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反应原理]高考题 - 范文中心

[化学反应原理]高考题

07/30

(14广东33) (17分)H 2O 2是一种绿色氧化还原试剂,在化学研究中应用广泛。 某小组拟在同浓度Fe 3+的催化下,探究H 2O 2浓度对H 2O 2分解反应速率的影响。限选试剂与仪器:30% H2O 2、0.1mol∙L-1Fe 2(SO4) 3、蒸馏水、锥形瓶、双孔塞、水槽、胶管、玻璃导管、量筒、秒表、恒温水浴槽、注射器

①写出本实验H 2O 2分解反应方程式并标明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____________

②设计实验方案:在不同H 2O 2浓度下,测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求所测得的数据能直接体现反应速率大小)。 ③设计实验装置,完成图20的装置示意图。

④参照下表格式,拟定实验表格,完整体现实验方案(列出所选试剂体积、需记录的待测物理量和所拟定的数据;数据用字母表示)。

2气体)进行实验。可观察到B 瓶中气体颜色比A 瓶中的_________(填“深”或“浅”),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1) ①

② 收集相同体积的氧气所需时间或者相同时间所收集氧气的体积

③ (测相同时间内收集氧气的体积)或

(测相同时间内收集氧气的体积或收集相同体积气体所

需时间)

(2) 深 从图a 知H 2O 2的分解反应为放热反应,从图b 也知2NO 2N 2O 4 反应 为放热反应,

B 瓶中H 2O 2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分解快,相同时间内放热多,因此B 瓶所处温度高,2NO 2

(14安徽理综28) (14分) 某研究小组为探究弱酸性条件下铁发生电化学腐蚀类型的影响因素,将混合均匀的新制铁粉和碳粉置于锥形瓶底部,塞上瓶塞(如图1) 。从胶头滴管中滴入几滴醋酸溶液,同时测量容器中的压强变化。 (1)请完成以下实验设计表(表中不要留空格) :

N 2O 4 平衡逆向移动,NO 2浓度大,颜色深

(2)编号①实验测得容器中压强随时间变化如图2。t 2时,容器中压强明显小于起始压强,其原因是铁发生了 腐蚀,请在图3中用箭头标出发生该腐蚀时电子流动方向;此时,碳粉表面发生了 (“氧化”或“还原”)反应,其电极反应式是 。

(3)该小组对图2中0~t 1时压强变大的原因提出了如下假设,请你完成假设二: 假设一:发生析氢腐蚀产生了气体;假设二: ;…… (4)为验证假设一,某同学设计了检验收集的气体中是否含有H 2的方案。请你再设计一个

实验方案验证假设一,写出实验步骤和结论。

【答案】

实验步骤和结论(不要求写具体操作过程)

①药品用量和操作同编号①实验(多孔橡皮塞增加进、出导管) ②通入氩气排净瓶内空气;

③滴入醋酸溶液,同时测量瓶内压强变化(也可测温度变化,检验Fe 2+等)。

21.(09安徽卷28)(17分)Fenton 法常用于处理含难降解有机物的工业废水,通常是在调节好PH 和Fe

2

浓度的

废水中加入H 2O 2,所产生的羟基自由基能氧化降解污染物。现运用该方法降解有机污染物

p-CP ,探究有关因素对该降解反应速率的影响。

[实验设计]控制p-CP 的初始浓度相同,恒定实验温度在298K 或313K (其余实验条件见下表),设计如下对比试验。

(1)请完成以下实验设计表(表中不要留空格)。

[数据处理]实验测得p-CP 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右上图。

(2)请根据右上图实验①曲线,计算降解反应在50~150s内的反应速率: L -1·s -1 (p-CP )= mol·[解释与结论]

(3)实验①、②表明温度升高,降解反应速率增大。但温度过高时反而导致降解反应速率减小,请从Fenton 法所用试剂H 2O 2的角度分析原因: 。

(4)实验③得出的结论是:PH 等于10时, 。 [思考与交流]

