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社会调查 - 范文中心

农村社会调查

05/26

城镇化建设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利弊调查

作者:李晨

【摘要】 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步伐中,城镇化建设是其中的一个脚印,也是我国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的重要任务,同时还是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既然要实现城镇化,必须结合当前国情,目前随着城市化得推进和经济体制的改革,三农问题已经成为了我国经济建设的一个关键点,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城镇化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这样有利于我国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使我中华民族更加强大,更加团结。

关键词 农民 农村 城镇化 利弊

背景

2010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建设,提高城镇化发展质量和水平。当前,要把工作重放在加强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上,要把解决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放在城镇就业和落户作为推进城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放开中小城市和和小城镇的户籍限制,提高城市规划水平,立足长远,科学化,人性化;加强市政基础建设,完善城市管理水平,全方位提高城镇化发展水平。

意义

城镇化有助于拉动内需,我国城镇化水平低,城镇化落后于工业化,是我国消费低,投资和消费失衡额原因,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基础实施和公共服务的巨大的需求,必将大大扩展投资持续增长的新空间,为消费需求提供强大的动力 城镇化缓解就业压力。推进城镇化将对服务业产生巨大需求,服务业又是创造就业的最大的行业。这将对缓解长期以来存在的就业压力、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 城镇化助解三农问题。改革开放30年来,长期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三农”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作出关于推进城镇化建设、放宽中小城市和城镇户口户籍限制的战略决策和部署,将对三农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村城镇化、农民市场化产生强大的推动作用。同时,户籍制度的放松对进城农民的生活条件、生活方式也有极大的改善作用。

城镇化总体现状

当前城镇化建设已经进入一个关键时期,城镇化建设取得了可人的成绩,期建设速度远远高于世界上其他国家,近十年来我国每年都有1%的农民向非农业人口转移。农民生活的水平得到了很大程度提高,生活环境也有了很大的改善,可是其中也存在问题,在城镇化建设中,一些为官者和经济学家陷入了城市经济怪圈,认为把农村建成城市,把村道改成街道,把土地改成工厂,把农民变成市民,一味的追求经济现代化,死板的把沿海一些劳动密集,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的行业转成本地区的劳动成本,可是他们忽略了现在的中国不再是解放初的新中国,我们面临的也不再是帝国主义的大枪大炮,当前面临的是新的经济战,科技战,粮食抢夺战。一但耕地变成了工厂,良田变成了楼房,人们生活中不再有鸟语花香,有的只是手中的钞票,和冰冷的楼房,可是这样我们需要的粮食等生活物质已经在别人手中,我们的一切在别人的掌握中,钞票将不再是财富,而是廉价的纸,楼房也不再几千一个平方而是几个平方都换不来几袋大米,也许在现在对我们来说是危言耸听,可是再过一段时间我们的后代子孙他们那什么去种粮食。没有粮食用什么去养活十几亿人口,用什么来保证经济的发展,如果一直下去疯狂的圈地行为将是我们人类的终结者。

1农村城镇化概况

长治地理位置优越,虽然是资源型城市,但近年来对城市的改造力度很大而且卓见成效,尤其是对森林、湿地和水资源保护很好,在现有规划中已经注重环境污染、节能环保等方面问题,对城市垃圾、污水的处理非常到位。建议在下一步规划建设中,要注重街道的拓宽改造、城市公共设施的完善、增加城市雕塑、增加建筑风格、颜色以及格调的多样化和风格化,让城市有新气象、新风貌。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建筑与规划学院院长汤羽扬说,长治气候宜人、干净整洁、绿化覆盖率高,令人印象深刻,独有的山水环境使城市空间张弛有度、显而易见。她建议在城镇化规划工作中要注意老城与新区的关系、辐射地区功能的完善以及建筑物的疏密结合、交通出行、古迹文物保护、城市色彩和层次方面,多做细致入微的工作,推进城市科学建设和可持续发展。

2. 农村城镇化特点

总的来说,长治农村城镇化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果,积累了一些值得推广的经验,这得益于长治历任领导薪火相传、始终坚持统一方针。长治的城镇化与大部分中西部城市有很大共性,为实施好西部大开发,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对长治城镇化进行深入研究就显得十分必要。为力求还原长治地区农村城镇化的基本现实,现将其特点总结如下

