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圆中动点问题 - 范文中心

7 圆中动点问题

04/22

圆中动点问题

一、选择题

【题1】如图,点P是等边三角形ABC外接圆⊙O上的点,在以下判断中,不正确...

的是( C ) A、当弦PB最长时,ΔAPC是等腰三角形。 B、当ΔAPC是等腰三角形时,PO⊥AC。

C、当PO⊥AC时,∠ACP=300. D、当∠ACP=300,ΔPBC是直角三角形 【答案】

【题2】如图,以M(-5,0)为圆心、4为半径的圆与x轴交于A、B两点,P是⊙M上异于A、B的一动

点,直线PA、PB分别交y轴于C、D,以CD为直径的⊙N与x轴交于E、F两点,则EF的长( C ) A.

等于 B.

等于 C.等于6 D.随P点位置的变化而变化

【题3】如图,已知⊙O1的半径为1cm,⊙O2的半径为2cm,将⊙O1,⊙O2放置在直线l上,如果⊙O1

在直线l上任意滚动,那么圆心距O1O2的长不可能是0.5cm

【答案】解:∵⊙O1的半径为1cm,⊙O2的半径为2cm,∴当两圆内切时,圆心距为1,

∵⊙O1在直线l上任意滚动,∴两圆不可能内含,∴圆心距不能小于1,故选D.

【题4】如图,⊙O的半径为4cm,直线l与⊙O相交于A、B两点,AB=4cm,P为直线l上一动点,

以1cm为半径的⊙P与⊙O没有公共点.设PO=dcm,则d的范围是 d>5cm或2cm≤d<3cm .

【答案】解:连接OP、OA,

∵⊙O的半径为4cm,1cm为半径的⊙P,⊙P与⊙O没有公共点, ∴d>5时,两圆外离,

当两圆内切时,过点O作OD⊥AB于点D,OP′=4-1=3cm,OD=2cm, ∴以1cm为半径的⊙P与⊙O没有公共点时,2≤d<3, 故答案为:d>5或2≤d<3.

【题5】如图,在Rt△AOB中,

O的半径为1,点P是AB边上的动点,过点P作⊙O

的一条切线PQ(点Q为切点),则切线PQ

【答案】解:连接OP、OQ.∵PQ是⊙O的切线,∴OQ⊥PQ;根据勾股定理知PQ=OP﹣OQ,

∴当PO⊥AB时,线段PQ最短,∵在Rt△AOB中,

OA=OB=

,∴OP=

2

2

2

OA·OB

=3,∴

PQ=

AB

【题6】如图,AB是⊙O的一条弦,点C是⊙O上一动点,且∠ACB=30°,点E、F分别是AC、BC的中

点,直线EF与⊙O交于G、H两点,若⊙O的半径为7,则GE+FH的最大值为 10.5 .

【答案】当GH为⊙O的直径时,GE+FH有最大值.当GH为直径时,E点与O点重合,

∴AC也是直径,AC=14.∵∠ABC是直径上的圆周角,∴∠ABC=90°,∵∠C=30°, ∴AC=7.∵点E、F分别为AC、BC的中点,∴EF=3.5, ∴GE+FH=GH-EF=14-3.5=10.5.故答案为10.5.

【题7】如图,△ABC中,∠BAC=600,∠ABC=4502 ,D是线段BC上的一个动点,以AD为直径画⊙O

分别交AB,AC于E,F ,连接EF,则线段EF长度的最小值为

【答案】∠ACB=60°,∠ABC=45°,那么,∠BAC=75°.∠EOF=2∠BAC=150°所以,∠OEF=∠OFE=30°

所以,EF=√3×OE,∠ABC=√3×AO所以,当直径AD最小时,EF最小;所以,EF最小时,AD与BC垂直AB=2√2,,∠ABC=45°,所以,AD=2OA=1,所以,EF最小值为√3