(5)实验时需在不同时间从反应器中取样,并使所取样品中的反应立即停止下来。根据上图中的信息,给出一种迅速停止反应的方法: 答案: (1)

(2)8.0×10-6

(3)过氧化氢在温度过高时迅速分解。

(4)反应速率趋向于零(或该降解反应趋于停止)

(5)将所取样品迅速加入到一定量的NaOH 溶液中,使pH 约为10(或将所取样品骤冷等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解析:

(1)实验①是参照实验,所以与实验①相比,实验②和③只能改变一个条件,这样才能起到对比实验的目的,则实验②是探究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则T=313K,pH=3,c (H2O 2)=6.0 mol ·L -1,c (Fe2)=0.30 mol·L -1,实验③显然是探究pH 的大小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2)在50~150s 内,△c (p-CP)=0.8mol·L -1,则v (p-CP)=0.08mol·L -1·s -1;(3)温度过高时,H 2O 2分解,c (H2O 2) 浓度减小,导致反应速率减小;

(4)从图中看出,pH=10时,c (p-CP)不变,即反应速率为零,说明碱性条件下,有机物p-CP 不能降解;

(5)从第(4)可以得出,在发言液中加入NaOH 溶液,使溶液的pH 迅速增大,反应停止。 (14广东11)某同学组装了图4所示的电化学装置,电极Ⅰ为Al ,其它均为Cu ,则 A. 电流方向:电极Ⅳ→A→电极Ⅰ

B. 电极Ⅰ发生还原反应 C. 电极Ⅱ逐渐溶解

D. 电极Ⅲ的电极反应:Cu 2+ + 2e- = Cu 答案A

(14浙江理综27)(15分)煤炭燃烧过程中会释放出大量的SO 2,严重破坏生态环境。采

用一定的脱硫技术可以把硫元素以CaSO 4的形式固定,从而降低SO 2的排放。但是煤炭燃烧过程中产生的CO 又会与CaSO 4发生化学反应,降低了脱硫效率。相关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

CaSO 4(s)+CO(g)

CaO(s)+SO 2(g)+CO 2(g),△H 1=218.4 kJ·mol 1(反应Ⅰ)

CaSO 4(s)+请回答下列问题:

CaS(s)+4CO 2(g),△H 2=-175.6 kJ·mol 1(反应Ⅱ)

(1)反应Ⅰ能够自发进行的反应条件是 。

(2)对于气体参与的反应,表示平衡常数K p 时用气体组分(B)的平衡压强p (B)代替该气体

物质的量浓度c (B),则反应Ⅱ的K p = (用表达式表示) 。 (3)假设某温度下,反应Ⅰ的速率(υ1) 大于反应Ⅱ的速率(υ2) ,则下列反应过程能量变化

示意图正确的是 。

A B C D

(4)通过监测反应体系中气体浓度的变化可判断反应Ⅰ和Ⅱ是否同时发生,

理由是 。

(5)图1为实验测得不同温度下反应体系中CO 初始体积百分数与平衡时固体产物中CaS

质量百分数的关系曲线。则降低该反应体系中SO 2生成量的措施有 。 A .向该反应体系中投入石灰石 C .提高CO 的初始体积百分数

B .在合适的温度区间内控制较低的反应温度 D .提高反应体系的温度

(6)恒温恒容条件下,假设反应Ⅰ和Ⅱ同时发生,且υ1>υ2,请在图2中画出反应体系中

c (SO2) 随时间t 变化的总趋势图。

27.[14分]

(1)高温

p 4(CO2) (2)4

p (CO)

(3)C

(4)如果气相中SO 2和CO 2的浓度之比随时间发生变化,则表明

两个反应同时进行 (5)ABC (6)右图

(2014全国新课标Ⅱ卷28)(15分)某小组以CoCl 2·6H 2O 、过氧化氢、液氨、氯化铵固体为原料,在活性炭催化下,合成了橙黄色晶体X 。为确定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 ①氨的测定:精确称取w g X,加适量水溶解,注入如图所示的三颈瓶中,然后逐滴加入足量10% NaOH溶液,通入水蒸气,将样品溶液中的氨全部蒸出,用V 1 ml c1 mol·L -1的盐酸溶液吸收。蒸氨结束后取下接收瓶,用c 2 mol·L -1 NaOH 标准溶液滴定过剩的HCl ,到终点时消耗V 2 ml NaOH 溶液。

