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论文父母的教养方式与学生的幸福观 - 范文中心

学年论文父母的教养方式与学生的幸福观

11/08

2010 届学生学年论文(设计) 存档编号:

江 汉 大 学 文 理 学 院

College of Arts & Science of Jianghan University

学年论文(设计)

论文题目:父母的教养方式与学生的主观幸福感研究

(英 文)Objective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学 部

专 业 应用心理学

姓 名

学 号

指导教师

2011年 12 月 12 日

父母的教养方式与学生的主观幸福感研究

摘要 根据相关研究显示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水平,并没有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增强。本文

通过两种取向来描述父母的教养方式。第一种取向是从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惩

罚严厉、、过度干涉、偏爱、拒绝否认、过度保护这几个维度来描述父母的教养方

式。第二种取向是从父母的教养类型或模式,权威型、专制型、放任型、忽视型

来描述的。而主观幸福感则是从生活满意度、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这几个维度来

描述的。研究表明,权威型以及情感温暖有利于孩子的主观幸福感的提高。

关键词 父母教养方式;主观幸福感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related research demonstrated that student's subjective well-being level, has not

strengthened along with society's development. This article describes parents' education way

through two kind of orientations. The first kind of orientation is from parents' emotion warm

understanding, the penalty severe, interferes excessively, is partial, refuses to deny that protects

these dimensions to describe parents' education way excessively. The second kind of orientation is

from parents' education type or the pattern, the authority, despotic, the laissez faire, the neglect

describes. But the subjective well-being is from the life degree of satisfaction, the positive mood

and passive mood these dimensions describes. The research indicated that the authority as well as

the emotion are warm advantageous to child's subjective well-being enhancement.

Key words:parentral rearing pattern,subjective well-being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所追寻的事物越来越多,但是幸福却是千百年来永恒不变的话题,

在生活当中每个人都会追寻幸福。幸福感在人的生活当中是十分重要的,而在生活当中每个

人都会追寻幸福。幸福感在人的生活当中是十分重要的,而父母的教养方式是影响主观幸福

感的重要因素。在不同的教养方式下,孩子将会有不同的人生,他们的幸福感也是不同的。

本文从不同的方式来分析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学生的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在

教育中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而人们人们在教育学生的时候往往忽视了这一点。而本文的目

的旨在通过分析父母的教养方式与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从而让人们意识到教养方

式对学生的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1、家庭教养方式

1.1家庭教养方式的缘起

19世纪以前,由于受传统和宗教的影响,儿童的需要和发展还未得到广泛的关注;19世

纪末,人们对待儿童的方式有所改善。洛克的白板说鼓励父母和教师为儿童的心理发展提供

最适宜的经验,他的观念仍对当代儿童教养产生影响。卢俊的自由发展说认为儿童需要自由

自在的成长。裴斯泰洛齐则强调了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的重要性。心理学家雷尔认为,

儿童大多天性良好,无须过多的指导,也能够自然成长为有自控力的个体。

20世纪20年代,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和华生的行为主义的出现,对儿童社会化

过程及家庭教养产生影响。。两者都相信个体早年生活对后期发展的重要性[1]。儿童的个性

发展不能被抑制,需要让儿童表达而不是抑制情绪。华生从刺激反应理论出发,强调父母教

养过程中,对儿童控制,并认为应该通过建立条件反射使儿童形成良好的行为。

1.2父母教养方式类型

在儿童社会化的早期研究当中,父母对儿童的单向影响观,渗透在学者的研究思路当中,

他们努力寻求父母决定儿童的教养维度,或模式。西方心理学家研究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社

会化的影响时,采取不同的研究取向[2]。这里介绍的有两种研究取向。

一种取向是,从父母教养行为的维度入手,探讨某一行为维度或行为维度下具体的教养

方法对儿童发展的研究。如西蒙兹(P.M.Symonds 1939)从父母教养行为的维度入手,

以接受—拒接。支配—服从从两个维度区分父母的教养行为。他研究发现,如果父母随心所

欲地支配孩子,孩子倾向于顺从、腼腆、被动、缺乏自信心;如果父母接受孩子,则孩子情

绪稳定,兴趣广泛,行为更适合社会的要求。而后的霍夫曼(Hoffman)和亚龙(Yarrow)

