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特点概述 - 范文中心

小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特点概述

11/11

小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特点概述

随着社会和科技的高速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教育问题,作为未来教师的我也更多的关注起小学生的诸多问题。今天就来谈谈有关于小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特点。小学阶段是6~7岁至11~12岁,称之为儿童期,这是人的思想品德形成的初段阶段。其发展性更多地体现由不知到知,由不懂到懂,由不会做到会做的过程。在这一阶段,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将会对他一生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稚嫩性是小学生的典型性格特点,是指小学生思想道德发展在人生全过程中处于萌芽状态。由于受到身心发展年龄特征的影响,思想往往比较单纯幼稚,道德认识具有明显的表面性和具体性。打个比方,儿童犹如一张白纸,可以有大的空间写最新最美的语言,画最艳最亮的图画。正是这种特点,引带出儿童思想的可塑性强这一特点。于是,儿童一方面体验着与成人和谐一致的愉快,另一方面体验着不一致的冲击和不快,他们正是在这种愉快和不愉快的交织运作中,开始了思想道德社会化的过程。

由于以上两种特点,使小学生易受外界伤害的可能性更大,根本原因不在于稚嫩的本身,而在于人们对稚嫩性的视而不见,对年龄特征的过于“忽略不记“。现实中,有的老师在思想深处,认为学生年龄小,不懂事,工作中不考虑学生的感受,更不顾学生的需要和年龄特征,总是“跟着感觉走”。长此以往,就会使不懂事的孩子变得“懂事”,会使孩子对老师有偏见,甚至出现敌意,那么,这样的教育还有什么意义呢?

有人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这些说明人是有很强的模仿天性,对于小学生来说,模仿的意义更是不容忽视,许多学习不能不说是从模仿开始的。社会心理学家沃尔特斯等人曾通过试验证明:榜样甚至可以抑制儿童的某些行为,使儿童抗拒外界的诱惑。

教育工作者要在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道德行为养成教育,不然会出现成长中的“倒挂”现象,表现在思想认识与规范行为的不和谐现象。如,小学阶段就有学生在认识上达到“胸怀祖国,放眼世界”的高度,但到了大学阶段反倒重新开始补习“五讲四美”的文明礼貌教育,其思想认识虽已深入抽象水平,但规范行为却停留在易变的潜表层。

由于小学生的这个特点,也就决定了他们的思想和言行易受暗示,易受他人左右。善变性的另一原因是小学生自主性不强,自控能力和自我选择能力低,比如对自我能力和形象的感受,他们更多地依赖于成人老师地评价。

儿童的道德,既不是固有的善良本性的展开,也不是单纯环境强化的结果,而是社会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近年来我国中小学生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多数家长千方百计的为孩子成长创造优越的生活条件,作为“独生子女代”的学生,受几代家人的宠爱,因此,在小学生中具有任性、自私、以我为中心等不良品格的人不在少数。家长对学生的悉心照顾和过分溺爱,弱化了学生的自主性和生存能力,学生的依赖性与自理能力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有的学生说,在家喝水时会不由自主地喊一声:“妈妈,给我倒杯水”。过后,自己明知不该这样,但下次照作不误。生活中这种情况绝不会仅此一例。在学生道德发展中,以我为中心,“别人照顾自己”的思想越强烈,那么,对他人与社会的责任意识和义务感可能就越淡化,社会道德价值准则和规范系统对他的作用就越小。因此,在现代学生身上还表现与以我为中心协调并进的不良个性—缺乏自立性。

综上所述,稚嫩性是小学生成长过程中不可逾越的现象,是年龄特征所决定的。但是他们的可塑性强说明有巨大的潜能可以开发。模仿是小学生本能的必经过程,随着模仿物的不断积累,儿童性格同步也由自我中心趋向去自我中心,但仍然缺乏自立,这时候就需要教师正确引导,从治本的角度出发,联合家庭教育,改造学生以我为中心的品格,让学生心中有他人,有爱心。另外,采取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教育内容,适合儿童思想品德发展年龄特征

的有效教育方式,帮助学生克服善变,逐渐拥有自己的主见。这样,就可以使学生向着教育者所期望的目标发展。对于小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特点的研究也就有了意义。


相关内容

  • 教育目的.学制与义务教育总结
    教育目的.学制与义务教育总结 一.教育目的概述 (一)概念 广义:是人们对教育的期望,即希望受教育者在接受了一段时期的教育后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达到怎么样的结果. 狭义:教育目的--是国家对人才培养质量和规格的总体要求. (二)教育目的的层次 ...
  • 20**年重庆市[教育公共基础知识]考试大纲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考试大纲 第一章 教育政策法规 第一节 国家教育政策法规 一.教育政策与教育法规 教育政策的含义,教育法规的含义,教育政策与教育法规的关系,教育法的渊源.教育政策的体系. 二.国家教育政策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 ...
  • 考研体育综合学
    第三章 体育教学目标.过程和基本规律 第一节 体育教学特点和目标 一.体育教学特点 体育教学包括体育科学理论知识的教学和体育技术.技能的实践课教学,并且以后一种教学为主.都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 体育实践课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根本区别是: 其 ...
  • 中小学教师资格证申请
    中小学教师资格证申请-教育学 教育与教育学 一. 教育的发展 教育的概念 : 1.我国最早将教育一词连用的是战国的孟子. 2.分析教育哲学的代表人谢弗勒在<教育的语言>中把教育的定义区分为三种:规定性.描述性.纲领性定义. 3. ...
  • 教育法规概述
    第一章 教育法规引论 第一节 教育法规概述 一.教育法规的内涵 我国的教育法规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教育法规,是社会主义教育的法律管理手段,是人民利益和意志的体现. 二.教育法规的特征 (一) 教育法规是教育政策的具体体现 (二) 教育法规是教育 ...
  • _教育心理学
    (教育学考研)教育心理学树图 一 绪论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教育心理学的历史发展教育心理学的起源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趋势 二 心 理 发 展 与 教 育心理发展一般规律与教育认知发展的一般规律与教育 ...
  • 张坑小学"每月之星
    张坑小学"每月之星"评比方案(草案) 为进一步宣传先进典型,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促使我校良好校风的形成,努 力把学生培养成为懂礼仪.善学习.会运动.乐合作.惹人爱的"东二小陶子". 经研究决定,在全校范 ...
  • 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20**年 年版)问与答
    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 年版) 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修订的整体思路是什么? 答:历史与社会是新世纪课程改革中新开设的综合课程.由于开 设本课程面临着独特的挑战,在实验期间按照不同的设计思路研制了 两个课程标准.所以,在这次课程标准修订过 ...
  • 高一(2)班行为偏差生转化德育案例1
    行为偏差生转化德育案例1 人如璞玉,不琢不能成器.老师对学生的指引和帮助,苦口婆心地说教,甚至是当面指责,都是对学生的雕琢.如果每一位老师都能把握好"雕琢"的力度和分寸,每一个学生都可以成为光亮的美玉.因为我相信每个学生 ...
  • 现代教育理论
    现代教育理论 2007-07-20 21:16:16| 分类: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第一节 教育的发展 -+ 1.教育的本质:教育(教书.育人)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 2.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