3

2

5

1

4

6

A

1. 水

2. 安全管

3.10%NaOH溶液4. 样品液

5. 盐酸标准溶液6. 冰盐水

B C

氨的测定装置(已省略加热和夹持装置)

②氯的测定:准确称取样品X 配成溶液后用AgNO 3标准溶液滴定,K 2CrO 4溶液为指示剂,至出现砖红色沉淀不在消失为终点(Ag 2CrO 4为砖红色)。 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中安全管的作用原理是

(2)用NaOH 标准溶液滴定过剩的HCl 时,应使用 式滴定管,可使用的指示剂为 。

(3)样品中氨的质量分数表达式为 。

(4)测定氨前应该对装置进行气密性检验,若气密性不好测定结果将 (填“偏高”或“偏低”)。

(5)测定氯的过程中,使用棕色滴定管的原因是 :滴定终点时,若溶液中c(Ag+)=2.0×10-5 mol·L -1 ,c(CrO42-) 为L -1 mol 。(已知:Ksp(Ag2CrO 4)= 1.12×10-12)

(6)经测定,样品X 中钴、氨和氯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6:3,钴的化合价为。制备X 的

化学方程式为 :X 的制备过程中温度不能过高的原因是 。 28.(15分)

(1)瓶A 中的压力过大时,安全管中的液面上升,使A 瓶中的压力稳定。 (2)碱 酚酞(或甲基红) (3)

(c1V 1-c 2V 2) ×10-3×17

×100%

(4)偏低

(5)防止硝酸银见光分解 2.8×10-3

(6)+3 2CoCl 2 +NH4Cl +10NH3 + H2O 2 = 2[Co(NH3) 6]Cl3 + 2H2O 温度过高过氧化氢分解,氨气逸出

(2014全国新课标Ⅱ卷12)2013年3月我国科学家报道了如图所示的水溶液锂离子电池体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a 为电池的正极

B .电池充电反应为LiMn 2O 4=Li1-x Mn 2O x +xLi C .放电时,a 极锂的化合价发生变化 D .放电时,溶液中Li +从b 向a 迁移

答案C

(13全国新课标I 卷10) 银制器皿日久表面会逐渐变黑,这是生成了Ag2S 的缘故。根据电化学原理可进行如下处理:在铝质容器中加入食盐溶液,再将变黑的的银器浸入该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发现黑色会褪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处理过程中银器一直保持恒重

B .银器为正极,Ag 2S 被还原生成单质银

C .该过程中总反应为2Al + 3Ag2S = 6Ag + Al2S 3 D .黑色褪去的原因是黑色Ag 2S 转化为白色AgCl

点评:属于较难题。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常见问题是新课程中的一种能力要求。本题涉及的问题在部分资料中出现过,不陌生,但对反应原理的分析有较大难度。本题错选的主要原因是误将银器作负极,导致无法正确判断。

(2010全国理综Ⅰ10)右图是一种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示意图。电池的一个点极由有机光敏燃料(S )涂覆在TiO 2纳米晶体表面制成,另一电极由导电玻璃镀铂构成,电池中发生的反应为:

h ν

TiO 2/S−−→TiO 2/S*(激发态)

TiO 2/S*−−→TiO 2/S++e-

-I 3+2e-−−→

3I -

- 2TiO 2/S++3I -−−→2TiO 2/S+I3

下列关于该电池叙述错误的是 ( ) ..