的研究发现,父母的温暖会促进儿童的道德发展,使儿童易于内化道德规则。韦克斯勒等人

的研究认为,处于温暖环境的儿童,易于对处于困境当中的人表示同情和帮助,及他们表现

出更积极的利他行为[3]。众多研究表明,温暖的教养方式对儿童社会化起着积极的作用,他

能避免父母使用强制性方式,并有利于儿童的高自尊。而父母使用消极的情感方式,包括体

罚、冷漠的拒绝、威胁等对待儿童,则会阻碍儿童对道德规范的内化,对社会规则只是刻板

的而不是灵活变通的遵守。

鲍德温(A.L.Balkwin,1955)则把维度划分为:情感温暖——敌意,依恋——。干涉,

他采用家庭拜访和观察家庭互动基本频率的方法。重点研究了父母的宽容民主对儿童社会化

的作用。他发现,采取宽容民主教养方式的父母,一般受教育程度较高,儿童在这样的家庭

中已形成爱憎分明的社会行为,如亲社会行为和领导行为,儿童的求知欲高,好奇心强并极

具创造性。限制而不宽容的的家庭中的儿童表现出了与此完全相反的特点。

另一种取向是,将家庭教养方式类型化、模式化。当代有关父母教养方式的研究首推,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著名心理学家Baumrind对儿童及其家庭的著名研究,结果提出了教养

