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公开课[实验性水墨]教案设计 - 范文中心

20**年公开课[实验性水墨]教案设计

04/17

2013年《教学能手》教案设计

实验性水墨

——新水墨探究

课题:《实验性水墨》

执教人:东莞市石龙中 郭焕霞

授课时间:8周

授课地点:美术2室

学生人数:56人

听课对象: 艺术科组全体老师

【教学目标】

认识目标:了解什么叫水墨,并尝试了解当代水墨艺术的时代特点。在欣赏和对比中感受新水墨特性和表

现方法。

知识目标:激发学生对谁水墨艺术的兴趣和大胆尝试各种新材料、新技法,让学生自主体验新水墨探究的

乐趣。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挖掘当代艺术多元性的创新意识。

2、培养学生探索新元素,新方法的兴趣。

3、使学生在生活中通过体验更能接受新水墨的艺术语言。

【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认识新水墨艺术的概念和精神,及通过各种材料进行大胆尝试,进行各种水墨技法的实

验。

教学难点:1、对当代水墨画的欣赏,尝试从多角度理解当代实验水墨作品的意蕴。

2、通过体验,学生自己能从实践中得出一些新方法,新思路的表现水墨艺术的方法。

【教具准备】

课件,基本水墨工具(毛笔,墨汁,国画颜料、宣纸,调色盘)、(纸巾、牙刷、盐、喷水器、洗洁精等、)

【学具准备】

素描本, 笔、特殊材料水墨工具(根据实际情况,可以不用带)

【教师课前准备】

1、 传统和当代水墨作品的图片

2、 当代实验水墨代表人物介绍资料(吴冠中、刘子建)

3、 水墨探究创作过程录像片(一些技法的实验视频)

4、 老师实验创作的作品

5、 提问:现当代画家在探究实验活动中创作的作品是水墨画?为什么?

【学生课前准备】

1、 收集身边各种有吸水性的材料,或者有纹路的东西。

2、 分析老师的提问,根据个人的喜好从图书馆、网络等途径查阅有关现当代水墨实验的资料。

【时间分配】

第一部分 通过PPT 上的作品,结合课前学生回去查找的资料探讨分析来说明“传统水墨画”和“当代水墨画”

的差异,和总结学生了解到“心得”。

第二部分 教师引导,通过实验水墨录像,分析洗涤剂水破墨法,拼贴法、揉捏、牙刷撒喷等综合手段技法。 第三部分 学生分组讨论,选择所需要的工具,在探索中讨论主题,尝试合并创作一个完整作品

第四部分 老师巡察,指导学生继续创作作品,并分享个小组的作品。

第五部分 随意选一幅作品,请一位组员说说创作心得。

第六部分 要求其他学生回去整理一下课堂心得,连同作品一起发到老师邮件里。 下课!

【教学过程】

(一) 课堂导入

欣赏作品并道出本课学习目的:

师:在中国的艺术历史里,曾经有场影响当代艺术流派形成的运动,叫“85美术新潮运动”从此,中国现代艺术运动出现了一个由传统形态过渡现代形态的现象,严格来说,这现象是中国文化传统在其现代化进程中的一次局部自我调整。它的演变动力依然来自中国社会和中国文化内部。水墨艺术具有突出的表现。尤其在90年代以后这些具有现代艺术特征的行为被一些美术评论家定为“实验水墨”,并逐渐形成一个艺术流派。今天我们来尝试去了解它。

(二) 学习活动设计

第一阶段:

师:“国画,中国画,水墨画,水墨,这些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一个象征性标志,也是代表东方艺术的特有的象征。”

“水墨”这媒材至今任牢牢扎根当代中国画坛。这种媒介从古代发展至今,出现多样性的运用。首先,“水墨”具有独特的视觉性,很多有东方艺术情节的观众,通过视觉加特有的精神内涵,构成表达精神内容。其次,“水墨”的当代性,中国笔墨能够产生的视觉冲击效果和力量表达效果的特性。

“传统水墨画”:传统的水墨画,依南朝谢赫的古画品录评论:讲究“气韵生动”,不拘泥于物体外表的肖似,而多强调抒发作者的主观情趣。中国画讲求“以形写神”,追求一种“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感觉 讲究笔墨神韵, 讲究“骨法用笔”,不讲究焦点透视,不强调环境对于物体的光色变化的影响 讲究空白的布置和物体的“气势”。 可以说西洋画是“再现”的艺术,中国画是“表现”的艺术。国画是要表现“气韵”、“境界”。

在中国画中,以中国画特有的材料之一,墨为主要原料加以清水的多少引为浓墨、淡墨、干墨、湿墨、焦墨等,画出不同浓淡(黑、白、灰)层次。别有一番韵味称为“墨韵”。而形成水墨为主的一种绘画形式。

