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食物中毒 - 范文中心

什么是食物中毒

01/14

健康教育宣传资料

什么是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是指摄入了含有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或者把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品摄入后出现的急性亚急性疾病。这是一类经常发生的疾病,会对人体健康和生命造成严重损害。因此,预防食物中毒,保证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首先了解一下食物中毒的种类。食物中毒主要分为细菌性食物中毒、真菌毒素食物中毒、化学性食物中毒、植物性和动物性食物中毒。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物中毒主要以细菌性食物中毒多见。另外,菜豆中毒、豆浆中毒和因误食有毒有害物质引起的中毒也时有发生。 那么怎样预防食物中毒呢?

针对年龄特点,我们应该主要做到以下几点:

1、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不良的个人卫生习惯会把致病菌从人体带到食物上去。比如说,手上沾有致病菌,再去拿食物,污染了的食物就会进入消化道,就会引发细菌性食物中毒。

2、选择新鲜和安全的食品。购买食品时,要注意查看其感官性状,是否有腐败变质。尤其是对小食品,不要只看其花花绿绿的外表诱人,要查看其生产日期、保质期,是否有厂名、厂址等标识。不能买过期食品和没有厂名厂址的产品。否则,一旦出现质量问题无法追究。

3、食品在食用前要彻底清洁。尤其是生吃蔬菜瓜果要清洗干净;需加热的食物要加热彻底。如菜豆和豆浆含有皂甙等毒素,不彻底加热会引起中毒。

4、尽量不吃剩饭菜。如需食用,应彻底加热。剩饭菜,剩的甜点心、牛奶等都是细菌的良好培养基,不彻底加热会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

5、不吃霉变的粮食、甘蔗、花生米,其中的霉菌毒素会引起中毒。

6、警惕误食有毒有害物质引起中毒。装有消毒剂、杀虫剂或鼠药的容器用后一定要妥善处理,防止用来喝水或误用而引起中毒。

7、不到没有卫生许可证的小摊贩处购买食物。

8、饮用符合卫生要求的饮用水。不喝生水或不洁净的水。

9、提倡体育锻炼,增强机体免疫力,抵御细菌的侵袭。

只要从以上几个方面入手,认真学习食品卫生知识,掌握一些预防方法,提高自我卫生意识,就能最大限度减少食物中毒的风险度,从而预防食物中毒,保证我们的身体健康。进入夏秋季节,由于湿度加大和温度升高,细菌繁殖速度加快,细菌性食物中毒有所增多,主要表现为发热、头晕、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专家提醒“病从口入”,预防食物中毒最重要的是确保饮食、饮水卫生安全。

为此,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和医疗卫生专家提醒广大消费者,在购买生鲜肉类食品时,要注意识别有无检疫部门的检疫章,不要购买来源不明的畜禽肉。不要随意杀食病死动物和禽类。防止食物被细菌污染。要购买新鲜的食品,不要购买腐败变质的食品。

另外,要控制细菌繁殖。食品买回家后要及时放进冰箱,进行冷冻、冷藏保管。熟食应凉透后放入冰箱冷藏,冷藏食品之间要有间隙。制作和贮存食物要生熟分开,不混用刀和案板等工具,防止交叉污染。制作凉菜原料应新鲜,刀、案板等炊具要洗烫干净,尽量不要吃隔顿凉拌菜和剩饭剩菜。肉类等食物一定要煮透蒸透后食用。

同时,不要食用发芽的土豆、鲜黄花菜和野生鲜蘑菇等有毒食品,食用芸豆,特别是东北大油豆时一定要烧熟煮透。秋刀鱼等青皮红肉鱼类在适度环境中会产生组胺,引起组胺中毒(过敏性中毒),尽量不选购鲐、鲣和鲹鱼类。

除按照“个人对食物中毒的预防”的方法做外,家庭所有成员还要做到如下十点:

1、间使用过农药的蔬菜要在用药15天后才采食;

