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梁启超的新闻思想 - 范文中心

谈梁启超的新闻思想

09/03

文史博览・理论・2006・

7

谈梁启超的新闻思想

赵 敏

〔摘 要〕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卓有成就的新闻人,他在新闻史上的地位十分重要。他的新闻思想以戊戌政变为界分

析,可看出两种不同的思路及特点。

〔关键词〕梁启超;戊戌政变;报刊思想中图分类号:K8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53(2006)07-0015-02        在中国近代史上,梁启超是个绕不过去的人。从戊戌变法到五四运动,他的言论思想影响之大,几乎无人可以比拟。包括陈独秀、胡适这些五四的巨人在内的民族精英又有谁没有受过梁启超思想的滋润。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风云人物,同时也是中国新闻史上一位代表性的,里程碑式的人物。他的新闻思想与政治思想密切联系,密联系。

梁启超年轻时师从康有为,书籍和传教士在中国所办报刊。1895年,”,接着参与主编了《开始在舆论界展露锋芒。《》的笔政一年多,遭排挤离开后参与《湘报》的的筹办事宜。戊戌变法失败后,梁启超被迫流亡海外,但他的办报生涯并没有停止,而是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他先后在日本、檀香山等地创办《清议报》、《新民丛报》、《新中国报》等报纸,发表自己的政治见解,一度被称为“言论界之骄子”。回顾梁启超的一生,从参与主编《万国公报》到1922年脱离报界,前后有27年的时间,他参与创办和积极支持过的报刊有17家,留下的各类文字达1400万字,他的办报实践和新闻思想无论是对当时的报界还是整个中国新闻史,都是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回顾梁启超的新闻思想的形成,大致可以戊戌政变为界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他的新闻思想属于当时的主流新闻思想,也就是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新闻思想。在这一时期,梁启超总结前人的办报经验,结合自己的办报实践,提出一套办报主张,比较系统地阐述了自己的新闻思想。这一时期,他的一些新闻观点对当时的报界也是具有很大的指导作用的。1896年他在《时务报》上发表了第一篇新闻学专业论文《论报馆有益于国事》,在这篇文章中,他详细阐述了报纸的功能和作用。“报馆有益于国事”这种理论的提出也的当时维新派人士的共识,也正是这种对于办报的认识,使得梁启超和所有的维新派人士一样,把创办报刊作为推动变法的基本活动方式之一。对于报纸功能方面的认识,梁启超形象地提出了“耳目喉舌”这一说法,形象地表

〔作者简介〕赵敏,廊坊师范学院中文系(河北廊坊,065000)。

述了报刊的功能也就是“去塞求通”:无耳目、无喉舌、是曰废

疾”,“,则报馆之谓也”。去塞求通”的作用,“,,旁载政治学艺要书,表达了维新派要求迅速,反映了中国新兴资产阶级急于冲破。

戊戌变法最终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在顽固派的剿杀之下夭亡了,作为戊戌变法的核心人物,梁启超被迫和他的老师康有为等人流亡海外,可贵的是,梁启超并没有和有些维新派人士一样,停下了追求真理的脚步,而是仍然利用报刊试图救国。从而开始了他的报刊活动的第二个阶段。

梁启超在流亡海外期间,接触了更多的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和新闻理论,同时对自己过去的办报活动进行了总结,因而提出了许多全新的办报主张。可以说梁启超一生的办报经历,流亡海外期间是最辉煌的时期,也正是在这一时期,他的新闻思想集中国早期资产阶级新闻思想之大成,为中国资产阶级新闻理论日后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后人评价梁启超是我国新闻思想史上承前启后的人物,也正是基于他这一段时期的报刊活动。这一时期梁启超的新闻思想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一、报馆的“两大天职”

1902年在《敬告我同业诸君》一文中,梁启超提出了报纸的

“两大天职”。他说“报馆者,摧陷专制之戈矛,防卫国民之甲胄也”,以为报馆有两大天职:“一曰对于政府而为其监督者,二曰对于国民而为其向导者。”认为政府的权力如果过大而又不受监督,就会滥用职权,所以需要报馆去发挥监督的作用,报馆应该是“国民公意的代表者”,对待政府要向父兄对待子弟那样,这样政府才不会走向腐败。“其不觓事也,则教导之;其有过失也,则扑责之。”另外对于国民也是一样,他认为“中国所以不振,由于国民公德缺乏,智慧不开”,所以报纸应当发扬“史家之精神,鉴既往,示将来,导国民以进化之途径,”也要“若孝子之事父母,若良师之诱蒙童”,对公民也要发挥教导作用。梁启超