方式的两个维度:要求和反应性。在Baumrind(1971)的早期作品中,将父母教养方式分

为权威型、专制型、放任型三种[4]。权威型的父母认为自己在孩子的心目中应该具有权威,

而这种权威来自父母对孩子的理解和尊重,是通过亲子间的交流建立的;放任型的父母给孩

子自由的行动空间,很少对孩子有要求,尊重孩子的个人意愿,甚至听之任之;专制型的父

母要求子女绝对的服从自己,他们与子女hi案的地位是不平等的。与专制型、放任型家庭

相比,权威型的孩子是成熟的、独立的,具有更多的社会责任感和成就倾向。此外,马克比

(Maccoby)和马丁(Martin)在鲍姆林德研究基础上,根据父母对儿童要求性和反应性水

平将父母教养方式划为四种基本类型:权威型、专制型、溺爱型、忽视型[5]。

从上述分析不难看出,前一种研究取向,注重具体的教养行为,去忽视了同一教养行为

与不同家庭环境结合的不同作用;后一种研究取向试图对父母的教养行为作特征概括,某种

程度上米比例前者的不足。两者的结合研究清楚的表明,具体行为纬度并不孤立地对儿童社

会化起作用,只有将他们与父母整体的教养行为模式或类型结合才能真正揭示出它们在儿童

社会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2、主观幸福感

2.1主观幸福感概述

主观幸福感(SWB)专指评价者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性的评估是衡量

个体生活质量的重要综合性心理指标关于(SWB)的结构,一般认为主要有三个维度:生

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生活满意度是个体对生活总体质量的认知评价;积极情感

和消极情感是指个体生活的情感体验。从形式上被定义为具有较多的积极情感,较少的消极

情感和更高的生活满意度,重视自己的主观评价。目前有一种新的观点,把积极情感和消极

情感两个维度合并为一个维度——情感平衡度,至于消极情感体验相比较占相对优势的积极

情感体验[6]。

Dinner认为,主观幸福感有三个明显的特点:(1)主观性:主观幸福感依赖于评价者本人

的标准而不是他人或外界的标准,一个人幸福与否只有他自己体验的最真实准确,因此幸福

感具有很强的主观性,研究中多采用主观报告法进行评定;(2)整体性。主观幸福感包括

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三个方面,反映的是个体整体的主观生活质量,是一种综

合性的心理指标,故具有整体性、综合性的特性;(3)相对稳定性。尽管每次测量会受到

当时情绪和情境的影响,但从长期看,主观幸福感有一个相对稳定的量值

福感有一个相对稳定的量值

[8][7]。研究者认为 主观幸福感并不随时间的流失或环境的一般性的改变而发生重大的变化。从长期看,主观幸。

2.2 主观幸福感的理论研究

半个世纪以来,己有许多心理学家致力于对主观幸福感问题的研究,他们从实证的角度

对幸福的构成、影响幸福的各种社会心理因素等多方面进行研究,因而使主观幸福感及其理

论发展有了比较显著的成果,以下是主观幸福感具有代表性的几种主要理论

目标理论

Omodei&Wearing(1990)认为,幸福来自于需求的满足和目标的实现。从广义上

讲,几乎所有幸福的理论(包括精神分析、人本主义心理学)本质上都是目标理论;狭义上,[9]。

目标理论又分为两种取向:第一种是需求取向,认为需求的满足导致幸福,而需求一直得不

到满足则导致不幸福。这种取向主张人具有一些共同的基本需求,有先天本能性的,也有后

天习得的,但只有获得满足,个体就会体验到幸福感。第二种是目标取向,所谓目标指的是

个人的主观期待,个体有意识地去追求这些目标,当目标达成时就会体验到幸福。实际上,

这里所说的幸福便是个人主要生活任务的达成

活动理论

Csikszentmihalyi(1975)认为,幸福感产生于活动本身而非活动目标的达成。

Waterman(1993)则认为,幸福感是活动的副产品,是人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时的感受。

Aristole.是最早持此观点的人之一,他认为快乐来源于有价值的活动。对这一观点表达得

更为充分的是“流溢论”:当人们投入到一项活动中,且活动难度与其能力相匹配时,就会产

生一种“幸福流”的感觉,而太容易的活动会使人厌烦,太难的活动又会使人感到焦虑。这一

理论强调活动是幸福的媒介,要研究幸福就必须从研究活动入手。这种理论的优点在于把人

的现实活动和心理感受结合起来看待幸福问题,既强调了活动特性,也强调了人格特质在幸

福体验中的重要性,因而这一取向成为主观幸福感研究中极富活力的一个方向。

特质理论

特质理论又称人格论,或自上而下的理论,Mocrae&Costa(1991)认为:人们

具有以积极方式体验生活的性格倾向,即有快乐的素质。快乐的人总是以一种更为积极的方

式看待他们所处的环境,而幸福就是以快乐方式进行反应的倾向。Andrews和Withey发

现,某一领域的、满意感(下)对整体生活满意感(上)的产生并没有多大关系,前者只是

来源于后者,这一观点支持从上到下的理论。这种观点强调的是性格对人的行为方式的影响,

对任何事情都看到它积极的一面,这对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的我们面对诸多困难之时,具有

很强的现实意义。

状态理论

状态理论又称相加整合论,或自下而上的理论,Furayce(1984)认为:幸福等于各

个快乐事件的简单相加。在判断人们的幸福度时,只须对许多暂时的痛苦和快乐做出心理运

算即可,即幸福等于快乐减去痛苦,若用意识努力来减少暂时的消极情绪确实可以增加幸福

感,缺乏愉快的事件确实会导致抑郁。这是很典型的元素主义观念,用来解释具体生活领域

的幸福,更确切地说是满意程度很有效,因而此观点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可操作价值,在

实际中已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应用。但对于幸福整体的感觉并非只是一个简单相加的结果,况