A .电池工作时,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B .电池工作时,I 离子在镀铂导电玻璃电极上放电 C .电池中镀铂导电玻璃为正极

--

D .电池的电解质溶液中I 和I 3的浓度不会减少

【命题意图】考查新型原电池,原电池的两电极反应式,电子流向与电流流向,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原电池的总反应式等,还考查考生变通能力和心理素质,能否适应陌生的情境下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新的问题等

【解析】B 选项错误,从示意图可看在外电路中电子由负极流向正极,也即镀铂电极做正极,发生还原反应:I 3-+2e-=3I-;A 选项正确,这是个太阳能电池,从装置示意图可看出是个原电池,最终是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应为把上面四个反应加起来可知,化学物质并没有减少;

还原

C 正确,见B 选项的解析;D 正确,此太阳能电池中总的反应一部分实质就是:I 3-氧化

3I -的转化(还有I 2+I-I 3-),另一部分就是光敏有机物从激发态与基态的相互转化而已,所有化学物质最终均不被损耗! 【答案】B

(2010浙江卷9) Li-Al/FeS电池是一种正在开发的车载电池,该电池中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2Li ++FeS+2e-=Li 2S+Fe 有关该电池的下列中,正确的是

A. Li-Al 在电池中作为负极材料,该材料中Li 的化合价为+1价 B. 该电池的电池反应式为:2Li+FeS=Li 2S+Fe C. 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Al-3e -=Al3+

D. 充电时,阴极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Li 2s+Fe-2e -=2Li ++FeS 试题解析:

本题涵盖电解池与原电池的主体内容,涉及电极判断与电极反应式书写等问题。根据给出的正极得电子的反应,原电池的电极材料Li-Al/FeS可以判断放电时(原电池)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Al-3e -=Al3+。A 、Li 和Al 分别是两极材料。B 、应有Al 的参加。D 、应当是阳极失电子反应。 本题答案:C

原电池与电解池的教学一定要重视电极反应式书写。电极反应式书写是原电池和电解池内容或原理的核心。原电池的教学可以从原电池反应的总反应式:可以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负极反应(因负极就是参加反应的电极)开始。电解池的教学要从外加电源的正负极,分析阳极(活性电极时本身参加反应)开始,最终获得被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简单记住:

沸(负)羊(阳)羊(氧化)。

(13全国新课标I 卷11) 已知K sp (AgCl )=1.56×10-10,K sp (AgBr )=7.7×10-13 ,K sp (Ag 2C rO 4)=9×10-11。某溶液中含有Cl -、Br -和CrO 42-,浓度均为0.010mol/L,向该溶液中逐滴加入0.010mol/L的AgNO 3溶液时,三种阴离子产生沉淀的先后顺序为

A 、Cl -、Br -、CrO 42- B 、CrO 42-、Br 、Cl - C 、Br -、Cl -、CrO 42- D 、Br 、CrO 42-、Cl - 答案:C

解析:设Cl -、Br -、CrO 42- 刚开始沉淀时,银离子的浓度分别为x mol 、y mol 、z mol ,则根据K sp 可得: 0.01x =1.56×10-10 0.01y =7.7×10-13 0.01z 2=9×10-11 可分别解出x≈1.56×10-8 y ≈7.7×10-13 z ≈3××10-4.5

可知y

A. 电流方向:电极Ⅳ→A→电极Ⅰ

B. 电极Ⅰ发生还原反应 C. 电极Ⅱ逐渐溶解

D. 电极Ⅲ的电极反应:Cu 2+ + 2e- = Cu 答案A

(14全国新课标I 卷27)

(4)(H3PO 2) 也可以通过电解的方法制备。工作原理如图所示(阳膜和阴膜分别只允许阳离子、阴离子通过) :

①写出阳极的电极反应式

②分析产品室可得到H 3PO 2的原因

③早期采用“三室电渗析法”制备H 3PO 2,将“四室电渗析法”中阳极室的稀硫酸用H 3PO 2稀溶

液代替,并撤去阳极室与产品室之间的阳膜,从而合并了阳极室与产品室,其缺点是 杂质。该杂质产生的原因是: 。

(13全国新课标I 卷28) 二甲醚(CH 3OCH 3)是无色气体,可作为一种新型能源,由合成气

(组成为H 2、CO 、和少量CO 2)直接制备二甲醚,其中主要过程包括以下四个反应:

