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民俗天下中秋 - 范文中心

千年民俗天下中秋

05/08

古人过中秋节的传统为吃月饼、观潮、燃灯,浙江一带中秋观潮风俗自汉唐以来沿袭千年;在江西婺源,起源于隋唐的婺源稻草龙在中秋节的夜晚起舞,婺源人称舞龙为“驮龙”,称稻草龙为“驮禾秆龙”,中秋驮龙民俗寄托了当地人们对中秋的一种期盼;而与中国在文化传统上有很深的渊源的邻邦韩国,同样把中秋节作为盛大节日,中秋节在韩国也叫作“秋夕”……

  中秋观潮

  中秋观潮的风俗由来已久,古人过中秋节的传统为吃月饼、观潮、燃灯。特别是浙江一带,除中秋赏月外,农历八月中旬是观潮时节,观潮是中秋的一件盛事。

  每年农历的八月十六日至八月十八日,当浙江的钱塘潮从远处的海口出现时,似一条白色的银线一般纤细。慢慢抵近,白浪翻滚,堆砌得像白玉砌成的城堡,同时伴随着震耳的响声。潮涌至海塘,掀起高达9米的潮峰,“滔天浊浪排空来,翻江倒海山为摧!”过后,潮水又瞬间飞逝而去。“潮来溅雪欲浮天,潮去奔雷又寂然”,潮来潮往,颇为雄壮豪迈。

  观潮早在汉代枚乘的大赋《七发》中就有了相当详尽的记述。汉以后,中秋观潮之风更盛。明朱廷焕《增补武林旧事》和宋吴自牧《梦粱录》也有观潮记载。从这两书的记述来看,中秋观潮在宋代达到空前绝后的巅峰。当时观潮之地在杭州六和塔至江干一带。观潮时节,车马塞途,珠翠罗绮满目,饮食杂货,百倍于常。南宋定于每年八月十八(所谓“潮神生日”)在钱塘江上校阅水师。以后相沿成习,民众把这一天作为观潮佳节。观潮风俗一直延续至今。

  上世纪80年代以来,每年的农历八月十八日,浙江海宁都要举行钱江观潮节。从1992年起每年举办一次,并于1994年升格为中国国际钱江观潮节。观潮节以观潮、休闲度假、购物与美食为主要内容。与位于钱塘江北岸的海宁一样,位于钱塘江南岸的萧山从1994年开始在萧山南阳赭山的钱江观潮度假村举办一年一度的钱江观潮节,每年都有数百万人从世界各地汇集到钱塘江两岸,观看钱塘大潮这一世界奇观。中秋观潮已成为中国中秋民俗中的重大活动内容之一。

  钱塘潮形成之因

  钱塘江是浙江第一大河,发源于安徽黄山,流经安徽、浙江两省,河流全长688千米,在上海和宁波、舟山之间注入东海。钱塘潮的最大潮差达8.93米,钱塘江与南美亚马逊河、南亚恒河并列为“世界三大强涌潮河流”。

  缘何钱塘潮如此壮观?从东汉哲学家王充开始,人们就开始探寻科学的答案。钱塘潮的形成主要是由其独特的3大条件——天时、地利、风势。天时:农历八月十六日至十八日,太阳、月球、地球几乎在一直线上,所以这天海水受到的引力最

大。当月球面向地球时,月球产生的引力使海水抬起,形成涌潮;当月球背向地球时,地球自转的离心力大于吸引力,而使海水再次外鼓,再加上太阳的吸引力,就形成农历每月初一、十五日的大潮日。又由于潮水与河流的摩擦作用,一般最大涌潮日要推迟二至三天,所以初三、十八日的潮水最大。另外,当潮波能量愈来愈大,到海宁时,就形成特有的涌潮现象。地利:钱塘江入海口呈喇叭形,江口大而江身小。潮起的时候海水从宽达100公里的江口涌入,而溯江而上到达海宁的盐官已不足3公里,可这时江潮却以每秒10米的流速向前推进。由于两岸逐渐收窄,湾内水面迅速提高出现涌潮。而此时钱塘江流出的河水因受潮水阻挡难于外泄,反而提高了湾内的水位,加强了潮势。另外还跟钱塘江水下多沉沙有关,这些沉沙对潮流起阻挡和摩擦作用,使潮水前坡变陡,速度减缓,从而形成后浪赶前浪、一浪叠一浪的景观。风势:沿海一带常刮东南风,风向与潮水方向大体一致,助长了潮势。

