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渭河生态景观带总体规划方案 - 范文中心

西安渭河生态景观带总体规划方案

04/14

西咸新区渭河生态景观带规划方案展示

编者按:

8月10日至11日,西咸新区渭河生态景观带规划方案评审会在西 安举办。北京土人景观与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 计研究院、上海复旦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城市规 划设计研究院分别汇报了精心为西咸新区渭河生态景观带制定的规划 方案。来自权威部门的13名专家对这4家单位的规划方案进行研究评 审。最终,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胜出。其它3家设 计单位的方案同样受到专家的肯定。

西咸新区规划控制范围882平方公里,规划建设用地272平方公里, 渭河、泾河、沣河3条河流流经此地。其中,渭河连接西安、咸阳两 大城市,秦阿房宫等17处周、秦、汉、唐历史遗迹密布周边,在建设 西咸新区的进程中,渭河将作为大都市的核心区带。此次评审会期间, 嘉宾们围绕西咸新区渭河生态景观带规划进行深入研讨,以期为渭河 寻找一个符合西咸新区“现代田园城市”规划理念的建设蓝图。这里, 我们将四家单位的设计方案进行集中展示,与读者一起分享他们为西 咸新区渭河生态景观带设计的美丽蓝图。

一、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方案

渭水贯都 以象天汉

“一核、两翼、四心、群星”共同组成了渭河生态景观带一期工程的空间结构。其中,“一核”指的是即将竣工的横桥,包括集中酒吧、茶座等休闲设施的天汉广场,绿化景观横桥南渡,以及带有秦汉古风的园林建筑群;横桥东西“两翼”以休闲、旅游、居住和高科技产业为主,景观设计突出生态育护;“四心”即为动感咸阳、泾渭横桥、接天莲叶、渭水金滩,规划城市运动公园、荷塘湿地与滩涂沙地等景点,日后必将成为市民游客度假休闲的首选;“群星”喻义16公里长的渭河生态景观带沿岸各具特色的景观点灿若繁星,大色块、大乔

木等绿色植被点缀其间,与宽阔的渭河胜景相呼应,如同渭河生态景观带上镶嵌的璀璨星辰,为整个生态景观带增添了几抹亮色。

本规划借鉴“渭水贯都、以象天汉”作为设计的基本理念,以渭 河作为今日西咸城市跨河发展的主脉,以自然生态作为渭河滨河地带 景观建设的基调,嵌缀城市功能空间组团,构成今日西咸城市跨河发 展的思路。确定“承启历史、尊重自然,生态绿芯、田园都市,造福 子孙、持续发展”作为此次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

基本策略:

1.恢复重建渭河自然生态系统,建设渭河西咸百里湿地公园群。

2.充分发挥自然湿地强大的净化作用的基础上,建设生化池—— 人工湿地系统,处理城市雨水、污水,循环利用有限的水资源,并阻 断来自城市对渭河的污染。

3.结合渭河两岸丰富的文化历史遗存,营造大渭景观,恢复、重 建渭河“古朴、壮美”的大自然景观特色。

4.在渭河自然生态景观恢复的基础上,适度开展休闲、观光、体 验活动,培养人们热爱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美德,有限开发 利用河道资源,展现历史渭河作为中华文明发源地的辉煌,建设西安 国际化大都市城市休憩生活的中央公园。

5.生产型河流——渭河生态景观带作为城市中央公园的同时,也 为城市生活提供丰富的生活和生产资源——清洁能源、清洁水源、城 市生态农牧业。全面考虑沿河地区城乡发展与渭河生态建设同步进行, 生态型城市与生产型城市同步建设。

总体构架:

“一河”——横贯关中平原原生态的、灵动的、雄浑的渭河中水 河道;

“两带”——“周、秦、汉历史文化带”和“秦宫汉陵遗址带”, 两代汇聚于渭河;

“四园”——泾渭湿地公园、灞渭湿地公园、沣渭湿地公园、涝 渭湿地公园;

“五大节点”——包括奥林匹克中心、秦汉文化城、都市农牧场、 高铁商务中心和生态能源中心。

奥林匹克中心:位于泾渭交汇口东侧的渭河之滨,整个奥运中心 沿渭河展开,包括主体育场馆、奥运村、公园湿地、酒店商业等内容。 奥运中心空间采用自由流动的空间构图,与渭河的自然形态融为一体, 同时利用渭河的河滩形成向城市开放的运动公园和沙滩活动区。

秦汉文化城:位于渭河北岸,横桥和秦宫遗址公园西侧,包括秦 汉文化博物馆、剧院、音乐厅、学术机构以及旅游服务和城市休闲设 施,形成一个底层高密度的混合型文化区,如同西汉繁华的陵邑。秦 汉新城采用中国传统城市井字形的空间格局,配合渭河之滨的人工湖 ——秦汉映月形成具有独特文化韵味的城市新区。

都市农牧场:现今的草滩地区依然保存着大规模的农业活动,包 括农田、牧场和渔场。建议将这些活动作为渭河至关重要的特性而保 留并加强其利用,同时,将农田、牧场、观光农庄和大规模研发机构 结合,展示和发展高产的城市农业形式和有机能源供应的多样化解决 方案。这将为全世界提供一个城市与农村有效协调的典范。

高铁商务中心:西安北客站是亚洲最大的铁路客运站,也将是我 国东西部和南北方联系的枢纽之一,围绕西安北站将会有大量的商业 和商务活动,同时此处靠近西安新行政中心,利用此优势建设高铁商 务中心,并配合渭河之滨的高尔夫球场、渭河中央的娱乐岛等城市娱 乐服务设施形成西安城北的城市商务中心区。