【题8】如图,已知⊙O是以坐标原点

O为圆心,1

为半径的圆,∠AOB=45°,点P在x轴上运动,若过点P

且与OA平行的直线与⊙O有公共点,设P(x,0),则x

【答案】解:连接OD,由题意得,OD=1,∠DOP'=45°,∠ODP'=90°,

故可得OP'=

,即x的极大值为

,同理当点P在x轴左边时也有一个极值点,

≤x≤

此时x取得极小值,x=-,综上可得x的范围为:-

【题9】射线QN与等边△ABC的两边AB,BC分别交于点M,N,且AC∥QN,AM=MB=2cm,QM=4cm.动

点P从点Q出发,沿射线QN以每秒1cm的速度向右移动,经过t秒,以点P为圆心,

cm为半径

的圆与△ABC的边相切(切点在边上),请写出t可取的一切值t=2或3≤t≤7或t=8(单位:秒)

【答案】解:∵△ABC是等边三角形,∴AB=AC=BC=AM+MB=4cm,∠A=∠C=∠B=60°,

∵QN∥AC,AM=BM.∴N为BC中点,∴MN=AC=2cm,∠BMN=∠BNM=∠C=∠A=60°, 分为三种情况:①如图1,

当⊙P切AB于M′时,连接PM′,则PM′=

cm,∠PM′M=90°,∵∠PMM′=∠BMN=60°,

∴M′M=1cm,PM=2MM′=2cm,∴QP=4cm﹣2cm=2cm,即t=2; ②如图2,

当⊙P于AC切于A点时,连接PA,则∠CAP=∠APM=90°,∠PMA=∠BMN=60°,AP=∴PM=1cm,∴QP=4cm﹣1cm=3cm,即t=3,

当⊙P于AC切于C点时,连接PC,则∠CP′N=∠ACP′=90°,∠P′NC=∠BNM=60°,CP′=∴P′N=1cm,∴QP=4cm+2cm+1cm=7cm,即当3≤t≤7时,⊙P和AC边相切; ③如图1,

cm,cm,

当⊙P切BC于N′时,连接PN′3则PN′=

cm,∠PM\N′N=90°,∵∠PNN′=∠BNM=60°,

∴N′N=1cm,PN=2NN′=2cm,∴QP=4cm+2cm+2cm=8cm,即t=8; 故答案为:t=2或3≤t≤7或t=8.

【题10】如图1,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2,点M是BC的中点,P是线段MC上的一个动点(不与M、

C重合),以AB为直径作⊙O,过点P作⊙O的切线,交AD于点F,切点为E. (1)求证:OF∥BE;

(2)设BP=x,AF=y,求y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3)延长DC、FP交于点G,连接OE并延长交直线DC与H(图2),问是否存在点P,使△EFO∽△EHG

(E、F、O与E、H、G为对应点)?如果存在,试求(2)中x和y的值;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题11】如图,⊙O的半径为1,直线CD经过圆心O,交⊙O于C、D两点,直径AB⊥CD,点M是直

线CD

上异于点C、O、D的一个动点,AM所在的直线交于⊙O于点N,点P是直线CD上另一点,且PM=PN.

(1)当点M在⊙O内部,如图一,试判断PN与⊙O的关系,并写出证明过程;

(2)当点M在⊙O外部,如图二,其它条件不变时,(1)的结论是否还成立?请说明理由; (3)当点M在⊙O外部,如图三,∠AMO=15°,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题12】如图,△OAB中,OA = OB = 10,∠AOB = 80°,以点O为圆心,6为半径的优弧⌒MN分别交OA,

OB于点M,N.

(1)点P在右半弧上(∠BOP是锐角),将OP绕点O逆时针旋转80°得OP′. 求证:AP = BP′; (2)点T在左半弧上,若AT与弧相切,求点T 到OA的距离;

(3)设点Q在优弧⌒MN上,当△AOQ的面积最大时,直接写出∠BOQ的度数.

【答案】(1)证明:∵∠AOP=∠AOB+∠BOP=80º+∠BOP.

∠BOP’=∠POP’+∠BOP=80º+∠BOP ∴∠AOP=∠BOP’又∵OA=OB,OP=OP’ ∴△AOP≌△BOP’∴AP=BP’

(2)解:连接OT,过T作TH⊥OA于点H,∵AT与⌒MN相切,∴∠ATO=90º

∴AT=

=8

12⨯OA⨯TH=12⨯AT⨯OT,即11

2⨯10⨯TH=2⨯8⨯6 ∴TH=245

,即为所求的距离

(3)10º,170º【注:当OQ⊥OA时,△AOQ的面积最大,且左右两半弧上各存在一点】

【题13】如图,已知直线l与⊙O相离,OA⊥l于点A,OA=5,OA与⊙O相交于点P,AB与⊙O相切于

点B,BP的延长线交直线l于点C.