  钱塘潮一直处于变化之中。由于潮势最盛位置的变化,人们的观潮点也随之改动。宋时的观潮点在杭州六和塔至江干一带河段。明朝以后,东边的海宁盐官镇开始成为观潮胜地。现代江海变化,最盛潮位曾西移头蓬,近年又有东移八堡之势。

  祭潮

  中国国际钱江观潮节是我国重大的民俗节庆活动。节日期间以观赏天下奇观钱塘潮为主要内容,开展观潮、祭潮及各种游园活动。

  祭潮早已有之,南宋以前历代祭潮由地方官员于塔旁大观亭祭祀。清雍正年间建海神庙,则由海防同知(地方分管海防之副职官员)于农历初一、十五日致祭。祭品、仪注、奉礼均由朝廷太常寺严格颁定。

  2009年10月6日(农历八月十八日),祭潮在海神庙正殿前广场举行。鼓乐齐鸣,黄钟大吕在天空回荡,古装的仪仗队员高举旗幡从仪门沿红色毯走入祭典通道,由海宁一位演员扮演的“乾隆皇帝”,在金碧辉煌的罗伞衬托下从仪门登场,16位大臣紧随其后,盥手、就祭位、迎神上香后,广场上响起了寓九州归一的9响鸣铳、代表全国34个省、市、自治区及港澳台地区34响击鼓、代表13亿炎黄子孙的13响警钟。

  祭潮活动的所在地海神庙,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距今已有280年历史,是一座专门祭祀“浙海之神”的宫殿式建筑。在中国南方,一般不允许建造皇家式样建筑,但是在盐官,却破例由中国清朝雍正皇帝下旨、国家拨款、政府要员监督,建造了这么一个规模庞大的建筑群,号称“江南紫禁城”。

  海神庙内供奉海神的帝王像。中国古代十分注重精神的力量,认为人与自然的沟通需要借助于神灵:人类与钱塘江的

沟通就需要借助于“浙海之神”的力量,这位海神可以决定沿海所有人和物的命运。

  作为江南地区现存规模最大的敕建官式建筑遗存,盐官海神庙是钱塘江流域海塘水利遗存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从它们身上,既反映了千百年来人类根除水患潮害的愿望,也凝聚着钱塘江流域的先人与潮患作斗争的智慧。它超越了历史功用,成为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和艺术遗存。

  弄潮钱塘江

  “弄潮”一词始见于唐朝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每年八月十八日,数百里士女(到钱塘江畔),共观舟人渔子溯涛触浪,谓之弄潮。中国古代的“弄潮”就是冲浪运动,只不过当时是直接踏水,而不用冲浪板。 北宋词人潘阆曾作诗:“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

  2009年,钱塘江国际冲浪挑战赛在钱塘江萧山段开赛,数位外国的专业“弄潮儿”在钱塘江汹涌的大潮中冲浪。“弄潮儿”在钱塘大潮的潮头上上下起伏、若隐若现,从远处看“弄潮儿”只是几个小黑点,他们如同在水中嬉戏,顺着潮头一会儿往前,一会儿往后,速度时快时慢,轻松自如。“弄潮儿”的精彩表演吸引了数万人在岸边驻足观看。

  巴西选手Serginho Laus目前是江河里冲浪距离最长的世界记录(10.1公里)保持者,他和另一位选手Mark Healey在征服钱塘江的大潮后表示,这与在家乡原始森林当中的亚马逊河里冲浪不一样,在钱塘江上冲浪更像在城市中穿越,充满刺激。

  国际冲浪挑战赛的举办,不仅为钱江观潮节活动带来了新气象,也打破了钱塘江大潮不可征服的神话。另外,钱江新城冲浪文化城、人工冲浪互动乐园、中国国际冲浪及板类运动产品博览会、国际冲浪风尚周、冲浪主题啤酒节等相继开办,演绎出了现代观潮节的新风尚。

  婺源汪口中秋驮龙

  起源于隋唐的婺源汪口稻草龙舞在中秋节的夜晚举行。汪口古村位于江西省婺源县东江湾镇的西部,至瓷都景德镇84公里,该村由宋朝议大夫俞杲于大观年间始建,距今有1100余年历史。因河碧水汪,故名“汪口”。始迁者为期盼后裔如水绵长,故又名“永川”。历史上被称为“千烟之地”,如今仍有500来户,1700多人口,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住房,仍保留明清时代的特色和风格。