生态能源中心:利用现在的渭河电厂进行改造,保持其能源中心 的本质,将其改造成为以生物质为原料的绿色能源生产基地,并形成 现代绿色能源展示中心。结合渭河沿岸的风能、光能发电设施计划为 一百万人提供能源。

利用渭河独特的自然文化条件形成以“涝渭”、“沣渭”、“灞 渭”和“泾渭”为绿色景观核心,以咸阳湖、奥林匹克主题公园、秦 汉映月、农业旅游、娱乐岛、新能源主题公园等为活动核心的渭河百 里公园群落,让西咸百里渭河及两岸成为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中央公

园。

二、 北京土人景观与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设计方案

水绕西咸脉 东方文化魂

愿景:此规划是希望把未来的渭河及其沿岸,能够打造成为:集自然生态、文化休闲、城市活力于一体的大西安中央绿廊,实现生态保护与城市发展的协调共赢,代表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崭新形象。

战略一:区域生态战略

针对与本段渭河相关流域范围,分别构建水生态、生物、遗产、游憩、视觉等安全格局,最终建立以渭河为中心的流域生态基础设施。南侧由秦岭源远流长的河流廊道,以及渭河历年北移的故道湿地为主要构成,北侧则由五陵塬遗产带,以及自然径流形成的冲沟绿带为主要构成。

战略二:综合水系战略

采用了多种途径,在保证河流防洪安全的同时,大大提高区域水系统雨洪调蓄能力与水质净化能力,并营造出不同的河流景观及城市形态。

战略三:文化休闲战略

构建沿渭河休闲公园带,形成沿河连续的休闲游憩廊道;构建渭河两岸遗址公园带,实现农业生产、遗产保护、文化体验三者的有机结合;重塑横桥廊道,南北联系三大公园带体系,形成以渭河为核心的完整的文化休闲网络,形成完善的文化与休闲体验网络。

战略四:城市发展战略

规划强调渭河廊道对周边城市发展的带动作用,提出将沿河城市用地划分为繁华西咸段、健康西咸段、文化西咸段、高效西咸段、生态西咸段五大功能片区,充分展示新时代的渭河综合产业带的炫彩繁华。

战略五:城市形态战略

充分尊重和利用地域中台塬、水系等自然资源条件,塑造渭河沿线各具特色的多样城市形态。从西至东打造六种城市形态类型,分别为“滨水环岛城市”、“水网城市”、“庭院城市”、“水滨公园城市”、“滨水阳台”与“帝皇谷”,使不同片区具有独特而强烈的城市认知。

土人景观的汇报发言:

历史上农业文明,造就了非常灿烂的渭河平原,到的工业文明,渭河基本上成为了一个

排污河,另外它的水量和水质都严重的下降,我们的规划方法还是这样讲,渭河既然是母亲河,首先要修复这条母亲河,才谈如何建设这个城市,我们的规划方法类似,就是基于生态基础设施的城市发展规划,先研究洪水过程、生物过程、乡土文化、文化遗产等,把这些整合成一个基础设施,这是生态基础设施,从三个层次来讲,宏观、中观和微观,宏观就是一个区域的生态基础设施,包括区域的水系统、生物栖息地系统、文化遗产系统、区域的视觉感知系统、综合生态基础设施,休闲游憩系统系统,下来就是分区的设计,这是我们的规划基础。三个尺度,一个是宏观区域的的尺度,就是建设生态基础设施战略,一个是中观渭河沿线的总体规划,第三个微观是沿渭河分段的进行城市设计。

我下面讲第一个尺度,就是区域的生态基础设施的建立,我们基于5大重要的过程,5个重要方法,第一个方面就是水系统,第二个是生物系统,第三个是文化遗产系统,第4个是游憩系统,第5个是综合生态系统,过去是八水绕长安,水资源是非常好的,但是这么多年来存在了一系列的问题,我们看一下历史,渭河1000年来,基本上是北移的一条河,这就形成了北侧是圆的一个非常明显的截面,南侧是大量的湿地、可利用地,同时又是可以淹没的地方。

目前现在的问题,第一就是洪涝和干旱并存,这是我们做了一个模拟图,这是一条泛滥的河,第二到目前为止,渭河水资源出现了大量的减少,干旱频发。

第二个就是水资源的问题,一五期间、二五期间,使渭河变成了排污河。

第三个问题,水土流失、泥沙瘀积。

那么根据这么多的问题怎么办呢?单一的解决问题不行,我们提出了一个综合的解决方案,就是建立连续的、区域的水系统格局,在区域尺度下,从黄土高原和秦岭山脉开始水系统要进行完整的对待。

第二部分,就是生物的保护系统,保护这里的生物,渭河是一条泛滥的河,同时形成大量的湿地,一直是生物多样性的栖息地,有2万余只鸟在这里栖息。这么年的开发,导致了栖息地的破碎化,我们构建一个连续的栖息地的网络,把它网络化,把孤立的栖息地,变成一个完整的景观生态系统。

我们做了两个物种的研究,一个是白鹭,对白鹭的栖息地进行了研究,建立了栖息地的网络。

第三个方面要进行得是文化遗产系统的保护,文化遗产系统目前存在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所有遗产点比较孤立,缺乏相互之间的联系,缺乏完整的保护,点很多,但是像珍珠散落在大地之上,没有连续的网络,以致于它的保护很多,但是见效比较难。