城镇用地生产效率高、投资高和边际效益下降快的特点决定了城镇用地应远远少于农业用地。合理的土地配置能为城镇化积累资金,将其用于旧区改造和住宅、基础设施建设,从而形成以地养地的城市建设的良性循环机制,推进旧区改造和新区开发建设的滚动,最终达到城市用地结构优化和改造旧区的目的。

调查地的城镇化进程

锦江镇概况

锦江镇位于上高县县城西北,锦江之滨。东临敖阳镇和野市乡,北接宜丰澄塘、石市,西界芦洲乡,南连塔下、上甘山,国土总面积82平方公里,耕地30950亩,辖13个行政村和观音阁、万寿宫两个居委会,总人口31000人。境内西北高,东南低,北属丘陵,南为平原。锦江镇资源丰富,分布较广的矿产资源主要有石灰石、高岭土、瓷土、河沙、水泥白岩、硫铁矿、等,尤以石灰石为全县之冠,品质极为优良。全镇农副产品主要有优质水稻、果用甘蔗、花生、西瓜、油菜籽、油菜、生猪、家禽、有核珍珠等。

开放型经济工作态势良好。以 “人人是投资环境,个个是锦江形象”的理念落实责任创一流投资和创业环境。现有民营企业70多家,个体工商户2000多户。先后引进了江西上高上福化纤有限公司、江西宏远化工有限公司、江西银利隆锻造有限公司、上高县飞龙汽车运输有限公司、星达机械厂等企业,台湾宝成集团上高裕盛公司落户锦江。连续三年被评为全市招商引资先进单位。“五大市场”不断发展壮大,形成了沿320国道线的工业聚集区和民营经济发展带。2009年全镇实现财政税收2734万元,人平纯收入达5728元。

素有“赣中粮仓”美誉的锦江镇,农业产业化加速推进。已建成4万亩优质稻、2万亩油菜、

1.5万亩无公害蔬菜、6万头生猪饲养,600亩特种养殖等五大特色农业基地,石湖农业科技示范园享誉全省。城建和各项事业和谐推进。锦江镇致力打造城关镇形象,城建、市场、环境质量日益提高。胜利西路、团结路、解放路、锦江大道商贸繁荣,戏院路和胜利东路正快步建设中。投资800万多元新建了锦江中心小学和敬老院。“全国农民摄影之乡”的品牌进一步做大,全面构筑了320国道小康文化走廊建设。有60多项工作先后获部、省、市、县表彰,先后被宜春市授予“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最佳乡镇 ”,“投资环境最佳乡镇”,“最佳信誉乡镇”等荣誉称号

锦江镇城镇化建设

在中共的建设新农村推进城镇化进程的号召下,我镇积极响应,大力发展经济建,本着开明开放的理念,优化投资环境,大力引进外资,活跃本镇经济,引进外来的生产技术,培

养我镇技术人才,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我镇在民生工程方面也团结在党中央的周围,大力建设保障性住房,一定程度上改善居住环境;在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推广工作上,我镇鼓励支持农民参保,使参保人数达到我镇70%人口,真正做到老有所养;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普及中,我镇用一年的时间覆盖了90%的我镇人口,真正的做到了有病能医;在教育方面我镇整合教育资源,强化师资队伍,为我镇人民提供一个高质高校的教育环境,学前教育也得到了镇政府的重视,严格审核在办幼儿园,真正做到城镇化教育。在上述一系列的城镇化建设中,我镇的城镇化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在其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在这种跨越式的进步中必然会有所不足,其中在经济结构上过于单一化,过分依赖外商企业,应该在招商的同时鼓励支持我镇农业的发展,特别市要发展现代农业,使我镇经济多元化,可持续化,低能高效化;在我镇土地的使用上,缺少系统的规划,并未做好科学统筹,特别是各个行政村的房屋建设上,土地使用存在强占,霸占,不能做到科学的规划;其次是农民的思想道德精神文明建设,当前的农民仍然存在的是小农意识,物质水平水平有所提高,精神生活水平并未提高,并不是当前我国急需的新型农民。城镇化建设是一个千秋大业,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应该做好规划,统筹好,建设好,真正的做到城镇化。