(1)试判断线段AB与AC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2)若PC=2,求⊙O的半径和线段PB的长;

(3)若在⊙O上存在点Q,使△QAC是以AC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求⊙O的半径r的取值范围.

【解析】(1)由于AB是⊙O的切线,故连半径,利用切线性质,圆半径相等,对顶角相等,余角性质,

推出AB,AC两底角相等;

(2)设圆半径为r,利用勾股定理列方程求半径,再利用三角形相似求PB

(3)先作出线段AC的垂直平分线MN,作OD垂直于MN,再利用勾股定理计算即可

【答案】(1)AB=AC; 连接OB,则OB⊥AB,所以∠CBA+∠OBP=900,

又OP=OB,所以∠OBP=∠OPB,又∠OPB=∠CPA,又OA⊥l于点A, 所以∠PCA+∠CPA=900,故∠PCA=∠CBA,所以AB=AC (2)设圆半径为r,则OP=OB=r,PA=5-r;

∴AB2=OA2-OB2=52-r2,AC2=PC2-AP22-(5-r)2,

从而建立等量关系,r=3,∵AB=AC,∴AB2= AC2,利用相似,求出PB=4 (3)作出线段AC的垂直平分线MN,作

OD垂直于MN,

则可推出OD=

11

AC=

AB 22≤r,r≥

由题意,圆O要与直线MN有交点,所以OD=

又因为圆O与直线l相离;所以r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切线的性质、等角对等边、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及其性质的运用以及勾股定理的应用等知识,知识点丰富;考查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以及转化思想来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了圆的相关知识,圆的切线是圆中的重点,也是考试常考的部分;求线段的长常用勾股定理或相似等知识解答.

【题14】如图,⊙O是△ABC外接圆,AB=AC=10,BC=12,P是BC弧上一动点,过点P作BC的平行

线交AB延长线与点D.

(1)当点P在什么位置时,DP是⊙O的切线?说明理由.

(2)当DP是⊙O的切线时,求DP的长

.

解析:(1)根据PD//BC,可以天加辅助线由切线判定定理解题;

(2)根据勾股定理与垂径定理求出⊙O半径r,再结合△ABE∽△ADP即可.

解:(1)当P是BC中点时,DP是⊙O的切线.理由如下:

∵AB=AC,∴

∴PA是⊙O的直径

.

又AB=AC,∴PA⊥BC.

∵DP//BC,∴PD⊥AP.

∴DP是⊙O的切线.

(2)连接OB,设PA交BC于点E.

由垂径定理得,BE= 1BC=6. 2

在Rt△ABE中,据勾股定理,AE=

设⊙O的半径为r,则OE=8-r. AB2-BE2=2-62=8.

在Rt△OBE中,r=6+(8-r).解得r=

(3)∵DP//BC,∴∠ABE=∠D.

又∵∠1=∠1,∴△ABE≌△ADP 22225. 4875

,∴DP= 2582⨯4BEAE6=,即=DPAPDP

【题15】如图,菱形ABCD的边长为2cm,∠DAB=60°.点P从A点出发,

的速度,沿AC向C

作匀速运动;与此同时,点Q也从A点出发,以1cm/s的速度,沿射线AB作匀速运动。当P运动到C点时,P、Q都停止运动,设点P运动的时间为ts.

(1)当P异于A、C时,请说明PQ∥BC;

(2)以P为圆心 PQ长为半径作圆,请问:在整个运动过程中,t为怎样的值时,⊙P与边BC分

别有1个公共点和2个公共点?

【解析】(1)利用菱形的性质及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解决此问题。

(2)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抓住动态问题的几个关键位置,⊙P过边BC的端点B或C时,

⊙P与边BC相切时,用时间t及点P和点Q的运动速度表示对应边的长度,利用特殊三角形

的特殊性质构造一元一次方程,进一步求出t的值,根据运动的过程找到边BC与⊙P有不同

交点个数时的t的取值范围。

【答案】解:(1)∵四边形ABCD为菱形,∴AB=BC=2,∠BAC=

又∵∠DAB=60°,∴∠BAC=∠BCA=30°.