第二大问题,现在对点比较重视,缺乏对原有的线性遗产的保护,包括原有的丝绸之路,这些遗产正在消失。

我们的对策就是连接渭河两侧的遗产资源,构建文化遗产网络,而且是体验的网络,这是一个世界级的遗产区域,用遗产区域的概念进行遗产的保护。

第四个系统,我们希望建立一个休闲游憩系统,以人为本真正体现在人的生活,现状有很多公园和湿地、绿地,这些点同样还是散落的,分布在关中大地之上,问题就是刚才讲的空间孤立分布、缺乏连续性,缺乏走得通的廊道系统。

我们的战略就是经过叠加分析,要形成一个可达的,把孤立的帝王陵墓、宫殿连为一体,形成一个连续的遗产网络,这个遗产网络是一个区域性的,为未来的休闲留下一个空间,这个也是作为我们基础设施的一个关键点。

第五大系统就是视觉感知系统,古陵园是秦岭大地上最可以看得见的人文景观、我们对它进行了一个系统的视觉分析,把武陵源作为重点保护,然后发现遗产的视觉廊道,最后把五大系统整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叫生态基础设施,这个决定了我们城市可以在哪建设,不可以在哪建设,决定了城市未来发展的骨架,这是我们的大格局。

这是根据生态研究,得到的可以在哪开发,可以不在哪开发,这是沣东新城、沣西新城,可以高密度开发,其中在这里开发,在北部地区,主要是秦汉新城,它是紧邻武陵源,它的开发应该是低密度的、低高度的,比较敏感的区域就是草滩这一块,它是一个历史性的河脉,生态很好,这一代也是一个低密度的开发区,还有两个高密度开发,也不是这次规划的范围,我们也认为应该统一考虑,一个是未来的高铁中心,高铁站,这个可以作为高密度开发,还有就是泾渭交汇处、泾渭新区可以高强度开发,这是根据生态决定城市可以在哪建,不可以在哪建,以及建设的强度。

第三个我们做的一个大格局的定位,国家机遇、国家给这块地方的定位是国际化大都市,这是一个机遇,第二是省级战略,省里给它一个很高的定位,就是一轴、一河、两带的空间结构,一轴就是垂直于渭河的,西安、咸阳形成了一个发展轴,一河就是渭河,二带就是武陵源的保护带,还有秦岭的保护带,这是省级的发展战略。最后定位在西咸新区的,这个区域发展战略是关中—天水经济区的重要地带。

除了咸阳和西安,有沣东新城、沣西新城、秦汉新城、空港新城,还有泾河新城,这是原来已经批过的,我们如何把大的定位跟生态基础设施相偶合,形成我们的规划,形成了繁华西咸,就是最西端的,对生态环境破坏最小、最视觉破坏最小、对文化遗产破坏最小的,就是沣东新城、沣西新城,还有健康西咸,就是国际竞技中心,还有文化西咸,就是国际文化交流基地,还有高效西咸,就是国际总部基地,最后就是生态西咸,就是国际生态休闲基地,这五段就是详细设计的重点。

第四部分我要讲的就是在上面总体的基础设施研究上,提出了渭河生态景观带的规划,我们有五大战略!构建新兴国际化大都市的战略,第一大就是生态水系统,就是水系格局为骨架,构建完善的湿地系统与雨洪收集系统,全面恢复旱涝调剂。

第二就是渭河以南,就是秦岭,利用秦岭来的清流、清澈的水流穿过城市,这样有可能使城市变成一个水城,利用河流穿过新城,主要是西咸新城,这是沣西新城这一块,利用沣河从秦岭里来的清流,还有未来有可能引汉济渭,在水进入渭河之前,先进入城市,这样既不破坏水,又可以把水资源利用起来。

第三条途径,就是渭河以北,利用沟壑构建绿廊,绿廊变成了连接武陵源和廊道之间的绿廊。

这是第一大战略,构建以水系统为核心的基础设施。

第二大战略构建文化遗产保护的战略,渭河两岸遗留了众多的文化遗产,要把散落的珍珠形成一个网络,目前要总体的保护,把它作为一个遗产区域保护,形成网络,这个网络南面是以宫殿遗址为核心,背面是帝王陵墓为核心,形成南北大的网络,然后以渭河廊道作为骨架把它们连接在一起,然后通过横桥连接南北,横桥就成了标志性的连接通道。

第三大战略,我们提出开放空间与游憩网络的战略,开放空间为市民提供游憩、文化的体验,建立在遗产、湿地、大量的绿地的基础上构建的。

第二个构建跨河廊道,构建连续且多样的休闲空间。

第四大战略就是建立适应性的河流廊道,不是工程强硬的治理河道,与洪水为友,打造一条安全、情节的,具有多样景观活动体验的城市河流廊道,构建水系统导向的低于城市形态要素新框架,变成一个面向渭河的城市带。

途径是什么呢?就是遵循河流动力与治河文化遗产,构建河流廊道,沿渭河廊道硬件大量小型的湿地,恢复它的生态、蓄洪、栖息地等生态系统的服务能力。这是对河流廊道的治理方法,不是用水泥做成河道,而是放开,形成一系列的河流湿地、河漫滩和岛,这是打破原来单一的治洪的方法。