  古越遗风与传说

  婺源历史悠久,早在远古时期,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夏王后期,一支号称“越”的部族在这一带兴盛起来。如今,婺源尚存古越族文明,如在乡间盛行的傩舞、稻草龙等民间文化艺术形式都有古越遗风。

  婺源人称舞龙为“驮龙”,称稻草龙为“驮禾秆龙”,多在中秋节迎舞。据有关资料载,婺源如今流行的龙灯和舞草龙是昔日唐王造龙

演变而来。

  唐代某年,七月城乡皆旱。鬼谷子先生善阴阳八卦,经常为民众卜晴雨。中秋节前的一天,龙王敖广化作一老者,向鬼谷子考问晴雨天事。鬼谷子说:某月某日,必有雨至,而且城内三点,城外七点。龙王妒嫉被鬼谷子算得如此精准,拂袖而去。到了某月某日,果然有雨,却是城内七点,城外三点。一时城内水患成灾,城外五谷受旱。这事惊动了天帝,责怪龙王违反天意,犯了天条,叫魏征监斩龙王。龙王急了,便请唐王李世民保救。

  开斩这天午时,唐王便邀魏征丞相一块下棋,魏征棋子掉地上,想马上拾起,谁知刹时伏在桌上昏睡过去。唐王以为魏征昏睡过去,十分高兴,拿起扇子对着流汗的魏征连扇三扇。突然魏征“啊唷”一声并连连向唐王致谢:“要不是皇上三宝扇,我就要忘记监斩龙王的大事了!”当天晚上,龙王敖广血淋淋的龙头在唐王帐前疾呼:还我龙身来!唐王梦中惊醒,立即下令:稻草造龙,节节相连,恢复龙形。唐王一面催促,一面还亲自用扇为制龙的农夫逐汗。八月十五日,龙身制成与龙头接合,在民间试游了一整夜,就送龙王下水了。

  龙灯传说就是唐王昔日造龙演变而来。婺源稻草龙起源传说是从唐代开始,正好与此传说相吻合;婺源稻草龙都是用当年收割的稻草扎成,也正好与此传说相吻合;舞龙结束,将稻草龙潜入河水之中的俗例,也说明了这一点。

  中秋驮龙

  中秋这天,江湾镇汪口村的乡人将新收的禾秆扎成碗口粗的草龙。龙头、龙眼、龙爪、龙尾均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用竹篾缚成龙头支架和龙爪模样,然后在支架上扎一层厚厚的稻草。用电筒做龙眼,瓜果和三角旗为装饰,旗上书“五谷丰登”、“国泰民安”字样,龙头龙爪就成形了。龙身是用稻草搓成三根长绳,一端成点状三角形与龙头连接,再将预先做好的直径0.4米的禾秆箍固定在三根绳上,一般是四五个箍为一节。节与节之间安上一根灯撑,龙身也就扎好了。龙尾则是把三根绳末段编成一条长2~3米的辫子,这样,稻草龙就扎好了。整条龙有80来个禾秆箍,长约50米。

  稻草龙属于婺源灯彩形式的一种,婺源灯彩种类多样,内容极其丰富。据1985年“民舞”普查,全县灯彩有100余种,而稻草龙只是婺源众多灯彩中的一种,它的分布最广,在所有乡镇山沟沟里的古村落,都能见到它的踪迹。

  古代婺源乡村宗祠有灯会这一组织,负责管理本村宗族的灯彩活动。灯会有“会田”(各类如灯会这样的组织,把其所属的田地承包给他人,承包人要上缴部分田产收入,这类承包的田被叫做会田)收入维持稻草龙活动的费用开支,并由“会首”安排主持灯会的各种事务。

  夜幕降临,全村老少

在草龙全身插满点燃的线香,从而在夜色中勾勒出龙的雄姿。有趣的是女性特别活跃,尤其是已婚未育女性,都抢着插香;而那些已婚未育的男性则抢着舞龙头。这都是为了“求龙子”、“望子成龙”。