连接BD交AC于点O,∵四边形ABCD为菱形

∴AC⊥BD,OA=

∴OB=1∠DAB. 21AC 21AB=1

,∴2

运动t

秒时,,AQ=t

,∴APAC=AQAB

又∵∠PAQ=∠CAB,∴ΔPAQ∽ΔCAB

∴∠APQ=∠ACB, ∴PQ∥BC

(2)如图1,⊙P与BC切于点M,连接PM,则PM⊥BC.

在RtΔCPM中,∠PCM=30°,∴PM=1

2

由PQ=AQ=t,

=t,解得

t=, 2

此时⊙P与边BC有一个公共点。

如图2,⊙P过点B,此时PQ=PB

∵∠PQB=∠PAQ+∠APQ=60°∴ΔPQB为等边三角形,

∴QB=PQ=AQ=t, ∴t=1

∴当t≤1时,⊙P与边BC有2个公共点。

如图3,⊙P过点C,此时PC=PQ,

即=t

,∴t.

∴当1

当点P运动到点C,即t=2时,⊙P过点B,

此时⊙P与边BC有1个公共点。

综上所述:当

t=

或1

个公共点;当t≤1时,⊙P与边BC有2个公共点。


相关内容

  • 用正确的方法解决问题
    如何更好地解决问题 --<用正确的方法解决问题>读后感 每个人生活中都会遇到各种各样不同的问题,那么到底什么是问题呢,要探讨怎么寻 求正确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就得先弄清楚什么是问题这件事. 一.什么是问题 关于什么是问题的解释有很 ...
  • 浅谈国际私法中的先决问题
    法律研究 <财经界>January,2008 浅谈国际私法中的先决问题 朱地球 (上海海事大学,上海,200135) 摘 要:本文先从先决问题的概念入手,试图准确界定先决的概念,再从案例出发,引出先决问题的构成要件,并提出质疑. ...
  • 企业创新与核心竞争力
    中外名家系列讲座之魏杰:企业创新与核心竞争力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6月24日 18:20 新浪财经 6月24日,"中外名家系列讲座"邀请著名经济学家.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 ...
  • 消费者行为学(判断题)
    问题 1 得 0 分,满分 0 分 正确 1.消费者行为学以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学科为基础. ( ) 答案 所选答案: 错 正确答案: 错 问题 2 得 0 分,满分 0 分 正确 2.消费生活是人们获取和使用消费物品 ...
  • [基于问题的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基于问题的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结题报告 常州市第八中学 翁明星 赵文金 一.课题的提出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时代的到来,教学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科技的发展,综合国力的竞争,急需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培养全民创新精神和实 ...
  • 国家土地政策解释,中国土地政策法规,土地政策的解释与批复
    国土资源部颁发的有关土地法实施问题的批复解释+让问题快速解决的技巧 +如何查阅和打印以下法规内容 2007/03/29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注销土地他项权利登记有关问题的复函 2005/09/20关于军用土地转让有关问题的复函 2005/09 ...
  • 现代谈判学笔记
    第七章谈判决策与方案制定 本章重点: 1.决策过程所面临的问题的种类 2.问题的基本特点和形成原因 3.谈判信息的种类 4.谈判信息的搜集.整理和分析 5.谈判目标的种类和原则 6.谈判决策的类型和评估 7.谈判计划的制定 第一节 谈判决策 ...
  • 高一地理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说课 环境问题是指在人类过度开发利用资源和环境的情况下发生的环境破坏或环境退化,从而危害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与发展的所有问题.一方面,生产.生活过程中排放的废弃物和有害物越来越多,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造成许多 ...
  • 弹性力学(徐芝纶)考试简答题汇总
    弹性力学简答题汇总 1. (8分)弹性力学中引用了哪五个基本假定?五个基本假定在建立弹性力学基本方程时有什么用途? 答:弹性力学中主要引用的五个基本假定及各假定用途为:(答出标注的内容即可给满分) 1)连续性假定:引用这一假定后,物体中的应 ...
  • 浅析"问题学生"产生的根源及解决措施
    摘 要: "问题学生"的教育及转化一直是一个令老师头疼的问题.那么,什么是"问题学生"?"问题学生"产生的根源是什么?"问题学生"背后的"问题家庭&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