途径二,利用改造咸阳湖的堤坝,我们要把它变成由岛链构成的河流系统。

途径三,分水内河,调蓄雨洪,提升土地价值,塑造独特城市形象,把河引到城市中来。

途径四,因势利导,恢复河道生态景观,一个是公共岛屿,一个是半自然岛屿,求就是自然岛屿。

其中包括咸阳湖的治理,这是现有比较成功的做法,但是要进行生态化的设计,利用瘀积的泥沙,形成大量的湿地系统,形成生态休闲地。

战略五,就是景观引导城市形态,水系统、自然生态系统引导城市的发展,其中包括以河流为主线的引领周边土地的发展,带动城市功能多元化。

怎么样形成这个呢?我们有几大途径,第一个遵循环境景观特征,塑造水绕西咸的多样城市形态特色,一会我们会比较细致的讲,哪一段城市因为河道的水文条件不一样,形成自己独特的滨水城市的特征。有6大特征,一个是环水岛城,就是水网城市、庭院城市、帝皇谷等,这是水网城市,让水穿过城市。因为水量有限,我们要充分利用水,提升城市土地的价值。还有滨水公园城市。

第二条途径,沿河营造三处地标,展现西咸城市形象,第一处地标就是咸阳湖的标志性景观,第二处就是横桥,连接南北,第三处就是泾渭分明,这三处都是利用自然、生态的景观形成地标。

刚才讲了咸阳湖、横桥、泾渭分明,这些都是非常有自己特征的。总体概念就形成了功能符合的大西安中央绿廊。

这个总体方案第一就是基于生态基础设施的城市的格局,这个生态基础设施是以水为核心的,第二是基于生态基础设施的土地利用格局和功能分区,我们进行了系统的调理。 总体方案,第一个就是完整的生态机制,核心是完整的河流廊道系统、这个河流廊道系统之上布置了湿地坑塘系统,在此之上形成湿地植被系统、绿地、森林系统、密林草地,也是根据生态条件进行绿化,然后再加上公园带,形成一个慢行系统,就是自行车、步行,最后加一些活动场地,包括社区的活动场地,包括公园、体育设施等等,最后再布局我们的建筑,这是建筑的分布,然后最后在一些重点地段形成城市的地标,在此基础上布局城市的道路和网络。

最后形成我们的总体规划,核心概念就是东方文化之脉,绿色西咸之魂,下面是分区的详细设计,这有一个宏观的大的动画,大家可以看一下。这是从西边往东边走,这是刚才讲的高密度的沣西新城、沣东新城,咸阳湖的改造形成生态的岛链,这是刚才讲的内河湿地,这一片是奥体中心的区域,这是沣河入渭河的交汇口,这是湿地自然植被的情况,这是北侧秦汉新城这一侧,这是帝皇谷,这是中轴线,这里是西咸的总部,正对着的是咸阳古城,这是横桥,用现代手法做出的横桥,南面这一侧以湿地为主,也就是草滩这一侧,这是高铁新区这一片,构建城市的滨水住宅,主要是公寓、办公楼、住宅,这边到了泾渭分明,形成以湿地为主的体验游憩的公园。

下面再分段做一个稍微具体的介绍。

下面由我简单的对后面的各个分段给各位专家做一个简单的介绍,我们当时分了五大段,第一个是繁华西咸,当时这一段做了一个定位,依托两个优势,就是区位优势,形成一个次区域核心,形成金融中心,第二个这一块的交通环境比较好,在这里形成这个区域的次中心,以综合的服务中心、区域性的金融中心、地标为主,打造一个休闲、商务、办公的地标,大概是商务、办公、休闲、居住等等,这里有一些建好的建筑和道路,我们对它是一个分期的调整,这个就不展开讲了。

另外,我们希望是土地的综合利用,而不是单一的,我们设计了很多办公和商业、商业和住宅结合的用地,这是西咸快速道。

这是商务办公的核心,两侧是居住片区,这是整个城市的形象,这是从渭河这边看过去的核心区,这是分水内河旁边,这是低密度的住宅。

这是咸阳湖的改造,我们希望公园带以绿为主的基础上,加一些城市的功能。

第二块是健康西咸,以未来的运动场馆建设为契机,这里考虑依托体育产业,做一个延伸,为市民的休闲活动提供条件,这里重点的是沣渭湿地的交汇口,形成一个健身、休闲的区域,这是湿地的一些情况。

第三个是文化西咸,主要是两块,有一块是武陵源这一块,一块是高校的园区。然后这是绿廊的情况,中间是核心的轴线,中间由横桥联系,这边是一个低密度、低层的建筑为主,这边是高层的开发。

这边做了一个地标,就是横桥,我们形成了一个起伏的现代的、艺术的横桥,一方面看武陵源,一方面也是一个地标,这里形成了一个文化中心,然后这边是以高校园区形成的花园城市。

第三个就是高效西咸,由高铁站发展总部基地,以及滨水的商铺、公寓等等,这些公寓建设都是面河内部,有比较好的观景面。

同时草滩这一片有大量的鱼塘,我们利用鱼塘形成一些生产性的景观,同时提供市民的游憩的条件,一产和三产结合。

还有就是生态西咸,在泾河和渭河交汇口这里,利用泾河和渭河冲击过来的泥沙,形成一些大地艺术,形成湿地公园,同时形成渡假村,提供一度假设施。在它对面有一个比较高的高地,可以形成一个观景台,体验泾渭分明这个成渝的景象。

谢谢大家!