15

谈梁启超的新闻思想

的这两大主张,比他在维新运动时提出的主张显然已大大前进了一步,在当时的舆论界是令人耳目一新,以后也被许多的资产阶级的报人所承袭。二、关于舆论

对于报馆如何监督政府,梁启超提出要利用舆论的力量,报馆是舆论的代表,“舆论无形,而发挥之代表之者,莫若报馆”。自从1906年清廷宣布预备立宪后,梁启超就比较系统地研究了如何形成健全舆论的问题。在他的《国风报叙例》、《读十月三日上谕感言》等文章中,阐述了关于舆论的一系列问题。包括什么叫舆论、舆论的形成、舆论的力量、舆论的种类、舆论与报纸的关系以及报刊怎样才能造成健全舆论等。他指出,舆论是“多数人意见之公表于外者也”,只有“正当之事理而适于时势”的意见才能形成舆论,舆论一旦形成,“虽有雷霆万钧之威,亦敛莫敢发”,因为它是一种无形的“社会制裁之力”,而“发挥之代表之者,莫若报馆”,报馆要想造成健全的舆论,必须具有“五本”:常识、真诚、直道、公心、节制。也就是说,作为持论者要有广博的知识;要以维护国家利益为目的;要有不畏强暴的精神;要出自公心,不能怀挟党派思想和以个人的好恶来判断是非;要导之以真理,不能拨以感情,故作偏至之论。“成全之要素”,后两个则是舆论“保健之要素”。

务,这无疑也是对专制力量的挑战。这四条标准论述,说明梁启

超对报纸的社会职责及新闻的真实性和时效性已有了明确的认识,而这对于报纸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其中“宗旨定而高”和“思想新而正”两条,即使对于今天信息时代的报纸也仍不失其现实意义。四、报刊宣传的方法

梁启超总结自己的办报经验,提出了两种报刊宣传的方法,也就是浸润和煽动的方法。所谓浸润,即“旦旦而聒之,月月而浸润之”,通过这种方法,使读者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最终“虽有顽童,终必为之感动”,到了1910年,他又从造成健全舆论的角度,把这种浸润的方法演化为“八德”,也就是八种浸润的方法:忠告、向导、浸润、强聒、见大、主一、旁通。所谓煽动,就是“故作惊人之语,造成极端之词”,以使读者猛醒的方法。也就是他经常使用的“变骇为习。他说“诸君欲导民以变法也,。,则并民权亦不睱骇,”,“宜法,,,,从而使我们。

总之,梁启超是改良派新闻思想的集大成者,也是中国资产

三、阶级新闻思想的承前启后者。现在,他的新闻思想虽早已成为

历史陈迹,但是正如列宁所说“判断历史的功绩,不是根据历史

。第一条标活动家没有提供现代所要求的东西,而是根据他们比他们的前准,在他的《》辈提供了新的东西”。作为一位清末民初的资产阶级报刊活动一文中,他指出“牟利亦宗旨也,媚权贵亦宗旨也,悦市人亦宗家,梁启超的新闻思想当然也不可避免地会受到阶级和时代的旨也”,但都是不可取的。应该以“热诚慧眼,注定一最高之宗局限,会有一些消极甚至错误的东西。但是在这个时代,他毕竟旨而守之”,那就是“以国民最多数之公益为目的”。概括起来比他的前辈提供了更多新的东西,对于新闻史来说,他所提供的就是“宗旨定而高”。第二条标准他认为,报纸不能用“人人所东西在那个时代也是弥足珍贵的,为资产阶级新闻思想的形成已知者”和“前人所已言者”来敷衍读者,而应“取万国新思想以奠定了理论基础。贡于其同胞”,也就是报纸的宣传思想不可不新,但是在宣传新