①CO(g)+ 2H2(g) = CH3OH(g) △H 1=-90.1 kJ·mol -1

②CO 2(g)+ 3H2(g) = CH3OH(g)+H2O(g) △H 2=-49.0 kJ·mol -1

水煤气变换反应:

③CO(g) + H2O (g)=CO2(g)+H2(g) △H 3=-41.1 kJ·mol -1

二甲醚合成反应:

④2CH 3OH(g)=CH3OCH 3(g)+H2O(g) △H 4=-24.5 kJ·mol -1

(1)Al2O 3是合成气直接制备二甲醚反应催化剂的主要成分之一。工业上从铝土矿制备较高纯

度Al 2O 3的主要工艺流程是 (以化学方程式表示)

(2)分析二甲醚合成反应④对于CO 转化率的影响。 (3)由H 2和CO 直接制备

二甲醚(另一产物为水蒸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⑷有研究者在催化剂(含

Cu-Zn-Al-O 和Al 2O 3),压强为5.0MPa 的条件下

由H 2和CO 直接制备二甲醚,结果如下图所示。

其中CO 转化率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 ⑸二甲醚直接燃料电池具有启动

快,效率高等优点,其能量密度高于甲醇直接燃

烧燃料电池(5.93kW·h·kg -1),若电解质为酸性,

二甲醚直接燃料电池的负极反应为

_______________。 一个二甲醚分子经过电化学氧化,可以产生___________个电子的电量;该电池理论输出电压1.20V ,能量密度E=_____(列式计算,能量密度=电池输出电能/燃料质量,1kW·h=3.6×105J )

答案:(1)Al 2O (铝土矿)+2NaOH=2NaAlO2+H2O ;NaAlO 2+CO2+2H2O=NaHCO3+Al(OH)3↓;

3

(2)消耗甲醇,促进甲醇合成反应①平衡向右移,CO 转化率增大,生成的H 2O 通过水煤气反应消耗部分CO

(3)2CO(g)+4H2(g)=CH3OCH 3(g)+H2O(g);ΔH=-204.7kJ/mol;该反应分子数减小,压强升

高平衡右移,CO 和H 2的转化率增大,CH 3OCH 3产率增加,压强升高使CO 和H 2的浓度增加,反应速率增大。

(2008广东24)(12分)

科学家一直致力研究常温、常压下“人工围氮”的新方法。曾有实验报道:在常温、常压、学照条件下,N 2在催化剂(掺有少量Fe 2O 3的TiO 2)表面与水发生反应,生成的主要产物为NH 3。进一步研究NH 3生成量与温度的关系,部分实验数据见下表(光照、N 2压力1.0×105Pa 、反应时间3 h):

相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

N 2(g)+3H2O(1)=2NH3(g)+

回答下列问题:

(1) 请在答题卡的坐标图中画出上述反应在有催化剂与无催化剂两种情况下反应过程 3O 2(g) ΔH =+765.2kJ·mol -1 2

中体系能量变化示意图,并进行必要标注。

(2) 与目前广泛使用的工业合成氨方法相比,该方法中固氮反应速率慢。请提出可提 高其反应速率且增大NH 3生成量的建议:

(3) 工业合成氨的反应为N 2(g)+3H2 2NH 3(g)。设在容积为2.0L 的密

闭容器中充入0.60mol N2(g)和1.60 mol H2(g),.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时,NH 3的物质的量分数(NH 2的物质的量与反应体系中总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①该条件下N 2的平衡转化率;

②该条件下反应2NH 3(g) N 2(g)+3H2(g)的平衡常数。

24.(1)画图略

要点:

1. 催化剂可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但对这各反应前后能量变化并不产生任何影响。

2. 该反应为吸热反应,所以反应物的总能量要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2)请提出可提高其反应速率且增大NH3生成量的建议:升高温度,增大反应物N2的浓度,不断移出生成物脱离反应体系。