且在每个人的生活中,各个领域的权重是不同的,这就使加法显得有局限,实际状况是幸福

感的水平是由对许多具体问题回答时所获得的分数决定的。

判断理论

判断理论认为,幸福感产生于现实条件与某些标准的比较。现实条件高于标准时,主观

幸福感提高,反之,主观幸福感则降低。判断理论的基础是它所使用的标准。由于判断标准

的不同,产生了不同的理论,如社会比较理论、适应理论和自我理论等。通常,人们并不在

所有领域都做比较,而只在某些领域内进行比较。那么,何时何种比较占优势?Emmons

认为在许多事件的判断上,社会比较都很重要,但对于某些事情(比如性),个人自己内部

的标准往往有更大的影响。而且,人们进行判断时,还经常会受到自己人格特点的影响。判

断理论看起来虽然复杂,实际上如果我们把标准看成是目标—像他人那样、像过去那样、像

期望那样,那么判断理论就是一种目标理论,不过是将目标更具体化了,因此,判断理论具

有很好的解释力。

动力平衡理论

由于人格因素只能解释主观幸福感的一部分变异,而且并非所有的生活事件都直接影响

主观幸福感,而更多的是通过人格起作用,所以单纯的人格理论或生活事件理论都存在着不

足。动力平衡理论则试图弥补这一不足。它认为,每个人都有一套平衡的生活事件水平和平

衡的幸福感水平,它们都建立在稳定的个人特点之上。任何事件对幸福感都有三种可能的影

响:使幸福感升高、降低或保持平衡水平。当生活事件处于平衡水平时,主观幸福感不变,

一旦生活事件偏离正常水平,如变好或变坏时,主观幸福感会随之升高或降低。但这种偏离

是暂时的,因为稳定的人格特点具有重要的平衡功能,会使生活事件和主观幸福感都返回到

平衡水平。

3、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学生的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3.1父母的教养方式对中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研究表明中学生主观幸福感在性别、年级上差异不显著;但在城乡水平上,城市学生的

幸福感程度高于农村学生,差异显著。可能源于城市学生的生活水平高于农村学生,城市学

生获得的教育资源好于农村学生[10]。幸福感在性别水平上差异不是很明显,也曾有研究得

出同样的结论。在年级水平上,幸福感随着年龄的增大逐渐的降低。

研究结果显示,父亲对子女的情感理解对中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有明显的影响。如果父亲

很民主,并且家庭成员间相互关心,关系融洽,那么中学生会体验到更多的主观幸福感。因

为父爱更加的坚强,就更能让中学生体会到社会的支持,同时能增强中学生的自信心,降低

他们的焦虑感和挫折感。当他们在学校和社会上遭遇挫折时,父亲能够提供一个安全的避风

港,凭着他丰富的这回经验和人生智慧给与指导,使中学生能够以沉着冷静的态度应付现实

生活中的各种复杂的问题。父母对孩子的惩罚、严厉,过分干涉,拒绝否认等不良教养方式

则起负面影响的作用。因为父母对子女的否认和惩罚,会降低孩子的自信心,导致他们对人

生和自我价值的消极认知。当学生在学校中遇到问题和挫折时,若得不到应有的支持和辅导,

这会给他们带来更多的焦虑,自卑和茫然,从而大大降低中学生对幸福的主观体验。

3.2高中生主观幸福感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

父亲的“情感温暖理解”对高中生的生活满意度、积极情绪、消极情绪三个方面

都有较大的影响,父亲适当的对孩子的关心和理解能大大的提高他们的生活满意度,促进其

积极情绪而减少他们的消极情绪,父亲对孩子给予越多的理解和呵护,孩子就会觉得越幸福;

父亲的“惩罚严厉”、“拒绝否认”、“过度保护”则影响高中生生活满意度和积极情绪的体验,

如果父亲对待孩子过于的严厉,总是批评孩子而没有给予肯定,或者只是一味的保护孩子而

不分缘由也会降低他们的生活满意度,导致消极情绪的产生,从而降低孩子的幸福感:父亲

“过分干涉”则直接导致孩子情绪消极甚至逆反心理;母亲对孩子的“情感温暖理解”能够

使他们更多的体验幸福和被关注,减少消极情绪的负面影响;但是母亲的“过干涉过保护”、

“拒绝否认”、“惩罚严厉”同样会使孩子感到没有自由甚至尊严,对生活感到不满意,增长

其消极情绪,降低了幸福感[11]。

3.3 家庭教养方式对大学生主观幸福的影响

研究表明:第一,男女性别差异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体验上影响不大。第二,母

亲教养方式较父亲教养方式对子女影响更大,而父亲教养方式比母亲的教养方式对大学生主

观幸福感的预测作用更大,二者缺一不可。第三,家庭教养方式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有着明

显的影响,良好的家庭教养方式能提高学生的主观幸福感,而不良的家庭教养方式对大学生

产生明显的焦虑、情绪失控、精力不足等诸多影响,从而使大学生的主观幸福体验降低。父

母多理解、关心爱护子女,子女所体到的积极情绪就多,对生活的满意度就高;而父母惩罚、

过度干涉孩子,或者对孩子放任自流,这样孩子所体会到的幸福感是偏低的[12]。另外,父

母的干涉、保护、偏爱,也与孩子的焦虑、情绪控制、心境调节有明显关系。父亲的教养方

式对大学生的影响不及母亲的直接迅速,但对子女的总体幸福感的预测中,父亲的教养方式

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而,在家庭教育中,父亲和母亲对孩子的教育都是必不可少的

3.4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学生的发展的影响

图表展现的是这四种教养方式的独立性结果,但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父母的教养方式