城镇化建设对策

1做好统筹规划,做好长远打算,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在城镇化是我国实现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过程,所以必须规划好统筹好,立足于根本,农村是我国经济建设的基础,没有农村的农业生产,就难以保证食品的供应,难以维持社会的稳定,其他一切建设都难以维持,所以农村城镇化建设非常重要,在城镇化建设当必须走科学可持续发展道路,保证农村在城镇化建设大潮中保持期农村的特殊地位,使其能够为社会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能量。坚定不移的实施耕地保护政策,在农村发展经济招商中必须注意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做到宁可今日苦一时,不做他日苦一生。在农业生产中转变发展方式,在保证粮食生产安全的前提下,适当发展新兴农业,推广新的科学技术,提高粮食收购价格,提高农民的积极性,改善农民经济收入,减缓政府城镇化建设。

2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做到农民市民化。

在城镇化的建设中优先解决影响农民日常生活的生活基础设施,突出抓好“水”“路”“电”“气”,解决农民饮水问题,使其如同城市一样用上再来水;修好村村通,方便农民出行;大力发展沼气,使其用上干净安全的能源;对农村电网精心改造维护,保证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积极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整合涉农信息,强化农村广播电视电信等信息服务,扩大农民视野,丰富农村文化生活。

发展农村公共事业。改善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基础设施,基本建立完善的医疗、养老、低保等社会保障体系,形成民主、法制、安定、有序、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局面。 3培养新型农民增强农村竞争力

随着农村经济和城乡的相互促进作用的加强和对外开放的加大,农民面对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其现有的素质的不适应性越来越强。所以必须加强农民的培养,使其不再是只会种地卖菜的老农民,而是有文化,有素质,有道德,有技术的四有农民。这样不仅利于农民自身更好的适应市场竞争和就业竞争的挑战。扩大农民增加收入、就业、实现自我发展的机会。提高农民在市场谈判的能力和参与决策的能力,地位得到更加的肯定。从而促进城镇化协调发展机制的形成。

参考文献《中国城镇化与村镇建设科技发展战略》

《可持续发展科技读本》


相关内容

  • 新农村建设中的资源浪费
    安 徽 财 经 大 学 本 科 毕 业 论 文 论文题目新农村建设中的资源浪费 院 (系) 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 所在班级 2010级 行政管理(1)班 姓 名 张高翔 学 号 2010990027 指导老师 袁华萍 讲师 日 期 2014年 ...
  • 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意义的认识
    谈谈对新农村建设重要意义的一点认识. 新农村建设的重心在于一个"新"字,不同的时代对"新"的定义和要求不同.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开辟了我国新农村建设的新纪元,家庭联产承包经营是我国新农村建设的 ...
  • 民兵政治教育3
    积极发挥民兵队伍的生力军作用 努力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贡献 在"十一五"开局之年,中央下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和重大方针政 ...
  • 社会主义新农村论文:社会主义新农村法治问题及对策研究
    社会主义新农村论文:社会主义新农村法治问题及对策研究 [中文摘要]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问题历来是中国的根本 问题之一.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根据我国的国情和科学发展观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任务,农村问题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社会主义新农 ...
  • 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第5页) 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 作 者 ]马文兴 [作者简介]马文兴 宁夏人民政府农调队 (银川 750001) [内容提要]随着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已成为当前社会的客 观要求:因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 ...
  • 农村基层工作知识第三章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农村基层工作知识第三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第一节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思路 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意义 (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
  •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村乡风文明建设
    海南师范大学 暑期实践论文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村乡风 文明建设 作者: [] 专业名称: 时间: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村乡风文明建设 一.前言 当代在校大学生在很大一部分时间里都是在校园内,甚至部分同学从不关注社会的各种事件.作为当代大学 ...
  • 中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现状及问题研究评述
    第2012年第3期(总第394期) (2012)03-0022-02[文章编号]1009-6043 商业经济 SHANGYEJINGJI No.3,2012TotalNo.394 中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现状及问题研究评述 许佳佳,刘鑫桥 ( ...
  • 对我国农村社会福利事业的思考
    作者:周志凯 生产力研究 2006年11期 [中图分类号]F323.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768(2006)06-0040-02 一.农村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现状 近几年来,我国农村社会福利事业获得较快的发展,与过去 ...
  • 社会调查,新农村建设
    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调查时间: 2012年1月13日--2012年1月17日 调查地点:河南省XX市XXX镇XXX村 调查对象:XXX村村民 调查方式:问卷调查.查阅资料.观察 调查内容:通过对XXX镇XXX村新农村建设的了解,切实感受我们 ...