三、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设计方案

秦汉风韵的贯城中廊 国际风尚的休闲水岸

此规划认为渭河将由两市的南北“边界河”一跃成为西安市的“中心河”,渭河两岸将成为“大西安”金融会展、商务办公等标志性形象的集中展示区,其定位与功能将发生重大转变。

总体定位:秦汉风韵的贯城中廊,国际风尚的休闲水岸。

规划总体结构:“一轴四廊五段”。一轴即:渭河景观轴。四廊即:依托纵向的沣河及迎宾大道快速路、福银高速、机场高速以及包茂高速,建设四条主要的生态绿化廊道,每条走廊宽度在500-700米左右。五段即:沿渭河景观轴,通过四条主要绿色生态廊道的建设,将分别展现五个不同特色、不同功能的滨水段落,规划对每个功能段都提出了未来的核心形象定位和主导开发政策。 十大规划措施:

1、对渭河水体规划措施:设立调蓄库塘(清渭济渭湖),清淤河槽。

2、对渭河滩地规划措施:对渭河宽舒的河漫滩地,分层绿化、分层利用,建立百里滩岸湿地生态景观带。

3、对渭河支流规划措施:利用南岸主要支流水系沣河、皂河等,建设进入城区内部的人工水系,可以组织公共活动更为聚集的城市型滨水岸线。

4、对渭河两岸规划措施:打造堤外滨河绿带——百里渭滨林苑,建设五大湿地公园。

5、对两岸城市开发规划措施:结合多条纵向河流及交通线路形成“脊椎——绿指”状绿化体系,规模大小不一的新建社区如“斑块”般嵌入到整个滨河生态体系中。

6、对两岸城市建设规划措施:建设片区体现“高效紧缩”内涵,根据其本身的现状条件与规划定位,进行不同的建设强度与建筑高度控制。

7、对各个城市开发段落的功能与景观规划措施:规划区内共包括五个滨水区段,每一区段构成特征:城市空间-主题公园-滨水绿地

8、对两岸交通的规划策略:规划区内形成高速公路、交通性主干路、主干路、次干路及支路五级道路体系。

9、对两岸产业的规划策略:现状石油化工和装备制造等传统产业向高新技术、低碳环保型产业转型。

10、堤岸建设策略:渭河共设计了6种堤岸,其中刚性的城市型堤岸与柔性的自然型堤岸各占3种;对支流及人工河道设计了8种堤岸,其中城市型堤岸与自然型堤岸各占4种。

四、 上海复旦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方案

渭水长流 西咸长安

此规划提出,生态保育措施重建渭河水体、滩地、滨河空间的生 态连续性,修复其生物栖息、生态防洪、净化污染等功能。同时,以 可持续发展策略和低碳经济模式规划滨河空间土地利用方向、营造社 会、生活空间。以渭河河道湿地长轴串联生态、文化产业和现代生活 群落,融生态、文化、生活于一体,打造低碳、生态的城市滨水空间 核心功能区带。

愿景:渭水长流,天汉贯都,大西安生态长安;泾灞溶溶,横桥 南渡,西咸区珠联璧合。

总体规划

一轴即:东西向的渭河河道湿地轴。二廊即:渭河南北滨河生态 绿化走廊——天汉走廊。双核即:泾渭灞汇流河道国家湿地公园生态 保育核心区,横桥中华新文化创意核心区。多射即:泾河、灞河、皂

河、沣河、涝河及跨渭河主要道路形成的放射性绿色廊道。多群落即: 以“泾渭灞汇流河道国家湿地公园”为统领,建设沿渭河两岸的生态 保育群落;以“横桥中华新文化创意核心区”为统领,建设沿渭河两 岸的文化展示与新兴服务业群落;以前两者的滋养,建设现代低碳生 活群落。

规划结构——点、线、面相结合

点状结构:以“泾渭灞汇流河道国家湿地公园”为统领,建设沿 渭河两岸的生态保育群落;以“横桥中华新文化创意核心区”为统领, 建设沿渭河两岸的文化展示与新兴服务业群落;以前两者的滋养,建 设现代低碳生活群落。

线状结构:天汉走廊是渭河南北滨河生态绿化走廊,由生态绿化 基质、滨水绿色交通、标志性景观桥垂直叠加构成。主要作为沿渭河 的东西向游憩交通体系,以非机动车道及人行步道作为该绿色交通体 系的主要框架。

面状结构:通过河道生态恢复手段,改善泾渭两河流域水质;以 中国第一个治世“文景之治”做为主题进行发展;以奥体中心作为区 域的发动机,带动新区的发展、促进老城区的升级;规划较大保存农 业用地,形成一块兼具田园与城市景观的城乡交界带特色区段。

附:西咸新区规划建设方案

根据国务院批准实施的《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为加快推进西咸一体化建设,着力打造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省政府决定设立西咸新区,确定范围为西安和咸阳两市接合部,以渭河为中轴线,西起规划中的西咸环线,东至泾渭交汇口,东西横贯50公里、南北扩展5—10公里的整体板块。

一、建设西咸新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第一,建设西咸新区是适应重点区域重点突破发展的迫切需要。近年来,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之后,湖北武汉新区、河南郑汴新区以及重庆两江新区等城市扩展板块快速崛起,成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当前,关中正处在工业化、城市化加速发展的重要时期,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开放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陕北、陕南丰富的后续加工产品也迫切需要延伸链条、提升转化的生产和科技支撑基地。西咸两市结合部空间广阔,发展潜力大,通过高起点规划建设西咸新区,有条件发展成为一个现代气息浓厚、生态环境优美、新兴产业聚集的城市板块,成为我省经济发展的又一重要增长极和加快城市化新的支撑点。

第二,建设西咸新区是贯彻落实《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的重大举措。建设大西安、带动大关中、引领大西北,是经济区规划的主旨。西安国际化大都市是整个经济区的核心,关系经济区的建设全局与功能提升。当前应抓住有利时机,突破体制障碍,尽快设立西咸新区,并予以实质性推动,这样做既是实施《规划》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又能为经济区有效应对金融危机、实现扩内需保增长构建重要的平台和载体。