往往采用这四种混合进行的。现如今独生子女居多,家庭中采用放任自由型的教养方式占很

大的比重。值得注意的是,放任自由型教养方式往往是由祖辈如爷爷奶奶姥姥姥爷采用居多

的,专制型往往是父亲居多,而母亲采用的教养方式是介于权威型和放任自由型之间,这样

的教养方式便自然而然促[14][13]。 。

4、总结

4.1研究父母的教养方式与学生的主管幸福感的意义

现今社会科技发达,发展迅猛,人都无法跟上这个时代的潮流,这个时代前进的节拍。

在这个鱼龙混杂的社会,我们最紧要做的事情不是盲目的追求时尚,追赶潮流,而是应该追

求幸福。因为我们追求时尚,追赶潮流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追寻幸福。而学生时代是个非常

重要的时期,他将影响我们的未来。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受父母的教养方式以及家庭环境的影

响。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启蒙老师用正确的教养方式教导孩子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了解

父母的教养方式,有利于父母用正确的教养方式教导孩子,从而让孩子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

未来都过得比较的幸福。

4.2父母教养方式的建议

目前对青少年主观幸福感的家庭影响研究主要集中在父母教养方式领域。Fumham

(1994)考察了父母教养方式、人格、自尊与青少年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结果表明父母权

威型教养方式是孩子快乐最主要和最有力的预测因子之一。当父母的教养方式一起进行考

察,母亲的权威性教养方式是唯一的直接预测孩子快乐的因素,当对父母教养方式分别考察

时,父亲的权威型教养方式也对孩子的快乐有直接影响作用。另外,父母的杖威型教养方式

还通过降低孩子的自尊来影响孩子的快乐,母亲的教养方式则都通过自尊中介影响快乐,母

亲的权威型教养方式还对孩子的外向性和神经质产生直接影响。郑立新(1998)对小学高

年级儿童的主观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初步研究,发现儿童的生长环境特别是父母养育

方式对其幸福感有明显的影响,父母情感温暖养育方式对儿童幸福感呈正性影响,拒绝否认

养育方式则呈负性影响,父母偏爱对儿童情感满意度的影响较大,母亲受教育程度、家庭结

构等均对儿童幸福感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15]。可以看出,家庭对孩子的幸福感有显著的影

响,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条件、合理的父母教养方式既可以直接影响孩子的幸福感,同时还可

通过影响孩子的自尊等人格间接影响其幸福感。

在父母教养方式权威型、专制型、放任型、忽视型这四种教养方式当中,权威型的教养

方式是合理而又民主的,是承认和尊重父母和孩子的权利。采用权威型的教养方式的孩子更

容易成熟,在社会当中社会化优势更大,在与人合作时合作性高,具有高水平的自尊和控制

力。有学者认为,孩子的自尊,社会化等与学生的主观幸福感高度相关,所以父母采用权威

型的教养方式,其子女的主观幸福感程度就会越高。在父母的教养行为方面,父母采用情感

温暖与理解的行为,其子女相应的主观幸福感也会更高。而其他的,惩罚严厉、过度干涉、

偏爱、拒绝否认、过度保护、等都会降低子女的主观幸福感。家庭对孩子的幸福感有显著的

影响,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条件、合理的父母教养方式直接影响孩子的幸福感。由本研究得知,

初中、高小学生在四项生活领域中对生活环境的满意度最低,因此在家庭教育中,为培养孩

子的幸福感,家长应注意以下方面的问题:一是改善孩 子成长生活的环境,二是改善父母

教养方式。改善生活环境从给孩子创造更优裕的物质生活条件及和谐、美满的家庭氛围入手;

改善父母教养方式应以父母情感温暖和关心爱护的养育方式为主。

参考文献:

[1]邹玉龙 ,家庭教养方式研究综述,赤峰学院学报,2011.1

[2]赵汗青,家庭教养方式研究的发展进程,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6,22(6) [3]曹书丽,家庭教养方式与学生心理发展状况相关研究综述,教育教学研究

