟悉,但是正因为熟悉,它却又最难捉摸. 也许你是因为一曲东风破,知道中国风音乐: 也许你也会因为这篇专题,知道中国风摄影. 本次专题,邀请五位擅长中国风人像摄影的POCOer:耘耘众生(写意的汉服古风).左岸视觉(重现古典风 ...
  • _伤痕文学_的历史局限性
    文章编号:0257-5876(2005)01-0018-06 "伤痕文学"的历史局限性 程光炜 的起点",伤痕文学"有其众所周知的历史功绩.但是"十七年,,二者在文学观念.审美选择.主题和题 ...
  • 校本课程教材
    影视欣赏:第九放映室 编者 郭颖 董卓鑫 德州九中教研处 前 言 影视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以先进的科技作为传播媒介,具有崭新的艺术语言和丰富的表现功能,使之在审美教育方面较之其它艺术门类有着自己显著的特点.影视能把教育.认 ...
  • 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道德追寻
    道德与文明 1999年第3期 文化建设 #35# 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道德追寻 p 赵继伦 内容提要 大众文化以其娱乐性.流行性和大众参与性接近人们的日常生活, 成为大众普遍接受的文化形式.大众文化的主要功能是消闲和娱乐, 但也不能远离道德, ...
  • 20**年专升本艺术概论复习资料
    2012专升本艺术概论复习资料:名词解释 1.美育:即"审美教育",是由18世纪德国美学家席勒在<美育书简>中首次正式提出的.席勒不限于仅仅从道德教育特殊方式的角度来看待美育,而是从自然与人.感性与理性等基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