第三,建设西咸新区是推进西咸一体化的有力抓手。西咸一体化涉及交通、信息、市场、产业、人才、技术、金融、科技、文化、旅游等各个领域,覆盖西安和咸阳两市所有县区,

范围大、领域广,在全面推进一体化战略的同时,必须选择重点区块,示范推进,核心突破。通过设立西咸新区,将渭河两岸、西咸结合部的几个园区连接为一个整体板块,统筹规划,联动建设,既可以为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建设提供空间支持,又可以有效整合这一区域资源,促进产业同步、资源同享,推动西咸一体化向更深层次迈进。

第四,建设西咸新区是打造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重要支撑。按照《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到2020年都市区人口将发展到1000万人以上,主城区面积控制在800平方公里以内。高起点打造西咸新区,使其成为大西安的都市核心区,渭河成为大西安的中心水带,可以加快两市同城化发展,促进城市重心北移,构建西咸两市新的产业集聚区和人口集中区,进而形成南融北跨、东拓西接、山水城塬一体、渭河横贯城中的西安大都市发展新格局。

第五,建设西咸新区条件具备、时机成熟。西咸一体化战略实施以来,两市按照“八同”(规划同筹、交通同网、信息同享、市场同体、产业同布、科教同兴、旅游同线、环境同治)的发展思路,咸阳主动融入西安,西安充分接纳咸阳,西咸接合部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产业融合步伐加快,合作开发建设机制初具规模,西咸一体化已由“打基础”转入“求突破”的新阶段,迫切需要在区域发展上谋划新亮点,取得新成效。目前,该区已形成一定的发展基础,泾渭工业园、空港产业园、沣渭新区等几个共建板块发展势头较好;区域内发展空间较为广阔,拥有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和城市快速干道,环境容量较大,宜于打造成为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的山水园林新区。区内交通优势突出,拥有放射和环绕状的高速公路和城市快速干道。建设西咸新区已经具备良好的硬件环境和发展基础,成为全省上下的共识和两市人民的热切期盼。因此,必须站在新的战略高度,以更大的勇气和魄力,抢抓机遇,乘势而上,推进和提升西咸一体化发展。

西咸新区基本情况

二、西咸新区规划范围

(一)关于新区区位的选择。

1. 以构建西安国际化大都市为主旨。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发展战略规划总面积为9036平方公里,现状总人口965万人,到2020年总人口1280万人。其主城区范围北至泾阳、高陵北交界,南至潏河,西至涝河入渭口及秦都、兴平交界,东至灞桥区东界,总面积1280平方公里,建设用地850平方公里。西咸新区将成为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重要支撑区,把西咸两市联接为有机的整体。目前,西安主城区东边和南边发展速度较快、聚集程度较高,而西边、北边区位重要、发展条件较好,但开发程度相对较低,人口密度相对较小,迫切需要通过设立开发区或新区来加快这一区域建设,实现西安国际化大都市东西南北均衡发展。

2. 以渭河为中轴线。从构建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大视野来看,渭河将是未来西安的城中河和中心绿带。这一区域建设空间和发展潜力较大,但由于长期以来没有纳入两市开发建设的重点,目前发展相对滞后。通过设立新区,高起点规划建设,可以改变当前低水平、低

层次的开发现状,将这一区域打造成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中心高地和亮点区。

3. 以西咸结合部为主体。西咸新区区位选择主要以西咸结合地带为主,重点包括沣渭新区、泾渭新区和渭河生态景观带三个区块。考虑到西安的泾渭工业园已交给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整体开发,不再纳入西咸新区范围。

(二)关于新区范围的确定。

西咸新区规划范围为:以渭河为中轴线,西起规划中的西咸环线,东至泾渭交汇口,北至西咸北环线,南至310国道西宝线,东西约50公里,涉及西咸两市6个县(区)、22个乡镇(街道办),总人口51万人。规划控制范围560平方公里,规划建设用地220平方公里(占西安国际化大都市主城区规划总面积的25.8%),其中新增建设用地面积150平方公里(其余约70平方公里在西安和咸阳主城区内),河流、保护区、生态区、基本农田等其它用地面积约340平方公里。

西咸新区规划控制区域一览表

注:标有*字符号的街镇乡为部分包含。

三、建设西咸新区的总体思路

(一)总体要求。

以贯彻实施《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为契机,紧紧抓住国家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和国际国内产业转移的新机遇,按照彰显文化底蕴、集聚现代产业、建设美好生态的发展思路,高起点谋划,板块化建设,开发区模式运作,力争经过5—10年的开发建设,把西咸新区建设成为西安大都市圈之中渭河百里生态景观长廊横贯东西、秦汉历史文化景区一脉相连、现代制造和生物产业集群化发展、人居环境适宜优美的城市特色功能区,形成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在西部具有强大积聚和辐射带动功能的一体化开发示范区。

(二)基本原则。

——坚持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按照打造国内一流新区的目标,高起点一次性规划控制。以园区产业发展、渭河生态景观建设、历史遗址保护为重点,加快开发建设步伐,带动新区整体发展。

——坚持科学定位、科学布局、科学推进。着眼新区的长远发展,科学确定空间布局和功能定位。创新体制机制,建立适应现代园区发展需要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为新区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坚持生态化、城市化、产业化发展。按照生态城市新区的模式,加强生态建设,抓好环境整治;以基础设施建设为切入点,提升综合服务功能,增强人口集聚能力;以重大产业项目为支撑,构建节能环保型产业聚集区。

——坚持开放合作,协调发展,互利共赢。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积极参与国内外区域分工与合作,吸引更多的投资主体参与新区的开发建设,拓宽合作领域,寻求合作机遇,在合作中谋求发展。