文教资料,2011.2

[4]林磊,幼儿家长家养方式的类型及其行为特点,心理发展与教育,1995

[5]陈陈,家庭教养方式进程透视,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11月第6期 [6]于静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研究综述,哈尔滨学院学报,第26卷,第5期

[7]丁新华,王极盛:《青少年主观幸福感研究综述》,《心理学进展》,2002,12(1)河北 [8]段建华,主观幸福感概述,心理学动态(京),1996

第4期

[10]杨冠军,父母教养方式对中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第9卷,第1期,2010年2月

[11]陈杰彬,高中生主观幸福感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研究,河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心理学系,实践与探索

[12]管夏瑜,洪慧敏,家庭教养方式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学工广角,总第 189期

[13]李冬霞,林小荣,林春暖,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中国心理学杂志,2007.15(8):735-736.

[14]www.39.net 2010—3—30 39健康网社区

[15]胡洁,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总体幸福感的相关研究,健康心理杂志,2002年,第 10卷,第1期

[9]吴明霞,30年来西方关于大学生总体幸福感的相关研究,健康心理杂志,,2002年,


相关内容

  • 家文化的影响
    儿童成长的各个阶段中,每一个阶段都不可忽视,尤其是自我意识形成的最初 阶段,孩子在那个时期接触的最早.最持久的环境是家庭环境.本文就针对家庭环境 的一个重要部分-家庭文 化环境对小学生个性发展产生的影响展开论述. 澳大利亚心理学者罗拉黑尔曾 ...
  • 德育工作实践活动记录
    专题德育教育活动记录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 建国乡中心小学 2011年9月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 专题德育工作活动记录(一) 活动内容:开学典礼,<小学生守则>及<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活动时间 ...
  • 王健,孙琳夫妇先进事迹
    王健.孙琳夫妇先进事迹 王健,男,浙江永康人,1962.5,教授,硕士生导师,安徽省免疫学会常务理事,安徽省微生物学和免疫学学会委员,安徽省康复医学会病毒性肝炎委员会委员,淮南市预防医学会卫生检验专业副主任委员,医学院病原学与免疫学教研室主 ...
  • 浅析家庭教养方式对幼儿性格的影响
    浅析家庭教养方式对幼儿性格的影响 摘要:21世纪,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快和知识经济的到来,社会的竞争也愈来愈激烈.而社会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一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发展与他的性格息息相关,性格对他的一向不容忽视.幼儿期是性格形成的关键 ...
  • 学校20**年秋季学期学校工作计划
    初中2015年秋季学期学校工作计划 在过去的一年中我校在质量建设,课堂教学改革,"书香墨韵"特色校园文化创建,校园体育艺术文化活动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较为圆满的完成了年初制定的目标任务.但质量建设目标任务依然艰巨,课 ...
  • 农村小学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农村小学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教学管理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尤其是在教学管理还背负着过于功利的目的而又走进新课程改革的今天. 回顾昨天教学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不论白猫黑猫,只要逼鼠就是好猫"的俗成思维定势,已被编织 ...
  • 在牛津大学历史学系的本科学习时光___中文版_
    READING HISTORY AT WORCESTER, OXFORD (1960-3) 在牛津大学伍斯特学院攻读历史(1960-3年) Alan MacFarlane 艾伦Ÿ 麦克法兰 (翻译:张简 北京101中学 校对:蔡皛磊 清华大 ...
  • 家庭教育经典书籍推荐(精选版)
    家庭教育经典书籍推荐 首推( 国内):<有效父母> 创典教育承担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科研课题--"有效父母"培训课程及开发研究,并出版此专著,深受家长欢迎.是家长的育儿手册,也是幼儿园家 ...
  • 家长学校管理模式的研究
    <家长学校管理模式的研究>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当前,教育越来越成为中国人关注的焦点,对教育的高度重视,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显著标志.正确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使他们能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是关系国家兴衰的大问题 ...
  • 牵手两代备课
    <牵手两代>教案 各位家长.大家好: 大家在百忙之中来参加这样一个会议,这是对我们工作的支持,我代表学生.我自己和所有的任课教师对大家的到来表示感谢.今天的会议有以下议程,一是观看录像,学习教育孩子的一些方法,二是结合这一阶段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