2、所有蔬菜先用清水浸泡30分钟以上并反复冲洗后再食用;

3、腌制食品时不投亚硝酸盐等防腐剂或色素,家中不存放亚硝酸盐,以防不慎而误食;腌菜时选用新鲜菜、多放盐,至少腌30天以上再食用;

4、农药、化肥、柴(煤)油、灭蚊(蝇)剂等有毒、有害物品不放在粮食仓库里,而且要关锁好,不让小孩接触到,以防造成意外污染食品而发生食物中毒事故。

5、煮食用的器皿、刀具、抹布、按板需保持清洁干净;加工盛放生食与熟食的器具应分开使用。加工、贮存食物一定要做到生熟分开。

6、正确烹调加工食品。隔夜食品、动物性食品、生豆浆、豆角等必须充分加热煮熟方可食用。

7、冰箱等冷藏设备要定期清洁,冷冻的食品如果超过3个月最好不要食用。

8、不要采集、购买和食用来历不明的食物、死因不明的畜禽或水产品、不认识的蘑菇、野菜和野果。

9、在外面吃饭,尽量不要到无证饮食场所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10、家庭自办宴席时,主办者应了解厨师的健康状况,并临时隔离加工场地,避免闲杂人员进入。

常见的食物中毒及预防措施

当您进餐后出现呕吐、腹泻等食物中毒症状时,要立即组织自行救治,可用筷子或手指刺激咽部帮助催吐以排出毒物。同时,应及时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保留所有剩余的食物、有关工具和设备,以备核查中毒原因。下面为几种常见的食物中毒及预防:

一、豆浆中毒

1、中毒原因:生大豆含有一种有毒的胰蛋白酶抑制物,可抑制体内蛋白酶的正常活性,并对胃肠有刺激作用。

2、中毒表现:潜伏期数分钟到1小时,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胀,有的腹泻、头痛,可很快自愈。

3、预防措施:豆浆必须煮开再喝。

二、豆角中毒

1、中毒原因:豆角品种很多,豆角引起中毒的原因一般认为是由于豆角中所含的皂素和血球凝集素引起的。

2、中毒表现:潜伏期为数十分钟至五小时。主要为胃肠炎症状,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以呕吐为主,并伴有头晕、头痛、出冷汗,有的四肢麻木,胃部有烧灼感,预后良好,病程一般为数小时或1-2天。

3、预防措施:豆角要烧熟煮透。

三、发芽土豆中毒

1、中毒原因:土豆中含有龙葵素。正常土豆中龙葵素的含量较少,当土豆发芽后皮肉变绿,龙葵素含量增高。人一次食用0.2-0.4克可发生中毒。

2、中毒表现:进食后十分钟至数小时出现症状,胃部灼痛,舌、咽麻,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严重中毒者体温升高,头痛,昏迷,出汗,心悸。儿童常引起抽风、昏迷。

3、预防措施:⑴土豆应贮存在低温、通风、无直射阳光的地方,防止生芽变绿。⑵生芽过多或皮肉大部分变黑、变绿时不得食用。⑶发芽很少的土豆,应彻底挖去芽和芽眼周围的肉。因龙葵素溶于水,可侵入水中泡半小时左右再食用。

四、亚硝酸盐中毒

1、中毒原因:亚硝酸盐可使正常的低铁血红蛋白被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失去输送氧气的功能。因而出现青紫和组织缺氧现象。

2、中毒表现:潜伏期30分钟-3小时,口唇、指甲及全身皮肤青紫,呼吸困难,并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心跳加快,呼吸急促,有的昏迷,抽搐,终因呼吸衰竭而死亡。

3、预防措施:⑴不吃腐烂变质蔬菜。⑵刚腌不久的蔬菜(暴腌菜)含有大量亚硝酸盐,一般于腌后20天消失。(3)腌肉制品加入过量硝酸盐和亚硝酸盐,过量食用可能引起中毒;(4)加强宣传、不要误食亚硝酸盐。