(三)发展目标。

2009年为起步阶段。确定区域范围,建立组织机构,着手开展“详规”工作,委托或公开招标选择设计单位,拿出初步规划方案。

2010—2015年为启动实施阶段。重点推进核心功能区建设,构建相对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网络,增强对要素资源的吸纳能力,形成初具规模的产业体系,“两区一带”基本建成,实现生产总值比2009年翻两番,达到600亿元左右。

2016—2020年为全面提升阶段。开发建设重心由核心功能区逐步向其他区域延伸,建设成为基础设施完善、服务功能健全、产业优势突出、环境优美宜人的西咸都市圈最佳人居区和重要经济增长极,成为关中—天水经济区重要的生物产业集聚区和生产性服务业集中区,实现生产总值比2015年再翻一番,达到1500亿元左右。

四、西咸新区功能划分和产业发展

依据西安国际化大都市总体规划,结合区内现有产业基础和区位优势,着力构建科学合理、效应积聚、城镇与功能区相配套、人与自然相协调的空间布局,形成南有沣渭新区、北有泾渭新区、渭河百里生态景观长廊相连接的 “两区一带”开发建设格局。

(一)沣渭新区。

位于渭河以南,老西宝公路(G310)以北,东接西安市西三环,西接规划中的西咸绕城新线位,规划总面积195平方公里,其中,西安用地面积125平方公里,咸阳用地面积70平方公里。

该区域是西咸两市中心城区距离最近的结合部,也是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向西拓展的重点区块,发展空间和潜力巨大。重点打造城市特色功能区和生物产业聚集区两大功能区,建设西咸都市圈人居环境最为适宜优美的新型都市商务中心和西部地区重要的生物及环保产业基地。力争到2020年生产总值达到1000亿元。

——城市特色功能区。以完善基础设施、提升集聚功能为重点,加快发展电子信息、智能电器、微电子制造等高技术产业和总部经济、物流配送、住宅产业等现代服务业,打造沣河“大水大绿”生态景观,力争到2020年生产总值达到700亿元。

——生物和环保产业聚集区。依托大型骨干企业,重点发展生物医药、环保节能和精细化工产业,建设西部地区重要的生物和环保产业基地,力争到2020年生产总值达到300亿元。

(二)泾渭新区。

位于渭河以北,西咸北环线以南,西到老咸宋公路,东至西咸分界线,规划总面积305平方公里,全部为咸阳用地。

该区中间地带为五陵塬保护区,四周有较大的开发建设空间。重点按照空港产业园、历史文化聚集区、现代产业聚集区三大功能区进行打造,建成西部最大的临空产业园区、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的秦汉历史文化集聚区和西部地区重要的现代产业基地。力争到2020年生产总值达到500亿元,旅游总收入达到70亿元。

——咸阳空港产业园。该区是西北最大的航空货运集散地,是我省重点规划建设的三大物流园区之一。以临空产业为主导,重点发展航空物流、大型飞机改装及维修、航空服务和运输等产业,到2020年生产总值将达到100亿元,人口达到20万人,建成西部最大的临空产业园区和国际知名的航空产业城。

——五陵塬历史文化聚集区。坚持保护优先,着力打造精品景点景区,重点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休闲娱乐、生态田园观光等产业,建成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的秦汉历史文化集聚区和生态宜居新区。力争到2020年旅游总收入达到70亿元。

——现代产业集聚区。按照循环经济发展理念,积极发展机械加工、能源化工装备制造等现代制造产业,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绿色加工等生态产业,适度发展风力发电设备、太阳能发电设备等新兴产业。力争到2020年生产总值达到300亿元。

(三)渭河生态景观带

以渭河为轴线,西起涝渭交汇口,东至泾渭交汇口,南北两岸延伸800—1000米,规划面积108平方公里,扣除与泾渭、沣渭新区交叉部分约为60平方公里。该区是西咸都市圈重要的生态景观带。要以河堤建设、河道治理、生态绿化、景观打造为重点,积极开发渭河沿岸的历史文化资源,提升城市品位,改善人居环境,着力构建横贯东西的百里滨河生态长廊。

五、西咸新区基础和配套设施建设

按照强化基础、提升功能的要求,加快道路、给排水、污水和垃圾处理、供热、供气、通信、绿化等基础和配套设施建设,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和投资环境,为打造国内一流的城市新区提供强有力支撑。

(一)加强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西咸新区外围大通道和干线运输公路,规划建设西咸环线,新建西咸北环线高等级公路。进一步加强两市路网对接,加快咸阳沣滨东路与西安尚稷路,咸阳镐京一路、镐京中路和镐京二路东向延伸工程等一批重点道路的对接。加快西安地铁一号线向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地铁二号向泾渭工业园延伸。

(二)提升新区配套设施水平。加快完善黑河金盆水库及石头河水库配套与引石过渭工程,建设区域性供水水厂,实现新区供水连网对接。进一步完善供电网络,提升区内供电配套服务能力。积极采用光纤接入技术,加快新区数字化建设,同步完善供气、供热等设施。加大投入力度,加强教育、卫生、文化等设施建设,全面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三)改善整体生态和人居环境。加强区内湿地保护与恢复,推进渭河流域重点治理工程,依托交通干线、河流和城镇建设绿色长廊和绿色板块,实施园区绿化、人居生态环境建设工程,推进公共绿地和休闲带建设,切实提升园区生态环境和品位。