  舞龙在一阵阵的鞭炮和锣鼓声中开始了,先是在村中的主要街巷游一遍。稻草龙每过一家门口,户主都要燃放鞭炮,既表欢迎与助兴,又为得个好兆头。在村内空旷的场地上,舞龙的壮汉举着稻草龙,忽上忽下,忽左忽右,翻腾起舞。只见龙头张牙舞爪,龙珠火焰四溅;龙身香火闪烁,酷似火龙出阵。高潮迭起,不时赢来大家的喝彩声。而音乐是烘托婺源稻草龙气氛的一个重要部分,一般用十番锣鼓伴奏,十分雄壮动听。其主要乐器有:堂鼓、板鼓、大锣、小锣、唢呐、竹笛等。

  舞龙结束,人们将稻草龙潜入河水之中,一是龙本应在水里,二是龙带走了全村病魔邪气,三是婺源稻草龙年制年新,始终保持其鲜活完美,意味着生生不息。婺源稻草龙不但给山村带来节日的喜庆,也表达了乡亲们期盼来年国家风调雨顺、乡村“五谷丰登”、家道延绵兴旺的朴素情怀。

  据传婺源稻草龙起源于隋唐,为什么如今仍是婺源古村落乡人在中秋节的“必修课”?或许,“黟县‘蛤蟆’歙县‘狗’、祁门‘猴狲’翻跟斗,休宁‘蛇’、婺源‘龙’,一犁到磅绩溪‘牛’”的乡谚能说明这一点—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是婺源的人文象征。亦是当地人们对中秋的一种寄托与期盼。

  秋夕:韩国的中秋节

  与中国在文化传统上有很深的渊源的邻邦韩国,同样把中秋节作为盛大节日。韩国的中秋节为阴历八月十五日。中秋节在韩国也叫作“秋夕”,代表经过春天和夏天两个季节的辛勤忙碌之后喜获丰收的季节。过去作为农耕社会的韩国,每到这一时期,人们便满怀秋收的喜悦向祖先们表达谢意,在秋夕更要祭奠保佑他们的先人,且和周围的人们一起庆祝和分享,这便是“秋夕”的意义。从古代流传下来的关于月亮的信仰里,可以找到中秋节的起源。白天有太阳照耀,人们在此早已觉得理所当然,但是一年一次的中秋之月,照亮漆黑的夜晚,更让人们觉得感动和喜悦。所以,到了八月十五日这天,韩国人欢聚一堂,用美食和歌舞来庆祝,从此作为民族的重大节日流传至今。此外,中秋也是韩国气候正好不冷不热的时节,所以,韩国也就有了“不要更多也不要更少,只要正好”的俗谚。

  与中国不同的中秋习俗

  虽然韩国是我们的邻邦,两国在文化传统上有很深的渊源关系,但是过中秋节的习俗韩国却与我们有很大的不同。

  在“秋夕”当天的清晨,人们首先要举行茶礼,此时的茶礼叫做“

秋夕茶礼”,或是“八月荐神”。这是当日最为重要的一项仪式。届时人们会穿上传统服饰——韩服,主妇们也会把精心制作与买好的各种美食作为贡品摆放在祖先的牌位前,大家一起在家中举行隆重的纪念活动。这就是追思祖先的一种祭祀活动。另外,茶礼还兼有向祖上敬献当年的新谷这层意思,这就叫做“荐新”。因此可以说,在韩国秋夕反而比春节更受重视。茶礼进行完毕,家人们就可以在一起吃那些用新谷做成的食物,这叫做“饮福”。

  在中国,中秋当日的晚餐才是一天中最主要的正餐,亲人们团聚在一起享用丰盛的食物。然而在韩国“秋夕”的早餐才是正餐。秋夕早晨办完祭祀、吃过早饭之后,全家人就要到祖上的墓地去,这种活动在韩国叫做省墓。省墓的时候也要准备一些简单的食物来进行祭祀,这次举行的祭祀叫做秋夕节祀。除了祭祀之外,还要除草。因为一个夏天长出来的杂草非常茂盛,看上去很是杂乱,而且还有可能引起山火,导致墓地烧毁,所以一定要把这些杂草都除掉。要是有哪个墓地到了秋夕还没有除草,那么这个墓里的主人要么是没有子孙后代和亲友来照管,要么就是子孙不孝——这种情况会受到人们的批评,甚至会成为人们的笑料。