“现代水墨艺术”:水墨在中国经历1000多年发展,出现了不同的面貌,受到西方现代艺术的影响,许多画家已经不满足于中国画限定的表现方法,材质等,为了寻求一种全新的超越,现代抽象的艺术、超现实主义的艺术,象征性的艺术和中国笔墨相结合就产生了实验水墨。水墨仍然利用传统的资源(水、墨、用笔等),却背离传统的道路,画面基本框架与视觉趣味已经与传统中国画很不相同。由于渲染、拼贴等方法、材料的使用和对具象形象的舍弃,使画面具有鲜明的抽象形态,这种变化表面上看是对传统水墨的背叛,但在精神层面上,却是一种创造性的继承。

小结:一切艺术现象都具有实验性,它是一个国际性的普遍性的一种诉求,有普遍的公共性、因为当代艺术就是寻求公共与社会的、她要求走出沙龙,走出画框,所以出现装置,行为、表演、影像各种各样的形式,综合性的形式。

师:提问:现当代画家在探究实验活动中创作的作品是水墨画?为什么?

答案: “是肯定的。”

师:[投影部分资料] 展示一些画家的作品,简单分析,引导学生细心去欣赏。

师(生): 3种类型的代表作

——

第二阶段: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洗涤剂水破墨法,拼贴法、揉捏、牙刷撒喷等综合手段技法。

小结:所用手段和简单也很常见,水墨实验重在构想,你的思想感受。

【投影】展示与交流自己创作的水墨画,请大家来点评

(三) 探索练习,巡回指导

【投影部分资料】学生创作过程中,老师加以引导。及时展示学生“创作想法”。以供大家参考模仿。

全班分4组,以领悟到的特殊材料内容,在探索中创作共同创造一幅作品。

(四) 创作反馈 总结评价

展示其中一组比较完整的学生作品,请一个学生来说说创作构想。很想表达的内容。

总结:看!水墨的变化运用是否很有趣!

(五) 效果反馈,结束课程

1、老师寄语:这是一节快乐的课堂,希望大家回去后也有空在家玩玩水墨画。或继续了解相关内容,进一步体验学习。

2、请学生填写自评表格,下节课交。

【课件】 结束本课,谢谢大家!


相关内容

  • 六年级美术教案[徐悲鸿与奔马]
    徐悲鸿与奔马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徐悲鸿的生平与艺术成就,感受徐悲鸿笔下的奔马的艺术特点与精神内涵. 2.比较分析,了解徐悲鸿笔下的奔马与现实中的马不同的特点,并临摹感受. 3.提高美术观察与欣赏能力,加深热爱祖国.热爱和平的情感. 二. ...
  • [小学美术]河北版_第六册教案
    色彩的魔术师 教材分析: 我们生活在一个色彩缤纷的世界,红.橙.蓝.绿.青.靛.紫--美丽的大自然就像是一首色彩的交响乐,优美动人.在大自然中,光就象是一个魔术师,是它使我们的世界变得如此绚丽多姿.生机勃勃.画家离不开色彩,因为色彩是最美. ...
  • 冀教版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第一课:色彩的魔术师 课时: 1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了解和认识色彩在美术创作和生活中的重要性. 过程方法 能够感受色彩的魅力, 了解色彩的基础知识. 情感态度 喜欢进行色彩的各种探索试验,愿意探索的魅力.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感受色 ...
  • 四年级美术教案
    一课:节日的餐桌 教学目标: 1. 认识中国食品的特点,感受和了解中国灿烂的饮食文化. 2. 能够利用身边的材料进行食品造型的创作,发展学生选择材料.运用材料的能力. 3. 能运用绘画的形式表现节日餐桌的场景和气氛,发展学生的绘画表现能力. ...
  •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教案设计
    人民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历史必修 第三册 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第一节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 一.教学目标: [内容标准] 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知识与能力] 掌握中国古代 ...
  • 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实施细则
    33团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实施细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的一切工作必须服从和服务于教学这一中心.为使我校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逐步走上制度化.科学化和规范化的轨道,鼓励全体教师努力实施有效教学.构建高效课堂,创建统一. ...
  • 20**年春季育青小学校本教研工作计划
    育青小学校本教研工作计划 语文学科 2012年春 一.指导思想: 以<罗山教育办2012年春教学教研工作意见>为指导,以新课程为导向,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以课程实施过程中学校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 ...
  • 教师管理制度
    篇一:小学教师管理制度范文 1.学习制度.准时参加学校政治.业务学习,认真做好会议记录.经常读书看报,每学期阅读一本教育专著,做好读书笔记.每学期课改实验老师撰写5篇教学反思或随笔, 2.研讨制度.乐意承担公开课教学,主动搜集教学信息和改进 ...
  • [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说课
    <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说课 建宁县溪口中学 袁国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第一节<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我将主要从教材和学情.教法和学法.教学程序设计,三个方面来说说这节课. 一.对教材和 ...
  • 中国水墨山水画
    追寻中国水墨山水的足迹 --<名画百篇赏析>第二章第二节 一.教学设计思路 艺术课程是一种人文课程,<名画百篇赏析>教材的着眼点是提高人的审美素养,与人文素养整合发展.从地位作用看:本课与上几节课的审美内容相比是换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