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潮课后练习 - 范文中心

观潮课后练习

08/07

《观潮》

一、词海拾贝(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人( )人( ) 若( )若( ) ( )首东( ) 人声( )( ) ( )天相接 漫( )卷( ) 山( )地( ) 风( )浪( ) 风( )浪( )

二、花落谁家(给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观:a、看。 b、看到的景象。 c、对事物的认识,看法。 1、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 )

2、农历八月十八日一年一度的观潮日。 ( )

鼎:a、古代煮东西的器物。b、大 c、正当,正在

1、人声鼎沸( )2、鼎力帮忙( )3、鼎盛时期( )

三、猜猜我是谁(根据意思写词语)

1、形容人声喧闹、嘈杂,像水在鼎里沸腾那样。 ( )

2、天底下罕见的壮丽景象。 ( )

3、山岳倒塌,地面开裂,形容声响巨大或变化剧烈。 ( )

4、指天和地随着风浪翻卷,本课形容波涛无边无际。 ( )

5、好像消失,又好像出现。形容似有似无,不真切,不明朗。 ( )

四、小法官,巧判案(说法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观潮”的意思的指观看大潮。 ( )

2、“奇观”的意思是指怀着新奇的感觉去看。 ( )

3、“昂首东望”的意思是指首先向东望去。 ( )

4、“宽敞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这是个病句。 ( )

5、“几座小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这是个比喻句。 ( )

6、“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白色水墙。”这是个比喻句。 ( )

7、“浪潮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这是个比喻句。 ( )

8、《观潮》这篇文章是写“人”的。 ( )

五、课文内容我熟悉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_______,变粗,___江面。再近些,只见__

___,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___。浪潮越来越近,犹如______________-

————————————————————————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_____

__,好像大地都被震得_______。

1、这一段是按_____顺序来观察潮的。

2、这一段分别写了潮的_______和_______。

3、请用一个成语来形容此时的江面。_____


相关内容

  • 教学设计方案(1)
    观潮 邵原实小 段菊玲 一.概述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学生只有在教师的引领下,体会文本情感,再用朗读形式表达自己的感受,才能真正的了解文本内 ...
  •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观潮]预习单
    第1课<观潮>预习单 [读一读]请将课文读5遍,并请家长在书本题目处签上"已读5遍"以及家长姓名和日期. [拼一拼]将课文后的生字描1遍,为它标注拼音,一边写,一边拼读3遍. 潮称盐笼罩蒙薄雾昂沸贯旧恢 [查 ...
  • [浙江之潮]教学设计(四稿)
    <浙江之潮>教学设计 西安市雁塔区航天二一0小学吕海花 教材说明:北师大版语文第九册第二单元"奇观"的第二篇主体课文文言文 设计思路: 1.指导思想:本着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课程理念,在课堂教学中注重诵读和 ...
  • 观潮说课稿01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8课 <观潮>说课稿 商城县河凤桥一中语文教师 吴泽磊 <观潮>说课稿 说课人:吴泽磊 一. 教材分析 <观潮>是现行初中语文教材八年级上第六单元的一篇文言文.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在单元提 ...
  • 1课观潮教案
    1课 观潮 一.谈话引入 1.今年农历八月十八,中央电视台和浙江电视台联合现场直播钱塘江大潮,同学们看了吗?你看到什么潮?感受如何? 2.对于钱塘潮,你还了解些什么? 3.生自由畅说. 4.小结:„„那情景真不愧为"天下奇观&qu ...
  • 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四年级
    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四年级 教材介绍与教学建议 提纲 • 指导思想 • 教材结构 • 教材特点 • 教材疑难 • 教学目标 • 教学建议 一.指导思想与编写依据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上下册>是以 ...
  • 千年民俗天下中秋
    古人过中秋节的传统为吃月饼.观潮.燃灯,浙江一带中秋观潮风俗自汉唐以来沿袭千年;在江西婺源,起源于隋唐的婺源稻草龙在中秋节的夜晚起舞,婺源人称舞龙为"驮龙",称稻草龙为"驮禾秆龙",中秋驮龙民俗寄托了 ...
  • 八年级期末文言文复习之[观潮]
    八年级期末文言文复习之<观潮> 班级 姓名 ☆基础过关 一.读音辨析 雷霆(tínɡ) 杨诚斋(zhāi) 艨艟(ménɡ chōnɡ) 如履平地(lǚ)..... 倏尔(shū) 一舸无迹(ɡě) 善泅(qiú) 僦赁(jiù ...
  • 28.观潮知识点
    <观潮>知识点 作者简介 周密(1232-1298)字公谨,号草窗,又号霄斋.苹洲.萧斋,晚年号四水潜夫.弁阳老人.弁阳啸翁.华不注山人,南宋末年词人.文学家. 周密善诗词,能书画,雅好医药.他的笔记集<齐东野语>. ...
  • 潮水的成因
    钱塘江海潮的成因 钱塘江海潮的形成与涌潮的壮观景象与杭州湾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有关. 古时的钱塘江从富阳鹳山入海河口只有一般的潮汐涨落,天长日久,北面的长江从上游挟带泥沙逐渐在杭州湾北岸形成太湖冲积平原,与相对稳定的南岸形成独特的河口形状.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