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汉海权论与中国海权 - 范文中心

马汉海权论与中国海权

07/31

马汉海权论与中国海权

艾尔弗雷德"塞耶"马汉是美国杰出的军事理论家,曾两度担任美国海军学院院长,他在1890年-1905年间相继完成了被后人称为马汉“海权论”三部曲的《海权对历史的影响1660-1783》、《海权对法国革命和法帝国的影响:1793-1812》和《海军战略》,其有关争夺海上主导权对于主宰国家乃至世界命运都会起到决定性作用的观点,更是盛行世界百余年而长久不衰。直至今天,《海权对历史的影响》仍被认为是历史上产生过巨大影响的军事名著之一。在海洋权益日益引起各国高度重视的今天,从维护国家利益、推进民族复兴与发展的角度,研读马汉的《海权对历史的影响1660-1783》,对于我们思考面向未来的国家与民族的崛起,有着十分重要的启迪。

马汉的海权论内容非常丰富,主要有以下四点:

(1)海权与国家兴衰休戚与共。马汉在书中提出了一个概念,即海权。“海权即凭借海洋或者通过海洋能够使一个民族成为伟大民族的一切东西”。马汉的这一论述最大程度的拓展了海权的内涵和外延。他所说的海权应该包括海上军事力量和非军事力量。前者包括所拥有的舰队,包括附属的基地、港口等各种设施,后者则包括以海外贸易为核心的,和海洋相关的附属机构及其能力,也就是国家海洋经济力量的总和。从物质形态上来说,海权实际上就是一个国家在海洋上的综合实力。建立和发展强大的海上力量对促使国家经济的繁荣和财富的积累、夺取制海权和打赢海上战争以及维护国家国际政治地位具有重要的意义。以此观点看,海权不仅标志着一个国家利用海洋和控制海洋的总体能力,同时也决定着一个国家和民族能否成为一个伟大民族。因此,马汉的海权论实际上是论述如何通过夺取制海权以达到控制世界的理论。

(2)影响海权的六个要素。一是地理位置。如岛国,既不靠陆路去保卫自己,也不靠陆路去扩张领土,而完全把目标指向海洋,比大陆国家拥有更明确的向海洋发展的战略目标,具有发展海权的优越条件。二是自然结构。致力于发展海权的国家,必须拥有漫长的海岸线,要有许多能够得到保护的深水港湾以及深入内地的大河等条件。三是领土范围。国家发展海上力量必须要有一定面积的领土作为依托,领土的大小要与国家人口的数量、资源及其分布状况相称。四是人口数量。人口以从事海洋事业的人员为主,可以为海军的发展提供充足的兵员。五是民族特点。一个海军强国的人民一定要渴求物质利益,追求国内外有利可图的商业往来,也可概括为一个民族强烈地追求海外殖民地、追逐海外利益的民族精神。六是政府性质。政府要具有海洋意识且对海军重视,政策上具有连续性。

(3)海权与陆权之间的关系。马汉认为:海权与陆权相互制约又相互依存,他非常重视陆上“依托”对海上力量的意义。

(4)海权的运用必须遵守“战争法则”。马汉在书中用大量战例具体阐释了一些重要原则,如集中优势兵力原则、摧毁敌人交通线原则、舰队决战原则和中央位置原则等。

海权论思想是对历史的总结,也集中反映了世界主要军事大国对海洋的战略地位重要性的认识。自马汉去世以后的两次世界大战以及世界战略格局的变化,也验证了海权论的观点。直到今天,世界主要军事大国围绕争夺海上优势的海军军备竞赛也从未停止过。

海权论产生于美国,受益最大的也是美国。美国政府接受了马汉关于突破传统近岸防御思想,建立了一支具有进攻能力的强大海军。在1898年的美西战争中打败了西班牙,随后控制了加勒比海、波多黎各和关塔那摩,并占领了菲律宾。借助于菲律宾,美国相继吞并了夏威夷、威克岛、关岛等一连串“踏脚石”,走上了向亚洲扩张之路。1908 年美国海军实现了从沿岸防御战略向远洋进攻战略的转变,其实力从19 世纪80 年代的世界第12 位跃居世界第2 位。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威尔逊总统也是依据马汉的思想,促使国会通过著名的“海军法案”,建成世界上第一流海军舰队,从而取代了英国海洋霸主的地位。

英国决策者依据马汉的思想,出台了“双强标准”――英国海军舰船总吨位不少于两个仅次于它的大国海军的吨位之和这一新的海军建设方针,以确保英国的海上霸主地位。这为英国在随后不久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战胜德国发挥了关键性作用。

19 世纪末,威廉二世在看到马汉的著作后,出台了极具德国特色的“冒险理论”和“存在舰队”战略,形成了庞大的海军建设计划,德国从此走上扩建海军的道路,并在短短的十多年中,建成了一支仅次于英国的海军舰队,成为英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强大对手。

在海权论的直接影响下,日本举国上下形成了大力发展海军力量的统一意志,在很短的时间内建成了远东的一流舰队,并相继打赢了甲午战争、日俄战争这两场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战争,一举成为西太平洋上令西方列强刮目相看的海洋强国。

马汉的书传到俄国后,在俄国统治者中引起强烈共鸣,并将其奉为“海军的圣经”,直接促使沙俄海军的崛起。

遗憾的是,马汉的海权论思想在中国无论是实践上还是理论上都影响甚微。中国虽然有着漫长的海岸线,但中国始终不是一个海洋大国。受古代禁海令、重陆轻海等观念的影响,一直没能组建强大的海上作战力量,更没有产生过经略海