解释:该反应正反应是吸热反应,升高温度,使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从而增大NH3生成量,升高温度也能提高反应速率;增大反应N2浓度,加快反应速率,并使化学平衡向右移动;不断移出生成物脱离反应体系,使平衡向右移动,增大NH3生成量。

(3) ①该条件下N2的平衡转化率:66.7%

②该条件下反应2NH3(g) ==== N2(g) +3H2(g)的平衡常数为0.005

解释:由三行式法计算可知,起始时,c(N2)=0.3mol/l.平衡时,c(N2)=0.1mol/l; c(H2)=0.2mol/l; c(NH3)=0.4mol/l 。

①所以N 2的平衡转化率=(0.3-0.1)/0.3*100%=66.7%

②反应2NH3(g) == N2(g) +3H2(g)的平衡常数K= c(N2)* c(H2)^3/ c(NH3)^2=0.005

4, 计算 7


相关内容

  • 高三化学后期复习策略
    高三化学后期复习策略 受李云松老师的委托,今天我与大家一起探讨.交流有关高考化学后期复习的问题,我准备从高考考什么.高考怎么考.我们怎么做三个方面谈点个人的看法,仅供参考. 一.2006年高考考什么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选择了5套2006年 ...
  • 20**年高考综合复习勒夏特列原理应用
    2013高考综合复习 勒夏特列原理应用(平衡移动原理) 1.根据条件的改变,判断平衡移动地方向 2.根据平衡移动的方向,判断条件的改变 例题:在高温下,反应2HI(g) H2(g)+I2(g)正反应为吸热反应,达到平衡时,要使混合气体的颜色 ...
  • 构建知识框架 形成知识体系
    构建知识框架 形成知识体系 --化学复习方法及备考建议 一.复习方法--三轮复习法 (一)一轮复习:(从上轮高考结束至下一年2月) 夯实基础知识,对以前所学知识再回顾,再认识,加深理解,初步归纳. (二)二轮复习:(3月1日至4月20日,计 ...
  • 山东高考6大科目解读
    山东高考说明出炉:取消基本能力测试英语听力 20日,山东省招考院正式对外发布<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夏季高考)山东卷考试说明>.据了解,今年,山东高考将采用"3+X"的模式,取消了基本能力测 ...
  • 化学与生活类高考题
    化学与生活类高考题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红宝石.珍珠.玛瑙.水晶.钻石等装饰品的主要成分都是硅酸盐 B .石油裂解.煤的气化.海水制镁.纤维素制火棉等过程中都包含化学变化 C .氢氧燃料电池.丹尼尔电池.硅太阳能电池中都利用了原电池 ...
  • 第23讲化学平衡状态化学平衡常数
    2014届一轮复习学案 第二十五讲 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常数 20131228丰集高中高三化学组 224高考目标导航 一.可逆反应 1.概念:一定条件下,既能向进行,同时又能向进行的反应称为可逆反应. 2.表示:采用表示,如:Cl2 + ...
  • 安徽省20**年高考新政策及备考建议
    安徽省2015年高考新政策及备考建议 今年高考怎么考?有哪些变化?随着昨日安徽省2015年<考试说明>的陆续发放,这个疑问也找到了答案. 和去年相比,今年高考不论是考点还是题型都以"平稳过渡"为准则,只有一些 ...
  • 高考化学强化训练四:盐类水解方程式
    高考化学强化训练五 盐类的水解 ----------班姓名--------- 一.单水解方程式(H---化学方程式, L -----离子方程式) 1. 醋酸钠,H : L: 2. NaF, H : L: 3. NaHCO3, H : L: ...
  • 历年离子反应高考试题
    考点2 离子反应 一.选择题 1. (2011·全国卷I ·11)将足量CO 2通入下列各溶液中,所含离子还能大量共存的是( ) 2--3+2-A. K +.SiO 3 B.H +.NH +.Cl -.NO 3.Al .SO 4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