〔参考文献〕思想时也要注意“校本国之历史,察国民之原质,审今后之时势”,然后才决定是“全力鼓吹之”还是“摈弃之”。也就是“思

想新而正”。第三条标准是“材料富而当”,报纸应该荟萃“全世界之知识”,但在刊登时必须严格选择,使读者“阅一字得一字之益”。第四条,“报事迅而速”也就是说报纸要注重时事报道,注重新闻的时效性,“重时事”,“知今为重要”,“费重资求一新事不惜焉”。梁启超在这些论述里丰富了报业的角色内涵,使报纸追求国民最多数人的公益,担负起为国民灌输新知识的任

[1]丁淦林主编,《中国新闻事业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3

月。

[2]方汉奇主编,《中国新闻事业通史第一卷》,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8月。

[3]方汉奇主编,《中国新闻传播史》,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7

月。

LiangQi-chaosIdeasonNewspapersandPeriodicals

Zhaomin

Abstract:LiangQi-chaowasaneminentmaninJournalisminthemodernhistoryofChina.DemarcatedintotwopartsbytheCoupof1898,thethesisexplainstheformationandcharacteristicsofLiangQichaosideasonnewspapersandperiodicalsandLiangsimportantposi2tioninjournalhistory.

Keywords:LiangQi-chao;theCoupof1898;publicopinion

(责任编辑:黄涯)

1

6


相关内容

  • 把握新闻客观性和倾向性的平衡
    把握新闻客观性和倾向性的平衡 赵利 客观性与倾向性是新闻的两个重要特性.在新闻报道中,客观性和倾向性的关系看似对立的,其实是统一存在的.立场纯客观的新闻是不存在的:而光有立场,脱离客观事实的也不是新闻.新闻倾向性要受新闻客观性制约.客观事实 ...
  • 中国近代史风云人物--王韬
    中国近代史风云人物--王韬 王韬(1828-1897)是一个充满个性的复杂的人物,生活在多灾多难的晚清年代,经历过鸦片战争.太平天国.第二次鸦片战争.洋务自强运动.甲午中日战争等中国现代重大历史事变,距戊戌变法仅一年之遥,他不仅是中国近代资 ...
  • 大学老师该怎么讲课
    王晓明先生在<另一种可能>一文中说:"(讲课时)你一讲有趣的例子,大家都抬起头来,再说两个笑话,气氛就更加活跃,可你一旦进入抽象的分析,对不起,许多眼神很快就黯淡下去,逼得你赶紧去搜索新的趣事--不少大学的课堂,就变得 ...
  • 大学语文(专科)
    大学语文入学考(专升本) 一. 填空: 1. 2. 3. 4. 5. 6. 丘 仲尼 儒 问君能有几多愁, 梁启超 宋 豪放 李斯 钱锺书 7.纪传体 本纪 世家 列传 表 二.判断题: 1.错 2.对 3.对 4.对 5.对 6.错 7 ...
  • 20年代唯物史观与唯意志论的争论
    20年代唯物史观与唯意志论的争论 二十年代,中国思想界各种思潮间的争论与斗争此伏彼起,唯物史观是最具争议的对象之一.单就学术思想领域而言,唯物史观理论所遭受的批评或攻击也是一波连着一波,一浪高过一浪. 1920年,梁启超从战后的欧洲游历归来 ...
  •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选择题带解析(1)
    3."l903-1908年全国注册的新工业公司有265家,平均每年约44家.l912-1921年注册的公司有794家,平均每年约80家.资本在10万元以上的商业公司,l914年有l69家,l915年增至206家."该材料 ...
  • 梁启超对戊戌变法的反思
    作者:李喜所 <河北学刊> 2001年09期 [中图分类号]K25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071(2001)03-0074-06 1898年的戊戌变法是一次重要的思想启蒙运动.这不仅表现在维新变法.议会 ...
  • 章太炎与_訄书_清儒_
    2007年第4 期 淄博师专学报 Jour nal of Zibo Nor mal College 总第10期 章太炎与5书#清儒6 周春健 (湖北大学文学院, 湖北武汉430062) 摘要:章太炎是近代中国最早从事学术史研究的学者, 其5 ...
  • 论不良家庭环境因素与犯罪的关系
    论不良家庭环境因素与犯罪的关系 专 业: 作 者: 准考证号: 指导教师: 联系电话: 完成日期: 通信地址: 论不良家庭环境因素与犯罪的关系 [摘要]:青少年犯罪的历史性以及严重性自史以来就引起了专家与学者对其原因的探究,除了自身因素.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