六、西咸新区管理模式和支持政策

加快西咸新区建设,事关全局,事关长远,是一个战略性的重大举措,必须创新机制体制,采取强有力的资金和政策支持予以推进。

(一)管理模式。

按照解放思想、创新发展的要求,借鉴国内区域一体化的管理模式和成功运作经验,综合考虑西咸结合部的现状和长远发展,西咸新区管理模式采取以下方案。

在省级层面成立西咸新区建设工作委员会,工作委员会下设办公室,负责整体规划、统筹对外招商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同时,设立沣渭新区和泾渭新区两个管委会。沣渭新区管委会受西咸新区建设工作委员会和西安市政府双重领导,管理以西安市政府为主,西

安市政府为建设责任主体;泾渭新区管委会受西咸新区建设工作委员会和咸阳市政府双重领导,管理以咸阳市政府为主,咸阳市政府为建设责任主体;两个新区均享受省级开发区政策。沣渭新区渭河以南咸阳所属地块交由沣渭新区管委会统一开发建设,沣渭新区管委会与咸阳按比例利益分成。

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职责:协调推进西咸新区开发建设。组织编制西咸新区建设总体规划,协调重大产业发展、重大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城镇群建设、土地利用等专项规划;统筹西咸新区产业布局和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研究提出西咸新区开发建设的政策措施;协调组织西咸新区的招商引资及宣传推介工作;协调解决西咸新区项目建设中的重大问题;筹集、管理和安排省级西咸新区建设专项资金;指导沣渭新区管委会和泾渭新区管委会;承担委员会交办的其他事项。

(二)支持政策。

财政金融政策。设立西咸新区建设专项资金,并争取各金融机构的配套,专项用于西咸新区重大或标志性基础设施、渭河生态景观打造和公共服务项目建设。积极争取国家有关部门的支持,省级其他专项资金也给予适当倾斜。支持两个新区管委会分别组建投资开发公司,争取发行10—30亿元企业债券和银行贷款支持。

土地政策。西咸新区建设用地指标纳入省级土地调控计划,由省政府统一进行调剂。充分运用城乡统筹建设的先行先试权,积极开展土地流转制度改革,探索有效的土地流转方式和补偿机制。

投资政策。优先布局东部产业转移项目,大规模进行招商引资。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适宜在关中布局的产业项目,优先在新区内安排。凡能够在新区建设的项目,原则上不在其他区域布点。

法律保障。抓紧调研,做好《西咸新区建设条例》制订的准备工作,选择适当时机提请省大人常委会审议。


相关内容

  • 渭河源景区简介
    渭河源景区简介 渭河源景区位于渭源县城南25公里,距兰州省会城市160公里.交通便利,可达性较好,处大兰州经济圈,区位优势突出.渭河发源于渭源县城西南的鸟鼠山系的渭河源景区,渭源境内长50公里.整个景区植被茂盛.绿草如茵,步移而景换,时而山 ...
  • 房地产项目解说词
    开头辞: 大家好,欢迎各位来到我们亿联置业有限公司投资打造的中国西部五金机电城项目的营销中心,我叫杨薇,今天很高兴由我给大家做本次项目的讲解. 公司简介:在项目解说前我先给大家做一下我们公司资历的简单介绍:: 我们亿联置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 ...
  • 西安变化介绍
    30年西安迈向国际化大都市脚步 关键词:西安 30年 变迁 国际化大都市 1981年的1月,我出生在了古城西安,这个在泱 泱华夏有着重要地位和意义的城市.对于这个生我.养我的城市,我充满了无比的热爱,仅以此文记录30年我眼中西安的发展变迁. ...
  • 陕西省长娄勤俭强调 四项行动锁定大生态建设
    中国环境报讯 陕西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日前召开,省长娄勤俭在会上作了政府工作报告. 娄勤俭在报告中指出,2014年,陕西省将围绕美丽陕西的目标,从淘汰落后产能.实施"治污降霾·保卫蓝天"计划."一河 ...
  • 西安体育用品市场环境分析报告
    西 安 体 育 用 品 市 场 环 境 分 析 报 告 公司名称:福建斯伯特体育用品有限公司 公司成员:李玲玲 李岩 马秀平 马福增 完成时间:二零零五年元月五日 梁传勇 斯伯特体育用品有限公司进入西安市场环境分析报告 斯伯特体育用品有限公 ...
  • 陕西省政府工作报告
    陕西省政府工作报告(摘录) ----在陕西省十届人大四次会议上 陈德铭 (2006年1月17日) "十一五"规划的总体思路和目标任务 "十一五"时期,是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强省的关键 ...
  • 明确定位突出重点积极推动关中--天水经济区建设
    明确定位 突出重点 积极推动关中--天水经济区建设 中共天水市委书记 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张景辉 规划建设关中--天水经济区,是党中央.国务院统筹区域发展.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重大战略举措.前不久,国务院正式批准了<关中--天水经济区发 ...
  • 药用植物园研究与规划综述
    绿地规划与园林设计 LandscapePlanningandDesing 药用植物园研究与规划综述 ReviewoftheresearchandPlanningofMedicinalBotanicalGardens 摘要:本文从药用植物园的 ...
  • 西安市灞桥区旅游形象策划浅述
    2011年5月 山东社会科学 SHANDONG SOCIAL SCIENCES 西安市灞桥区旅游形象策划浅述 王 宁 吴歆荻 (西安文理学院资源环境与旅游系,陕西西安710065) [摘要]灞桥区旅游资源丰富,但因为旅游形象设计推广不到位, ...
  • 城市生态安全格局规划的原则与方法
    城市生态安全格局规划的原则与方法 StudyonPlanningPrincipleandMethodofUrbanPatternforEcologicalSecurity任西锋 任素华 规划设计理TheoryofPlanningandD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