  韩国“秋夕”的节令食物是松饼,松饼除了用于食用,还带有象征性意义。祭祀或者跳神时一定会摆在桌子上。人们认为家里有凶事或遇不吉,那一定是鬼在捉弄,所以做最好吃的东西给鬼吃,祈愿家庭平安。韩国人还会把松饼挨户送去驱邪。祭祀祖先的时候当然也要给先人们做最好吃的松饼。现在也有挨家挨户分着吃的风俗,是打招呼、睦邻亲善的意思。

  民族大迁移

  韩国“秋夕”时每年都放3天假,如果遇上连着周末两天,一般可以放5天假。韩国有90%的人口集中在城市,届时全国至少有3/4以上的人口要回家乡去与家人团聚。这期间严重的交通堵塞状况被韩国人称为“归省大乱”,就像中国的春运一样。火车票和大巴票很难买,在这个平均每家有1.5辆车的国家来说,很多人都开私家车回乡,所以高速公路上堵车十分严重。首尔到釜山平时只需4~5个小时,此时就需要15个小时左右。因为首都的人口大量流向地方,商家关门休息,平时熙熙攘攘的首尔反而在节日期间显得异常冷清。

  但近年来,传统节日使人们感到烦恼。回家省墓看望亲人所需的礼物成为年轻人的沉重负担,而节时繁重的家务劳动也使得越来越多的年轻一代不再愿意去适应这种生活。传统的节日很可能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变迁而改变。


相关内容

  • 中秋节食俗
    中秋节食俗 中秋节这一天人们都要吃月饼以示"团圆".月饼,又叫胡饼.宫饼.月团.丰收饼.团圆饼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相传我国古代,帝王就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在民间,每逢八月中秋,也有左右拜月或祭月的风俗. ...
  • 文化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
    文化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给它下一个严格和精确的定义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不少哲学家. 社会学家. 人类学家.历史学家和语言学家一直努力,试图从各自学科的角度来界定文化的概念.然而,迄今为止仍没有获得一个公认的.令人满意的定义.据统计,有关 ...
  • 中西方文化
    世界上有几千个民族,每个民族地域的文化大背景都是由千百年来点滴汇聚而成,于是便有了千差万别.而文化是民族之本,没有自己的文化的民族不能称其为"民族",一个民族的兴旺发达,其标志,只能是自身的文化.饮食文化也不例外,它在世 ...
  • 陶瓷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陶瓷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文化高度发展的产物,也是民族文化的结晶.景德镇自古以来以陶瓷文化著称,通过精美的陶瓷艺术,卓越的制瓷工艺,千年积淀,最终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确立了在中国乃至世界的"瓷都"地位. ...
  • 20**年中秋节活动总结
    为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习俗,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着力引导广大干部群众认知传统.尊重传统.弘扬传统,增强爱国爱乡热情,提高文明素质,积极营造建设"六新大宁德"的浓厚文化氛围,霞浦县组织开展"我们的节日•中秋 ...
  • 北京民俗--七夕
    "七夕"的由来 "七夕"是我国有悠久传统的民族节日,又称乞巧节.女儿节.少女节.七娘会.双七节.香桥会.巧节会.农历的七月七日这一天还有魁星节.晒书节.神仙节.七夕水.盘古王节(七月节)以及耕牛生日等 ...
  • 赵州:梨花盛开的地方
    专题策划/赵县文物旅游局 河北画报编辑部 专题执行/张 鹏 宁亚欧 郭钊 康晓山 赵州桥.柏林寺.雪花梨, 千年的人文荟萃造就了今日的赵州, 犹如这梨花灿于枝头的春季, 香远益清. 在赵县南庄梨园的一个角落里,有一棵每年最先开花的树,在周围 ...
  • 论潮州民俗文化的畲族渊源
    思考与言说作家杂志WriterMagazine2011No.6 论潮州民俗文化的畲族渊源 石中坚 摘要国际汉学大师饶宗颐在<潮州学在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性---何以要建立"潮州学">一文中指出:"先以 ...
  • 中国法定假日.假期理性的法律规制
    作者:郑尚元 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 2005年08期 问题引入:近两年来,不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在两会期间提出了将中国传统节日列为法定假日的议案和提案,不少社会学.民俗学领域的学者从传统文化传承的视角对中国传统节日列为法定假日进行了理论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