五、沙门氏菌属食物中毒

1、病原菌:最常引起食物中毒的沙门氏菌有鼠伤寒,猪霍乱,肠炎沙门氏菌,付伤寒甲、乙等。在外环境中的生活力较强。在水、牛乳及肉类食品中能生存几个月,其繁殖的最适温度为37℃。

2、中毒食物:多由动物性食品,特别是肉类引起(如病死牲畜肉、熟肉制品),也可由家禽、蛋类、奶类食品引起。

3、临床表现:以急性胃肠炎为主,潜伏期一般12-24小时,长则2-3天。主要症状有 呕吐,腹泻,腹痛,粪便为黄绿色水样便,有时带脓血和粘液。一般发热38℃-40℃。重病人出现寒战,惊厥,抽搐和昏迷。病程为3-7天,预后良好。

4、 预防措施:⑴防止食品被沙门氏菌污染;⑵控制食品中沙门氏菌的繁殖;⑶彻底杀死沙门氏菌。

六、鱼类引起的组胺中毒

1、中毒原因:鲐鱼、青鱼、沙丁鱼、秋刀鱼等青皮红肉鱼含有较高量的组氨酸,经细菌作用,在适宜的条件下鱼肉中的组氨酸经脱羧酶作用产生组胺和类组胺物质--秋刀鱼素。

2、中毒表现:组胺中毒与人的过敏体质有关。中毒表现为局部或全身毛细血管扩张。潜伏期为数分钟至数小时,特点是发病快,症状轻,恢复快,少有死亡。主要症状为皮肤潮红,结膜充血,似醉酒样,头晕,剧烈头痛,心悸,有时出现荨麻疹。一般体温不高,多于1-2日内恢复。

3、预防措施:⑴加强鱼类食品卫生管理;⑵过敏体质的人不能食用;⑶对容易产生大量组胺的鲐鱼去毒。

七、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

1、中毒原因 生吃海鱼等是重要的因素。主要原因还有以下几种:(1)近海海水及海底沉淀物中副溶血性弧菌对海产品的污染。(2)带菌人群可污染各类食物。 (3)食物容器、砧板、切菜刀等处理食物的工具生熟不分,副溶血性弧菌通过工具污染熟食或凉菜。 ⑷副溶血性弧菌增代时间仅为10分钟,食物在适宜的环境放置一定时间即可大量繁殖。

2、中毒症状 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潜伏期2-48小时。主要中毒症状为上腹部阵发性绞痛,继而腹泻,水样便,多数患者腹泻后出现恶心、呕吐,体温一般在39℃以下,病程一般2-4日,轻者数小时症状即消失,重症患者可出现脱水、休克的现象。一般均能痊愈。

3、预防措施 针对该菌“嗜盐畏酸不耐热”的特点,(1)海产品应煮熟煮透后再吃,剩菜食前应充分加热,不能加热的凉拌食品必须慎重食用;(2)食品低温储藏;(3)防止生熟食物交叉污染;⑷生吃海产品应用冷开水反复冲洗后,加食用醋杀菌。

八、葡萄球菌食物中毒

1、中毒原因:是由葡萄球菌肠毒素引起的,而不是葡萄球菌本身引起的,当食品加工者有皮肤感染,被其污染了的食物又放置在室温中,暴发食物中毒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2、中毒症状 主要症状为恶心,剧烈地反复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

3、常见食品:主要有淀粉类(如剩饭、粥、米面等)、牛乳及乳制品、鱼肉、蛋类等。

4、预防措施 (1)加强食品管理,注意饮食卫生,生熟食物要分开,不可存放时间过长,防止食物变质;(2)有化脓性疾病患者及带菌者,在治愈前,不能参加饮食行业工作; (3)隔离患乳腺炎的病牛。