洋的战略思想。近代洋务运动清朝建立了一支较强的海上作战力量——北洋海军拥,但由于清朝腐败的政治体制、消极的海防思想等,决定了中国错失了和日本一样实现崛起的重要机遇。

现代海洋意识,已远远超出马汉所处时代的意义。海洋的经济、军事等战略利益日益重要。历史表明:地理因素对国家安全战略的影响是最基本、最持久的因素。中国属于陆海复合型国家,有960 万平方公里陆地疆域,300 多万平方公里海洋国土,但其中有100多万平方公里海域存在划界争议,矛盾时有激化。从目前来说,在领土主权方面,中国面临着祖国统一,收复主权岛屿的严峻任务;在维护海外政治经济权利方面,海上作战力量的建设目标将服务于中国政治经济的海外利益,要能够确保我军、民、商的合法海上权益不受侵犯。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中国经济已经完全融入世界经贸体系,成为了世界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银行的最新数据显示: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作为世界经济的火车头,中国经济对海外贸易依赖程度也非常高,海外贸易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的重大动力源头,迫切需要建立强大的海上作战力量以捍卫我国的商业船只、贸易船队、产品进出口和能源输入的安全,以保证中国经济命脉不被人掐断,以维护中国巨大的海外商业利益。一支强大的海上作战力量对中国和平崛起的整体实现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海洋中蕴涵的丰富的资源也正成为各国争夺的战略资源。在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的进程中,海权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我国在国际政治、军事、经济、外交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

因此,必须牢固的树立海洋权益意识,必须把向海洋拓展作为我国的一项重要战略,加快海上战略力量建设步伐,特别是在东海海域,要常备一支强大的近海防御和远洋作战力量,以确保我主权完整、海洋权益和海上运输线安全,维护极其宝贵的相对稳定的发展内外部环境。在地缘政治和国际格局不断演变的今天,我们依然要有强烈危机感,中国海权意识一天没有确立起来,中国就不能成为真正的海洋强国,在世界格局中就很难成为真正的一极。建设一支符合我国国情、与我国经济实力匹配的海上作战力量,加速航母编队建设步伐,对于实现国家的和平崛起与民族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关内容

  • 从海防意识看中国近代衰落的原因
    从海防意识看中国近代衰落的原因 艾跃进 (南开大学军事教研室,天津300071) 摘要:海洋和海洋文明孕育了一个又一个强国,而一支强大的海军又是一个强大国家的重要标志.近代中国之衰落无疑同其海防的衰败相关.封建专制.腐败和意识形态落后,特别 ...
  • 李宗仁谈国民党接收日伪资产:接收实为"劫收"
    当时中南海中行辕主食每天处理的公务,主要是为分赃不均而拔刀相向的国民党军政部门当调解人. 李宗仁在他的回忆录中对此便回忆说: 当时在北平的所谓"接收",确如民间报纸所讥讽的,实在是"劫收".这批接收人 ...
  • 荷兰海权崛起
    荷兰,面积仅相当于两个半北京,人口仅150W 的弹丸小国,但17世纪的荷兰,曾经将势力延伸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成为了"海上第一强国",是整个世界最为富庶的中心地区.荷兰的崛起紧紧围绕海权进行. 捕鲱鱼,合理利用海洋资源 ...
  • 维护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
    维护海洋权益 建设海洋强国--体会 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了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的奋斗目标.这个目标在国内外形势复杂的当前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走向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 海洋强国是指在开发海洋.利用海洋. ...
  • 冷战时期美国的军事战略与军事思想
    冷战时期美国的军事战略与军事思想 陈海宏 2012-8-31 16:37:25 来源:<理论学刊>(济南)2007年11期第103-108页 [专题名称]世界史 [作者简介]陈海宏,山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教授.博士生 ...
  • 李旭之:分析甲午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
    2014-07-29 08:07:40  来源:红歌会网  作者:李旭之 今年又是甲午年,当下中日关系走入了一个低点,日本右翼势力近几年连续通过钓鱼岛问题,东海问题,历史问题等几个大的动作,使得中日之间紧张了气氛.现在日本又解禁了日本集体自 ...
  • 三国所有人物
    三国所有人物 张让 张角 张宝 张梁 张飞 张钧 张举 张纯 张济 张邈 张超 张杨 张虎 张温 张闿 张燕 张辽 张昭 张紘 张英 张勋 张绣 张鲁 张郃 张顗 张南 张武 张温 张允 张横 张既 张卫 张松 张任 张肃 张翼 张著 张音 ...
  • 高一历史小论文
    历史小论文在<这个历史挺靠谱(3) >中,曾对于我国与其他国家 有巨大差异的原因进行过探讨,在此引用他在书中的一段话 来作出说明: "中国跟西方产生这么大的差异,归根到底是生 存环境决定的.地理环境的差异决定了生产方式 ...
  • 历年高考政治真题主观题(文化生活)
    (北京2013)41.(27分)中华大地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文化灿烂. 黄河.长江流域孕育的中华文化,以其悠久的历史.丰富而绚丽的内涵.鲜明而独特的风格,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和无穷的魅力.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特有的包 ...
  • 澳门问题由来与解决过程
    澳门回归--记葡中于关澳门题的外交博弈问你 知可Mcau不是a我真,姓我开离你久太,母了亲但是,们他掳去是的的我肉体你,依然保管内心我灵魂,三的年来百梦寐不的生母啊忘请,儿的叫名,乳我叫声澳一,门198年129月02,日澳门回归计倒周年,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