九、甲醇(工业酒精)中毒

1、中毒原因 绝大多数系误服掺有甲醇的酒类所致,少数系经呼吸道吸入和经皮吸收中毒。

2、中毒症状 (1)潜伏期一般为2-24小时。(2)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有头痛、眩晕、乏力、嗜睡和意识混浊等。重者出现昏迷和癫病样抽搐。 (3)主要为视力损害,眼前出现黑影、飞雪感、闪光感、视物模糊、眼球疼痛、羞明、幻视等。重者视力急剧下降,甚至失明。眼科检查多数患者瞳孔扩大、少数缩小,眼底早期可见视乳头充血和视网膜水肿。

3、预防措施 购买正规厂家生产的白酒,不饮散装白酒。不得将工业酒精和食用酒精混放。


相关内容

  • 食物中毒的预防方法及紧急处理措施
    食物中毒的预防方法及紧急处理措施 食物中毒是指摄入了含有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或者把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品摄入后出现的急性亚急性疾病.这是一类经常发生的疾病,会对人体健康和生命造成严重损害.食物中毒的特点是潜伏期短.突然地和集体地暴发,多数表现为 ...
  • 食堂食物中毒应急预案[1]
    目 录 食物中毒事故应急预案 ................................................................................. 2 1 编制依据及目的 ........... ...
  • 细菌性食物中毒实验室采样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摘要] 判断是否为细菌性食物中毒[1]的依据主要包括流行病学调查,病人的潜伏期和特有中毒表现及实验室诊断资料.方法:对每一次食物中毒都必须有一个周密的实验设计,实验设计应包括详细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根据病人的具体症状.体征和潜伏期 ,有针 ...
  • 酸碱平衡紊乱(习题)
    第四章 酸碱平衡和酸碱平衡紊乱 1. 机体在分解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最多的酸性物质是 A. 碳酸 B. 乳酸 C. 丙酮酸 D. 磷酸 E. 硫酸 2. 对挥发酸进行缓冲的最主要系统是 A. 碳酸氢盐缓冲系统 B. 无机磷酸盐缓冲系统 C. 有 ...
  • 第六章 微生物与食品安全
    微生物:真菌.病毒.细菌.原虫.藻类 一.细菌性食物中毒 1. 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概念 – 细菌性食物中毒是指因摄入被致病菌或其毒素污染的食品引起的食物中毒. – 细菌性食物中毒是食物中毒中最常见的一类. 2. 细菌性食物中毒可分为 – 感染 ...
  • 中118_食物不耐受检测在变态反应性紫癜诊治中的意义
    Aug.2009VoL35No.4 现代临床医学 JOURNAL OF 2009年8月第35卷第4期 MODERNCLINICAl.MEDICINE [文章编号]1673-1557(2009)04-0274-02 [001lit分类号]R5 ...
  • 科学 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测试题
    四年级科学下册<食物>第三单元试题 一.填空 1.在记录一天中吃的食物时,要按照.的顺序回忆一天中吃过的食物. 2.记录一天中吃的食物时,重复吃的食物要 3.按主次分,我们把食物分为和:按食物来源,可以把食物分为类食物:按生熟程 ...
  • 五年级科学上册[食物链和食物网]
    <食物链和食物网>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是XX 小学教师XXX ,本次说课的内容是教科版科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生物与环境>单元的第五课<食物链和食物网>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的地位作 ...
  • 79起急性职业中毒事故分析
    第18卷 第1期长治医学院学报 Vol. 18 No. 1 2004年 3月 JOURNAL OF CHANGZHI MEDICAL COLLEGE Mar. 2004 15 79起急性职业中毒事故分析 路淑香 摘 要 目的:了解我市急性职 ...
  • 幼儿园防止食物中毒应急预案
    防止食物中毒应急预案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把维护学生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首位 做好学校卫生安全工作,减少学生群体性食物中毒.传染病事件的发生,保障学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保证学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